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81 长度的测量

【2019最新】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81 长度的测量
【2019最新】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81 长度的测量

【2019最新】中考物理试题调研题型81 长度的测量

母题探究

典例416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解析:对于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刻度量起,为了计算方便,最好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

【答案】 B

典例417

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进行探究活动.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自行车后轮的周长为180cm.请弥说出其中的一种测量方法:

【答案】用直尺测出车轮的直径D,周长为πD(或用细绳贴着车轮绕一周,然后测出细绳的长度即为车轮的周长;或让车轮沿直线动一周,测出滚动痕迹的长度即为车轮周长)典例481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l;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圈的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答案】 (1)A'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EBF(或DBEF)

题型攻略

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测量范围(量程)、分度值;

②“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与被测物体靠齐;

③“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并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④“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

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物体的数量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等.

(2)化曲为直法:将细线与被测曲线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即为所测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

(3)滚轮法:可测长曲线或直线的长度。先测出滚轮的周长,使滚轮沿所测长度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所测长度等于滚轮的周长乘以圈数.

(4)平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内部某一长度的测量,设法把这一长度从物体内部平移出来,再用刻度尺测量.例如测乒乓球的直径、测量某长方体对角线的长度等。

举一反三

典例419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

【答案】 1.85

典例420

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

【答案】 2. 70(2.68~2.72)

典例421

小明身高175 cm、质量65kg.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他的体积约为65 dm3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拃”约40cm(伸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3m(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电指尖之间的距离)

【答案】A

典例422

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

A.0.15m B。1.5m C.15m A. 150m

典例423

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纽扣的直径是cm.

【答案】 l 1. 06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试卷复习试题调研考试压轴押题学业水平训练043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试卷复习试题调研考试压轴押题[学业水平训练] 16、如图,以ox 为始边作角α与()παββ<<<0,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点P 、 Q ,已知点P 的坐标为)5 4,53(-。 (1)sin 2cos 211tan ααα +++求的值; (2)()0sin OP OQ αβ?=+若,求的值。 17.(满分12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一A1B1C1D1中,AB =3, CE =2EC1. (I )若F 是AB 的中点,求证:C1F//平面BDE;(II )求三棱锥D -BEB1的体积。 19.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N n ,且20,2321==S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21222log log log n n c a a a =+++,1 n c ++ ,求使λ>n T 对任意*∈N n 恒成立的实数λ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x f x e ax =- (1)若函数()f x 在1x =处取得极值,求函数()y f x =在点0,(0)f ()处的切线方程 (2)当0,x ≥()()0f x f x --≥恒成立,求a 的最大值 (3)当1,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1)()(1)f x f f x f ≤??-≤? 16、(1)三角函数的定义,得,5 4 sin ,53cos = -=αα……………2分

则原式= 25 18 cos 2 cos sin 1 cos 2 cos sin 2 2 2 = = + + α α α α α α 。……………6分 (2) 0,, OP OQ OP OQ →→ ?=⊥ 即……………7分 , 22 ππ αββα ∴-==- ,即 5 3 cos ) 2 sin( sin= - = - = ∴α π α β, 5 4 sin ) 2 cos( cos= = - =α π α β, ……………10分 25 7 sin cos cos sin ) sin(= + = + ∴β α β α β α……………12分 18、解:(I)由20 , 2 3 2 1 = =S a a a可得 1 4 a=,公比q=4,…………4分 ∴2 42 n n n a==.……………5分 (Ⅱ) 21222 log log log242(1)2(1) n n c a a a n n n n =+++=+++-+=+ ……………7分∴ 12 111111 1223(1)1 n n n T c c c n n n =+++=+++= ??++ ………10分

