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对策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对策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对策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

、回粘

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的存放时期又岀现背面粘脏的现

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惟一原因,它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凹印油墨中的溶剂在印刷后未能得到彻底挥发。

(1 )塑料薄膜印刷是通过溶剂蒸发使油墨干燥的。其挥发速度是决定墨层干燥情况和影响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溶剂挥发得愈慢,则版子的再现性良好,印刷品色泽愈美观,但容易粘连;反之,会产生印迹发白等观象。因此,选择适当挥发速度的溶剂,是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的关键。在连续套色印刷中,薄膜在两印刷工位之间运行时间内,溶剂必须全部挥发完,否则,在下一个工位印刷时,就会粘辊。(2)

薄膜印刷后,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干燥系统中未得到彻底挥发,薄膜收卷后仍有余热,给残留在墨层中的溶剂,带来继续挥发的条件,而形成粘连。(3)高温潮湿李节,印刷后薄膜收卷过紧或受压。

对策: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不仅取决于溶剂的沸点,蒸气压、蒸气潜热等,还取决于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量、溶质和墨层厚薄等条件。因此,应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在一般温度下,如墨层干得过快,应加入挥发慢的溶剂(如沪产74 - 92型塑料薄膜慢干稀薄剂);

反之,则加入挥发快的溶剂(如74 -91塑料薄膜快干稀薄剂)。也可用二甲苯、乙醇和异丙醇混合溶剂来稀释(三种溶剂各以 1 / 3比例混合,使用单一溶剂不如混合溶剂好)。如觉干燥太快,可适量用一点丁醇来代著部分乙醇(丁醇有增加墨色光泽的作用)。但千万要注意加入量要适当,以免影响印件的干燥。

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用的溶剂,以醇类为主,配以苯类。醇类多用乙醇、异丙醇,苯类多用甲苯、二甲

苯。由于硝化纤维的需要,也要加入酯类,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

总之,力求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收卷之前得到彻底挥发。适当减慢车速,加大风量。薄膜印刷后,松

散地收放在铁丝编织筐内,使墨层得以继续通风干燥,固化后再行分切、制袋、薄膜印刷制袋后,经包扎,竖放在纸箱内,减少膜表面之间的压力。

2.塑料凹印油墨墨性不良。某些塑料凹印油墨中的连结料熔点低,在操作环境温度高、相对湿度大的

情况下,容易粘连。

对策:①在条件允许时,操作车间安装空调器,将窒温控制任18 'C?20 'C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

65 %以下;②更换墨性好的油墨。

3 ?塑料膜薄印刷包装适性不良。原因:①非包装用树脂加工而成的塑料薄膜;②树脂中的开口剂不

足。对策:更换塑料薄膜。

4.静电影响:原因:塑料薄膜产生静电,形成薄膜之间互相粘连。对策:在塑料中添加抗静电刺。

二、套色精度差

塑料薄膜套色不准有下列几种原因:

1.纵方向(运方方向)印刷套准变动。

(1 )薄膜牵引时张力变动。原因:开卷装置的卷筒制动器的调制不当;卷筒料过多,或成筒料直径

过大;三根辊速度设置不当;三根辊表面的表面摩擦力下降;复卷机的张力变动。对策:检查调整各控制装置。

(2)印版滚筒的径差不良原因:制版时径差增长量不准。对策:测量径差(方法:参见制版部分)

(3)规矩线异常。原因:浓(密)度不足,印刷偏移等。对策:调整光电管的感度,人工排除印版糊版等弊端。

(4)印版滚筒的直径较小。原因:较小的辊径套印精度难以控制。对策:如印袋长度较短,可采用拼版法,即一块印辊上印两个以上的袋子。

2 ?横向套准装署不稳定。原因:(1 )薄膜一边松弛,导膜辊平行不良;(2 )印刷压力左右不均匀;

(3 )印版滚筒、压印滚筒形成锥度;(4 )薄膜张力变动等,形成薄膜左右摆动。对策:对各要素逐一检查调整,如横向套准装置松动时则进行修理。

三、印刷牢度不良

塑料薄膜印刷牢度不良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1.聚烯烃薄膜电晕处理不良。对策:检测PE、PP表面张力是否达到40达因/ cm以上。

2 ?里印油墨与被印材料亲和性不良。混合溶剂配比不良。对策:调换油墨,调整溶剂配比。

3.印刷车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大。对策:尽量将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 %?60 %之间,但不能

太低,低于40 %时,易产生静电。窒温最好控制在18 'C?23 'C为最佳,并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

4.塑料薄膜本身印刷造性极差,经电晕处理后仍不合要求。对策:更换被印材料。

四、图案尺寸移位

1 ?印刷时,纵向图案尺寸收缩。原因:收缩余量不足。印刷时由于塑料薄膜张力与加热干燥的影响,

薄膜的纵向尺寸比印刷图文的收缩量大。对策:制版时要适当的留有收缩量的尺寸;把薄膜张力到最低

2.印刷时,纵向方向的图案尺寸

伸长。原因:凹版尺寸对收缩余量留得过多。对策:增加薄膜张力。

五、印品层次再现性差

1.高光(亮部)过深。原因:印版过深,含墨量过多。对策:( 1 )增加网目;(2)减少油墨中的色料;(3)适当加大刮墨刀与印版表面的角度。

2.高光过浅。原因:印版的深度不够。对策:( 1 )使用深色调的油墨;(2 )适当减小刮墨刀与印

版表面的角度。

3.暗调(暗部)过深。原因:印版过深。对策:由于油墨干燥不足,墨层有结块的可能,必要时要重新换版。

4?暗调密度不够。原因:印版深度不够。对策:使用深色调油墨。

5.中间调油墨的深浅交界处明显。

原因:墨性不良。对策:调换特性好的油墨。

六、印后墨层干燥结膜不良

原因:1.热风温度、风速、风量、排气量不足。对策:调整干燥装置。

2.印刷后墨层有干燥结膜的假象,墨层内仍含有残余溶剂。薄膜收卷后还有40 'C左右的余热,适宜

溶剂继续活动,加之收卷时有一定的压力,因而造成回粘的危害。对策:( 1 )印刷后墨层要彻底干燥;

(2 )印刷先后先将薄膜松散地收放在铁丝筐内,待薄膜冷却后,检验无回粘现象时再重新收卷、切分、制袋。

七、印品光泽淡薄

原因:油墨稀释过度

对策:控制稀释剂用量。

八、印迹边缘不光洁、底色有斑点

原因:油墨黏度过低,溶剂使用过量

对策:添加新墨,提高黏度。

九、印层起橘皮状斑纹

原因:油墨干燥过快,浓度过淡,流平性差,触变性大,有静电,印速过慢。对策:找岀原因,采取对应措施。

十、印层有刮痕

原因:导问辊擦伤,油墨中混有砂粒,刮刀不平,刮刀与印版角度不恰当

对策:对应处理。

十^一、色调单薄

原因:(1 )油墨色彩单薄:(2)色光反射差。

对策:(1)调整墨性;(2 )表印先用白墨铺设底色,而后再按序套色。里印,层次版先套印三原

色,最后铺设底色。

十二、咬色

在套印中,第二色油墨粘拉掉第一色油墨。

原因:第一色印后墨层未能彻底干燥,第二色压力又大,或机速太快,或冷热风不良,基材印刷适性

差,皆可引起咬色。

对策:找出原因,采取对应措施。①加入适量的快干剂;②减慢车速;③降低压印滚筒压力;④加大

冷、热风量。

十三、印件粗糙、空白点多满版、实地有云纹、调子不丰满

原因:①溶剂过多;②油墨较粗;③油墨过稀;④挥发过快;⑤油墨流动性差。

对策:①减少溶剂用量;②更换油墨或重新研磨;③调节油墨稀稠;④适当加慢干溶剂;⑤更换油墨

除了油墨本身引起化学反应造成的堵版现象外(并不多见),其余因素归纳为五点:

