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一)

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一)
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一)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第一节球菌

教学目标:1.列出常用化脓性球菌名称。

2.叙述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重点、致病因素为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 4

1.简述病原菌致病因素及毒力。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30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葡萄

球菌的形态及致病性。

二、链球菌属30

配合挂图讲解链球菌的形

态和致病性。

三、肺炎链球菌简介。10

四、奈瑟菌属20

(一)脑膜炎奈瑟菌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其

形态及致病性。

(二)淋病奈瑟菌自学。

五、球菌的微生物学检简单介绍。

查及防治原则

小结:比较五种化脓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 4 检验及防治。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同小结内容。

预习:第二节肠道杆菌及弧菌属

课后分析

第十二章病原性球菌

第一节球菌

种类: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化脓性球菌: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原性球菌,因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形态:球形大小:直径0.4~1.2um

排列:不规则染色性:G+

特殊结构:无

2.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1)营养要求不高。

(2)需氧或兼性厌氧。

(3)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4左右。

(4)耐盐性强,能在含10%~15%的NaCl培养基上生长。

(5)生长特性:

普通琼脂平板-中等大小、光滑型菌落,有脂溶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血液琼脂平板-有些可有透明溶血环。

3.抗原构造与分类

(1)抗原构造:

复杂,有30多种,主要有磷壁酸、A蛋白、荚膜多糖等。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葡萄球菌的表面抗原,存在与细胞壁表面。

可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IgG的Fc段发生特异性结合。

意义:(1)具有抗吞噬作用。

(2)用作免疫学的快速实验诊断。

(2)分类:根据生化反应和色素不同,分为三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

是无芽胞细菌中最强者,耐干燥、湿热、一般的消毒剂;对龙胆紫敏感。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血浆凝固酶:能使人或家兔的血浆发生凝固。在感染部位使体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沉积菌体表面,保护菌体。

感染特点:局限性、脓液粘稠。

(2)溶血素:外毒素,多数病原性葡萄球菌均能产生。可分为α、β、γ、δ、ε五型,对人致病的主要是α溶血素。

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和多种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能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

(3)杀白细胞素:能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外毒素,但耐热,不受胰蛋白酶的影响。

(5)剥脱性毒素:使表皮剥脱,引起剥脱性皮炎。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1)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麦粒肿、伤口化脓、脓肿、脓胞疮等。

病灶特点:局限性,且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楚。

2)内脏器官感染: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脓胸及中耳炎、脑膜炎等。

3)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与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有关。

1)食物中毒:起病急,病程短。

2)葡萄球菌性肠炎:菌群失调引起。

3)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4)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二、链球菌属

链球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形状:球形或卵圆形大小:直径0.5~1um

排列:链状染色性:G+

特殊结构:幼龄菌可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1)营养要求高。

(2)多数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为厌氧菌。

(3)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4~7.6。

(4)生长特性

血清肉汤:絮状沉淀。

血液琼脂培养基:光滑、灰白细小菌落。不同种类的链球菌可出现不同的溶血现象。

3.抗原构造与分类

(1)抗原构造:较复杂,包括核蛋白抗原、多糖抗原和蛋白质抗原(其

中M蛋白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2)分类

1)按溶血作用分类

①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周围有狭窄的草绿色溶血环。

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宽大透明的溶血环。

③丙型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2)按抗原结构分类

①多糖抗原:又称C抗原。可将链球菌分为A、B、C等20个群,对人类致病的溶血性链球菌90%属A群。

②蛋白质抗原:又称表面抗原。同群链球菌因表面抗原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型。

4.抵抗力:不强。

(二)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1)膜磷壁酸:是细菌定居于皮肤、粘膜的主要因素。

2)M蛋白

作用:抗吞噬、抗杀菌。

抗原性:有,与相应Ab结合可引起III型变态反应。

3)链激酶:能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溶纤维蛋白酶,有利于细菌扩散。

4)链道酶:能分解脓液中粘稠的DNA,促进细菌扩散。

5)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2)溶血毒素

1)链球菌溶血素O(SLO):含-SH的蛋白质,能溶解红细胞,对氧敏感,抗原性强(在链球菌感染后2~3周,85%~90%的患者血液中可出现SLO 的抗体)。

2)链球菌溶血素S(SLS):小分子多肽,无抗原性,对氧稳定,血平板上透明溶血环由该毒素引起。

(3)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作用:致热作用、细胞毒作用、能使动物对内毒素休克的敏感性增加、不耐热、抗原性强。

