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概述

香港教育概述
香港教育概述

香港教育概述

香港的教育地位升级,成为亚洲最佳求学城市,独占“亚洲一哥”的地位。据英国调查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最新公布2015年全球最佳求学城市排名显示,前五名分别为:巴黎、墨尔本、伦敦、悉尼、香港。香港较去年跃升两级至第五,跑赢新加坡、东京、首尔,是唯一一个亚洲地区打入全球五强的。

QS今次依然以学生的组成及国际化、经济负担、生活质素、雇主评核及全球大学排行榜名次,作排名指标,细分18个项目,当中安全性、污染、廉洁及社会进步指数为新增项目。香港教育水平极佳是吸引海外生来港就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港大校长高级顾问史秉士指,QS排名反映学生认为香港拥有在规模、教学水平均出色的大学,且学费低廉;加上政府建立的环境,有利吸引资优学生来港。中大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则指,过去数年海外生每年均有递增。香港是国际大都会,学生更易与世界接轨。

香港的学历含金量很高,均为国际承认及接受。英国大学及院校招生事务处(UCAS),已将香港中学文凭考试24个科目的成绩,纳入其分数对照制度(UCAS Tariff)水平。可与英国的普通教育文凭高级程度考试(GCE A Level)相比,英国国家学术及专业资历认可咨询机构(NARIC)也承认。现时全球超过190间高等院校欢迎持有,香港中学文凭学生申请入学。包括世界知名院校: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

香港已经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教育天堂了,中西合璧的教育体系,孩子在港就能感受双重文化迸发出的神奇力量。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变成了“banana”,丢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香港拥有很多资质优良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他们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认同度去选择学校,给孩子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未来。同时,香港也拥有3所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孩子即使选择在港发展,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他享受的

资源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

这样的教育资源你一定不能错过。香港移民就能实现你的这些要求。只需要迈出这一小步,就能让你的孩子接受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的教育体系,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未来。选择香港移民,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香港教育的背景资料

附件F 香港教育的背景資料 學校 「全學位全受訓」政策 1.1 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推行政策,規定由該年起新入職的中小學教師必須持有學位。自此,副學位程度職前師資培訓學額升格,由頒授學位的學額取而代之。由二零零四/零五學年起,所有職前中小學師資培訓課程的畢業生都持有學位。 有關在職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政策 1.2 由二零零三/零四學年起,教育局推行一項有關公營學校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政策,鼓勵教師在一個為期三年的周期內達到不少於150個持續專業發展時數的軟性數量指標,包括有系統的學習(例如參加研討會、會議和員工發展日)及其他學習模式(例如同事間協作、教學啟導和專業閱讀)。 1.3 由二零零二年起,校長須在一個為期三年的周期內就以下三方面參與不少於150個持續專業發展時數:學校行政和發展;啟導和網絡聯繫;以及提升領導。持續專業發展活動主要建基於有系統學習、實踐學習,以及為教育界和社會服務。

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育 1.4 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與其他健全學生一樣依循主流學校課程,同樣獲得必要的終身學習經歷。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特殊教育需要委員會因此而成立,目的是發展這個原則,並負責制定有關政策及監督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而設的課程發展。就此而言,各個專責小組先後成立,以推動以下方面的工作: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編訂教學指引﹔學習重點﹔學習及評估示 例; ●進行調查,以便探討特殊學校在課程改革上的發展方向。並與有關 學校合作,落實推行校本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設計及製作教學資源; ●舉辦教學研討會、工作坊及經驗分享會等協助提升教師專業;以及 ●鼓勵學校參與種籽計劃,共同探討重要課題,以便配合課程改革的 方向。 香港的幼稚園教育1 1.5 向教育局註冊的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為三至六歲兒童提供服務。香港幼稚園所提供的教育,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法為兒童未來學習奠定基礎: ●培育兒童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1https://www.360docs.net/doc/b74711263.html,.hk/tc/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overview/index.html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 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 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