(1 )印刷中,随着溶剂的大量挥发,油墨黏度增大,在网线内部极易干固,如不及时清理,会导致严重堵版

(2 )在印刷工艺中,刮刀的伴置距印刷辊远或角度不合理,版辊直径大,或版滚筒进入油墨槽的深度不够时,从干燥机吹岀的热风影响到版滚筒面,易造成严重堵版

(3)油墨中混入杂质。

(4)版滚筒网线雕刻深度(或照相凹版腐蚀深度)不适宜

(5)印刷时,温度过高使油墨中的溶剂挥发过快,也易造成版面堵塞

丝印常见问题解决

,其原因是: 一、承印物表面局部没有油墨(漏墨不均) 1,丝网目数过高,油墨通透性差。 2,感光膜太厚,油墨渗透性差。 3,胶刮刃口有伤痕。 4,胶刮压力不够,或压力不均匀。 5,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之间间隙过大。 6,油墨粘度过高,渗透力低。 7,油墨返回胶刮送墨不均匀。 8,印刷速度过快,使供墨不均匀。 9,网版上油墨过少。 10,/ 11,承印台不平。 二、印刷后油墨渗油,产生边影或虚影、图文模糊,原因: 1,胶刮刃口棱角磨损,胶刮中油墨断丝效果差。 2,胶刮刮印角度过小,致使供墨量过大。 3,油墨粘度太低,印刷后油墨延流渗流。 4,油墨和溶剂搅拌不均,印刷后溶剂多的油墨产生渗透现象。 5,丝印版清洗后,残留有溶剂。 6,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套印规矩发生错动。 7,油墨与丝网目数选择不当,油墨细度细而丝网目数太低。 8,丝印中中途停顿或重复一刷。 … 9,回墨时胶刮用力过大,未刮印时,少量印料已挤出网孔。

三、堵网现象原因: 1、承印物不光滑或强度低,掉粉、掉毛造成堵网。 2、油墨中的颜料及其他固体颗粒大,丝印时容易堵住网孔。 3、温度高、温度低、油墨中溶剂挥发快、粘度变高、引起堵网,或停机时 间过长,也容易造成堵网。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易造成堵网。 4、丝网印版放置日久,印前清洗,粘附灰尘,造成堵网。 5、刮印时压力过大,胶刮弯曲度大,造成刮印时的面接触,每次刮印油墨 都未被胶刮刮干净,印版上留下残余油墨,一定时间造成结膜而堵网。 6、网距小、刮印后丝网版不能脱离承印物,抬起时印版印刷面粘附油墨, 易造成堵网。 7、制版是图案部分有鬼影。 四、图文边缘产生毛刺和锯齿,其原因是: 1、- 2、感光胶分辨力不高,致使精细线条出现断线或残缺。 3、丝网印版曝光不足或过长,显影时就会出现毛刺(锯齿)。 4、丝网印版印刷面不平整,有间隙,刮印时油墨溢出,造成毛刺。 5、原底片不良。 6、绷网角度不当。 7、使用丝网目数太低,制版时就出现了毛刺。 五、丝网印刷后油墨与承印物粘接不牢,造成的原因是: 1、承印物表面有油污、灰尘等不清洁,或塑料制品在印刷前处理不充分。 2、油墨本身粘接力不强,遇此情况应更换其它种类油墨。 3、稀释溶剂选用不当。

凹版印刷及故障处理

凹版印刷及故障处理 第一章凹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制版技术的发展 一、手工雕刻腐蚀凹版 二、机械雕刻凹版 三、照相凹版 四、照相加网凹版 五、电子雕刻凹版 第二节凹版印刷机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凹版印刷的现状 二、凹版印刷机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凹版印刷发展前景 一、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降低凹版印刷的成本 三、凹印机及辅助设备的发展,适应短版凹印市场需求 四、凹版滚筒的改进 五、无胶片电子雕刻技术的应用 六、数字打样技术的应用 七、独立传动凹版印刷机的发展 八、进一步提高凹印质量与应用防伪印刷新技术 第二章凹版制版中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一节印版滚筒的加工和电镀层质量

一、印版滚筒版坯的加工 二、电镀工艺 三、印版滚筒版坯的加工和电镀层质量引起的印刷故障 四、提高印版滚筒的加工质量和电镀层质量 第二节加网线数 一、加网线数不当引起的印刷故障 二、凹版雕刻线数 第三节加网角度 一、印刷中龟纹产生的原因 二、龟纹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三、凹版印刷中的加网角度 第四节网穴形状 一、网穴形状与墨层厚度 二、版滚筒的磨损对墨量的影响 三、网穴容墨量的计算 第三章凹版印刷材料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一节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一、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概述 二、溶剂型油墨的组成 三、溶剂型油墨的性质 四、凹版塑料油墨的质量标准和其他性质 五、溶剂的选择

六、溶液型油墨常见故障分析 第二节水性油墨的印刷适性 一、水性油墨概述 二、水性凹印油墨的组成 三、水性油墨的性质 四、水性凹印油墨的特点 五、水性油墨对凹版印刷条件的要求 六、水性油墨常见故障分析 第三节纸张的印刷适性 一、纸张概述 二、纸张的基本性质 三、纸张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四节塑料薄膜的印刷适性 一、塑料薄膜的表面特性 二、几种常用塑料薄膜的介绍 三、塑料薄膜的表面处理 四、塑料薄膜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四章凹版印刷工艺参数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第五章凹版后加工引起的故障分析