2020届高三化学复习试题调研: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一般在选择题中作为压轴题呈现。因综合性强、难度大且常考常新,成为考生失分的重灾区。要想攻克此难关,需巧妙利用平衡观念和守恒思想建立起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即可。 一理解两大平衡,树立微弱意识 1.电离平衡→建立电离过程是微弱的意识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的电离是微弱的,且水的电离能力远远小于弱酸和弱碱的电离能力。如在稀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 CH3COO-+H+,H2O OH-+H+,溶液中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CH3COOH)>c(H+)>c(CH3COO-)>c(OH-)。 2.水解平衡→建立水解过程是微弱的意识 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但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盐的水解程度。如稀的CH3COONa溶液中存在:CH3COONa===CH3COO-+Na+,CH3COO-+H2O CH3COOH+OH-,H2O H++OH-,溶液中,c(Na+)>c(CH3COO-)>c(OH-)>c(CH3COOH)>c(H+)。 二巧用守恒思想,明确定量关系 1.等式关系 (1)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电荷守恒: c(Na+)+c(H+)=c(HCO-3)+c(OH-)+2c(CO2-3)。 (2)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离子或分子,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原子的总数不变。 如:在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2-3)+c(H2CO3)。 (3)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的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质子守恒也可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合求出。 如: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H2O、OH-、CO2-3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c(H3O+)+c(H2CO3)=c(NH3·H2O)+c(OH-)+c(CO2-3)。 [提醒] 电荷守恒式中不只是各离子浓度的简单相加:如2c(CO2-3)的化学计量数2代表一个CO2-3带有2个负电荷,不可漏掉。 2.不等式关系

高考问卷调查试卷

1、考生参加考试时,网上巡查系统对考场考试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录像,考试结束后,各级招生考试机构通过视频录像回放发现考生的违规行为,应该如何处置?(多选) A、如果该考生的行为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则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B、如果该考生的行为被认定为考试违纪行为,则取消当场考试科目的成绩 C、将有关视频录像资料移交给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D、对考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即可,不需要再作其他任何处理 2、根据我省规定,以下哪些物品不允许考生带入考场(多选) A、圆规 B、手表 C、三角板 D、直尺 E、涂改液 F、有封套橡皮 G、签字笔 H、小刀 3、考生填报文科类或理科类院校(专业)志愿时,其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须符合哪些要求?(多选) A、选修测试科目等级须达到高校提出的等级要求 B、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必须合格 C、必修测试科目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合格) D、必修测试科目等级还须达到高校提出的等级要求 4、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根据发现的情形,被认定参与组织团伙作弊的考生,或被认定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或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考生,或被认定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考生,将被采用何种处理办法?(多选) A、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B、取消当场考试科目的成绩 C、可以视情节轻重,暂停参加高考1至3年甚至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 D、直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我省分两阶段填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分别为6月27日至7月2日(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其中,填报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第1小批院校志愿的考生,须在6月29日17:00前完成填报)和7月26日至30日(截止到17:00),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时间印在《准考证》背面,考生须按规定时间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上网填报志愿,不需要现场签字确认信息。考生如果不按规定填报志愿,会引起哪些后果?(多选) A、可以被录取 B、志愿无效 C、不能被录取 6、考生如果发生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以下处理办法中哪几项是正确的?(多选)

《试题调研》2016版第一辑英语在线试阅读(电子版)

《试题调研》2016版第一辑英语在线试阅 读(电子版) 篇一:试题调研2016新课标全国卷1模拟试卷 2016新课标全国卷1模拟试卷 安徽省蚌埠二中蒋红年 邮箱:jhn19807819@ 邮编:233400 第1卷 7.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和CH4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电子数为2NA B./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和分子总数是 C.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D.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答案:C 解析: A:每个NH3和CH4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所以标准状况下,和CH4的混合气体即为1mol,所含电子数为NA。所以错误。 B: CH3COOH溶液中除了有醋酸分子外还含有水分子,所以/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和分子总数要远远大于。所以错误。 C: 干冰即二氧化碳分子式为CO2,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所以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

