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习题库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库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库

1、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进行信道编码? 解:信源编码是完成A/D 转换。

信道编码是将信源编码器输出的机内码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线路码,完成码型变换。

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模拟信号在时间上可连续可离散,在幅度上必须连续,数字信号在时间,幅度上都必须离散。

3、某数字通信系统用正弦载波的四个相位0、2π、π、2

来传输信息,这四个

相位是互相独立的。

(1) 每秒钟内0、2π、π、2

出现的次数分别为500、125、125、250,求此通

信系统的码速率和信息速率;

(2) 每秒钟内这四个相位出现的次数都为250,求此通信系统的码速率和信息速率。

解: (1) 每秒钟传输1000个相位,即每秒钟传输1000个符号,故 R B =1000 Bd

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0)=

21,P ??? ??2π=81,P(π)=81,P ??? ??2

3π=4

1

,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信息量为

H (X )=(21×1+82×3+41×2)bit/符号=14

3

bit/符号

信息速率R b =(1000×14

3

)bit/s=1750 bit/s

(2) 每秒钟传输的相位数仍为1000,故 R B =1000 Bd

此时四个符号出现的概率相等,故 H (X )=2 bit/符号

R b =(1000×2)bit/s=2000 bit/s

4、已知等概独立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信息速率为2400 bit/s 。 (1) 求此信号的码速率和码元宽度; (2) 将此信号变为四进制信号,求此四进制信号的码速率、码元宽度和信息速率。 解:(1) R B =R b /log 2M =(2400/log 22)Bd=2400 Bd T =

B R 1=2400

1 s= ms (2) R B =(2400/log 24)Bd=1200 Bd

T=

B R 1=1200

1 s= ms R b =2400 b/s

5、黑白电视图像每帧含有3×105个像素,每个像素有16个等概出现的亮度等级。要求每秒钟传输30帧图像。若信道输出S/N=30 dB ,计算传输该黑白电视图像所要求的信道的最小带宽。 解 每个像素携带的平均信息量为 H(x)=(log 216) bit/符号=4 bit/符号 一帧图像的平均信息量为

I=(4×3×105) bit=12×105 bit

每秒钟传输30帧图像时的信息速率为 R b =(12×105×30) bit/s=36 Mbit/s

令 R b =C=Blog 2(1+N S

B=

MHz MHz N

S R b

61.31001

log 36

)1(log 22==

+

即传输该黑白电视图像所要求的最小带宽为 MHz 。

6、设数字信号的每比特信号能量为E b ,信道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 0/2,试证明:信道无差错传输的信噪比E b /n 0的最小值为 dB 。 证 信号功率为 S=E b R b 噪声功率为 N=n 0B 令C=R b ,得

)1(log )1(log 022B

C n E B N S

B C b ?+=+

= 由此得

B

C n E B

C

b /1

20-=

=m in

n E b

0lim

→B C =-B

C B

C 12

lim

→B

C 693.02ln 12ln 2==-B

C 6.1)693.0lg 10(lg 10min

-==dB n E b dB

7、今设在125us 内传输256个二进制码元,计算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若该信息在4秒内有5个码元产生误码,试问其误码率等于多少? 解:Pe=错码个数/传输的总码元数=5/(4×256/125×10-6)=×10-6

2、假设信道频带宽度为1024KHZ,可传输2048kb/s的比特率,其传输效率为多少?信道频带宽度为2048KHZ,其传输效率又为多少?

解:η

1=f

b

/B=2048Kbit/s÷1024K=2bit/(s·HZ);

η

2= f

b

/B=2048Kbit/s÷2048K=1bit/(s·HZ);

8、什么叫抽样、量化和编码?

抽样:将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处理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量化:对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处理,使其在幅度上也离散;

编码:将量化后的信号样值幅度变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码组过程

9、抽样的任务是什么?抽样后的信号称为什么?

解:抽样的任务是让原始的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抽样后的信号为PAM信号.

10、为什么要进行量化?8位二进制码可以表示多少种状态?

解:量化是让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8位二进制码表示28=256种状态

11、PCM通信能否完全消除量化误差?为什么?

解:量化是用有限个值代替了无限个值,用量化值和其所代表的样值之差来作为量化噪声,该噪声只能通过增加量化级数,即减小量化级长的方法来减弱,但无法消除。

12、PCM通信中发端抽样后和收端分路后各有一个的低通波波器,这两者作用各有什么不同?

解:发端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输入信号的最高频率,以免抽样电路对该信号抽样时不满足抽样定理而产生折迭噪声,收端滤波器的作用是:从PAM信号中检出包络线,即取出原始信号的波形(低频分量),实现原始模拟信号的还原。

13、对于均匀量化编码,若信号幅度Vm小一倍,信噪比变化多少?

解:S/N=6n+2+20lgVm/V=20 , Vm减小一倍,则S/N减小6dB

14、抽样后为什么要加保持电路?

解:抽样进为防止相邻话路样值在公共通道上挨得太近会导致串音以及样值脉冲顶部不平坦导致不能选取量化标准.抽样脉冲的宽度通常取得很小,一般远小于一个时隙的宽度,即n位码宽,所以在抽样后编码前加保持电路,将样值脉宽展宽为一个时隙宽度。

15、非均匀量化的实质是什么?

解:压缩扩张和均匀量化结合形成非均匀量化,在发端均匀量化前通过扩张提高小信息的幅度,即可提高信噪比,在收端再通过相逆压缩对小信息幅度还原。

16、将-350△编为8位PCM码,并计算发端和收端量化误差.

解:1)①-350△〈0,故a

1=0

②350△位于256△~512△之间,为第6大段,故a

2a

3

a

4

=101

③第6大段起始电平为256△,段长为256△,分为16小段,则每一小段长

度为256△/16=16△,(350△-256△)/16△≈,为第6小段,故a

5a

6

a

7

a

8

=0101

8位PCM码为01010101

2)发端量化误差=|样值电平|—码字电平

=350△-{大段起始电平+(8a5+4a6+2a7+a8)×小段长}

=350△-[256+5×16△]

=350△-336△

=14△

收端量化误差=|样值电平|—解码电平

=|样值电平|-(码字电平+×小段长)

=350△-[336△+×16△]

=6△

17、某设备未过载电平的最大值为4096mv,有一幅度为2000mv的样值通过A律13折线逐次对分编码器,写出编码器编码过程及输出的8位PCM码。

解:4096mv/2000mv=2048△/X,则X=1000△

1000△>0,则a1=1

1000△>128△,则a2=1

1000△>512△,则a3=1

1000△<1024△,则a4=0, a2a3a4为110,第7大段,起始电平为512△, 段落差为512△

1000△>512△+512△/2=768△,则a5=1

1000△>512△+512△/2+512△/4=896△,则a6=1

1000△>512△+512△/2+512△/4+512△/8=960△,则a7=1

1000△>512△+512△/2+512△/4+512△/8+512△/16=992△,则a8=1

8位PCM码为。

18、自适应量化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自适应预测的基本思想又是什么?

解:自适应量化是使量化级差跟随输入信号变化,使不同大小的信号平均量化误差最小,从而提高信噪比;自适应预测的基本思想是使预测系数跟随输入信号而变化,从而保证预测值与样值最接近,即预测误差最小。

19、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是什么?

解:时分多路复用就是在一条信道的传输时间内,将若干路离散信号的脉冲序列,经过分组、压缩、循环排序,成为时间上互不重迭的多路信号一并传输的方式。

20、30/32路PCM的帧长,路时隙宽,比特宽,数码率各为多少?第n路样值编码至第n+1路样值编码之间共有多少比特?

解:一帧长=125us=256bit

一路时隙==8bit

一比特=488ns

数码率fb=2048kb/s

两路相邻样值开始编码之间有8bit。

21、30/32路PCM设备的同步,监视,对告码组是如何安排的?

