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颈部肌肉功能解剖

(完整版)颈部肌肉功能解剖

颈部肌肉功能解剖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 颈后部肌群分为五层: 第一层,最深层颈回旋肌,起于第1颈椎到第7颈椎横突. 止于各椎板上。颈回旋肌上层是颈多裂肌,起于第4到第7 颈椎关节突,止于第1到第3椎骨高度。都受脊神经支 配。如图(JH001)(JH002) 图(JH001)

图(JH002) 概况:多裂肌和回旋肌是椎骨间深层的小肌肉,存在于脊柱全长。它的制约作用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在颈部的回旋肌是不明显的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多裂肌跨越2-4个椎关节,只旋转一个或两个 关节。 功能: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使脊柱伸展.侧屈和旋转,实际上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辅助大的肌肉。这些小肌肉似乎主要参与个别椎骨位置小的调整。 第二层,颈半棘肌,头最长肌如图(JH003),斜角肌如图(JH004) ,肩胛提肌如图 (005)

图(JH003) 概况: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在提物和向前倾斜时参与支持头部。因而,它们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疼主要涉及的肌肉。肌连接: 1.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 2.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功能:头最长肌:1.伸展头部,向同侧屈曲颈(侧屈)。2.当前倾时支撑头部。 颈半棘肌:1.伸展头部。2.侧屈颈部。3.使头向对侧旋转。 相关部位:1.头最长肌:头侧面带状区域,特别是顳部的前面。2.颈半棘肌:头后面(典 型的紧张性头疼)。

图(JH004) 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虽然它们明显的作用是使头向两侧旋转,我们也用其抬高胸廓,而且在反常的呼吸时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因而,斜角肌承受很大的张力,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一肌肉问题。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浅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液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当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紧张时,它们可能在这一区域的某些点受到挤压。有时很难鉴别是斜角肌引起的疼痛还是臂丛受压引起的疼痛。注意:小斜角肌不是在所有的人都能发现,而且经常仅一侧有。虽然她可能有激发点,但很难用手法使其分开,它可以作为前斜角肌的一部分被治疗。 前斜角肌,起始点:第2~5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骨。神经支配:颈神经丛(C1-7,T1) 中斜角肌,起始点:第1~6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骨。神经支配;同上

项部肌群解剖分层

颈后部肌群分为五层: 第一层,最深层颈回旋肌,起于第1颈椎到第7颈椎横突. 止于各椎板上。颈回旋肌上层是颈多裂肌,起于第4到第7 颈椎关节突,止于第1到第3椎骨高度。都受脊神经支配。如图(JH001 图(JH001)

图(JH002) 概况:多裂肌和回旋肌是椎骨间深层的小肌肉,存在于脊柱全长。它的制约作用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在颈部的回旋肌是不明显的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多裂肌跨越2-4个椎关节,只旋转一个或两个关节。 功能: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使脊柱伸展.侧屈和旋转,实际上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辅助大的肌肉。这些小肌肉似乎主要参与个别椎骨位置小的调整。 第二层,颈半棘肌,头最长肌如图(JH003),斜角肌如图(JH004) ,肩胛提肌如图(005)

图(JH003) 概况: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在提物和向前倾斜时参与支持头部。因而,它们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疼主要涉及的肌肉。肌连接: 1.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 2.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功能:头最长肌:1.伸展头部,向同侧屈曲颈(侧屈)。2.当前倾时支撑头部。 颈半棘肌:1.伸展头部。2.侧屈颈部。3.使头向对侧旋转。 相关部位:1.头最长肌:头侧面带状区域,特别是顳部的前面。2.颈半棘肌:头后面(典型的紧张性头疼)。