之比为1:3。所以C正确。 D: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分别为Na+和O22-(过氧根离子),所以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所以D错误。 8..汽车在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的反应为:10NaN3+2KNO3=K2O+5Na2O+16N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2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1:2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氮气属于非电解质 C.该反应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氮气 D.NaN3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A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不论氮气多少,氮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1:2,所以A 正确; B中氮气属于单质,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错误。 C中没有标准状况;所以错误。 D中钠和氮之间是离子键,氮和氮之间是共价键。所以错误。 9.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26 照相机照相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题型26照相机照相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母题探究 典例123 照相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昭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昭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选项错误;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故B 选项错误;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选项正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C.【答案】 C 典例124 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后,改拍全身像,应 A.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伺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B.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C.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 D.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 解析:由题意知,改拍全身像,则像变小,此时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要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故选B. 【答案】 B 典例125 如图所示,用照相机对如图所示的景物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解析:照相机底片上得到的应该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像与物左右、上下都相反..我们可以把景物旋转1 80 0观察便可找到答案.故选B. 【答案】 B 易错点构造镜头、胶卷、调焦环、光圈环、快门 原理照相机是利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物体离照相机的距 离远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来自物体 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 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 物距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主要通过前后 移动照相机调节) 像距照相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通过伸缩镜头

2020—2021年新高考总复习数学(文)5月份高考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18年高三调研数学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为R,集合A={x||x|<3},B={x|﹣1<x≤5},则A∩(?R B)=() A.(﹣3,0) B.(﹣3,﹣1] C.(﹣3,﹣1)D.(﹣3,3)2.已知复数z满足(3﹣4i)z=25,则z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的()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函数y=cos(2x﹣)在区间[﹣,]上的简图是()A.B. C. D. 4.下列函数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1,1]上是单调递减的是()A.f(x)=x3B.f(x)=﹣|x+1| C.f(x)=ln D.f(x) =

5.设m>1,x,y满足约束条件,且目标函数z=x+my的最大值为2,则m的取值为() A.2 B.1+C.3 D.2+ 6.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B.C.D. 7.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给出以下命题: ①若l⊥m,m?α,则l⊥α ②若l⊥α,l∥m,则m⊥α ③若l∥α,m?α,则l∥m ④若l∥α,m∥α,则l∥m.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8.设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2+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 B. C. D.2 9.已知直线x+y﹣k=0(k>0)与圆x2+y2=4交于不同的两点A、B,O是坐标原点,且有,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A.B.C.D.

10.已知f(x)=,g(x)=|x﹣k|+|x﹣1|,若对任意的 x1,x2∈R,都有f(x1)≤g(x2)成立,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已知直线l1:ax+2y+6=0,l2:x+(a﹣1)y+a2﹣1=0,若l1⊥l2,则a= . 12.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60°,=t+(1﹣t).若?=0,则t= . 13.如图,已知长方体过一个顶点的三条面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则其外接球(长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的表面积 是. 1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a为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母题探究】 典例57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岸边垂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B.“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弓在杯中形成的虚像 C.在池塘边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 D.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实像 解析: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D项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A.B项正确.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是虚像,C选项判断错误. 【答案】 C 【题型攻略】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光线在传播过程┃┃┃ ┃┃中,由于沿直线┃光线,经光学┃┃ ┃┃传播,不能透过┃┃实际光线的反向┃ ┃成因┃┃器件会聚┃延长线会聚而成┃ ┃┃不透明的物体而┃而成┃┃ ┃┃形成的光线不能┃┃┃ ┃┃到达的黑暗区域┃┃┃ ┣━━━╋━━━━━━━━╋━━━━━━━╋━━━━━━━━━┫ ┃┃┃能呈现在光┃不能呈现在光屏┃ ┃┃┃屏上;实像在┃上,但能通过眼┃ ┃┃┃小孔成像中,┃睛观察;虚像在┃ ┃┃影与物体的轮┃物、像处于小┃反射成像中,物、┃ ┃特点┃┃孔异侧,在折┃像处于镜面异┃ ┃┃廓相同┃┃┃ ┃┃┃射成像中,┃侧,在折射成像┃ ┃┃┃物、像处于透┃中,物、像处于透┃ ┃┃┃镜异侧┃镜同侧┃ ┗━━━┻━━━━━━━━┻━━━━━━━┻━━━━━━━━━┛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日食、月食、手┃小孔成像、投┃平面镜成像,放┃ ┃举例┃┃影仪、照相机┃大镜成像,站在┃ ┃┃影、树影等┃┃岸上观察到的水┃ ┃┃┃等形成的像┃┃ ┃┃┃┃中物体的像┃ ┗━━━┻━━━━━━━━┻━━━━━━━┻━━━━━━━━┛ 【举一反三】 典例58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调研试题

