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很喜欢音乐,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快乐,增添了色彩。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也许就会成为荒芜的沙漠。在没有录音设备的古代,怎样才能把自己欣赏到的优美音乐记录下来呢?那就要靠文字了。而这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清代方扶南曾有过这样的评论:

(出示幻灯片1)清代方扶南批李长吉诗集:“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这里提到三篇写声音最为成功的作品,它们的作者都是谁?

生:白居易,韩愈,李贺

师:(出示幻灯片)对,这三篇文章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它们来探寻一下描写声音的技巧。首先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二、介绍作者、常识

师:首先来了解作者——李贺。谁来读一读。

出示幻灯: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道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未成年即丧父,却因父名晋肃,避父讳(进、晋同音),终不得登第。为此,韩愈专门写了《讳辩》一文驳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而李贺终未能参加考试。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生1:读

师: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诗作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人因此称呼他为“诗鬼”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李贺一同欣赏一场精彩的音乐表演吧。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诗歌。

生:自由读

师:这场音乐的表演者是谁?

生:李凭

师:(出示幻灯)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诸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称赞。图上这个乐器就是他弹奏的乐器“箜篌”。

题目中“引”指诗歌体裁,篇幅较长,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下面,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1:读

师:读的很准确,语速把握的也很恰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四、品读“亮点”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看一看,这场精彩的演出,都有那些听众。

生:默读,思考

生1:流云、江娥、素女、紫皇、吴刚、寒兔

师:还有吗?谁还找到的有,来补充一下

生2:五色石

生3:错,应该是女娲。

师: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3:女娲补天的时候,听的入迷了,忘记补天,所以五色石从天上掉了下来。

师:很好,听众还有哪些?

生4:神妪

生:他在教老妪弹琴

师:神妪为什么请他教他弹琴?

生:因为听到李凭表演,感觉他弹奏的太好了。

生4:还有老鱼、瘦蛟

师:老鱼、瘦蛟给你什么感觉?

生:衰老、瘦弱、没有活力

师:它们听到李凭的表演却跳起来,舞起来,说明什么?

生:李凭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

师:这些听众听到李凭的箜篌表演都有哪些具体感受,谁来说一说。

生:(思考)

生1:乐声使浮云凝滞不流;乐声使江娥、素女感动得悲啼不止;使天帝感动;乐声使女娲入神,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

生2: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李凭;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入眠;玉兔陶醉。

师:听众的这些表现说明什么?

生:李凭表演的非常精彩。

师:作者使用的什么写作手法?

生:侧面烘托

师:这场表演的听众有人还有物,有天上的还有地上的,有人还有神。这充分体现了李贺诗歌的什么特点?

生:想象丰富,立意新颖

师:那么有没有正面描写?找一找,哪些诗句是正面描写?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师:思考一下,小组在一起讨论:作者是怎样正面描写箜篌表演的?

生:交流、讨论

生1:“昆山玉碎凤凰叫”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箜篌声比作昆山玉碎、凤凰鸣叫的声音,表现了乐声的清脆动听和起伏多变。

师:昆山玉碎的声音和凤凰鸣叫的声音描摹箜篌的声音,这是以声写声。那下一句呢?

生2:“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师:芙蓉泣露写什么景象?

生:荷叶上的露珠。

师:香兰笑呢?

生:(沉默)

师:香兰笑是由兰花的形状联想到笑声。“芙蓉泣露”“香兰笑”其实都是无声的,作者用这两种没有声音的意象来写声音,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声音?

生:通感

师:对,通感。所谓的通感,就是将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它的特点就是感觉的转移。我们在以前学习中也接触过。比如荷塘月色中的一句。

出示幻灯片:“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荷花的清香比作什么?

生:渺茫的歌声。

师:渺茫的歌声的特点是什么?

生:隐隐约约,似有似无。

师:朱自清用隐隐约约的歌声写出荷香的若有若无,似隐似现。

师:李贺以“芙蓉泣露”和“香兰笑”突出箜篌声音的悲戚与轻快。“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话通过比喻、夸张、通感的手法,正面描写乐声的清脆动听和起伏多变。

师:从全诗来看,《李凭箜篌引》作者主要使用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的?

