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教材分析

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教材分析
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教材分析

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这一章主要学习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的简单应用全章共分6个小节,教学时间约为18课时,各小节的教学时间分配如下:

8.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3课时

8.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4课时

8.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课时

8.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课时

8.5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课时

8.6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课时

小结与复习 2课时

一、内容与要求

(一)本章的教学内容

圆锥曲线这一章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包括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使用的方法是代数方法,它的基础是第七章学过的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曲线可以看成是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在解析几何里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一般程序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曲线的方程;利用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说明这些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在第七草里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种方法,不过,“圆锥曲线”这一章中,这种研究曲线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它的优势体现得最突出所以,“圆锥曲线”一直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坐标法的训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研究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主要是它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标准方程,所谓标准方程就是曲线在标准位置时的方程,即曲线的中心或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在坐标轴上时的方程,通过对这种方程的讨论得到的曲线的性质,可以利用平移图形推广到曲线的其他位置上去,所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它们在标准位置上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二)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2.能够根据条件利用工具画圆锥曲线的图形,并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3.进一步掌握坐标方法;

4.结合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观点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体现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因而这一部分的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它要求学生既能分析图形,又能灵活地进行各

坐标方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是,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的教学要求不能过高,只能以绝大多

数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为标准

二、本章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重点

1.突出重点内容

本章所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都是重要的曲线因为对这几种曲线研究的问题基本一致,方法相同,所以教材对这三种曲线没有平均使用时间和力量,而是把重点放在椭圆上通过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掌握列这一类轨迹方程的一般规律,化简的常用办法这样,在求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时候,学

在讨论椭圆的几何性质时,教材以椭圆为例详细地说明了在解析几何中讨论曲线几何性质的一般程序,以及怎样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范围、对称性,怎样确定曲线上的点的位置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时,就可以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从而在掌握解析几何基本方法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时,不求全,有选择地介绍主要性质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圆锥曲线的最基本的性质

2.突出坐标方法

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把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根据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在这一章里把训练学生掌握坐标法作为这一章数学方法教学的重点例如教材在第8.6节中选择了一个求正三角形边长的例题,解这个题目时,首先要证明正三角形的对称轴就是抛物线的对称轴,这是用方程证明图形性质的问题,并且是比较典型的

(二)注意内容的整体性和训练的阶段性

高中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之间是有机联系着的,特别是教材采用了“混编”的形式,将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合成统一的高中数学,这就更需要加强各章之间的联系,互相配合,发挥整体的效益

(三)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归根结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有主动性,才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目前,高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注意交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讲椭圆的几何性质时,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所以教材增加了一些说明性的文字,首先说明解析几何里讨论曲线性质时,通常要讨论哪些性质,然后说明用方程讨论这些性质时的一般方法,这就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怎样去学习,学习就会变得主动又如,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不会分析问题,遇到问题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只好被动地听讲教材注意提高例题的质量,在一些例题中给出了分析或小结(例题解后的注),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解题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减少解题的盲目性;通过小结,指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

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把握好大纲的精神,第二是学生的实际 根据大纲的精神,圆锥曲线部分是属于控制教学要求的内容,但目 如何控制教学要求是个难点 高中的教学时间有限,作为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必修课程,应以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能力为主,要使学生切实把基础打好不要过分重视技巧性很强的难题

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说,训练不能一次完成,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才能有较大的发展余地,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学生的基础、兴趣、志向都是不同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

(二)注意形数结合的教学

解析几何的特点就是形数结合,而形数结合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所以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并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训练学生将几何图形的特征,用数或式表达出来,反过来,要使他们能根据点的坐标或曲线的方程,确定点的位置或曲线的性质,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或式的问题,将数或式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

2.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形。学生在解解折几何的题目时,往往在得到曲线的方程以后就把图形抛到一边去了,不再利用图形,忽视了图形直观对启发思路的作用。例如,巳知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求这两点的距离 解这个题目如果单纯用代数方法,可以完全不用图形;可是借助图形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在解决解析几何的问题中,充分利用图形,有时不仅简单,而且能开阔思路

3.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解析几何的过程中,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顺利地画出圆锥曲线的草图,教材结合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教学,突出了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中e p b a ,,,的几何意义,根据它们的几何意义来画草图就比较方便,教学时,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一点

(三)注意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本章的教学离不开根式的化简和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中对这两部分内容降低了要求,所以学生这方面的基础较差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在这一章的前面集中补讲这些内容,二是在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边用边讲 例如,在列出椭圆的方程以后,出现了含两个根式的无理方程,这种方程初中代数中出现过,只是这里根号下的式子复杂些 教学时适当放慢些速度,将化简过程写得详细一些,学生是可以掌握的 又如,在利用待定系

