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设想概述

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设想概述
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设想概述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设想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体系执行的标准版本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系列;在食品监管体系中根据生产与流通的不同环节又分属“农业、工信、质检、工商、卫生、商务”等各部门负责,其标准不同,政出多门是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唯利是图”的市场化短视商人意识主导食品的生产,加之社会大“道德”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并不能构成对当事人潜在心灵上的冲击,制度化的预警机制和规范可行的全链条监控手段不到位,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像“割韭菜”样无法根除。

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从生产、流通到监管层面,都不能抛开社会大环境,单纯强调某一领域或过程的重要性,而忽略这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工程体系,亦或说其具有特定时期的社会缩影。正视这种客观存在,寻求机制上的变革、政策上的引导,才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出路,才能借“食为天”的契机奠定未来发展的社会基础。

一、食品安全体系的机制建设

一切抛开社会大环境单纯讲食品安全是漠视人性的纯技术思想,食品安全问题不深入到社会深层去研究,将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

策”永难破解的恶循环命题!

道德伦理层面的缺失是生产者与监管者都存在的问题。欲较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须客观全面地解析食品安全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从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的不同环节与层面分析其相关利益方的动机与行为,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协调建立平衡运营机制,才能疏导、理顺利益团体间矛盾,转化质量与效益间的对立关系,形成生产、监管、消费三方共赢的局面。

1、食品安全生产体系的规模化制度化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分散个体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得食品从原料生产上就形成数以千万计的管理核算单位,同时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信仰危机也沉重地冲击这一最原始朴素的社会阶层,若在基础上按规范化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规模化一些的食品加工生产层面看,虽然多数已基本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但经营管理者本身还仍然是一个自然人,仍然会跟原料生产者一样,无法置身于社会之外,有时更甚于利用政策法律的间隙,结合自身的技能学识,规避法律,寻租权力,造成更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因此,食品生产是一个特殊的商品生产体系,是一个应从社会化大生产角度去规范管理的产业体系。按照强制性标准去推动“互惠制、规模化”生产并进行生产者的“意识结构、组织结构”调整改善,才能解决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互惠制:互惠制是合作制的内涵,合作制是互惠制的组织形态。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现状分析: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代,便有神农氏遍百草,测试毒性。其中有毒的,纷纷被各大江湖门派所亲睐;无毒味美的,便成为百姓人家的盘中餐;无毒味不美的,可能就被制成中药了吧。 炎帝乃神农氏后裔(一说炎帝就是神农氏),中华民族又是炎黄子孙,因此可以认为,勇于品尝各种有毒食品,是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继承和发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大头娃娃”、“毒大米”、“毒奶粉”、“雪碧汞毒门”、“染色馒头”、“瘦肉精”、“皮鞋制酸奶、胶囊”等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为了更好的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推广,提高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更多发生,保护自身身心健康安全,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现状: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2019年食品安全工作报告【精选】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食品安全标准及我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关于食品安全标准问题 1、何谓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国家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本着最大限度释放风险确保品质安全的原则,对食品、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加剂的卫生要求及其在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等方面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措施。食品安全标准是对国家原有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整合,它既是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也是各级行政部门食品监督执法的依据。 2、食品标准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的食品类标准较少,20 世纪70年代末以后我国食品类相关标准开始日益丰富,当时颁布的主要是食品加剂的产品标准,食品的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较少。20 世纪80 年代后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在1981 年颁布的 b 2757-19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开创了中国酿酒行业的新纪元。1983年颁布了 b 3865-83《中式糕点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和 b 3866-83《西式糕点质量检验方法标准》。1985年颁布了粮食、油料检验方法标准和一系列植物油脂检验方法标准。1986 年和1987 年颁布了 b 7100-86《糕点、饼干、面包卫生标准》、粮食类产品标准和以 b 为编号的一系列专业生产技术规程。1988年国家卫生部又颁布了19 个食品类卫生标准。20 世纪90 年代初商检局颁布了一系列的进出口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卫生部还颁布了一批残留等检验方法标准。1995 年中国农业部颁布了第一批绿色食品相关标准,年颁布了第一批无公害食品相关标准,标志着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在中国走向制度化,也说明了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1996年、年和年中国对食品方面卫生标准进行了三次大范围的颁布和修订,使卫生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这些工作,对食品标准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归结起来,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形成了四个层次,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从属性方面看,又分属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工业标准、食品质量标准、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四个类型。这些标准总计4700余项。因为标准制定的立足点不同,客观上造成了食品标准政出多门的问题,针对同一种食品,既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如苹果,既有标准委颁布的国家标准,又有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外观等级标准,还有原商业部颁布的苹果销售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往往规定各异,互相矛盾,造成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秩序混乱,令执法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与此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品种,各部门似乎都视而不见,迄今没有标准问世,留下空白和盲区,导致生产经营或执法监督无据可依。此外,一些标准数十年不作修订,与形势发展严重不相适应,老化滞后现象十分突出。 3、《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以及趋势

