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摘要】互联网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就在全世界迅速兴起并走向发展壮大。其发展速度之猛、变化之快、影响力之深广,都是史无前例的。新闻评论以传达媒体和社会“声音”的功能在新闻宣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的兴起为新闻评论提供了全新的载体,网络新闻评论作为目前最自由最开放的评论方式,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日益增大。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人民网

一、前言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新闻评论作为依托于这一新兴媒体的新闻体裁的历史很短,但它的发展却异常迅猛。目前,网络新闻评论己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亮点。如人民网的评论频道“观点”,红网的评论频道“红辣椒评论”,凤凰网的评论频道等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评论频道。网络评论的主要手段有专栏、发帖、论文、跟帖、博文等,人们在网络上拥有充分的话语权,用各种手段来“发声”,并随时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所以研究网络新闻评论的现状特点,有利于把握开放的网络平台和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分类

目前有关网络新闻评论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依据网络新闻评论主体的不同,网络新闻评论可大致分为原创评论、转载评论

网络媒体的特点和网络传播区别在哪

网络媒体的特点和网络传播区别在哪? 摘要: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要想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甚至取代旧的媒体,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决出胜负。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由于网络媒体具有全球性、多元化、互动性、便捷性、时效性、自主性等特点,使得这一新兴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正是由于网络媒体发展的诸多优势,我们要如何来利用网络营销的特点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新兴优势特点区别差异 我们先来看看网络媒体营销有哪些特点。 1.时效性 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海量性 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已有近10年时间。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3.全球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报纸、广播和电视,是全球性的。“网络传播无国界”,网络传播空间理论上没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对境内外个别有害网站实施封锁(事实上通过代理服务器可突破封锁),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站登载的内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网民访问、浏览和下载。同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均可轻松浏览全球网站。 4.互动性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互动性又称交互性,包含“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体的特性和优势。网络论坛、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ICQ及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等,吸引着大量网民积极参与传播信息、评论新闻、讨论新闻话题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5多媒体性 网络所拥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体性,它使网络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性是指互联网络运用数字技术,兼容报纸、广播和电视多种媒体的传播手段,全面刺激受众的多种感官。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报道手段,使新闻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冲击力。

播音主持概论

第一章 1.播音的定义 广义: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包括各种声音、音响、音乐、语言、文字、图像等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活动)。 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进行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播音的重要性 从播音的地位来看,播音处于广播电视传播的前沿。 从播音的作用来看,体现播音的重要性。 播音是揭示节目思想内涵的主要工具。 播音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 3.播音学的定义 播音学是研究广播电视播音的创作活动和规律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4.中国播音学的定义 中国播音学是一门研究中国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换句话说,中国播音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传播主体如何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来传播各类信息的创作活动。它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涵盖新闻播音,也涵盖各类节目主持。 5.传播用语的现实思考 方言的草根性决定其传播的地域性 普通话的规范性带来传播的广泛性 6.基本矛盾:播——受 7.对“播音”的误解 播音就是念字——否定播音的创造性 播音和主持是两回事——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 a.主持是播音的延伸产物 b.主持和播音本质核心相同 第二章 1.播音主持发声的两大属性: 自然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 社会属性(心理性、艺术性) 2.播音主持的性质 创造性(基本属性) 多质性:言语传播性、技术性(业务属性) 新闻实践性、艺术创造性 性质的主调:新闻性(根本属性) 3.播音主持的创造性(什么是创造) 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 新的符号系统。运用到艺术领域,创造赋予了情感。通过情感的力量来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新的符号系统。 4.什么是创造 播音员自身实现了对腹稿(心中的文字符号)和稿件文字符号系统的转换,建立了符合 听觉、视觉规律的新的符号系统,从这一点来说,属于创造。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 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和第五媒体: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新媒体各有特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彼此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迅猛进展, 社会对新闻信息需求剧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 1、多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打破了与传统媒 体之间所有的界限,使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改变了报纸、杂志等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使得新闻能够在视听等方面让受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实现了新闻多媒化的信息传播。 2、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硬“推”给受众,而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按自 己意愿进行选择,“拉”出所需新闻信息,彻底改变了“传、受者”的关系。受众可以通过链 接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人际”传播信息的状态。新 传媒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有效快捷的沟通。但在新媒体上,从先进的信息技术上讲,能够做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浏览信息。 3、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提供了受众接受更多新闻信息和自愿发布新闻信息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化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发布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方向新闻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制做相关新闻、再制作新闻专题、在制作新闻资料,一步步地把由新闻引发的社会效果做得完整而且深入。除了新闻信息容量大之外,新媒体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可以准确快捷的查询以前的新闻信息、查询相关的新闻新闻和背景材料等等都非常方便。