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箜篌表演的精彩。

师:下边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请同学们诵读诗歌

生:齐读

三、比读探究(一)

师:我们再回忆一下白居易的《琵琶行》。看看白居易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声音的呢?

生:侧面描写

师:哪一处是侧面描写

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说一说表达效果

生:通过写周围一片静寂,表现演奏结束了,听众还沉浸在音乐表演中,突出琵琶表演的精彩。

师:还运用了什么描写?

生:正面描写

师: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使用了哪些喻体来比喻描摹琵琶声?

生: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裂帛

师:运用比喻来描写声音有什么好处?

生:作者以人们熟知的这些生活中的声音摹写琵琶声,化抽象为形象。

师:可见,白居易也是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摹琵琶音乐表演。

四、比读探究(二)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又是怎样来描摹声音的呢?请自己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出示幻灯片: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勿以冰炭置我肠。

生:自由读

师:这场演出的表演者是谁?

生:颖师

师:“师”指乐师,“颖”是乐师的名字。结合注释,自己先理解一下意思。小组讨论,如果把文章划分为两层的话,你会怎样来划分。

生:思考讨论

生1:我会划到“忽见孤凤凰”后边

生2:我会划到“失势一落千丈强”后边

生3:我会划到“未省听丝簧”的前边

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什么意思?

生:议论。

生:百鸟齐鸣中,一只凤凰引吭高歌,努力地向上攀登。努力的一分一寸地向上攀登,最后却一落千丈。

师:这是在写什么?

生:琴声。

师:“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簧。”什么意思

生:感叹我空有一双耳朵,却不懂得欣赏音乐。这是在写我的感受。

师:那么这两层究竟怎样划分?

生:“失势一落千丈强”的后边。

师:前者都是在描摹声音,后边是叙述自己的感受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正面描写的?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从什么角度来写声音的?

生:比喻

师:分别把琴声比喻为什么?

生:儿女语,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喧啾百鸟,孤凤凰

师:那么分别摹写出来琴声的什么特点

生1:“儿女语”,写出声音的轻柔婉转

生2:“勇士赴战场”写出琴声的高昂雄壮

生3:“浮云柳絮”写出琴声的悠扬,舒缓

生4:“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写出和声中主调高扬

生5:“跻攀”和“一落千丈”写出声音由高转低,戛然而止

师:“妮妮儿女语”,这是以声写声,那么“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这是在用什么手法

生:以形写声

师:“喧啾白鸟群,忽见孤凤凰”呢?

生:这是在以声写声

师: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写声,以声写声,表现琴声的动听美妙,变化无穷。

师:后一部分,主要在写听者的感受,找一找,听者有哪些感受?

生1:坐立不安。泪雨滂沱。

生2:推手遽止。冰炭置肠

师:为什么有这些感受?

生:琴声太有感染力了。

师:可见韩愈描摹声音也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正面描写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五、探究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没有发现三篇描写声音的佳作都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师:怎样进行正面描写?

生:运用比喻、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声音形象化。

师:怎样进行侧面描写?

生:通过环境的描写和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烘托。

六、学以致用

师:除了古诗文中有这些描写声音的佳作,古代小说《大明湖听书》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一段赏析。

出示幻灯片: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清末刘鹗《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

师:这是今天的作业,下课。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很喜欢音乐,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快乐,增添了色彩。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也许就会成为荒芜的沙漠。在没有录音设备的古代,怎样才能把自己欣赏到的优美音乐记录下来呢?那就要靠文字了。而这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清代方扶南曾有过这样的评论: (出示幻灯片1)清代方扶南批李长吉诗集:“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这里提到三篇写声音最为成功的作品,它们的作者都是谁? 生:白居易,韩愈,李贺 师:(出示幻灯片)对,这三篇文章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它们来探寻一下描写声音的技巧。首先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二、介绍作者、常识 师:首先来了解作者——李贺。谁来读一读。 出示幻灯: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道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未成年即丧父,却因父名晋肃,避父讳(进、晋同音),终不得登第。为此,韩愈专门写了《讳辩》一文驳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而李贺终未能参加考试。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生1:读 师: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诗作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人因此称呼他为“诗鬼”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李贺一同欣赏一场精彩的音乐表演吧。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诗歌。 生:自由读 师:这场音乐的表演者是谁?