论文名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以及趋势所在学院:标准化工程 专业年级:12标准化2班 负责学生:丁虹月 学号:1201502231 指导老师: 是否合格: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以及趋势 摘要 “民以食为天”,在我国,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各国政府和民众都愈加关心食品安全问题,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各种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经协商一致并经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是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也是国家食品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以及特点,简要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再根据我国国情及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目录 1 前言 (3) 1.1背景 (3) 1.2 意义 (3) 2 体系框架及特点 (3) 2.1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框架 (3)

2.2 CAC标准体系框架 (5) 2.3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5) 3 结论 (6) 3.1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6) 3.2 国外值得借鉴之处 (7) 3.3 对策建议 (8) 参考文献 (10)

1前言 1.1背景 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各种媒体进入公众视野的如“黑心油”、“毒淀粉”、“镉大米”、汇源“烂果门”事件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相关的食品标准由原来重视产品的理化指标,转向重视食品的安全性指标,近几年修订产品标准都增加了安全性指标。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建立食品安全统计指标体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统计工作,表明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1.2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我国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有效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促进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为实现食品有序生产、安全消费、有效管理等目的,将“农田到餐桌”食品链整个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管理手段、控制目标所涉及的

云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云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代用茶 2012年8月25日发布2012年9月7日实施 普洱茶缘茶厂发布

前言 我公司生产的代用茶选用各种可食用的花类(菊花、金银花、玫瑰花、茉莉花、桂花等);叶类(茶叶、荷花、苦丁茶、桑叶、薄荷等);果实类(大枣、大麦、胖大海、桂圆、枸杞、决明子、罗汉果等);根茎类(甘草等);真菌类(茯苓等);调味类(冰糖、红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拼配或不拼配、包装而成,采用类似茶叶冲泡等方式饮用的代用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标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特制订本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检验、毛衣、仲裁的依据。 本标准安全性指标按照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定》制定。其余指标根据《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及产品实际制定。 本标准由普洱广缘茶厂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红。 Q/PGY 0001 S-2012 代用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选用各种可使用的花类(菊花、金银花、玫瑰花、茉莉花、桂花等); 叶类(茶叶、荷花、苦丁茶、桑叶、薄荷等);果实类(大枣、大麦、胖大海、桂圆、枸杞、决明子、罗汉果等);根茎类(甘草等);真菌类(茯苓等);调味类(冰糖、红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拼配或不拼配、包装而成,采用类似茶叶冲泡等方式饮用的代用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定 GB 5009.12 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5009.57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76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

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仅3.7万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与食品生产企业小、散、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则更为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尤其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控制。 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从"田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但在实践中,常存在各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专家指出,针对监管混乱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地方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监管尚存三大难题 陈立昶介绍,目前国家严控食品安全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监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综合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食品监管在地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

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范本

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范本 Sample report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范本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为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为了生存,我们离不开食品。而正因为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食品工业一跃成为我国的一大产业,各种新式食品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中国的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加,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的安全问题,一次次地伤害了民众的生命健康,也一次次地损坏了公众对食品市场的信心。这严重制约了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更对我国的食品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如何保障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5份,实际收回25份,调查人数为100人,回收率100% 。