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调研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广播电台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江汉人民广播电台的频率是750kHz ,它的波长 为 m 。 2.小车在2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N 。若去掉拉力,小车还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小车具有 。 3.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 。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 向右移动 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 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6V ,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则R2的阻值为 Ω。 4.小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从0到4s 这段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雨天,落在高速行驶的小车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滴会 (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5.有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图如图3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5V ,通过灯泡L 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3乙所示,灯泡L 的额定电压为12V 。则灯泡L 的额定功率为 W ;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灯泡L 的功率为3.6W ,此时滑动变阻器R 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Ω。 6.图4中,三个物体的重力均为100N ,a 图中在力F1的作用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杠杆的重及摩擦,则Fl=________N ;在b 图中,不计绳和动滑轮的重及摩擦,则F2=________N ;在c 图中,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是10:1,不计摩擦,则F3=________N 。 7.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二、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们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所有变量都不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 .所有变量都相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 B .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 C .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 D .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 3.关于如图6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它的示数为10℃ B .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 .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图7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都是噪音 5.小明同学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书面上,在玻璃板上滴一个小水珠,透过小水珠看书上的字,如图8所示。在玻璃板平行于书面并逐渐远离书面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 A .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B .不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 .不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D .可能是放大的实像或缩小的实像 6.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分子的直径约为0.3~0.4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1.2m C .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 D .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0m/s 7.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A .湿手触碰开关 B .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C .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 D .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 8.饮水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都具有保温和加热功能。同学们设计了模拟电路,如图9所示。当S1闭合,S2断开时,为保温状态;当S1、S2都闭合时为加热状态。其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9.如图10所示,闭合开关后, A 点磁场方向向左的是 10.如图11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11 A .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 .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 .路上匀速直线 行驶的小车 D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 图1 图2 图7 同学们唱歌发出的 声音 瀑布冲击水面发出的声音 切割物体发出的刺耳的声音 青蛙鸣叫发出的声音 图8 图3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9光的直线传播

题型9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判别 母体探究 典例37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题型攻略 典例38 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 B .鱼翔浅底 C .三点一线 D .一叶障目 解析:“立竿见影”是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竿子,所以在竿子的后面形成了黑暗区域, 因此它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鱼翔浅底”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得水中的物体的深度看起来比实 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 面上折断了 景物在水中 的倒影 手指看上去 变‘大’了

际的浅,它是光的折射;“三点一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使某点和另外两点在同一直线上,例如: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一叶障目”是因为叶子是不透明物体,光线不能透过它,而光又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如果叶子离眼睛很近,外面很大范围的光线都不能进入人眼,它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答案 B 典例39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解析:A是光的反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中的桥可以看作平面镜成的虚像,同理D也是光的反射.B是光的折射,河底反射太阳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后进入到空气中,最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河底是它自身的虚像.C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 C 典例40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解析:水中筷子弯折、透过放大镜看物体都是光在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 现象;“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相当于平 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答案】 C 典例41 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 解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光屏上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我们看到

易错字音(试题调研)