图(JH004) 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虽然它们明显的作用是使头向两侧旋转,我们也用其抬高胸廓,而且在反常的呼吸时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因而,斜角肌承受很大的张力,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一肌肉问题。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浅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液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当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紧张时,它们可能在这一区域的某些点受到挤压。有时很难鉴别是斜角肌引起的疼痛还是臂丛受压引起的疼痛。注意:小斜角肌不是在所有的人都能发现,而且经常仅一侧有。虽然她可能有激发点,但很难用手法使其分开,它可以作为前斜角肌的一部分被治疗。 前斜角肌,起始点:第2~5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骨。神经支配:颈神经丛(C1-7,T1) 中斜角肌,起始点:第1~6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骨。神经支配;同上 后斜角肌,起始点:第4~6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骨。神经支配:同上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一)头部 1.帽状腱膜: 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 2.头皮: 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上通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三层结构称为头皮。 3.颞间隙: →是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浅深两部 浅部位于颧弓上,颞筋膜浅深两层间,①内容:颞中血管; 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骨膜间,①内容:颞肌、颞深前、后血管和神经。 ②交通:通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 4.颞下间隙: →位于颞下窝,指翼外肌及周围的范围。 上界—颧弓上缘;上壁—蝶骨大翼的颞下面构成;下界—翼外肌下缘;前壁—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下颌支后缘;内侧界—翼突外侧板、翼上颌裂;外侧界—下颌支上半部、颞肌腱。

①内容:翼外肌、血管、神经、脂肪等 浅部:上颌动脉及分支、翼丛 中部:翼外肌、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深部:颞深前、后神经、耳颞神经、鼓索、下颌神经及分支 ②交通:向上—颞间隙,经颅底孔洞—颅内,前下—眶外间隙,外下—翼颌间隙,向外越下颌切迹—咬肌下间隙,向后经上颌血管—下颌后间隙,向内经翼上颌裂—翼腭窝。 5.危险三角: 面静脉位于面动脉后方,它经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相通,经面深静脉与颞下窝内的翼静脉丛交通,眼上静脉和翼静脉丛则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内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细菌可随血液循环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鼻根至左右口角额三角形区域为“危险三角”。 6.腮腺囊: 由腮腺咬肌筋膜分两层包被腮腺浅深两面而成,腮腺囊的浅层致密,与腮腺附着较紧,且深入腮腺小叶间,因而腮腺炎症肿胀时受限而疼痛剧烈,腮腺囊的深层比较薄弱。 7.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

头颈部局部解剖-问答题

头颈 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 -额顶枕区(分5层): ①皮肤:厚而致密,血供好 ②浅筋膜:内有纵向行走的纤维束,连接皮肤和深层的帽状腱膜。 ③帽状腱膜和额枕肌:帽状腱膜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相连,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统称头皮 ④腱膜下疏松组织:系连接头皮与颅骨外膜的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⑤颅骨外膜 一颞区(分5层) ①皮肤:前部薄,后部与额顶区相同 ②浅筋膜:含面神经颧支、颞支、颞浅动脉、耳颞神经、颞浅静脉 ③颞筋膜:浅层为帽状腱膜的延续,深层致密而坚韧,两层于颧弓上方分开 ④颞肌:深面有颞深前、后动脉和神经。 ⑤颅骨外膜 横行:面神经及其腮腺丛 纵行:颈外动脉及其终支(上颌、颞浅—面横动脉)、下颌后静脉及其属支、耳颞神经

局部关系: ①面神经主干自茎乳孔出颅后,行走1cm左右即传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 干上再发出分支问合成腮腺丛,最后从丛上分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5组分支浅出腮腺。 ②纵行结构一般位于面神经的深测。颈外动脉经二腹肌后腹深面向上进入下颌后窝的腮腺 内,至下颌颈高度分为2条终支:上颌动脉向前入颞下窝;颞浅动脉向上穿出腮腺上缘,在 腮腺内发出面横动脉前行。下颌后静脉系那个行于颈外动脉后方,在腮腺内由颞浅静脉和上 颌静脉合成后下行。耳颞神经在颞下窝由下颌神经发出,向后经下颌颈深面进入腮腺,折向上方,伴颞浅动脉、静脉出腮腺。 请见上面各个间隙的名词解释 ①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眶上缘内、中1/3交界点,有眶上血管神经经过。 ②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有眶下血管、神经经过。 ③颏孔:成人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或第二前磨牙)的下方。有颏血管、神经经过。 ④腮腺导管:为耳垂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 ⑤面神经出茎乳孔:成人位于乳突根部前缘或乳突尖端上方约1cm处。 ⑥颧弓:位于耳屏与眼眶外上缘的连线上。