调查对象:xx医学院2011级学生 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1.请问你平常比较关心的食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方面?(多选) A.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76%) B.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93%) C.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73%) D.生产与存储过程中的卫生状况(61%) E.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20%) F.激素问题(28%) G.相关检验证明(25%) 2.选购食品时关心: A.价格(17%) B.品牌、生产家及厂址(27%) C.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56%) 3.对当前食品的安全形势的看法: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86%) B.形势向好发展( 0%)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读后感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读后感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读后感吃饭要用筷子,筷子是两根,二在周易八卦里是兑卦,口的意思,筷子直、长,在周易八卦里属于巽卦,入的意思,筷子造型一般是一头方一头圆,意思是天圆地方,圆的一头是往嘴里放的,意思是民以食为天;两根筷子用的时候,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主动的为阳,从动的为阴,这是两仪之象,一般拿筷子是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当中,这是天、地、人三才之象,民以食为天最早是在周易八卦中得到的体现。多少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向我们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真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过去,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晏子也说过相似的话,叫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么在现在这个丰衣足食的时代,吃饱已经不再是多数人的追求。现今社会,人们追求的是安全的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老百姓一直都把食物当成天一样地尊敬,而且“吃”或者说是“食”在我们的历史进程中又起着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的食品安全的现实究竟又是何状况呢? “中国产的冷冻菠菜残余农药超标180倍”,在日本媒体经常见到这样的标题。大超市的猪肉更可怕,因为有自己的定点养猪场,而瘦肉精”成规模施用使商家获得暴利,“瘦肉精”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水煮鱼”变成“口水鱼”,地沟油加工的食品随处可见…… 当前这种食品安全的现状,都是我们多年来疯狂透支的必然

结果:透支社会、透支环境、透支亲情、透支信任……透支使我们失去了底线,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这也是导致食品安全日异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学会和掌握一些食品安全知识。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一书中,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书中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许多知识,例如: 亚洲营养信息中心10条食品安全提示 1.认真对待“有效期”和“保质期”;如在有效期内“变坏”或回家后发现包装破损,应退货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报告。 2.假冒伪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质、廉价原料来欺骗消费者并降低竞争成本。 3.生鲜食品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其它海鲜应存放在冰箱底层,加工过的食品放在顶层。 4.不要将热食物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使冰箱内温度升高。 5.将罐、瓶等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并防范昆虫或鼠类等。 6.记住在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洗手。 7.处理生鲜食物的用具使用后,处理已烹调过的食品前或处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须彻底清洗。 8.认真选择食品采购和就餐的地点。 9.热食物应该很热,冷食物应该冰凉。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

形势与政策报告食品安全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形势与政策报告食品安全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599-24 形势与政策报告食品安全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规范分析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规范分析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2004年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超标事件,以及地沟油事件、瘦肉精和上海染色馒头都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快速有效的将问题食品从市场上撤出,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各国着重探讨并急于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规范。 【摘要】食品安全标准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技术规范。我国现行法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具有规制性、对有限风险的容忍性、利益协调性及强制执行性等特点,其中强制执行性是对食品安全标准整体特性的界定,包括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在内都具有强制执行性。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标准的上位阶概念,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补充食品安全标准的适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特征;适用 【正文】 2012年2月9日,黑龙江电视台特别节目《“红牛”真相》,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问题。2月14日,红牛消费中心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红牛所有的配方都是在食品药品管理总局的监管、批准下调制生产的,所以添加的食品色素和食品防腐剂,都严格遵循食品添加剂标准,红牛产品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很快认可了红牛的说法。在此事件中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前后截然不同的表态,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此事件直接呈现的问题是红牛饮料的标签所示的添加剂是否经过国家监管部门批准,深层次的问题是法规范之间关于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食品安全标准问题。本文基于对该事例所折射出的法律问题并结合学界和实务界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的理解,试图对食品安全标准作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本文主要运用规范分析并结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寻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性质及适用规则。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界定 “法律概念是一个文化概念,也就是一个涉及价值的现实的概念,是一个有意识服务于价值的现实的概念。法律是一个有意识服务于法律价值与法律理念的现实。”[2]而法律的理念就是正义,食品安全标准所欲实现的正义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没有对食品安全标准下定义,而是将食品安全标准直接作为法律概念加以规定,但是,《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相应的规定,通过对此类规范的分析,可以得出食品安全标准在法

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X省食品安全条例》的具体要求,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有力举措,是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基础工程。为构建从“农田到餐桌”覆盖人民群众日常基本消费食品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按照《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方案》(X政办〔X〕317 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以“一品一码”(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为总体思路,构建数据驱动、多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打造统一的“ X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建立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终端销售、检验检测、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现食品质量安全全覆盖全链条可追溯,保障广大群众饮食安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我区食品安全状况的稳步提升。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四个最严”。按照“四个最严”的标准,坚持食品安全党政主抓、部门主管、企业主体、主官主责、人人主人责任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严格督促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承 担食品安全追溯的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管理职责,

