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研究

中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研究
中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研究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0-12-10

作者简介:

安瑛晖(1967-),男,河北新河人,博士(后),高级工程师,兼职教授,从事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研究。中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研究

安瑛晖1,2

(1.中国建设银行,北京100032;2.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610054)引言

现代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提供的金融服务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信息和金融中介的重要角色。同时,由于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风险,对风险的研究分析与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是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实践“三性”经营原则的根本[11]。因此,从实质上讲,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作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风险管理能力构成了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价、风险处理等方法,防范、规避、分散或转移以及化解经营中的风险,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确保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安全[13]。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用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而设计的综合管理和控制结构,一般由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度量、风险报告和控制、风

险管理操作和风险管理系统等要素组成。

建立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基础上的包括风险管理文化与理念、风险管理和控制技术与策略选择等内容在内的广泛风险管理内容形成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健壮性与有效性直接左右和影响其风险管理绩效。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要的经营管理内容[11]。具体地讲,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竞争打破了地域界限,由此引发的破产现象呈永久性增加趋势,为了减少或避免资产的损失,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精确分析在今天变得尤为重要;从世界范围看,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拓展以及某些商业银行“惜贷”和“贷款集中”现象

的存在,中小企业放弃银行借贷融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融资,这种“非中介化”或“脱媒”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带来了很大冲击;由于商业银行同业竞争以及金融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压力,使得存贷利差(Spread )越来越小,贷款的风险———收益平衡(trade-off )进一步恶化,从信贷经营角度讲,商业银行只有向风险管理要效益这一条路可走;信贷经营中的抵押品价值波动性增大,加大了信贷风险缓解技术的难度,直接影响风险缓解技术的实施绩效;从国际上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衍生产品迅速增长和显著膨胀,衍生产品或工具的在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多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控制风险变得更为艰难;与衍生金融工具一样,技术进步(包括业务经营的电子化、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以及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技术的严密化、工程化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经营管理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带来技术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当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不仅是商业银行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应对竞争、确保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外部监管机构为保证金融安全的监管要求。而且,监管标准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1988年颁布的《巴塞尔资本统一计量和最低资本要求协议(Basel Capital Standard M easurement

and M inimum Requirement Accord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来说是一个里程碑;2001年,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作为新的国际标准,提出了最低资本需求、监管当局的检查监督以及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为各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支持,对今后的风险监管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其他

摘要:

从某种角度上讲,银行就是经营管理风险的金融中介机构。在监管国际化以及入世的前提下,我国银行业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从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监管的国际化、西

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入手,针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把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用“四维概念模型”指导我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体系再造;“四维概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060-05

60

富有成效的工作也为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现代风险管理提供了原则和工作框架。

西方商业银行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可供借鉴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针对自身情况,在实施《巴塞尔协议》过程中,研究开发出了多种定量分析模型,进行了工程化处理,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完整的应用工具。同时,在对模型进行返回测试(Back-testing)和反思的基础下,逐步修正和完善已有模型,并改善实践环境逐步满足一些模型的使用条件,为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市场风险模型、利率风险模型等从理论方法上已逐步完善,并在实践上得到广泛应用[10][13];但是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估价与资本需求的量化分析研究还处在积极探索阶段[4][16],不过“信用风险模型越来越受到重视”[1],“形成一致的模型也不是渴望不可及的”[8]。同时,信用衍生工具的大量开发、资产证券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为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也使得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发放持有到期日的方式进化到组合管理安排期限的现代方式[7][9]。

由于体制、管理和人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薄弱[11][14]。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创新乏力、利率和汇率的非市场化、政府信用支撑等因素的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如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目前表现不充分,但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政府干预、内部管理问题等,造成了明显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低下、资产损失严重。同时,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金融创新的逐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严肃地审视面临的市场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竞争势力必将涉足国内市场、引发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作用会进一步凸现;随着监管的国际化、标准化以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全面推行,我国作为缔约成员国也必须严格执行协议。因此,如何利用入世保护期和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后安排这段宝贵时间,在法律、机制、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上对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风险评级理论模型及其应用,从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技术以及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等层次上进行丰富和发展,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提高资本规模和使用效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分析

(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结构

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2001年,针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形势和监管需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新资本协议草案,并在全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实施。新协议提出了最低资本需求、监管当局的检查监督以及市场纪律三大支柱,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资本的范围和最低资本要求;对信用风险的估价和计量提供了参考框架,提出了标准法Standard Approach)、内部评级法(IRB,Internal Rating-Based Approach),其中,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Primary IRB Approach)和高级法(Advanced IRB Approach)两种,对风险

构成因素违约率(PD,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损失LGD

(Loss Given Default)、违约敞口EAD(Exposureat Default)和期

限M(M aturity)进行定量分析,并提供风险权重函数和最低

资本要求函数;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分别提供了指导

框架[3][4]。新资本协议的目标是:继续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

性和稳健性;促进公平竞争;提供更全面的处理风险方案;

