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要求:26首古诗词与《中庸》背诵。课外文言文中不带“*”号的背诵,带“*”号的熟读。

七年级下册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4.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5.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6.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9.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附: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附在后面即可)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0.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竹枝词(其七)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3.《送春》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4.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15.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16.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7.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8.蝶恋花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9.临江仙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1.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2.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4.点绛唇南宋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25.大德歌冬景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26.临江仙明朝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1)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2);仲尼厄而作《春秋》(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左丘(5)失明,厥有《国语》;孙子(6)膑脚,《兵法》修列;不韦(7)迁蜀,世传《吕览》;韩非(8)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9),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注释】

(1)俶(tì惕)傥:豪迈不受拘束。(2)西伯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3)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4)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5)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6)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7)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8)韩非: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9)《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

【译文】

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载,只有豪迈不受拘束、非同寻常的人才能流芳百世;西伯被拘囚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于困境而写成了《春秋》,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是创作了《离骚》;左后明失明,才完成了《国语》;孙膑膝盖被截,撰修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吕氏春秋》却流传于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这才有了《说难》、《孤愤》;《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人都是情意郁结,不得舒展,所以才追述往事,而希望于将来的。至于象左丘明眼瞎,孙膑腿断,他们认为永远不可能被起用了,退下来著书立说以抒发心中的愤懑,想借助留传后世的文章来表现自己。

【赏析】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

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3)于会稽(4)山阴(5)之兰亭,修禊事也(6)。群贤(7)毕至(8),少长(9)咸(10)集。此地有崇山峻岭(11),茂林修竹(12),又有清流激湍(13),映带左右(14)。引以为流觞曲水(15),列坐其次(1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7),一觞一咏(18),亦足以畅叙幽情(19)。

是日也(20),天朗气清,惠风(21)和畅(2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3),所以(24)游目骋(25)怀,足以极(26)视听之娱,信(27)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8)。或取诸(29)怀抱,悟言(30)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1)。虽趣舍万殊(32),静躁(33)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34)得于己,快然自足(35),不知老之将至(36)。及其所之既倦(37),情随事迁(38),感慨系之(39)矣。向(40)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2)。况修短随化(43),终期(44)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5)!”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6),未尝不临文嗟悼(47),不能喻(48)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9)。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50),录其所述(5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2)。后之览者(53),亦将有感于斯文(54)。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作品赏析】

《神龙本兰亭集序》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3.山中与裴秀才(1)迪

王维

近腊月(2)下,景气(3)和畅,故山殊可过(4)。足下(5)方温经(6),猥(7)不敢相烦(8),辄便(9)往山中,憩感配寺(10),与山僧饭讫(11)而去。

北涉玄灞(12),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岗(13),辋水(14)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

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15)夜舂(16),复与疏(17)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18),多思曩(19)昔,携手赋诗,步仄径(20),临清流也。

当待(21)春中,草木蔓发(22),春山可望,轻鯈(23)出水,白鸥矫翼(24),露湿青皋(25),麦陇(26)朝雊(27),斯之不远(28),倘(29)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30)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31)相邀?然是中(32)有深趣矣!无忽(33)。因驮黄檗人往(34),不一(35)。山中人(36)王维白。

【注释】

(1)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2)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3)景气:景色,气候。

(4)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

(5)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6)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

(7)猥:不敢不合时宜地

(8)烦:打扰。

(9)辄(zhé)便:就。

(10)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11)饭讫(qì):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12)北涉玄灞(bà):近来渡灞水。比,俗本多误作“北”,系形近而误。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13)华子岗: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14)辋(wǎng)水:即辋川,在蓝田南。

(15)村墟:村庄。

(16)夜舂(chō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17)疏:稀疏的。

(18)静默:指已入睡。

(19)曩(nǎng):从前。

(20)仄径:狭窄的小路。

(21)当待:等到。

(22)蔓发:蔓延生长。

(23)轻鯈(tiáo):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24)矫翼:张开翅膀。矫,举。

(25)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

(26)麦陇:麦田里。

(27)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

(28)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29)倘:假使,如果。

(30)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31)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32)是中:这中间。

(33)无忽:不可疏忽错过。

(34)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凭借。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

(35)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

(36)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译文】

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作品赏析】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 . 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 . 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辋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 . 写这封信时,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王维深感寂寞,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 . 文中“深趣”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醉情山水,身居其中,其乐无穷;也可理解为作者厌恶官场,意欲归隐之意。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1]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 . 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 . 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 . 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 . 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 . 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 . 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 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 . 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 . 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 . 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