用高标准参与建设“ X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二)坚持全程覆盖。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应确保在种植、养 殖、加工、销售以及餐饮服务环节全过程全链条,并全面覆盖到人民 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各类食品,包括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 品、禽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品、食用油、酒、 调味品、食盐以及地产特色食品等。 (三)坚持多元共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建立产品追溯制 度,落实食品安全追溯主体责任;督促食用农产品源头(包括种植、养殖、 初级加工)环节提供有效准出凭证,督促食品加工企业在采购食用农产品原 料时查验有效准出凭证;督促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 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及主要农贸市场的食用农产品查验有效准出凭证, 把好准入关;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示范引领作 用;丰富追溯信息的社会应用,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参与,强化社会监督, 实行市场倒逼,推进全行业改进和完善追溯体系。 待《X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出台后,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应 规范性文件,并出台激励扶持政策。 (二)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标准规范 一是落实X省“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编码的地方标准。追溯编码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读后感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读后感 吃饭要用筷子,筷子是两根,二在周易八卦里是兑卦,口的意思,筷子直、长,在周易八卦里属于巽卦,入的意思,筷子造型一般是一头方一头圆,意思是天圆地方,圆的一头是往嘴里放的,意思是民以食为天;两根筷子用的时候,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主动的为阳,从动的为阴,这是两仪之象,一般拿筷子是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当中,这是天、地、人三才之象,民以食为天最早是在周易八卦中得到的体现。多少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向我们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真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过去,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晏子也说过相似的话,叫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么在现在这个丰衣足食的时代,吃饱已经不再是多数人的追求。现今社会,人们追求的是安全的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老百姓一直都把食物当成天一样地尊敬,而且“吃”或者说是“食”在我们的历史进程中又起着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的食品安全的现实究竟又是何状况呢? “中国产的冷冻菠菜残余农药超标180倍”,在日本媒体经常见到这样的标题。大超市的猪肉更可怕,因为有自己的定点养猪场,而瘦肉精”成规模施用使商家获得暴利,“瘦肉精”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水煮鱼”变成“口水鱼”,地沟油加工的食品随处可见…… 目前这种食品安全的现状,都是我们多年来疯狂透支的必然结果:透支社会、透支环境、透支亲情、透支信任……透支使我们失去了底线,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这也是导致食品安全日异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学会和掌握一些食品安全知识。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一书中,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书中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许多知识,例如: 亚洲营养信息中心10条食品安全提示 1.认真对待“有效期”和“保质期”;如在有效期内“变坏”或回家后发现包装破损,应退货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报告。 2.假冒伪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质、廉价原料来欺骗消费者并降低竞争成本。 3.生鲜食品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其他海鲜应存放在冰箱底层,加工过的食品放在顶层。 4.不要将热食物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使冰箱内温度升高。 5.将罐、瓶等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并防范昆虫或鼠类等。 6.记住在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洗手。 7.处理生鲜食物的用具使用后,处理已烹调过的食品前或处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须彻底清洗。 8.认真选择食品采购和就餐的地点。 9.热食物应该很热,冷食物应该冰凉。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下保存2小时以上的食物。 10.如果对水果和蔬菜等生鲜食品有怀疑,金科玉律是“煮食,烹调,削皮或扔掉”。 美丽的水果不安全 所谓“安全水果”是指低或没有农药残留。以下介绍几点原则可选购时参考: 尽量购买当令水果,不合时令的水果须多喷洒大量药剂才能提前或延后采收上市。 选购时不用刻意挑选外观鲜美、亮丽而无病斑、虫孔的水果。外表稍有瑕的水果无损其营养及品质。此外,外表完美好看的水果有时反残留更多药剂。 表皮光滑的水果农药残留较少,而外表不平或有细毛者,则较易附着农药。另外有套袋保护的水果,则药剂附着较少。 若水果外表留有药斑或不正常之化学药剂气味者,应避免选购。

