课题.空气2导学案

课题.空气2导学案
课题.空气2导学案

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2)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2.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初步了解简单防污知识,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环境的保护。

【学法指导】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及图像,并联系实际生活来学习和记忆本节课的内容。

【自主学习】15′

1.氮气是制造和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因此它常被用作保护气,例如灯泡中充氮气能延长使用寿命,食品中充氮气以;医疗上液氮可用作。

2.稀有气体在空气中所占比率很小,但却重要,他们都是、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正因如此,人们曾它们叫做。稀有气体在通电过程中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例如、、、,氦气可制造。

4.由图2-8可知,地球现在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

、。

5.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合作交流】3′

1.根据P28图2-5总结氧气有哪些用途。

2.讨论交流,请你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提升】12′

1.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的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说一说你会怎样来防止大气污染。

【归纳小结】5′

【达标检测】10′

1、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天空漫步。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3、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太阳能

4、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

C、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5、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炭燃烧B.燃放烟花C.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

6、下列气体可以充在灯泡中形成霓虹灯的是()

A、氮气

B、氩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7、“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很多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说法中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颗粒物直接与人体组织作用形成病变

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

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8、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气保护法的方法。真空包装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保护气必须具备性质。

9、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可能是什么气体?说说你的理由。

致空气导学案

致空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内容。 2、体味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象征的手法。 预习检测: 1、《致空气》作者当代诗人。第一本诗集,《致空气》是作者在文革期间遭迫害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摇曳.()闪烁.( ) 鼾.息() 面颊.()厮.守()窒.息() 自主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全诗共六节,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1、你能从诗中找出暗示作者人生经历的词语吗?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 2、诗人所要倾诉、所要感激的仅仅是空气吗?你认为它象征什么?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3、自我质疑: 拓展延伸: 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谈一谈。 作业: 1、诗人是怎样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的? 2、在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赋予其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者一首小诗。 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

樵夫,别砍那棵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这棵老橡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3、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检测: ⒈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参天()嬉戏()心弦()樵夫() ⒉辨字组词。 斧()抚()谅()蔽() 爷()妩()凉()弊() 3、填空: 《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自1830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 诗的作者是,(国籍)国人。 自我发现 自主学习 1、通过预习和朗诵,你能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诗人与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在文中圈划句子 3、老橡树在作者心中是什么形象? 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品味诗句,体会感情.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让那棵老橡树留着! 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2、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拓展延伸: 这首诗被作为环境保护的口号,请你为保护环境也拟一条标语。 作业布置: 1、如果说老树是作者美好生活的记忆,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那么,有没有什么事物承载着你的情感和记忆呢?请自拟题目,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抒发你的感受。 2、课外广泛阅读国内外作家的诗歌。

【2019年整理】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空气成分的探究性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适量红水);大、小不同的瓶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2、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水槽;其它与分组实验材料相同。 3、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猜谜语:今天呀,有个时时刻刻和你相伴相随的朋友,要和你一块儿来上科学课,请你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 奇妙奇妙真奇妙, 占据空间摸不着, 无孔不入看不见, 每分每秒都需要。 对了, 它,就是。 我们来和交朋友, 手拉手去体验科学的奥秘。 (学生朗读并揭示谜底:空气。)

2、趣味小实验:对,是空气。这节课咱就研究空气,老师先做一个小实验考考你,看你对空气有多少了解。 小球浮在水面上,罩上去了底的饮料瓶(实验前要拧紧瓶盖),小球还会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小球沉入水底。)小球为什么会沉入水底?你有办法让它上来吗?(学生谈方法,教师拧开瓶盖,小球浮上来。)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学们真聪明,以上现象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你还想知道关于空气的哪些秘密?欢迎你提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设计一个谜语和一个小实验,不是对前一课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主要意图有三:其一,通过猜谜语唤起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其二,通过小实验再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是为下一步“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之后的分析作知识性铺垫;其三,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 二、探究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 (一)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师:空气朋友想让同学们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来研究空气中究竟有什么(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先来看看它给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学生列举材料名称: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红水);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师:看到这些材料,你认为实验将会怎样做?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初上科学课还不到一个学期,实验方法的习得以及实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给学生明确研究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实验材料,预想实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一个心理准备,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师:(出示实验装置图片)现在,如果点燃三支蜡烛,再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饮料瓶,分别罩住其中的两支蜡烛,猜一猜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哪支蜡烛先熄灭? 学生汇报猜测结果(被瓶子罩住的蜡烛会熄灭,小瓶子内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小瓶子内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自主预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78%、0.94%, 0.03%以及0.03%。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新修改空气的成分导学案

