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县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县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XX县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XX省医疗保障局XX省民政厅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X医保规〔2019〕X号)和XX市医疗保障局和XX市民政局(X医保字〔2019〕X号)文件,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切实发挥医疗救助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为目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为困难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医疗救助服务。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坚持医疗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医疗救助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慈善捐助、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等方式,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良性互动。

3.因地制宜,分类施救。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救,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救急救难作用。

二、医疗救助对象范围

医疗救助对象分为收入困难对象、医疗支出困难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1.收入困难对象。主要是特困供养人员和低保对象。

2.医疗支出困难对象。主要是指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政策范围内年累计个人负担医疗费超过上年度XX县居民可支配收入1.5倍、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重病患者,包括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

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是未脱贫和脱贫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在脱贫攻坚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统一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细则的通知》(X政办发〔2016〕X号)规定,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政策,不再叠加享受其他医疗救助政策。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三、资助标准和方法

1.资助标准: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100%全额资助。

2.根据上年年底相关部门提供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等对象名单,对下年度参保个人缴费按标准予以资助。原则上当年度内完成资助下年度的参保工作。已经进入参保年度的新识别特困、低保等医疗救助对象,个人缴费部分不再予以资助。

四、医疗救助方式和标准

(一)门诊救助。对医疗救助对象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政策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负担部分按照比例进行救助。特困供养人员中集中供养对象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100%的比例给予救助,分散供养对象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90%的比例给予救助,低保对象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为3000元。其中对患重特大疾病,门诊医疗费用花费较大的,可在最高限额内适当提高门诊救助标准。

(二)一般住院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按规定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救助。

1.救助标准:特困供养人员中集中供养对象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100%的比例给予救助,分散供养对象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90%的比例给予救助,低保对象在年度救助限额内

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医疗支出困难对象在政策范围内本年度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超出上年度全县人均可支配收

入部分,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1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为15000元。

年度内既申请门诊救助又申请住院救助的,最高限额为15000元。

2.救助方式: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名单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直接结算系统,予以直接救助。其他困难救助对象视患者家庭贫困程度、病种、医药费个人负担金额以及医疗救助基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确定

救助人员和金额。

五、救助条件

(一)定点医院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结算医疗救助金额时,执行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XX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超出以上目录规定范围的项目不享受医疗救助;医疗支出困难对象的医疗救助参照重点救助对象并在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XX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进行,超出以上目录规定范围的项目不享受医疗救助;一人同时符合两种以上救助条件的,只按救助标准较高的一种救助办法执行。

(二)申请医疗救助对象在核定医疗救助金额时,去除

下列费用

1.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个人自费部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部分;

2.患者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费用;

3.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4.职工单位或相关部门补助的费用;

5.社会各界帮扶给予的救助资金;

6.医疗单位减免的费用。

(三)因下列情况之一发生医疗费用的,不享受医疗救助

1.转诊到非定点医院就医未经批准的;

2.因违法犯罪、打架斗殴、交通事故、酗酒伤害、吸毒、自杀、自残、医疗事故、食物中毒、工伤、他伤等非自然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3.自购药品、非诊疗性药品、保健品及营养健美所发生的药费;

4.擅自挂床住院、在家庭病床治疗发生的费用;

5.变性、镶牙、整容等非疾病而引发的医疗费用;

6.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骗取医疗救助金。

六、救助程序

(一)“一站式”即时结算。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到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

疗救助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按照《XX省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规定,每月报县医疗保障局审核后,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

(二)非“一站式”即时结算。因医疗支出困难重病患者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或在非“一站式”结算定点医院住院的低保对象及特困供养人员在申请医疗救助时,应在出院后半年内向县医疗保障局提交如下材料。

1.《XX县医疗救助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银行卡原件、复印件;

3.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

4.医疗费用收据(或基本医疗保险部门出具的报销凭证、报销结算清单);

5.其他证明材料。

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县医疗保障局审批。

县医疗保障局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医疗救助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做出审批决定。符合救助条件的按照《XX省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直接支付给医疗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资金一律实行社会化发放。

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和社会互助帮扶

后,个人及家庭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费用仍然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

(一)救助标准:特困供养人员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剩余部分按30%的比例给予救助;低保对象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剩余部分按20%的比例给予救助;医疗支出困难对象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剩余部分按1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为20000元。对特别困难的,县医疗保障局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通过集体研究,进一步提高标准。