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特征和解决方案

互联网传播媒介 特征: 一.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 三.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 四.传播方式的虚拟性 五.传播形态的多媒体 六.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优点: 1.匿名性。减少产生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保证公众的话语权,使得调研能够进行; 2.大众传播的宠儿。最广泛的影响,最低成本的投入,最丰富的媒介应用,最宽阔的信息平台,最受关注的经济成长方式,最广大的发布载体; 3.互动性。实时互动,无边界交流和反馈,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关利器,尤其是在公关危机处理方面; 4.公共会议。表现在公共关系有线和可视会议方面。 缺点: 1.信息的选择困难; 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 3.3.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 4.安全危机时刻出现。网络病毒和黑客已经成为威胁企业信息的重要对象。 分析原因: 1.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 2.由于信息发布者可以采用假名,并且网络信息发布商和论坛非常多,对这些信息的阻截不会有太大成效,对流言和恶语无法有效地直接制止; 3.政府对小程度上的信息欺瞒采取放之任之的模糊态度; 4.部分网民涵养不够,对于发布信息的态度不严谨,导致信息良莠不齐。 解决方案: 1.完善政府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政府互联网的掌握力度,有效杜绝不确定或不良信息的发布及传播; 2.进一步发展教育,提高网民的自我修养和素质,净化消息来源,传播正面消息; 3.对网络环境的改善:完善网络自我监管,对不确定或不良消息进行屏蔽和删除; 4.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对传播不良信息者进行适当的惩罚,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打击违法者。

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特点与比较

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特点与比较 关键字: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传播 摘要:无论是在传播的广度还是深度上,互联网代表了人类在传播技术领域发展的最高成就在中国,门户网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网站类型,门户网站在网站建设和产品拓展上极力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被集成到了门户网站上。通过对门户网站的探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四大门户网站简介 (一)、门户网站含义 门户网站(Portal Web,Directindustry Web),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服务、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二)、四大门户网站 新浪 新浪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网络媒体公司。新浪通过门户网站新浪网、移动门户手机新浪网和社交网络服务及微博客服务新浪微博组成的数字媒体网络,帮助广大用户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获得专业媒体和用户自生成的多媒体内容(UGC)并与友人进行兴趣分享。 搜狐 搜狐公司是2008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是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 网易 网易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网易始终保持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网易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网易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网聚人的力量”。 腾讯 腾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71976406.html,)是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是腾讯公司推出的集新闻信息、互动社区、娱乐产品和基础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 二、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界面

新媒体地传播特征

单元编号:010102 单元标题:导论 知识点标题:“公共”概念透视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学习目标: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建议时间:4 小时 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讲授 学习内容: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具有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 络高速传播,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并且具有计算机检索功能、超文 本功能,是一种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传播允许读者与作者之 间进行网络交流,能及时反馈,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 步骤一:回顾新媒体及相关概念。 步骤二: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具体的说,新媒 体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经过转播,数字在操 作平台上还原为一定的信息。。 更新速度快,而且更新成本低。新媒体传播的更新周期却可以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 的周期可以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 新周期更长。 新媒体传播可以做到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统一。新媒体传播的即时刷新提高了新 闻的时效性,其本身“接收的异步性”又方便受众随时随地的接收。接收的异步性可 以使受众不需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可按自己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 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互联网能够使用户共享全球信息资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信息量上可以与海量 信息的网络媒体相提并论。报纸若多印 1 万字内容,就需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 行、成本带来很多问题。广播、电视更是这样,内容要准确到几十秒、几秒时间,字有时要算 到 几十个。新媒体传播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是硬盘。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新媒体传播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2009-07-16 10:18:4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是那些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商业网站,网络新闻专题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在受众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现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①。比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地震这一事件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新闻报道。其中新浪网更是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迅速组成专题“四川地震”,从消息、图文到背景资料等多个角度对地震进行了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在当日20时将专题补充为“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并在专题中补充了更多的图文、视频资料,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报道优势和速度优势。 二是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新浪网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对国外的诺贝尔奖专题报道、奥斯卡颁奖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三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亟待解决的问题②。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下,比如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2.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特点 在我国的各大新闻网站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信息传播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专题独有的报道方式。它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产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凸显其传播优势,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主流新闻报道形式③。它将网络媒介“海量”的事实性信息集萃、“多角度”的意见性信息呈现和“即时”的反馈性信息传递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起来,给了网络受众更多的全新的选择。 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刚发射

