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跑了正式教案

黑板跑了正式教案
黑板跑了正式教案

教学题目:第六课 .黑板跑了(课文一)

第一课时(词语)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12个词语,重点掌握《演算、划、顾、特地、浅、可怜、缺乏、在乎。》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 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顾、浅、怜、缺、演”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做事专心的良好习惯。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克服困难、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12个词语,演算、划、顾、特地、浅、可怜、缺乏、在乎。》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能用本课所学的生字““顾、浅、怜、缺、演”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重点掌握《特地、浅、可怜、缺乏、在乎。》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谈话导入新课

一、导入

请同学们谈谈上课不专心听讲,比如讲话、睡觉、左顾右盼等不良习惯对学

习的不利影响。

二、阅读理解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在小组中采用合作互助阅读的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首先我们来学习词语板书课题,第二课. “黑板跑了”

二, 讲授新课一、词语学习

(老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听)

师:我们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先理解本篇课文的生字和有些没有学过的词语,你们打开书边阅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没有学过的的词语(学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词语并说给老师听,老师把生字、词语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用搭配法学习词语

学习词语要讲究方法,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分析列出该词语的联系项;第三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例如:物理——物理学专家

师:物理学专家安培是怎样进行验算的?

生1:他用手指头在车厢上划呀划呀。

师:安培把街道上的车厢当成什么了?

师:街道上有行人吗?

生:街道上有很多行人。但安培没有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师:为什么?应为他太聚精会神了。

老师和同学创造各种情景来进行造句练习。

情景:计算后在算一次。生2:算完要验算才行。

生3:我不会验算。、师:他做事时总是怎们样

生l:他做事聚精会神。师:聚精会神“的意思是“集中精神”,只能和表示具体动作的词搭配,

教学时,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其他词语。

三、布置作业

1.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造句。2.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字词练习”和“句子练习”。

板书设计:第六课黑板跑了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一、用搭配法学习词语

物理验算顾划特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词语)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12个词语,重点掌握《演算、划、顾、特地、浅、可怜、缺乏、在乎。》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 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顾、浅、怜、缺、演”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做事专心的良好习惯。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克服困难、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1.演算、划、顾、特地、浅、可怜、缺乏、在乎,》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生字““顾、浅、怜、缺、演”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重点掌握《特地、浅、可怜、缺乏、在乎》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 词语学习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了哪一课,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词语。

一、用搭配法学习词语

学习词语要讲究方法,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分析列出该词语的联系项;第三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例如:

划(线)——划(船)

师:安培是怎样进行心算的?

生1:他用手指头在自己的衣服上划呀划呀。

师:我们比较一下两个“划”,一个是以前学过的“划船”的“划”,读第二

声;今天学习的“划”读第四声。第一个“划”的意义是“拨水前进”,可以和在水上行走的“船、浆”等搭配。第二个“划”是“画线、做标记”的意思,所以可以和“书、线、重点”等词搭配。例如:警察在地上划了一道线,不让人通过。复习时大家都在书上划了重点。下面请大家在下列情景中用“划”来造句。

情景:在书上、纸上做记号。生2:我们把要做的作业划上了记号。生3:他在笔记本上划了线,提醒自己别忘了。

特地

师:见到那块“黑板”后,安培是怎样想的?生l:他感觉,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师:“特地”的意思是“专门、特意”,只能和表示具体动作的词搭配,构成“特地做什么”的格式。例如:他特地来通知我开会。

妈妈特地为我做了好吃的。

下面请大家在下列情景中用“特地”来造句。情景1:……专门去了一躺医院。生2:我特地去医院慰问老师。生3:老乡们特地买了些水果来看老师。(二)字词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顾(照顾)怜(可怜)浅(浅水)缺(缺少)

顷(公顷)玲(庆玲)淡(淡绿)缸(水缸)

2. 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听说她生病了所以我们特地来看望他了。(特地)

2)我去他家的时候,正好他们都在家。(正好)

3)只顾和你聊天,忘记了打电话。(只顾)

4)只要继续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只顾)

5)我见妹妹哭的很伤心,忙着去找妈妈。(继续)

6)你身体不舒服,呆在家里才行。(忙)

7)十五分钟过去了,他还没有开始他还没有开始演算()