(二)救助方式:县医疗保障局审核认定后给予救助。

八、加强经办管理机制

县医疗保障局要加强与民政部门的互通互联,共同做好救助对象的核对和信息对接工作。县民政部门负责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的认定,并将认定后的人员信息及时反馈给县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局将信息及时录入全市“一站式”医疗救助结算平台,确保医疗救助对象及时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县统计部门负责提供我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履行好医疗救助的申请受理、审核等职责。本方案自2020年2月19日执行,由县医疗保障局负责解释。原《XX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X 政办函〔2019〕X号)自动废止。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兰州市七里河区委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9年12月2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推动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要求,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早日实现建设现代中心区的奋斗目标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必须坚持繁荣农村与发展城市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分工合作、三产融合、梯度跟进、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带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按照“一中心、两加快、三推进、六突破”的基本思路,实现“城区面积翻一番,农村人口减一半”总体设想。在工作中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

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一中心”,就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突出旧城改造,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加速推进现代中心区建设。“两加快”,就是加快彭家坪新区和“三滩”新城区建设,使“两区”成为七里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率先实现城市化。“三推进”,就是依托国道、省道沿线整体实现城镇化的思路,在水磨沟、西果园沟和黄峪沟三线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小区建设,促进沿线人口向城镇集中,生产向二、三产业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六突破”,就是坚持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力求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减少农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达到八个一体化,即“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要素配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社会管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民生建设,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统筹党的建设,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统筹组织保障,推进城乡领导机构一体化”。最终实现城乡融合,达到全面协调发展。 三、工作重点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实施 方案 为了提高我县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根据x[x]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救助对象 1、城乡低保对象; 2、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3、城镇“三无”对象; 4、残疾军人、“三属”人员、“两红”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参战参试退役人员; 5、尚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在岗和退休军转干部及1953年底前参军后在企业退休的军队退役士兵; 6、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大病患者:指患规定的12种重大疾病,且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可报部分(指剔除新农合或医保认定的不可报部分)的个人自付部分在3万元以上(含3万元),而造成家庭支出贫困的低收入家庭患者。 二、重大疾病病种

重大疾病指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因高额治疗费用而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疾病: 1、恶性肿瘤; 2、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3、重症肝炎(肝硬化、肝腹水或急性肝坏死); 4、脑中风; 5、急性心肌梗塞; 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7、重症精神病; 8、系统性红斑狼疮; 9、脑性瘫痪; 10、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1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12、帕金森氏综合征。 救助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1、参与卖淫嫖娼而染上性病的; 2、因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淫乱、违法犯罪等引发的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 3、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意外事故及其他责任事故的; 4、变性、镶牙、整容等非疾病而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门诊救助

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实施方案_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方案

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实施方案_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方案 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是为了充分发挥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作用,帮助医疗救助对象及时、便捷地获得医疗救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省上计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xx年完成105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每个新建村卫生室中央和省级共补助10万元,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从20xx年起,对于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强化乡村医生培训,到20xx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职业资格以上标准。充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20xx年,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

医生3名以上,20xx年达到5名。到20xx年完成九县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20xx年起,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政策机制,每年选派市级医疗机构副主任以上医师、县级医疗机构中级以上和五年以上住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20xx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xx 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贫困人口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二、主要措施 1.贫困地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加大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完成1055个未达标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每个新建村卫生室由中央和省级投入10万元,20xx年建设750个,20xx年建设305个,同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每个贫困村村卫生室配备1台健康一体机。 2.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待遇 对于贫困村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从20xx年起,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定额补助由200元/月增加到400元/月。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 细则

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内政发〔〕125号)、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医疗救助操作规程的通知》(内民政保〔〕133号)以及《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辽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通政发〔〕1号)精神,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城乡医疗救助(以下简称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拨款和上级专项资金救助及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患重大病和慢性病的城乡贫困居民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医疗救助以政府救助为主、社会互助为辅。 第四条对医疗救助对象中的农村牧区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重残人员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施重点救助。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五条医疗救助遵守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与量入为出的原则; (二)低标准起步,分类施救,逐步提高的原则; (三)制度统一、管理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多方筹集与个人积极参加的原则; (五)与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慈善机构的救助相衔接的原则。 第三章救助范围 第六条享受医疗救助待遇人员包括: (一)特困供养人员(农村牧区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 (二)正在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 (三)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 (四)见义勇为及因公受伤、致残的农牧民和无固定职业的城市居民; (五)城乡低收入家庭患重大疾病人员(低收入人员指家庭收入高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我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0%)。 第七条城乡低保对象凭《低保证》到指定医院就诊时,免收门诊挂号费,减免30%的检查费和床位费。 第八条我旗确定的指定医疗救助服务机构为苏木镇场医院、