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b a ,时,得到以22,b a 为 未知数的方程组,并且未知数在分母上,这种方程组学生在初中没有见过,但是初中学过用换元法解方程组,若设221,1b

y a x ==,就可以把它化为初中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问题便能够解决,教材结合具体例题的教学过程,比较详细地说明了这类方程组的解法,边用边学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求两条曲线的交点的问题,包括求椭圆与双曲线的交点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求圆锥曲线方程

微专题71 求曲线(或直线)的方程 一、基础知识: 1、求曲线(或直线)方程的思考方向大体有两种,一个方向是题目中含几何意义的条件较多(例如斜率,焦距,半轴长,半径等),那么可以考虑利用几何意义求出曲线方程中的要素的值,从而按定义确定方程;另一个方向是若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几何条件,主要依靠代数运算,那么就考虑先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方程(未知的部分用字母代替),从而该方程便可参与题目中的运算,再利用题目条件求出参数的值,即可确定方程。可以说两个方向各有侧重,一个倾向于几何意义,另一个倾向于代数运算,下面将对两个方向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详细梳理 2、所学方程中字母的几何意义 (1)直线::斜率;()00,x y :直线所过的定点 (2)圆:(),a b :圆心的坐标; :r 圆的半径 (3)椭圆:2a :长轴长,焦半径的和;2:b 短轴长;2c :焦距 (4)双曲线:2a :实轴长,焦半径差的绝对值;2:b 虚轴长;2c :焦距 注:在椭圆和双曲线中,很多几何性质也围绕着,,a b c 展开,通过这些条件也可以求出,,a b c 的值,从而确定曲线方程。例如(椭圆与双曲线共有的): 离心率:c e a =;通径(焦点弦长的最小值):22b a 等 (5)抛物线::p 焦准距 3、待定系数法中方程的形式: (1)直线与曲线方程通式: ① 直线:y kx m =+,x my t =+ ② 圆:2 2 0x y Dx Ey F ++++= ③ 椭圆: 标准方程:()222210x y a b a b +=>>(或()22 2210y x a b a b +=>>,视焦点所在轴来决定) 椭圆方程通式:()2 2 10,0mx ny m n +=>> ④ 双曲线:

最新如何用电饭煲做蛋糕(图解)上课讲义

如何用电饭煲做蛋糕(图解) 步骤或方法: 准备原料:鸡蛋三个,面粉满满三瓷勺,牛奶,白糖,淀粉一小勺,泡打粉一小勺(可用可不用,用了可以使蛋糕发的更好),两个大点的容器,一定要擦干。把面粉、淀粉、泡打粉均匀的掺在一起备用。 1、首先把鸡蛋蛋清和蛋黄分离在两个容器里 2、打蛋黄,加两勺白糖 3、加入大约两勺牛奶 4、加一半调配好面粉,然后拌均匀,注意不要转圈搅拌,要用勺子上下翻拌,颗粒可以用勺子压碎,拌到细腻的面糊后,再加入牛奶和剩下的面粉 5、面糊一定不能太稀,黏稠一些,拌好的就是这样子

6、然后打蛋清,打蛋清的器具一定要干净没有水,不然不容易打发,先往蛋清里加一勺白糖,用打蛋器不停的打,如果没有打蛋器,可以用三根筷子代替 7、当蛋清打到这个程度,再加入一勺白糖,如果不喜欢吃太甜可以少放一些,继续打,很辛苦的,但是打蛋清是蛋糕最后发起来的重要因素,很关键 8、蛋清打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打的时候感觉硬硬的转不动打蛋器的感觉,很细腻,容器倒置蛋清不会掉下来,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5分钟左右。 9、把打好的蛋清分两次拌进刚才的面糊里,注意拌的时候还是不要转圈的搅拌,要用勺子上下的翻动,直至将面糊和蛋白掺均匀,再倒入另一半蛋白掺均匀 10、下面的关键,预热电饭煲,将电饭煲底和周围抹上薄薄的一层色拉油,避免蛋糕出锅时黏住电饭煲壁,按下煮饭键,让他自动弹起来,就可以倒入面糊了