易错字音(试题调研) 试题精粹 04-10 1035 易错字音(试题调研) A 挨近挨饿白雪皑皑狭隘谙熟黯然熬菜凹陷煎熬鏖战拗断拗口 B 稗草扳平同胞炮羊肉剥皮薄纸蓓蕾奔波投奔迸发卑鄙秘鲁包庇麻痹复辟荫庇针砭蹩脚濒临摈弃屏气摒弃剥削衣钵停泊淡薄巨擘哺育 C 粗糙嘈杂参差差错偏差搽粉猹刹那差遣侪辈婵娟谄媚忏悔羼杂为虎作伥场院一场雨赔偿徜徉惝恍风驰电掣嗔怒撑腰乘客惩罚骋怀驰骋鞭笞痴呆踟蹰奢侈褫夺整饬炽热不啻叱咤憧憬崇拜踌躇罢黜抽搐揣摩椽子创伤凄怆啜泣辍学宽绰瑕疵伺候烟囱从容淙淙流水攒动璀璨皴裂忖度蹉跎挫折 D 答应呆板逮老鼠傣族逮捕危殆殚精竭虑档案追悼提防并蒂莲缔造真谛掂量滇池玷污装订订正恫吓胴体句读笃信兑换打盹拾掇咄咄怪事踱步 E 阿谀婀娜讹诈扼要遏制 F 藩篱脂肪蜚声菲薄成绩斐然沸点氛围肤浅仿佛凫水篇幅拂晓怫然果脯惊魂甫定缚住讣告 G 噶伦言简意赅力能扛鼎大动干戈纠葛诸葛亮百舸争流脖颈提供股肱觥筹供销供给供认口供佝偻污垢勾当骨气蛊惑商贾余勇可贾桎梏盥洗室粗犷皈依瑰丽日晷刽子手鳜鱼聒噪 H 哈达尸骸可汗罕见精悍引吭高歌巷道沆瀣一气呵欠回纥干涸上颌一丘之貉负荷附和褐色蛮横横财哄抢起哄内讧糊口怙恶不俊华山踝骨豢养病入膏肓隐晦污秽置喙诲人不倦混浊豁出去和面豁达 J 侦缉跻身通缉茶几畸形羁绊羁旅汲取即使即兴嫉妒棘手贫瘠狼籍脊梁给予掎角之势觊觎成绩古迹夹道汗流浃背夹袄信笺歼灭草菅人命缄默渐染眼睑离间僭越姣好蛟龙缴纳矫正校对酵母地窖发酵倔犟反诘拮据攻讦桔梗桀骜枕藉押解尽管饥馑粳米腈纶颈项以儆效尤强劲痉挛迥然窘迫抓阄针灸内疚狙击笑容可掬沮丧矩形龃龉镌刻隽永角色口角角逐咀嚼猖獗诡谲矍铄攫取龟裂竣工俊秀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9 光的直线传播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9 光的直线传播 母体探究 典例37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发生条件 特征 类型 能解释的 常见现象 光的 直线 传播 在同一均 匀介质中 同一介 质、光 路不变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皮影、激光准直等 光的 反射 在同一种 介质中遇 到反射面 同一介 质、 光 路按反 射定律 改变 镜面反射 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潜望镜等),漫反射(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原本不发光的物体) 光的 折射 从一种介 质斜射入 另一种介 质中;光 在同种不 均匀介质 中传播时 两种介 质、 光 路按折 射规律 改变 光从空气 斜射入水 或玻璃 中;或从 水或玻璃 斜射入空 气中 水面折枝、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看水中的鱼、彩虹、透镜成像等 典例38 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 B .鱼翔浅底 C .三点一线 D .一叶障目 解析:“立竿见影”是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竿子,所以在竿子的后面形成了黑暗区域, 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 面上折断了 景物在水中 的倒影 手指看上去 变‘大’了

因此它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鱼翔浅底”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得水中的物体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它是光的折射;“三点一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使某点和另外两点在同一直线上,例如: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一叶障目”是因为叶子是不透明物体,光线不能透过它,而光又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如果叶子离眼睛很近,外面很大范围的光线都不能进入人眼,它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答案 B 典例39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解析:A是光的反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中的桥可以看作平面镜成的虚像,同理D也是光的反射.B是光的折射,河底反射太阳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后进入到空气中,最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河底是它自身的虚像.C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 C 典例40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解析:水中筷子弯折、透过放大镜看物体都是光在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 现象;“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相当于平 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答案】 C 典例41 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 解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光屏上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当

