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大成拳谱

绪言

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非正法也,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大成拳,应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大成拳,即大乘拳也。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也。其它拳术,虽有所悟,但皆立招设术,俱非第一义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拳之不广,参拳之不熟耳。试取外家拳谱而熟参之,次取太极、八卦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

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工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从下坐上,上者何第一义也,此念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云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谓之而上一路也。拳之极致有一曰:力感如透电,拳而力感如透电,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唯大成拳得知之,其它拳术力感,得之盖寡也。大成拳之力感如此,其力如何!此力乃人之本能活动力也!人之本能活力,盖为种种社会应力抑制,不能欲之即击也,大成拳之妙用,即在恢复人之本能活力,其它拳术,皆不能也,此即吾创此拳之目的。

总纲

意拳遗形独与力俱

集古大成实践服膺

身无定势随遇平衡

脚无定位蹉线踏重

手艺定踪沾身纵力

落无定法抽身劲发

蛮用拙力戕生之道

精神内守食力而饱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力无虚靶靶要定的

内不外游外不内侵

循力而行唯奸唯诈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放不务重务审所达

击不务远务审所及

彼竭我盈契机发力

动如遇仇不以先举

打后需看落水上岸

活中反死死中反活

拳本无法制人以力

有法也空法为力居

力弥时所凝重如泥

四体一劲遇物惊炸

神松意紧形曲意直

浑浑噩噩形行拙笨

力生有两两则能一

力虽为一发则俏伎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混元惊炸无我神化

技到无心信手即真

(一)大成拳的站法

混元桩

桩法是大成拳的基础,站桩,能恢复人的本能活力。人的本能活力是什么?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力,战国时代的墨子,曾给力的这个概念,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他说:力,形之所以奋也,又说:力,重之谓也。奋即兴奋、奋斗、奋发之奋。这就是,就形体本身而言,如果某一个形体,把它的自身的力,奋出来,而加于另一个形体,使他改变位置,这种力,就成为重力。人的这种活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整劲。用大成拳的术语说,叫做六争力,也叫爆炸力。站混元桩,就是要站出这种六争力,其要领如下:

拳本服膺推名大成

习拳之始混元为胜

混元桩法博大精深

便于实搏便于生劲

拳打三节桩有三式

高式齐眉指分掌凹

中式平胸含胸拔背

低式抱腹溜臀提兑

三弓漫月四容端正

五官秘诀六面争力

上柔下刚上软下硬

上松下紧上虚下实

头顶欲飞趾抓入地

手项互争两时相掣

呼吸以腹轻入缓出

筋络鼓荡体成一块

六面争力,体成一块,这是混元桩法的关键。站桩时,在意念里,要上下相争,左右相争,前后相争。不论从那一方面,有人一触,即刻六面爆炸。久之,内劲真力,即本能活力,自然而生。

另外,混元桩,又是本拳的基础桩,即发三节拳的基础桩。因此,个高者要多站中式混元桩,个矮者要多站高式混元桩。

技击桩

混元桩,是大成拳的拳式基础桩。技击桩,则是大成拳的身法和步法的基础桩。而技击的基础,是步法,因为手法好,不如身法好,身法好,不如步法好。从这个角度上讲,大成拳,是践拳,其要领如下:

身是手基步是身基

要精拳技须站技击

手随足出肩亦随之

三尖齐照踏彼中门

指分掌凹虎口撑园

头顶项竖手顶腕挺

左为元帅右为将军

右为元帅左为将军

元帅抱钩将军握剑

抱握含蓄中藏八法

肩沉肘坠膀扣背园

膝合腿裹腰拧臀溜

两足含空不丁不八

支撑范围一尺七八

前三后七惯力克敌

前五后五六争制彼

力源于腿腰为主宰

形于手指劲透敌背

内动外静内阳外阴

神意气力合一集中

技击桩法式有高低

低打根节高打梢中

高低相辅左右轮站

勤持此桩技击无隙

技击桩,有高低二式。这是身法,高式用于发中节拳和梢节拳。低式用于发根节拳,前三后七,前五后五,这是步法。三七步,用于发惯性力,二五步,用于发爆炸力。不论站什么式,用什么步,上身要柔软松灵,下身要刚硬紧实。因为力生于根,这是技击桩的斗争,也是大成拳的诀窍之所在,望学者切勿忽略。

其它桩法

大成拳的桩法,除混元桩、技击桩外。还有鸡桩、鹰桩、杠杆桩、弹跳桩,这些桩也要站。鸡桩有二式,一个式是,一腿提起,足趾斜上跷,足跟绷紧,全身重量放在一条腿上,上身是技击桩。另一个式是,一足着地,一足的足尖点地,两胫相磨,上身仍为技击桩。前一个式,是大成拳的龙形基础桩,不必多站。后一个式,是大成拳的磨胫步的基础桩,要多站。

鹰桩:是大成拳的掌法的基础桩,要多站。

鹰桩之站法是,不丁不八,腋半虚,肘微曲,两臂向左右大约伸45度,左掌心向左举,右掌心向右前,指尖向上,再向前约45度。

比较重要的是弹跳桩:最初,这个桩的站法是两脚一肩宽,足跟悬起,全身重量,放在足趾和前脚掌。两臂曲蓄,高举过顶,掌向上托,后来我觉察到,这种站法,有副作用,站别的桩,日久了,气已入丹田,即已在膈膜下了,但一站此桩,就有气上浮于胸的感觉。为此,我将此桩改了,下身不变,上身改为杠杆桩的上式,这样站一个等于两个桩都站了,此桩的作用在于培蓄两脚、两腿的弹力,大成拳,打的是践拳。手起脚起,手落脚落,力生于根,讲究脚落力出,两脚无弹力是不行的,因此,此桩要天天站。

(二)大成拳的步法

大成拳的步法,叫擦拉步,此种步法,由两种步法组成,即磨胫步和蹉步法。磨胫步,是起手步法,蹉步是落手步法,要领会其如下:

蹉步鸡行手起磨胫

前趋后蹬步法六争

步似水中提趟而行

三七分明二五要清

手起脚起窥彼中央

手落脚落势要钻裆

高打梢中似直非直

低打脐腹两腿曲蓄

步大则滞步小则灵

大不重尺小可开胯

手随脚起脚随手落

起落合一践拳克敌

落步六争,是大成拳步法的关键,这表明大成拳的手法、身法、步法是合一的。对此,学者要反复领会,切勿忽略。

(三)大成拳的试力

此处所谓试力,是一种单项试力,与以后要讲的综合试力不同。首先,要明确此种试力,所要试的力是什么力。此种试力,所要试的力,即是持桩法,所站出来的那种爆炸力,即六争力,亦即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整劲。学者应反复琢磨其要领:

试力精深八法之根

上是混元下为技击

曲膝虚踩三七分明

顶领开胯二五力均

鹰爪蛇腰两脚一线

步似水中提趟而行

臂园腋虚肩撑肘横

圆撑爆炸落步六争

手落劲发两臂曲蓄

曲则力远直则力近

力源于腿腰为主宰

形于手指劲透敌背

以意导力以力引力

旧力未亡新力已生

手起脚起手落脚落

落步六争体成一块

力不出尖力不空亡

运行动作大不过尺

小不逾寸非此力散

力打三节不着形象

若着形象技不云弹

以意导力,以力引力,是试力的关键,也是大成拳之所以是大成拳的基本精神所在,学者要反复在练习中体会这两句话。

我看到我的学生,在试力时,把它做成八法的吞吐了。这是把相对的东西,给弄成绝对的东西了。殊失我的原意,试力是八法之根,不单纯的是吞吐,大成拳是相对论,不是绝对论。

试力在大成拳里,是模式拳。因此,它的手型是非拳非掌,要求在试力时,要力贯指尖。你的手型一做成拳型或掌型,就不能力贯指尖了。要注意,试力的目的是试力,而不是练拳。只有把这种整劲试出来了,叫它以能招之即来,却之即出,这才算收到效果。在这个基础上,开始练拳。

如果你能在试力那种动作形式里,把整劲试出来了。那么,用八法的任何一法,或用大成拳的任何一个手法,你也就能把整劲使出来了。于此,可以看出试力在大成拳的组成部分里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到,大成拳为什么不立招术了。

(四)大成拳的劲力规律

力潜于体内,谓之劲,劲奋于体外,谓之力,劲力一元谓之混元一气。劲力之用,有其规律,大成拳是由六种两类劲力规律组成的。这六种力是:爆炸力;惯性力;螺旋力(包括静向力);杠杆力;离心力;弹簧力;这六种力又分为两类:即爆炸力是一类,这是大成拳的基本力。其它五种属于引爆力一类,大成拳发力克敌,主要用爆炸力,然须有引爆力,有两类:一类是心理的,即是敌情观念,用大成拳的术语说叫做意,这就是下面要领所讲的。敌情一动,六力流形亦即以意导力。另一类是引爆力,就相对的东西,给弄成绝对的东西了。殊失我的原意,试力是八法之根,不单纯的是吞吐,大成拳是相对,是上面所说的那五种力,这是物理的引爆力。下面所说的以力引力,即指此。但这两类引爆力里,意是主要的。于此,也可以理解到,我为什么最初把大成拳叫做意拳的缘故了。要注意玩味,下面关于劲力规律的要领。

劲潜于内力奋于外

劲力一元谓之混元

敌情一动六力流形

以意导力以力引力

力先于根劲溢周身

力力相因其用不尽

爆炸力发六面力均

惯性特奇使彼位移

螺旋力厚静向力随

杠杆力动劲在两臂

发力之际两腿如簧

两臂曲蓄须寓弹意

离心力发妙在磨擦

六力一意用贯八法

起落放胆手到人翻

起落畏葸己必失利

起手要后落手抢先

起后落先诀在手奸

发力原则一字秘诀

谓之日争天机要明

大成拳发力的基础,是步法,用惯性力引爆则用三七步,用其它四力引爆则用二五步。发梢节拳和中节拳,则用技击桩高式。发根节拳,则用其低式。发力妙诀,就在一个争字上,即落步六争。此乃大成拳的天机,学者必须明白透彻,否则,即是大成拳的门外汉。(五)大成拳的八法

即八法的模式拳。

大成拳特殊的实搏风格是:起手要后,落手抢先,起后落先,诀在手奸。奸字一字,可以概括了大成拳的实搏风格,其所以能手奸,即在于大成拳用的是整劲。其它拳术,也不是不想手奸,但是,奸不起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整劲,整劲是奸的先决条件,其次大成拳,把起手后,落手先,给统一起来了。起手和落手,是一,不是二,落手是打,起手也是打,这两个条件,又决定了另一个条件,即两臂运行动作小,即大不过尺,技击射程短,即长不过尺。另外,还有以力引力的技巧即八法,这八法是提、顿、吞、吐、沉、托、分、闭。

八法,是六种劲力规律的具体应用。但是,八法里面还有一些其它东西。近代科学里,有一门叫仿生学的,这门科学专研究怎样模仿某些动物所特有的某种本能活动力,制造出某种特殊的仪器,以扩大和增强人们的感官能力。中国拳术很早就知道,利用仿生的道理,模仿某些动物的特殊本能活动力来设招术。如什么青龙探爪,什么恶虎扑食,什么野马亮蹄,什么鹞子翻身等。这些拳术的仿生招术,也仿的是形,而不是仿的动物本能活动力。所表现出来的劲力规律,形意拳尚且如此,其它拳术更不用问了。大成拳里的八法,也有仿生,但仿的是十二种动物的某种特殊的本能活动力,所表现出来的劲力规律。

六力,八法,十二形是有机的连系在一起的。六力、十二形组成了八法模式拳。由八法模式拳所派生出的各种手法和拳型,又体现了六力、八法、十二形。

八法模式拳,突出的表现了骀、马、熊、猴四大形的本能活动力,要认真领会其要领。

骀形提顿发栽捶吞吐连环如马奔

沉托须用熊膀力分若猿猴撕弄人

裹闭好似马扬蹄提顿务使人离地

仿生无形学其力力贯八法求神聚

八法模式拳本身,并不是实搏手法,而是实搏手法所由此派生的模式。模式拳,体现了劲力的规律。而劲力规律,必须通过一定的恰当模式,即方式方法,才能表现出来。大成拳的八法,我认为能很充分的把六种劲力规律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大成拳设立八法模式拳并不设立什么招术。

大成拳有一些手法,这些手法是从八法模式拳假想假借出来的,但有一个原则,就是必须符合八法,体现六力,如果把别门别户的招术拿来即不符合八法也不体现六力,那就不纯

了。练大成拳,要练纯了。我想一个禅门故事,唐代有个老禅师,收了许多徒弟,一日,一个小沙弥问道:师傅,为什么说即心即佛。师答:为止小儿啼。又问:啼止时如何。师答:非心非佛。

过去我曾设场授徒,有许多学生也和那个小沙弥一样,专爱叫即心即佛(即有招术有手法),就是不爱叫非心非佛(即带招术带手法)。我设八法,以及一些手法,也是为止小哭啼,当你啼止时,我将告诉你,一法不立,大成拳的核心是模式拳,而不是由模式拳所派生出来的手法。实际上,这些手法也是一种准模式拳或半模式拳。因此,它与在实搏中所具体应用的打法,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但三者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体现了力。由此看来,大成拳的练法,实际上是为了试力。

模式拳

(模式歌要)