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 . 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4.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1)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2)。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3),怀抱利器(4),郁郁适兹土(5)。吾知其必有合(6)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7),苟慕义强仁者(8)皆爱惜焉。矧(9)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1)?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12)。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13)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14)乎?为我谢(15)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16)矣。”

【注释】

(1)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

(2)感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3) 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4) 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5) 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6)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7) 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8) 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9) 矧(shěn):何况。

(10)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与,跟随。易,改变。

(11)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12)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13)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

(14)屠狗者:凡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时燕国有以屠狗为业的义士,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

(15)谢:告诉。

(16)出而仕:出来做官。

【译文】

燕赵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

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想去燕赵地区(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赵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还有像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1]

【作品赏析】

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

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

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全诗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5.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1),居是州(2),恒(3)惴栗(4)。其(5)隟(6)也,则施施而行(7),漫漫而游8。日(9)与其徒(10)上高山,入深林,穷(11)回溪(12),幽泉(13)怪石,无远不到(14)。到则披草(15)而坐,倾壶(16)而醉。醉则更相(17)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8)。觉(19)而起,起而归;以为(20)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21)者,皆我有也,而未始(22)知西山之怪特(23)。

今年(24)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25西亭(26),望西山,始(27)指异之(28)。遂命仆人过湘江(29),缘(30)染溪(31),斫(32)榛莽(33),焚茅茷(34),穷山之高而止(35)。攀援而登,箕踞(36)而遨(37),则凡数州之土壤(38),皆在衽席(39)之下。其(40)高下之势,岈然(41)洼然(42),若垤(43)若穴,尺寸千里(44),攒(45)蹙(46)累积(47),莫得(48)遁隐(49)。萦青缭白(50),外与天际(51),四望如一(52)。然后知是山(53)之特立(54),不与培塿(55)为类。悠悠乎(56)与颢气(57)俱(58),而莫得其涯(59);洋洋乎(60)与造物者(61)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62)满酌(63),颓然(64)就(65)醉,不知日之入。苍然(66)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67)不欲归。心凝(68)形释(69),与万化(70)冥合(71)。然后知吾向(72)之未始游(73),游于是(74)乎始。故为之文(75)以志(76)。是岁(77),元和(78)四年也。

【注释】

(1)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2)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3)恒:常常。

(4)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5)其:如果,连词。

(6)隟:指空闲时间。

(7)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8)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9)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10)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11)穷:走到尽头。

(12)回溪:曲折溪流。

(13)幽泉:深僻的泉水。

(14)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15)披草:分开草。披,用手分开。

(16)倾壶:倒尽壶里的酒。倾,倒出来。

(17)更相:互相。

(18)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

(19)觉:睡醒。

(20)以为:认为。

(21)异态:奇特的形状。

(22)未始:未曾。

(23)怪特:奇异特别。

(24)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25)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26)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27)始:才。

(28)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异,觉得??奇特。

(29)湘江:应为潇水。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30)缘:沿着。

(31)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32)斫:砍伐。

(33)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

(34)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茷,草叶茂盛。

(35)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

(36)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箕,簸箕。踞,蹲坐。

(37)遨:游赏。

(38)土壤:土地,指地域。

(39)衽席:坐垫、席子。

(40)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41)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42)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岈然”承“高”,“洼然"承“下”。

(43)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

(44)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45)攒:聚集在一起。

(46)蹙:紧缩在一起。

(47)累积:堆积。

(48)莫得:没有什么能够。莫,没有什么,代词。得,能。

(49)遁隐:隐藏。

(50)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

(51)际:接近。

(52)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

(53)是山:这座山,指西山。

(54)特立:特别突出。

(55)培塿:小土堆。

(56)悠悠乎:辽阔浩渺啊。

(57)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

(58)俱:在一起。

(59)涯:边际。

(60)洋洋乎:悠然自得啊。

(61)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

(62)引觞:拿起酒杯。

(63)满酌:斟满酒。

(64)颓然:东倒西歪地。颓,跌倒。

(65)就:接近,进入。

(66)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

(67)犹:还,仍然。

(68)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

(69)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70)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

(71)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

(72)向:以前。

(73)未始游:不曾(真正)游赏过。

(74)于是:从这里。

(75)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之,代指西山之游,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

(76)志:记载下来。

(77)是岁:这一年。

(78)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1]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赏析】

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胸怀顿觉开阔。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得如同浩气看不到它的边际。欣喜满意地同天地交游而设有尽期。于是“引筋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他整个儿地同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合而为一的忘我境界。然后才明白以前自以为“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其实并未真正游过,而真正的游赏应视作现存“始得西山”才开始。作者这个体验十分宝贵,是他精神上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的表现,他从政治,七的失败、被贬滴的一度消沉,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这是他始游西山的最大收获。因此他写了这篇游记。最后说明游览时间。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6.《劝学》(节选)荀子