11、倒入面糊,左右晃动一下,使面糊均匀的铺在电 饭煲里 12、按下电饭煲煮饭键,大约两分钟会自动弹起保温,不用管他,让他焖20分钟左右,再按下煮饭键,大概一两分钟又会弹起,再焖15-2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如果你做的量比较多,可以再重复按下弹起焖10分钟左右。13、这样香喷喷的蛋糕就好了,凉几分钟把锅倒扣在盘子里,可以慢慢享用啦 蛋糕反面 蛋糕的正面 2019全国高考 - 圆锥曲线部分汇编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例题及变式)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题型一 直接法 此法是求轨迹方程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将几何条件)}(|{M P M 直接翻译成y x ,的形式0),(=y x f ,然后进行等价变换,化简0),(=y x f ,要注意轨迹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即曲线上没有坐标不满足方程的点,也就是说曲线上所有的点适合这个条件而毫无例外(纯粹性);反之,适合条件的所有点都在曲线上而毫无遗漏(完备性)。 例1 过点)3,2(A 任作互相垂直的两直线AM 和AN ,分别交y x ,轴于点N M ,,求线段MN 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P 点坐标为),(y x P ,由中点坐标公式及N M ,在轴上得)2,0(y M ,)0,2(x N ),(R y x ∈ ∴12 0322230-=--?--y x )1(≠x ,化简得01364=-+y x )1(≠x 当1=x 时,)3,0(M ,)0,2(N ,此时MN 的中点)2 3,1(P 它也满足方程01364=-+y x ,所以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01364=-+y x 。 变式1 已知动点(,)M x y 到直线:4l x =的距离是它到点(1,0)N 的距离的2倍。 (1) 求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2) 过点(0,3)P 的直线m 与轨迹C 交于,A B 两点。若A 是PB 的中点,求直线m 的斜 率。 题型二 定义法 圆锥曲线定义所包含的几何意义十分重要,应特别重视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包括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2 动圆M 过定点)0,4(-P ,且与圆08:2 2=-+x y x C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解:根据题意4||||||=-MP MC ,说明点M 到定点P C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故点M 的轨迹是双曲线。 ∴2=a ,4=c 故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112 42 2=-y x 变式2 在ABC △中,24BC AC AB =,,上的两条中线长度之和为39, 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

轨迹方程的 几种求法整理

轨迹方程的六种求法整理 求轨迹方程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本文对曲线方程轨迹的求法做一归纳,供同学们参考. 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1. 直译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 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 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 的坐标(x ,y )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2. 定义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3.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 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 ,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 点坐标x ,y 与该参数t 的函数关系x =f (t ), y =g (t ),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 (x ,y )=0。 4. 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 (x ,y ),用(x ,y )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 5. 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6. 待定系数法:已知曲线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 一、直接法 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直接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基本步骤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说明等,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1. 已知点(20)(30)A B -,,,,动点()P x y ,满足2PA PB x =u u u r u u u r ·,求点P 的轨迹。26y x =+, 2. 2.已知点B (-1,0),C (1,0),P 是平面上一动点,且满足.||||CB PB BC PC ?=? (1)求点P 的轨迹C 对应的方程; (2)已知点A (m,2)在曲线C 上,过点A 作曲线C 的两条弦AD 和AE ,且AD ⊥AE ,判断:直线DE 是否过定点试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点A (m,2)在曲线C 上,过点A 作曲线C 的两条弦AD ,AE ,且AD ,AE 的斜率k 1、k 2满足k 1·k 2=2.求证:直线DE 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 解:(1)设.4,1)1(||||),(222x y x y x CB PB BC PC y x P =+=+-?=?化简得得 代入 二、定义法 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1、 若动圆与圆外切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解:如图,设动圆圆心为M ,由题意,动点M 到定圆圆心(-2,0)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

高考圆锥曲线解题技巧和方法综合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 一、常规七大题型: (1)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 , ,代入方程,然 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当然在这里也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请款讨论),消去四个参数。 如:(1))0(122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3)y 2=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过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 及 ,求线段 的中点 P 的轨迹方程。 (2 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为焦点,,。 (1 (2)求 的最值。 (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根公式等来处理,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的直观性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如果直线过椭圆的焦点,结合三大曲线的定义去解。 典型例题 (1)求证: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不同交点 (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 、B ,且OA ⊥OB ,求p 关于t 的函数f(t)的表达式。 (4)圆锥曲线的相关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 <1>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一般可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圆锥曲线培优讲义