课题: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课前延伸】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________78%、________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也可粗略表示为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__,氮气约占________。 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某些气体,请将有关物质的名称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2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石灰水会变浑,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3夏天盛放冰块的容器外壁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课内探究】 探究问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有大量_______生成; (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______总体积的________。 【实验分析与结论】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我们在实验中往往测得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2)测定实验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推测氮气的性质有哪些? 探究问题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思考:1.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和冰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使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达标检测: 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首先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瑞典的舍勒B.法国的拉瓦锡C.中国的祖冲之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选择 1、教材内容: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2、地位与作用: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 1、现代大气的成分; 2、远古大气的成分;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空气成分的发现。 四、教学目标 1、追寻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认真细心的习惯,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视野。 五、仪器用品 1、仪器: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胶塞(相同规格4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胶皮管,弹簧夹,烧杯。 2、药品:铜粉、红磷、水。 六、教学过程 ⒈开心辞典:引入。(一个谜语,两个小实验); ⒉百家讲坛:①现代大气的成分, 问1:课本第74页图示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其总和小于100%,怎么回事?

心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的严谨认真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问2:若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那么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心语: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不一样,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②远古大气的成分, ⒊科学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1:用铜和氧气反应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和氧气反应也能。用木炭和氧气反应能吗?为什么? 问2:若测定的结果是大于21%或小于21%,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心语:科学探究能力是老师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⒋百家讲坛:空气成分的发现;(1)、拉瓦锡(2)、瑞利 心语:空气成分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做了许多的努力,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拉瓦锡和瑞利的故事特别感人,尤其是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与运用能体现教师较好的化学学科素养,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⒌答记者问:疑难解析; ⒍在线测试:(附测试题)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课堂练习: 1、(1)原始大气组成与现在大气组成不同,原始大气是以、、、

导学案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班别:姓名:学号:自评: 一、学习目标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组分的用途 ?掌握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学习重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阅读课本P27,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只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 b.装置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加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冷却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___________,可支持燃烧;N2约占___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___, 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水。 2、思考: ①燃烧匙伸入的速度为何要快?为什么要待红磷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②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进入的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能否用木炭代替? 导学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阅读课本P27,完成下面问题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化学式,不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纯净物,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纯净物及其表示符号(化学式): 氮气________;氧气__________;CO2_________;P____________;P2O5___________; 导学三:空气的用途、污染和防治 阅读课本P28-P31,完成下面问题 1.常见气体的用途: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2.1空气

2.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教材主要内容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采用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装置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3.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概括提炼,上升为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方法、探究原理 六、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_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验证。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能通过试验动手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实验。老师这里有两支相同的蜡烛,把它们点燃,这是一个玻璃罩,里面有什么?一支蜡烛罩轻轻上玻璃罩,观察现象。 追问: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罩瓶子的蜡烛熄灭了,另一支蜡烛还在燃烧。 追问:这支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可能跟什么有关?

预设1.玻璃罩里的空气都烧完了。 预设2.玻璃罩中支持燃烧的气体用完了。 预设3:我觉得是一部分空气,我知道燃烧消耗的是氧气。 预设4:我知道空气中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应该消耗了一部分。 预设5:我觉得所有的空气都燃烧了 教师及时评价 小结:有的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有的同学认为消耗了所有空气。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我们的猜想需要进行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小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罩玻璃罩,一支暴露在空气中,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是和空气有关的,为后面探究“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的实验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 活动一、探究蜡烛燃烧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 1.明确用水代替消耗空气占据的空间 追问:怎样验证呢?(如果能看见消耗了多少空气就好了)空气有什么特点?那怎样才能看见消耗了多少空气呢! 预设:可以用什么代替消耗的空气,去占据消耗空气的空间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几件物品,你认为哪一种合适呢? 出示:小米、细沙、水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小米和细沙都有空隙,所以选择水 师:同学们都选择了水来代替消耗空气所占据的空间。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如果消耗了全部会看到什么现象?如果消耗了一部分