移印中常见问题

移印中常见问题 1、移印应注意哪些关键点? 移印是通过硅胶头作为中间体,把钢板上的图文转移到工件表面的一种特种印刷方式。移印最主要应注意工件、钢板、胶头、油墨四者之间的变化关系,例如钢板的深度、胶头软硬、形状、大小、油墨的挥发速度、油墨的特性、工件表面特征、工件的支撑、外界的环境控制等,只要能够处理好上述相关参数的变化,并加以调整,就能基本上了解移印的基本规律。以上只是谈谈简单的看法,具体操作必须依实际变化而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掌握。 2、丝印和移印稀释剂有什么区别? 移印和丝印稀释剂的区别最大体现在组成成分和挥发快慢上。其中因生产厂商不同稀释剂组成分有所区别,形成品质不同,不在这里讨论,主要讨论移印丝印稀释剂挥发速度。移印要求开油水快干,避免胶头不能很好的实现油墨转移,丝印则要求慢干,以避免丝网堵网。但是在一定场合下,丝印开油水可以用于移印上(必须为同一性质的开油水),例如在干燥温度高的情况下,可以通用丝印开油水来调剂挥发速度。一般情况下,快干开油水不用于丝网印刷上,但可以用洗网。 3、怎么判断钢板的深浅是否合适? 一般常规移印钢板的深度2.4μm左右。如细小文字、线条2μm即可。实体图文,则3μm以上也适合,网点图文1.6μm可能偏深了,所以具体的钢板深浅依图案以及对墨层的要求而定。又如同一种图文,若所印刷工件表面粗糙,麻面或光洁面,所要求钢板深度又有区别,要判断钢板的深浅,有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①依数据,用深度计测量钢板的深度,这方面要求有良好的数据管理才能对应。 ②依实际印刷结果,这方面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举例说明:如出现回油、图文模糊,较大的可能性为钢板太深。如出现气泡(砂眼),可能太浅。如果移印胶头在未印刷到工件时,胶头上油墨已偏向干固,则钢板太浅;如果胶头上油墨呈现不平整状,则钢板太深。 4、红、白、淡黄、兰色胶头有什么区别? 胶头颜色多样化,主要是由于制胶头原材料颜色而决定的。从移印角度看胶头,颜色并不能对胶头的转移作用造成影响,影响胶头性能的因素主要是制胶头的材料和工艺,就是对胶头沾油和脱油的影响。所以从根本上讲红、白、淡黄、兰色胶头本质是相同,不同的只有颜色和实现移印印刷功能效果上细微的区别。 5、移印时,印刷后图案为什么常和版图对不上? 因为移印过程是通过有弧度、有弹性的硅胶头在平整的钢板上转移图案到各种不同形状的工件上。在转移过程中,因胶头压力和作用面不相同而影响胶头的变形程度,最终影响实际图案和菲林设计图案的差别。控制变形应控制胶头形状、胶头软硬、胶头大小、工件外形、工件固定、工件支撑力、胶头压力等相关国素。如确实偏差太大,可修改菲林以适应胶头的变形量达到理想效果。

凹版印刷堵版原因分析及解决

凹版印刷堵版原因分析及解决 凹版印刷中油墨的转移率通常在50%~70%,其余的油墨残留在网穴中。如果油墨的残留率始终保持一定的值不变,就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在实际印刷过程中常由于若干原因使网穴中油墨的残留率上升,从而导致堵版。发生堵版现象后会使印刷图文模糊不清、小字印不出来、印品的颜色发生变化,严重时印刷无法继续进行。 堵版故障的原因 一般浅网部位最容易堵版。堵版主要是由油墨中的固化物、高黏度物质或异物等不溶性物质堵塞网穴引起的,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1、油墨在版面干固 残留在网穴中的油墨受到某些因素(如溶剂挥发过快)的影响会部分干固,当印版滚筒再次进入墨槽时,网穴中固化的油墨难以完全溶解,油墨转移率也随之降低,其累积效应就是网穴被堵塞得越来越浅,直至堵版故障发生。这种堵版故障与油墨类型、黏度、干燥速度、溶剂类型、印刷速度、印刷机的构造等因素有关,其中以下两方面原因最为常见。 (1)油墨干燥速度。当油墨干燥过快时,在转移到印刷基材之前便会有一部分油墨产生皮膜,油墨皮膜的再溶解性不良必将导致油墨转移不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造成印版堵塞。印刷车间的温湿度会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会使油墨干燥速度加快,如果再加上油墨循环较差,墨槽中的油墨很容易产生皮膜,导致堵版。 (2)凹印设备问题。若凹印设备各机构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滚筒直径过大、印版滚筒在墨槽中浸入很浅等,会使从干燥箱漏出的热风直吹印版版面,从而引起油墨在网穴内干固。 2、油墨中的杂质 (1)从外界环境混入油墨中的杂质。凹版印刷速度较快,印刷基材在高速运行中容易产生静电,在静电吸附作用下,周围环境中的尘埃及印刷基材上脱落的碎屑等杂质可能被带入油墨中,这些杂质是造成印版网穴堵塞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止出现这种事故,应在循环泵的吸嘴处用过滤网清除油墨中的不溶性杂质。(2)油墨本身含有的杂质。凹印制版的加网线数较高时,油墨中的较大粒子、不溶性物质、析出物会造成印版网穴堵塞。当油墨本身发生分离、沉淀以及颜料的再凝聚等变化时,会产生不易再溶解的物质,从而造成堵版。 3、制版质量不高 凹印制版要经过腐蚀或雕刻、镀铬、研磨等多道加工工序。因腐蚀或雕刻加工工艺不过关而使网穴内壁不平滑及研磨时产生的毛刺等,会对油墨的转移率有一定的影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堵版。 4、油墨溶解不良 油墨溶解不良会使其转移率降低,导致堵版。以下情况均会影响油墨的溶解性。

印刷前常见问题《大全》

帮助 | 留言交流 | 首页我的图书馆主题阅读精彩目录精品文苑Tags会员浏览好书推荐 印刷前常见问题《大全》(转载) 飞鸟飞过收录于2009-11-20 阅读数:公众公开 tags:印刷 我也要收藏 印刷色序安排的特殊要求印刷证券时,一般先印花纹,后印图案、文字和数字。 复制套色版画一类的原稿时,印刷色序安排应尽可能和套色顺序一致。年画、月历等有专色边框的一类印刷品,专色边框通常最后印。需要采用里印工艺的印刷品,其印刷品色序一般和表印的色序相反。有上光,烫金(烫电化铝)、覆膜要求的印刷品,工艺流程中一般先印色墨,后上光、烫金和覆膜。但是,对于具的某些特别要求的印刷品,需要在电化铝上加印其他颜色时,上述工艺流程就要改变,同时心须注意油墨的黏着性不要大于电化铝印物的黏着性以及先印墨层对电化铝的黏着性。印刷品上要印金、银墨时,由于金、银墨的附着力小、金、银墨应放在最后印,如果金、银墨上有文字、图案,应最后单独印文字等。四色印刷中最后印黄墨的优越性。①由于黄墨的透明性好,安排在最后一色印刷便于足够的白光射入上下墨层,得到鲜艳、明快的色彩,有利于印刷品实现更好的色彩还原。②黄墨具有较快的干燥性能,又具有较大的印刷面积。将黄墨安排在最后一色印刷,既可以防止因黄墨干燥速度过快而引起的玻璃化,又可以充分利用其印刷面积大,又能很快氧化结膜的特点,遮盖在其他墨层表面,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泽度。总之,在具体的印刷过程中,要根据印刷品的质量要求,按照叠印规律灵活选用最佳的印刷色序,从而扬长避短,控制色彩偏差,印刷出最理想的印刷品。问:印刷品套印不准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转)答:在评价印刷品质量时,通常我们最常用的两个标准一个是颜色一个就是套印,可见实现良好而准确的套印对于印刷出好的产品是多么的重要。套印一般指的是各色图文被转印到承印物规定的几何位置上,各色图文的轮廓套印精度符合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对于某些印刷品(例如:精密的国界线,导航图等),基本套印不仅包含有上述的要求外,还要求图文必须符合原图尺寸。一般套印准确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同一张印刷品上的不同色,而且同一印刷品的正背两面,同一批产品的印张之间都应当达到相当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套印不准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工作流程上看,几乎每一个环节(材料准备,制版,印刷)都会成为产生套印不准的根源,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对这些原因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参考。一、制版:1. 拼版(由于CTFilm的使用日益广泛,在拼版中导致的套印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是在手工拼版中还是很多见的)。出现的问题一般只能重新拼版、晒版。细心操作一般可以避免。2. 软片在储存的过程中发生变形。3. 晒版导致一般在一次晒版中不多见,常