2.所致疾病

(1)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产褥热。

(2)猩红热: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A群链球菌引起,经呼吸道飞沫感染,以2岁以上小儿多见。

(3)变态反应性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机理为I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

2)风湿热:机理为I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

三、肺炎链球菌

(一)生物学形状

1.形态和染色

革兰氏阳性球菌,菌体呈矛头或瓜子仁状,直径约0.5~1.5um,钝端相对成双排列,无鞭毛和芽孢,有荚膜。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细小、圆形、光滑、扁平、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可产生自溶酶,48小时后,菌落呈脐窝状。

3.抗原构造与分类

按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80多个血清型。

4.抵抗力:弱。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荚膜。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

免疫力:短暂。

四、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形态:肾形大小:直径0.6~0.8um

排列:凹面相对,成双排列染色性:G-

特殊结构:新分离的有荚膜与菌毛。

2.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初次分离时需给5%~10%的二氧化碳。最适pH

为7.4~7.6,温度为35~37℃。在巧克力血液琼脂培养基上为露珠状的菌落,不溶血。

3.抗原构造与分类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不同将脑膜炎球菌分为12个血清群,对人类致病的多属A、B、C群。我国以A群为主,其次为B、C群。

4.抵抗力

弱,对干燥、热、寒冷、紫外线等均敏感。以产生自溶酶。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和内毒素。

2.所致疾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淋病奈瑟菌

1.形态与染色:形态染色类似脑膜炎球菌。脓汁直接涂片可见细菌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淋病时则多在细胞外。有菌毛。

2.培养特性:本菌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培养基。

3.抵抗力:抵抗力弱,对硝酸银敏感。

4.致病性: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淋病。淋病患者可经产道感染新生儿致淋病性急性结膜炎。人对淋球菌无自然抵抗力,病后易不获得明显免疫力。