3. 选词填空。

继续连续

他虽然有点疲倦,但还是坚持继续做实验。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了。正在正好

她正在帮妈妈洗菜。老师正好路过,就进去坐了一会儿。

画划

他们在公园人工湖里划船。他的画画得不错。他在桌子上划了一道线。板书设计:

第六课 .黑板跑了(课文一)词语学习

划顾特地

布置作业:1.把每个词语在作业本上抄写五遍

2. 做同步练习册第五课词语部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题目:第六课黑板跑了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熟读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句型“.搞…。什么也….什么也….只顾….,…着..着..”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读书,讲解,小组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做事专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1-学习本课句型“.搞…什么也….什么也….只顾….…着..着….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词语卡片,本科课件。

教学方法:领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上课不专心听讲,比如讲话、睡觉、左顾右盼等不良习惯对学习的不利影响。

二、阅读理解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在小组中采用合作互助阅读的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安培做事非常专心。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例如: 1.安培

算数学题的? 4.当“黑板”向前移动时,安培是怎么做的?

5.安培是怎样发现“黑板”原来是马车的车厢的?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做事非常专心?

三、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小组中学习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学习。2.在小组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也可以讨论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抢答教科书上的课文练习。由学生自己主持,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抢答的题多,回答得正确。

四、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

课文朗读,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形式,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帮助他们解决。

五、布置作业:口语作业:熟读课文。书面作业:写一写安培是怎样专心做事的。

板书设计:第六课 .黑板跑了(课文一)

怎样演算数学题的? 4.当“黑板”向前移动时,安培是怎么做的? 5.安

培是怎样发现“黑板”原来是马车的车厢的?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

做事非常专心?作业:朗读课文(三遍)。按课文内容提出三个小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题目:第六课黑板跑了(课文一)

分析课文,课文练习

教学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熟读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

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句型“.搞…。什么也….什么也….只顾….,…着..着…...

3.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读书,讲解,小组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并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生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从小做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点: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

练习。

教学难点: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词语卡片,本科课件。

教学方法:领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一授新课:理解课文内容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听力练习”。

2.老师把课文改成安培专心做事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做练习,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在听力训练上,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听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老师改编课文的地方;听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即可。

2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尽可能做到完善。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

2.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由一位同学扮演安培,主要表演他专心演算的过程;另外一位同学进行内容介绍。也可以由一位同学边表演,边自言自语。(2)小组代表进行表演。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表演得好。

3.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安培搞科学研究十分专心一安培在大街上专心思考问题一他把一辆马车的车厢当成黑板来演算数学题。课文通过安培在大街上专心演算数学题,以致错把马车车厢当成黑板的故事,赞扬了安培专心做事的精神。

二、用替换法学习句子

教学时,可以用替换法进行学习,先明确动词“搞”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让学生结合实情,替换句中的两部分内容进行练习,从而熟悉句子格式。例如:老师在我们班搞调查。——他在我们班搞实验。——我们在办公室搞统计。——农民们在地里搞生产。

师:安培是怎样搞科研的?生1: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师:安培搞什么很专心?生2:他搞演算很专心,错把车厢当成了黑板。下面请大家替换句中的部分词句进行造句。

生3:我们搞卫生也要专心。

三:课文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的黑板指的是什么?(车厢)

2.为什么街上那么热闹安培什么都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一样?答:因为他聚精会神的想着一件事。

3.安培的手指头在衣服上划呀划呀他把自己的手指头比做了什么?答;比作笔了。

4.当“黑板”向前移动时,安培是怎么跟着动的的?答;车走的越快他也跟着变快脚步。

5.什么时候安培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车开始快快的驾驶时他才发现。

2.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3)可是安培好像什么都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一样,只顾着低头朝前走。(2)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4)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

题。(1)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

书面作业:写一写安培演算数学题的情况。

板书设计:第六课黑板跑了(课文一)

做事要专心,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好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单独完成练习题。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读书,讲解,小组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并理解练习题的题要求。

1.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心,体会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完成练习题

1.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2.教学难点:1.学习本课句型,能结合情景实际运用。

3.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把练习题先一个一个的让学生在书上和练习本上自己独立做做,老师检查学生做的练习题,然后做对的学生上黑板做,做完师生一起判断正误。(一)、听力练习。1. 听录音选择恰当的答案。

听录音,回答问题。对话发生在什么地方、对话双方的关系很可能是什么?阿迪力下午上课一直打瞌睡的原因是什么?