使处理资本充足率的各种方法更为敏感地反映银行头寸

及其业务的风险程度。

与1988年资本协议相比,新协议有了很大进步,主要

表现在:一是新资本协议使资本水平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

银行风险。主要措施包括可以借助内部风险评级,进一步

确定风险权重和计量最低资本需要,使风险衡量更为客

观;银行资本要求除反映信用风险外,还必须同时反映市

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要求银行由信用风险管理逐步过渡到

全面风险管理;确定资本水平和评估资产风险权重时,充

分考虑各种风险缓解技术和工具的影响,考虑抵押品价值

和质量、担保人信用及能力等因素,使得风险资本要求更

为科学和合理。二是进一步强调了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重

要性,鼓励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创新。主要表现在:在推

荐风险评级方法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商业银行建立

内部评级系统,并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系统

确定资产风险权重和最低资本充足要求;同时,银行可以

因地制宜地采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供的标准法或内部

评级的初级法和高级法,鼓励银行在风险测量、管理方法

上的投资与研究。这样,既强化了银行建立内控机制的责

任,又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灵活性。三是把监管当

局的监督检查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二支柱,进一步强调监管

当局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准确评估和及时干预。主

要体现在:监管当局的严格评估与及时干预是银行风险管

理的第二支柱;监管当局要准确评估银行是否达到最低资

本需要,评估银行资本水平是否与实际风险相适应;监管

当局要评估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否科学可靠;监管当局要

及早干预,防止银行资本水平低于实际风险水平。这些规

定均强化了监管当局的职责和监管约束。四是把市场纪律

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支柱,进一步强调银行资本

管理的透明度和市场约束。主要表现在:信息透明和市场

约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大支柱;银行应当向社会及时

披露关键信息,包括资本构成、风险资产及计量标准、内部

评级系统及风险资产计量法、风险资产管理的战略与制

度、资本充足水平等;银行应具有经董事会批准的正式披

露政策,规定披露的内容、频率及方式。

(二)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分析

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强

化了风险管理,提高了经营绩效,为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

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其显著特征包括[12][18]:风险管理不

是简单的业务经营,而是把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的战

略高度来认识,也就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既是银行发

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符合银行经营战略要求;设立

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确保风险管理日常化和制度化;在

J i n g J i Y a n J i u

☆经济研究☆

61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

★★★★

银行内强调组织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强化信用风险管理,逐步由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向现代风险管理模式转变;在注重信用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逐步拓展到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管理内容,更加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在市场风险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加强了市场风险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风险管理技术趋于计量化和模型化,定量分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日益紧密结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等。

从风险管理文化来看,商业银行针对自身实际建立独特的风险文化,主要的工作要点包括形成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出台详细的风险操作标准、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等。西方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主要体现在:银行只能“管理”风险,而不能“回避”风险;在经营管理中,必须保证风险和回报的对称;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业务全过程,实行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把这一思想作为全部员工工作的指导思想。

从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来看,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是最终决定银行在控制、监督和评估各个业务部门风险承受能力的关键,直接影响风险管理与总体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稽核委员会和风险经理等[13]。一般来讲,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面临的所有风险是董事会的一项重要职能,而且国外的大银行董事会将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计划中,将风险管理作为整个管理体系中发展战略高度来对待。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隶属于董事会的、由银行内外部金融专家构成的、独立于日常业务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并修改银行风险管理政策,以指导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活动我稳健进行和员工行为。同时,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对能够量化的风险颁布量化风险标准;对难以量化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行使日常的监督、衡量和评价量化风险的职责,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必须拥有一定职权并独立于产生风险的业务部门。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稽核人员的工作保证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程的有效执行。风险经理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一线人员,是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联系纽带,其职责是确保业务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政策,并向风险管理部门提供日常报告。

从风险控制制度看,风险控制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以风险控制为基点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的业务部门风险控制分工及相互制衡关系、严密和审慎的授权审批制度、有效的内控检查与稽核制度以及风险控制相关的激励相容制度等。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制度比较完善,主要内容包括[17][18]:风险控制要和市场营销、市场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协调发展;按照“四眼原则”开展业务,实行“双人操作”;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区分风险种类,并针对不同风险类别,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垂直的风险控制体制;风险管理体制保持独立性;董事会和总行领导集体对风险控制

负最终责任;建立合适风险管理激励相容机制;商业银行要共同汲取过去失误的教训,在“资源共享、经验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教训共享和吸取”。

从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来看,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市场风险管理已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理论方法体系,主要包括银行内部评级方法、风险价值法(VAR,Valueat Risk)、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RAROC,Risk-adjusted Returnon Capital)、Credit M etrics、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资产组合调整等[2][5][6][17],以此指导贷款的受理、贷款的定价、贷款组合和管理报告、呆帐准备金和资本充足性分析、风险与收益分析等工作。