圆锥曲线培优讲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 原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1. 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且过点 .若点M (x 0,y 0)在椭圆C 上,则点称为点M 的一个“椭点”.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 :y=kx +m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 ,B 两点的“椭点”分别为P ,Q ,以PQ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试求△AOB 的面积. 2. 己知椭圆 x 2+2y 2=1,过原点的两条直线 l 1 和 l 2 分别与椭圆交于点 A ,B 和 C ,D .记 △AOC 的面积为 S . (1)设 A (x 1,y 1),C (x 2,y 2).用 A ,C 的坐标表示点 C 到直线 l 1 的距 离,并证明 S =1 2∣x 1y 2?x 2y 1∣; (2)设 l 1:y =kx ,C (√33, √3 3),S =1 3,求 k 的值. (3)设 l 1 与 l 2 的斜率之积为 m ,求 m 的值,使得无论 l 1 与 l 2 如何变 动,面积 S 保持不变. 3. 已知椭圆()0,01:22 22 >>=+b b y x C αα的左、右两焦点分别为()()0,1,0,121F F -, 椭圆上有一点A 与两焦点的连线构成的21F AF ?中,满足 .12 7,12 1221π π = ∠= ∠F AF F AF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设点D C B ,,是椭圆上不同于椭圆顶点的三点,点B 与点D 关于原点O 对称,设直线OC OB CD BC ,,,的斜率分别为4321,,,k k k k ,且4321k k k k ?=?,求 22OC OB +的值.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动点(,)M x y 与两定点(2,0),(2,0)-,连线的斜率 之积为1 4 -

【优秀教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8.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题:8.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等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c b ,的几何意义 a, 3.并使学生能利用上述知识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渐近线及其得出过程 教学难点:渐近线几何意义的证明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是讲完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之后,反过来利 它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是数学中一个很大的课题,它包含了圆锥曲线知识的众多方面,这里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讨论以及利用性质来解题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坐标法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圆锥曲线方程”一章,是学 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思 想观点在第8章知识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教材进行教学 利用图形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渐近线的几何意义、弄通证明的关键;渐近线的位置、渐近线与双曲线张口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离心率的概念、搞懂离心率与双曲线形状之间的关系的关键;要突破第二定义得出过程这个难点 本节内容类似于“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教学中也可以与其类比讲解,主要应指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对圆锥 曲线来说,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我们常利用它作出双曲线的草图,为说明这一点,教学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例题和习题 讲解完双曲线的渐近线后,要注意说明:反过来 以1=±b y a 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则是λ=-22 22b y a x 对双曲线离心率进行教学时要指明它的大小反映的是双曲线的张口大小,而椭圆离心率的大小反映的是椭圆的扁平程度 同椭圆一样,双曲线有两种定义,教材上以例3的 教学来引出它,我们讲课时要充分注意到此例题与后面的定义在教学上的逻辑关系,突出考虑学生认知心理的变化规律

圆锥曲线标准方程求法(学生版)

圆锥曲线标准方程求法 一、椭圆标准方程求法 1、定义法 【例1】已知ABC ?的周长是18,)0,4(),0,4(B A -,求点C 的轨迹方程。 【变式】:在周长为定值的△ABC 中,已知|AB|=6,且当顶点C 位于定点P 时,cosC 有最小值为25 7.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例2】已知椭圆C 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椭圆的一个焦点为()0,1,点??? ? ??26,23M 在椭圆上,求椭圆C 的方程; 【例3】已知圆221:(1)16F x y ++=,定点2(1,0)F .动圆M 过点F 2,且与圆F 1相内切.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例4】设R y x ,,,∈为直角坐标系内y x ,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 ,)2(j y i x a ++=j y i x b )2(-+=,且8||||=+.求点),(y x M 的轨迹C 的方程; 2、待定系数法 1.已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 2 ,且G 上一点到G 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椭圆G 的方程.

2.已知椭圆1C :22 221(0)y x a b a b +=>>的右顶点为(1,0)A ,过1C 的焦点且垂直长轴的弦长为1.求椭圆1C 的方程. 3.已知椭圆C 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焦点在x 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求椭圆C 的方程. 4.设椭圆:E 22 221x y a b +=(,0a b >>)过2)M ,(6,1)N 两点,O 为坐标原点,求椭圆E 的方程。 3、转化已知条件 【例1】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1)-,(0,1),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2- .求点M 轨迹C 的方程; 【例2】设Q 、G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重心,已知)0,1(-A ,)0,1(B ,AB QG //?求点C 的轨迹E 【例3】已知动点P 到直线33 4- =x 的距离是到定点(0,3-)的距离的332倍.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五种方法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五种方法 一、直接法 如果题目中的条件有明显的等量关系,或者可以利用平面几何知 识推出等量关系,求方程时可用直接法。 例1长为2a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求AB 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P的坐标为(x, y),\ 则A(2x,0),B(0,2y),由|AB|=2a 得\、(2x 0)2(0 2y)2=2a 化简得x2+y2=a,即为所求轨迹方程 点评:本题中存在几何等式|AB|=2a,故可用直接法解之。 二、定义法 如果能够确立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用曲线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方法称为定义法。 例2动点P到直线x+4=0的距离减去它到M (2, 0)的距离之 差等于2,则点P的轨迹是() A、直线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法一:由题意,动点P到点M (2,0)的距离等于这点到直 线x=-2的距离,因此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故选D。 解法二:设P点坐标为(x,y),则/ |x+4|- (x 2)2 y2=2