凹版印刷常见障的现象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和对策 1、套印不良 现象:多色印刷时,在先印好的油墨皮膜上再印刷油墨,产生排斥现象。又,第二色把第一色粘下来,产生逆套印现象。 原因:前面的油墨干燥不充分,后面的油墨干燥太快,印刷时粘着性大而引起。一般光泽油墨容易发生套印不良现象。 对策: 1、印版 1)、雕刻版较腐蚀版容易引起故障。(雕刻版较浅) 2)、增加后面颜色版深。 2、印刷阶段 1)、使用快干稀释剂使前面油墨干燥加快。 2)、使用慢干稀释剂使后面油墨干燥变慢,同时在不出现水流纹的情况下,降低油墨的粘度。 3)、后面油墨的刮刀位置向压印方向靠近,减轻印压,提高印刷速度。 2、起泡 现象:印刷时油墨槽中产生气泡,气泡溢出来,阻碍油墨的循环。出现斑驳或抛光等现象,影响印刷物质量。前面现象比较易消除,但是有气泡又大又多,泡量少但很难消除的情况。原因:油墨的表面张力太大,油墨循环装置有缺陷。 对策: 1、把油墨粘度调整在适当范围。 2、添加消泡剂。但添加过量会损害附着力和复合适性,注意有时会出现反作用,反而 更显著发泡。 3、防止循环装置中空气被冲进油墨。 4、消除循环装置中油墨的落差和油墨不流动的地方。 5、注:大气泡是粘度过高所造成,小气泡是低粘度造成的,且小气泡一般加入消泡剂 可解决。 6、注:喷墨嘴的喷墨方式不好也会产生。 3、斑驳 现象:印刷物的满版部分印刷不平滑,出现斑点状模样,降低印刷效果。 原因: 1、印刷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2、油墨太稀。 3、触变性大的油墨容易引起斑驳现象。 4、水性凹版油墨对版辊和纸张润湿性不好,容易出现斑驳现象。 5、静电影响。 对策: 1、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2、使用快干溶剂。 3、在可能的限度内,提高印刷粘度。 4、选用吸墨量少的颜料。 5、减少静电引起的问题。 6、选择印版种类和网屏角度。

PS版在印刷中常见问题

PS版在印刷中常见问题 PS版的任务是使图文部分尽可能精确地传到橡皮布上。图文部分亲水,非图文部分亲墨。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理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与PS版有关的问题。下面举出一些并加以讨论。 1、版面非图文部分起脏,即非图文部分亲油墨 原因有下列几点: A、靠版水辊的辊套太脏或已磨损,损坏空白表面。处理方法:清洗或更换靠版水辊套,湿洗可以保护印版。 B、润版液的化学成分配置不当,侵蚀空白部分的亲水层。处理方法是,要更换润版液,使用按制造商说明正确配置的润版液。 C、在进行半色调印刷时上墨过多造成油墨扩展,这最终会使非图文区域增感。 处理方法:使用颜料多较薄的油墨膜印刷。 D、胶皮布上有砂纸的砂粒留存,磨损了印版。补球措施:清洁

橡布布,换好的纸;在润版液中加入防堆积剂;将上水量调至最小,按需要加入更多的担浓物、阿拉伯树胶和或酒精或酒精替代品,使印版非图文部在减小水量的基础上保持清洁;在B-B式印刷中,减小版和胶皮布之间的压力。如果有压印滚筒存在,则应检查压印滚筒和纸之间的压力;如果堆积主要发生在第一个印刷机组,应加大水量,帮助清楚纸张上的碎悄。 E、铝基版氧化。氧化起脏看上运河像大量的清晰的网点或炸面饼圈状的斑点。起往往出现在长期与湿润的靠版水辊接触的区域。印版如果干燥得太慢,或在显影之前或两次印刷生产之中存贮在潮湿的地方均易发生氧化。如果在印版尚未干燥时印刷机印刷中断,印版也会产生氧化现象。措施:遵守所推荐的印版处理程序。应在干燥的地点存放印版。在制版过程中,应用粗棉布使印版快速干燥。在印刷过程中如停车,应将靠版辊离开,开空车运行至印版干燥为止。 F、油墨太软,或油性太大。这时要和油墨生产商联系。 G、印版在印前阶段发生预曝光(变灰)。措施:把印版保存在避光的盒子内;在制版地点安装适当的安全照明设备。 H、水墨系统中水辊和或墨辊工作有误,可能会造成印刷出现周向或轴向的脏杠。措施:检查水墨系统中各辊的压力,清洁度、几何

丝网印刷制版工艺

丝网印刷制版工艺 丝网印刷制版是丝网印刷的基础,若制版质量不好就很难印刷出质量好的产品,印刷中出现的故障往往与制版工艺技术和制版中选用的材料不当有关,因此要想做出质量好的丝印版,必须根据制版工艺的要求,正确掌握制版技术,严格选用制版材料进行制版。 第一节丝网印刷对丝网的要求 丝网印刷制版、印刷工艺,对丝网的性能有如下几项基本要求: 1.抗张力大。抗张力强度是指丝网受拉力时,抵抗破坏(断裂)的能力。另外,丝网吸湿后的强度变化应小。 2.断裂伸长率小。伸长率是指丝网在一定张力下断裂时的伸长量与原长之比,以百分比表示。伸长率大,平面稳定性差,但丝网还要求一定张力(3%左右)下具有足够的弹性。 3.回弹性好。回弹性是指丝网拉伸一定长度(如伸长3%后),释去外力时,其长度回复能力,称伸长回复度,其值越大越好,回弹后,印后边缘清晰。 4.耐温湿度变化的稳定性好。 5.油墨的通过性能好。 6.对化学药品的耐抗性好。 7.具体目数见工程单。 第二节网框和绷网 一.网框材料的选择 一般选用LY12、LF2等硬质合金铝方管型材,尺寸选用宽20mm,厚20mm,四角用氩弧焊接或铆接加工而成。金属框架精度高,尺寸稳定。 二.丝网材料的选择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尼龙丝网和涤纶丝网。尼龙丝网耐热性较差,受热后易产生热塑性变形,使张力不均匀,影响网印质量。粘结绷网或丝网模版制作不宜高温烘烤。涤纶丝网耐热性较好,尺寸稳定,图形不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变动。为了保证网印图形精度最好选用单丝涤纶丝网。同时应选用丝网目数较高,丝径较细,网眼较小的丝网,丝网的颜色以黄色或棕黄色为好,以防产生晕影。 三.绷网 最好采用气动绷网机,绷网的质量要求如下: 1.绷网张力合适、均匀 (1)使用气动绷网在达到张力要求的时候一定要静置3-6小时再上绷网胶; (2)绷好的网最少要放置24小时以上,特别是做大货或机印的网,以保证各点应力均等,防止变形。网目越高的网版要求放置的时间越长,一般2-3天为宜。放置后网版张力稳定,名点的应力相等,以保证网版不变形,不易损坏。 2.经纬网丝保持垂直 3.防止松弛 四.丝网模版制版工艺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直接法制作丝网模版,在此制作工艺中注意上胶涂层的厚度合适、上浆均匀,严格控制干燥、曝光、显影等环节,方能得到高质量的丝网模板。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对策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对策 一、回粘 塑料薄膜或透明纸印刷后印迹有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的存放时期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不是造成回粘的惟一原因,它还与塑料、油墨、溶剂、风量、光照、速度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凹印油墨中的溶剂在印刷后未能得到彻底挥发。 (1)塑料薄膜印刷是通过溶剂蒸发使油墨干燥的。其挥发速度是决定墨层干燥情况和影响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溶剂挥发得愈慢,则版子的再现性良好,印刷品色泽愈美观,但容易粘连;反之,会产生印迹发白等观象。因此,选择适当挥发速度的溶剂,是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的关键。在连续套色印刷中,薄膜在两印刷工位之间运行时间内,溶剂必须全部挥发完,否则,在下一个工位印刷时,就会粘辊。(2)薄膜印刷后,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干燥系统中未得到彻底挥发,薄膜收卷后仍有余热,给残留在墨层中的溶剂,带来继续挥发的条件,而形成粘连。(3)高温潮湿李节,印刷后薄膜收卷过紧或受压。 对策: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不仅取决于溶剂的沸点,蒸气压、蒸气潜热等,还取决于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量、溶质和墨层厚薄等条件。因此,应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在一般温度下,如墨层干得过快,应加入挥发慢的溶剂(如沪产74-92型塑料薄膜慢干稀薄剂);反之,则加入挥发快的溶剂(如74-91塑料薄膜快干稀薄剂)。也可用二甲苯、乙醇和异丙醇混合溶剂来稀释(三种溶剂各以1/3比例混合,使用单一溶剂不如混合溶剂好)。如觉干燥太快,可适量用一点丁醇来代著部分乙醇(丁醇有增加墨色光泽的作用)。但千万要注意加入量要适当,以免影响印件的干燥。 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用的溶剂,以醇类为主,配以苯类。醇类多用乙醇、异丙醇,苯类多用甲苯、二甲苯。由于硝化纤维的需要,也要加入酯类,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