生:李凭 师:(出示幻灯)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诸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称赞。图上这个乐器就是他弹奏的乐器“箜篌”。 题目中“引”指诗歌体裁,篇幅较长,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下面,请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1:读 师:读的很准确,语速把握的也很恰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四、品读“亮点”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看一看,这场精彩的演出,都有那些听众。 生:默读,思考 生1:流云、江娥、素女、紫皇、吴刚、寒兔 师:还有吗?谁还找到的有,来补充一下 生2:五色石 生3:错,应该是女娲。 师: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3:女娲补天的时候,听的入迷了,忘记补天,所以五色石从天上掉了下来。 师:很好,听众还有哪些? 生4:神妪 生:他在教老妪弹琴 师:神妪为什么请他教他弹琴? 生:因为听到李凭表演,感觉他弹奏的太好了。 生4:还有老鱼、瘦蛟 师:老鱼、瘦蛟给你什么感觉? 生:衰老、瘦弱、没有活力 师:它们听到李凭的表演却跳起来,舞起来,说明什么? 生:李凭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二)(人教版高二选修课堂实录)

《李凭箜篌引》教学实录(二)(人教版高 二选修课堂实录) 执教:焦作一中崔新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诗歌、领略诗歌中的精妙的能 力 2.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诗歌的美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2.通过比较三首同题材诗歌的写作手法,拥有对同题 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幻灯)飘逸;“诗鬼”李贺,怪异;诗人李商隐,忧郁,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姹紫嫣红。这里我要隆重推出李贺,因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独领一代风骚。他以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的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题目中的“引”是古体诗的标志。李凭是当时最

负盛名的乐师,人气直追盛唐李龟年,有诗为证“天子一日 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2分钟) 说到音乐,我们知道,它来无踪,去无影,如果用文字 将它再现出来,绝非易事,何况是写得神采飞扬呢?可是李 贺做到了,而且做的很精彩!让我们共同领略李贺的别样风 采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听我范读这首诗,注意字词的读音。(原 诗幻灯)(1分钟) 正字音:妪。 三、研习诗歌 (一)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 浏览课下注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让我们开始吧!(3分钟左右) (生读) 师:如果你们在刚才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解决不了 的难题,你就把它提出来,看看我们大家能不能帮助你。(2分钟左右)(发动大家相互解决,谁能帮他?) (二)鉴赏诗句 师:解决了疑难问题,李凭个人音乐会正式开始!请男 同学一起读前四句,思考一下,为什么李贺要让李凭在第四

《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 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二、课程标准解读 1.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四、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薄弱,首先要求学生读懂全文,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艺术。 五、教学目标 让学生以“古诗词阅读鉴赏五看”为主线,①查找资料,了解乐器——箜篌及作者诗歌风格。②对照注释翻译全文,知晓诗词大意,品析诗歌语言。③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表达艺术,感知诗歌营造的意境。 六、教学重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艺术,感知诗歌营造的意境。 学法指导 讲授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位被贬的诗人与一位善弹琵琶的女子相遇,成就

