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次地理教学的内容为《众多的人口》,是八年级地理的

一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

•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人口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方法,能够通过调查分析人口变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人口变化的理解,通

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概述

本教学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老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人口数量与分布的特点。

•其次,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再次,利用案例、数据等方式学习人口数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小组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当地人口变化的原因和采取合理的措施。

2. 具体步骤

步骤一:引入与讲解

教师先通过一张张图片,介绍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在学生对人口数量有了基本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流动和分布状况之间的关系。然后,老师进一步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二:学习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口数量变化的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展示案例和数据表格,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通过案例和数据表格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变化的规律和预测方法。

步骤三:探究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口变化的基本知识之后,老师将学生分成较小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究。教师在“调查”的标题下发下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当地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其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同时也掌握了人口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方法和预测技巧。通过教学,学生们对地理知识及其实践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而自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在思考和反思中得到了提升。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学生们在初阶的阶段会倾向于对更具体的信息感兴趣。因此,在介绍人口变化的时候,老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例或图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

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新信息。在现

代生活中,信息变化与更新速度很快,因此,教师必须提供最新的数据或案例,使学生倍感兴趣。

第三,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对学生

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或记忆的部分,老师可以采取地址诵读或联想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学习更加深刻。

最后,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参与课堂

讨论和活动。当学生自主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时,往往更加深刻、效果更加突出。因此,老师应该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2 众多的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课时安排】1~2课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新课 (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

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

八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社会经济开展、资源和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方案生育国策的必要性。本节内容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根本概念、根本技能、根本观点和根本数据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其根本国策就成为本节突出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了解我国的人口压力。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指导我国黑河——腾冲地理分界线,并比拟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方案生育至一根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开展、资源环境条件先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根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亿,占世界1/5, 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1849--1928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1949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顶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1849--1849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拟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增长顶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开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特别是1964~1982年间某些年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1700多万,平均每分钟新增32人。快速增长的人口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搜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p 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限,并比拟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p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方案生育这一根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开展程度相适应的道理,进步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开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

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络经济开展、资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方案生育根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和我国经济开展的重要根底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拟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亲密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p 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根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p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次地理教学的内容为《众多的人口》,是八年级地理的 一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 •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人口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方法,能够通过调查分析人口变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人口变化的理解,通 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概述 本教学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老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人口数量与分布的特点。 •其次,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再次,利用案例、数据等方式学习人口数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小组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当地人口变化的原因和采取合理的措施。

2. 具体步骤 步骤一:引入与讲解 教师先通过一张张图片,介绍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在学生对人口数量有了基本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流动和分布状况之间的关系。然后,老师进一步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二:学习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口数量变化的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展示案例和数据表格,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通过案例和数据表格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变化的规律和预测方法。 步骤三:探究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口变化的基本知识之后,老师将学生分成较小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究。教师在“调查”的标题下发下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当地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其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同时也掌握了人口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方法和预测技巧。通过教学,学生们对地理知识及其实践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而自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在思考和反思中得到了提升。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学生们在初阶的阶段会倾向于对更具体的信息感兴趣。因此,在介绍人口变化的时候,老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例或图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 反思一: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 这学期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首先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让学生对中国有所了解。这一节则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口的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从内容的难度来讲并不大。但要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人口数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课文直接获取信息。同时列举几个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的人口数量以此来让学生对人口大国有深刻认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约1200万,所以我国在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平衡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对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有正确的认识。 人口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通过兰州附近陨石坠落和深圳砖头砸到六个人的笑话来激发 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本节出现了一幅面积和人口的统计图表。首先指导学生读图然后复习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那么怎样让学生牢牢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八十七中八年级总人数850人,共有16个班,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学生答:850÷16=53。那么人口密度就是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数。 我感觉学生比第一学期学习世界人口时对人口密度的理解和计算要接受的容易。通过这幅统计图表让学生找一找人口数量最多、最少的省级单位。找人口密度最大、最小的省级单位。让学生体会到读图的重要性。 最后展开讨论:能否让东部人口直接迁入西部?由于对我国人口的现状和人口分布特点有所认识,所以学生讨论热烈。特别是有的学生还联系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风俗习