当x > -4 时,x+4- (x 2)2 y2=2 化简得

当时,y2=8x 当x V -4 时,-X-4- .. (x 2)2 y2=2 无解 所以P点轨迹是抛物线y2=8x 点评:解法一与解法二分别用定义法和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明显, 解法一优于后一种解法,对于有些求轨迹方程的题目,若能采用定义法,则优先采用定义法,它能大量地简化计算。 三、代入法 如果轨迹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a, b),而Q(a, b)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列出关于x、y、a、b的方程组,利用x、y表示出a、b,把a、b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此法称为代入法。 2 2 例3 P 在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16七1上运动,则厶F1F2P 、k2 (x2 y2) ? . x2 y2=12 ??? k (x2+y2) =12,又点M在已知圆上, ??? 13k2x2+13k2y2-15kx-36ky=0 由上述两式消去x2+y2得 5x+12y-52=0 点评:用参数法求轨迹,设参尽量要少,消参较易。 五、交轨法 若动点是两曲线的交点,可以通过这两曲线的方程直接求出交点方程,

【精品】高二数学上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8.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8.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等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c b ,的几何意义 a, 3.并使学生能利用上述知识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渐近线及其得出过程 教学难点:渐近线几何意义的证明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是讲完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之后,反过来 它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是数学中一个很大的课题,它包含了圆锥曲线知识的众多方面,这里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讨论以及利用性质来解题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坐标法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圆锥曲线方程”一章,是学 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思 想观点在第8章知识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教材进行教学 利用图形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渐近线的几何意义、弄通证明的关键;渐近线的位置、渐近线与双曲线张口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离心率的概念、搞懂离心率与双曲线形状之间的关系的关键;要突破第二定义得出过程这个难点 本节内容类似于“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教学中也可以与其类比讲解,主要应指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对圆锥 曲线来说,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我们常利用它作出双曲线的草图,为说明这一点,教学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例题和习题 讲解完双曲线的渐近线后,要注意说明:反过来 以1=±b y a 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则是λ=-2222 b y a x 对双曲线离心率进行教学时要指明它的大小反映的是双曲线的张口大小,而椭圆离心率的大小反映的是椭圆的扁平程度 同椭圆一样,双曲线有两种定义,教材上以例3的 教学来引出它,我们讲课时要充分注意到此例题与后面的定义在教学上的逻辑关系,突出考虑学生认知心理的变化规律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 1、 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3,0)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2、 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1)1(22=++y x 上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 (2013新课标2卷文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32。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x y =的距离为 2 2 ,求圆P 的方程。 3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0(A ,直线42:-=x y l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线1-=x y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O MA 2=,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 5(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1)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 已知点)0,1(-B ,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Q P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 直线l 过定点。 二、椭圆类型: 3、 定义法:点M(x ,y )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之比为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微专题19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答案

微专题19 1.答案:x 2=2y . 解析:假设抛物线标准方程x 2=2py (p >0),因为准线方程y =-12=-p 2 ,所以p =1,抛物线标准方程为x 2=2y . 2.答案:x 28-y 28 =1. 解析:因为e =c a =2,又b a =4c ,所以b =22,a =22,所以双曲线的E 的标准方程为x 28-y 28 =1. 3.答案:x 24+y 22 =1. 解析:由c a =22,2a 2c =42解得a =2,c =2,所以b = 2.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 2=1. 4.答案:y =±2x . 解析:因为m +4m =3,得出m =2,所以渐近线方程为x 22-y 2 4 =0,所以y =±2x . 5.答案:x 216+y 2 8 =1. 解析:由???c a =22,c +a 2 c =62,解得???a =4,c =22 则b =22,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16+y 28=1. 6.答案:x 2-y 2 3 =1. 解析:因为c a =2,不妨设焦点为(c ,0),渐近线为y =b a x ,即bx -ay =0,所以bc b 2+a 2=b =3,c 2=4a 2=a 2+b 2,所以 a 2=1,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为x 2-y 23 =1. 7.答案:x 24+y 2 4 3 =1. 解析:因为a =2,由|OC →-OB →|= 2|BC →-BA →|,得|BC →|=2|AC →|,所以|OC →|=|AC →|,又由AC →·BC →=0,所以|OC →|=|AC →|=2,则点C (1,-1)代入椭圆E ,得b 2=43,所以椭圆E :x 24+y 2 4 3=1.