小学美丽校园实施方案

******小学美丽校园实施方案 为把我校打造成充满文化气息、人文关怀、健康向上、高度文明、 符合时代精神的“美丽校园”,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办学条件、整治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切实加强 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安全、体音美、卫生设施 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努力使学校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 二、工作目标 建设“美丽学校”,就是要使学校洋溢着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 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通过美丽学校的建设活 动,要使我校的建筑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协调,环境整洁雅致,校园 安定有序,课堂特色鲜明、人人和谐发展;要把我校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要把我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美丽校园”建设与促进义教均衡、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结合;二是“美丽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三是“美丽校园”建设与美丽家园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 2、坚持“五个突出”。突出环境要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突出宣传教育,突出亮点展示,突出创建合力。全员 参与建设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美丽校园。

3、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校自然环境和校园建设进展情况,针对校园建设和学校管理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确定建设规划和建设重点。 四、工作内容 (一)做到校园内“五化” 校园“五化”的内容为校园建设标准化、校园卫生清洁化、校园环保绿色化、校园环境美丽化和校园文化丰富化,具体要求为: 1、校园建设标准化:学校教室充足,课桌椅配备达到市区相关标准,实验仪器设施配备基本完备,图书配备达到标准。 2、校园卫生清洁化:校园内整洁卫生,无卫生死角,做到地面上无纸屑、果皮、烟头、痰迹、污物、废物、杂物等;教室、教师办公室、教师寝室桌椅摆放整齐、窗明几净;楼道走廊及楼梯两边墙壁上无脚印、污渍;楼顶上无蜘蛛网和灰尘;垃圾桶摆放有序;厕所、洗手间无臭气。切实做好保洁工作,教育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3、校园环保绿色化:校园可绿化面积绿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 要充分利用每年植树节时间节点,开展植树活动。要管护好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完善花木的植物介绍标牌,学校道路旁增设宣传标语、提示语,不断完善校园环保文化建设。 4、校园环境美丽化: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精心布置,注重校园每个细节、每个空间的设计,学校建筑布局合理,色彩协调,环境整洁雅致,车辆要有规定的停放区域,不得随便停放。 5、校园文化丰富化:重视校园门厅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操场文化、宿舍文化,做到主题突出,富有特色;让校园的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对策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战略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近年来城乡统筹发展实践探析,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成都市现阶段城乡统筹良性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对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2003年以来,成都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始了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统筹城乡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创新实践,在深化城乡统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探索城乡协调发展道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三个集中”需要城乡一体的市场基础,对市场化配置

资源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市场化、资本化、一体化。市场化是指农民房屋、集体土地经营权、林权等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资本化就是上述产权都可以象资本一样用来抵押贷款;一体化就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转(交易)没有障碍。这些都是对现行《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突破的一种尝试和探索。2007年7月,在《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面世后,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第一个文件便是《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这也是成都首次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提出“积极推动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 成都最早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是锦江区。该区从2008年初开始,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为核心,按照确权是基础、流转是关键的原则,将改革分为确权颁证、土地整理、流转交易三个环节。该区提出了“大统筹、大集中、大流转”的理念,即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将全区视为一个整体来统筹推进,把除三圣乡“五朵金花”以外的所有农户,全都就近集中引导到两个新建的新型社区去居住,把经过确权、登记、颁证后的集体建设用地,和经过土地综合整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扣除农民新居用地

“美丽校园”创建方案

赵北小学“美丽校园”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学生的美满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书香熏染,明德知理”为办学特色,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我校以“书香”为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体系。 二、实施原则 1、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漠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盛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校园文化建设要,精心设计、主题光鲜、内容丰盛、特色明明,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光鲜,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深刻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三、详尽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严重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用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严重内容。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优秀文化的严重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全校教职工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严重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达到“学校是我家,文化建设有大家”的积极效果。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4-6月)起草方案、提炼核心理念、宣传发动,争取资金有计划做好校舍的维修与新建工作。 第二阶段(6—7月)借鉴经验,制定建设方案、全面布置,并力争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文化,使得校园整体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发动师生对校舍、景点、区域的命名与设计意见。 第三阶段(7—9月)配套的墙体文化、环境、景点建设,如运动场、校门口、走廊等建设工作。 第四阶段(9—10月)反思整改,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结壮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达到人校合一程度,形成自己文化特色,打造品牌。 赵北小学2014年11月节活动方案2010年读书 一、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

xx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xx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湖政发〔2005〕6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就全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全面推进我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深化就业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的新型劳动保障制度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和就业稳定,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就业促进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为