新媒体传播方式特点

新媒体传播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 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特点。 1、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 2、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 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 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 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 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4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 性。 4、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传播: 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 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 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的最小。 5、从单一到交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 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 的融合为基础的。 另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通过以上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介绍,相信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要获取更多信息,欢迎访问新兴专 题或者广告百科。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一、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一)标准性 作为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首先要做到语言的标准性。而规范性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首先要能够准确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言的标准性就不仅仅要会使用普通话,主持人还应该具备清晰的思维、准确的语感、严密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播音主持语言的标准性要求绝对不能认为是“呆板”,决不能把规范性与艺术感对立起来。 (二)严肃性 严肃性,是指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即在话筒前进行播音创作的时候,必须保持端庄、郑重的气质和态度,在语流中充满庄重、可信的意味, “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不能把庄重性理解为装腔作势、故作深沉、不苟言笑、虚与委蛇。但是,庄重性可以“寓庄于谐”,可以“谈笑风生”。而这,同玩世不恭、插科打诨、哗众取宠、打情骂俏是水火不相容的。 庄重性的表现是“善言”而不“轻言”,就是说开口说话之前要慎重,说话过程中要稳 重,尽量不要“失言”,尽力使受众接受、相信、愉悦。因此,对“庄重性”的否定,必然导致“语无伦次”、“油腔滑调”。 用什么态度,说什么话,怎么去说,直接关系到听话人的信任程度、接受程度。播音语言的庄重性正是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考虑到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提出来的。庄重性,并 不对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加以限制,它只在下限上对俗言媚语、低级趣味予以摒弃。至于上限,将在美学领域的民族化层面上得到延展,本书不作详论。 庄重性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 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三)发动性 发动性鼓动性是任何宣传语言所共有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也不例外。广播电视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语),“引人向上”,“催人奋进”,是播音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这一切,一言以蔽之,就是“鼓动性”。当然,“鼓动性”同“不喊不革命”的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 播音语言的鼓动性,植根于语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情感有多种多样的差异, 感染有强弱快慢的不同,却从没有人主张语言可以没有情感,不要感染。大体上,播音语言 的发出一定基于一种目的,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情感)。尽管事实上存在,却也从没 有人主张以让人消沉为目的,以“不想说什么”为愿望。要让人知道说话人愿意说,说出的话让人产生“共鸣”,让人积极、让人振奋。 政治倾向、思想倾向,在广播电视中是相当明显的,这是宣传的需要。恩格斯说过“倾向性越隐蔽越好”,我们不能理解为取消倾向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我们的倾向性。其中当然包含着清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化垃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污浊。播音的倾向性讲求宣传艺术,避免“强加于人”并不矛盾。 播音语言的鼓动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完全不应该脱 离宣传内容、不顾表现形式,更不应张扬自我、强加于人。