五、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集

原则:应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标本。

(二)形态学检查

(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四)其他检查法

1.快速诊断法:协同凝集试验、荧光染色法和对流免疫电泳。

2.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

3.肠毒素检查:用于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诊断。

(五)防治原则

常见病原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 m 2.培养:色素、耐盐 3.抗原构造:SPA 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5.抵抗力:强;易耐药 致病性: 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 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链状,0.5~1.0 m 2、培养:血平板 3、分类: 1) 根据溶血现象分: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致病性强 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无致病性 2) 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 4、抵抗力:不强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 (2)毒素: 1)链球菌溶血素: 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 SLS:对氧稳定; 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 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2、所致疾病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防治原则: 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 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 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4、抗抗力:弱 致病性: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教学要求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熟悉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 3.了解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厌氧菌的种类与分类,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要点 [学习引导] 1.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和致病机制是什么? 2.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哪些疾病? 3.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可引起哪些疾病? 4.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特性有哪些?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irum)可分为两大类:有芽胞的厌氧梭菌属和无芽胞厌氧菌。前者主要引起外源性创伤感染,后者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革兰染色阳性。芽胞呈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 (2)培养和抵抗力:严格厌氧。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芽胞在100℃ 1小时才被杀死。 2.致病性 (1)致病条件:该菌由伤口侵入人体,局部伤口需具备厌氧条件,即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均易造成厌氧微环境。 (2)致病机制:主要有赖于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①该毒素为神经毒素,当释出菌体时,被细菌蛋白酶裂解为轻链和重链,其中轻链为毒性部分,重链具有结合神经细胞和转运毒素分子的作用;②重链通过其羧基端识别神经肌肉结点处运动神经元外胞质膜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在细胞膜形成的小泡中;③小泡从外周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跨突触运动,小泡从运动神经元进入传入神经末梢,从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④然后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轻链为一种锌内肽酶,可裂解储存有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小泡上膜蛋白特异性肽键,使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从而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 (3)所致疾病:引起破伤风,潜伏期为几天到几周,典型的表现为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临床表现。 3.免疫性自然感染后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获得有效保护的途径是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生物制剂。 4.微生物学检查根据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一般不采集标本培养。 5.防治 (1)一般预防: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 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ranism ,microbe):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所特有的物质,G+菌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 分组成,G-菌由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脂多糖(LPS):是G-菌的内毒素。LPS由三部分组成(由内到外),1)脂类A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与致病性有关 2)核心多糖3)特异多糖,G-菌的菌体抗原 4.细菌L型:细菌在体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地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 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称为细菌L型 5.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细菌变成细菌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 裹,称为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革兰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肽聚糖含量较少,且有外膜保护,一般将源于革兰阴性菌的细菌L型称为原生质球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向胞浆内凹陷,并折叠成囊状物内含管状、板状或泡状结构,称作中介体,多见于G+菌,又 有拟线粒体之称 8.质粒(pla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外并且自行复制,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经人工抽提后可变成开环状或线状 9.异染颗粒:细菌细胞浆中含有的颗粒,因其嗜碱性较强染色着色深,可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可作为 鉴别细菌的根据,如白喉棒状杆菌 10.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层包裹着一层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的粘液物质,厚度约200mm 11.粘液层(alim layer):若细菌细胞表面粘液性结构松散,排列无序且易被清除者,称粘液层 12.鞭毛(flagellun):在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13.菌毛(fimbria 或pllus):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和少数革兰阳性细菌菌体表面存在着数量众多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类似毛发 样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14.芽孢(spore):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 孢,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抗性的休眠结构 15.繁殖体(vegetative form):与芽孢相比,未形成芽孢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称为繁殖体 16.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i)和枸橼酸盐(C),利用这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 17.遗传(heredity):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18.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19.BCG卡-介:Calmette和Guerin于1908年将有毒的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230代, 终于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20.多重耐药性(mutiple resistance):有的细菌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即多重耐药性 21.S-R变异株:菌落由光滑型(S型)变为粗糙型(R型),称为S-R变异。变异是因为失去细胞壁脂多糖的特异性多糖而引起的。 变异时不仅菌落特征发生变化,且细菌多种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如毒力 22.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众多致病染色体上还存在一段分子量很大,载有多个毒力基因并可移动的DNA片段,称致病 岛 23.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4.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再宿主菌细胞内复制繁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 菌体 25.培养基: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质制品 26.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单个细菌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细菌集团 27.溶原状态: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细菌,而细菌的这种状态叫做溶原状态 28.溶菌性周期:毒性噬菌体在敏感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其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4个阶 段。从吸附至细菌溶解称为噬菌体复制周期或溶原性周期 29.噬斑:噬菌现象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使浑浊菌变为澄清,在固体培养基上,若用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 面可出现无细菌生长区,即噬斑 30.溶原性周期: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与之一起复制传代 3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能与染色体一 起复制传代。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 32.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33.溶原型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34.转位因子(Transposon):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 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35.突变:是由于遗传物质的结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 36.回复突变: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是正向突变。突变型经过又一次突变又可恢复野生型的表型,这一过程叫做回复突变 37.基因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为基因转移 38.基因重组:转移的外源性DNA整合于受体菌DNA中称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某些供体菌的特性 39.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片段并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性状 40.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41.完全转导:供体菌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只有少数能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并同染色体一起复制,称为完全转导 42.流产转导:供体菌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绝大多数游离于受体菌胞浆内,不能复制,被称为流产转导 43.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溶源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44.接合(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 新的遗传性状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2学时 (Anaerobic bacteira) 概述: 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病原菌。可分为两大类:厌氧芽胞梭菌属和无芽胞厌氧菌。 分类与特点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1、分布广数量多自然界多G+体内正常菌群 肠道99.9% 多G-- 种类多破伤风、产气荚膜、肉毒脆弱类、产黑色素类 2、致病性外源性感染,外毒素、酶,内源性感染,致病力 弱,荚膜菌毛酶 特定病,病死率高。非特定病,发生率高。 3、检查诊断形态特异,芽胞形态无特异, 但不作病原菌诊断培养鉴定药敏 4、防治伤口处理,抗毒素、类毒素抗生素、灭滴灵、 增强免疫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状菌 一、破伤风杆菌(C.Tetani) (一)生物学性状:G+ 周鞭毛、鼓槌状芽胞,抵抗力极强,对青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