香港教育史

香港教育史 平冈中学沈紊仪 1.教育统筹科 教育统筹局成立初时是专责教育事务的教育司署。1981年,政府把经济科辖下的劳工事务拨归教育司署管辖,除了有关教育及人力资源培训的事务以外,亦兼顾香港的劳工事务。同时,初期政府架构改组,司署分家为政策科(“科”)及负责执行及落实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组为教育及人力统筹科及教育署,并接管劳工处。教育及人力统筹科于1983年改名为教育统筹科,香港回归后更名为教育统筹局。 2.近代宗教团体与香港教育发展的关系 香港教会办学历史悠久,起步早,发展快。香港开埠初期,港英政府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机构,对教育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鼓励教会办学。早期教会办学,主要侧重于培养教会人才。最早开办的教会学校是马礼逊纪念学校,创办于1842年。该校虽然只办了10年,但在中国教育发展史地位突出。1847年该校校长勃朗牧师携同黄宽、黄胜、容闳等到美国入学,其后各有成就。容闳于1872年推动了中国幼童留学美国运动,对晚清教育影响极为深远。港英时期,天主教、基督教获得了当局扶持,基本上垄断了教育资源。早在1847年设立的教育委员会(后来改为教育咨询委员会),其成员均是基督教教会牧师,主席亦由圣公会主教出任。1879年时任港督的轩尼诗因其本人是天主教徒,对天主教办学采取了宽厚政策,使其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与办学权。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天主教、基督教学校因受到特殊扶持,获得了长足发展。至上个世纪90年代,仅天主教香港教区办的学校就达175所,修会办学155所,就读学生达31万人,占全港学生的四分之一。 香港宗教团体办学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政府只负责拨发教育津贴,教育主管部门一般不干预教会办学事务,教学管理全部由宗教团体负责。宗教团体办学,采取校董会管理模式,由教会团体负责人出任校董,教会自主成立校董会。校董会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机构,全面负责教学方针拟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事务管理、教师选聘培训、学生招收管理及课程设置调整等。香港宗教办学注重将宗教伦理道德教育同普通课程教育结合起来,并将本宗教的基本教义融入到教育活动之中,从办学方针到课程安排,都贯穿了宗教教育理念。各大宗教都要将本宗教的核心教义体现在教育实践与人才培养之中,专门开设有宗教课程。在这方面政府采取了积极扶持立场。2003年特区政府针对道教团体宗教教材匮乏,专门下拨921万元港币,支持香港道教联合会用于编写道教教材。一般来说,香港宗教团体所办的学校,无论从办学条件,还是从办学质量,都要高于政府所办学校,香港所有的名校,基本上都是教会学校。 3.容闳对中国留学教育的贡献 同治七年(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闳的反复劝说下,曾国藩终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请派留学生。获得朝廷的批准,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由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陈兰彬负责留学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容闳则负责孩子们在美国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最新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在国家对新世纪的发展战1 略定位于可持续发展之时,在对各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讨论2 中,都谈到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作用。教育事业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关系3 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而小学教育又是这教育事业之根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4 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在目前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膨胀的社会中,已经跟不上5 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矛盾。 6 7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8 9 (一)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 10 11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12 育,偏重于对教材的学习,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13 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14 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强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15 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16 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式过分强调共17 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视18 了对学生其它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19 格的学生,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20 21 (二)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 22 23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成员结构跟上24 世纪占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25 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的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娇生惯26 养,不知劳动的艰辛,致使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欠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在27 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但爱的表达方式的正确性28 和科学性就不得不考虑。同时,还有些问题也不可轻视,如父母双亲高节奏的工29 作习惯,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的自闭症,还有少数父母许诺的“可怕的礼物”:30 以物质、金钱利益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和学习欲。这些都为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31 埋下了极大的生存安全陷患。 32 33 (三)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 34 35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到各行各业,从经济领域36 到政治领域,无所不包,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37 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冲击着小学教育这一领域,小学教育的发展38 方向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认学生还是认学费,曾经一时让基层的小学教39 育领导者们一筹莫展,诚然,理性看的话,这些问题都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但在40 发展的同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让人们费尽心血,毕竟这些问题关系着国计民41 生,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了不引发矛盾的聚结和秩序的稳定,必然需要瞻前顾后,42 否则的话,事与愿违的后果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43 44 (四)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客观地刺激了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孩子们影响45 极坏。 46 47