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 通过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至2008年底,全区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低于25%。 二、实施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管理制度,统筹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 1.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根据我区城乡统筹就业发展要求,取消地域、身份、户籍、行业等政策限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把城乡统筹就业、控制社会失业率、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不断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制定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体系。同时,结合南浔实际,制订出台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就业的相关政策。 2.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年龄结构、技能水平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情况,为制定和实施城乡一体的就业规划提供依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范文一) ××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社会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切实履行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根本宗旨,为稳定社会、建设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年,我县医疗救助累计救助39221人,其中城市1636人,农村37585人;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92.19万元,其中城市29.89万元,农村462.3万元。资助1386名城镇参保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助32957名农村参保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缓解就医困难和因病影响基本生活的问题,使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将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对象、享受生活定补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重点优抚对象、特困职工等五类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二是严格审批程序。由救助对象家庭户主向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居民身份证、低保证或五保供养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公室报销的相关医疗收费收据、必要的病历资料,经村(居)委会进行调查和初审,填写《××县城乡医疗救助审批表》,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符合条件的,报县民政局审批。

三是完善医疗救助系统。为了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构建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完成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库采集工作,建立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库,实现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受益人口达4万多人。 四是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缴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100%。 五是医疗救助资金专户社会化发放。财政部门设立医疗救助专户,实行专项调拨、封闭运行。县民政局将审批核定后的医疗救助对象名单和医疗救助金额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及时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至相关金融网点,存入救助对象的存单,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下步打算 ××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救助资金不够充足,医疗救助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及医疗救助比例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救助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适当调整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形成更为有效施救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范文二) ××年,医疗救助工作纳入了市定目标管理。我县的医疗救助工作在县领导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建立了以民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结算工作

小学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Xx市美丽校园工程实施方案》禹教字〔20XX〕112号)文件精神,营造环境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农村校园,提升我校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努力打造一个生态、文明和美丽校园,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环境,促进我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三方面强化美丽校园建设。通过创建活动,把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校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创立一个责任引领,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平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建活动,力争达到“美丽校园”创建要求,努力成为校园绿化、净化、文化示范校。 三、实施措施 1.成立“美丽校园”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Xx(全面负责美丽校园创建) 副组长:Xx(负责校园绿化)

Xx(负责校园净化) Xx(负责校园美化) Xx(负责校园制度化) 成员:Xx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倡议书、校会等形式,提高全校师生对建设“美丽校园”目的、意义的认识,树立校园“三化”建设教育意识。 3.征求意见,查找问题。 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家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发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存在的不美丽、不和谐因素和问题,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提高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明确责任,加强督查。 通过明确各部门在建设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建立活动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5.完善制度,加强保障。 学校将继续完善绿化管理、物资采购、师生评价、家校联系、安全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为建设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6.及时总结,巩固深化。 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创建活动专题工作会议,对创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在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成都试验区),是国家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全局和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赋予成都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机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要求,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 —1 —

重建的成功典范,带动四川全面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圆满完成试验区建设任务。把成都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震前有明显提高。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73%,城市化率达到6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4∶1,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 力争到2020年,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三个集中”达到较高水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80%,城市化率达到7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三)基本思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2 —

2017年医疗救助工作计划

2017年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细化医疗救助制度。按照“托住底线、保主保重、统筹衔接、公开公正、高效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高救助标准,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权益。 2.进一步健全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商业保险与医疗救助衔接机制,做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和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享、公开透明,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3.进一步提高对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水平。重视减轻特殊困难人群医疗费用负担,要根据地方财力和救助资金的总量,适时调整救助对象救助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标准。对于一些重特大重病救助对象经集体研究后可适当提高报销比例,最大限度的将资金救助困难群众。同时要根据救助对象病种、病情、家庭贫困程度尝试实行医前、医中、二次救助等救助措施,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尽早、及时用到最急需救助的群众身上。 4.进一步健全医疗救助筹资机制。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情况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报销水平等,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应纳入救助范围的对象标准,使更多的困难人群受益,造福社会。同时要加大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福彩中心等公益机构的联系,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健全多渠道筹