劲潜于体内力奋形骸外

力奋生矛盾无处不弹簧

力发混元身弥所即弥时

弥所藏惊炸弥时不断续

多面出螺旋蠕动本无形

身抱钝三角其力生于根

浑噩机动力逆体力轻盈

起落须合一落步六面争

离向本囫囵陡顿离向分

机关消息灵全凭后脚蹬

六争蕴弹力短缩起落惊

急凿混沌开发力如泥拽

滑车力长伸直坚攻守能

一指拨千斤刚捷不露形

杠杆作用三技击其事旋

万力用于臂扛撬能移山

长伸不过尺短缩不沾身

扬抗不过眉抑捺不过脐

四不乃诀要可为试力模

其中微妙意言语不可追

活句莫参死死句要活参

死拳要活用活拳莫死用

模式拳的名称

一混元争力二多面螺旋

三浑噩逆体四囫囵离向

五混沌惊开六滑车长伸

七杠杆三用八起顿吞吐

九举抚提旋十沉托提纵

十一提按抗横十二钻提搜索

十三分闭开合十四推抱互为

十五搂劈钻刺十六滚错双叠

十七截让截迎十八旋绕拧撑

十九悠扬撑抱二十翻扬裹拧

二十一遒放本同二十二蓄弹惊炸二十三榔头拷打二十四拧卷随涨二十五空气游泳二十六控制平衡二十七顺力逆行二十八大气呼应二十九伸缩抑扬三十半让半随三十一随让牵随三十二逆随紧随三十三不动之动三十四斜面三角三十五面积要实三十六斜正互参三十七进退反侧三十八单双轻重三十九形曲意直四十意动形奋四十一桎梏发力四十二神松意紧四十三无形神似四十四有无统一四十五动静互根四十六恢复平衡四十七重心移一四十八勾错刀叉四十九刚柔相济五十远近长短五十一纵横高低五十二钻裹踏打五十三死中反活五十四左右互换五十五抑扬顿错五十六伎照阳秋模式拳说明

形体活力应扬斯感

感物发力莫不自然

形不破体体不破象

形体相宜无往非适

形体两乘其力必塞

体实形拔体虚形散

感物发力必始乎体

遇物击放莫先于形

力无虚靶虚中有实

靶无空的实中有虚

形行拙笨力力相因

妙达此旨始可言拳

模式拳诀要

一单双轻重

起单落双起双落单

单去双至双去单至

双去单至重量归一

单去双至力均两把

二斜面三角

五弓提起处处弹簧

身抱钝角园背园裆

随遇不倒预应抵抗

斜身钻坐横撑直取

三榔头拷打

遒不失节单手钻身

放不拔根双手纵力

以地为身以身为拳

力递彼身抽身趟前

四推抱互为

正抱斜推双去单至

斜抱正推单去双至

沾身即推抽身即抱

抱不沾身推不过尺

五遒放本同

双起两遒双落而放

起落是一遒放本同

手如立轮逆曳彼身

遒奇其节放拔其根

(六)大成拳的拳型

按照人的生理构造,与六力的规律,以及八法的特定模式。大成拳设计了九种拳型即:劈、崩、钻、炮、横、裹、踏、指掌。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型是借用形意拳五行拳的名称,但与形意拳的五行拳名同实异。大成拳只讲力,不讲五行,更不讲五行相生相克。下面是拳型的要领:

你不起手我不起手

你将起手我已落手

落手拳型虽然有九

九型归一践拳是依

强劲露型粘劲无迹

拳型有别曲蓄则一

拳发一面制人以体

体用结合意力统一

手无定型或掌或拳

手出不空空因不齐

力均六面手打一节

就高打高就低打低

劲发之际膝肘曲蓄

力至彼身脆有弹意

九型拳法勤演勤习

与人实搏彼不位移

大成拳落手的手型中,虽然有九种,但都是践拳,即六争拳。出手不中力空亡,是因为不齐,没有做到手脚齐落齐起,所出之手,不是践拳。不论用什么手法,用什么拳型,发力都要打践拳。这是大成拳的拳技中最基本的要领。

上面要领里还有许多内容,要经常反复领会。

(七)大成拳的仿生拳

形意拳模仿十二种动物,设立了十二形拳。大成拳也模仿十二种同样的动物,设计了十二种仿生拳。但大成拳所仿的不是形,也不是十二种动物的所谓精神姿态。而仿的是十二种动物各自专有的本能活动力,所表现出来的某一种特殊的力,这是大成拳的仿生拳。与形意拳的十二型拳有根本不同的地方。于此也可以理解到,我最初为什么把大成拳叫做意拳的又一个缘故了。

大成拳所仿生的十二型是龙、虎、骀、马、熊、猴、鳌、蛇、鹰、鸡、燕、鹞。下面是十二仿生拳要领:

龙形盘根虎形扑人

骀形栽捶马形连环

熊形肘顶猴形戳睛

鳌形弹打蛇形掌塌

鹰形劈面鸡形撺心

燕形扎胁鹞形指脸

练形无形学其本能

练形露形谓之畸形

双把骀形抱拳,单把猴形指拳,单把鸡形指拳,都是险手,切勿轻用。

连环马,是大成拳的一个典型的手法。六力,八法他都包括了。我的学生中有些人就认为,连环马是大成拳的绝手,有的甚至说,学好连环马,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看法,又失去了我的原意了。大成拳的手法,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一个手法,你把他用好了就有效,用不对就无效。连环马的确是一个很厉害的手法,但它也是相对的,用好了它厉害,用的不好也是没用。不要把大成拳的任何手法给绝对化了。大成拳重力不重法,讲法是为了讲力,练法也是为了试力。这是与其它拳术的根本不同之点,学此切勿忽略。(八)大成拳的综合试力

综合试力,就是用八法模式拳。由模式拳所派生出来的手法,九个型别的拳法,以及十二种仿生拳。试出六力。试力时要带敌情观念,以意为主,假想假借。不要把试力,弄成其它拳术的套路趟子那样,那样一来在心理上,就形成不了条件反射了。试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力试出来。二是通过天长的假想假借在心理上形成条件反射。一句话,要做到意之所至,力即至之。下面是综合试力的要领:

精发混元假想假借

力虽有六试法无穷

运依八法动循六力

非九非八纯度不佳

运行动作大不如小

小不如蠕蠕动最恰

力生于脚渊源于腿

发于腰脊形于手指

意之所至力亦至之

力不随意求于腰腿

趾抓劲绷胯开腰松

手落劲发其力锵铿

旧力未亡新力已生

连绵不断力如抽丝

六力流形手法派生

体成一块法法皆灵

六力流形九型拳出

体成一块拳拳不空

六力流形十二形成

体成一块形形派生

六力流形拳已大成

体成一块搭手即赢

学拳需理莫被理拘

理法如桥过河拆桥

上面的要领,我想解释一点很重要的,在大成拳试力的动作讲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蠕动即是姑荣,鼓蠕)。鼓蠕的动作,虽微不可见,却是全身皆动。大成拳的要求,就是要一鼓蠕,就能把力发出来。此种蠕动,正是功夫到了体成一块的整劲之动。蠕:是一种爬行的软体肉虫,它的动作很微小,但一动全身皆动。这是它特有的本能。我原意本是说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可能是由于理解或理解的不深,有人却把我的话说成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请问:不动怎么能打人呢?这也可能是因为不理解,也可能因为蠕动二字,与不动的读音易混吧!