香港简介

香港简介 香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其余两面与南海邻接。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管辖陆地总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总人口约726.4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1997年间,香港为英国殖民地;二战后的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香港允许保留原有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香港是继纽约、伦敦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齐称为“纽伦港”,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简介 香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其余两面与南海邻接。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管辖陆地总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总人口约726.4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1997年间,香港为英国殖民地;二战后的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香港允许保留原有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香港是继纽约、伦敦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齐称为“纽伦港”,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简介 香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其余两面与南海邻接。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管辖陆地总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总人口约726.4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1997年间,香港为英国殖民地;二战后的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香港允许保留原有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香港是继纽约、伦敦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齐称为“纽伦港”,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教育大学介绍

香港教育大学介绍 即原香港教育学院(英文: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简称HKIEd),2016年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向香港教育学院(教院)授予大学名衔,教院的中、英文名称分别改为“香港教育大学”和“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英文简称为“EdUHK”。香港教育大学是目前香港现有8所大学中唯一的师范大学。 根据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教院在教育领域位列亚洲第2名和全球第12名。 一、历史沿革 香港教育大学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1853年于圣保罗书院开办的首个正规在职教师培训课程及1881年由香港总督轩尼诗爵士成立首间位于湾仔的师范学校。随着政府及社会大众对师资教育的关注及需求不断增加,罗富国师范学院(1939年)、葛量洪师范学院(1951年)、柏立基师范学院(1960年)、香港工商师范学院(1974年)和语文教育学院(1982年)等相继成立,提供正规的师资教育。 1994年4月25日,当局依照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报告书的建议,将四所师训机构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成为香港教育学院(教院),旨在提升师资教育和有关的专业培训课程。 1994至1997年,教院在位于香港岛的总办事处及七间校舍运作,主要提供教育文凭课程及在职教师培训课程。1996年,教院获纳入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院校,并于翌年迁进位于大埔的校园。教院于2004年获政府授予自我评审资格开办教育课程。 香港教育学院于2009年在政府接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检讨工作小组报告建议的独立发展方案后,公布《策略发展计划跨越2009-12:筹划未来、腾飞新天》,稳步迈向成为以教育为本、提供多元学科兼具研究实力的教育大学。继而于2010/11学年开办语文研究文学学士和全球及环境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课程,并于2011/2012学年开办创意艺术及文化的文学学士课程。 2014年,教院向教育局提交正名大学申请。2015年,教资会向教育局提交检讨报告,建议授予教院大学之名。2016年1月26日,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教院正名大学。随着《2016年香港教育学院(修订)条例》于2016年5月27日刊宪,教院已正名为“香港教育大学”,简称“教大”。 教大奠基于五所前师范教育院校的65年承传,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大高等院校中唯一专注师资培训及专业发展的院校。 二、办学条件水平 香港教育大学由3所学院和一所研究生院构成。其中,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人文学院3所学院主要负责本科课程,而研究生院则负责研究式及修课式的博士及硕士课程,如哲学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为广大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思想落后 对于新课改,很多教师还没有领会其真正的内在精神,教学思想还停留在技能知识的传授层面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学科成绩,对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和个性方面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小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而体育不是必考的科目,很多学校就会减少体育课的课时,这些都不符合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教学考核和评价标准不科学 教学考核的主要评判者是教师,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判定也基本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而且经常被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十分单一,对学生身体、心理和智力方面没有仔细地分析,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努力也比较忽视,只是采用固定单一的模式和标准对小学生进行判定,这种模式无法对小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3.教学内容乏味 教师或学校对小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要求来要求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会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百米赛跑、八百米跑或接力赛等项目,但是还有一些老师则采取放羊式教学,让男同学随便踢足球或打篮球,而让女学生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等,形成了小学体育课上学生们自由活动,教师观看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会逐渐让小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规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评价渗入到课堂的所有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思考和创造,发挥自身的潜力。 2.加强道德品质培养 体育学科属于行动教育范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还要