了名篇《琵琶行》,同一时期,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与一位善弹箜篌的学子相遇,铸就名篇《李凭箜篌引》,被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挖掘,而什么是箜篌?本诗又为什么能受到如此的重视?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弹箜篌的短片。(教师放中央台鲁璐弹箜篌的视频),视频完,引出学生学习主线:古诗词鉴赏“五看” 一看整体,知体裁 二看题目,知题材 三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四看注释,知大意 五看内容,知情感 讲授新课 1.看整体,知体裁 学生活动1:让学生泛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体裁。 教师总结:此篇文章的体裁是七言律诗(排律)。 2.看题目,知题材 学生活动2:让学生分析本诗题目,思考文章题材。 箜篌引:乐府旧题,与音乐相关,其中均以“箜篌引”为题,并广为流传的作者有曹植、王昌龄、李贺、白首狂夫之妻(此处箜篌引又名公无渡河—引出典故)。 李凭: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伶人,梨园(剧团前称)弟子,身价有“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之说,其名声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乐圣”李龟年。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可知,本诗的以音乐诗为题材。 3.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学生活动3: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知晓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总结: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门荫入仕(门荫——依靠祖先功劳入仕,其先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去世后被李渊追封为郑王),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2篇)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2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一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师: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作品是将音乐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大家能 一起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佳句么?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弹奏 的音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样被后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李凭箜篌引》。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 2、解题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著名的宫廷女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唐代有很多诗人都 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反复朗读 (1)播放配乐朗读视频 (2)学生自由朗读 (3)配乐齐读 三、具体赏析 品读:诗是怎样表现音乐的?(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一)正面描写(比喻) 以形喻声昆山玉碎:像美玉碎裂清脆 凤凰叫:像凤凰和鸣舒缓

以形喻声芙蓉泣露:如带露的芙蓉清丽 香兰笑:如绽放的香兰欢快 (二)侧面烘托(想象、夸张) 小结:诗人借助比喻,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还可目睹。诗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同时通过夸张,极力渲染出音乐的魅力。整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形象生动而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正体现了李贺的独特诗风。 四、考点点击 请你谈谈“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的用字之妙。(提示学生答题步骤:找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含义;点出它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善答案。 五、作业 读课后相关链接中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完成鉴赏: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统编版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诗歌阅读原题与答案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题组1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的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B.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C.诗的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写,写理想,是实写;下句“镜中衰鬓”,从近处、细处描写,写目前,是虚写。 D.尾联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2.结合全诗,应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请简析。 ①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愤于金兵南下,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多年前的抗金经历。愤中有豪言壮志。 ②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抒发了诗人的沉痛、感伤之情。 ③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但诗人并不绝望,诗中还蕴含着诗人豪壮的感情。 题组2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悲哀)之情。C.颈联“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珍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亮月光,晶莹珍珠,鲛人眼泪,三者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更显出作者心中之凄婉。日暖蓝田,只在春和景明时,远看丝丝青烟自玉上升起,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无奈,更加透彻。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爱慕,渲染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烘托出哀怨感伤的情怀。 5.“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试具体分析它的妙处。 “托”。这个“托”字,不但写出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处达到了一个高潮。 6.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第三个典故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 第四个典故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矛盾心理,对于高洁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 1. 《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 2. 《李凭箜篌引》“”一句,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 3. 《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两句写物写人,想象空旷山野上的浮云凝神驻足、忘记流动,仿佛在俯首谛听来衬托箜篌演奏的美妙乐音。 4. 《李凭箜篌引》“”一句,写流云为之凝神,从侧面总写箜篌音乐之美。 5.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 6. 侧面写乐声的诗句是:“”,“”。这里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从客体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7.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8. 《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诗句是“”。 9. 《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诗句是“”。 10. 《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写美妙多变、华丽悦耳、悲抑或欢快的乐声的句子是“《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而《李凭箜篌引》中“”两句,着墨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为侧面烘托手法。 11. 《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描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12. 《李凭箜篌引》中“”一句,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13. 《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14. 《李凭箜篌引》一诗中,“”两句写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不仅如此,李凭的演奏感动了“紫皇”,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15. 《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 16. “”两句把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17. “”两句写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18. 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 【答案】 1.吴丝蜀桐张高秋 2.吴丝蜀桐张高秋 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4.空山凝云颓不流 5.李凭中国弹箜篌 6.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8.昆山玉碎凤凰叫 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0.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2.芙蓉泣露香兰笑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唐诗里,有很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有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由于诗人构思的惊奇。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惊奇在什么时候地方,今日,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不同手法。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5.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6.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写法。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李贺诗歌的特点,赏析诗的内容和侧面衬托的写作手法。 思维进展与提升: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制造: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及李贺的人生经受,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充分感受诗歌制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地,提高审美感受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邹忌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美丽音乐的描写与赞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李凭箜篌引》备课参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备课参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之“三奇” 李贺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号称“诗鬼”。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他的诗歌创作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全新的创造,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李凭箜篌引》为《李贺诗集》的首篇,其“奇诡”的代表性无可置疑,颇可赏玩。 用典之奇 李贺才华横溢,饱读诗书,常常是“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赠陈商》),作诗更是呕心沥血,笔补造化。因之,李贺的诗歌往往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据学者统计,李贺诗歌240余篇,用典就达530多处,一篇多处用典,有的甚至通篇用典(如《荣华乐》)。如果将李贺诗歌用典按照“经史子集”来分类,我们发现他的用典多出自子部和集部,尤其是集部中的小说家类,多涉仙道与鬼怪,李贺从中汲取营养,熔铸自己的诗歌。《李凭箜篌引》正是如此,几乎通篇用典,且多与神话传说有关。 《李凭箜篌引》全诗共14句98字,用典就有12处之多,让人咋舌。使事用典不仅言简而意丰,而且构成互文,互照互映。 “空山凝云颓不流”化用《列子·汤问》中薛谭学讴的典故:“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即湘娥,张华《博物志》:“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素女是传说中与黄帝同时的神女,《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所以扬雄《太玄赋》说:“听素女之清声兮,观宓妃之妙曲。” “芙蓉泣露香兰笑”亦有所本。北齐刘昼《新论·言菀》:“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刘向《别录》载邹衍“吹律生暖”的传说,“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吹律生暖,故箜篌弦音可以融化冷光,“十二门前融冷光”。 “石破天惊逗秋雨”是从师旷弹琴的传说演化而来,《艺文类聚》卷四十一引韩子语:“师旷奏之,有云从西北来,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