从信息技术支持来看,西方商业银行利用先进的金融电子化手段,逐步开发、研制技术支持平台,实现风险管理的工程化。西方大型的国际化商业银行都建立起全球的风险控制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计算机联机系统,将银行的信贷政策、会计系统以及市场拓展部门收集到的信息汇集到一起,进行分类、加工和储存,供内部管理人员作为信贷审查审批等使用。

从风险管理的策略来看,西方商业银行逐步借助市场化手段完善管理控制策略。对于市场风险管理,采用市场化手段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对于信用风险而言,西方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摆脱了贷款—问题贷款—核销的传统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实现资产组合管理,向现代风险管理模式转变[15]。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具有很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机制与市场化程度的约束,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还未完全摆脱旧体制的束缚;二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的限制;三是金融创新乏力、用于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的贫乏都直接制约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四是外部信息(匮乏、虚假等)和内部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支持的相对弱化;五是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政策及监管力度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现具有重大影响,而我国监管当局在商业银行监管方面未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要求的标准。

从商业银行内部讲,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风险管理意识的不到位,现代风险管理理念还远未建立,主要表现在:我国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发展起来,经营管理思想也是逐步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就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偏差,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改变,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缺乏现实基础。二是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产权关系直接影响风险管理与激励相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现状对建立协调一致、信息顺畅的新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机动的决策程序的制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三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机制建设与配套制度存在很

62

多不适应,而且不同的银行产业组织结构及规模结构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决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组织运转机制来看,主要表现在:建立在不同产权制度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关系相同,都是在行长领导下开展工作,不能体现风险管理的本质,也难以实现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由此引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处于“两难”境地,难以与其他业务部门建立起基于风险管理与控制、维护股东权益的正常经营管理关系,无所作为。同时,各银行风险管理相关人员缺乏现代风险管理素养,没有建立风险管理理念、没有现代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受陈旧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而有没有勇气面对迅速发展的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对新知识新思想不是采取“拿来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也难以真正履行部门职责。在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风险经理这个纽带,形成业务部门极力逃避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门难以有效管理风险的尴尬局面。四是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研究和认识,主要是缺乏内源动力和外部压力。五是现有的人员状况难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需要,其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及创新能力直接制约着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改革效果。六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和工程化实现)和信息(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等)远未达到实施现代风险管理的要求等。

(二)目标选择与基于“四维概念模型”的体系再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外部监管要求和经营战略指导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银行价值最大化,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至少需要包括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政策、过程与组织构架五大要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工作主要包括组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决策程序、包括风险评级技术与模型在内的技术方法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其具体目标是建立各级、各部门协调运作、信息通畅、多层次的激励相容机制;规范和完善风险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各类风险管理相关文件以及政策法规的合理性、有效性、制度性和协调性;根据决策信息、决策面临的风险和决策的期望收益相协调的原则以及决策者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优化风险管理的决策程序;研究引进和改造风险评级技术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评级体系;研究在各个决策环节上和各个相应的组织决策活动中所需要的风险管理分析技术和信息支持体系,实现信息流程再造和信息的工程化处理;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构建战略监管关系。

在上述目标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从风险类型、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工具以及监管要求四个角度进行系统再造,我们称为“四维概念模型”。具体来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四维概念模型”中的四维(风险维、程序维、工具维、监管要求维)可以描述如下:风险维是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经营活动中所蕴涵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对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潜在损害的抽

象和高度概括,它定义并划分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所

蕴涵的风险类别,确定各类风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所关注的是风险管理的对象以及风险形成的机制,是建立

风险管理系统的风险分析和选择风险控制策略的基础。在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中蕴涵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巴塞尔银

行监管委员会在1997年9月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

心原则》中指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国

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

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严格区分这些风险是必要的,对

科学地分析风险形成机制、选择适宜的度量工具与控制风

险的策略至关重要,但风险间的关联性使得这一目标的实

现变得十分困难。我国银行当前的任务就是必须在外部监

管要求的前提下,统一与规范风险分类和风险识别。

程序维是指在揭示与把握风险内在规律(包括风险形

成机制、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等内容)基础上,考虑实际管

理运作方式的可行性,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对风险进行预

防、控制的基本管理环节和程序,其作用是明确划分这些

环节和程序的基本功能与目的,并进一步确定相互间的关

联关系。风险管理是在准确辨识和测量风险的基础上,利

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对风险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风险