走进香港 感受香港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4711263.html, 走进香港感受香港教育 作者:邓华香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5年第12期 很荣幸有机会赴香港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通过与香港小学校长、主任、科组成员分别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他们的学校管理经验,了解他们的办学特色;到校园走走看看——感受他们校园环境的洁净与幽雅,文化氛围的浓厚;到课堂中听课——领略到香港教师的教学风采,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成果……一周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香港教育改革的概况。现将香港教育与内地教育作一些对比,希望读者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一、对香港教育的认识 (一)校园环境——精心布置 香港城区小学普遍占地很小,可谓是精品型学校,但布局极合理,校园洁净、幽雅,学校的宣传橱窗、黑板报、走廊、教室挂的语录异常醒目,催人深思。这充分体现学校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人格的塑造、高尚品德的培养。校园面积虽小,但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充满文明、活泼、艺术、智慧的校园环境构确成了一个美的育人情景,体现校园是育苗之土、育人之地。 (二)教育特点——多元化、个性化 香港教育比内地教育相对较自由一些,表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各学校及教师有权选择教材;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呈现出宽松、民主、求新、求活的个性化的课堂氛围;在学校文化、办学思想上、体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在教学研究上,由于教师没有职称,教师之间关系比较平和,不会为此而竞争,教学基本属于“单干”。过去教师间互不观课,不够重视教育科研。近几年,香港教育统筹局也推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观课文化,教师们才开始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切磋教艺,在教育科研方面积极投入,追求教育理想。 在香港,家长到学校做义工,又是香港教育的又一亮点。各学校成立有家长委员会,设置办公室。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到校做义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专题讲座、家长联谊活动等,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格局,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香港的教育与医疗情况

香港的科教和医疗 【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特殊教育、资讯科技教育、师资培训、专上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新来港儿童的教育、职业教育、非华语学生的教育等。为促进学习成效,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都致力推行以母语(中文)为本地学校的主流教学语言。由于中文和英文同是香港的法定语言,所以政府投放大量资源,以培训学童两文(中文和英文)三语(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的能力。 香港的学校可分为三大类,即完全由政府开办的官立学校、完全由政府资助并由志愿团体管理的资助学校,以及私立学校,其中有部分私立学校接受政府资助。官立及资助学校推行政府建议的学习课程。它们提供免费的小学及中学教育。此外,香港有51个国际学校(包括15个由英基学校协会主办的学校),主要为在香港定居的海外家庭,以及因工作或投资而来港居住的家庭的子女提供非本地课程。 自2008/09学年起,特区政府向公营学校提供的免费教育由9年延伸至12年。此外,政府亦全面资助职业训练局为修毕中三的学生而开办的全日制课程,为高中学生提供传统教育以外的另一个免费进修途径。 过去10多年,香港政府投放大量资源发展教育。教育是香港公共开支中的最大项目,预算开支约占经常开支总额的五分之一。2017/18财政年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开支预算总额为885亿港元,占政府总开支的18%。政府设有学生资助计划,学生不会因经济问题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近年来,香港人口的教育程度持续改进提升,接受专上或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不断增长。 表1-1:2013年和2018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占比情况

属的专门推动科技、资讯及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第13个决策局。同年12月香港科学院成立,成为香港民间在基础科研领域的第一家机构。 根据2018年底香港政府统计处发布的《2017年香港创新活动统计》,2017年,香港工商机构中约3%曾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工商业技术创新活动开支总额259.4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48%。2017年,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即工商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及政府机构在本地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开支总额)达到212.8亿港元,同比上升8%。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16年的0.79%微升至2018年的0.80%。 其中,工商机构研发开支,包括研发活动所涉及的劳工成本、其他经常开支和资本开支,由2016年的85.28亿港元,上升至2017年的94.12亿港元,增幅为10%。 近年来,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研发开支一直有上升的趋势。2017年,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研发开支达108.37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6%。2017年,政府机构(主要是公共科技支持机构)的内部研发开支达10.31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13%。 香港大专院校仍然是推动研发成果商品化的重要对象,六所本地大学已各自成立技术转移处,从事技术转移工作。截至2019年3月,特区政府通过创新及科技基金的大学与产业合作计划,累计共拨款4.38亿港元,资助358个应用研发项目。 香港的政府机构不是研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政府一直推动研发活动,提供资金及基础建设的支持。政府在1999年成立了创新及科技基金以支持能提升创新及科技的项目。政府亦透过成立香港科学园及各个研发中心,提供基础建设以促进技术提升及发展。截至2019年3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已为保障创新科技发展提供超过1000亿港元资金支持。 【医疗】香港特区政府为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主办一体化医疗健康护理服务,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特区政府将全港分为5个区,分设5个区域性中心医院作为该区医疗服务的总枢纽和联络中心。此外,配以地区医院、普通诊所和专科诊所。香港居民只要持身份证,支付少许费用,便可以得到政府医院和政府补助医院的医疗服务。香港有公立医院、私人医院,此外还有公立专科门诊及社区医疗服务。目前,全港约94%的医院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另外6%由私人医院提供。 香港医院管理局是一个法定机构,负责管理全港所有公立医院及相关