颈部肌肉解剖基础

精选文档 什么是颈部软组织损伤 发布时间:2008-06-06 16:55:17 来源:发布:上海西郊骨科医院一,骨科学对颈部筋膜颈筋膜包绕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系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于该处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引起颈部软组织疼痛,现将筋膜的分层简述如下: (一)颈浅筋膜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包绕全颈,在颈部前方围绕颈闷肌 (二)颈深筋膜可分浅、中、深三层,其中浅层及深层筋膜与颈部软组织疼痛有关连。 1. 浅层:也呈套状包绕颈部,并包绕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骨下肌群,形成肌鞘膜。 2? 中层:又称颈内筋膜,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 3. 深层:又称椎前筋膜,覆盖椎体及前方肌内的浅层,两侧达横突及斜角肌前面,并包绕臂丛神经。 (三)颈筋膜位于斜方肌菱形肌深面,盖住头夹肌、头半棘肌表面,向项部各肌之间,伸出肌间隔,构成肌纤维鞘。 二、颈部肌肉层次较多,但构成软组织疼痛症状的为。 (一)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及锁骨内上缘,斜向上止于乳突。一侧挛缩可形成斜颈。落枕等可引起该肌痉挛性疼痛,并可经筋膜延向附近组织。 (二)颈外侧深肌群前、中,后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该肌与第一肋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锁骨下动脉则通过前斜角肌与肋骨所形成的间隙,收缩时使颈前倾,并协助吸气。 (三)颈内侧深肌群I. 颈长肌:位于颈椎及第I? 3胸椎椎体前面,起于第1? 3 胸椎椎体、及第3? 6 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2~4 颈椎体及寰椎前结节,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使颈侧屈。 2. 头长肌:在颈长肌上方,起于第3? 6 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枕骨底部,作用同颈长肌。

头部基本知识——头骨肌肉结构

第二节头骨肌肉结构 【课程目标】 1.了解头部肌肉的走向、位置和体积的厚薄。 2.能记住头骨肌肉结构(重点)。 3.能正确画出头骨肌肉结构(难点)。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摸一摸你们自己的脸,会感受到除了头骨外还有覆盖在头骨上的肌肉,也就是我们身体也是由很多块肌肉组成,本节课我们来具体学习头部的肌肉。 二、自主学习 了解头部肌肉的走向、位置和体积的厚薄,为下一步调子素描线条方向的组织排列打下基础。头部肌肉的命名大部分与头骨名称有关。 1.自学内容: 2.自学要求:掌握头骨的肌肉结构。 3. 自学检测:头部基本肌肉名称有哪些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人物头部肌肉 (正面)(正侧面)(背面) 1.参照以上各图,同学们用马克笔在自己搜集的人物图片上把肌肉位置标 注出来。 2.探究头部肌肉模型上肌肉结构的名称与功能并请同学介绍。 探究二:头部骨骼与肌肉分布关系。

1.头骨与肌肉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归纳小结】 头部肌肉的命名大部分与头骨名称有关。他们分别是: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颧肌、眼轮匝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颧齿肌、颊肌、笑肌、口轮匝肌、口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由于在头像 写生中,通常要画到衣领,因此对颈部的解剖应 有所了解。 【当堂练习】 安排头部肌肉模型的写生,石膏模型尽量打上照明灯,选侧前光或顶光,如果画室有天窗也可选择自然光。练习时应注意多角度练习,并且在多幅画结束后,可选择其中一幅把肌肉结构的名称标注在画面上,以加深记忆。 【习作讲评】 1.学生自评与互评 2.评价点:比例、结构是否准确等。 【课后拓展】 建议学生把一些优秀的头像作品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的表现方式。 【学习反思】