识别、风险测量和风险处理。从银行监管的角度来说,巴塞

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认为商业银行全面的风险管理程序

应该包括对各项重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且

还特别强调了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当监控也是风险管

理程序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周期性

管理过程,应该具有反馈和评价的环节,对风险管理的执

行情况和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并进行风险信息

反馈,以作为修正完善下一管理周期的参考。对于我国商

业银行来说,在风险识别与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完善全过程风

险管理流程是当前紧迫的工作任务。

工具维是指实现各个环节风险管理和控制功能的方

法、手段、途径,主要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则、技术模型、

创新产品以及信息体系等,属于实际操作范畴,是实现风

险管理职能的具体技术保障。我们可以将相应的职能部门

和人员构成抽象为组织工具、规章制度抽象为政策工具、

所采用的各种分析图表与技术模型抽象为技术工具、内外

部的信息资源体系抽象为信息支持工具、把创新产品称为

产品支持工具。对于我国银行来说,如何针对风险类别、风

险形成机制、管理程序等特征,选择、改进与完善工具体系

是进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的关键问题之一。

监管要求维就是商业银行把外部监管要求细化和对

应到风险维、程序维、工具维中,落实外部监管要求,形成

达到监管要求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我国来说,一是2009

年我国将全面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二是中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将微观监管与宏观监管分离,能

够较为独立地实施银行监管,在逐步突出程序、流程、工具

方面的监管,将为银行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更为

详尽的参考。同时,随着银行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

建立与完善,还必然受到来自更多政府监管部门、社会组

J i n g J i Y a n J i u

☆经济研究☆

63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

理★★★★Study 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AN Yinghui 1,2

(1.China Construction Bank,Beijing,100032,China ;2.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China

)Abstract:B anking indust ry is t he f inancial int erm ediat ion inst it ut e of risk m anagem ent in cont ent.It is an

urgent t ask t hat t he C hinese banking indust ry est ablishes and im proves scient if ic risk m anagem ent syst em t o cont rol f inancial risk ef f ect ively under regulat ion int ernat ionalizat ion and C hina becom ing W TO m em ber.The t hesis st udies reconst ruct ion of risk m anagem ent syst em t o support decision-m aking.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act ual problem and cont ent of banking m anagem ent and regulat ion int ernat ionalizat ion and risk m anagem ent syst em of t he W est ern banking indust ry.W e regard ext ernal regulat ion and int ernal m anagem ent as a com plet e syst em ,and bring out “Four-division C oncept M odel ”t o reconst ruct risk m anagem ent syst em .

Key words:f inancial risk,risk m anagem ent ,syst em reconst ruct ion,Four-division C oncept M odel

织的、强大的监督管理。因此,我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必须在风险维、程序维、工具维中充分考虑外部监管影响,把监管内容分解到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

结论

在对商业银行的宏观体制、产权制度和组织体系进行必要改革,与国际接归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改革,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标准的风险管理理念,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引进、消化、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选

择适合内外部经营环境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核心任务。

当然,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有外部环境的支持。从外部环境来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和市场环境,拓展金融创新空间,为风险管理提供广阔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完善社会信用环境,为商业银行提供良好的业务经营条件;强化监管意识、完善监管机制,促进和鼓励银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自觉性;强调资本监管、监督检查、信息披露的权威性,强化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提

高信息披露标准,

严格披露程序,提高信息质量,发挥市场监督作用,使“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能够共同促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等。

因此,我国银行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再造必须在研究国际监管、发达国家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把外部监管作为重要的因素,与内部管理结合在一起,纳入一个系统来综合考虑。只有在“四维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建立全过程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达到监管要求和银行的稳健运行。参考文献:

[1]A lt m an,E.I.,Saunders,A .,C redit R isk M anagem ent :D evelopm ent over t he L ast Tw ent y Y ears[J],Journal of B anking and Finance,1997:21(1721-1742).[2]A nt hony Sanders,C redit R isk M easurem ent :N ewA pproaches t o V alue at R isk A nd ot her Paradigm s,John W iley&Sons,1999.

[3]B asel B ank Supervision C om m it t ee,N ew B asel C apit al A ccored [EB/O l].2001,w 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b72422000.html,.[4]B asel

C om m it t ee

on B anking Supervision,C redit

R isk

M odeling:C urrent Pract ices and A pplicat ions,1999[EB /O l].ht t p;//w 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b72422000.html,/press/index.ht m .

[5]C redit Suisse Financial Product s,C redit R isk :A C redit R isk

M anagem ent Fram ew ork ,1997[EB/O l].ht t p;//w 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b72422000.html,/csfpfo d/ht m l/csfp_10.ht m .

[6]C rouhy,M .,M ark,R .,A C om parat ive A nalysis of current C redit

R isk M odels [J].Journal of B anking and Finance ,2000,24(1/2,59-117).

[7]D im it ris N .C horafas ,C redit D erivat ives and t he M anagem ent of

R isk:Including M odels for C redit R isk ,Prent ice H all,1999.[8]John B .C aouet t e,Edw ard I.A lt m an,Paul N arayanon ,M anaging

C redit R isk:t he N ext G reat Financial C hallenge ,John W iley&Sons,1998.

[9]M arc L ore,L ev B orodovesky ,A Professional ’s H andbook of Financial R isk m anagem ent [M ].R eed Educat ional and Professio nal Pubishing L t d,2000

[10]Piet ro Penza,V ipul K .B ansel ,M easuring M arket R isk w it h V alue at R isk ,John W iley&Sons,2001.[11]安瑛晖,闫永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 ].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12]毛晓威、

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1,(4):45-51.[13]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4]殷雷.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缺陷及其改进[J].金融研究,2002,(7):93-98.