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及对策浅探

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及对策浅探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对提高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中小学教育资源浪费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留级与辍学;教育布局;脱离;师资;有形资源;教育产权 教育过程的进行是以投入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以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条件的,就必然存在着节约和浪费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的,非常有限,所以,更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减少浪费。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概述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包括隐性浪费和显性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留级与辍学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留级与辍学现象比较严重,据2004年全国统计显示:小学生辍学平均率为0.59%,初中为 2.49%,全国平均辍学人数大约为230万人,而全国平均留级人数则更为可观。导致留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本身的原因是主要的,主要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等有关系。辍学也被视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辍学的学生未达到所就读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而且他们与修完了义务教育课程的人相比更可能沦为文盲。造成辍学的因素很多,既有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因素,如升级制度、教师、课程与教法选择的标准等,也有外部因素,如个别差异、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文化水平等。 2.教育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普通中小学是按人口密度和所跨地区半径设置学校网点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经济的一面。城镇中小学布局是按原有的人口密度和地区划分设置的,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缺乏对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而使学校分布日益呈现出不合理趋势。而在农村,小学一村一校,初中一乡一校,导致学校数量过多而规模过小,师资力量差,班额严重不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据调查,贫困地区尤其是山区,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中小学规模小且分散。不少山区村庄的小学几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小学甚至只有四五个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复式教学,一个教师承担所有课程的教学,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校舍简陋,很难提

香港小学教育的主要特色

香港小学教育的主要特色 By 钱立青发表于2007-4-16 10:34:00 (一)全社会重视教育,体现了“儿童中心、学生为本”的社会儿童观 走进香港,让人能感受到这里是一个重师尊教的地方,从特区政府到学校、家庭,以至全社会都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工作。具体表现在:1、特区教育统筹局及教育署对教育工作有系统的改革计划,提出了科学的全人教育目标,并大力尝试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教材建设;2、虽然土地十分紧缺,政府仍在市中心或重要位臵建立历史博物馆、海防博物馆、科学馆、艺术馆等,并提出了“走出课堂、活学历史”等口号,为儿童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3、教育经费充足,校长不用为办学资金发愁,为了促进学校发展,还设立了丰厚的优质教育奖励基金,鼓励学校创新,为学校创立特色、提升质量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4、正在投入大量资金,通过改造现有学校和兴建新校舍,逐步将所有的上、下午校转化成全日制学校;5、校长、教师敬业、乐业,爱生如子,学校从环境布臵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了学生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6、倡导建立“学与教的新文化”,突出、强调了学的主体位臵,充分体现了“儿童中心、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二)办学理念融贯中西,办学方式灵活自由 香港特殊的历史使其成了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教育上同样得到反映,特别是其办学理念上体现出中西交融的特色。 全人教育思想是港人学校教育思想的主流,在其指导下,大多数学校提出了德、智、体、群、美的培养目标。但香港办学还有着特殊的形式——教会学校,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侧重德、智、体、群、美、灵等方面,而且不同的教会学校对其培养目标又有不同的解释。总体看来,众多办学理念求同有异,丰富多元,同存共荣。 办学方式上呈现灵活自由,形式多样。香港小学的分类根据经费来源划分有津贴小学、私立小学和公立小学,根据办学方式来划分,有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加拿大模式,也有中西结合的模式。与内地不同的是,这里个人捐资办学形式灵活,有捐资建校,也有捐资兴建馆室或操场,如西贡中心李少钦纪念学校就是为纪念捐资150万港元的李少钦先生而命名的,许多新建馆室、教学设施也是冠以捐资人姓名。这种吸纳社会力量办学的方式为教育办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一定 程度上也减轻了政府负担。 (三)良好的市民社会公德和高素质的教工队伍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优良的范式 香港特区,尤其是香港岛和九龙地区,人口密集,道路并不宽畅,但我们所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一览表 香港小学教育 小学一年级入学办法,凡年满5岁8个月的儿童,可获派免费小学学位。这项措施,採取家长选择、学校挑选和电脑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私立小学多数是一些名校的附属小学或办学的特色的学校。香港的小学大部分採用半日制,学生只在上午或下午上课,每週38节,每天7节,每节35分鐘。小学的师生比例是1:27,平均每班人数是40人,但推行活动教育的学校每班学生人数约35人。大部分的小学均用中文授课。 香港中学教育 中一至中三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普遍程度是以C除T的比例来衡量。C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T则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实用及工艺科目包括美术与设计、家政、设计与科技、普通电脑科、打字、体育及音乐科。 目前的中学学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生读完5年中学参加会考后,可以继续2年的中六教育。中学大部分是全日制,平均每週上课5天,共40节,每节40分鐘,师生比例平均是1:21.8。. 香港的中六教育又称预科教育,课程有2大类:一年制的高等程度会考课程,报考中文大学(四年制);二年制的高级程度会考课程,报考香港大学(三年制)。预科课程纯以考试為中心,内容艰深,范围狭窄。 香港高等教育