高中数学抛物线解题方法总结归纳

圆锥曲线抛物线 知识点归纳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 的准线. 2抛物线的图形和性质: ①顶点是焦点向准线所作垂线段中点。 ②焦准距:FK p = ③通径:过焦点垂直于轴的弦长为2p 。 ④顶点平分焦点到准线的垂线段:2 p OF OK ==。 3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px y px y 2222-==。,py x py x 2222-== 特点:焦点在一次项的轴上,开口与“±2p ”方向同向 4抛物线px y 22=的图像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是:?? ? ??02, p ,②准线方程是:2p x -=。 ③焦半径公式: (称为焦半径)是:02 p PF x =+, ④焦点弦长公式:过焦点弦长121222 p p PQ x x x x p =+ ++=++ ⑤抛物线px y 22 =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 y 或2(2,2)P pt pt 5一般情况归纳:题型讲解 (1)过点(-3,2)的抛物线方程为 ;y 2=-3 4x 或x 2=2 9y , (2)焦点在直线x -2y -4=0 y 2=16x 或x 2=-8y ,

(3)抛物线 的焦点坐标为 ; (4)已知抛物线顶点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抛物线上的点 到焦点F 的距离为5,则抛物线方程为 ; 或 或 . (5)已知点),4,3(A F 是抛物线x y 82=的焦点,M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当 MF MA +最小时,M 点坐标是 )4,2( 例2.斜率为1的直线l 经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 解:法一 通法 法二 设直线方程为1y x =-, 1122(,)(,)A x y B x y 、, 则由抛物线定义得1212||||||||||22p p AB AF FB AC BD x x x x p =+=+=+++=++, 又1122(,)(,)A x y B x y 、是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由24, 1, y x y x ?=?=-?得2610x x -+=, 则126x x +=,所以||8AB =. 例3.求证:以通过抛物线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证明:(法一)设抛物线方程为22y px =,则焦点(,0)2p F ,准线2 p x =-.设以过焦点F 的弦AB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M ,A 、B 、M 在准线l 上的射影分别是1A 、1B 、1M , 则11||||||||||AA BB AF BF AB +=+=, 又111||||2||AA BB MM +=, ∴11 ||||2 MM AB =,即1||MM 为以AB 为直径的圆 的半径,且准线1l MM ⊥, ∴命题成立. (法二)设抛物线方程为22y px =,则焦点(,0)2 p F , 准线2 p x =-.过点F 的抛物线的弦的两个端点11(,)A x y ,22(,)B x y ,线段AB 的 中点00(,)M x y ,则1212||22 p p AB x x x x p =+++=++, ∴以通过抛物线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的半径1211 ||()22 r AB x x p ==++. M 1M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 方法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数学专题: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张昕 陕西省潼关县潼关高级中学 714399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考生对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要分析轨迹的动点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便于反映这种联系的形式建立等式.其常见方法如下: (1)直接法:直接法就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就称为直接法,直接法求轨迹经常要联系平面图形的性质.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以设出其标准方程,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利用定 义法求方程要善于抓住曲线的定义特征. (3)代入法: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这就叫代入法.

(4) 参数法: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 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来求轨迹方程. (5) 几何法:根据曲线的某种几何性质和特征,通过推理列出等式 求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几何法. (6) 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方程时,经常遇到求两动曲线的交点轨 迹方程问题,我们列出两动曲线的方程再设法消去曲线中的参数即可得到交点的轨迹方程. 典型例题示范讲解: 设圆C :22(1)1x y -+=,过原点作圆的弦0A ,求OA 中点B 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直接法) 如图,设B (x ,y ),由题得2OB +2BC =2OC , 即x 2+y 2 +[22(1)x y -+]=1 即OA 中点B 的轨迹方程为2211()24 x y -+=(x ≠0). 法二:(定义法) 设B (x ,y ),如上图,因为B 是OA 的中点

圆锥曲线的经典求法-设而不求

圆锥曲线 设而不求法典型试题 在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相交弦问题,最值问题,定值问题的时候,采用“设点代入”(即“设而不求”)法可以避免求交点坐标所带来的繁琐计算,同时还要与韦达定理,中点公式结合起来,使得对问题的处理变得简单而自然,因而在 做圆锥曲线题时注意多加训练与积累. 1.通常情况下如果只有一条直线,设斜率相对容易想一些,或 者多条直线但是直线斜率之间存在垂直,互为相反数之类也可以设斜率需要注意的是设斜率的时候需要考虑: (1)斜率是否存在 (2)直线与曲线必须有交点也就是判别式必须大于等于0 这种设斜率最后利用韦达定理来计算并且最终消参法,思路清晰,计算量大,特别需要仔细,但是大多也是可以消去高次项,故不要怕大胆计算,最终一定能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2.设点比较难思考在于参数多,计算起来容易信心不足,但是在对于定点定值问题上,只要按题目要求计算,将相应的参数互