[15]于荟楠.信用风险管理新技术——

—信用衍生产品[J].经济问题研究,2000,(2).

[16]约瑟A

.罗培斯,马可R .勃格.信用风险模型有效性的评估方法探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9):15-21.[17]张维,

李玉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1998,(3).[18]张晓松.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及借鉴[J].金融研究,2000,(12):95-100.

(责任编辑/石银)

64

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3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1公司治理机制仍不完善 目前,中国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已在内部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公司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部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3.1.1.1存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公司治理理论中的“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班子通过对公司经营管理权的控制,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外部人利益现象。现在我们要分析的是,在中国银行公司治理中,作为“内部人”的总行高管层,“非职业经理人”身份和干部管理体制决定了他们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也决定了他们虽然控制着银行的经营管理权,但绝不会轻易利用权力去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但大量的事实证明,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较大比重集中在一线,而不良贷款的形成并非源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而在于银行员工被利诱、拉拢和收买。银行案件多集中在基层机构的事实,也似乎证明了“内部人”控制发生了“层级性位移”,同时,也说明大型银行公司治理中多层级“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严重的。 3.1.1.2监事会尚未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属于平行式二元模式(不同于的传统的二元模式?),董事会与监事会均由股东大会产生,其法律地位平等,董事会只对股东大会负责无需对监事会负责,而监事会只有监督权并无决策权,更不能任免董事会成员,或否决董事会决策;另一方面,监事会成员都来自于股东和内部员工,而这些人在行政上受制

于董事会或管理层,其独立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其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3.1.1.3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改进 科学激励机制的基础在于建立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中国银行还尚未建立有效地董事、监事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董事会和监事会尚未对其成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奖励或处罚,从而难以对董事和监事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董事会也未普遍建立书面的、制度化的对高级经营层成员绩效进行评价的标准和程序,仅对每年高级经营层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认定,对高级经营层年度奖金的确定和发放也主要以任务完成情况为主,缺乏系统的立足长远发展的考核。 3.1.2缺乏明确合理的操作风险容忍度 所谓操作风险的容忍度,是指银行依据本行的风险偏好确定的可接受的操作风险敞口(暴露)。目前,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的风险容忍度方面存在两个问题: 3.1.2.1容忍度尚不明确 近年来,中国银行为了控制操作风险,普遍加强了操作风险管理、积极开展案件治理工作,但各银行的操作风险容忍度还不够明确,己确定了“适中”的风险偏好,但还未能依据此确定具体的风险容忍度,部分银行简单的把案件防控目标作为操作风险的容忍度。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风险容忍度应由董事会确定,并在全行逐级分解落实,容忍度应当逐步量化。容忍度不明晰的原因,一方面是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正在起步,损失数据收集正在开展或不能据以形成合理的风险管理标准,但主要原因是银行董事会对于此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仍不够充分。 3.1.2.2容忍度过于严格

巴塞尔委员会合规文件解读与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

巴塞尔委员会“合规”文件解读与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 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并纳入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后,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金融界在吸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日益强调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性,以强化对银行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的管理。2005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以下简称“《文件》”)高级文件,指导并敦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遵循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在发现有违规情况发生时,银行管理层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 一、巴塞尔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解读 (一)合规管理的含义 合规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文件》的界定,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管理则是指确保银行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时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内部职能。 (二)合规管理的职能 根据《文件》第7条原则规定,合规职责主要包括: 1、建议 合规部门应该就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向高级管理层提出建议,包括随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该领域的发展情况。 2、指导与教育 合规部门应该协助高级管理层,就合规问题对员工进行教育,并成为银行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同时就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恰当执行,通过政策、程序以及诸如合规手册、内部行为准则和各项操作指引等其他文件,为员工制定书面指引。 3、合规风险的识别、量化和评估 (1)合规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识别、书面说明和评估与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包括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或者这种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所产生的合规风险等。 (2)合规部门还应考虑各种量化合规风险的方法,并运用这些计量方法加强合规风险的评估。运行指标可借助技术工具,通过收集或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例如,消费者投诉的增长数、异常的交易或支付活动等)的方式来设计。 (3)合规部门应该评估银行各项合规程序和指引的适当性,立即深入调查任何己识别的缺陷,如有必要,可系统地提出修改建议。 4、监测、测试和报告 合规部门应该通过实施充分和有代表性的合规测试对合规进行监测和测试,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

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城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