(三)句子练习

1. 模仿造句。1: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安培搞什么很专心?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

他什么也不知道。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开始动了起来。

说呀,说呀他哭起来了。他不是一块黑板而是马车的车厢。

他不是小学生而是老师。设计情景时,尽可能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有区别地组织学习。口语好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词语、句子说话,扩展运用上述词语、句子;没有口语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这些词语、句子进行替换、模仿训练即可。

五;一、真实交际

这一节课应该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

讨论、交流、表演等。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作准备,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表达。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

可以先让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每位同学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或一个人讲),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补充完善。最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的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情景1:专心做作业:过程、结果。

情景2:专心听课:收获、问题。情景3:专心读书。

三、布置作业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完成交际任务,有何不足。

2.总结本课学习,肯定成绩和进步,从方法上提出值得注意的方面。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学习词语。

课后小结:(老师给学生安排作业:同步练习30-32页)

板书设计:(练习)

作业:语系预习新课. 练习册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题目:课文二. 浅水洼里的小雨(课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读音、写法,将词语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对话,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3.能独立完

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1.运用领读,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理

解对话的主要内容,提朗读和真实交际能力 2.以对话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

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本课词语的读音、写法,将词语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话,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本课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讲故事,可以是民间故事、传说,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故事,主要围

绕不讲假话,或讲假话后受到处罚的内容来讲。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两个砍柴人的不同处境,他们一个讲真话,一个讲

假话,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一、分析汉字结构

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构字的单位),分析它们在构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构成新字。

1.本课的重点汉字。

左右结构的字:顾、浅、怜、缺、演。

2.表音部件:浅、怜、缺、演(左形右声)。

3.形近字比较。

浅——线浅水、深浅针线、划线

怜——铃可怜打铃、铃响

二、正确判别和书写字形相近的汉字

1.教学时,主要应加强部件组合练习,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部件,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找到部件相同的字,得出其中的构字、表音、表意规律。2.用竖心旁、页字旁组汉字,然后组词,看谁组得多。

三、用比较法学习词语

在乎——重视

师:“我”问小男孩时,他是怎样回答的?

生1:他回答说:“这条小鱼在乎!”

师:这里的“在乎”表示“放在心上、重视”的意思。“重视”的使用面广,而“在乎”多用于否定式,很少带宾语;但作肯定式使用时,后面一般要带宾语。比如:

随你怎么说,我不在乎。他对钱不在乎。不在乎谁对谁错。我们很在乎你的意见。老师很在乎这次比赛。

下面结合情景用“在乎”造句。情景1:家长、学校很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生2:妈妈很在乎我的考试成绩。

生3:爸爸不在乎我是第几名,只要掌握了就行。

生4:学校很在乎大家的成绩。生5:他对考最后一名满不在乎。

四、布置作业

1.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组字。

2.用所学的词语造句。

关于口语交际活动

板书设计浅水洼里的小雨

在乎缺乏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读音、写法,将词语运用在实际生活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对话,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1.运用领读,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提朗读和真实交际能力。 2.以对话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本课词语的读音、写法,将词语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话,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本课课件

教学方法:领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讨论:鱼儿生活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了水,鱼儿会怎么样?阅读课文,看看小男孩是怎样救那些困在浅水洼里的鱼儿的。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在海边发现了什么?(2)水洼里的鱼为什么会死掉?(3)“我”为什么不去救这些鱼呢?(4)“我”看见那个小男孩在干什么?(5)“我”对小男孩说了什么?他是怎样回答的?(6)如何理解“这条小鱼在乎”的含义?(7)怎样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8)课文中为什么拿“我”和小男孩相比? 2.回答问题。

(l)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口语能力差的班级。(2)在小组中作准备,学生自由提问和回答。

(3)在小组中作准备,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者记分,并获得提问权。

教学时,建议用后两种方式。学生自问自答,不一定要求回答得那么准确和完善,只要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3.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课文分为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三段,第七自然段为第四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