带,,然后把点的坐标带入曲线方程最终必定能约分,消去参数。这种方法灵活性强,思考难度大,但是计算简单。 例1:已知双曲线x2-y2/2=1,过点M(1,1)作直线L,使L与已知双曲线交于Q1、Q2两点,且点M是线段Q1Q2的中点,问:这样的直线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直线L,设Q1(X1,Y1),Q2(X2,Y2) 代人已知双曲线的方程,得x12-y12/2=1 ①, x22-y22/2=1 ② ②-①,得(x 2-x 1 )(x 2 +x 1 )-(y 2 -y 1 )(y 2 +y 1 )/2=0。 当x1=x2时,直线L的方程为x=1,此时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1,0)不满足题意; 当x1≠x2时,有(y2-y1)/(x2-x1)=2(x2+x1)/(y2+y1)=2. 故直线L的方程为y-1=2(x-1) 检验:由y-1=2(x-1),x2-y2/2=1,得2x2-4x+3=0,其判别式 ⊿=-8 ﹤0,此时L与双曲线无交点。 综上,不存在满足题意的直线

圆锥曲线综合高考实战篇圆锥曲线实用讲义

前言 编者编写本书的初衷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用性优先,没有花里胡哨的冗杂 结论。本书筛选了2010-2018年的各地高考圆锥曲线大题并适当归类讲解,删去了思维跨度大,计算量极高的题,总计一百余题。考虑到高中生学习繁忙,编者尽可能的将本书压缩到了一百余页,并结合丰富的举例,偏向于去教学生怎么思考,往哪个方向思考,怎么去分析思路,并予以启发。 不建议基础知识不牢且计算功底弱的学生看这本书,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如果连一些基本算理都搞不清的话,则是开卷无益。 本书前半部分的讲解足以解决后半部分的习题,所以后半部分则以题目为主,部分内容借鉴了网上公开的免费视频与免费文档,对其分享的思路表示非常感谢!另外,编者对于圆锥曲线的第二第三定义及其衍生的结论并没有去细致讲解,请同学们依据课本自行完善。 由于本书核心部分来自孙斌老师。我做二次处理而成,加入了答案和少量自己的见解。如有疏漏与错误,还请包涵与指正。QQ:21113823 湖北省广水实高李大丹 目录 第一章题目信息转化为坐标表达/2 1.1距离公式与弦长公式/3 1.2题目核心条件转化为坐标/9 1.3转化为坐标后,怎么处理/16第二章获得点的坐标解决问题/25 2.1通过表示点的坐标解决问题/25 2.2怎么获取点的坐标/26 2.3设点与设直线结合起来/41 第三章定点定值/49 3.1什么样的直线过定点/49 3.2怎么解决直线过定点/50 3.3圆过定点与定值举例/58 第四章优化计算/60 4.1反设直线/60 4.2简化运算的技巧/63第五章面积与最值/66 5.1三角形的面积表达/66 5.2求最值之变量化一/77 5.3求最值之均值不等式/79 5.4求最值之借助导数/83第六章切线/86 第七章轨迹方程/98 第八章借助几何分析解决问题/108第九章探索类问题/136 第十章对称问题/143 第十一章弦中点与点差法/149

最全地圆锥曲线轨迹方程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解法 目录 一题多解 (3) 一.直接法 (5) 二. 相关点法 (10) 三. 几何法 (16) 四. 参数法 (19) 五. 交轨法 (22)

六. 定义法 (25)

一题多解 设圆C :(x -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任意弦OQ , 求所对弦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一.直接法 设P (x,y ),OQ 是圆C 的一条弦,P 是OQ 的中点,则CP ⊥OQ ,x ≠0, 设OC 中点为M (0,21),则|MP |=21|OC |=21,得(x -21)2+y 2=4 1 (x ≠0),即 点P 的轨迹方程是(x -21)2+y 2=4 1 (0<x ≤1)。 二.定义法 ∵∠OPC =90°,∴动点P 在以M (0,2 1 )为圆心,OC 为直径的圆(除去原 点O )上,|OC |=1,故P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1)2+y 2=4 1 (0<x ≤1) 三.相关点法 设P (x,y ),Q (x 1,y 1),其中x 1≠0, ∴x 1=2x,y 1=2y ,而(x 1-1)2+y 2=1 ∴(2x -1)2+2y 2=1,又x 1≠0, ∴x ≠0,即(x - 21)2+y 2=4 1 (0<x ≤1)