君子(1)曰:学不可以已(2)。

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5),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6),其曲中规(7)。虽有槁暴(8),不复挺(9)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10)则直,金(11)就砺(12)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3)。

吾尝终日而(14)思矣,不如须臾(15)之所学也;吾尝跂(16)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17)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19)也,而闻者彰(20)。假(21)舆马者,非利足(22)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23)也,而绝(24)江河。君子生非异(25)也,善假于物(26)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27)焉(28);积水成渊(29),蛟(30)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1)。故不积跬(32)步,无以(33)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34)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35),功在不舍(36)。锲(37)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9)。蟹六跪(40)而二螯(4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42)也。

【注释】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步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经火烘烤(能)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赏析】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

荀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劝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中庸》(共三十三章)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3.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4.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5.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6.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与民,其斯以为舜乎!”

7.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8.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9.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0.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1.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12.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

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13.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感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1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15.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16.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17.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18.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19.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20.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

23.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24.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25.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26.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27.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

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28.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29.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而蚤有誉与天下者也。

30.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31.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32.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33.《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与志。君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輏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初中生推荐经典诵读篇目

初中生推荐经典诵读篇目 一丶开场齐背篇目 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啊,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工洒泪去,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梳妆来啊,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啊,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河万里图, 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无限青春向未来 二丶必背古诗文25首{篇} 1.《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关雎》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 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七年级经典诵读十篇word版本

红星中心校经典诵读名篇(一) ——韩玉玲老师推荐 主题:爱国情怀 第一篇:《少年中国说》(选段) ——梁启超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使中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 其进步未可量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简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 年,全文共十段,选文选录其两段并作了适当删节.作者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红星中心校经典诵读名篇(二) ——苑立红老师推荐 第二篇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题】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docx

七年级下经典诵读 1 ?《论语》(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节选3000余字)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f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r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r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h含O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如。”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wd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驿xT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f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1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f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f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f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f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q方n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ou执其手,曰f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r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r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f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通汝)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f女得人焉耳乎?”曰f有澹da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f不有祝蛇tub之佞ning ,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r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r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r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七年级经典诵读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译文】 【春日】春天。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寻芳】春游赏花。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滨】水边;河边。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译文】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二0一五年九月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⑴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⑵,虚室有余闲⑶。 久在樊笼⑷里,复得返自然⑸。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4)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5)暮成雪。 人生得意(6)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7)一饮三百杯。

初一七年级上语文经典诵读资料

七年级上期名言警句70条 (珍惜时间、学习读书)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劝学解》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4、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6、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偶成诗》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庄子?养生主》 1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12、把握住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拉美谚语 13、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英国谚语) 1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1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17、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18、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吴敬梓)《儒林外史》 19、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高尔基)《论文学》 2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论青年》 2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 2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23、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2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著作者(刘彝)《画旨》. 25、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汪洙)《神童诗》 26、志之所趋,无远弗界。穷山距海,不能限矣。志之所向,无坚

七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巴拉素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必背古诗文 1咏雪 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太丘与友期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虽有佳肴《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半”。其此之谓乎! 4河中石兽纪昀 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智子疑邻《非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6塞翁失马《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浙江省中小学(初中7-9年级)经典诵读篇目200篇(初中7-9年级)

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篇目(初中7~9年级) 1.《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霞》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3.相鼠 《诗经》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4.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5.子衿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6.式微 《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7.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8.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七年级经典诵读

七年级下学期名言警句集锦 (理想追求信念信心) 1、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加里宁 2、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 3、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4、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5、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7、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罗曼.罗兰 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10、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11、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1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13、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1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1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8、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19、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23、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2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2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26、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27、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七年级下期经典诵读

栏杆中学七年级下期经典诵读内容 一、古人读书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感恩的相关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5、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6、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7、吃水不忘挖井人。7、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9、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10、投之以桃报之以李。11、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1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13、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14、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15、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16、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17、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1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19、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20、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20、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21、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前苏联谚语22、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23、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24、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25、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三、古语名言警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2018年经典诵读大赛推荐篇目目录.doc

2018年经典诵读大赛推荐篇目目录 小学生组 一、古代作品 1.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王维《鸟鸣涧》 5.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李白《静夜思》 7.李白《夜宿山寺》 8.李白《望庐山瀑布》 9.李白《望天门山》 10.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李白《独坐敬亭山》 12.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1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杜甫《春雨》 15.杜甫《春夜喜雨》 16.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7.孟浩然《过故人庄》 18.刘禹锡《望洞庭》 19.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20.贺知章《咏柳》 21.贾岛《寻隐者不遇》 22.白居易《池上》 23.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5.张籍《秋思》 26.吕岩《牧童》 27.李峤《风》 28.王之涣《登鹳雀楼》 29.胡令能《小儿垂钓》 30.柳宗元《江雪》