1.伤口特点:⑴小深⑵脏混合感染⑶缺血坏死 2.致病物质:局部繁殖,毒素入血----破伤风痉挛毒素。 人致死量10-6克。 3.致病机理: 毒素结合运动神经末梢(重链(B链)C端识别并结合神经肌肉结点运动神经元外胞浆膜受体)→内在化作用(胞饮入神经末梢,囊泡逆行向上至运动神经细胞体)→膜的转位(通过跨突触运动囊泡进入传入神经末梢,重链N端介导膜的转位,轻链(A链)释放入胞质→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变性(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的囊泡膜蛋白变性,阻止其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 临床表现:2天~2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三)免疫性:天然主动免疫差,毒素微量,抗体少。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四)诊断:症状、体征,外伤史,不作病原学检查。(五)防治原则: 1. 预防接种:类毒素或DPT 2. 临床处理原则: ⑴预防:①清创、扩创,H2O2 ②TAT 1500~3000U皮试!联合免疫:TAT+类毒素⑵治疗:①大剂量TAT:10~20万,早期、足量; ②青霉素:杀破伤风及杂菌 ③镇静、解痉药。

猪常见细菌性疾病

生猪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一、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综述 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二)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病理 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胸腔内有浅红色渗出物。 肺炎,肺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有时见肺与胸膜粘连(充血、水肿,开始肺炎区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并有黄色渗出液渗出,后期肺脏实变区较大,表面有结缔组织机化的粘连物附着,再后来肺炎病变区的病灶硬结或成为坏死灶。 有时见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四)防治 氨苄: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一)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 本病传播缓慢,散发。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l、厌氧性细菌2、梭状芽胞杆菌属3、汹涌发酵4、肉毒毒素5、痉挛毒素6、TA T 二、填空题 l、无芽胞厌氧菌的数量在肠道内比需氧菌──。 2、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即──。革兰染色为──菌。主要包括──、──、──。 3、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以──形式而长期存活。 4、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其直径──菌体宽度。 5、破伤风梭菌主要经──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 6、预防破伤风,可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或接种──进行紧急预防。 7、破伤风的特异性治疗是应用──,注射前必须作──试验。 8、产气荚膜梭菌的芽胞呈──形,位于菌体的──。 9、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是──菌,可以产生为该菌特点之一的──现象。 10、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其产生的α毒素是一种──酶。 11、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是──,可导致肌肉──型麻痹。 12、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其毒性比氰化钾还强──倍。 13、肉毒毒素引起──,主要是出现以──系统为主的症状。 14、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的──,多引起──感染。 15、临床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伴有──菌、──菌和──菌的混合感染。 16、类杆菌属细菌是一类──菌,革兰染色为──性。 17、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类杆菌主要有──和──。 18、无芽胞厌氧菌引起内源性感染的条件是──、──、──、──。 三、最佳选择题 l、培养时需厌氧环境的细菌是( ) A.绿脓杆菌B.鼠疫杆菌C.变形杆菌D.伤寒沙门菌E.脆弱类杆菌 2、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 A.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 E.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脆弱类肝菌 3、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 ) A.脆弱类杆菌B.消化链球菌C.丙酸杆菌D.梭状杆菌E.双歧杆菌 4、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变形杆菌D.白色念珠菌E.无芽胞厌氧菌 5、无芽胞厌氧菌引起的感染不包括( ) A.脓肿B.败血症C.组织坏死D.食物中毒E.局部炎症 6、无芽胞厌氧菌正常寄居的部位不包括( ) A.阴道B.尿道C.肠道D.腹腔E.上呼吸道 7、引起牙周脓肿常见的病原菌是( )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消化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E.绿脓杆菌 8、关于破伤风梭菌的叙述,其正确的是( ) A.