解:同步码:帧同步码共7位“0011011”,安排在偶帧TS

0的a

2

~a

8

码位

监视码:区分奇偶帧的监视码为1位“1”,安排在奇帧TS0的a2码位.

对告码:帧失步对告码安排在奇帧TS0的a3码位,失步用“1”表示,同步用“0”表示。

22、第23路信令在什么位置?

解:在F

8

的TS16的后4bit

23、对某一话路来说,每秒抽样多少个样值?对于30/32路PCM基群端机来说,每秒钟共抽样多少次?

解:一路信号,每秒抽样8k次,对PCM基群来说,每秒共抽样30×8k=240k次

24、定时系统要产生哪些脉冲信号?它们的作用如何?

解:CP主时钟脉冲:控制PCM设备的发送速率。

D1~8位脉冲:用于编解码

CH1~30路脉冲:用于抽样和分路。

F0~F15 复帧脉冲:供信令信号用

25、同步的包括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实现?

解:1、位同步:即收定时系统的主时钟脉冲要同接收信码流同频同相,可在收端通过时钟提取来实现。

2、帧同步:即发端第n路抽样量化编码的信号一定要在收端第n路解码滤波还原,以保证语音的正确传送。

可在发端在固的时间位置上插入特定的帧同步码组,在接收端加以正确识别

3、复帧同步:发端第n路的信令一定要送到收端第n路,以确保信令正确传送。实现方法与帧同步类似。

26、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是什么?前后方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解:要求:1、建立时间要短

2、工作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码型的选择要保证由信息码而产生的伪同步码的可能小

前后方保护的作用是防止假失步和伪同步。

27、PCM基群系统常用的测试指标有那些?

传输电平和净衰减、频率特性、总信噪比、空闲信道噪声、路际可懂串音防卫度。

28、什么叫奈奎斯特准则?

奈奎斯特准则:(理想低通特性) 数字脉冲的传输速率fb是等效理想低通信道截止率fc的两倍,即以fb=2fc的速率传输信号时,可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当数字信号序列通过某一信道传输时,无码间干扰的极限速率是fb=2fc,信道最大传输利用率为2b/(s·Hz)

29、AMI码的缺点是什么?

解:不能限制长连O和长连1,不利于时钟提取。

,CMI码.

30、设数字信号序号为111,将其编成AMI,HDB

3

解: AMI:+10000-10+10-10000+1-1+1-1

HDB3: V+|B-000V-B+0B-B+`00V+B-B+B-B+

CMI: 0000000

31、带限传输对数字信号有什么影响?码间干扰是怎样形成的?

解:理论上数字信息的频带为无穷大,这样无限带宽的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传输时,由于实际信道带宽有限,信号波形必然会产生失真,从而产生码间干扰.

32、怎样用示波器观察眼图,眼图恶化说明什么含义?

解:示波器采用外同步,扫描同期必然为TB(码元同期)或TB的整数倍,这样,就在荧光屏上出现一个或几个接收到的均衡波形,由于示波器的余辉作用,使多个波形迭在一起,这样在荧光屏上显示类似人眼的图形。眼图恶化说明信噪比降低,误码率增加.

33、定时抖动同哪些有关定时抖动对PCM通信有什么影响?

解:定时抖动的原因:

①谐振回路失谐的影响

②时钟提取电路限幅门限失调或输入信号电平变化。

③信通噪声和串话干扰

④信号码型随机组合

抖动的影响:误码率增加

34、某CMI码为0,将其还原为二进制NRZ码

解:按CMJ码编码规则,还原后的NRZ码为1100101

0→01

1→00和11交替

35、为什么数字通信系统要求误码率低于10-6?

解:当Pe=10-6时,误码信噪比(S/Ne)dB=,但若信道误码率高于10-6,如Pe=10-5,则(S/Ne)=(Pe增加一个数量级,误码信噪比下降10dB),低于A律压缩特性的最大量化信噪化38dB,所以为保证总的信噪比不因误码噪声而显著下降,信道误码率Pe应低于10-6。

36、再生中继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解:噪声不积累但误码会积累。

37、为什么要求均衡波形的波峰附近变化要平坦?

解:均衡波形幅度大且波峰附近变化平坦,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定时抖动(再生判决脉冲发生偏移),也不会产生误判,即“1”码仍可还原为“1”码。反之则有可能会将“1”码误差为“0”码。

38、为什么电缆传输码型常用HDB3码? 解:1、无直流分量,低频成分也少 2、高频成分也少 3、便于误码检测

4、码型频谱中虽无时钟频率成分,但经全波整流后即为RZ 码,就会有时钟频率成分,故提取时钟较容易。

5、克服了长连0(最大连0数为3个),便于时钟提取

39、已知信息代码为011,试确定相应的传号差分码、CMI 码、数字双相码、AMI 码以及HDB 3码,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 解: 40、有4个连1和4个连0交替出现的序列,画出单极性非归零码、AMI 码、HDB 3码所对应的波形图。

思路 单极性非归零码、AMI 码的编码规律比较简单。对HDB 3码的编码规律比较熟悉后即可直接由信息代码求出HDB 3码,并进而画出波形图。由于序列中4个连1和4个连0是交替出现的,故相邻的4个连0码组之间1码的个数肯定是偶数个,因此HDB 3码中的每个取代节都应是B00V 。

解: 单极性非归零码、AMI 码、HDB3码及其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41、设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码出现的概率为,对应一个振幅等于1、宽度等于码元间隔T s 的矩形脉冲,0码对应0电平。

(1) 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并画出功率谱曲线,求谱零点带宽;

(2) 若1码对应一个占空比等于的矩形脉冲,0码仍为0电平,重新回答(1)中的问题;

(3) 能否从上述两个信号中用滤波法直接提取码元同步所需的频率f s =1/T s 的分量?若能,给出该分量的功率;

(4) 分析离散谱f s 的功率与1码概率P 的关系。

思路 第一个信号为单极性非归零码,第二个信号为占空比等于的单极性归零码,它们的基本波形为D Ts (t)和(t)。这两个信号都是相同波形随机序列,可用式(5-3)求其功率谱。若功率谱中含有f s =1/T s 的离散谱,则可用滤波法直接提取频率为f s =1/T s 的位定时信号,否则不能。 P s (f)=f s P(1-P)(a 1-a 2)2G 2

(f)+f 2

s ∑

-∞

=n |Pa 1+(1-P)a 2|2G 2(mf s )δ(f -mf s ) (5-3)

傅氏变换对

D τ(t)←→τSa )2(

ωτ=τ

2

/2

/sin ωτωτ 是本课程中常用公式,此题中τ=T s 或τ=。 解: (1) P=,a 1=1,a 2=0

G(f)=T s Sa(πfT s )=T s Sa(πf/f s )

代入式(5-3)得

P s (f)=f s ×××T 2

s Sa 2

(πf/f s )+

-∞

=m ×T 2s Sa 2(mπf s /f s )δ(f -mf s )

=(πf/f s )+

-∞

=m Sa 2(mπ)δ(f -mf s )

由于 sin(mπ)=0 所以 Sa(mπ)=0 故 P s (f)=(πf/f s ) 功率谱密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谱零点带宽为B s =f s 。 信号功率为 S=?∞-∞P s (f)df= ?∞-∞

T s Sa 2(πf/f s )df = ?

-∞T 2s Sa 2

(πf/f s )df 根据帕塞瓦尔定理

?∞-∞T 2s Sa 2(πf/f s )df= ?∞-∞|G(f)|2df=?∞

-∞D 2T s (t)dt=T 2

s 得 S=·T s 2 = (2) P=

G(f)=πfT s )=πf/f s ) P s (f)=πf/f s )+

2Sa m ∑

-∞

=π)δ(f -mf s )

功率谱密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谱零点带宽为B s =2f s 。 信号功率为

S= ?∞-∞T s Sa 2

πf/f s )df+ ?