【精美排版】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 1.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 “”。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状态衬托出乐声投射在人们心中的感受,《李凭箜篌引》中也具有近似艺术效果的诗句是“,”。 3.通过神奇的比喻写出乐声各种变奏的句子是“,”。 4.诗中的侧面描写是一大特色,其中借行云状态写乐声的诗句是“”,借神仙人物的感受写乐声的诗句是“”。 5.“,”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乐声传出,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的情景。 6.“,”两句,通过神奇的想象生动描绘出乐声高亢的状态。 7.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感动不已的句子是“”;同时, “”一句用“老”和“瘦”这两个出其不意的字眼修饰鱼和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8.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9.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吴刚和玉兔的表现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 10.通过“女娲补天”的神话来描摹乐声激越动听、富有震撼力的句子是 “,”。 11.写优美悦耳的弦声一经传出,山野上的浮云便为之凝滞的句子是“”;写乐声触动愁怀,令人潸然泪下的句子是“”,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参考答案: 1.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5.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7.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9.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1.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4、《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5、《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6、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7、《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 8、《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芙蓉泣露香兰笑。 9、《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0、《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吴丝蜀桐张高秋”。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侧面写乐声的诗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这里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从客体落笔,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诗人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11、《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乐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如带露的芙蓉,似盛开的兰花,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12、《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13、《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14、《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梦入神山教神妪”;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且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15、《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习题-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备课“三件套”(选择性必修中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箜篌神妪不眠提携 A.hóu yù mián xié B.hóu ǒu mián xié C.hóu ǒu min xié D.hóu yù min xié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粼开 B.十二门前溶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D.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的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二、理解性默写 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婚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華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5..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 经传出,浮云凝滞,湘娥与素女潸然泪下。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2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幕,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 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练习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箜篌声高上天际,冲破了天空,让秋雨倾泻,侧面展现了音乐的强大震撼力。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一句,借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一句则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运用通感的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魅力。 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5.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一句写优美的箜篌声使空旷山野上的浮云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一句写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6.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一句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7.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8.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正面写乐声的两句中,“”一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一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9.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用浪漫夸

张的手法,写长安城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消融;连天帝也被美妙的乐声打动了。 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大胆超奇的想象,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1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交代了演奏的季节,又用“云”之凝滞侧面描写乐声的吸引力。 1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用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侧面表现乐声的感染力,并且交代了演奏者和演奏地点。 《锦瑟》理解性默写练习 1.(2022全国乙卷)李商隐《锦瑟》“,”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2.李商隐《锦瑟》中“,”两句,直抒胸臆,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3.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分别运用“庄生梦蝶”和“杜宇”两个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 4.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写曾经的感受,既如月光中带泪的珍珠,带着伤感;又如蓝田美玉的温润,引人怀恋。 5.李商隐《锦瑟》中“,”两句,以锦瑟起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综合检测(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综合检测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第二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