21空气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无答案)

农安五中【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1空气 课型新课设计者魏巍周节第周第节备课日期[来源:学#科#网Z#X#X#K]使用日期 一环【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了解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b717240087.html,]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 二环【学习过程】教师调控 自主预学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 78%、0.94%, 0.03%以及0.03%。空 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 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 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 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 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 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 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三环【学习过程】教师调控 合[来源:学#科#网 Z#X#X#K] 作 探 究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 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 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 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 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导学案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来衡量。 2、能用简易天平和不同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 【学习重点】选择轻重、大小合适的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学习难点】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初步感知密度。 【学习准备】 简易天平、打气筒、皮球、豆子、回形针、绿豆、乒乓球、小泡沫块、棉签等轻小物品。 【学习过程】 1、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口与打气针扎紧,估计一下我们能打入多少筒空气? 2、塑料袋鼓胀以后,里面的空气大约有多重? 3、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物品来衡量这袋空气的重量。 我们在上节课中已经有类似的探索经验。 活动指导: 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 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2、将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 4、按照上面的方法,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气,扎紧袋口,然后分别与同这袋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比较。 、小组交流。 (1)实验中你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小天平倾斜了表示什么?平衡了表示什么? 2、教师提问: 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提示:可以根据20筒空气的质量来进行估计。 验证我们的想法。 1、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1)同质量的空气与其它物品比较,(选填:体积/重量)比较大。(2)不同的物品,表示同样的质量时,(选填:数量/重量)不相同。(3)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了解 一下人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的多少? 一、判断: 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先发现空气的重量。() 2、使用天平可以准确称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3、与同质量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比较大。() 4、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20千克。() 5、测量一小袋空气的质量,用小石块比用回形针更合适。() 二、选择: 1、测量空气的质量,不合适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弹簧称 C、简易小天平 2、在测量空气的质量时,适合作标准物的有() A、棉花 B、回形针 C、小石块 参考答案: 一、判断:1、√ 2、√ 3、√ 4、× 5、× 二、选择:1、B 2、B 教科版三上科学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导学案)

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 编写人:杨梅审阅人:印志强审核人:王小利使用时间:2012.10 编号:017 班级:九年级班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熟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主要的用途; 3.了解空气质量报告,知道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预习案: 1.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N2),氧气(O2),氩气,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 2.阅读P76《多识一点》_____国的化学家___________用金属燃烧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氮气约占。 3.氧气能供给,支持,还能用于和等。 4.氮气是工业上生产和的重要原料;食品包装时常充入氮气以,液态氮气常用作。 5. 稀有气体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几乎____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用作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也可被填充在灯泡中,用于制造_____ ________。探究案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______,其次是______。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______78%,______21%,____________0.94%,二氧化碳_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_ ,由此说明空气是一种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①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②连接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⑤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⑥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燃烧前: (2)燃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熄灭后,冷却打开止水夹: 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仔细分析下列几种情,回答问题 ①红磷的量不足; ②燃烧匙插入太慢,塞紧瓶塞前空气受热逸出; ③装置漏气,红磷燃烧时空气受热逸出集气瓶; ④装置漏气,冷却时空气进入集气瓶; ⑤燃烧前未将弹簧夹关闭,导致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 ⑥未等完全冷却就观察; ⑦容器内有没反应完的氧气; ⑴可能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体积的1/5的原因有___________ ; ⑵可能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大于瓶体积的1/5的原因有___________ 。

4.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化学学案 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知识点一:认识空气的成分 【知识梳理(一)】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氧气约占,氩气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2.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____ 和____ 组成的,其中___ 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反馈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气C.氦气D.二氧化碳 2.空气中含量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知识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参考资料: 1.在加热条件下铜在空气中只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2.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蜡烛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都能发生化学变化。 5.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我们可选择哪一种药品来进行本实验_________ 选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一】 利用铜粉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原理:利用加热的铜粉将硬质玻璃管及注射器中的 消耗,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就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装置: (3)实验步骤: 测量硬质玻璃管体积的方法是;气球的作用:;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玻璃管冷却到室温时,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的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 (4)实验现象:铜粉由色变成色,活塞先向移动,后向移动。 (5)实验结论: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6)反思: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实验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7)本实验应该注意事项: ①装置方面 ②药品方面 ③操作方面 【实验探究二】 1.原理:利用红磷燃烧完全消耗空气中的_____,导致装置内气体的压强 变,恢复至室温时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来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现象: 3.反思交流: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4.推测瓶内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反馈练习(二)】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联系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五、教学用品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教师: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