颈部肌肉解剖基础

什么是颈部软组织损伤 发布时间:2008-06-06 16:55:17 来源:发布:上海西郊骨科医院 一,骨科学对颈部筋膜颈筋膜包绕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系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于该处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引起颈部软组织疼痛,现将筋膜的分层简述如下: (一)颈浅筋膜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包绕全颈,在颈部前方围绕颈闷肌 (二)颈深筋膜可分浅、中、深三层,其中浅层及深层筋膜与颈部软组织疼痛 有关连。 1.浅层:也呈套状包绕颈部,并包绕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骨下肌群,形成肌鞘膜。 2?中层:又称颈内筋膜,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 3.深层:又称椎前筋膜,覆盖椎体及前方肌内的浅层,两侧达横突及斜角肌前面,并包绕臂丛神经。 (三)颈筋膜位于斜方肌菱形肌深面,盖住头夹肌、头半棘肌表面,向项部各肌之间,伸出肌间隔,构成肌纤维鞘。 二、颈部肌肉层次较多,但构成软组织疼痛症状的为。 (一)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及锁骨内上缘,斜向上止于乳突。一侧挛缩可形成斜颈。落枕等可引起该肌痉挛性疼痛,并可经筋膜延向附近组织。 (二)颈外侧深肌群前、中,后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该肌与第一肋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锁骨下动脉则通过前斜角肌与肋骨所形成的间隙,收缩时使颈前倾,并协助吸气。 (三)颈内侧深肌群I.颈长肌:位于颈椎及第I?3胸椎椎体前面,起于第1?3 胸椎椎体、及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2~4颈椎体及寰椎前结节,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使颈侧屈。 2.头长肌:在颈长肌上方,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枕骨底部,作 用同颈长肌。 (四)起止于颈部的背、项肌1 ?斜方肌:位于颈项及背部。以腱膜起于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止于锁骨、肩峰内缘及肩胛冈下 缘。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一侧收缩则颈向同侧倾,面向后仰旋向对侧。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解剖图说明 出处:汇健身 | 点击数:138965 | 文章录入:爱健 身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 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 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 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 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 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 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 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

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橈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 位于人体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内和向外旋转;手臂向后划;肩胛上升,旋转,向下。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 (十二)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转;使肩胛拉向一侧;帮助扩展胸部;帮助两臂举过头部。训练动作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两部分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弯屈;压缩腹部;压迫肋骨训练方法是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大体解剖-肌概述及头颈部肌肉