食品安全监测的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指标进行了规定。其中,《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限量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对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类、调味品、饮料、食用菌、肉类、蛋类等12大类38种农药进行了限量规定,涉及3650项农药限量指标。《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规定了水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将类、乳及乳制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饮料类、酒类、特殊膳食用食品10大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 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了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 那么,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下面由拜恩检测的工程师具体介绍: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强制性标准,应当包括八项内容。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满足人们对食品品质的新需求。但如果滥用食品添加剂,则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90-2012),规定了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名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内容,同时还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生产者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制定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食品用香精》(GB 30616 - 2014)、《硬脂酸钾》(GB 31623-2014)等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规格标准。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食用的主辅食,对营养成分有特殊的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必须科学搭配,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少了会导致营养不足,多了也可能引起营养过剩,甚至中毒,因此必须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规定营养成分的最高量、最低量等要求,既要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又要保证食用安全。我国已经制定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等特殊膳食用食品安全标准。 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2021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设(2021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 设(2021新版)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

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

关于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差五就你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毒、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 在我国曾发生两起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一起是1988年初在上海发生的因市民食用受到污染的毛蚶而爆发的甲肝大流行事件,当时患者达31万例,造成不少人员死亡。 另一起是1997年12月发生在香港的禽流感,该事件对我国禽肉的事件影响很大。 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如2001年发生在浙江省的白砂糖中添加“吊白块”案件;重庆市“毛发水”酱油事件;广东省劣质大米案件;江西省河豚鱼中毒案件;内蒙古死因不明羊肉案件;天津市输液瓶灌装酱油案件;江西省病死猪肉加工食品案件;重庆市非法加工伪劣食品案件;因使用“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致使杭州市60多人食物中毒和广东省信宜县百余人中毒案件;再到今天的孔雀石绿、苏丹红、大头婴儿、三氯氰胺案件等等。此外,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但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大约为20~40万人。 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因素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多方面社会道德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食品加工不当所造成的,滥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用品。二是人们的错误观念导致了食品安全的危险程度。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观念更是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从中毒方面分析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

城市居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食品安全 调查报告

寒假居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主题:食品安全的关注 时间:寒假 地点:黄岛区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渐富裕,人民不用再为饱足问题担忧,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却愈显突出。据之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2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此问题更为严重。当前中国食品安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国内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生产主体多元化,增加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控制的难度。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时刻在提醒我们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所关心的,我们学生在学校的饮食安全问题也是父母亲最为关注的事情。 我就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居住地的食品厂及附近居民作了较详细地调查,该调查主要围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对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看法以及市民为此采取的办法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

第一,经过调查了解市民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想法。 第二,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经过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提高我们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第四,提升我们与不同类型的人们的交流。 具体分析: 1.调查人群中表示关注食品安全的占96%,不关心的占4%。 2.在购买食品主要关心的问题方面,价格和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是市民购买食品最关心的问题,分别有87%和74%市民选择,另有43%的市民关心生产厂家和相关的检疫证明,同时又53%的市民会选择品牌,关心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观方面的占30%,还有17%的市民关心其它方面。 3.在调查中发现市民购买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食品和转基因或进口食品均超过了25%。 4.70%的市民有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的经历,但次数很少,13%的市民表示经常买到不安全的食品,还有17%的市民安全意识很高,没有买到过不安全食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送审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添加剂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基本要求 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企业应建立、实施并遵守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保质期内产品应保持应具有的功能性。产品的标识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采用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生产企业的选址、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要求应符合的相关要求。附录适用于产品标准中有微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以及酶制剂类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鼓励可用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选址 应选择地势干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安全的区域。 不应选择对产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环境 厂区环境应整洁卫生。 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等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厂区内的道路应硬化。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预防虫害控制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的孳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排污沟渠等设施应保持畅通。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废弃物的存放不应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 生产区不得生产和存放有碍产品卫生的其他物品。 厂房和车间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场所、包装场所、仓库、检验场所等生产用房,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产品生产操作要求,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既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且能防止生产中或工序间发生交叉污染。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

食品安全规范内容包括哪些

食品安全规范内容包括哪些 核心内容: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哪些内容?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该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等内容。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食品安全标准包括的内容。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因此,哪些事项应当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需要法律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指引和依据。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包括: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微生物在医学上按照对人类和动物有无致病性,分为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大部分农药难以降解,残留性强。农药进入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兽药残留是指使用兽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中的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都是属于过渡元素。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如果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鱼类或贝类积累重金属而为人类所食,或者重金属被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所吸收被人类食用,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导致重金属中毒。 广义的污染物质包括不是有意加入食品,而是在食品生产、制造、加工、调制、处理、填充、包装、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或是由于环境污染带入食品中的任何物质。 法律条文 第二十六条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