四.参数法 ①设动弦PQ 的方程为y=kx ,代入圆的方程(x -1)2+kx 2=1, 即(1+k 2)x 2-2x =0,∴.12 2 21k x x +=+ 设点P (x,y ),则2 2211],1,0(112k k kx y k x x x +==∈+=+= 消去k 得(x - 21)2+y 2=4 1 (0<x ≤1) ②另解 设Q 点(1+cos θ,sin θ),其中cos θ≠-1,P (x,y ), 则,2sin ],1,0(2cos 1θθ=∈+= y x 消去θ得(x -21)2+y 2=4 1(0<x ≤1)

2021高考数学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解法指导

2021高考数学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解法指导 纵观近几年高考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有的学生看到就头疼的题目.分析原因除了这类题目的入手确实不易之外,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解题的模式和套路,以至于遇到类似的题目便产生畏惧心理。圆锥曲线问题是山东卷高考压轴大题,解题的关键往往是第一问能否求出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问题轨迹方程,解答题中以待定系数法为多,一旦变换考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专题针对轨迹方程的常见考法做出了系统总结。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不但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利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高考考查轨迹问题通常是以下两类:一类是容易题,以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等为主,另一类是高难度的纯轨迹问题,综合考查各种方法.“轨迹”、“方程”要区分求轨迹方程,求得方程就可

以了;若是求轨迹,求得方程还不够,还应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定形、定位、定量).处理轨迹问题成败在于:对各种方法的领悟与解题经验的积累.所以在处理轨迹问题时,一定要善于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确定轨迹的范围是处理轨迹问题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确定轨迹范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题意,挖掘隐含条件;②列式不改变题意,并且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形;③推理要严密,方程化简要等价;④消参时要保持范围的等价性;⑤数形结合,查“漏”补“缺”。在处理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其作用主要有:①题中没有给出明显的条件式时,可帮助列式;②简化条件式;③转化化归。 解题方法荟萃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技巧,它是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直接法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 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

最新08--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

08--第八章圆锥曲线 方程

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 ●考点阐释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 (1)曲线与方程的基础知识要求很高,要求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2)综合性强.在解题中几乎处处涉及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三角及直线等内容,体现了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要求. (3)计算量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水平和较强的计算能力. ●试题类编 一、选择题 1.(2003京春文9,理5)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a2x2+b2y2=1与ax+b y2=0(a>b>0)的曲线大致是() ?Skip Record If...? 2.(2003京春理,7)椭圆?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为参数)的焦点坐标为() A.(0,0),(0,-8) B.(0,0),(-8,0) C.(0,0),(0,8) D.(0,0),(8,0) 3.(2002京皖春,3)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Q,使得|PQ|=|PF2|,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4.(2002全国文,7)椭圆5x2+ky2=5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等于()

A.-1 B.1 C.?Skip Record If...? D. -?Skip Record If...? 5.(2002全国文,11)设θ∈(0,?Skip Record If...?),则二次曲线x2cotθ-y2tanθ=1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A.(0,?Skip Record If...?) B. (?Skip Record If...?) C.(?Skip Record If...?) D.(?Skip Record If...?,+∞) 6.(2002北京文,10)已知椭圆?Skip Record If...?和双曲线?Skip Record If...?=1有公共的焦点,那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A.x=±?Skip Record If...? B.y=± ?Skip Record If...? C.x=±?Skip Record If...? D.y=± ?Skip Record If...? 7.(2002天津理,1)曲线?Skip Record If...?(θ为参数)上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是() A.?Skip Record If...? B.?Skip Record If...? C.1 D.?Skip Record If...? 8.(2002全国理,6)点P(1,0)到曲线?Skip Record If...?(其中参数t∈R)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 A.0 B.1 C.?Skip Record If...? D.2 9.(2001全国,7)若椭圆经过原点,且焦点为F1(1,0),F2(3,0),则其离心率为() A.?Skip Record If...? B.?Skip Record If...? C.?Skip Record If...? D.?Skip Record If...?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的例题: 1、 必修2课本P 124B 组2: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必修2课本P 124B 组: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3,0)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一般地:必修2课本P 144B 组2:已知点M(x ,y )与两个定点21,M M 的距离之比为一个常数m ;讨论点M(x ,y )的轨迹方程(分m =1,与m ≠1进行讨论) 2、 必修2课本P 122例5: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 1)1(22=++y x 上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 (2013新课标2卷文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32。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x y =的距离为 2 2 ,求圆P 的方程。 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又|AR |=|PR |=22)4(y x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 2 ,241+= +y y x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24 4)2()24( 22+? -++x y x -10=0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0(A ,直线42:-=x y l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线1-=x y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O MA 2=,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 (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