(九)大成拳拳谱后记

至此大成拳的基本内容,可以说是讲完了,但也可以说没讲完,这是因为什么呢?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物量无穷时无止。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时间不停止,任何可能的事物都会出现。只要随着时间的向前推动,从大成拳上现有的内容还可能推出很多的东西来。从这个意义讲,大成拳至此还没有完,最后,我想用两句话结束这部拳谱: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写于天津

【大成拳】站桩此生无癌!(附站桩练法)修正版

【大成拳】站桩—此生无癌!(附站桩练法)修正版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一、站桩与防治癌的关系 (一)中医论癌症起因 中医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把各种癌症的病因归结为:人的机体长期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以致气滞血瘀、聚痰蕴毒,日积月累所致。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病变,肿物只是局部的表现。 癌症是体内气滞血瘀痰凝恶化到了相当程度,体内聚集的毒素要找一个突破口爆发出来。胃、肺、乳腺等作为体内抵抗力最薄弱的脏器,成为了被全身毒素选中的突破口爆发而生成了恶性肿瘤。为什么西医切掉癌瘤后,会造成癌转移,因为体内的毒素仍然存在并恶化着,还会再找寻其它突破口爆发成癌。(二)中医治癌 1、中医为什么能治癌 西医只关注局部癌瘤如何切除以及如何放化疗通杀癌细胞。传统中医是整体观的辩证施治,关注的是患者体内哪些脏腑功能失衡和阴阳失调,如何有针对性的调理以扶持患者本已很差的免疫力。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大力杀伐癌毒等于进一步促死患者。中医治癌首先要使患者生存,在回阳

救逆、护肝强肾、健脾养胃等有针对性的扶正固本之法使患者存活的基础上,对全身的毒素选择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软坚散结、解毒消瘤、以毒攻毒等方法,逐步扶正驱邪,祛毒治癌。 七十年代中期,我的中医老师孔爷爷给周立波(作家)治癌,在回答周问能否治愈时,孔爷爷答:不知道,但我可保你不死于癌症。由此,周平安度过数年。后来周在家属力劝下做了癌瘤切除手术,当年病逝,享年71岁。 我父亲患结肠癌在301动了手术,同期手术的5位战友不久都死于癌扩散。父亲吃了张代钊大夫两千多付中药,方保住性命。手术十二年后他病逝于服用306医院开的阿司匹林后胃两次大出血(3000cc)所引发的肾衰竭。 2、中医为什么越来越差 为什么业内认为清末的中医强过民国的中医,民国的中医强过新中国的中医,新中国早期的中医强过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医呢? 因为古人是治症不治病,今人是治病不治症。古人是治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病人脏腑阴阳有哪些不调,作出正确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病人的脏腑阴阳调平衡了,身上的各种疾病随即康复。 今人治病不治症,入门非常难。解放后建立了许多三甲大医院,这些医院都是按西医分科室。中医毕业生进入

大成拳

大成拳 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 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 (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 得意忘形勾心斗角 (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 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 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 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 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 双推手歌 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 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 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 (wyx) 浑圆歌(wyx) 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 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 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 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 大成拳的基本要求 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 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 站桩修炼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大成拳浑圆桩 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 {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 },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练拳多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练时往往很自然,发力有自感协调,均整,给人外在感觉似乎真的势不可挡,一旦对方给上你劲,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练时的得劲,浑身各部乃至脚底都十分僵紧 {这并不是站桩重没有求到松与和 },力量一下压迫全身,只有用自身拙力撑顶这对方,这是因为再点上给你劲,你身体不会放松的缘故,自然点重身上也重了。点重身松的锻炼同样贯穿于大成拳 练习重的每个环节。其中扶按试力咳有效地求出点重身松。此试力说俗了就是用手把身子耍起来,{某些方法中用身体带动手,另当别论}。脚下按技击桩的丁八步站立,身体含蓄,双臂前伸,手掌下按,肘部可略有弯曲,五指腕部梢节要挺上劲,但身体要放松,意念可与以强壮对手双臂相搭,我之双臂控制住对方,下按之时意念对方竭力双臂上托以抵抗,而我之小臂力量沉实大于对方数倍,毫不理会对方之挣扎而下按,身体一定要放松,只体会肘部以下的变化,每一寸都应再小臂上作出拧裹螺旋,身体随小臂下按而漫漫向上升起,我双臂上扬时意念对方身体倚靠之力按我之双臂,我身体随之极慢向下坐靠,同时对方被我之上扬之双臂带得失去重心,如此反复去体会,要多再缓慢上下功夫,切记再试力过程中手臂的上下荡动不大,而是身体被手带起。另外试力要再动作做顺了再适时加入意念假借。作动作时每一微动都应全神贯注。此外平时也可练练摸劲,双手一搭就好象下面按着东西,把身体悠起来似的。或只靠小臂的扶按把整个身体带过去。总之手上之撕扯挣裹,刀挫勾叉劲越大越好,身上越松越好,有些人把这叫“倒重”,把以往身上发不出去的着力想办法到四肢梢节上,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现在广为人知的训练方法,基本上是西方式的,他们练的是肌肉的横截面。然而真正决定人力量大小的,其实是肌肉的拉伸度。中国式的训练方法就是训练肌肉拉伸度的。所谓的筋,是肌肉束连接骨骼的地方,很强韧有弹力。中国式的训练是牵拉筋腱,使肌肉与筋腱充分锻炼。此外,西方拳法打人,说白是用肌肉打人,而中国武术是用骨头打人,所谓的脱骨力,骨力,破甲力,讲的都是用骨头打人的要诀。须知,人的运动是肌肉施力的,可是真正支持人体,产生运动的离不开骨骼!骨骼是把力传递到对方身体的通道,武术的发力要研究的也要有三个方面,力的产生,传递与作用效果。为了我们终极目的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不研究传递的骨骼因素是不行的。这个就涉及到结构问题了。先不多讲了。下面,我再贴大成拳入门的必修功法与理论,以便于朋友们可以从这里入门。