-∞∑

-∞

=m Sa 2

π)δ(f -mf s )df

=?∞-∞πf/f s )df+∑∞-∞

=m π) =+

-∞

=m π)

(3) 在(1)中无频率等于f s 的离散谱,在(2)中有频率等于f s 的离散谱,故可以

从(2)中用滤波法提取码元同步信号(即位同步信号)。 频率为f s 离散谱的功率为 S=2×π)=π)/π)2 W= W

(4) 在第2个信号中有离散谱f s ,若P 为任意值,则此信号的离散谱为

-∞

=m π)δ(f -mf s )

频率为f s 的离散谱功率为 S=π)/π)2) W= W

小结 以矩形脉冲为基本波形的二进制相同波形随机序列的谱零点带宽等于脉冲宽度的倒数,占空比为1时,谱零点带宽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单极性归零码中含有频率等于码速率的离散谱,离散谱的功率随1码的概率增大而增大(设1码传送脉冲)。上述结论也可以推广到各码元独立的M 进制相同波形随机序列。

42、设某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脉冲为三角形脉冲,如右图所示。图中T s 为码元间隔,数字信息“1”“0”分别用g(t)的有无表示,且“1”和“0”出现的概率相等。

(1) 求该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 能否用滤波法从该数字基带信号中提取码元同步所需的频率f s =1/T s 的分量?若能,试计算该分量的功率。

思路 将底部宽度为τ、高度为1的三角形时域函数表示为Δτ(t),傅氏变换对为

Δτ(t)←→2

2]4

/4/sin [2)]4([2ωτωττωττ=Sa

据此式可求得本题中g(t)所对应的G(f),再由式(5-3)即可求解。 P s (f)=f s P(1-P)(a 1-a 2)2G 2

(f)+f 2

s ∑

-∞

=n |Pa 1+(1-P)a 2|2G 2(mf s )δ(f -mf s ) (5-3)

解: (1)

P=,a 1=1,a 2=0

G(f)=

)2

(22s

s fT Sa AT π P s (f)=f s P(1-P)(a 1-a 2)2G 2

(f)+f 2

s

-∞

=m |Pa 1+(1-P)a 2|2G 2

(mf s )δ(f -mf s )

=4s f ·

)2

(4422s

s fT Sa T A π+)2

(444222s

s m s fT Sa T A f π∑

-∞

=δ(f -mf s ) )()2

(

16

)2(1642

42s m s s mf f m Sa A fT Sa T A -+=∑

-∞

=δπ

π (2) 频率f s =1/T s 离散谱分量为

0)(2)()2(842

42≠-=-s s f f A f f Sa A δπ

δπ 所以可以用滤波法从该数字基带信号中提取码元同步所需要的频率f s =1/T s 的分量,该分量的功率为 S=2A 2/π4=

43、某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是截止频率为1 MHz 、幅度为1的理想低通滤波器。 (1) 试根据系统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求此基带系统无码间串扰的码速率。 (2) 设此系统传输信息速率为3 Mbps ,能否无码间串扰?

思路 此题需求系统的冲激响应。系统的频率特性是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

ω0=4π×106

rad/s 的门函数(双边频率特性)Dω0(ω),根据傅氏变换的对称性可得 Dω0(ω)←→

)2

(200t

Sa ωπω=2×106Sa(2π×106t) 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为

?

?

?≠==0,00

,)(k k C kT h s 式中,T s 为码元间隔。所以,根据冲激响应波形就可确定此系统无码间串扰的码

速率。

设进制数为任意值,根据信息速率与码速率之间的关系求3 Mbps 所对应的码速率,从而判断传输3 Mbps 信号有无码间串扰。 解: (1) h(t)=2×106Sa(2π×106t)

波形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T s = μs/k(k 为正整数)时无码间串扰,即此系统无码间串扰的码速率为

(2) 设传输独立等概的M 进制信号,则 R B =

M

2log 3

(MBd)

M 2log 3=k

2

M=k

28=8n (n=1,2,…)

即当采用8n

进制信号时,码速率R B =

n

1

(MBd),可以满足无码间串扰条件。 (此题解错了)

44、设某基带传输系统具有右图所示的三角形传输函数:

(1) 当R B =ω0/π时,用奈奎斯特准则验证该系统能否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 (2) 求该系统接收滤波器输出基本脉冲的时间表达式,并用此来说明(1)中

的结论。

思路 因R B =ω0/π,即R B =2f 0,无码间串扰频域条件如下式

-∞

=n H(ω+nωs )=??

?

??

≤其他,02||,s C ωω (5-5)

-∞

=n H(ω+nωs )=C,ω为任意值 (5-6)

对于此题给定的条件,有

02ωω=s

根据傅氏变换的对称性,可得

ΔΩ(ω)←→2

2]4

/4/sin [4)]4([4t t t Sa ΩΩΩ=ΩΩππ

由此式可求得本题所给系统的接收滤波器输出基本脉冲时间表达式,再根据码速率决定抽样时刻,从而决定有无码间串扰。 解: (1) 方法一

将H(ω)在频率轴上以2ω0为间隔切开,由于H(ω)的频率范围为(-ω0,ω0),故切开、平移、迭加后仍为H(ω),在|ω|<ω0范围内H(ω)不为常数,故系统有码间串扰。 方法二

将H(ω)向左右平移2ω0的整数倍,如下图所示。可见平移后各图不重合,相加后不为常数,故码速率为ω0/π时有码间串扰。

(2) h(t)=πω20Sa 2)

2(0t ω

此即为接收滤波器输出基本脉冲时间表达式。 因

T s =

1ωπ=B R 所以 h(kT s )=

)2

(220ππωk Sa 可见 k=0,±1,±3,…时,h(kT s )≠0,故有码间串扰。

45、若要求基带传输系统误比特率为10-6,求采用下列基带信号时所需要信噪比 (1) 单极性非归零码; (2) 双极性非归零码;

(3) 采用格雷码的8电平双极性非归零码; (4) 7电平部分响应信号。

解: (1) P eb =Q 6102-=???

?

??N

S

查Q(x)函数表得 N

S

2=45 所以

45=N

S

(2)

P eb =Q 6102-=???

?

?

?N

S 查Q(x)函数表得

45=N

S

(3) P b =P eb /log 28=P e /3

62

103)(6334

47)(13)1(2-?=??

?

???=??????--=

N S Q N S M Q M M P e π

由此得

61071.1)(633-?=??

?

???N S Q 查Q(x)函数表得)(633N

S = 所以

454=N

S

(4) 当部分响应为7电平信号时,此系统传输的为4进制信号 P eb =P e /log 24=P e /2

6

2

2

2102)(1534815)(134)1(2-?=??

????=??????--=N S Q N S L Q L L P e ππ 由此得61007.1)(1534-?=??

?