初三上册化学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 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 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情景导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 “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 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 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空气的成分 教案 徐姣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主备人:徐姣(阴平中学) 课题:认识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会 进行有关的误差分析。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 种成分的方法。 3、通过空气的成分发现史的了解,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当堂检测、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注射器、橡皮塞、量筒、酒精灯、药匙、铁架台、气球、火柴、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空气,一刻也离不开它。没有空气,就没有人类,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的组成。(展示课题,板书) 二、自学对学 学生活动,打开教材,自学74—76页的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教材预览”,师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教材预览】 1、空气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_______%,氧气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934%,二氧化碳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002%。 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3、使用加热铜粉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将氧气转化成为态的,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完整版)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班级:组姓名教师评价 专题 2 课题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标准: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活动建议: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2.概述无菌操作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纯化大肠杆菌的基本操作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说出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难点:微生物培养中的有关实验操作 【自主探究案】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按照配置成的状态,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培养基和培养基等。 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四类营养成 分。 3.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 对、 _ 以及等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 调至;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 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的条件。(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1)消毒是指使用仅杀死物体表面或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和)。常用的消毒方法 有、。此外,人们也常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 用、等。此外,实验室里还用 进行消毒。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 有、、, 二、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倒平板,往往在灭菌前还需要 2.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和。(1)平板划线法是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 到培养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指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不同的菌液分 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的菌液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它在生态学上属于什么单位?.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如果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说明接种符合要求。 2.若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未达到要求。 3.(作为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菌落,则说明培养基 不彻底,实验失败。 四、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法;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 存在4℃冰箱中,每3~6 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法;温度为。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消毒与灭菌 1、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 2、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 3、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什么? 4、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有关“倒平板”操作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500C 左右,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方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 度?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 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2[1].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导学案

2.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 2.探究我们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有何不同学习过程: 一、学前巩固: 1、空气中占21%,占78%,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他占。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新知: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组成的。 ?区别方法:①混合物各成分的含量不固定,纯净物成分是固定的 ②有化学式的一定是纯净物,混合物没有化学式。 混合物里各物质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自己的化学性质 ?即学即用: ①、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B.酱油C.蒸馏水D.葡萄酒 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天然气C.含碘盐D.蒸馏水 ③、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银B.碘酒C.不锈钢D.矿泉水 ④、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 B、豆浆 C、碳酸饮料 D、水 ⑤.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B.冰C.面粉D.食盐 ⑥、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蒸馏水 B、汽油、柴油 C、明矾、干冰 D、洁净的空气、纯牛奶 ⑦.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冰红茶C.清洁的海水D.冰醋酸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消毒后的自来水 B、蒸馏水 C、空气 D、加碘食盐 ⑨、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乐饮料B.加碘食盐C.蒸馏水D.酸奶 1 ⑩、下列哪种属于纯净物() A.蒸馏水 B.氯化钠注射液 C.清洁的空气 D.钛合金 111、现在有下列物质:?洁净的空气;?石块;?海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盐水?铁粉;?氮气;?稀有气体;?水 其中属于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 二、探究活动:对比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 提示:木条燃烧有氧气参与,氧气含量愈多,燃烧愈旺: 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含量愈多,浑浊现象出现的愉快,且较明显。 实验步骤:①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 ②取一瓶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将燃着木条深入,观察现象。 ③取一瓶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④观察处于空气中的玻璃,再向玻璃上哈呼出气体,对比观察现象。 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水蒸气含量 吸入气体(空气) 呼出气体 三、记忆巩固知识点 5.混合物与纯净物 纯净物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比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食盐、蔗糖、碳酸氢铵等物质。 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简单地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如:空气、海水、盐水、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