四、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原因-以邮储银行为例(一) 邮储银行信贷的目前现象 在2007年6月22日,中国的邮储银行的贷款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银行内部首个小额贷款业务已在河南省的一个小镇开展,并建立了相应的营业部,这就表明全国的小额信贷业务已经开始试点,无疑对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08年5月20日,邮储银行的信贷业务有了新的突破,开始实行个人二手房信贷业务的开展,同年6月2日,国内首个信用卡系统问世,因此也有了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以上一系列的案例已经促进了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全方位发展。在2010年末期,邮储银行中所有业务的贷款总额已经达到5443 亿元,从中的纯利润高达429亿元,比起2009年,净利润增加将近一倍。针对涉及到的资产总额可以发现,在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不良贷款率仅为1.62%,然而全行不良贷款率也仅仅只有0.33%。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邮储银行最初进行的信贷业务还算比较顺利,这都是邮储银行内部条件优越的结果,比如有着优良的原始资产和相对较低的基数标准。 由于新巴塞尔协议的果断执行,让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扩展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大程度地提高银行内部的抗风险能力。由于邮储银行刚建立不久,当初也没有实行相关贷款业务,因此导致在信贷方面的经验减少,对信贷出现的风险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控制方案。 (二) 目前邮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1. 信贷风险控制缺乏实际理念 因为信贷业务的进行才刚不久,所以相关业务过程需要引起邮储银行的足够重视。由于对信贷风险的了解不够透彻,对相关理念的掌握不够深入,使得信贷业务涉及的领域受到了限制,简而言之,邮储银行内部管理经验不足,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树立正确、高效的经济理念。同时,企业内部相关人员都没有将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缺乏合作意识。而且,邮储银行没有及时开展对员工的信贷知识教育,使得员工对信贷风险只存在片面性认识,没有了解到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所以银行内部缺

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体系解读

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体系解读 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其出台必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影响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在我国,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强调“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合时代 应该说,巴塞尔协议Ⅲ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全面提升银行业风险控制水平。金融危机之后,银监会提出需要对金融危机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推进全面改革,在金融监管国际场所,银监会也强调监管改革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在资本定义、反周期超额资本、流动性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和过渡期安排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我国的明确观点。而在国内,巴塞尔协议Ⅲ出台之际,银监会及时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包括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及时进行了跟进,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 划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进行差异化监管。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形成的一个广泛共识是,“大而不倒”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事前和事后的一整套解决措施。为此,国际监管界引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概念,要求将其放到国际的平台上监管,由国际组织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同行评议。目前,针对我国实际情况,银监会正在研究对“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具体的监管方法。这项工作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银监会将改变目前按照资产规模划分银行为大中小型银行的做法,转而在银行资产规模的基础上,再考虑复杂性和内外关联性等,将银行划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针对两类银行分类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如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应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实施新监管工具要求、过渡期要求等将会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此前业界传闻各国有大型银行、中信、招商银行等被划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从严等,虽然这一消息随后被否认,但银监会统筹考虑,将对不同系统重要程度的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思路已然确立。实际上这些工作一直在进行。如从2010年起,银监会对大型银行新增了附加资本的要求,高于小银行;另外,未 来新的监管规定,如扩大风险资产的覆盖面等,将首先在大行上推进,大行的时间表要先于小银行;以及对大银行设立控股子公司,对大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过分复杂进行监管等等。这些监管举措显示了监管部门“对于大而不倒”机构的监管思路和安排,将对不同规模和类型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提升资本充足率要求,实行全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应该说,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资本协议确定8%的资本充足率,并不是基于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计算的结果。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显示,银行按照8%计提的资本远远不能覆盖吸收危机期间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更不能充分反映银行被动地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社会成本,包括倾销资产的连锁反应、信贷收缩阻碍经济复苏等。金融危机后提高银行资本监管标准已成为国际共识。目前,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将资本充足率标准提高至12%~16%。“十二五”期间,我国银

中国银行信贷风险评级预警系统项目任务书

中国银行信贷风险评级预警系统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 中国某银行信贷风险评级预警系统 应用开发 总行项目(重大项目) 项目起止年月 项目牵头部门信贷风险治理部 中国某银行制

按照2002 年第一次信息委会议决议和行长传签意见,达本任务书。 目标 按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一期完成后将实现下列目标: 1、定期对某银行业务范畴所涉及的全部97 个行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全景式扫描分析,对各行业风险等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判。 2 、定期对全行38 个一级分行和60 个中心都市分行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内部评级和预警分析,并应用风险组合最优化模型,对区域风险结构、风险预警状态、最佳信贷占比、信贷风险限额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包括区域信贷组合、区域信贷授权、差不化内部资金利率以及风险监管重点等在内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建议。 3、定期对全国各省区要紧行业的子系统风险进行内部 评级和预警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导向。 4、定期对某银行业务范畴所涉及的全部信贷品种的风 险水平进行全景式分析,对各信贷品种风险等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判。 5、对某银行公司信贷类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内部 风险评级和预警分析,并对客户风险点、信贷风险限额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包括客户信贷组合、客户信贷授