???N S Q π

查Q(x)函数表得)(1534N S π

= 所以

183=N

S

46、常用的数字键控方式用哪些? ASK (幅度键控):用基带数字信号对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度进行控制的方式。 FSK (移频键控):用基带数字信号对载波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的方式 2PSK (绝对移相键控):用基带数字信号对载波的相位进行控制方式 2DPSK (相对移相键控):2DPSK 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绝对移相一样,只需将输入码序列先变换为相对码序列,然后用此相对码去进行绝对移相,便可以获得 2DPSK 信号。

47、已知码元传输速率R B =103 Bd ,接收机输入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n 0/2=10-10 W/Hz ,今要求误码率P e =10-5,试分别计算出相干OOK 、非相干2FSK 、差分相干2DPSK 以及2PSK 等系统所要求的输入信号功率。

思路 只要求出接收机带通滤波器输出噪声功率就可以由误码率公式得到P e =10-5的信噪比,从而得出信号功率。题中已给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但没有给定收滤波器带宽。由于OOK(即2ASK)系统、2DPSK 系统、2PSK 系统都是线性系统,它们的频带利用率为1/(1+α)(Bd/Hz)。若收滤波器为升余弦滚降特性,其等效噪声带宽为1000 Hz ,可用此等效带宽求噪声功率。设α=1,且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是带宽为2000 Hz 的理想矩形,我们以此为标准进行计算。非相干2FSK 解调器由两个非相干2ASK 解调器构成,两个收滤波器的带宽与线性系统一样。 解: 设OOK 、差分相干2DPSK 以及2PSK 的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是带宽为2000 Hz 的理想矩形,非相干2FSK 接收机的两个支路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也是带宽为2000 Hz 的理想矩形。在此条件下,接收机输入噪声功率为 N=(10-10×2×2000) W=4×10-7 W (1) 相干OOK(2ASK)系统 由误码率公式

P e =???

?

??2r Q =10-5 得 r=

N

S

= S=×4×10-7) W=×10-5 W (2) 非相干2FSK 系统 由误码率公式

P e =2

1

5210-=r

e 得 r=

S=×4×10-7) W=×10-5 W (3) 差分相干2DPSK 系统 由误码率公式 P e =5102

1

--=r e 得 r=

S=×4×10-7) W=×10-5 W

(4) 相干2PSK 系统 由误码率公式 P e =Q(r 2)=10-5

得 r= S=×4×10-7) W=×10-5 W

48、已知2FSK 信号的两个频率f 1=980 Hz ,f 2=2180 Hz ,码元速率R B =300 Bd ,信道有效带宽为3000 Hz ,信道输出端的信噪比为6 dB 。试求: (1) 2FSK 信号的谱零点带宽; (2) 非相干解调时的误比特率; (3) 相干解调时的误比特率。

解: (1) 2FSK 信号的谱零点带宽为

B s =|f 2-f 1|+2R b =(2180-980+2×300) Hz=1800 Hz

(2) 设非相干接收机中带通滤波器BPF 1和BPF 2的频率特性为理想矩形,且带宽为

6002==B F R B Hz

信道带宽为3000 Hz ,是接收机带通滤波器带宽的5倍,所以接收机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噪比是信道输出信噪比的5倍。当信道输出信噪比为6 dB 时,带通滤波器输出信噪比为 r=5×=5×4=20

2FSK 非相干接收机的误比特率为 P b =21e -r/2=2

1e -10=×10-5 (3) 同理可得2FSK 相干接收机的误比特率为 P b =Q(r )=Q(20)=Q=×10-6

49、待传送二元数字序列{a k }=11:

(1) 试画出QPSK 信号波形。假定f c =R b =1/T s ,4种双比特码00,10,11,01分别用相位偏移0,π/2,π,3π/2的振荡波形表示; (2) 给出QPSK 信号表达式和调制器原理方框图。 解: (1) QPSK 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2) QPSK 信号的表达式为

e QPSK (t)=cosφk cosωc t+sinφk sinωc t=cos(ωc t-φk )

QPSK 调制器原理方框图如下图所示,图中x 与i(t)的对应关系为:x 为1码时,i(t)为负脉冲,x 为0码时,i(t)为正脉冲;y 与q(t)的对应关系同x 、i(t)之间的关系。

50、已知电话信道可用的信号传输频带为600~3000 Hz ,取载频为1800 Hz ,试说明:

(1) 采用α=1升余弦滚降基带信号时,QPSK 调制可以传输2400 bit/s 数据;

(2) 采用α=升余弦滚降基带信号时,8PSK调制可以传输4800 bit/s数据;

(3) 画出(1)和(2)传输系统的频率特性草图。

解: (1) 信道带宽为

B

c

=(3000-600) Hz=2400 Hz

α=1时QPSK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η

b =

1

1

4

log

1

log

2

2

+

=

+a

M

bps/Hz=1 bps/Hz

数据传输速率

R b =B

c

·η

b

=2400×1 bit/s=2400 bit/s

(2) α=时8PSK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η

b =

5.0

1

8

log

2

+

=2 bps/Hz

数据传输速率

R b =B

c

·η

b

=2400×2 bit/s=4800 bit/s

(3) (1)和(2)传输系统的频率特性草图如下图(a)和(b)所示。

51、QPSK系统,采用α=1的升余弦基带信号波形,信道带宽为20 MHz:

(1) 求最大信息速率;

(2) 将信息码进行(2,1,3)卷积码编码后再进行传输,设信源信息速率、基带波形及信道带宽不变,设计一种调制方式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3) 画出QPSK系统的频率特性草图(设载频为50 MHz)。

解:(1) η

b =log

2

M/(1+α)=[log

2

4/(1+1)] bps/Hz=1 bps/Hz

所以最大信息速率为

R b =η

b

×B

c

=1×20 Mbit/s=20 Mbit/s

(2) (2,1,3)卷积码的编码效率为,故信源输出数据经(2,1,3)卷积编码后,信

息速率由20 Mbit/s增大到40 Mbit/s,此时频带利用率为

η

b

=2 bps/Hz

由定义η

b =log

2

M/(1+α)

求得 M=16

可采用16QAM调制方式,16QAM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3) QPSK系统的频率特性草图如下图所示。

52、设时频调制信号为四进制的四频四时的调制结构,试以传送二进制信息符号序列为例画出波形示意图。

解:在四进制的四频四时调制方式中,一个双比特代码用四个时隙、四个频率来表示,四个双比特代码00、01、10、11所对应的四个频率分别按如下规则编排:

f 1f

2

f

3

f

4

、f

2

f

3

f

4

f

1

、f

3

f

4

f

1

f

2

、f

4

f

1

f

2

f

3

。二进制信号及四频四时已调信号波形如图

6-48所示,图中设f

1=R

b

、f

2

=2R

b

、f

3

=3R

b

、f

4

=4R

b

53、什么是准同步复接和同步复接?

解;同步复接是指被复接各输入支路的时钟都是由同一个总时钟统一供给,即各支路的时钟频率完全相等的复接方式。

准同步复接是指参与复接的各低次群使用各自的时钟,但各支路的时钟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这种复接方式在复接前必须将各支路的码速都调整到统一的规定值后才能复接。

54、说明正码速调整的含义

解:又称为“脉冲插入法”,是能过插入一些脉冲来调整各支路数码率,从而达到被复接的各支路的数码率完全一致的目的。

55、SDH与PDH相比有何优点:

解:1. 和2M系列在STM-1等级上得到统一。

2. 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网络的组建。

3. 采用字节复用,适用交换技术发展。

4. 帧结构中安排了大约占信息5%的维护管理比特,使网管功能大大加强。

5. 将标准光接口综合进多种不同网元。

6. 采用同步复用,上下电路方便

7. 和现有的PDH能完全兼容,同时还能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

56、阐述SDH速率体系结构

STM-1 s、STM-4 s 、STM-16 s 、STM-64 s

57、简述PCM30/32路基群速率2Mb/s复接到STM-1的复接步骤

解:标称速率为2Mb/s的信号先进入C-12,作适配处理后的C-12输出速率为s,现加上VC-12POH便构成了VC-12,速率为用来指明VC-12相对于TU-12的相位,经速率调整后和相位对准后的TU-12,速率为s。再经均匀的字节间插组成TUG-2(3×s),7个TUG-2经同样的单字节间插组成TUG-3(加上塞入字节后速率达s)。然后由3个TUG-3经单字节间插并加上高阶POH和塞入字节后,构成VC-4净负荷,速率为s,再加上s的AU-4 PTR就组成AU-4,速率为s,单个AU-4直接进入AUG,一个AUG加上容量为 s的段开销即为STM-1的标称速率为s。

58、什么叫PCM零次群?PCM一至四次群的接口码型分别是什么?

