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历程及意义


二、 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文学史上一般把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为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此时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在14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当时的人文主义作家对基督教神学本质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后来那种科学理性的程度,他们更多地是从神权否定人权、神性排斥人性等感性角度,感受到了神学体系的不合理。这样,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就成了当时人文主义文学家对神学体系否定的主要方式。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早期创作的基础上,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新的一代人文主义作家愈来愈感到,单纯地讴歌人的本能欲望和展示个性要求,这是对人本身缺乏深入认识的反映。他们认为,既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和才能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奇迹,那么,只有把人的巨人风采和理性力量展现出来,才能更清楚地反映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真正理解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描绘巨人的形象,展示巨人的思想和行动就渐渐成为第二个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主导趋势。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是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晚期。在此阶段,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均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文学成就主要在西班牙和英国。在这一阶段的人文主义文学中,除前两个时期的讴歌人性和展示巨人风范两种主题仍然被加以表现外,对人自身矛盾的关注,进而言之,对由于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探讨成为此时文学的基本任务。这种对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客观上既是对人文主义进步性与局限性的艺术总结的反映,同时也更具有否定神学体系的巨大价值:它说明人不仅是自己欲望情感和行动的主宰,同时人的自身矛盾和行动也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演进。社会上的一切矛盾、运动、发展乃至斗争,均是由人而非神造成的。

从上述人文主义文学主导精神的演进可以看出,人文主义作家用美学和艺术的方式展示了对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这种新型的文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给予封建神学体系和僧侣文学以沉重的打击,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但是,人文主义作家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他们所肯定的“人”和“人性”掩盖了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这就使得人文主义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总是将人的地位故意抬高,将现实生活主观化

,甚至把人的某种情感欲望当成人的本性加以讴歌。由于抛掉了人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所以,他们所描写的人也仅仅是新兴资产阶级自己的化身。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认识的局限,始终没有把人与神的联系彻底割断,因为当时也还不具备对神学体系进行全面清算的条件。

300年的时间里,人文主义文学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的价值非同凡响:第一,人文主义文学艺术有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深刻思想内容。人文主义创造者热爱生活,他们在作品中积极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神学的意识。彼得拉克熟悉古代希腊罗马典籍,第一个提出要以“人学”来和“神学”对抗,号召人们从对神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第二,人文主义文学艺术有着自由的艺术结构、灵活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创作方法。人文主义文学艺术使欧洲文学艺术在创作方法上达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其创造者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创作更为自觉。他们要求了解现实、反映现实,抛弃了中世纪教会文学艺术、封建文学艺术的思想内容和神秘晦涩的象征、梦幻手法,注重写实。他们或者创造性地采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或者从现实生活中采撷素材,暴露丑恶,歌颂真善美,鲜明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他们的反封建意识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质。人文主义文学艺术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三,人文主义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