权以及风险监管重点等在内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指引 6、定期将国家、行业、区域、品种和客户信贷风险评 级与风险预警信息传输给全行各部门、分支行有关人员。 7、定期对全行公司类重点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进行模型定 制分析。 、项目经理 经资格审查,认定郦锡文同志为项目经理,武剑同志为项目业务副经理,谭浩同志为项目技术副经理。 、开发打算 项目审批的实施打算及进度打算如下: 第一时期研究论证时期:抽调骨干人员,风险部完成 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时期开发时期:完成风险评级预警系统软件开 发。 第三时期培训推广时期:系统推广培训。 第四时期爱护时期:进行系统爱护。 四、费用概算 批准的项目费用总概算为1944.8 万元,其中:进展性费用1481.7 万元;设备购置费371.5 万元、无形资产91.6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部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或岗位。 第四条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五条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和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和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七条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监管,检查和评价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合规管理职责

银行合规管理心得体会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合规经营理念 -----------“大学习、大检查、大讨论”心得体会根据分行开展“大学习、大检查、大讨论”内控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在分行相关部门的宣传、组织和动员下,我认真、深入地参加了这次学习活动。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了合规操作的观念,并且明晰了岗位的责任以及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人认真学习《关于在全行开展依法合规专题教育活动和落实省行案件防范工作整改方案的通知》文件,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对我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到违规经营,案件高发的危害性,使我更加认析到当前内控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我深知依法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的保证,更是金融企自我发展自我保护及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所在,才能确保我行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下面是我在学习相关内控制度及管理办法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一方面,统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务、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形势的发展要 1

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金融业务、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全行业务提速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明辩事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同时,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把我行各项经营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推进各项业务健康有效发展。 二、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加强个人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加强思想教育,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银行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银行经营风险的普遍性,认识到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的岗位做起,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内控管理,更新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

中国银行HH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银行HH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快,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逐渐由国内竞争转向国际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企业纷纷进驻,对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而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其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产品的支撑。健康的金融市场,稳定的金融环境,良好的融资环境,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而商业银行自其诞生以来,信贷业务一直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信贷业务的特性,导致信贷风险始终与信贷产品相生相随。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确保信贷资产安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中国银行HH分行为例,列举其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举措,并以信贷风险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改善的对策及建议。目前来看,中国银行HH分行在信贷风险的管理方面,已经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流程,形成了从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到风险控制的管理流程,但其风险管理效果依然不佳,不良贷款总额依然较高,不良贷款前清后冒,行业分布集中。 与此同时,其各方面管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信贷风险识别方面,存在着信贷风险识别能力不强、风险识别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风险度量方面,存在着风险度量技术落后、信用评级结果检验差等问题;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贷后检查不到位、风险分散工作落后等问题。为此,论文提出了以提升信贷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风险度量准确性、加强风险控制活动的执行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设计。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改进中国银行HH分行的整体信贷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八、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九、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十、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十一、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十二、对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 十三、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 十四、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引言: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完全实现对外开放。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因此,完善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已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合规指银行遵循法律、条例、准则、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的守则的活动。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合规”而可能遭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因银行业经营风险的特点,在吸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银行业合规问题日益引起监管者和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合规管理作为专门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也日益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2005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的合规与合规管理部门》指导性文件,对银行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框架性指导,以敦促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推进银行机构的稳健经营。 合规建设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管理制度,采取惩戒措施,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持续管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未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更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银行合规管理的一系列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理念上的偏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金融企业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商业银行往往偏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约束。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即重视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忽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合规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为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逐渐重视的一项重要风险管理活动,它不仅关系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更能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从国内商业银行管理实践出发,提出了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旨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1 合规与合规风险 1.1 合规 “合规”一词来源于英文“compliance”,其本义是遵从、服从。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生效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所谓“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同时,银监会在《指引》第三条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界定为“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1.2 合规风险 《指引》所称的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其《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咨询文件中认为,银行的合规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信誉带来的损失。 2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但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取得初步成功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成为国内银行的自主要求,加之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下发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为合规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中国银行总行于2002年将其原来的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并增加了合规职能,并设立了首席合规官;中国建设银行于2003年在其法律事务部增设了合规处,专门负责反洗钱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性审查等。2005年8月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7]5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0七年四月三日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