资机制,增强医疗救助能力。 5.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交给老百姓。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条件以及政策、范围,使广大群众了解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以及所需材料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这项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

美丽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美丽校园建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式高品位可持续发展,全面优化校园环境,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弘扬学校传统文化,打造现代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拓展学校文化活动领域,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OTyhjQX。 二、基本原则 立足育人,突出文化,因校制宜,尊重传统,彰显特色,发挥创意,体现审美,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以学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为内容,争创“五优”校园:创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节约校园。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组织开展有效的学校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自2017年起开始实施,在原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将学校建设成为校舍设施全、校园环境美、艺术氛围浓、人际关

系和谐平等的校园。形成教师教育语录、师生值岗、四大节、教师集体备课、学校管理干部论坛、家长学校、学生路队分流放学、学生兴趣队组活动、大课间活动和学校走廊文化等十个方面的工作品牌。k8YGbak。 四、具体任务 (一)建设和谐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校风建设。学校要凸显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传承学校优秀传统,彰显学校个性发展特色。ZR6X2gz。 1、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应深入细致地了解自身的发展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切合本校实际的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并通过研讨、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使之为全校师生所认同、接受,让师生受到学校特色文化的激励和熏染。hIgauh4。 2、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是一个学校的思维方式、治学态度。学校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结合现代办学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慈爱公正、严谨博学”的教风,“勤思敏学、活泼向上”的学风,使学校能有独具特色的标识或精神支柱,让“三风”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旋律和核心竞争力。riE1kkK。

铜梁县公安局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铜梁县公安局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204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县户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助推城市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县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资源承载等因素,分阶段推动人口向小城镇、县城区域内聚集,逐步建立城乡人口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 2010年-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在两年内新增城镇居民10万人,使我县非农业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19%上升到30%,实现转户人口在县城、小城镇合理布局。 2012年-2020年,在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3万,到2020年新增

城镇居民27万,非农业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3%,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领导,县局成立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县长助理、局长戴毅、政委罗军任组长,副局长赵廷刚、纪委书记刘宏任副组长,县局指挥中心、政工监督室、警务保障室、治安大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治安大队,由治安大队副大队长雷宏斌任办公室主任,治安大队户政中队民警为成员,具体负责户籍制度改革日常工作的组织、检查、指导和协调。 四、集中解决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户 结合我县实际,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建立畅通的户籍转移通道,重点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愿进入城镇定居,两年内集中推动10万本县籍农村居民率先转户。主要对象包括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在市内就读的本县农村籍大中专学生、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农村五保对象等。 五、农村居民转户条件,证明材料和办理程序 (一)转户条件 1、县城。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1)购买商品住房。 (2)务工经商三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3)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最新)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 为缓解我区城乡贫困家庭因患重大疾病导致的医疗困难问题,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命健康权益,根据《X省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X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及各级对民生工程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救助对象 凡在我区行政区域内居住,具有我区常住户口的以下五类对象,均可申请困难群众医疗救助: (一)持有区民政局发放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对象); (二)重点优抚对象; (三)持有区民政局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 (四)城乡低收入居民。城市低收入居民是指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现行城市低保标准的1.5倍的居民;农村低收入居民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现行农村低保标准1.5倍的居民; (五)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人员。 二、救助病种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急性脑中风;

(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四)严重心脏病; (五)重症肝炎及并发症; (六)艾滋病; (七)晚期血吸虫病; (八)重症精神病; (九)系统性红斑狼疮; (十)风湿病并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或合并其他脏器损害,影响正常生活; (十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二)肝豆状核变性。 三、救助标准及定点医疗机构 救助对象在扣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类商业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部分后,个人负担的年医疗费用将给予定额救助,当年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0元。 我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指定医院参照区医保中心和区合管局指定的当年医疗定点机构。 四、救助办法 (一)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

彭州市升平镇关于2011年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建设的实施方案

中共彭州市升平镇委员会 彭州市升平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建设的 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综合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彭委发“2011”1号)精神,结合升平镇实际,特制定升平镇2011年综合示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开展综合示范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综合示范、统筹集成、突出特色、远近结合?和?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等基本要求,围绕实施?四二一一?发展战略,以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为载体,以?六个一体化?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三个集中?的质量和水平。 总体要求:紧扣?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清罗公路为主轴,以场镇为中心,用4—5五年打造龙福、昌衡、莲泉、玉泉、银雀、积泉等?六村一社区?综合示范线,建设龙吟、青春、石桥、广圣、墓山等五个综合示范点。2011年,重点实施龙福村市级综合示范点建设,全面展示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和人文深厚的世界现代田园先行区发展风采,把龙福村建设成为彭州平坝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和典型。