包装袋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包装袋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油墨在基材上附着力差 1.1油墨附着机理 润湿:附着牢度是印刷基材薄膜与油墨连接料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兼容性:油墨的连接料与基材的极性相近,兼容性好。(一定要选择与印刷物相匹配的油墨) 1.2附着力不牢的原因及对策 基材因素。 a.基材表面的电晕处理度不够,未达到应有的张力或者处理后的基材表面由于存放环境差,存放时间过长,造成表面张力衰减而失效。一般要求PP、PE的表面张力≧38mN/m,PET ≧50mN/m,NY≧52mN/m。在使用前应检查每批膜的表面张力。 b.基材在加工中大多添加了一定的润滑剂、防静电剂、防潮剂等,这些添加剂随时间推移,从薄膜中慢慢渗透到表面,在薄膜表面形成一层弱界面层,影响油墨附着力。因此,薄膜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检测表面张力。可用达因笔测试。 基材因素 基材吸潮的因素。如,PA、PVA、PT等材料易吸潮而降低粘着力,这类基材应在良好条件下(控温控湿)储存,在使用前充分预热。 油墨用错型号,混用了不同型号油墨。凹印的油墨种类很多,有表印、里印油墨,不同材料对应不同油墨,各种专用油墨一定要对应使用,否则附着牢度不够,生产前应核对操作工艺指令。 油墨白化。油墨变质、白化使附着力极度下降。 油墨干燥不充分。干燥不足,内部残留溶剂多,另外,一定的干燥温度对一些树脂连接料的粘合力提高极为有利 二、套印误差 套印误差大都是印刷中的常见缺陷,其现象是,在多色套印过程,每一色不能完全重叠,有一定的偏差。 2.1人员素质 因为套色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员工要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印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到用心、细心、责任心。工作时要做好自检、自查,多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丝网印刷工艺流程介绍

丝网印刷工艺流程介绍 1.丝网印刷工艺安排 丝网印刷属于直接印刷方式,工艺安排有三种:①纸板→丝网印刷→印后加工,即首先在瓦楞纸板或其它纸板上进行丝网印刷,然后根据需要制作成纸箱、纸盒产品;②纸箱→丝网印刷,即直接在已制作好的瓦楞纸箱或其它纸箱、纸盒上进行丝网印刷;③二次加工,即首先在面纸板上进行丝网印刷,然后根据需要制作成瓦楞纸板,再作成纸箱、纸盒产品。 2.丝网印刷特点①适应性广:丝网印刷幅面可大可小;②墨色厚实:在所有印刷工艺中,丝网印刷墨层最厚,饱和度高,专色印刷效果更佳;③成本低:丝网印刷制版容易,印刷工艺简单;④印刷品质量稳定;⑤生产效率低:丝网印刷速度慢,不适合联机生产;⑥图像精度低:丝网印刷分辨率不高,常规加网线数24线/厘米~32线/厘米。 3.丝网印刷适用范围 丝网印刷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印刷外观要求较高、纸板厚度不限、不损害强度的包装产品。 丝网印刷工艺 1.丝网版制作(1)丝网选择①尼龙丝网:尼龙丝网强度高,耐磨性较高,耐碱性较高,耐酸性稍差,油墨透过性好,丝线直径小,弹性好,印迹鲜明;②涤纶丝网:涤纶丝网稳定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性能优于尼龙丝网,绷网张力高,适合高精印刷;③不锈钢丝网:不锈钢丝网强度高,稳定性好,丝径小,网目高,耐抗性好,寿命长,弹性差,受冲击易破裂,适合精密印刷,不适合曲面印刷;④镀镍涤纶丝网:镀镍涤纶丝网综合了涤纶丝网和不锈钢丝网的长处,适用性广,价格适中,耐腐蚀性差。 丝网有平织、斜纹织、半绞织、全绞织。白色丝网曝光时易引起漫反射,金黄、红、琥珀色吸收紫外线,可防光晕。丝网网目数有30目/厘米、40目/厘米、60目/厘米、80目/厘米、120目/厘米、140目/厘米和160目/厘米等几种,一般情况下,网目数大,网丝直经小。细丝密网,分辨率高;粗丝粗网分辨率低。印刷曲面时,用弹性大的丝网,如尼龙网;印刷吸收性大承印物时,用网孔面积大的丝网;印刷光滑面时,用高弹力、高张力的丝网;印刷粗糙面时,用低网目的丝网;印刷精度高的印刷品时,用低延伸率、高张力的丝网;印刷招牌、纺织品、针织品时,用28目/厘米~78目/厘米丝网;印刷纸、金属、玻璃、皮革、塑料时,用40目/厘米~140目/厘米丝网。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出现刮刀线或油墨线。原因有:刮刀磨损或刮刀上粘有脏物;油墨中混入杂质;油墨细度不够;印刷版打磨不好,过于粗糙;油墨粘度太高。处理办法: a)如果刮刀线是随着刮刀的左右摆动而有规律的左右移动,则可判定是刮墨刀磨损或刮墨刀上粘有脏物,可用竹签在起刀线的部位将脏物清除;如是刮刀磨损,则应立即打磨刮刀或更换新刮刀。 b)在印刷中所有油墨都须过滤。尽量使用新墨。 c)油墨颗粒太粗、细度不够,易出现线条,用细度计检测油墨细度,如细度不够需要换油墨。 d)印刷版打磨不好或版面上有细小硬块,可先用细砂纸在印刷版面上来回打磨,如仍不能解决,需退铬重镀。 e)定时测量油墨粘度,保持油墨粘度的稳定,有条件的厂家可使用油墨自动粘度控制器。 2、印刷水纹。出现水纹的原因主要有:油墨的粘度太低;印刷版雕刻太深;油墨的流动性不良。处理方法: a)适当提高油墨粘度。 b)提高印刷速度。 c)调整刮刀角度成税角。 d)版雕刻太深无法调整的需要重新制版。 e)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3、油墨回粘。出现印刷回粘的原因主要有:溶剂过慢干,油