[大成拳]意拳正轨——王芗斋著

意拳正轨——王芗斋著 自序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降至汉代,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编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贾祸,于是士大夫相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不敢以技术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技,而独得详传于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生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沟。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之说益徵。芗不顾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欲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谋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误用半点真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赞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已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菊月深县王宇僧 桩法换劲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前面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托抱桩、开合试力和摩擦步,读者只要按其基本要领及具体练习方法和步骤,坚持有日,相信会取得一定的锻炼效果。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练习撑抱桩和浑元桩。 撑抱桩是健身桩中的一个桩法,浑元桩是形意拳时期的叫法,现在又叫技击桩,它包括许多桩法。为了方便和易于区别起见,我们不妨把健身桩中的撑抱桩叫平步撑抱桩,浑元桩中的撑抱桩叫三体撑抱桩。 首先介绍平步撑抱桩,具体站桩方法是: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或比肩稍宽,自然站立,腿微曲,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平或微低或微高于肩,总之在高不过眉、低不过胸的范围内即可,距离胸部约尺许,臂半圆,腋半虚,手心向内,如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屈,两手相距约两、三拳。站桩时对身体其它部位的要求均与前文中的托抱桩相同。设想双手及手臂环抱着一个极薄的与我们姿式吻合的气球,抱紧了球就要瘪,力大了球就要爆,抱松了球要动,甚至滑走脱落。 锻炼时只许意想,不要用力去作。平步撑抱桩的手臂抬高至胸前,比站托抱桩要吃力得多,且因初练时手臂支撑力量比较弱,肩部的肌肉群该紧的紧,不该紧的也紧起来,很容易僵而不易放松。我们的意念也会时有时断,所以这时的

意念活动也就不能过多、过大、过重,否则肩部就更加趋于僵死。 当平步撑抱桩基本定型而有初步的体认阻力感后,我们可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在水中环抱着一个长气球,球的下端与地面相接,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也都向里接触这个气球。在此基础上,可配合做向前挤抱气球的意念活动,一挤即止,切不可将汽球挤瘪了,总之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认真体会身体与水的阻力、手臂与气球、腿部与气球的感觉。锻炼数日自会体会到整体与外界上下、前后、左右的阻力感觉。 在上述锻炼有了相当的体认功夫后,我们再进一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环抱的不是气球,而是一棵参天大树,同样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就连我们的头部都向里接触这棵大树。设想环抱着这棵大树做往上拔、向下栽,往前推、向后拉,往外扒开、向里挤合等等动作,仍然要求是用意不用力,动作越慢越小越好,初练时允许出一点形,但要切记,随着锻炼体认功夫的提高要逐步不再出形,而是内动,一想即止,一止即想,不断揣摩意中力。要真有这么一棵大树我们也不可能拉得动,但似乎有随我意之支配而能微微拉动一点的感觉,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了。同时,还要注意凡是身体与树接触的部分,皆在应合两臂微动之意,周身关节都要有似曲非直之意。

常志朗传大成拳抱球桩

常志朗传大成拳抱球桩 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屈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成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练拳多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练时往往很自然,发力有自感协调,均整,给人外在感觉似乎真的势不可挡,一旦对方给上你劲,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练时的得劲,浑身各部乃至脚底都十分僵紧{这并不是站桩重没有求到松与和},力量一下压迫全身,只有用自身拙力撑顶这对方,这是因为再点上给你劲,你身体不会放松的缘故,自然点重身上也重了。点重身松的锻炼同样贯穿于大成拳练习重的每个环节。其中扶按试力可有效地求出点重身松。――此试力说俗了就是用手把身子耍起来,{某些方法中用身体带动手,另当别论}。脚下按技击桩的丁八步站立,身体含蓄,双臂前伸,手掌下按,肘部可略有弯曲,五指腕部梢节要挺上劲,但身体要放松,意念可与以强壮对手双臂相搭,我之双臂控制住对方,下按之时意念对方竭力双臂上托以抵抗,而我之小臂力量沉实大于对方数倍,毫不理会对方之挣扎而下按,身体一定要放松,只体会肘部以下的变化,每一寸都应再小臂上作出拧裹螺旋,身体随小臂下按而漫漫向上升起,我双臂上扬时意念对方身体倚靠之力按我之双臂,我身体随之极慢向下坐靠,同时对方被我之上扬之双臂带得失去重心,如此反复去体会,要多在缓慢上下功夫,切记在试力过程中手臂的上下荡动不大,而是身体被手带起。另外试力要在动作做顺了再适时加入意念假借。作动作时每一微动都应全神贯注。此外平时也可练练摸劲,双手一搭就好象下面按着东西,把身体悠起来似的。或只靠小臂的扶按把整个身体带过去。总之手上之撕扯挣裹,刀挫勾叉劲越大越好,身上越松越好,有些人把这叫“倒重”,把以往身上发不出去的着力想办法到四肢梢节上,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我们现在广为人知的训练方法,基本上是西方式的,他们练的是肌肉的横截面。然而真正决定人力量大小的,其实是肌肉的拉伸度。中国式的训练方法,就是训练肌肉拉伸度的。所谓的筋,是肌肉束连接骨骼的地方,很强韧有弹力。中国式的训练是牵拉筋腱,使肌肉与筋腱充分锻炼。此外,西方拳法打人,说白是是用肌肉打人,而中国武术是用骨头打人,所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大成拳谱? 绪言? 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非正法也,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大成拳,应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大成拳,即大乘拳也。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也。其它拳术,虽有所悟,但皆立招设术,俱非第一义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拳之不广,参拳之不熟耳。试取外家拳谱而熟参之,次取太极、八卦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工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从下坐上,上者何第一义也,此念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云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谓之而上一路也。拳之极致有一曰:力感如透电,拳而力感如透电,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唯大成拳得知之,其它拳术力感,得之盖寡也。大成拳之力感如此,其力如何!此力乃人之本能活动力也!人之本能活力,盖为种种社会应力抑制,不能欲之即击也,大成拳之妙用,即在恢复人之本能活力,其它拳术,皆不能也,此即吾创此拳之目的。? 总纲?

意拳遗形独与力俱?集古大成实践服膺?身无定势随遇平衡?脚无定位蹉线踏重?手艺定踪沾身纵力?落无定法抽身劲发?蛮用拙力戕生之道?精神内守食力而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力无虚靶靶要定的?内不外游外不内侵?循力而行唯奸唯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放不务重务审所达?击不务远务审所及?彼竭我盈契机发力?

动如遇仇不以先举?打后需看落水上岸?活中反死死中反活?拳本无法制人以力?有法也空法为力居?力弥时所凝重如泥?四体一劲遇物惊炸?神松意紧形曲意直?浑浑噩噩形行拙笨?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力虽为一发则俏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嘉彼钓翁得鱼忘筌?混元惊炸无我神化?技到无心信手即真?(一)大成拳的站法?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