二、龙福村基本情况 龙福村位于升平镇之北,与彭州市中心城市——天彭镇紧邻,处汉彭公路支线——清罗公路升平段的端口。全村辖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8人,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775亩。?5〃12?地震发生后,该村抢抓发展机遇,借力灾后重建,建成了宁德大道和统规统建点,一产规模经营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集中居住的愿望十分强烈。在产业发展上呈现出三大特色:一是引进成都玉圣公司,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占地17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二是引进成都建稚农业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打造彭州一流乡村酒店;三是乡村旅游业态形成,2010年被彭州市评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工作方案 (一)科学制定规划。按照升平镇制定的?十二五?城乡一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一是由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牵头,在市规划局的指导下,6月底前完成龙福村村庄规划;二是由镇农村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在市农发局的指导下,5月底前完成龙福村产业发展规划。?两大规划?的总体目标;农民集中居住及配套设施齐全、花卉苗木主导产业拓展升级、乡村旅游产业提档优化。 (二)实施两个集中。建立健全镇为主体的提升?三个集中?质量和水平的责任体系,强化市场手段,全力吸纳社会资本统筹推进龙福村农民集中居住和土地规模经营。一是由镇社会事务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分室、劳动保障所牵头,在5月底前,建立健全已建成统规统建点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管理服务机制,并有效运转。二是由镇农村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力抓一产招商引资,至少引进投资

2020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服务方案

2020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服务方案 为加快推进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服务水平,有效减轻救助对象医疗费用支出负担,按照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和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救、公开便捷、救急救难、及时有效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标准统一、救助程序便捷、信息资源共享、救助效果明显的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格局。 三、救助对象 具有我区户籍,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 四、救助办法 救助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在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享

受医疗费用报销“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即救助对象的住院医疗费用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其余个人承担费用再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单次救助金额不超过6500元,每人当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0元。 五、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为保证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与区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有序、有效衔接,确定区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医院、区胥各庄中西医结合医院、胥各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区医院门诊部、区妇幼保健院高庄子社区门诊部、区济康医院和14所乡镇卫生院(共23家)为医疗救助“一站式”试点医疗机构。 六、操作程序 (一)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医疗救助操作程序。 1.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登记时,须向医疗机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低保证或“五保”证等有效证件,由医疗机构与区民政局进行信息核实确认(或联网信息比对)。出院结算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报销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救助资金,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负费用。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将垫付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单和医疗救助结算单(注明自付金额和应享受救助金额),达到大病保险额度的需提供大病保险报销单据一幵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进行审批汇总报区财政局,经区财政局审核后与定点医疗机构按季度结算。 2.救助对象在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诊,需本人先行垫付相关费用。在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

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工作在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建立了以民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结算的工作方式,按照边摸索、边推进、边改善、边扩大的工作思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方便了救助对象,使“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并摸索出一些基本做法,现就我市的医疗救助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海城市下辖27个镇(区),总人口114万,其中市区人口36万人。现有城镇低保4195人、2420户,农村低保12675人、6490户。 二、主要做法: 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既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也是妥善解决低保、及特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法宝。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救人为先”的工作宗旨,严格按照“救急、救难、公开、便捷”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为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切实为困难群众看病提供便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海城市“阳光救助”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阳光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民政部门牵头,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二)、结合实际,分类施救 一是在实施方案中对救助对象、救助原则、救助措施等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二是定点医院全覆盖。在选择定点医院时,重点考虑四个因素:一是群众就近、方便就医;二是医院有一定的垫付能力;三是依托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定点医院;四是兼顾县级、乡(镇)不同层次医院相结合,尽最大努力达到“小病不出乡镇、就近能住院、大病及时转院”,满足困难群众不同的医疗需求。 三是不同类别,区别对待。在具体救助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为主体,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坚持突出重点,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治疗费用的高低,实行分类施助。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在新农合医疗补偿政策后,扣除除外金额及大病保险补偿额,其余部分按60%的比例予以救助。每人每年住院救助封顶线为3500元。城市低保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重症尿毒症透析、肝肾器官移植后应用抗排斥药)每人每年住院救助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