墨的干燥性不良;印刷过程中收卷压力太大,印刷后叠放压力过大(特别是高温天气);冷却水温度太高,起不到冷却效果;烘干箱的温度过高,风力过大使油墨出现假干现象;印刷膜的非印刷面表面张力大(或双面电晕的情况),使薄膜非印刷面上油墨的亲和力大,油墨发生转移。处理办法: a)更换为快干熔剂,使油墨充分干燥。 b)调整收卷压力,尽量放小。收卷的卷径不要太大,堆积重量要小。 c)检查印刷机的冷却水是否打开,水温是否符合要求。 d)调整烘箱温度及风力,一般在50~65℃为宜。 e)屯刷前检测薄膜的表面张力,印刷面的表面张力要大于非印刷面,双面电晕的薄膜最好不要使用。 4、印刷色差。出现印刷色差的原因主要有: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发生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粘度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色浓度的变化引起印刷色差;印刷版印到一定量后已变浅;印刷版堵版引起印刷色差;多色混合配置专色时,如果混合油墨中个颜料的比重相关较大,在印刷过程中,如油墨循环不良易发生油墨沉淀从而引起印刷色差。处理方法: a)适当调整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使印刷色相基本保持一致。 b)定时测量油墨粘度,保持油墨粘度的一致,有条件的厂家可以配备油墨粘度自动控制器。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油墨的主要成分包含{颜料}、{树脂{连接料}}、{助剂}、{溶剂}。 2.员工更换或研磨刮刀时,要{戴防割手套},更换下来的废弃刀片要放入{废刮刀专用桶}内,不得{随意丢入垃圾箱},以免割伤他人。 3.电眼间距的检测必须在每一卷的自检中进行,用{钢尺}测出一个版周的实际数值,,目测预估到小数点后一位,除以一个版周里的{版数},得到的数值即为电眼间距值。该数值必须控制在工作标准书所示Pitch值的允差范围之内。如有超出,须{及时调整相关生产参数)。 4.压胴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由机台人员及时提出异常现象,用{油性笔}做好标示并提供{印刷异常样品},并填写{废压胴单}交带班主管签字后交版库,以便及时研磨修缮。 5.印刷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品质异常,领机应首先{处理异常},然后{夹条标示}并{在流程单及MES 系统上注明},且应送{检品}复卷确认,视情况{整版不良去除或注明哪几条单条报废}。 6.在自检中油墨附着性用{24mm}宽的透明胶带粘在印刷面的油墨上,再以{1m/秒}的速度匀速撕下胶带,膜上的油墨{90%}未被粘下为合格,否则作异常提报。 7.常说的“5S”包含{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五项。 8.印刷时色差有个标准范围,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正常出货,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则就有可能报废。我们所说的这个范围是:dH{≤1.0}、dE{≤3.0}以内。 9.版胴不良的确认必须由领机提报给{带班主管}确认,提供{异常留样}并填写{版胴异常提报单},由{带班主管}签名,同时必须知会{版库人员},便于分析、判别、处理、改善版胴存在的问题。 10.诺克尔粘度仪控制面板上有两行显示粘度的数值,其中上面一行数字代表{油墨的实际粘度}。 11.我们常用色差仪检测在制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别程度,美能达CR-10色差仪上的dH、dC、dL、dE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dH数值后会跟有一个字母,此字母表明的是:与基准色相比较被测色在哪个方面发生了改变:“R”代表{偏红}、“B”代表{偏兰}、“Y”代表{偏黄}、“P”代表{偏紫}、“G”代表{偏绿}。 12.首自检取样数量要求{≥2版周},取样频次要求{每卷}取样1次。 13.为保证生产顺畅,交接班时,交班方至少给接班方准备{2H}生产的原物料;如果是换单交班的,则须完成{新订单的领料}。 14.半制品所用纸管应与原膜宽度相同,最长不能长出半成品{2cm}。 15.现场人员设备保养项目包括{清洁}、{检查}、{给油}三项。 16.版胴在上机前,应根据{排程}、{送版单}、{版套标示}、{版顶版号}进行确认。 17.上版时必须根据《工作指示单》要求,先确认印刷半成品{出卷方向},进而确定装版方向。 18.异常原因细部分析中的5M1E是指:{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 19.《印刷制程检验标准》上规定,双向拉伸类薄膜:主要图案套色偏差{≤0.20mm},次要图案{≤0.35mm}。 20.印刷机的张力系统包含{印前张力}、{印后张力}、{收卷张力}、{放卷张力}、{收卷牵引辊张力}、{放卷牵引辊张力}六部分。 21.印刷时所用的单元机组都要打开加热开关,以便油墨及时干燥。那么设定温度时需要考虑{印刷面积的大小}、{印刷速度的快慢}、{印刷材质的不同}三个因素。 22.蒸煮油墨中添加固化剂的作用是{增加油墨的附着力}。 23.印刷机正常停机时,应先降速至{50 }m/min以下,再按停机按钮。 24.印刷首检的八项管制重点是:{外观}、{颜色准确性}、{条码正确性}、{图案文字正确性}、{出