试题调研高三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调研>>杂志社 《无机化学基础基础部分》 蚌埠二中蒋红年 邮箱:jhn19807819@https://www.360docs.net/doc/b82201472.html, 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导航 【考情分析】 本专题和专题五内容一起共同构成了高考试卷中元素化合物部分的知识系统,在考查方式上常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背景,结合环境保护或化工生产来进行考查(如2014北京卷以NH3为原料制备HNO3和NH4NO3的化工生产为背景考查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纵观2014年的化学卷可以发现,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结构及性质、离子检验、化学反应原理等。预计2015年高考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主要结合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及化学与技术知识进行,单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可能性不大。 【备考指导】 1.联系性质,体验生活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既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复习时要尽量做到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质与可能的负面影响相结合(如对环境的影响等)。 2.采用对比,归纳异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非常多,应该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特性、联系和区别,如浓硫酸和浓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溶液的氧化性比稀溶液的强,常温下遇到铁和铝都会钝化,通过对比归纳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重难点全解 重点1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调研1】氯气和漂白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1)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请按照气体从左向右流动的方向将仪器进行连接:H→、→、→,并指出其中广口瓶Ⅱ中的试剂为。

(2)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用方程式表示此实验过程中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3)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有。 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有。 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Ca(ClO)2又含有CaCO3。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右表中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mol·L-1HCl、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提示:不必检验Ca2+和Cl-)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上述漂白粉于试管 中, ② 【解析】(1)用此方法制得氯气还有HCl和水蒸气两种杂质,其中HCl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水蒸气用浓硫酸干燥,为防止在除杂过程中又引入水,水要最后除去,依据“长进短出”的原则,所以A中试剂是浓硫酸B中是饱和食盐水;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送入最底部从C口进气;尾气处理时为防止倒吸要选择装置F。所以连接顺序是B→A→C→D→F, 广口瓶Ⅱ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本实验中先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制取HCl:2NaCl+H2SO4(浓)=2HCl+Na2SO4,再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l2:

2020版高三化学考试试题调研:无机化学基础——工艺流程综合

2020版高三化学试题调研:无机化学基础 ——工艺流程综合 【考情调研】 一、工艺流程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形式 以工业上制备某物质(纯净物)为目的,把实际生产(或设计)中的过程以简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2.命题思想 (1)元素守恒思想。原料中的“某元素”经多步转化最终“存留”于目标产物中,该思想是工艺流程图的主线。 (2)物料转化思想。工艺流程图中呈现的各个“方框”一般表示工业生产中的反应釜,方框中的物质表示反应釜中的“主要物质”,方框之间的“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的上方或下方一般注明转化时加入的试剂或需控制的条件等。 (3)教材联系生产的思想。工艺流程题中的大部分化学反应来源于教材,部分陌生的化学反应,其反应原理源于教材;流程图中的工业操作(反应装置)与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实验装置)相对应。 (4)绿色环保思想。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可以直接排放,部分物质需要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3.考查内容 (1)工艺流程题是综合性较高的题型,在元素化合物转化的过程中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 主要考向: ①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②沉淀溶解平衡的运用; ③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2)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工艺流程中的反应产物多为混合物,为达到制备目的必然涉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的提纯、物质检验等实验内容,所以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的提纯、物质检验等是该类试题的常考内容。 (3)产率及纯度的计算。由于工业生产中企业追求的是产品的纯度及产率,故部分试题还会考查物质的纯度或产率的计算。 二、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模型 由于该类题多以制备某纯净物为目的,所以该类题多以“含核心元素的原料”到“含核心元素的目标产物”的转化为主线,以除杂和除杂实验操作为辅线进行命题。 该类题的解题模型如下: 分析实验操作类型:实验过程主要为分离杂质,故其操作 多为过滤、分液、 蒸发结品、燕等。 分析“含核心元素的物质、的转化反:“含核心元素的物 所与所加试剂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逐 步转化为日标产物 分析加入试剂的作用: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酸、碱、盐溶液 或通入气体物质,使“含核心元素的物质”逐步转化为 目标产物或与杂质物质反应达到除杂目的 三、解析步骤及典例 1.抓主线、明思路 抓主线即分析起始物质中哪些“核心元素”最要存留于目标产物中,以及含核心元素的物质在工艺流程中经过哪些反应,最终转化为目标产物。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可用笔在流程图中标出,以明确制备过程中的核心化学反应。工艺流程题中大致有三种制备主线,如表所示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8 声音传递信息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题型8 声音传递信息 母题探究 典例32 地震往往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导致遇难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A.大声呼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解析:地震后,当我们被埋在废墟下时,要保持体力,不宜大声呼救.静下来等待营救不能使外界的营救人员知道,可以通过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让声音通过固体传播出去,向外界发出信息求救,选项D正确. 【答案】 D 典例33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解析: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的是回声测距,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波可以引起眼镜表面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医生利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 B 题型攻略 ┏━━━━━━━┳━━━━━━━━━┳━━━━━━━━━┓ ┃┃常见事例┃本质解读┃ ┣━━━━━━━╋━━━━━━━━━╋━━━━━━━━━┫ ┃┃声音测距,声音探┃┃ ┃声音传递信息┃┃最终获得的为信息┃ ┃┃测仪,B超等┃┃ ┣━━━━━━━╋━━━━━━━━━╋━━━━━━━━━┫ ┃┃超声清洗物件,超┃┃ ┃声音传递能量┃┃最终获得的为能量┃ ┃┃声去除结石等┃┃ ┗━━━━━━━┻━━━━━━━━━┻━━━━━━━━━┛ 典例34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能够传递 解析:

试题调研题型35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种类

题型35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种类 母题探究 典例167 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小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 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 A.C小球B.D小球 C.B小球 D. E、F小球 解析: 甲图A、B相互排斥,则两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乙图C、D相互吸引,可能是一个小球带电,一个小球不带电,也可能是C和D带异种电荷;丙图E、F没有吸引和排斥现象,则两球一定不带电;丁图A、C相互吸引,因为A球带电,则C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C 题型攻略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室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也可利用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举一反三 典例168 一个完好的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在拿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这说明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D.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 解析: 当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说明没有发生电中和现象,所以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相同的,是正电荷. 【答案】 A 典例169 在干燥的环境中,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与轻小物体靠近,出现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如图所示,根据这一情景可以判断 A.玻璃棒可能带负电 B.玻璃棒可能不带电 C.轻小物体可能带正电 D.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解析: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带电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 D

新高考2021届高三数学入学调研试题一(含参考答案)

(新高考)2021届高三数学入学调研试题(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0,2,3}A =-,集合{|20}B x x =-≤≤,则A B =( ) A .{2,3} B .{2}- C .(2,0)- D .{2,0}- 2.设复数1 i 1i z =--,则||z =( ) A .0 B .2 C .22 D .1 3.将甲、乙、丙、丁四位老师分配到三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一位老师,则共有分配方案( ) A .81种 B .256种 C .24种 D .36种 4.一支田径队有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42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那么应抽出男运动员的人数为( ) A .10 B .12 C .14 D .16 5.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双料得主、英国著名数学家阿蒂亚爵士宣布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这一事件引起了数学界的震动.在1859年,德国数学家黎曼向科学院提交了题目为《论小于某值的素数个数》的论文并提出了一个命题,也就是著名的黎曼猜想.在此之前,著名数学家欧拉也曾研究过这个问题,并得到小于数字x 的素数个数大约可以表示为π()ln x x x ≈ 的结论.若根据欧拉得出的结论,估计10000以内的素数的个数为( )(素数即质数,lg 0.43429e ≈,计算结果取整数) A .1089 B .1086 C .434 D .145 6.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并使得平面ABC 垂直于平面ACD ,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为( ) A .90? B .60? C .45? D .30? 7.已知单位向量1e ,2e 分別与平面直角坐标系x ,y 轴的正方向同向,且向量123AC e e , 1226BD e e ,则平面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10 B .210 C .10 D .20 8.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0f x f x -+=,当1x >时,()2f x x =-,则不等式 ()0f x <的解集为( ) A .(1,2) B .(,0)-∞ C .(0,2) D .(,0) (1,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 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直线1l 的方程为2(5)8x m y ++=,直线2l 的方程为(3)45m x y ++=,若12l l ∥,则m =( ) A .1- B .1- C .7- D .3- 10.已知函数()sin()f x A x ω?=+(0A >,0ω>,π 0||2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ω= B .π 3 ?=- C .π ()12 f x + 是奇函数 D .π ()12 f x - 是偶函数 11.已知,x y ∈R ,且57 57x y y x ,则( ) A .1 1()3 ()3 x y ≥ B .2 2 x y ≤ C .33x y ≤ D .112 2 log log x y ≤ 12.已知函数2 ()1f x x =-,()ln g x x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f x ,()g x 在点(1,0)处有相同的切线 B .对于任意0x >,()()f x g x ≥恒成立