主要传播媒介的特点

一、报纸广告媒介 (一)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优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广、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2)报纸的特殊新闻性,能够增加报纸广告的可信度。 (3)报纸的编排灵活,使得广告文稿改换都比较方便。 2.报纸内容上都优势 (1)报纸的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 (2)报纸的权威性较高。 (3)报纸具有保存价值。 3.报纸在印刷方面的优势 (1)报纸能够图文并茂。 (2)印刷成本较低。 4.报纸在发行方面的优势 (1)报纸的发行面广,覆盖面宽。在我国,报纸历来是主要的媒介形式。发行量大,传播面广,读者众多,遍及社会的各阶层。 (2)报纸的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报纸的发行区域和接受对象明确,发行密度较大。 (3)报纸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在我国,报纸有旬报、周报、日报、晚报、晨报等形式。报纸的出版频率高和定时出版的特性,使得信息传递准确而及时。 (二)报纸媒介与报纸广告的缺点 1.报纸在编辑方面内容繁多,易导致阅读者对于广告的注意力分散。加之由于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的广告拥挤不堪,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 2.报纸在内容上众口难调 报纸并不是根据人的职业和人的受教育程度来发行和销售的,因此,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那里,报纸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3.报纸在印刷上比较粗糙,色彩感差 在我国,报纸多黑白印刷,彩色印刷尚未普及。受到印刷水平的限制,在文字和图片上质量较粗糙,在图片色彩上比较单调。 4.报纸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由于报纸出版频繁,使每张报纸发挥的时效都很短。一般情况下,许多读者在翻阅一遍之后即顺手弃置一边。 二、杂志广告媒介 (一)杂志媒介与杂志广告的优点 1.杂志面向的对象明确,针对性较强 杂志一般是针对某一专业、某一读者群进行宣传、出版,其内容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那样包罗万象。 2.杂志的编辑精细,印刷精美,图文并茂 杂志广告的编辑极少不规则地划分面积,力求整齐统一,编辑较报纸精细。 3.杂志的有效使用期较长,保存期久 在四大媒介中,杂志广告的寿命最长。 4.杂志读者比较固定,易接受杂志宣传

《播音主持》第三章__播音语言特点

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 作者:播音创作…文章来源:播音创作基础理论 第三章播音语言特点 1)教学目的:认识广播电视传播中有声语言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和亲切感及其关系,既保持全国通用语言的生命活力,又避免日常交际语言的随意和芜杂。 2)教学要求:明确有声语言在“规范空间”中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基本规格,并力求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反复体会和教师指导,提高有声语言表达的质量。 3)教学重点:以“庄重性”和“分寸感”为主线,强调六个特点的内在联系,构成有声语言表达的基本形态。 4)教学难点:学生受流行观点的影响,容易片面、机械地理解本课内容。要特别注意庄重和亲切、鼓动和分寸的内涵及其关系。 5)学时分配:大课周2节。 6)教学内容: 广播电视播音(包括体育现场解说与评论,包括节目主持),是通过电子传播媒介进行的有声语言创作。从有声语言这一角度考察,它区别于生活语言、戏剧语言、曲艺语言……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第一节播音语言的特点 广播电视播音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既涵盖广播播音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又涵盖电视播音的“声画和谐,形神兼备”,当然包容了不同节目类型,不同表达方式(样式)的差异。播音语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三感”,分述如下: 规范性 播音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是指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 推广普通话,应视为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只是达到了最基本、最起码的规范性要求。推广普通话,已是大势所趋,播音语言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然而,这还并非“规范性”的全部内容,它还应包括思维的清晰、语感的准确、逻辑的钳力、艺术的魅力。这些,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均有论述。 值得注意的是,把播音语言的规范性认作“呆板”的代名词,把规范性同艺术性对立起来,把规范性当成“不自然”、“不生活”的同义语,显然是一种幼稚的、需要进行启蒙教育加以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鲁梦蝶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生物制药一班201412090126 对于什么是网络传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所谓网络传播,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网络传播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兼具人际、组织传播内涵的新型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主要是由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决定的。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的地域范围以及表现形式等都远远超过以往的大众媒体,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按照学者们的归纳,网络传播主要有以下优势: 信息量大,速度快。网络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将存储信息的容量无限放大,而传统媒体却要受版面、频道、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任意扩大和丰富所发布的信息内容。在信息传播效率上,传统媒体所要发布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环节才能够传递给受众,而网络传播将这个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均能在网上得到同步反映。 传播手法多样。网络传播不仅集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之大成,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满足了受众多方面需要。 传播过程多向互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任意互换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不仅可