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羲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干之干:求取 B.楚以其少俊,深礼之礼:礼遇 C.仲郢坐专杀左迁坐:犯罪 D.为当涂者所薄当涂者:糊涂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以其少俊夫夷以近 B.李德裕素遇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C.乃补太学博士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而俱无持操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为当涂者所薄 A.夫晋,何厌之有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李凭箜篌引》教案 语文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李凭箜篌引》教案语文版必修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涵咏探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三.题解: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引,与歌、行一样,表明这是乐府诗。《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 教师指导点拔: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所以要注意划分句群,找诗中情感的起伏脉络,把握诗歌的节奏。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本诗的主色调凄怆激昂,但也有哀婉柔和的情绪,甚至有稍纵即逝的情绪 五.赏析诗文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

第5单元李凭箜篌引教师用书—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甚至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韵脚很密,有时是“二二一二”的节拍,有时是“二二二一”的节拍。全诗的节奏、押韵情况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古文今译】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文本深读]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从什么角度写“箜篌”的声音?分别表现出“箜篌”声音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昆山玉碎凤凰叫”运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声音,用声音写声音表现了琴声起伏多变,清脆悦耳的特点。 “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声音,表现了琴声有时悲伤,有时欢快的特点。 2.“石破天惊逗秋雨”中,哪一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为传神的字是“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

2023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名句默写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含讲解

第17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描写汉军被围后长期征战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断肠,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锦瑟》中“______,_______”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答案】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沧海月明珠有 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蓟、帐、犹、沧、生。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海中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4)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5)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抗金壮举的回忆。 (7)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8)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慨。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写 二、小阅读-课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开门见山,以“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此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娴熟。 B.前四句先写琴、声,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C.“梦入”两句,用“老”和“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鱼龙竟伴着音乐腾跃起舞,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长期浸润在山水之间的人,会将山水内化于人的自然本性。山水的内在精神没有具体形状,却显现于外形之中。人们通过观看山水的“形”而达其“神”,人的精神超脱于外物,便可领悟至高天理,“神超理得”(宗炳《画山水序》)。高山顶峰的光辉绚丽与幽谷的晦暗混沌形成一种张力,山水景象在两极之间的无限变化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兴发,不断催促人回到事物和生命的本源。人沉浸在山水天地间因观看到本源和秩序之美而产生精神的充盈和愉悦,从而超越单调乏味的世俗生活,重新获得勃勃生机的生命动力。山水之美、澄明、温润、秀丽、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等等都隐含着天道、人道,人与山水的一次次相遇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最后窥见其超越性的层面。但此超越性处于可感的山水世界之中,并未使人转向彼世。水无根,山有根。人不能长久生活在水上,而要生活在大地上。静观山水、临摹山水,可让人获得生命的智慧,忘我而自足。 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山水文明强调天人合一,宇宙——城邦——个人的内在统一。山水文明更侧重从山水自然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 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一、选择题 1.燕歌行(节选) 高适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 [注]①腓:枯萎。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 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不置可否。 ②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感情真挚,犹如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③解读《锦瑟》,只要把握了首联的一个“思”字和尾联的一个“待"字,诗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 ④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的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编纂成功《李商隐诗选浅释》。 ⑤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

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连才华横溢的李商隐,都曾对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于怀。 ⑥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A.③⑤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②④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①。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②,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 ①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②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③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汉武帝时随天马一起引入中原。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首先写“行人"的从军生活,有时需要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有时又要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生活紧张凶险,又压抑单调。 B.诗歌五、六句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其中“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则突出其凄冷酷寒。 C.诗歌七、八句中“夜夜”、“双双"连用两处叠字,表现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悲凉,直接点出边疆将士的哀怨之感。 D.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喻力。 4.同为边塞诗,《古从军行》的“闻道玉门”四句与《燕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