《试题调研》解读2012年考试大纲(化学)

《试题调研》解读2012年考试大纲(化学) 专题十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考纲原文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频考点1 无机化合物的鉴别 【样题1】(选择题)据悠视网2012年1月3日报道,安徽省泗县黄圩镇一家人为孩子办满月酒宴请亲朋,不料却致80人食物中毒,疑亚硝酸钠(NaNO2)引起。NaNO2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有毒性和咸味,对人体有害。下列各组试剂不能鉴别NaNO2和NaCl溶液的是() A.AgNO3溶液和稀硝酸B.酚酞试液 C.淀粉KI溶液和稀硫酸D.NaHCO3溶液 【解题指导】比较NaNO2和NaCl的阴、阳离子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鉴别试剂。A项NaCl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而NaNO2则不能;B项NaNO2发生水解,其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而NaCl不发生水解,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C项NaNO2中N元素为+3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在酸性溶液中能将KI氧化成I2),而NaCl则不能;D项NaNO2和NaCl溶液与NaHCO3溶液均不发生反应,无法鉴别。答案:D 【命题解读】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要求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选择恰当的方法和试剂,准确观察反应中的现象(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生成及和吸收、气体的气味、焰色等)加以区分。物质的鉴别问题一直是高考测试的重点,涉及的大都是教材上考生较为熟悉的物质,一般有不用任何试剂、只用一种试剂和任选试剂等题型,例如2011年重庆理综卷第11题,2010年天津理综卷第3题和重庆理综卷第9题,2009年上海卷第16题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应以最简单的方法(能用一步检验出的就不用多步),用最少的试剂(能用一种试剂的就不用两种),取得最明显的现象,达到方案简便、操作合理、现象明确、结论可靠的最佳鉴别效果。 【样题2】(选择题)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 ①用H2O2溶液鉴别FeCl2和KCl溶液;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③点燃鉴别H2和CO;④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H4Cl和Na2SO4固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④ 【解题指导】①H2O2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Cl2氧化成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但H2O2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时,正滴和反滴发生反应的现象不同,但Ca(OH)2和NaHCO3溶液混合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③点燃H2和CO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液滴的是H2,无此现象的是CO;④加热时NH4Cl固体分解变成NH3和HCl气体,遇冷重新结合生成NH4Cl固体,但Na2SO4固体受热不分解。答案:D 【命题解读】本题考查了鉴别物质的多种方法,如相互滴加法、点燃法、加热法等,体现了高考命题中综合应用层次的能力要求。鉴别物质时,在操作方法上要注意以下五点:①不得在原瓶中进行实验,每次取样一般只能做一次实验,继续鉴别时应重新取样;②试样若是固体,一般要用蒸馏水配成溶液再检验;③鉴别多种物质,应将原物质和试样编号,以免操作过程中弄乱,得出错误的结论;④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在叙述时不能先作结论后写现象;⑤防干扰,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离子的干扰,如Cl-、SO42—鉴别时用Ba2+而不用Ag+[即用Ba(NO3)2溶液而不用AgNO3溶液]。 高频考点2 无机化合物的推断 【样题3】(选择题)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