解:64Kb/s速率的复接数字信号为PCM零次群;PCM一、二、三次群接口码型为HDB3;四次群接口码为CMI

59、由STM-1帧结构计算出①STM的速率② SOH的速率③AU-PTR的速率解:1、270×9×8/125×10-6=s

2、72×64Kb/s=s

3、9×64Kb/s=576kb/s

60、简述段开销字节BIP-8的作用及计算方法

解:1、使用偶校验的比特间插奇偶校验码,BIP-8是对扰码后的上一个STM-N

帧的所有比特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置于扰码前的本帧的B1字节位置。

2、具体计算方法:将上一帧所有字节的第一个比特的“1”码计数,若“1”码个数为偶数时,本帧(扰码前的帧)B1字节的第一个比特b1’记为“O”,若上帧所有字节的第一个比特“1”码的个数为奇数时,则本帧B1字节的第一个比特b1’记为“1”。上帧所有字节b2-8比特的计算方法依此类推,最后得到的B1字节的8个比特状态即计算结果。

计算机基础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计算机基础题库 一单选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 1.目前使用的“奔腾”型微机采用的逻辑器件属于()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集成电路 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第4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在计算机存储器的术语中,一个“Byte”包含8个() A. 字母 B. 字长 C. 字节 D. 比特 4.目前微型计算机中的高速缓存(Cache),大多数是一种() A. 静态只读存储器 B. 静态随机存储器 C. 动态只读存储器 D. 动态随机存储器 5.目前微机配置的光盘驱动器大多数是DVD,与之对应的光盘存储容量可以达到() A. 650~700MB B. 1~2GB C. 4~5GB D. 6~9GB 6.组成微型计算机“主机”的两个主要部件是微处理器和() A. 硬盘 B. 软盘 C. 光盘 D. 内存储器 7.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A. CAM B. CAI C. CAD D. CAT 8.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分为第一代微型机,第二代微型机,…,是根据下列哪个设备或器件决定的() A. 输入输出设备 B. 微处理器 C. 存储器 D. 运算器

9.我国研制出先进的中国象棋软件,利用该软件,计算机可以与中国象棋大师进行比赛,这属于下列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 A. 人工智能 B. 科学计算 C. 数据处理 D. 计算机辅助设计 10.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单位称为() A. bit B. byte C. word D. KB 11.计算机基本外设的工作是靠一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这组程序代码保存在主机板的特殊的内存芯片中,称这组芯片为() A. Cache B. ROM C. I/O D. BIOS 12.电子计算机能够按照人们的意图自动地进行工作,是因为采用了() A. 逻辑运算部件 B. 自动识别控制方式 C. 程序存储方式 D. 多总线结构方式 13.在微机中,下列设备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 打印机 B. 显示器 C. 绘图仪 D. 键盘 14.在计算机中,运算器是用来进行() A. 加减法运算的部件 B. 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C. 加减乘除法运算的部件 D. 乘除法运算的部件 15.在计算机中,用来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信息表示形式是() A. 拼音简码 B. ASCII码 C. 二进制码 D. 十六进制码 16.硬盘分区的目的之一是() A. 对硬盘进行格式化 B. 便于安装操作系统 C. 便于清除硬盘上的数据和程序 D. 清除硬盘上的所有病毒 17.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 美国

(完整版)数字通信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题外话:本课程网上可以搜索到视频教程和课后习题答案,强烈建议网友搜索并参考这些资料来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其实读者只要把视频的内容及总复习加上课后习题都搞懂,想不考高分都难,呵呵。本课程是【数据通信原理】的先修课程,本文档中的答案有的是发布的答案,有的是从课本上找到的,有的是参考相关资料补充的,仅供网友学习时参考。凡有问号的地方皆为不确定。【…】为注释,P…为在课本上的页码。其实这里的好多原题在视频里和课后习题集里都能找到极似的原型题,但个人时间有限,不能一一为网友找到,却很抱歉,所以同时希望下载这篇文档的网友进一步补全答案,并上传百度,这样会让更多的网友受益,毕竟专业课的考试资料太难买到,求学都不容易!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数字通信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讲话的语声信号为( A)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调相信号 D.调频信号 2.脉冲编码调制信号为(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调相信号 D.调频信号 3.均匀量化的特点是( A ) A.量化间隔不随信号幅度大小而改变 B.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小 C.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大 D.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 4.A律13折线压缩特性中的第7段线的斜率是( A ) A.0.5 B.1 C.4 D.16 5.PCM30/32系统中对每路信号的抽样帧频率是( ) A.8kHz B.16kHz C.64kHz D.2048kHz 6.STM—16的一帧的字节数为( D ) A.9×270×l B.9×270×4 C.9×261×16 D.9×270×16 7.PCM30/32系统复帧的周期是( ) A.125sμ B.250sμ C.1ms D.2ms ? 8.异步复接在复接过程中需要进行( D ) A.码速调整和码速恢复 B.码速恢复 C.编码方式变换 D.码速调整 【同步复接---码速变换;异步复接—码速调整】 1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完整

注:每道题第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第2章Excel数据填充与格式设置 1.对于建立自定义序列,可以使用下列命令来建立: "文件"-"选项" "开始"-"选项" "插入"-"选项" "视图"-"选项" 2.如果需要将数字作为文本处理,如、号等时,应先输入(),再输数字,否则Excel 将其视为数值型数据,而不是字符型。 '(单撇号) "(双撇号) ,(逗号) ;(分号) 3.在Excel中,按()可以输入系统当天的日期。 Ctrl+; Ctrl+Shift+; Shift+; Alt+; 4.要在不同单元格输入相同的数据,首先选中多个单元格,然后在选中的当前单元格中输 入数据,输入完成后按()键就实现了在所有单元格个输入该数据。 Ctrl+Enter Alt+Enter Shift+Enter Enter 5.在Excel中,使用填充柄完成自动填充功能,填充柄位于单元格的() 右下角 左下角 右上角 左上角 6.Excel中要选定不相邻的单元格,用()键配合鼠标操作 ctrl alt tab shift 7.某个单元格经过公式正确计算后显示结果却是"######",使用何种操作,可以正常显示 数据而又不影响该单元格的数据容()

加大该单元格的列宽 加大该单元格的行高 使用复制命令复制数据 重新输入数据 8.在表格中一次性插入3行,正确的方法是( ) 选定3行,在"表格"菜单中选择"插入行"命令 无法实现 选择"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行"命令 把插入点点在行尾部,按回车 9.在Excel中,可以输入两类数据,一类是常量,另一类是: 公式 数字 文本 函数 10.在输入数字超过单元格能显示的位数时,则以()显示 科学计数 百分比 货币 自定义 11.在自动换行功能未设置时,可以通过按()来强制换行 alt+enter alt+shift alt+tab ctrl+enter 12.如果要计算A2:A9区域中包含数值的单元格的个数,可以定义公式"=counta(A2:A9)", 若A7单元格是空白,其他单元格都有值,则结果为() 7 8 6 5 13.当鼠标移到自动填充柄上时,鼠标指针变为() 黑十字 双箭头 白十字 黑矩形 14.已知某个单元格的格式已经设置为"百分比"格式,小数点取2位,当用户向其中输入 38后,单击回车键,编辑框及单元格显示的容为()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大题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自转: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样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3)地球自转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一个地方正当午时,距它180度的地方,正当午夜。说明每隔15度精度,时差相差一个小时。为此人们划定了地球的时区。共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东西经各7度30分的范围为中时区。东西另外各15度为东一区、西一区。自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一个小时,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要减去一日。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密切相关。 公转: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