肌概述及头颈部肌肉—系统解剖(图文) 运动系统的肌均属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约占人体体重的40%,全身共有600余块。每块肌都是一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有神经支配和血管营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可进行随意收缩,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如果支配肌的神经损伤,可引起肌肉瘫痪;若肌的血液供应受阻,肌则缺血坏死,长期不活动,肌肉则萎缩或退化。 (一)肌的形态与构造 1.肌的形态根据肌的外形不同,可将其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长肌呈长带状或梭形,肌束通常与肌的长轴一致,收缩时可产生较大幅度的运动,多分布于四肢。短肌短小,有明显的节段性,多见于躯干深层。阔肌呈宽阔的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轮匝肌呈环状,位于裂孔周围,收缩时可关闭孔、裂。 2.肌的构造每块肌都由肌腹和肌腱构成。其中,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色红,柔软而有收缩能力;肌腱是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但无收缩力,多位于肌腹的两端,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阔肌的肌腱呈膜状,又称腱膜。 (二)肌的起止和作用 每块肌的两端均借肌腱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跨越一个或多个关节。在肌肉收缩时,两骨必定有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另一骨作相对的移动。通常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一般说来,靠近躯干正中面或四肢近端的附着点作为起点,反之则为止点。肌在骨上的固定点和移动点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肌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动力作用,使整个机体或某一部分产生运动,如行走、跳跃或伸手取物等;另一种是静力作用,即通过肌内少量肌纤维的轮流收缩,保持一定的肌张力,以维持身体的平衡,维持某种姿势,如站立、蹲下等。 (三)肌的配布规律和命名 肌肉配布的多少,与关节的运动轴相一致,一个关节有两群肌,如肘关节,前方有屈肌,后方有伸肌;两轴关节有四群肌,既有屈肌和伸肌,又有内收肌和外展肌;三轴关节则有六群肌,如肩关节,配有屈、伸、收、展、旋内和旋外肌。一个关节两群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拮抗肌,一群肌中作用相同的肌称协同肌。 肌的配布也反映了人体直立与从事劳动的特点。为适应直立姿势,克服重力影响,在进化过程中,项背部、臀部、大腿前面和小腿后面的肌得到高度发展,变得粗壮有力。劳动促使上、下肢肌出现了分工,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大,上肢肌比下肢肌灵巧。此外,与语言有关的肌,如舌肌和喉肌也得到高度分化。肌的名称很多,了解肌的命名,有利于加深对肌的理解和记忆。肌的命名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肌的形状命名如三角肌、斜方肌等。 2.根据肌的位置命名如冈上肌、冈下肌、胫骨前肌等。 3.根据肌的起止点命名如胸锁乳突肌、肱桡肌等。 4.根据肌的作用命名如咬肌,旋后肌、竖脊肌等。 5.根据肌的纤维方向命名如腹直肌、腹横肌等。 6.综合命名如桡侧腕长伸肌、拇长展肌、趾长屈肌等。 (四)肌的辅助结构 肌周围的结缔组织,在肌活动的影响下,转化成某些辅助结构,具有保护和协助肌活动的作用。 1.筋膜(fascia)分浅、深两种 (1)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位于真皮之下,亦称皮下筋膜,包被身体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等。浅筋膜内脂肪组织的多少因

颈椎解剖图

颈椎解剖全解 颈椎(cervical vertebra)是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个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每个颈椎都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对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之间由韧带、椎间盘连接形成颈椎。 一、颈椎骨 颈椎骨是颈椎的骨骼。除了第一、二颈椎骨外,形状均以典型的椎骨相类似。 1、第一颈椎的特点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

2、第二颈椎的特点 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 3、第七颈椎的特点 第七颈椎也称为隆椎,是颈椎最下面的一个,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最长,其余结构和普通锥体一样,它隆突于皮下,随着颈部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第三、四、五、六是普通颈椎,锥体较小,呈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互相嵌入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

二、颈部肌肉 1浅层肌肉 颈部肌肉中,对视觉效果影响较大的是浅层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束,其中胸锁乳突肌位于颈侧,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 1、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内上缘,斜向上止于脸侧下颌的乳突。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后伸。 2、斜方肌上束 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起于项韧带、颈椎棘突,止于锁骨、肩峰内缘及肩胛冈下缘。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倾斜、面向后仰旋向对侧

2深层肌肉 颈部有很多深层肌肉,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按功能分为两类: 第一类起于颈椎,止于颈椎之外的骨或韧带,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倾斜或旋转; 第二类起于颈椎,止于其他颈椎或胸椎,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弯曲。 这里需要领会倾斜和弯曲的区别,思考一下:内收下巴和向前抻脖子这两个动作,分别是倾斜还是弯曲? 斜角肌是位于颈前的第一类肌肉,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两侧收缩时使颈前倾,单侧收缩使颈向侧前 方倾。提肩胛肌、小菱形肌、头夹肌、颈夹肌是位于颈后的第一类肌肉,两侧收缩使颈后倾,单侧收缩使 颈向侧后倾。 颈长肌、头长肌属于第二类,附着于颈椎前部,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前方屈。半棘肌属 于第二类,附着于颈椎后部,收缩时使颈后伸,单侧收缩向同侧后方弯曲。后伸即向后弯,同上,注意和 后倾的区别。 三、颈椎骨之间的连接 各颈椎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其他辅助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连接。 颈椎的连接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椎间盘。即椎间纤维软骨盘,是椎体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 第二,颈椎的椎间关节。包括普通颈椎的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 第三,颈椎的韧带。在颈椎椎体及椎弓周围有一系列韧带对颈椎的固定及限制颈椎的运动有重要作用。 后纵韧带较细长,虽亦坚韧,但较前纵韧带(人体内最长的韧带)为弱,位于椎体的后方,为椎管的前壁。在颈部脊柱、椎体的侧后方有钩椎关节,为椎间孔的