惯等方面。让我对学生能够学好地理学科增强了信心。 反思二: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通过教师的"导学",要求学生按照探究的规律,获得探究结论,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共享;通过学习资源的补充,学生紧密的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通过图表获取地理信息,凸显地理学科特色;形成知识的链接,体现了教师建构知识系统的思想。 教过这一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更要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互学",难点和疑点教师进行"导学"。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互学",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通过这次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 反思三: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要求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某某—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 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本节教材通过正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 4.总之,本节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数据比上一节要多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众多的人口》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影响; 2.掌握5个民族自治区; 3.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5个民族自治区的分布。教学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各民族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十六兄弟民族内容。 二、新授 1、56个民族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请大家读第13页课文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学生活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除了汉族之外,其他民族为什么统称为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3)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4)请大家拿出人民币,仔细观察上面有些什么? 学生活动: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等。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文字,人民币上那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母,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 讨论:同学们对照课本14页,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体育活动等,如傣族的泼水节,哈萨克族的叼羊比赛,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 2、民族的分布 教师活动:投影中国的民族分布图,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5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里?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 (3)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4)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何影响 (5)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学生活动: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某某自治区、某某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某某维吾尔自治区、某某壮族自治区;某某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承转: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运用有关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能结合实例说明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3、能准确说出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并比较我国西北、东南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压力。 2、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以及人口分界线。 【难点】 人口压力的表现,以及造成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地图法、谈话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教师展示:人流如潮的火车站、异常拥挤的求职场景、摩肩接踵的小学课堂直观图片,配合具体的数字图表直接导入,让学生对我国人口产生心灵震撼。 我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人口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这就这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众多的人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人口最多的国家 承转: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说出这一数字是? 学生: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 读课本P11页图1—2—1“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众多的人口教学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3.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预习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占世界人口的以上。 2.根据图1.9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云南一线为界,人口稠密, 人口密度较小。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 1.讨论完成课本P12页活动1、2并归纳总结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做为一项基本国策? 2.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3.讨论完成课本P14页活动2。 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 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 课堂小结 人口众多:数量、特点、问题、政策 人口分布:特点 1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多、东北少 B 东北多、西南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西北多、东南少 2.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 A 新疆 B 西藏 C 甘肃 D 青海 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 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 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D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 4.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山东 B 青海 C 云南 D 福建 二、综合应用 图中的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请回答: 1.此线的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地方? ①是黑龙江省的②是云南省的。 2.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而人口却占全国的,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上地区多,地区少的特点。 ① 2 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众多人口”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基本国情,包含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国情、国策等内容,重点要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及人口分布状况,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其安排在第一章,不仅突出了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形成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概念,是今后学习中国区域地理不可缺少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情感目标: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分布大势是本节的重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解决方式:设计情境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探究式问题,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 四、教具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图等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启发探究式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我国2000年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

B.总人口为10.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C.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D.总人口为13.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 2.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 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 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B.南方地区人口比北方少 C.昆明——哈尔滨一线的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 D.大江、大河的中上游人口密度大 4.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A.琼 B.藏 C.鲁 D.澳 5.2000年人口普查中,人口总数居第一位的省级单位是() A.山东省 B.四川省 C.河南省 D.江苏省 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7.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变 B.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 8.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的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1995年我国人口达12亿,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B.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 C.旧中国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快 D.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迅速增长 9.我国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为() A.14亿 B.12亿 C.12.95亿 D.13.95亿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 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A.120人/平方千米 B.134人/平方千米 C.2人/平方千米 D.108人/平方千米 1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现在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自然增长率高 13.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

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 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1970年我 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从

八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的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本节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政策的自觉性。这成为本节学习的难点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而且对人口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因此对于本节的学习难度不大。 三、学法指导 1、利用地图、地理资料和数据,比较学习地理。 2、利用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学习地理。 3、开展辩论活动,从辩论中国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五、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六、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八、课时安排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本节内容分为四大块:1、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的特点;4、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5、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应该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本节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灵活教学,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内容图形比较多,而且类型多。 例如: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184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1840年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较陡,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几方面了解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从而总结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学生负担。因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小组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变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第一组向第二组学生提问的类似方式展开。最后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1.2《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

第一章第二节课题名称《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主备课人景莉 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严重人口问题,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树立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相适应的科学人口观。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难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1的正文部分,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 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通过地理数据,说明我国为什么是“人口大国”?。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而且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以上。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地理数据或统计资料能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 2、阅读 P11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回忆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然后根据该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年后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试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总结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所以从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 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 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 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 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根据课本P12的提示,列举实例说明。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提高人口。 具体要求:,少生优生。 3、阅读P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人口 教后记教学反思: 1、这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通过小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表达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会多多开展小组活动形式,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转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2、本节课我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改良的地方,比方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在组织教学方面有时幽默也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根底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教学心得在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中,“众多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各个地区以及各主要省份的人文知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开展而造成许多人口问题是学生能够听到或看到的,有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特长寻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点,所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只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文字说明少,但读图题和分析商量题的量大。本节课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