31.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 32.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33.杜牧《山行》 34.杜牧《清明》 35.杜牧《江南春》 36.张继《枫桥夜泊》 37.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8.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39.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0.苏轼《题西林壁》 41.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2.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3.王安石《梅花》 44.王安石《泊船瓜洲》 45.王安石《元日》 46.杨万里《小池》 47.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8.杨万里《舟过安仁》 49.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0.翁卷《乡村四月》 51.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52.叶绍翁《夜书所见》 53.叶绍翁《游园不值》 54.朱熹《春日》 55.朱熹《观书有感》 56.程颢《春日偶成》 57.陆游《示儿》 58.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9.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0.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1.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62.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63.白朴《天净沙·秋》 64.于谦《石灰吟》 65.高鼎《村居》

七年级经典诵读

经典选读 孟子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7、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9、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10、谦受益,满招损。 1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之。 1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 13、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5、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1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9、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4、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25、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9、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大学章句 3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宁阳县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⑴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⑵,虚室有余闲⑶。 久在樊笼⑷里,复得返自然⑸。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七年级下课外经典诵读

七年级第二学期 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4、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宪问》 【译文】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6、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 【译文】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7、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8、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9、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 【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12、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13、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1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20. 古代诗歌五首(含答案)

20古代诗歌五首 基础练习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yōu)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B.岱.( 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dàng)胸生曾云,决眦.(cí)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 shù)望眼,自缘.(yuán)身在最高层。 2.下列诗句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B.莫笑农家蜡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山重水馥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 ..(空旷无边) B.会当凌绝顶 ...(登上泰山的顶峰) C.拄杖无时 ..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D.落红 ..不是无情物(落花) 4.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 (2)《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北宋___家、___家、___家。 (3)《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家、___家。 提升练习 1.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

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其五)》中的“离愁”是指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南归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B.《游山西村》一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于农村生活的喜爱。 C.《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前一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模拟练习 1.(2019广东普宁期末,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 (1)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4)我们应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面对当前世界风云变幻的局势,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陕西岐山期末,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

七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七年级(上)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的习惯。 3.通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素质。 二、活动安排 1、在经典诵读课或者早读课前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2、在空余时间与学生讨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快掌握国学经典内容,体验经典魅力。 3、在经典课上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加强对国学经典的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赏析能力。 三、活动评定 1、以学习小组为基础,全方位考察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每周总结评定。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者进行辅导教育。 2、每月进行一次反思总结活动,总结一个月来的得失,并针对得失制定下月计划,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四、国学经典重点学习内容和课时 1、《朝花夕拾》(1课时) 2、《繁星·春水》(1课时) 3、《千字文》(3课时) 4、古诗两首《月夜》和《乡思》(1课时) 5、古诗两首《山中》和《济上作》(1课时) 6、古诗两首《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1课时) 7、古诗两首《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1课时) 8、古诗两首《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1课时)

七年级(上)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一、学习导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二、新课 我们选取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一下大致梳理: 1、创作时间 1926 年。具体说,从 1926 年2月起,至 11 月止,时间跨度不足一年。 2、经历事件主要有①女师大事件; ②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③“三一八”惨案;④赴厦大任教; 3、创作视角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 岁了。最初发表时配有副题,为“旧事重提”。这样,就自然产生两个问题: 一是“提哪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作者曾说: “带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因此,作者更多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顾”。 3、文体特点:杂感 4、小结: “由女师大风潮所引起的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不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鲁迅自身思想的发展上,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场论战引发了鲁迅的很多思考,使他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彷徨》的后半部,以及《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里的杂文,实际上构成了鲁迅创作的一个高潮。” (钱理群) 三、选文例析阅读导读选文《五猖会》 讨论: 《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短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五猖会》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主要谈及哪两件事? ( 文章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记述了两件事,一是《陶庵梦忆·及时雨》所载古时赛会的“豪奢”,二是小时见过的赛会盛况; ) 《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 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突出赛会的盛况,强化了“我”对“五猖会”渴盼的心情;《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写法。 ) 四、探究思考 《五猖会》中提到了哪两处古迹?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是梅姑庙,二是五猖庙; 殊与“礼教”有妨。) 文末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觉得仅仅因为父亲的阻难吗? ( “我”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父亲的阻难,还不如说是对五猖、梅姑的反感。作者刻意引用《聊斋志异》中的有关记述,借以表述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