水洼里有许多小鱼一一个男孩专心地把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一男孩讲述扔鱼的道理一赞扬男孩的执著精神。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坚持从水洼里救小鱼的故事,赞扬了他专心、执着的精神。

三、朗读课文

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纠正读音的错误。

学生口语较差的班级,可以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跟录音读,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老师领读时,要按正常语速读,要求发音清楚、停顿得当,以利于学生整句模仿读,直到学生能够看着课文自己读。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因为下雨沙滩上的洼地积了很多水。

我见到洼地里有很多死鱼。

鱼,太多我没有耐心去救这些鱼。

有一个小孩从一个个水洼中捡起鱼,扔回大海。

小孩是在扔鱼玩。在这件事上我不如小男孩。

四、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读课文二。

书面作业:写一写小男孩是怎样救浅水洼里的小鱼的。

课后反思:

审批人意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章包含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2011版)》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1.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5.1相交线约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约2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约3课时 5.4平移约1课时 小结约2课时 机动约2课时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第一课长江郭风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

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

小学二年级语文《黑板跑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黑板跑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黑板跑了》原文 两百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黑板跑了》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学习默读课文,理解描写安培专心计算的句子。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熟读课文,认识生字,会描红书写。 重点: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顺。

板书课题,问: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二、自读课文,检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 逐段指读课文,读顺句子。 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带拼音和不带拼音的词语) 想想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小组内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 3、全班交流。 采用比较法记住考——竖 考——老 竖——坚 4、描红 四、作业 1、写习字册 2、比较组词 竖()考()培()粉() 坚()老()倍()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

黑板跑了教案

14、“黑板”跑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白马小学成玲 教学目标 1、学生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 难点: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自学讲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这节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安培错把怀表当石头的故事)故事有趣吧?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同学齐声朗读课文题目。(教师板书:“黑板”跑了)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1)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了呢? (2)“黑板”为什么加引号? (3)黑板跑了跟安培有什么关系? 4、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这篇文章。 二、抓住“专心”研读文本。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安培是哪个国家的物理学家,他搞科学研究时怎么样?(法国专心) 学习第二节 过渡:他到底有多专心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安培来到两百年前的的大街上。 引读:“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 1.同学们,假如你在这条街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会做些什么,谁来说说? 2.这么热闹,安培他看到了吗? 出示:“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

前走。” 他是真的没有看到吗?(不是,他并不是真的视而不见,而是他太专心思考问题了,对周围的一切没有去理会。) 3.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安培非常专心) 4.安培真是旁若无人呀,他在干什么呀?引读最后一句 学习第三节 过渡:安培一边思考数学题一边用心算了起来。 1.理解心算 2.他用手指头在自己的衣襟上画呀画的,可是越算越复杂,这时候,他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理解“计算”。 3.正在这时候,他发现了什么?(一块“黑板”) 4.这真是他所需要的,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指导朗读“太好了”并评价。 5.引读句子:“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设疑:安培口袋里怎么会有粉笔呢?(引导学生认识安培对学术的执着认真) 6.他为了能随时随地地进行科学研究,随身带着粉笔,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生交流) 学习第四节 过渡:算着算着,“黑板”慢慢地向前移动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黑板移动的句子。 1.“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 (1)此刻的安培在想些什么呢? (2)是呀,结果马上就要出来了,可是黑板居然动了起来,他怎么能不着急呢!谁来读。 (3)指导朗读 2、“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1)此刻的安培还在想什么? (2)他是怎样演算的?(理解:聚精会神)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黑板跑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黑板跑了》] 苏教版二年 级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第14 篇课文《黑板跑了》。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 学会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 教学难点: 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 通过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学会默读(动嘴不动声);书写生字:数搞考始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14 黑板跑了 学生齐读课题 2 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1 自读 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 检查 安培物理学家搞科学研究聚精会神 思考计算演算竖着粉笔 移动掏出开始结果车厢 热闹准备继续车辆只顾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学生默读课文 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教师检查) 4 分段指名读全课文