以主动地获取或发布信息,而且可以实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沟通。 交流具有开放性。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就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网络传播是完全开放的,全球共享、广泛参与是其鲜明特征。 传播主体广泛。传统信息发布主体是某个具体的电台、电视台或者报社、杂志社。而在互联网上,每个网民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同时,网络还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虚拟性,网络传播主体可以匿名,网民随意出入自由发言,发言机会均等。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时代的网络新闻的特征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介形式,进而衍生了网络新闻。呈现出反应快,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发展态势。而网络新闻与过去的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比较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上的异同,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新闻的特性,发展状况,创新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媒介自媒体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1网络新闻的发展与趋势随着有“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能力与精力采用新的技术,关注更多大众社会信息,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以涨潮般的速度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 一、从拉斯韦尔“5W”模式看网络新闻传播特性(优势) 1、传播源(谁)(交互性)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在传统新闻中, 传播者一般是专门的传媒组织,机构,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而在网络新闻中,传播 者不再是单一的组织,集体,更多的大众也充当起了传播者的角色。大众不再是被 动的接受,而是可以参与,发布,成为一个个传播源。将之称为“自媒体”,“特指 以普泛化和自主化为特征的草根网民,以简易的电子化手段和数码技术为支撑,在 私人的独立空间内,无需经过专业编辑的过滤,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 和分享新闻信息或非新闻信息的新型媒体的总称。”2网络新闻编辑学如近年流行 的博客,播客,微博等都是自媒体类型。网络新闻不仅有专门传媒组织发布的新闻, 更有普通大众发布的个人信息,体现了网络时代下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2、传播通道(时效性、全球性) 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 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传统新闻大多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来发布新闻信息,优点在于把关人的作用,信息大多较真实,权威,报 纸和电视编辑时间较长,广播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只能凭听觉。而网络信息借助于 互联网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即时性,运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相结合,基本 能做到在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内传递出信息,并且不限距离,是全世界都能看到新 闻,这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3、内容(范围广、选择性)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具有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由 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并且受传播者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大众 诉求的方式,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新闻受到更多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 约,更多的宣传国家意志,很少考虑民众的诉求,再加上民众参与少,内容较单一。 而网络新闻因为传播源,传播渠道的改变,外在因素是媒体改变了传统思维,开始 关注更大多数人的诉求,站在民众的角度上思考,而民众也有了渠道去更多的参与 其中,所以网络新闻内容丰富,数量多。进而使民众有了选择性,可以随意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深度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

播音主持人的发声及其特点

播音主持人的发声及其特点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有 声语言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依据稿件、提纲或者是腹稿,传情达意进行再创 作并且确立自身形象的唯一手段,或者是主要手段。所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 该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声音,注意锻炼自己的声音,并且还要学会驾驭自己 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口的创作手段。发声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而错误的用声方法甚至会影响播音寿命,因此我 们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勤于磨练,扎实的掌握用声技巧。播音发声和生 活当中的口语以及其它艺术语言发声相比,由于声音的传递手段不同、语言交 流方式不同、播讲者的身份不同,同时呢,受众的审美要求也不同,所以具有 自己的特点。播音是新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 播音员用声一般应该在自然音域内,中声区偏低的部分运用的比较多,同时音 色要大方、明朗、干净,艺术夸张装饰的成份比较少,很少使用假声。 播音是通过传输设备利用电波进行传递的,所以要求播音发声,声音集中、均匀、对比适度,纯净度要求很高。音高音强的变化,这个幅度不要过大,但 是在其它声音背景当中应该具有比较强的穿透力。播音语言信息覆盖密度大, 受众的层次不同、收听收视的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样就要求播音发声吐字清晰 准确,同时还要求圆润流畅。由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在节目中出现, 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受众对他们的发声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要求亲切自如, 优美动听,感染力强,并且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播音发声是源于生活中口语 的发声,但是绝不能等同于生活中口语的发声,它们是生活当中口语发声的规范、提炼和升华。那么我们对播音发声的要求,我想可以归纳成这样几句话: 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由于发声条件不同,每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我们只能在自己发声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所长克服所短,逐步扩展自己的发 声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声音,用好自己的声音,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都各 不相同,那么在音高上就体现出每个人的音域范围的不同。一般人的音域范围 大约在一个半到两个八度之间,这叫自然音域。生活中口语的音高变化它的幅 度仅仅有自然音域底部的不到一个八度的范围,在我们的自然音域当中除去最