丝印作业指导书58582

1. 目的: 规范本公司丝印作业的作业规范及注意事项,确保丝印质量与效率。 2. 范围: 适用于UPS车间丝印作业。 3. 作业规范: 3.1 操作规范: 3.1.1来料自检:检查产品有否漏工序、喷涂等不良,尤其是在丝印内容20mm范围内不允许有任 何表面缺陷,若有不良,明确标示后放置于不良品区,并通知班组长处理。 3.1.2 选择网版:依图面对照检查网版字体、字号、字距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网版是否有破损。 3.1.3 调配油墨:自干固化油墨与硬化剂10:1混合,再用开油水按5-15%调到合适粘度。使 用调色油墨前需将油墨充分搅拌,对油墨进行确认后方可使用。 3.1.4 将网版定位后,再用卡尺/卷尺检查定位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1.5 定位时保证网版有离工件有一定的间隙(依网版大小、松紧程度,通常约为2-4mm) 3.1.6 印刷手法:托起刮刀,让其与网版成45°-50°角匀速拉起,刮刀在行驶中两端受力均衡。 印刷方向与调整位置时的印刷方向保持一致,防止印刷中走位 3.1.7 丝印首件依图面严格检验丝印位置尺寸,并检查图案有无漏印、错印、干网、多尘、毛边、 缺油断线、漏油及油墨污染其它部位等不良现象。 3.1.8 丝印颜色与标准色卡、客户确认色板比对,目视无明显色差。 3.1.9 烘烤:加热硬化条件下,通常产品烘烤温度控制在115℃~120℃x20分钟,一些产品有特 殊要求的按要求烘烤。 3.1.10 产品在印刷前需试样并经检验确认合格后进行,并预留首件产品在旁边,方便生产时比对 调整位置尺寸,丝印颜色等。 3.2 丝印性能标准检测方法: 3.2.1 附着力试验标准胶带(3M或普通透明胶带)贴于丝印内容上,用布抹平,5分钟后,与丝 印面成45°方向迅速拉起,丝印内容不可有脱落。 3.2.2 耐溶剂性试验: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润湿脱脂棉球或白色棉质软布,然后在软布上加载1KG 的压力和1秒钟往返1次的速度来回擦拭丝印表面同一位置20次后。目测丝印表面应无失 光,明显掉色等会表露出被擦伤的迹象。 3.2.3 以下两种试验,若客户有特别要求时才列入检验项目内。 3.2.3.1 耐磨性试验:ф6.35mm圆行橡皮放置于丝印内容表面并垂直加载约1.6Kg,在25.4mm 的行程内以往返30次/min速度磨擦,丝印表面无变化。 3.2.3.2硬度试验:在硬度不低于HB级,规格为ф3mm的铅笔,在丝印表面以1Kg的力成45° 角向前推动,不可在相同部位测试2次,丝印图案不可有剥落割痕现象。

印刷制版常见的问题

印刷制版常见的问题 (一)常规检查: 第一、拼版前:文件必须经客户确认并提供有关文件的原文件(样)及确认稿。 第二、确定客户需求:出几开几色、是否出刀模、UV(光油)、凹凸版、烫金版及拼法左右自翻、上下自翻、正反面、对插版或是几个合拼还是其它的一些特殊拼法: 第三、文件规格及版面内容的确认:文字和字体、颜色和规格(包括各种鞋盒、茶盒等各种形式的规格)、图案和比例(如文字是否离边太近了) 第四、对文件技术上的检查: 1、是正常四色还是专色、是否需要陷印或压印。 2、是否有十字线、咬口线、晒版线(套版色)、出血。 3、注意烫、凹凸或光油的位置处理。

4、如果底色是深黑的,那上面的白字要做大一点. 5、对信息栏进行检查,是否有文字未被转换及位图是否是CMYD 模式,位置导入的格式是不是在(TIF、PSD、EPS)范围内。 6、在黑与银或金色叠在一起时,最好露空白,否则文字变色很厉害。 7、发片时,要发一个原文件及一个jpg(彩喷稿)文件,不然出片人员无法检查。 第五、对文件中的位图处理的颜色、色彩、文字以及钩画的标志必须重新检查一遍。若发现错误,修改后必须再检查一遍至没有错误出现, 第六、检查方法:一般分为自我检查,叫同事相互检查,有疑问、单比较大或麻烦时请上级检查。 第七、出片的cd中一定要注意压印要告知对方,还有就是图一定要检查不能被割不管什么情况,文件必须做清楚,该是什么模式的就是什么模式的,不要叫出片公司去更改.清楚了没有呢

第八、在ai中,有没有办法找到所有的颜色。 第九、输出前一定要让客户确认一下,若客户说不必确认,那也必须让交待稿的人确认以防传达过程出现错误。而且必须携带。 第十、拼胶装时,按首先要按正常骑马订拼成几副对开如(1-16,2-32跟骑马订不一样),封面一般要单独拼,因为要加厚度,胶装一般都有经过线装后. 第十一、如果是满底黑(很黑),可能是印两次,或是加兰等其它颜色,白色的字要加大。 第十二、做盒子时一定要写上规格,规格用12号的字,盖底都要写上。 第十三、做盒子时,糊口做在大面的旁边,以便以后产品装盖子好盖。 第十四、十字线更改:上下左右居中位都要写放上十字线,十字的线条可以粗一点。四周成品位还要做上角线,角线可以粗一点,以便订纸及晒版。

丝网印刷制版方法

丝网印刷制版方法 在丝网印刷过程中,制版工序是关键环节。本文将介绍网版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希望能在提高网版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一、准备工作 在选择丝网时,一定要注意丝网目数与印刷产品质量的匹配;丝网的伸展性要尽量小;丝网的组织结构要紧密,否则不可能做出质量高的网版。 如果丝网是以前用过的,首先要为丝网去油、除尘,还需洗去残留油墨等。清洗丝网用的清洗剂,应选择新购置的浓缩洗网剂,最好不用家用的洗涤剂或洗衣粉,因为其中含有香精、护手剂(洗涤灵)和漂白剂(洗衣粉)等附加成分,而且其中的颗粒会堵网。 在用洗网剂清洗丝网时,要将丝网的两面全部涂抹均匀,并用海绵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将丝网冲洗干净,并干燥,保证丝网上没有残留泡沫,而且丝网在清洗完后,千万不要再用手去摸。 清洗完毕后应在一个无灰尘的环境中干燥丝网。现在仍有许多人采用风扇对着丝网吹的干燥方法,但这样灰尘较大,最好做一个干燥箱,使气流均匀流过丝网表面。同时尽量做到当天洗网,当天涂布感光胶,这样可以防止涂胶之前丝网再落上灰尘。如果操作场地的湿度很大,最好装置一台除湿机,以加快网版干燥。 现在还有人使用粗化剂,将丝线边缘打磨粗糙,这种方法适合用在间接制版法中,可提高感光膜片与丝网的结合牢度。如果我们使用涂布感光胶法制作丝网印版,就没有必要进行粗化处理了,否则会降低丝网的强度。

二、制版方法 网版制作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直接感光胶制版法和直接膜片制版法,以下主要介绍这两种方法中出现的新型感光材料及制版工艺。 直接感光胶制版法 1.感光胶种类及性能 简单来说,感光胶就是见光可发生化学反应的胶状液体,用刮斗在清洗干净且完全干燥的丝网上均匀地涂布,即可得到具有感光性能的网版。 感光胶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是重氮化合物感光胶和双硫化光聚合物感光胶。双硫化光聚合物感光胶与重氮化合物感光胶相比,含水分少,干燥过程中收缩小,这一优点可使网版上的图文获得锐利的边缘,而且可加快制版的速度。当使用水基油墨时,其持久性更好。因而,双硫化光聚合物感光胶正在逐渐取代重氮化合物感光胶。 除了上述两种感光胶之外,有些大规模的网印公司还使用一种纯光聚合物感光胶,纯光聚合物感光胶可预先配制,感光速度快,曝光时间短,但价格昂贵,一般网印使用双硫化光聚合物感光胶即可。 对于印量较大的印活(多于500印),特别是使用水基油墨,则应该采用特殊的抗水感光胶。标准的双硫化光聚合物感光胶和纯光聚合物感光胶都有很好的抗水性,但它们不适于印量较大的活件。 2.感光胶的配制