[大成拳] 意拳正轨――王芗斋 著

意拳正轨——xxxx著 自序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 降至汉代,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编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贾祸,于是士大夫相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不敢以技术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技,而独得详传于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生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沟。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之说益徵。芗不顾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欲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谋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误用半点真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赞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已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xx十八年菊月xxxx 桩法换劲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 大成拳以养生与实战价值吸引了无数武林学子。大成拳博大精深,愈钻愈觉其深,愈练愈感其难。修习大成拳无固定之法,修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但在众多大成拳习练者中,能够得到明师指点、口传身授者极少,大多数人是靠自学。自学大成拳有一定难度,许多人习不得法,或因种种条件所限,一直未能真正步入大成之门。 笔者也是一名自学大成拳者,幸小有所成。今愿将本人自修入门之过程心得整理出来,以助初学者一臂之力,早日步入大成之门。习练者参考时不可拘泥。 自修大成入门功整个过程约百日。 准备工作 初学大成拳,当研读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以后修习过程中也须时时参照,认真体会。大成拳讲究“悟”性,而“悟”的基础则是对拳学理论的深刻体会。非边思边练不能有得。 第1~10天只站浑元桩 (于永年先生演示浑圆桩) 摆好桩式后,从头顶开始至颈至躯干及臂、腿依次放松。须松静站立,不加任何意念,切记头直、目正、神庄、心静,

并于桩功中体会这四个词的含义,照此修正外形及神意。 呼吸自然,不应憋气或做作。双目可睁可闭,不可意守任何部位。大成拳不走经络不练气,练意则对,练气则错(初学者尤须注意)。 站桩时间不强求,欲速则不达,每次桩功,应站至感到疲劳或酸痛难支时即止。若用拙力勉强支撑,则有害无益。 初练者可能站桩时间较短,益多加练习,每日最好能站三至四次,且两次站桩之间隔一定时间,这样既能尽快出功,还有利于神经和肌肉疲劳后的恢复。 第11~30天加练摩擦步和试力 (姚承光先生教授王志方先生意拳走步摩擦步) 经过10天修习,再站浑元桩时可加入一定意念,如:摆好桩式、放松身心后,即可意念两臂环抱一气球,既不可松,松则飞走;也不可紧,紧则会破。再以意念使气球慢慢胀大,同时两臂及手似被气球所撑,稍向外拉开一点,体会两手拉开时的感觉。意念中双手、双臂抱紧一点,体会抱紧时气球的阻力感。初练时,动作幅度可大一点,越缓慢、均匀越好,但不可用拙力。此时,即可感觉到内劲的初步产生,两手随意念会有发麻通电之感,但意念不可过强,似有似无即可。如此每日修习,这种力感会由手渐及臂、肩等处。 每次站桩完毕,可做一些试力动作,不必多,一两种即

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桩功 正如本拳不尚套路和招法一样。站桩功的姿式也并非固定,而是千变万化。桩法不应拘泥,其姿式也需辩证。站桩功的姿式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定,因练功者的程度和因其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定。下面只是举些常见的姿式作为例子,初学者可良由选择,用作参考。 站桩功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养生桩虽然也有技击基本功之称,而且有一些从事过多年技击的拳家返回来练习养生桩的事例。但其主要意义还是用以养生,即用来强健身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此桩。 养生桩: 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之分,但以站式为主,故这里着重讲站式。 一、站式:站式的基本原则为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均立稳,全身各关节处无不成钝形三角,无屈不夹,无节不顶。二臂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前不盈尺,后不贴身。在这些基本形式下,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姿式,如下所述,只作参考。 1、撑抱式: 神态自然,心平气和,两脚平均站立,左右分开,呈平行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脚掌和脚跟,足心上吸,腿部略有弯曲,小腹松圆,胸窝含蓄,脊背挺拔。臀部似坐非坐,与腰背形成直线,头直项竖。下颌微向后收,头项上提(意如被绳索吊起。称为吊顶)。手抬至胸前,高度在眉肩之间,两手与胸部之间距离为两拳许,两时左右外撑,两手手心向内,两手指尖之间距离与肩略同。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意如抱一浮球,但同时又要向外撑,比例为七抱三撑。两目似闭如垂帘状或双目睁开,向前平视。但此时要神光内敛(不要注视任何目标,而要漠然视之,即有视而不见之意,谓之神不外驰),由寂静调息而扫除一切杂念,由杂念不生而心能入静,静到极处,心与虚空大气会为一体;意如独立云端,背靠宝树,身心舒适,内外温养、从而达到养生强身之目的。 2、提按式: 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时外撑,手略与脐同高。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大球勿令低昂之意,其余同上式(撑抱式)。 3、撑扶式:

走进王芗斋-解析大成拳

目录 自序 我的老师常志朗先生 第一章概念解释 一,试论大成拳之松紧说 二,试论大成拳“意、力、气”之说 三,试论大成拳之虚、实说 四,试论大成拳神、形之说 五,试论大成拳之锻炼筋骨说 六,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 七,王芗斋苦口婆心谈技击 八,试论大成拳之“动、静“说 九,试论大成拳之搭手说 十,试论大成拳关于用意不用力之说 十一,试论大成拳关于“肩打、肘打、胯打、头打、膝打、脚打“之说 十二,试论大成拳之遒放说 十三,为什么说练好大成拳须用十年时间 十四,浅谈大成拳之“点紧身松“ 十五,试论郭云深先生之“三层功夫“论 十六,浅论练习大成拳之“诀窍“

第二章全面解析大成拳一,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养生术 二,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技击术 三,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 四,走近王芗斋----解析解析岳武穆之九要论 五,大成拳桩法原理 第三章习练大成拳具体操作方法一,站桩 1,食指挑眉桩 2,矛盾桩 3,金鸡独立桩 4,浑元桩 二,试力 1,试力的外形 2,试力的内容 3,经典试力 1)炮拳试力 2)推拉试力 3)神龟出水试力 4)摩擦步试力 5)步法试力 6)综合试力 三,搭手 1,搭手的概念 2,单手打轮 3,双手打轮