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传播上的新特点在于: 1)传播快捷,时间空间更自由。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可以实现摆脱定时定点的传播,全天24小时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不间断地传播。同时,网民数量庞大,且自主性强,一旦信息受到关注引起兴趣,就将得到广泛的转载,实现病毒式传播,传播一旦达到病毒式的效果,抛开其传播的快速不说,单说由受众自觉主动的传播信息这种方式,就为信息的最初传播者节省了不少的成本。特别是进入微博时代以来,热点话题的出现以及网络覆盖只需几小时就能实现,这种速度让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而真正的传播者只是起了牵头的作用,真正的传播过程都是由受众自发主动完成的。 2)富媒体,传播形式更多样。广播只有声音、报纸只有文字与图片、电视只有声音与画面。纵向来看,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好,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是横向来看,若想看到全面的信息,不管是广播、报纸还是电视在传播形式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则将之前所有的传播因素合而为一,博纳众家之长,将声音、文字、图像全部包揽,使信息能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交换,充分实现营销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并且给了受众更多的选择,受众在接收到信息后可以选择“YES”或“NO”,也可以重复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多样的信息载体也使得传播的信息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引起关注,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传播。 3)定向人群,精准传播更方便。相较于传统媒体漫天撒网的传播方式,网络营销能将信息精准定位到目标受众,进行定向传播,重点捕鱼。搜索引擎、分类网站、地方论坛,网络上的各种划分形式,形成多重范围,使企业能够在其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传播目标。同时在网络投放还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得出的结果可以对传播策略进行实时调整。这样在精准的基础上就会更加“精准”,传播的效果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也大大的提高了。企业主还可以将广告定向投放到想要的区域,结合恰当的时间和最广泛和最精准的目标消费者群体,三者合而为一,使得传播信息能够精准到人、“弹”无虚发,减少资源浪费,营销效果不容小觑。 4)互动性,信息沟通更快捷。传统媒体传播是“你说我听”的模式,强制灌输效果当然不佳,且无法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企业不知道传播信息是否到达消费者,消费者反应如何;消费者也只能接触到最基本的信息,想要深入了解却找不到方法途径,信息交流产生闭塞,许多宣传往往产生的都是昙花一现的效果。而网络营销则打破“有来无往”的限制,信息传播更加深入更加广泛,而且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进行即时沟通,通过评论、投票、活动等等网络上常见的营销方式使企业与消费者双方信息更通达,企业营销也能及时根据舆情进行调整。同时采用网络营销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让消费者能够产生企业有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感觉,这样也会增加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好感度与忠诚度。 5)资源整合性,整合传播更深入。传统媒体传播信息深度较浅,只能点到即止,受众无法深入挖掘、广泛了解。同时,企业投放的不同广告无法形成连接,更难与现实产品联系实现直接购买。而网络媒体则可以将企业传播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将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形成广泛联系。同时,网络广告的载体基本上是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文件,只要受众对某种产品感兴趣,仅需轻按鼠标就能进一步了解更多、更为详细、生动的信息,从而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什么是网络传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所谓网络传播,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网络传播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兼具人际、组织传播内涵的新型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主要是由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决定的。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的地域范围以及表现形式等都远远超过以往的大众媒体,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按照学者们的归纳,网络传播主要有以下优势: 信息量大,速度快。网络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将存储信息的容量无限放大,而传统媒体却要受版面、频道、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任意扩大和丰富所发布的信息内容。在信息传播效率上,传统媒体所要发布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环节才能够传递给受众,而网络传播将这个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均能在网上得到同步反映。 传播手法多样。网络传播不仅集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之大成,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满足了受众多方面需要。 传播过程多向互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任意互换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不

仅可以主动地获取或发布信息,而且可以实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沟通。 交流具有开放性。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就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网络传播是完全开放的,全球共享、广泛参与是其鲜明特征。 传播主体广泛。传统信息发布主体是某个具体的电台、电视台或者报社、杂志社。而在互联网上,每个网民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同时,网络还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虚拟性,网络传播主体可以匿名,网民随意出入自由发言,发言机会均等。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点探索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点探索 隨着时代的快速进步,听众的审美和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语言艺术也在发生改变。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听众对外界信息以及社会新闻的需求,提高播音主持的质量已经逐渐成为播音主持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所以对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探索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文中主要从播音主持语言上的口语化和个性化、时尚化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口语化 以单纯地播音来说,播音员是将具体的台本内容,通过自己独特的嗓音,和特殊的语言技巧将信息传达给电视观众和听众,好的播音员都具有准确的发音和巧妙的语言艺术。相对来说,主持艺术则是,由主持人做具体的节目主持,而且是以现场主持为主,相关的节目主持人要掌控场面,同时熟悉整个节目或者活动的流程,才能更好地将节目的特点传达给观众。是主要的使观众和嘉宾连接起来的桥梁。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力和非常专业的素质。时代在逐渐进步,人们对播音主持的口语化也开始逐渐展现出需求,比如需要播音员在准确语言表达的同时,听众还需要亲和力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听众的心声,让听众感到亲切愉快。