属于兼性厌氧菌B.为革兰阴性杆菌C.外毒素致病 D.可以引起败血症E.可以引起骨骼肌驰缓性麻痹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1、球菌 根据革兰氏染色性的不同,分成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奈氏球菌)两类。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称为病原性球菌,由于这类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淋球菌。 葡萄球菌 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上可生存较久,常隐藏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内。在进行注射、外科手术时,如不严格消毒,易引起化脓性感染。 所致疾病: 局部感染:主要引起毛囊炎,痈,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还可引起气管炎、肺炎、脓胸及中耳炎 全身感染:引起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主要由金葡菌引起。 食物中毒:食入含肠毒素的食物后,经2-6小时可发生急性肠胃炎 葡萄球菌性肠炎:正常人肠道中有少量金葡菌存在,当优势菌(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因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抗药的金葡菌趁机繁殖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特点为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胞组成。 链球菌 是化脓性球菌中另一大类常见细菌,少数可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所致疾病:可分为化脓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脓疱疮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还有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鼻窦炎,产褥热,中耳炎,乳突炎等其他系统的感染) 中毒性(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 奈瑟氏菌 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包括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干燥奈氏球菌等 2、肠道杆菌 多数不引起疾病,为条件致病菌。少数(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肠道致病菌。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15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15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1. 细菌感染:在组织间隙和皮肤表外 2. 病原性细菌:胞外(大部分)(外源性抗原):G+菌:外毒素,酶;G-菌:内毒素,酶 胞内(少部分)(内源性抗原):分支杆菌,军团菌 3. 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金黄色,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呈阳性,发酵甘露醇 4. 链球菌 (1)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居于鼻腔中,致病力弱或不致病,致病物质:荚膜;鉴别: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鉴别,胆汁溶菌,菊糖发酵试验见“溶血性链球菌” (2)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革兰阴性菌,致病物:内毒素;通过飞沫传播;巧克力培养基;分为普通型,爆发型,慢性败血型 (3)淋病奈瑟菌:革兰阴性菌,亦称淋球菌;咖啡豆;巧克力培养基;发病率最高的STD,性传播疾病;无芽孢,鞭毛;用碱性亚甲蓝染色时,呈深蓝色 5. 肠杆菌科:革兰阴性菌,内毒素致病 (1)埃希菌属:大肠杆菌:是在环境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检验指标 (2)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细菌不入血,免疫力不强 (3)沙门菌属:致病菌有菌毛,无芽孢,荚膜;肠热证,包括伤寒和副伤寒,两次菌血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1~2周取血样,2~3周取粪便,尿液。各期均可取骨髓。接种于SS或EMB学则培养基 6. 假单胞菌属:革兰阴性菌,关系密切: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能产生带荧光的水溶性色素(绿脓素)。致病:内毒素;条件致病菌;导致中耳炎;感染后分泌IgA抗体 7. 分支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法定传染病中巨第一位。抗酸染色法,红色,其他为蓝色;金胺染色法:金黄色荧光;罗氏培养基。毒力变异代表:卡介苗;实验机理:迟发型超敏反应 8. 厌氧芽孢杆菌:革兰阳性菌。致病:外毒素。 (1)破伤风杆菌:鼓槌状;预防:百白破三联疫苗,主要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同白喉(2)产气荚膜杆菌:特点:汹涌发酵,气性坏疽 9. 螺旋体 (1)钩端螺旋体:革兰阴性菌,用镀银染色,呈褐色,是唯一用人工培养基培养的螺旋体,柯索夫液体培养基。人畜共患病 (2)梅毒螺旋体:梅毒的病原体,是传染性免疫。 10.支原体:无生命培养基,无细胞壁;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肺炎支原体 11. 衣原体:沙眼,致盲的主要原因 12. 立克次体: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磺胺类可刺激繁殖。人畜共患,致病:内毒素,磷脂酶A