香港称高等教育為专上教育,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组成,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人才,包括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如 工程师、医生、会计师等)。 副学士课程(AssociateDegree):招收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 达到二本线)或同等学历,学制一般为两年,毕业后可就业或继续 升读相关专业本科,只需要两年即可以获得学士学位.(2+2课程) 学士课程(BachelorDegree):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系统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 硕士研究生课程: A.授课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修读学分的形式完成院 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及毕业论文 B.研究式硕士(TaughtProgramme):以RA的身份攻读部分专业课程,协助研究院完成项目研究,同时应学院要求承担一部分本科 教学任务.(申请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背景)

中国内地与香港公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对比研究

中国内地与香港公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对比研究 【摘要】中国内地与香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较明显地体现在两地的教育上。本研究旨在通过中国内地与香港公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对比,发现两地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教学要求、师资力量、教材使用等方面着手进行对比。 【关键词】中国内地;香港;公立小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为了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教育部(2001)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是:2001年秋季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之前关于香港小学教学的研究资料很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香港双语教学中的启示。顾永琦、董连忠(2005)在论述了香港双语教学的背景及情况后提出了一些对内地的启示。如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前提条件是高水平的英语师资,否则并不能保证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这是成功地实施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条件等。李丽桦(2006)也提出了相似的启示,认为提高双语课堂教学质量,首要条件是要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二、中国内地教师参观香港学校或者观摩学校课堂的感想和启示。夏侯富生与藤永琛(2003)、曹桂臣(2006)、林湘(2008)等都通过他们自身的经历与大家交流的他们的心得体会,分享了他们的发现和启示。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角色位置与课堂鼓励;课堂教学情景化、趣味化等。 然而,关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公立小学的对比研究却寥寥无几。公立学校指由政府财政拨款开办并管理的学校(劳凯声,2009)。公立小学是指由政府财政拨款建立并维持的小学。一般而言,公立小学的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李富强(2010)通过介绍香港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概况,兼谈了与珠三角地区的对比。就目前仅有的资料而言,这是一篇内容相对全面的对比研究。他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材使用等方面着手进行探讨的。本研究将主要以此为参考,展开两地公立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对比。 二、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我国内地小学英语课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1.学制及升学途径 大陆香港 中学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中学五年,预科两年,共七年学费由小学至初中三都是免费的实行小学至中三的九年免费教育 学校等级学校分各级的重点中学(省级、县级及 巿级) 学校分三等级(band),第一级的学习 能力最高,第三纸的最低 小学升中学的方法以往小学生是依照成绩来分中学的, 近年来则按住处的区域分配。 小学生可透过自行收生计划报考中 学,或依照教统局的中央派位分配 初中升高中的方法完成初中后要通过考试才可以升高 中。 中三课程完成后,根据成绩升读中 四或修读其他学校。 高中升大学的方法完成高中后要通过「高考」,按得分高 低进入大学。(省重点中学入读大学的 机会率可达百份之九十) 中五要通过会考才可升读预科;预 科后要参加高级程度会考,按成绩 进入大学。 近年开始有学生透过完成副学士课 程及专业教育学院课程升读大学 海外升学的机会经济能力好的家庭会选择让学生到海 外留学。 学生也会选择海外留学 近日开始兴起到内地升学的潮流 2.上课情况 根据我们在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访问,得知他们上课时会很安静留心,总会在适当时候主动举手回答。总的来说,学生在很专心地听老师讲解,上课气氛十分积极。 至于本校的上课情况,我校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少,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反而多是老师主动发问,同学才会回答。 至于老师讲解方面,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学生认为,上课的气氛较严肃,形式没大变化,比较沉闷。虽然如此,但同学依然保持安静。由于建青同学一般认为学习是应该由学生自主自发的,故此纵使课堂比较沉闷,我们并没有发现同学与「周公」约会。本校学生则认为,在香港上课时,有些老师会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有些老师亦会很严肃。老师会因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活动,例如分组讨论、辩论比赛、游戏等,教学方法较为灵活。有些低年级的同学感到上课沉闷时,有时也会有限度地谈话。 至于近年流行的信息科技教学,我们一致认为沪港两地的学校均充分的应用。