银监发〔2005〕28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 (银监发〔2005〕28号2005年6月6日) 各银监局: 为加强对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银监会制定了《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意见》。现将这两个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请将这两个意见转发给辖内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二○○五年六月六日 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 为促进农村合作银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有关规章制度,现就加强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管原则与目标 (一)监管原则 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和“明确目标、区别对待、分步提高”的基本原则,2007年以前,参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标准对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监管,参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实施影子评价。从2007年起,在风险监管领域,按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与要求,对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监管;在部分监管指标及监管指标计算口径方面,要考虑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监管。 (二)监管目标 1.2006年底以前,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口径计算,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应始终保持在8%以上;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比例实现“双降”,按五级分类口径,平均不良贷款比例达到8%以下。 2.2007年底,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计算,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按五级分类口径,多数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达到5%以下。 3.2007年底,其他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基本达到商业银行监管要求;在全国银行系统综合评级中处于良好水平。 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农村合作银行测算主要经营指标,制定分期达标规划与措施。监管部门应每半年就达标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资本监管 (三)强化资本充足率考核 资本监管是增强农村合作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约束资产扩张冲动、控制风险程度的有效手段,是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社会信誉、完善市场约束的必经之路。农村合作银行应按“五级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步骤,对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2号)、《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通〔2004〕18号),完成各项工作,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考虑到农村合作银行资金运用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 一、巴塞尔委员会划分了八大风险种类: (一)信用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 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的一种可能性。1.相似概念:信贷风险(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狭义上的信用风险。 2.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包含信贷风险,还包括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等等。(二)操作风险: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计算机系统或外部 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 相似概念:操作性风险:仅包括由人员因素,亦即由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但我们不能将操作性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 险。 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发生时,往往涉及地区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因此,市场风险往往又被为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一般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和回避,因此市场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与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过去的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的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国由于法律因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法律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监管机构的不当法律执行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遭受诉讼的可能性。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能力。 (六)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 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凡是跨国境的信贷,不论其接受信贷的对象为该国政府、私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国家风险,因而国险比主权风险或政治风险的概念更宽。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

中国银行的各类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的各类风险管理 近年来,国内银行虽然都陆续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也投入不少资金搭建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平台,然而,这些体系与平台的实际运作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能经得起经济波动的严峻考验?对各种金融风险的反应是否足够明锐?这一切都有待实践的考验与印证。而在今年年中标准普尔发布的“银行业国家风险评估排行榜”上,中国内地的排名明明落伍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这表明国内银行目前的信贷和风险管理系统尚不健康,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差。 那么,欲平缓绕过这“四大暗礁”,银行究竟需要练就怎样的一身驾驭风险的真功夫?又需要拥有怎样的一整套识别风险、善用风险进行盈利与创新的真本领?日前,记者为解答上述问题采访了部分业内专家。 规划力: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迫在眉睫目前,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究竟处在何种阶段上?与国外优秀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上到底存在哪些缺失与不够?真正达成全面风险管理,银行都需要具备哪些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如果不认清这些问题,就匆匆上马风险管理系统或进行风险工具的选择,显然是不太明智的做法。为此,国内银行很有必要对自身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国际银行会议”上,毕广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达飞分析了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所处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满足监管机构日趋严格的合规性要求。第二阶段,以风险管理来控制各类业务风险,加强业务管理。第三阶段,将风险管理从后台拉到前台,利用风险管理来进行业务创新。“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尚处于第一阶段,正围绕着满足监管机构发出的风险控制指引而展开大量基础性工作。真正能将风险管理利用到体系框架上,再推展到金融创新上去的银行少之又少。”高达飞表示,“由于处于例外的发展阶段,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也有两种例外的做法。一种是窄而深的风格,对某一项业务条线或品种,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与控制;一种是宽而广的风格,就是做一个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规划。 两种方法各有可取之处,应采取何种方法须视银行的详尽情况而定。”

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跨国银行就已经认识到,相继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案和银行洗钱案等风险丑闻,大多是由银行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各国监管当局也意识到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为此,自1991年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银行业机构合规部门的规定。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更是日显重要。 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强化了“管风险”和“管内控”的监管理念,加大了对中资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引导和监督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银监会通过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案件综合治理,促使中资银行内部多年累积的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等陈案得以充分暴露,银行业空前重视依法合规经营。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多次强调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理解合规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运用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抓好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与此同时,随着中资银行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深入,也为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时机。迫切需要中资银行借鉴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及时制定合规政策,设立合规部门,建设和培育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梳理并修订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章,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 一、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新动态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基于“合规应从高层做起”这一基本理念,高度重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从而为健全银行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但进入21世纪后,从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公司丑闻,到20xx年一些大银行所遭遇的声誉风险,使得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意识到原有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能使银行一劳永逸,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规仍然是银行的一个高风险领域。 1、国际银行业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国际银行业对合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到位,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风险已与银行其他风险一道被纳入到银行全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同时,国际银行业的合规职业队伍开始崛起,合规人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阶层,合规人员占银行从业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合规

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划入的职责(一)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二)原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二)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四)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五)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表,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六)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七)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详细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b72422000.html,/zwgk/2005-08/12/content_22121.htm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职责: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财务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亦称资金平衡表,它使反映金融机构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得一种会计报表。金融机构同其它工商企业一样,业也有其每个年度得财务报表,既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由三大类组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以上报表和资料,是金融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的以上报表和资料是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相对于现场检查来说,根据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稽核,检查,简便易行,具有节约人力和费用,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弊端等优点,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金融机构进行经常性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金融监管部门正是通过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二者关系: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的一个,还有中央银行等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