4,双搭手练习 四,技击桩法 五,技击 第四章答疑 第五章王芗斋拳学语录 第六章向读者推荐的拳学文章1,大成拳论 2,意拳正轨 3,拳学新编

自序 我从六岁开始随父亲练形意拳。我的父亲在1920年左右随其舅舅李星阶练形意拳,当时李星阶在家乡河北省定兴县张租庄创办“少林会”,我父亲就在“少林会”学习形意拳和少林拳。后来父亲在20岁的时候来北京谋生,但一直坚持练拳,从不间断。我练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在练拳中产生一些疑问,随向父亲提出,父亲解答不了。于是父亲给我介绍了几位老师,也是父亲的朋友。在父亲的介绍下,我随陈子江先生学习形意拳(陈先生是尚云祥的弟子),随朱云行先生学习形意拳(朱先生是定兴县形意拳名门之后),随北京东华门武术社宋治平先生学过少林拳(是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记得有师兄经本愚、杨增保、宋师兄、师妹赵志云、师弟小胖子(名字记不清了)等。当时分ABC三组,我是A组,练过24式,六合拳、六合刀、六合棍、七星剑等套路。 我在五年级的时候改为专攻中国象棋。我的教练是谢小然先生、董齐亮先生、张德魁先生,我于1965年夺得北京市少年儿童第一名。 1974年,偶遇大成拳名家关维林先生,并在其指导下练习大成拳(关先生是姚宗勋的弟子)。在以后的几年里先后接受过多位大成拳名家的指导,按先后顺序是:关维林先生、张鸿诚先生、金启庄先生、崔有成先生、王斌魁先生、姚宗勋先生、许戍海先生。 1980年巧遇常志朗先生,从此在常先生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大成拳。在常先生的介绍下,先后得到过卜恩富先生和王选杰先生的指导。 1989年我在北京市一家中型工业企业做管理工作。由本人牵头在我厂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得到过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的好评,例如“一汽”、“北汽”、“天汽”、德国莱茵公司、美国辉门公司、韩国东西公司等,得到过国家质量监督局的好评,当时的刘淇书记、王岐山市长、陆副市长指派的专家组到我厂审查,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并成为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北京现代汽车推荐的配套厂家四家之一。 2007年退休在家,偶然在朋友家看到一本《武魂》杂志。从阅读杂志中发现现在有不少武术爱好者在追求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古代武术的本来面目。我找来很多《武魂》杂志阅读,发现很多武术爱好者在探讨中国武术的实质。我以前以为中国传统武术已经失传,不会有人再去关心和研究了。现代武术的兴起,各种武术套路和散打比赛足以把武术爱好者的眼光吸引过去了。而杂志的众多的读者来稿在追求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我为这些武术爱好者所感动。 由于家庭的熏陶,我从六岁开始练习中国传统武术,一生在追求中国传统武术,自己深深体会到追求传统武术的艰辛。从清朝开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走下坡路,至今有三百多年了,要想重新继承传统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重振传统武术的雄风,必须有一大批志在追求传统武术的人士,这样传统武术才有生长的土壤,才会继承和发展。 我追随常志朗先生学习传统武术的八年,在学习期间有一些心得体会,我将这些体会和所见到的听到的进行记录并公开,希望对有志于传统武术的爱好者有所帮助,并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能人志士参与到对中华古代武术的研究和探讨,为振兴中国传统武术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于大成拳螺旋力秘法

关于大成拳螺旋力秘法 一、螺旋力的作用 大成拳螺旋力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种以蓄力状态自转攻防,可使对手的来力落空而失重,其力如打在飞转的车轮上;第二种是发力于对手,其力如旋转着钻入岩石的钻头。螺旋力最高级的运用是脱骨训练后的蓄发,其横转如摇旗撼树,其竖转如车轮削切,这种螺旋力的应用,应注重两点,一是其运动要领是在总重心自转的同时,由脊柱带动骨架的各关节一齐转动;二是运动轨迹不能仅仅是横转还应练习竖转、斜转、正转、反转等多种形式之转,正面螺旋,不仅是变面和双臂竖转,而应是总重心和脊柱、肩、胯等各关节都要竖转,同时需注意,发力需以脊柱去削切对手中心,万不可只是用手砖其间架,竖转为劈拳,反转为削拳,横转为圈捶,斜转为斩手,简而言之,一切单操形式都要取消,其发力只是浑圆力和螺旋力的合成,劈、崩、炮等单操只是无意识的空间形式而矣! 二、平面螺旋力训练 螺旋力功法的训练,是卢氏结构拳法的核心,亦为我国传统内家拳之精髓。历代拳家皆奉之为"不传之秘",真正掌握本功法、功力的人过去不多,现在更少。其力如车轮切削,所遇之物无不被离心力击出。对方如主动进攻,一旦与我方间架相融之,一刹那间,必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之力,令对手反弹而起,挨身即被摔出。此功精熟之后,在实战中不论对手来力如何巨猛,只要一经接触即会化为乌有。在末发力之时,对手即已失去重心。一旦此功上身,所有拳法及器械的发力,均可获得巨大突破性进展。 经过桩功的苦练,二至三个月后就会获取强功鸳实的浑圆整体爆发力。当我

们深人体会桩功的性能并且获得基本的生理改造之后,怎样的运动才会使站桩的意义不失呢?对"螺旋力"的体认是整体运动从相对静态过渡到绝对动态的最佳训练手段,目前所有的意拳、心会掌、螺旋拳等原传拳法的有关教材中,均一笔带过或根本末提。孰不知如果自身不具备"整体螺旋"的功夫,那么在应用之中"力如盘内之珠"的螺旋发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我国原传实战武学之整体劲力的来源,即是通过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韧带拉伸,来调动以肌肉为动力,骨酪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的力的有序连接和释放。根据人体生理构造原理分析,人体关节的运动可分为屈伸、内旋、外旋和环转,关节运动的特点是以关节为支点,进行某一部分的运动。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发力必然遵循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卢氏结构之"螺旋力"功法训练不但吸收了上述特点,而且还上升至脊柱带动躯干,躯干带动间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关节同步运动。 "螺旋力"修习入手方法:首先从桩功的间架动转开始,即从正面浑圆桩为基本姿式,以躯干作为我们的中心轴,使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360度的滚动式摩擦环绕。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上肢所保持的间架就会与躯干形成矛盾的反称运动,这样才能使双肩关节真正产生360度运动轨迹。双胯与躯干的运动亦是如此。另外,由于下肢承受上体的重压,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会被胯关节的运动而自然带起,与躯干形成方向相反轨迹相同的运动。我们又发现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能使双肩双胯在运动中同步进行,若仅动双后,下肢力量传导不上来,如只动双胯又会造成扭屁股,此均非真正的螺旋功夫,更丧失了整体用力的原则。 在此我们先来谈谈脊柱的中枢作用。脊柱上端连于大脑,是人体机能调节输