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一)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第一节球菌 教学目标:1.列出常用化脓性球菌名称。 2.叙述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重点、致病因素为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 4 1.简述病原菌致病因素及毒力。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30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葡萄 球菌的形态及致病性。 二、链球菌属30 配合挂图讲解链球菌的形 态和致病性。 三、肺炎链球菌简介。10 四、奈瑟菌属20 (一)脑膜炎奈瑟菌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其 形态及致病性。 (二)淋病奈瑟菌自学。 五、球菌的微生物学检简单介绍。 查及防治原则 小结:比较五种化脓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 4 检验及防治。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同小结内容。 预习:第二节肠道杆菌及弧菌属 课后分析 第十二章病原性球菌 第一节球菌 种类: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化脓性球菌: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原性球菌,因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形态:球形大小:直径0.4~1.2um 排列:不规则染色性:G+ 特殊结构:无 2.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1)营养要求不高。 (2)需氧或兼性厌氧。 (3)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4左右。 (4)耐盐性强,能在含10%~15%的NaCl培养基上生长。 (5)生长特性: 普通琼脂平板-中等大小、光滑型菌落,有脂溶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血液琼脂平板-有些可有透明溶血环。 3.抗原构造与分类 (1)抗原构造: 复杂,有30多种,主要有磷壁酸、A蛋白、荚膜多糖等。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葡萄球菌的表面抗原,存在与细胞壁表面。

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检测(一)

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检测(一) 作者:薛建江乔海霞刘进军季建军张玉妥邱景富 【摘要】目的:建立抗菌中药对临床常见病原性细菌抑菌作用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6种常用抗菌中药(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分别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质量浓度1mg/L。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建立了中药抑菌作用的检测方法。黄连、大黄与连翘抑制细菌的作用较强,MIC值均 ≤0.05mg/L,其中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值为 0.00625mg/L)。结论:应用本方法可以进行中药抑菌作用的检测。抗菌中药对所试验菌种表现不同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中草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细菌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pathegenic bacteria.Methods:Six varie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ptis etc)were selected and extracted with pure water to make concentrated with 1mg/L.Three different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in vitro with liquid dilution method to the selected medicine.Results:The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ree herbs had inhibition effects on the strains of test,among which Coptis Chinesis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 and MIC was 0.00625g/mL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Conclusion:The method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effect for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different bacteria were different. 【KEY WORDS】 Chinese Herb,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Anti Bacterial Agents,Bacteria 中药几千年来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应用中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具有副作用小,药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1,2〕。在清热解毒抗菌类中药中开发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长期以来,对于抗菌中药作用机理的较少认识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中药抗菌作用评价方法。为此,本研究拟应用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检测方法,检测6种常用抗菌中药(大黄、苦参、连翘、黄连、生地、知母)对三种常见病原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

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三)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三节厌氧性细菌第四节分枝杆菌属第五节其他病原性细菌教学目标:1.说出破伤风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致病因素、所致疾病、防治原则及有关的生物学特性。(重点、难点) 2.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关系。(难点) 3.阐述卡介苗与结核菌素的应用原理和实际意义。(重点) 4.了解其他细菌。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总结上次实验中存在问题。 4 第三节厌氧性细菌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30 重点介绍破伤风杆菌, 其余几种厌氧菌自学。 二、无芽胞厌氧菌自学。 第四节分枝杆菌属 一、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应用挂图演示其形态30 (二)致病性与致病性。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应用临床实例分析结核20 杆菌感染、免疫与致病性之 间的关系。 (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 治原则由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10 引出微生物检查与防治原则。 二、麻风分枝杆菌自学。 第五节其他病原性细菌自学。 小结:1.描绘破伤风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4 2.说出破伤风杆菌的致病特点及预防。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说出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变态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预习:第十三章病毒第一节病毒概述一、病毒的基本性状课后分析

第三节厌氧性细菌 指在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菌群。分为芽胞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两大类。其中厌氧菌梭菌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 一、厌氧芽胞梭菌 共同特点: 1.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2.能形成芽胞,芽胞多大于菌体宽度,使菌体膨胀呈梭形。 3.厌氧。 (一)破伤风梭菌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形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呈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革兰氏阳性。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7.4。营养要求不高,菌落呈“棉籽状”。在肉渣培养基中培养稍久可消化部分肉渣,微变黑,有腐败臭为味。 (3)抗原构造与分类:有O抗原、H抗原、外毒素抗原。 (4)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强,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2.致病性 (1)致病条件: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和异物,或坏死组织、凝集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