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自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至9月23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大于夜弧,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四周,太阳整日不落,叫做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6月22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北极圈以北,都是白昼,南半球反之。9月23至次年的3月21是北半球的冬半年。12月22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每年的3月21和9月23。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获得太阳热能的多少。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一日之内,太阳以不同的高度照射地面。正午时刻,它升的最高,称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的公转,在不同的日期内,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对于地球上的四季的形成来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两个主要的因素。前者影响日照时间的长短,后者决定辐射强度的大小。气候(climate)希腊原意为“倾斜”指的就是正午太阳高度。 (3)四季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但是,严格的说,只有中纬度地带才是四季分明的。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的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时来临的同一季节,而总是彼此相反。这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半球性的。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的分配。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热量集中,是夏季,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是冬季。春秋二季是夏冬之间的过渡季节。如果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不变,南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始终不变,也就无所谓季节变化了。

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第三代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器件是( )。 A)晶体管B)电子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就应用领域而言是属于( )。 A)科学计算B)实时控制C)数据处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 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及逻辑判断功能。 A)存储记忆B)自动编程C)无须寻址D)按位串行执行 4.计算机中常用术语CAD是指( )。 A)计算机辅助设计B) 计算机辅助制造C) 计算机辅助教学D) 计算机辅助测试 5.巨型计算机指的是( )。 A)体积大B)重量大C)耗电量大D)功能强 6.486微机的字长是( )。 A)8位B)16位C)32位D)64位 7.计算机之所以能按照人们的意图自动地进行操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 )。 A)二进制编码B)高速的电子元器件C)高级语言D)存储过程控制 8.与十六进制数CDH等值数是( )。 A)204 B)205 C)206 D)203 9.与十进制数291等值十六进制数是( )。 A)123 B)213 C)231 D)296 10.下列4个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中,能用8个二进制数位表示的是( )。 A)257 B)201 C)313 D)296 11.下列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 )。 A)(227)8B)(1FF) 16C)(1010001) 2D)(789) 10 12.下列一组数据中最小的数是( )。 A)(247)8B)(6A) 16 2D)(169) 10 13.字符的ASCII码在机器中的表示二进制准确的描述应是( )。 A)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右边一位为1 B)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左边一位为0 C)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右边一位为0 D) 使用8位二进制代码,最左边一位为1 14.ASCII码表中的字符“A”的值为41H,它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值是( )。 A)61 B)65 C)66 D)100 15.数字字符3的ASCII码为十进制数51,数字字符9的ASCII码为十进制数( )。 A)55 B)56 C)57 D)58 16.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 A)BCD码B)国标码C)汉字编码D)ASCII 码 17.汉字编码有四种方式,其中( )的编码长度是固定的。 A)字形编码B)字母编码C)数字编码D)混合编码 18.在32位微型计算机中,1Word=( )Bytes=( )bits。 A) 1,8 B) 2, 16 C) 3, 16 D) 4, 32 19.在微型计算机中,ASCII码是对( )数据的编码,采用十进制数形式存储,且能直接被计 算机识别和处理。 A)数值B)汉字C)国标码D)字符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库

《数字通信原理》例题讲解 1、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进行信道编码?解:信源编码是完成A/D转换。 信道编码是将信源编码器输出的机内码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线路码,完成码型变换。 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模拟信号在时间上可连续可离散,在幅度上必须连续,数字信号在时间,幅度上都必须离散。 3、某数字通信系统用正弦载波的四个相位0、?、n、—来传输信息,这四个 2 2 相位是互相独立的。 ⑴每秒钟内0、二、n、—出现的次数分别为500、125、125、250,求此通 2 2 信系统的码速率和信息速率; (2)每秒钟内这四个相位出现的次数都为250,求此通信系统的码速率和信息速率。解:(1) 每秒钟传输1000个相位,即每秒钟传输1000个符号,故 R=1000 Bd 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0)=丄,P上I=- ,P( n )=- ,P ]=丄,每个符号 2 12 丿8 8 12 丿4 所含的平均信息量为 12 1 3 H(X)=( 1x 1+2X3+丄x2)bit/ 符号=1- bit/ 符号 2 8 4 4 3 信息速率2(1000 x1 )bit/s=1750 bit/s 4 ⑵每秒钟传输的相位数仍为1000,故 R=1000 Bd 此时四个符号出现的概率相等,故 H(X)=2 bit/ 符号 R=(1000 x 2)bit/s=2000 bit/s 4、已知等概独立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信息速率为2400 bit/s 。 (1) 求此信号的码速率和码元宽度; (2) 将此信号变为四进制信号,求此四进制信号的码速率、码元宽度和信息速率解:(1) R=R/log 2M=(2400/log 22)Bd=2400 Bd 1 1 T = = s=0.42 ms R B 2400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1.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被称为( B )。 A.计算机系统 B.计算机硬件 C.计算机软件 D.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外设的工作是靠一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这组程序代码保存在主板的一个特殊内存芯片中,这个芯片称为( D )。 O 3.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 A )。 A.机器语言 B.高级语言 C.数据库管理系统和FORTRAN 4.在计算机系统上,一个字节等于( C )个二进制位。 5.与二进制数101101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B )。 6.在计算机应用中,“OA”表示( C )。 A.决策支持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办公自动化 D.人工智能 7.指挥、协调计算机工作的设备是( D )。 A.键盘、显示器 B.存储器 C.系统软件 D.控制器 8.目前使用的“奔腾”型微机采用的逻辑器件属于( D )。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9.在微机中,访问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D )。 A.硬盘 B.软盘 C.光盘 D.内存 10.磁盘是直接存储设备,它( C )。 A.只能直接存取 B.只能顺序存取 C.既能顺序存取,又能直接存取 D.将高级语言转换成汇编语言程序的程序 11.激光打印机属于( A )。 A.非击打式打打印机 B.热敏式打印机 C.击打式打印机 D.点阵式打印机 12.根据打印机的原理及印字技术,打印机可分为( A )。 A.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 B.针式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 C.静电打印机和喷默打印机 D.点阵式打印机和行式打印机 13.下列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D )。 A.触摸屏、打印机 B.鼠标、打印机 C.硬盘、软盘驱动器 D.鼠标、条码阅读器 14.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CD-ROM是(B )。 A. 只读型大容量软盘 B. 只读型光盘 C. 只读型硬盘 D.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15.指令的解释是电子计算机的( A )来执行。 A.控制部分 B.存储部分 C.输人输出部分 D.算术和逻辑部分 16.在微机中,指令寄存器是在( B )中。 A.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外部设备 17.在计算机系统中,可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C )。 A.源代码 B.汇编语言代码 C.机器语言代码码 18.用( C )编制的程序是边解释边执行。 语言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指令序列 19.操作系统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部( C )进行管理。 A.应用软件 B.系统硬件 C.系统资源 D.设备 20.解释程序是( C )。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全)..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A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2.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B )。 A.1953年B.1946年C.1964年D.1956年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A )。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II 4.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C )。 A.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B.主机箱、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 5.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 C )两部分。 A.存储器B.寄存器C.控制器D.译码器 6.下列设备中,( D )不是微型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A.打印机B.显示器C.绘图仪D.扫描仪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多媒体硬件的是(D )。 A.光盘驱动器 B.视频卡 C.音频卡 D.加密卡 8.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的部件,通常称为( A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显示器 D.存储器 9.运算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B )。 A.控制线路 B.译码器 C.加法器 D.寄存器 10.把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硬盘,称为( D )。 A.显示 B.读盘 C.输入 D.写盘 11.用MIPS为单位来衡量计算机的性能,它指的是计算机的( B ),指的是每秒处理的百 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 A.传输速率 B.运算速度 C.字长 D.存储器容量 12.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是( A )。 A.中央处理器B.存储器C.运算器D.控制器 13.在外部设备中,打印机属于计算机的( B )设备。 A.输入B.输出C.外存储D.内存储 14.CGA、EGA和VGA标志着( C )的不同规格和性能。 A.打印机 B.存储器 C.显示器 D.硬盘 15.硬盘上原存的有效信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丢失( C )。 A.通过海关的X射线监视仪 B.放在盒内半年没有使用