香港中小学教育考察报告

香港中小学教育考察报告 为响应区镇两级政府改革创新的号召,办自主开放的教育,在汤伟立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街道教育局及部分中小学校长于2月14日考察了香港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教育推广机构属下的香港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小学、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小学分校、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中学、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等四所中小学。以下就考察所得报告如下: 一、香港中小学教育概况 (一)香港中小学的办学类别: 香港中小学按照管理主体和经费来源,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官立学校:所有办学经费来自政府,由政府(教育局)直接管理,包括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学校设校董会或学校管理委员会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小学入学制和升中派位制招收学生。这类学校类似于我们的公办学校, 2、资助学校、补助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按学校规模资助),由法团校董会(成员包括办学团体校董、教师校董、家长校董、校友校董、独立校董等)管理,教育局监察,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由法团校董会办理,教育局审批(薪金),通过小学入学制和升中派位制招收学生。这类学校属委托管理,是香港中小学的主体,占八成左右,本次考察的四所学校都属于此种类型。 3、直接资助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按学生人数资助),由办学团体、校董会(成员由办学团体自行决定)管理,教育局监察,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由校董会自行决定,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学费,并实行自主招生。这类学校类似于我们以前的公有民

办学校。 4、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收费,由办学团体、校董会(成员由办学团体自行决定)管理,教育局监察,教职员的聘任和晋升由校董会自行决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这类学校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民办学校。 (二)香港中小学的办学特色 总体而言,香港学校办学最大的特色是多元、自主、开放,特色多从课程和办学理念中反映,如十二年一贯制的一条龙学校、强调个别学科的体艺类中学、强调教学或学习策略的学校等。 (三)香港中小学引入社会组织、机构参与学校办学、管理 1、参与办学:香港教育广纳不同的办学理念、资助模式、发展方向和课程重点,让学习者有多元的选择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多元人才,如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教育推广机构(“旧生会”——已毕业的校友组成),秉承伊利沙伯中学的办学理念“修己善群”,参与香港政府新办学校的“公开招标”,承办学校。 2、参与管理:由办学团体、校董会直接管理,引入如“家教会”、“家长义工”等组织和个人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如伊中旧生会属下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学校成立家教会,家教会的成员大多数都是曾就读或现在就读学生的家长,也有一些成员为社会专业人士。家教会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分工明确,成员都是义工,没有报酬,而家长对能成为家教会的一员去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感到无比的高兴。 (四)香港中小学教师培训及评价 1、教师培训。香港教育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引和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举办(在教育局网上公布培训计

香港小学教育概况

香港小学教育概况 1. 【校监/校管会主席】 目前,每所资助学校是由其校董会管理。学校的校董会须负责确保该学校的管理令人满意、以适当方式促进学生的教育及教育条例得以遵守。而校董会须推荐一位校董为校监,代表学校处理学校与教育统筹局之间有关学校管理的事务。而官立学校则设学校管理委员会,由教育统筹局委派一名署长级人员出任主席。 2. 【校长】 学校的日常运作,包括教学、学生事务及内外行政事务等,均由校长带领进行。一般而言,小学校长均具教育文凭,近年不少小学校长都不断进修,故此很多已具备大学或以上程度的学历。 3. 【学校类别】 现时的小学一般分为四类:官立、资助、直接资助(直资)及私立。官立学校直接由教育统筹局管理。资助学校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但其管理则由学校的法团校董会/校董会负责。直资学校由校董会自行管理,可收取学费,并享有一笔按学校合资格学生人数计算的政府津贴。私立学校则由办学团体自资经费,由校董会自行管理。一般小学的学制分为上午、下午及全日三类。 4. 【办学团体】