大成拳养生桩简介

大成拳养生桩简介 养生之术历史悠久,方法繁多,锻炼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却病延年,防止早衰。回忆数十年来我对养生术的学习和锻炼,自觉简而易行,受益很大的是站桩(养生桩)。 站桩的姿势大体可分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卧式等类型,每个类型可分为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姿势,虽然姿势种类繁多,但除行走以外,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开始练功时要做到闭目、凝神、静气,然后慢慢地把姿势摆好,使躯干四肢一直保持不动,直到锻炼结束。初练站桩的人,可以先练站式,站式练功开始时,要两脚八字型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再把双手抬起,抬手的位置要求是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近不贴身,远不过尺,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动作变化在这些范围内。站桩每天可站两三次,开始每次做十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下面谈站桩问题的几个体会。 一、养生桩的起源和作用: 养生桩是由我国形意拳的站桩演变而来。所谓形意者,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也就是形体精神同时锻炼的一种基本运动,它的基本作用,一方面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个人系统的新陈代谢。中枢神经得到充分休息,调节功能就会加强,血液循环加速和新陈代谢增强,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如果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就能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二、养生桩的特点: 健身之术虽繁多,但总的不外乎两大类—即动、静两种。一般说来,运动是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静功多是锻炼内在的真气,充实三宝(神、气、精),站桩是精神、形体同时锻炼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练功的时候,不一定要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一般通过姿势、动静、虚实调配与适宜的意念活动,就可达到腹式呼吸的要求和入静的目的,锻炼中虽然讲究形式,但不必拘泥,虽言意念,但不必执着,它不仅能锻炼体力,而且简便易行,无论行坐卧立,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三、姿势和时间的掌握: 养生桩虽然是一种静中求动,动中求静的功夫,初学者按照一定的姿势做下去,但也不宜固定姿势和时间,可以根据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不同给以适当的安排,不要超过学者本身的负担能力。一般说来,姿势不宜多变,因为在神静气平和姿势安定后,血液循环开始加速,当内部正在运动变化时,姿势突然一变能将内在的运动打乱,所以,先师一再提醒我们: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但是,若真正掌握了内在的运动规律,能在形体的变动中毫不减低内在的运动时,则可随意变更,不受姿势限制。先师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就是这个意思。练功时间最好让学者自己掌握,如觉轻松愉快,全身舒适,则可多站些时间,如感疲倦不适或神思烦乱,则必须停止练习,不要勉强支持。 四、松紧问题: 站桩是一种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快,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必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这种力量主要是精神的、无形的,如有形着力则失去运动本质。故先师一再告诉我们:“有形则破体,无形则神聚”。也就是说,形体尽量放松,精神尽量收敛,虽外形拙笨,而神意灵巧,功作久者自有体会。 五、肌肉锻炼:肌肉若一是锻炼中进一步的功夫,这与上述有密切的联系,就是姿势改变一点,使肌肉的运动进一步增强。若没有这步功夫做基础,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和持久的能力。但是,在肌肉锻炼的同时,不应该放弃精神的修养,仍是以形为本,以意为用。如此加强运动,即可减轻疲劳,减低疲劳正是为了加强运动。所以,把锻炼和休息应看作是一件事。但是调配适当,使学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持久耐劳能力,并注意到:在加强锻炼的同时,要尽量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 王芗斋先生是我国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幼时瘦骨嶙峋,弱 ,家人把他送到有远亲之谊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不禁风,为了使其康健 门下拜师学艺。郭云深教功很严,他每日披衣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王芗斋站桩处的脚印湿润度,如充足的话,他会微微点头,表示可以去休息;如不够,则虎目怒视,王芗斋马上知趣地咬牙再站。经过大半年的刻苦站桩,他那医药不灵的哮喘病竟大大减轻,体质得到增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年,王芗斋曾深有感触地对身体虚弱的,,岁外孙胡魁英说:“你患的是先天不足童子痨,后天亏损四脚麻木,药是治不了你的病。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站桩时只要做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加强正念,就能治好你的病,绝无副作用,好好站桩吧~”可见,这是先天功夫,下通武技,上接丹道。 站桩功的姿势既繁又简。繁者,姿势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简者,姿势虽多,但有共性,调配虽活,但有原则,即强弱、动静、虚实、松紧调配得当,以感到舒适得力、不超本人身体负担为度。 站桩功的姿势大体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几个大类。初学者,宜删繁就简,以一种为主。其中又以站式为最基本的姿势。 站式又分较多姿势,这里只讲撑抱式:

1、姿势:两脚略呈八字形分开,与肩同宽,两脚着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于脚掌稍后处。两膝微曲,膝盖下对不超过脚尖(弯曲程度视体质强弱自定,不必追求,使身高降低五公分左右即可)。上体保持正直,头顶心如悬,下巴内收,口舌顶上腭凹陷处,肩放松稍后张,臂半圆,腋半虚,使心胸开阔,呈虚灵挺拔之势。两臂抬至胸前,如圆形抱物状,手心向内(朝胸腹),肘关节稍下垂,双手与胸相隔一尺,手指尖分开相对。头正或稍后仰,目闭或自然睁开(多用于练功开始阶段),嘴微合。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 2、呼吸:自然呼吸,适当延长呼与吸的长度。 3、意念:初学以一念代万念,长期练最后至无念。此一念,即将思想集中于口与鼻上下之中间,调整呼吸深长程度,留意气息之出入,放弃其它所有杂念。一开始杂念多做不到,逐步努力。历代相传的口诀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已”。意思是:杂念一起,就自己发觉,发觉后马上改正,逐渐就可以进步,修炼的窍门,就是这么简单。 4、时间要求:早上刚起床时(5-7时为佳),晚上入睡前(可改善睡眠)。初练坚持时间从10多分钟逐步延长,争取大半年后达到半小时以上。只可行“小过卦”,即每次行功略微超过限度,难以坚持了 再稍稍坚持一下;不可行“大过卦”,避免伤身影响下次站桩。 5、其它要点: (1)如练久了感到脸上、身上如蚁爬发痒,不可用手去抓,并应把注意力从发痒处转移开,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意念笼罩全身皮肤,以此一念分散其它感觉。不必想身上什么经脉。 (2)如杂念纷纷实在不能消除,可睁开眼睛一会即可。 如果觉得上面讲的太复杂,可记录以下基本口诀:

意拳要点(王芗斋口述,何镜平记录)汇总

意拳要点 王芗斋 何镜平录 一、总则︰ 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2、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 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 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 4、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用。 5、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6、内空虚,外脱化,随时注意,遍体轻灵。 二、桩法︰ 1、站好姿势,意念放大,先由头部开始,逐渐使全身毛孔放松,有过堂风吹拂之感,然后左右伸展,挺拔项部肌肉使之起变化,要求达到虚灵守默,具体悠扬,毛发如戢之感。 2、初练时宜远看,静观宇宙,默念全机。觉得有懒惰心情,再将全身舒放,身形中正,腹内空虚,悠然荡然如浮太空之中。 3、绵绵若存,似有若无,身在烘炉大冶中,无物不包容。

4、练功时不可有执着之心,从虚无中求实际,不可着象,着象的非真。 5、神动,意动,力量动。 6、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 7、形体不动,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气血犹如汪洋大海,波澜壮阔,滔滔不绝。 8、心比烘炉,杂念若雪花纷飞,入炉即熔,从而心胸开阔,胆气壮大,正气旺盛,邪气自败,犹如烈日当空,浓雾消散,舒适缓中,以应无穷,运动时保持浑圆,动作如一,不拘形式,不可执着,一法不立,无法不备。 9、在松静中求挺拔,在运动中求舒放,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内轻松而外脱化,由动而静,接近神明,使气血肌肉处于氤氲太初之中,生生不息,蕴灵虽动,仍须保持静中原状。 10、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11、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12、站桩的单双重,不偏不倚的调配方法,使浑身血行曲折,路线适当,要使曲折面积得力,无处不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调配有养息、治疗、锻炼之分,总之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 13、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要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超过身体负担能力为适当。 14、练功时切莫发急,先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调息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点意思,内空灵外清虚,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高不过眉、低度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怀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范围里,不计较姿式好坏繁简和次序,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来极平易,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不用脑,不费力,行站坐卧都可练,这里边蕴藏无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钻研起来生天趣,有谁能知这种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茫茫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头顶有如线系,遍体松净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