数字通信原理题库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数字通信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讲话的语声信号为( A)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调相信号 D.调频信号 2.脉冲编码调制信号为(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调相信号 D.调频信号 3.均匀量化的特点是( A ) A.量化间隔不随信号幅度大小而改变 B.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小 C.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大 D.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 4.A律13折线压缩特性中的第7段线的斜率是( A ) A.0.5 B.1 C.4 D.16 5.PCM30/32系统中对每路信号的抽样帧频率是( ) A.8kHz B.16kHz C.64kHz D.2048kHz 6.STM—16的一帧的字节数为( D ) A.9×270×l B.9×270×4 C.9×261×16 D.9×270×16 7.PCM30/32系统复帧的周期是( ) A.125sμ B.250sμ C.1ms D.2ms ? 8.异步复接在复接过程中需要进行( D ) A.码速调整和码速恢复 B.码速恢复 C.编码方式变换 D.码速调整 【同步复接---码速变换;异步复接—码速调整】 9.PCM30/32系统发送帧同步码的周期是( ) A.125sμ B.250sμ C.500sμ D.1ms 10.以下4种传输码型中含有直流分量的传输码型是( D ) 【P183. CMI码也含有直流分量】 A.双极性归零码 B.HDB3码 C.AMI码 D.单极性归零码 11.PCM30/32系统发送复帧同步码的周期是( ) A.125sμ B.250sμ C.1ms D.2ms 12.对SDH网络同步而言,在SDH网络范围内正常的工作方式是( ) A.伪同步方式 B.准同步方式 C.同步方式 D.异步方式 13.样值为513?,它属于A律13折线的(l=8)( D ) P36

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2.计算机外设的工作是靠一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这组程序代码保存在主板的一个特殊内存芯片中,这个芯片称为()。 A.Cache B.ROM C.I/O D.BIOS 6.在计算机应用中,“OA”表示( )。 A.决策支持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办公自动化 D.人工智能 8.目前使用的“奔腾”型微机采用的逻辑器件属于( )。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9.在微机中,访问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 A.硬盘 B.软盘 C.光盘 D.内存 12.根据打印机的原理及印字技术,打印机可分为()。 A.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 B.针式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 C.静电打印机和喷默打印机 D.点阵式打印机和行式打印机 13.下列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触摸屏、打印机 B.鼠标、打印机 C.硬盘、软盘驱动器 D.鼠标、条码阅读器 14.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CD-ROM是(B )。 A. 只读型大容量软盘 B. 只读型光盘 C. 只读型硬盘 D.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16.在微机中,指令寄存器是在( )中。 A.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外部设备 21.以下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 A.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 B.C语言编译程序 C.WINDOWS98 D.学籍管理软件 23.下列诸因素中,对微型计算机工作影响最小的是( )。 A.尘土 B.噪声 C.温度 D.湿度 24.下列语句( )不恰当。 A.磁盘应远离高温及磁性物体 B.避免接触盘片上暴露的部分 C.不要弯曲磁盘 D.磁盘应避免与染上病毒的磁盘放在一起 28.在计算机网络中,( )为局域网。 A.W AN B.Internet C.MAN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7900859.html,N 29.Internet起源于(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澳大利亚 30.调制解调器用于完成计算机数字信号与( )之间的转换。 A.电话线上的数字信号 B.同轴电缆上的音频信号 C.同轴电缆上的数字信号 D.电话线上的模拟信号 32.主机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b817900859.html,由4个子域组成,其中的( )表示主机名。 A.public B.tpt C.tj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7900859.html, 33. 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为了顺利实现OSI模型中同一层次的功能,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叫做()。 A. 协议 B. TCP/IP C. Internet D. 以太 34.防病毒卡是( )病毒的一种较好措施。 A.预防 B.消除 C.检测 D.预防、检测、消除 35.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坏主要是()。 A.磁盘 B.磁盘驱动器 C.磁盘和其中的程序及数据 D.程序和数据 二、填空题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四章 重点总结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1、水的作用? 1)灌溉 2)运输 3)医疗 4)工业中广泛用于能量转化和力的传递介质,例如热电厂、水压机和各种冷却装置。 5)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可提取重要的矿物和元素 2、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质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分外,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雪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 3、地球上的水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这种现象称为水循环。 4、全球水量平衡特点? 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大洋年降水量加入海径流量等于大洋年蒸发量 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2)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89%,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自于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4)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洋和陆地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5、洋的主体指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较少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的水域。 6、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 内海(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临海相通。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相分割,但直接受外海洋流或潮汐的影响。 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 7、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氯离子大约在海水的溶解固体中占55%,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称海水的氯度。 8、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中心所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是这两种引力的平均值,而地球上任何地点所受到的月球和 太阳的引力,同这一平均值比较,大小有差别,方向也不同。正是这一引力差使海面发生升 降,所以称为引潮力。 9、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这就是潮流。 10、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做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因地震或风暴而引起的波浪称为海啸。

计算机基础试题库完整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1.采用晶体管为主要电子元件的计算机属于( B )代计算机。 A. 第一代 B. 第二代 C. 第三代 D. 第四代 2.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这种体系结构称为( A )体系结构。 A. 艾伦.图灵 B. 罗伯特.诺依斯 C. 比尔.盖茨 D. .诺依曼 3.电子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工作的最基本思想是(C ),这个思想是.诺依曼提出来的。 A. 布尔运算 B. 集成电路 C. 程序存储 D. 总线系统 4.对待计算机软件正确的态度是( C )。 A. 计算机软件不需要维护 B. 计算机软件只要能复制得到就不必购买 C. 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 计算机软件不必有备份 5.·诺依曼计算机工作原理是( B )。 A. 程序设计 B.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 算法设计 D. 程序调试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 C )。 A. 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 B. 外部设备和软件系统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主机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之所以能够按照人的意图自动地进行操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 B )。 A. 二进制编码 B. 高级语言 C.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D. 高速的电子元件 8.世界上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就其工作原理而言,一般认为都基于.诺依曼提出的原理( D )。 A. 二进制数 B. 布尔代数 C. 集成电路 D.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9.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A )。 A. 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B.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 C. 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运算 D. 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汉字的计算机码就是国标码 B. 存储器具有记忆能力,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 C. 所有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有限位二进制小数 D. 所有二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十进制小数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汉字的计算机码就是国标码 B. 存储器具有记忆能力,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 C. 所有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有限位二进制小数 D. 所有二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十进制小数 1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应包括( C )。 A.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1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微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B. 计算机区别于其他计算工具的最主要特点是能存储程序和数据 C. 电源关闭后,ROM中的信息会丢失 D. 16位字长计算机能处理的最大数是16位十进制 1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 第1章概述 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幅度连续;数字信号的特点幅度离散。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模型中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的作用是什么?画出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答:信源编码的作用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即完成模/数变换的任务。 信源解码的作用把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即完成数/模变换的任务。 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为 1-3 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字通信的特点是: (1)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2)便于加密处理; (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