颈部肌肉解剖基础

颈部肌肉解剖基础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什么是颈部软组织损伤 发布时间:2008-06-06 16:55:17来源:发布:上海西郊骨科医院一,骨科学对颈部筋膜颈筋膜包绕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系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于该处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引起颈部软组织疼痛,现将筋膜的分层简述如下: (一)颈浅筋膜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包绕全颈,在颈部前方围绕颈闷肌。 (二)颈深筋膜可分浅、中、深三层,其中浅层及深层筋膜与颈部软组织疼痛有关连。 1.浅层:也呈套状包绕颈部,并包绕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骨下肌群,形成肌鞘膜。 2.中层:又称颈内筋膜,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 3.深层:又称椎前筋膜,覆盖椎体及前方肌内的浅层,两侧达横突及斜角肌前面,并包绕臂丛神经。 (三)颈筋膜位于斜方肌菱形肌深面,盖住头夹肌、头半棘肌表面,向项部各肌之间,伸出肌间隔,构成肌纤维鞘。 二、颈部肌肉层次较多,但构成软组织疼痛症状的为。 (一)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及锁骨内上缘,斜向上止于乳突。一侧挛缩可形成斜颈。落枕等可引起该肌痉挛性疼痛,并可经筋膜延向附近组织。 (二)颈外侧深肌群前、中,后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该肌与第一肋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锁骨下动脉则通过前斜角肌与肋骨所形成的间隙,收缩时使颈前倾,并协助吸

气。 (三)颈内侧深肌群l.颈长肌:位于颈椎及第l~3胸椎椎体前面,起于第1~3胸椎椎体、及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2~4颈椎体及寰椎前结节,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使颈侧屈。 2.头长肌:在颈长肌上方,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枕骨底部,作用同颈长肌。 (四)起止于颈部的背、项肌1.斜方肌:位于颈项及背部。以腱膜起于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止于锁骨、肩峰内缘及肩胛冈下缘。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一侧收缩则颈向同侧倾,面向后仰旋向对侧。 2.提肩胛肌:位于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深层。起自第1~4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角。使颈向同侧屈曲后仰及提肩胛。 3.菱形肌:在斜方肌深层,起自第6~7颈椎及第1~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脊柱缘的下半部。收缩时牵引肩胛骨移向内上方。 4.骶棘肌:起于颈项部的有: (1)项骼肋肌:为骶棘肌的外侧肌柱,起于上6个肋骨,止于第4~6颈椎横突后结节。双侧收缩竖直躯干,一侧收缩,使躯干倾向该侧。 (2)颈很长肌和头很长肌:起于全部胸椎和第5~7颈椎横突,止于上部颈椎横突。 (3)项棘肌:位于项部,使颈椎后仲。 (4).项半棘肌及头半棘肌;起子第2颈椎到第12胸椎横突,止于第2~7颈椎棘突。项部两侧纵形隆凸即为头半棘肌。作用为伸颈,单侧收缩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内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内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4、颈肌: 分为颈浅肌群、颈前肌群、颈深肌群 (1)颈浅肌群:包括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 ①颈阔肌:1)位置: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的深筋膜。 2)功能:紧张颈部皮肤,拉口角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