5 齐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 讨论交流 三、学习生字:数搞考始计 1 齐读生字,分析字形。 2 教师范写。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板书:安培 二、讨论理解课文 课文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培。请找出来读一读。 1 学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相机圈出:法国著名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就举了一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什么事? 讨论;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备课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年级:年级学科:上课日期:2018年月日 课题老王课型新授主备人个备人 学习目标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PPT 是否使 用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阶段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开始篇()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 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 人的尊严和崇高。 过程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简介作者: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生于北京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是著名学者、作家,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思考: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人”是文章的灵魂,能理解这是个怎样 的人是文本研习的重点。杨绛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杨式太极 拳”,她的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鲜有华丽的语 言,“老王”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那么对于写 人记事的散文,其关键把握的内容是通过记叙哪些事来表现人 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文章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泊秦淮 教案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 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 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 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 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

二年级语文:《“黑板”跑了》表格式教案(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黑板”跑了》表格式教案(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黑板”跑了》表格式教案(实 用文本) 表格式教案: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二年设计人:钟海涛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黑板”跑了》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黑板跑了》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均为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他某方面的品质。本篇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让学生体会安培对科

学的痴迷与专注,从而学习他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投入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科学家的故事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安培只有较少的了解,而且学生受生活经验、语感等因素制约,对此种表现人物品质的文章只限于表面,难以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考竖等10个生字;读懂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运用质疑,导读,自学,对话,欣赏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质释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感情朗读能力和讲述故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安培专心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七年级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等内容。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文中的生字词,②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2、难点: ①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②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三、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学生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坐享其成。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德施加压力。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 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三、了解作者 林海音(1918年-xx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lì]县头份镇,作家。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 , 28n π ,h r 23 1 π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定义的补充: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3.区别是否整式: 关键: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4.例题讲解: 例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ab +c ,ax 2+bx +c ,-5,π, 2y x -,1 2-x x Ⅲ.做一做 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 bc a 32- 是____次_____项式 122 12 ++y y x 是____次_____项式

abc b a c ab -+2223 是____次_____项式 Ⅳ.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 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 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也叫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 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P 5习题1.1:1,2,3。 〖板书设计:〗 VI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y x 2 2 2与 231yx (B )n m 22与22m n (C )ab 3 2 与abc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议一议:P8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表

第周星期第节本学期累计总课时年月日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 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4 黑板跑了苏教版

14、“黑板”跑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安培是如何的专心致至。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培、搞、考、始、衣,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学生设疑)那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疑问一起来学习第14课《“黑板”跑了》,齐读课题。 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轻声默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动眼、动脑、不动声是默读三要求) 三.导学 1.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安培搞车辆只顾 思考开始衣襟计算 准备掏出粉笔前移 继续而是车厢后壁 “始、而”是翘舌音,“粉、襟”是前鼻音,“辆、厢”是后鼻音。辆读去声。 (2)教学长句子,指导正确停顿,反复朗读。 用手指头/在自己的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都讲了什么? 2.读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黑板为什么会跑?(黑板不是一块真的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3.生字教学:培、搞、考、始、衣。 培:左右结构,提土旁。 搞:左右结构,提手旁。 考:上下结构,老省旁,下面不能多写一横,中间一撇要写在对角线上。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会识别图形中的对顶角、邻补角.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问题: 1.图片中有相交线和平行线吗?若有,请找出来. 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或展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自主探究】 先阅读教材P2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对顶角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问题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合作探究】 活动1: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张开的口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活动2: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图中4个角. 思考: (1)∠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和∠3呢? (2)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和∠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和∠3呢? (3)如果改变图中∠1的大小,上面的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形成共识:(1)∠1与∠2有一条公共边OA,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与∠3有公共顶点O,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1+∠2=180°,∠1=∠3.

黑板跑了教案优选稿

黑板跑了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黑板”跑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已学生字,理解生词“聚精会神”。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本,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 3、学习默读课文,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安培的心情变化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安培专心计算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回顾课文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这些题目一定难不倒大家。 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的故事。他是()国着名的()。他搞科学研究()。 3.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1.安培是怎样专心地搞科学研究的,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4自然段。 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安培非常专心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你们画了哪些句子?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一)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1.出示: 可是安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2.小朋友们,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些 3.指导朗读。 你能把安培专心的样子读出来吗你来试试。你们听出他重读了哪些词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安培思考问题可真专心! 谁也会这样读? 像他们这样,重读关键词的朗读方法你们会吗? 一起读,注意红色的词。 4.安培这样专心在干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