(5)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1-4 为什么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答:对于数字通信,由于数字信号的幅值为有限的离散值(通常取二个幅值),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还没有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适当的距离,采用再生的方法,再生成已消除噪声干扰的原发送信号,所以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1-5 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1s μ,如采用四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 答:符号速率为 Bd N 661010 11===-码元时间 信息传输速率为 s Mbit s bit M N R /2/1024log 10log 6262=?=?== 1-6 接上例,若传输过程中2秒误1个比特,求误码率。 答:76105.210 221)()(-?=??==N n P e 传输总码元发生误码个数 1-7 假设数字通信系统的频带宽度为kHz 1024,可传输s kbit /2048的比特率,试问其频带利用率为多少Hz s bit //? 答:频带利用率为 Hz s bit Hz s bit //2101024102048)//3 3 =??==(频带宽度信息传输速率η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

注:每道题第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第2章Excel数据填充与格式设置 1.对于建立自定义序列,可以使用下列命令来建立: "文件"-"选项" "开始"-"选项" "插入"-"选项" "视图"-"选项" 2.如果需要将数字作为文本处理,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时,应先输入( ),再输数字,否 则Excel将其视为数值型数据,而不就是字符型。 '(单撇号) "(双撇号) ,(逗号) ;(分号) 3.在Excel中,按( )可以输入系统当天的日期。 Ctrl+; Ctrl+Shift+; Shift+; Alt+; 4.要在不同单元格输入相同的数据,首先选中多个单元格,然后在选中的当前单元格中输 入数据,输入完成后按( )键就实现了在所有单元格个输入该数据。 Ctrl+Enter Alt+Enter Shift+Enter Enter 5.在Excel中,使用填充柄完成自动填充功能,填充柄位于单元格的() 右下角 左下角 右上角 左上角 6.Excel中要选定不相邻的单元格,用( )键配合鼠标操作 ctrl alt tab shift 7.某个单元格经过公式正确计算后显示结果却就是"######",使用何种操作,可以正常显 示数据而又不影响该单元格的数据内容() 加大该单元格的列宽 加大该单元格的行高 使用复制命令复制数据 重新输入数据 8.在表格中一次性插入3行,正确的方法就是( ) 选定3行,在"表格"菜单中选择"插入行"命令

无法实现 选择"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行"命令 把插入点点在行尾部,按回车 9.在Excel中,可以输入两类数据,一类就是常量,另一类就是: 公式 数字 文本 函数 10.在输入数字超过单元格能显示的位数时,则以( )显示 科学计数 百分比 货币 自定义 11.在自动换行功能未设置时,可以通过按( )来强制换行 alt+enter alt+shift alt+tab ctrl+enter 12.如果要计算A2:A9区域中包含数值的单元格的个数,可以定义公式"=counta(A2:A9)", 若A7单元格就是空白,其她单元格都有值,则结果为( ) 7 8 6 5 13.当鼠标移到自动填充柄上时,鼠标指针变为( ) 黑十字 双箭头 白十字 黑矩形 14.已知某个单元格的格式已经设置为"百分比"格式,小数点取2位,当用户向其中输入38 后,单击回车键,编辑框及单元格内显示的内容为( ) 编辑框显示为38%,单元格显示为38、00% 编辑框显示为38,单元格显示为38% 编辑框显示为0、38,单元格显示为38% 编辑框显示为3800,单元格显示为3800、00% 15.使用"自动填充"方法输入数据时,若在A1输入2,A2输入4,然后选中A1:A2区域,再拖 动填充柄至A10,则A1:A10区域内各单元格填充的数据为( ) 2,4,6, (20) 全0 全2 全4 16.把单元格指针移到AZ1000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 在名称框输入AZ1000,并按回车键 拖动滚动条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_伍光和_考研复习资料

绪论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概念、区别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 3、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理论地理学研究,对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重点阐述;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即对特定区域进行具体描述。 4、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及依据: 按照“层次性”观点,自然地理学分科涉及两个层次: 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研究自然地理整体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 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分别研究组成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本身,强调以某个要素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的学科主要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 根据“三重性”的观点,无论部门自然地理学或是综合自然地理学都需要对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实际应用及具体区域等方面进行研究。 5、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任务: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数字通信原理试卷及答案

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3分) 1、通信的目的是_______ 或________ 信息。 2、通信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即________通信和_______ 通信。 3、数字通信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均是离散的。 4、某一数字信号的符号传输速率为1200波特(Bd),若采用四进制传输,则信 息传输速率为___________。 5、设信道的带宽B=1024Hz,可传输2048 bit/s的比特率,其传输效率η=_________。 6、模拟信号经抽样、量化所得到的数字序列称为________信号,直接传输这种 信号称为___________。 7、目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方法为________复用和_______复用。 8、由于噪声的干扰可能使帧同步码出现误码,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_____________。 9、一般PCM(脉冲编码调制)的帧周期为__________。 10、 PCM30/32制式中一复帧包含有_____帧,而每一帧又包含有 _____个路时 隙,每一路时隙包含有______个位时隙。 一、1、交换、传递;2、基带传输、频带传输;3、幅度、时间;4、2400b/s 5、2b/s/hz; 6、数字、基带; 7、频分、时分; 8、假失步; 9、125 us 10、16 32 8 二、选择题(每题2分)二、1、a ;2、b ;3、c ;模拟信号的特点为: (a) 幅度为连续 (b) 时间域上全有值 (c) 幅度连续,时间间断 (d) 幅度离散 1、数字基带信号为: (a) 基础信号 (b)完成了模数变换后的信号 (c) 频带搬以后的信号 (d)仅为和值的信号 2、量化即 (a) 对样值进行定量 (b) 在时间域上进行离散化 (c) 将信号样值幅度变换为有限个离散值 (d)将样值幅度分层为无限个值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1]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 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 4. 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计算机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 1.“32位微型计算机”中的32指的是()。 A)微机型号 B)机器字长 C)内存容量 D)存储单位 2.“A”的ASCII码值为65,则()的ASCII码值为69。 A)B B)E C)G D)H 3.CD-ROM是()。 A)一次写入光盘B)只读光盘 C)可改写光盘D)AB二种 4.1个字节可以存放()个标点符号。 A)1 B)2 C)3 D)4 5.2个字节表示()二进制位。 A)16位B)32位C)8位D)4位6.CA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它的含义是()。 A)计算机辅助教育B)计算机辅助测试 C)计算机辅助设计D)计算机辅助管理 7.c语言是计算机的()语言。 A)机器B)高级C)低级D)汇编8.把二进制数转换成相应的十进制数是()。 A)39 B)36 C)38 D)37 9.编译程序的功能是()。 A)对源程序边扫描边翻译执行 B)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 C)解释执行汇编语言程序 D)将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10.表示磁盘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位B)字节C)字D)双字1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

A)实用B)应用C)系统D)用户12.操作系统型病毒的特点是()。 A)当系统引导时就装入内存B)破坏性不大 C)有免疫性D)没有传染性 13.处理音频信息的多媒体功能卡是()。 A)软盘控制卡B)硬盘控制卡C)视频卡D)声卡14.串行口的信息传送方式是()传送。 A)一位接一位的依次 B)二位接二位的依次 C)8位(一个字节)同时 D)以上都可以 15.磁带、磁盘、半导体存储器和()属于存储信息的实体。 A)数字B)声音C)图像D)光盘16.磁盘驱动器是()设备。 A)输入B)输出C)输入和输出D)显示17.打印机是一种()。 A)输出设备B)输入设备C)存储器D)运算器18.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器件是()。 A)继电器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断电不会使存储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A)RAM B)SRAM C)ROM D)DRAM 20.对于负数,将()的最低位加1即可求得其补码。 A)原码B)二进制码C)反码D)补码 2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和()。 A)音响设备B)显示设备 C)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D)打印机 22.高密度软盘每面有()个磁道。 A)80 B)79 C)40 D)39 23.汉字的机内码两个字节的高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