办学团体在每所资助学校的创立和日常运作中,担当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学校的办学使命及抱负,均由其办学团体订定。办学团体中,以宗教及慈善团体开办的学校为数最多。工商组织、社区服务、文化机构及宗亲乡里等类型的团体亦分别开办不同数目的学校。 5. 【宗教】 个别的办学团体有其不同的办学宗旨,其中以宗教团体的立场较为明显。一般而言,这些宗教团体会在该等学校内开设有关宗教的正规课程,并在学校内进行所属宗教的仪式和礼节。 6. 【创校年份】 创校年份久,有历史,多校友;学校历史短,无包袱,设施新。故此,新旧学校各具特色,不能一言以概之。 7. 【校训】 每校均会在创校期间,因其办学背景及宗旨而制订校训,或以中国传统训诲,或以宗教名言金句,以主导学校教育方针。 8. 【『一条龙』(Through-train) 学校】 采用「一条龙」办学模式的官立或资助中学和小学,拥有相同的教育理想,并会致力加强中、小学教育的连贯性。「一条龙」中学有足够的中一学位全数收取所属小学的小六毕业生,并会预留部分学位供其他

香港与内地教育区别

(二)当前香港中小学学制与学校分类情况 香港的学制包括2~3年的幼儿教育、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2年高中教育、2年中六教育(大学预科,前一年称中六,后一年称中七)和3年大专教育(大学个别学系为4~5年)。香港中学为5年一贯制。 香港中小学校按举办者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官立学校是完全由政府举办和管理的学校;资助学校是由各类志愿团体如教会、社会团体、同乡会等主办和政府拨款资助的学校;私立学校为私人按有关规定举办,资金基本自筹。但私立中学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私立不牟利中学。它们在向港府教育署备案后,可获得政府以象征性的地价批给的土地建筑校舍,也还可以获得少许间接资助;第二类为直接资助学校。它们是按政府规定的较低学费额收取学生并获得政府津贴的私立学校;第三类为独立私立学校。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外国人为本国在港人员子女举办的教学机构,如英童学校、德瑞国际学校、日本人学校等,这类学校完全自筹经费,人事及办学方针由校方自行确定。1993年,官立、资助和私立小学分别为47所、 511所和75所,中学则分别为39所、323所和127所。另设有受政府资助的特殊教育学校62所。 由于地价原因,香港中小学的校舍比较紧张,学校场地比较小。按香港教育署有关规定,香港小学生每人须有0.9平方米以上课室面积,学校附近要有篮球场和礼堂,大多数小学达到了这个标准,各小学都有图书馆和音乐教室,电教设备也比较先进和齐全。按规定,中学每生要有1.1平方米课室面积,每班不超过40人,每校应有24个课室,但达此标准的中学仅有80%。 香港的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学要交少量学费。1994~1995年度,中四和中五的学生要交学费35 00港元/年,中六和中七的预科生则要交5500港元/年,分别占资助中学平均教育成本的15%和18.3%。 (三)当前香港中小学的管理模式 以法治教和依法治教,是香港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所有类型的学校都有法可循。因为从50年代以后,香港每建一类新型学校甚至新建一所大专学校,都要先订法规,然后建校。香港中小学除官立学校以外,都要受到《教育条例》的制约。香港教育法规的特点是具体而不空泛,所作规定很详细,明白,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让实际工作者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香港教育条例》对新办校获准注册与取得资格的手续、条件以及教育署长可拒绝学校注册的条件详尽无遗地加以说明,甚至规定,校监在取得证明书后,“须将该证明书或其副本在该证明书所指明的每一座校舍显眼地方陈列或张贴”,以便向公众申明合法性及便于检查。 香港的资助学校及私立学校,必须由董事会管理,保证学校完善运营。董事会要推举一人为校监,负责与教育署及其它政府部门保持联系。校长和教员要由校董会及校监聘任,并通过教育署办理注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