播音主持的语言口语化艺术,一方面是表现在声音上,要求播音员的嗓音应该要刚硬柔和之美相结合,这种刚柔 结合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对力度和语速有一定的要求,在 一个特定的环境采取特定的语气和语速,在话语中还应该 带有一定的情感。在新闻播读方面,也已然从曾经的“播”转变为如今的“说”,“说新闻”能更好的以贴近群众的 表达方式,阐述新闻的内容。另一个方面,播音主持口语 化还表现在,播音主持人要有专业化的语言和强烈的职业 道德精神,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要有专业文化知识。虽然 具有一定的口语化,但是播音主持对语言水平要求还是较 高的,实际主持中,主持人最好是采用普通话,不能讲不 文雅的语言。在语气上还应该注意语气,包括语气中的情 绪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口语化的语言中具有感染力, 使听众感受到亲切的同时,体会到播音主持人的专业能力。 二、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个性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是对播音的需求逐渐加大。所以传统的比较官方的、死板的播音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对播音的创新需求加大。当前的播音主持人需要改变从传 统的播音模式,突破呆板的播音语言艺术,结合自身的个 性特色,使节目带有一定的个性特点。从当前我国的众多 优秀节目中,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是具有一 定的个性特点的,比如倪萍、杨澜、鲁豫和何炅等等著名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分析讲解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分析 信息时代,我们一定程度生活在传媒建构的世界中,这种环境控制着我们的生活状态,例如公众对新闻信息的依赖,便是一种无形的控制。某个新闻节目几点几分开始,昨天我看了,可能今天、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会按时坐下来看;报纸某个版面有较好的新闻评论,几次感觉对胃口,便会日复一日地每天在相对固定时间等着送上门的报纸。这便是公众新闻期待意识的典型表现。中央电视台春晚虽然是娱乐节目,也造成了每年一次的观众对节目的期待。这是一种以由于大众传媒连续性出版和播出造成的传播现象、一种由传媒建构的想象。 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闻播报的时间形态不断调试,适应并同时创造着多样的公众对新闻的期待。 新闻生产的特点及影响 现代新闻传播业因社会需要而诞生。这个行业一旦形成,反过来也会扩大社会需求,从而造就更多对这个行业依附的人群。新闻业是怎样造就人们对其依附的,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新闻传播业的工作特征,导致受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传媒的依赖。下面我们将从时间与新闻叙事关系、新闻仪式传播论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时间与新闻:通过建构公众的时间观念来建构公众的预期心理 谈到新闻特性问题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将“时效”视为最重要的特性。过时新闻只有历史资料价值,不会有大量受众。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和事实几乎同步发生,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过去我们所说的“抢新闻”现象,现在正面临消亡。新的竞争局面不是“抢新闻”,而是谁能对新闻的阐释更接近科学、更合理,这成为传媒竞争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面。 新闻传播“时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定时”(通常对于日报来说是24小时周期)—“即时” (第一时间报道)—“实时”(对事实的同步报道)—“全时”(随时报道)。①而公众新闻期待意识的形成和变化,与新闻信息发布的定时机制密切相关。新闻传媒强调其产品的定期发布,不但能提升受众对时间的预期评估,也能增加新闻传媒组织、受众、消息来源三者间的互动。传媒的新闻报道进入到即时、实时甚或全时阶段,公众的新闻期待意识变得相对模糊、弱化。 某一类新闻节目的长期开设、定时播出,会逐渐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即定时与节目“约会” 的行为。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晨间6:30的“新闻与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中午12时的“新闻30分”、晚间19时的“新闻联播”、夜间22时的“晚间新闻报道”,皆已成为许多观众起床、锻炼、吃饭、午休、睡觉的时间参照标准。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亦曾提及日本相似现象。在日本,所谓“正时”,是指时钟长针指向12的时候就进行新闻广播,这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新闻习惯”。这表明,“正时”时刻至少在日本具有“新闻时间”的意义。② 相较于孤立、零散地将耳目置于某个特殊节目,电视节目编排对日常生活时间安排产生的影响更大也更隐蔽。塞瓦斯通(R.Silverstone)具体而微地分析了家庭主妇收看肥皂剧的情况:“节目和时间表是一个片段,电视节目表与肥皂剧的连贯性是破碎的,但它们自身的叙述性结构,共同为每一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