丝网印刷中常见问题

丝网印刷中常见的问题 丝网印刷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丝印印版、丝印刮版、丝印油墨、丝印设备,丝印材料以及操作技术等诸多因素。丝印故障的产生,有单一方面的原因的,但更多的则的错综复杂的诸原因的交叉影响的结果。这是操作者在判定故障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时要特别注意的。 1.糊版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 糊版亦称堵版,是指丝网印版图文通孔部分在印刷中不能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印刷质量,严重时甚至会无法进行正常印刷。 丝网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糊版现象的原因的错综复杂的。糊版原因可从以下各方面进行分析。 ①承印物的原因。丝网印刷承印物是多种多样的,承印物的质地特性也是产生糊版现象的一个因素。例如:纸张类、木板类。织物类等承印物表面平滑度低,表面强度较差,在印刷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掉粉、掉毛现象,因而造成糊版。 ②车间温度、湿度及油墨性质的原因,丝网印刷车间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如果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油墨中的挥发溶剂就会很快的挥发掉,油墨的粘度变高,从而堵住网孔。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停机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糊版现象,时间越长糊版越严重。其次是,如果环境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糊版。 ③丝网印版的原因。制好的丝网印版在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干燥后方能使用。如果制好版后放置过久不及时印刷,在保存过程中或多或少就会粘附尘土,印刷时如果不清洗,就会造成糊版。 ④印刷压力的原因。印刷过程中压印力过大,会使刮板弯曲,刮板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不是线接触,而是面接触,这样每次刮印都不能将油墨刮干净,而留下残余油墨,经过一定时间便会结膜造成糊版。 ⑤丝网印版与承印物间隙不当的原因。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小,间隙过小在刮印后丝网印版不能脱离承印物,丝网印版抬起时,印版底部粘附一定油墨,这样也容易造成糊版。 ⑥油墨的原因。在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颜料及其它固体料的颗粒较大时,就容易出现堵住网孔的现象。另外,所选用丝网目数及通孔面积与油墨的颗粒度相比小了些,使较粗颗粒的油墨不易通过网孔而发生封网现象也是其原因之一。对因油墨的颗粒较大而引起的糊版,可以从制造油墨时着手解决,主要方法是严格控制油墨的细度。 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干燥过快,容易造成糊版故障。特别是在使用挥发干燥型油墨时这类现象更为突出,所以在印刷时必须选择恰当的溶剂控制干燥的速度。在选用油墨时要考虑气候的影响,一般在冬季使用快干性油墨,夏季则应在油墨中添加迟干剂,如果使用迟干剂还发生糊版现象,就必须换用其他类型油墨。 使用氧化干燥型油墨,糊版现象出现得不是很多,但在夏季如果过量使用干燥剂,也会发生糊版现象,一般夏季要控制使用干燥剂。 使用二液反应型油墨时,由于油墨本身干燥速度慢,所以几乎不发生糊版现象,但偶尔也有发生糊版现象的。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粘度增高造成糊版,其主要原因是:版上油墨溶剂蒸发,致使油墨粘度增高,而发生封网现象。如果印刷图文面积比较大,丝网印版上的油墨消耗多,糊版现

常见凹版印刷机技术问题集锦

常见凹版印刷机技术问题集锦 套印误差 套印误差大都是凹版印刷机印刷中的常见缺陷,其现象是,在多色套印过程,每一色不能完全重叠,有一定的误差. 第一方面:人员素质 因为套色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员工要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印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到用心、细心、责任心。工作时要做好自检、自查,多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第二方面:设备因素 整个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套印的张力控制,加热送风系统,压印橡胶辊、版辊、版轴、导向辊等系统的配合,这些情况决定了套印时的温度、压力、平行度、伸长率、卷取等,而套色系统本身更是限定了其精度。 版辊的递增不合适,易产生纵向套色不准,压印辊橡胶变形,弹性不足。要保持压辊处于良好的状态。 第三方面:操作工艺 基材张力设置不合理,张力太小,基材松弛,纵横向套色均不准;张力太大,基材横向收缩以及纵向套色不稳定,据此相应调节张力。温度不合适,特别是烘箱温度太高,冷却辊温度太高使薄膜变形,对于不太平整的薄膜应适当提高预热箱温度。

烘箱中进排风量不平衡,造成薄膜在烘箱中抖动,应用风速计测量进排风量,加以控制。 版辊安装不合适,如产生偏心,在版辊安装前一定要把堵头上的油墨洗干净。 刮刀线 产生的原因 1. 无油墨的线痕。主要是油墨中混入了坚硬的杂质,如沙子等,这些坚硬粒子嵌在刮刀刃口处而造成。有时这类刮刀线痕也呈虚线,这种刮刀线痕很容易损伤印刷和刮刀。 2. 较粗的有油墨的连续刮刀线痕。这主要是由于一些较粗的软性粒子或杂质顶起了刮墨刀,或者刮刀刃口损伤而产生。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刮刀线痕。 3. “流星”状的刮刀线痕。这类刮刀线痕一般在印刷版辊的网点很浅或未雕刻网点部分出现,时隐时现,对产品质量危害极大。这类刮刀线痕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多年来不断有人从油墨、制版、印刷环境等方面作过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是比较完善的。比较好的为“活性粒子假设”。 4. 细丝状的连续性刮刀线痕。这类刮刀线痕细小像头发丝一样,在印刷过程中经常出现,而且在印刷机上很难观察得到,等到发现时已

印刷树脂版制版的六种常见问题

感光性树脂版是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成膜剂,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作光交联剂,而制得的具有感光性能的凸版版材。几乎所有的感光性树脂版都是在光(主要是紫外光)的照射下,分子间产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了具有某种不溶性的浮雕型图像。感光性树脂版从制版工艺上可分为固体型和液体型二种。由饱和性感光树脂组合而成的固体型系列预制型版材成本比较高,但是,质量比较好,可以制作商品包装、商标版、网线图版;由不饱和聚酯型树脂组成的液体型系列即涂型版材(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时再配制感光性液体进行底基制作,然后再涂浇上树脂,感光和制作)价格比较低廉,适合于较粗糙的文字线条版。 在固体感光树脂版实际操作制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只有综合分析,区别对待,查清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一、树脂版文字、线条、图案线条过细、过小,小字和独立点脱落,细小线条弯曲 在树脂版制版上作中,常见何细线条弯曲和细小的文字、独立点脱落等问题。 主要原因: l、树脂版曝光时间不足; 2、底片反差小,有灰雾、不清晰; 3、烘烤树脂版以及热固化处理不当; 4、刷树脂版时水温低,冲洗时间长,刷毛过硬,刷版过深; 5、上机印刷时压力过大,调节不妥当。 解决方法: 1、在制树脂版时,遇到细小的文字、线条、图案、独立点时,要掌握正确的曝光时间。3kw的碘镓灯,曝光时间约为20min,一定要比正常的版了延长曝光时间,这样,细小的线条、文字、独立点才能站得住、不脱落。由于曝光时间长,制出来的树脂版网纹侧而的坡度较小(70°左右),图文底基牢固。 2、烘烤树脂版、干燥及热固化处理时,一般情况下,烘箱温度控制在60一80℃,目的是将版而上的水分蒸发;干燥的温度过高,树脂版则容易起泡。 3、要求操作者暗房技术过硬,软片处理的反差要尽量人,无灰雾,文字、线条流畅光洁,不缺笔断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