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2019年珠江防护林工程实施方案

蓝山2019年珠江防护林工程实施方案
蓝山2019年珠江防护林工程实施方案

蓝山县2019年珠江防护林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林业厅关于下达湖南省重点防护林工程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9〕264号)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规模

蓝山县2019年珠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任务为2000亩,资金100万元。

二、申报事项

(一)申报条件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优先安排高速公路、重要国省道通道沿线,县城、主要景区周边和湘江源头、舜水、钟水、俊水及珠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

人工造林的地块,不能与退耕还林、造林补贴及生态公益林等其它林业工程地块重叠。

2019年冬至2020年春采用良种苗木,在林地权属明确(有林权证或造林承包合同)的宜林荒山荒地进行人工营造林(乔木林必须针阔混交比30%以上),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连片面积不小于10亩的国有林场、村集体、林业职工(含林区人员,

—1—

下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等造林主体。

1.水源涵养林应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有利于形成具有较大容水量和透水性的地被凋落物层、生长稳定且抗性强的乔木树种,并宜选择耐阴性较强的中、小乔木,以配置多层混交结构森林。

2.水土保持林应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固土力强、耐瘠薄、抗干旱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二)补助标准及资金补助范围

补助标准:人工造林每亩补助500元。

补助范围:对造林主体造林所需费用的一次性补助。

(三)申报及管理程序

实施主体向林业站申报→林业站复核实施地块条件并做出初审→造林股统筹审核并做出预安排→县林业局分管领导初审→县林业局局长审定→造林股按计划做出作业设计→实施主体按作业计划施工→县林业局会同县财政局验收→县林业局公示合格小班验收结果→县财政局下发合格小班补助资金。

(四)验收办法

县林业局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并以此为依据,按照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及时兑现补助资金。验收标准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文件执行。

(五)资金发放方法

支付农民、林场职工的补助资金采取财政“一卡通”的资金支—2—

付方式;支付国有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补助资金通过转账方式;支付村集体的补助资金采取“村账乡管”的资金支付方式。

(六)申报时间及申报资料

1. 申报时间:2019年5月10日~2019年9月30日。

2. 申报资料:蓝山县2019年珠江防护林工程申报表。

2019年9月30日前将申报表纸质材料(包括相关附件)签字后交林业站。

三、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一)申请阶段。2019年5月10日~2019年9月30日,林农提出申请阶段。

(二)调查设计阶段。2019年10月,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技术规程实地核实并编制《蓝山县重点防护林工程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珠江防护林项目作业设计说明书》。

(三)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9月完成人工造林建设工作。

(四)验收阶段。2020年10月。组织由县林业局会同县财政局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完成对实施主体的地块进行检查验收。

(五)资金发放阶段。2020年12月。验收合格的兑现国家补助资金;验收不合格的,暂不兑现国家补助资金,待完成整改后,由造林业主提交书面验收申请书,经验收合格的兑现国家补助资金,仍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其补助资格,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3—

四、资金使用

本次防护林工程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100万元,用于造林主体的建设补贴。

五、工作要求

林业站技术人员要按照时间要求和作业设计规定,督促实施主体及时做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任务按时按质完成;造林股要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严把技术关;财务部门要做好项目资金的跟踪和监督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其他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实施好,出成效。

附件:蓝山县2019年珠防林工程人工造林项目申请表

蓝山县林业局

2019年5月20日—4—

附件

蓝山县2019年珠防林工程人工造林项目申请表

—5—

备注:本表附件为林权证(林地经营流转合同)、身份证、粮食直补存折复印件及万分之一地形图。

—6—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效,保证合理使用工程建设资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生态与民生为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防护林生产力为前提,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和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加和恢复建设区森林植被,提高现有防护林林分质量和多种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结合; (二)坚持保护先行原则,保护、建设、提高相结合;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数量与质量并重相结合; (四)坚持科学造林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五)坚持深化改革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六)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家批准列入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中的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部门、各行业林业管理部门,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对规划期内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即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市政府与各有关县(市、区)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任务、责任人。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0多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宽400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0年来,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据今年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建设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主攻防沙治沙,广大工程建设者采取“封、飞、造、改”相结合的办法,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 天下降为2.4 天,其中京津冀地区由5.1天下降到不足1天。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经过各族干部群众32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由百万亩“林海”构筑的绿色长城。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陕西省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昔日的“风沙王国”华丽转身变成绿树茵茵的“塞上江南”。 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山系(流域)整体治理、规模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输沙量逐年下降。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

惠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6) 1 . 1 项目提要 (6) 1 .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7) 1 . 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1 . 4 综合评价与结论 (8)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9) 2 . 1 项目由来与形成 (9) 2 . 2 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9) 2 .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12) 3 . 1 自然地理条件 (12) 3 . 2 社会经济条件 (13) 3 . 3 林业生产管理条件 (14) 3 . 4 土地资源条件 (15) 3 . 5 劳力资源条件 (16) 3 . 6 种苗供应分析 (16) 3 . 7 基础设施条件 (17) 第四章建设方案 (18) 4 . 1 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 (18) 4 . 2 项目区范围 (18) 4 . 3 项目建设规模 (19) 4 . 4 建设布局 (19)

4 . 5 项目建设内容 (20) 4 . 6 营林技术措施 (20) 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22) 5 . 1 森林管护 (22) 5 . 2 环境保护 (23) 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25) 6 . 1 经营管理形式 (25) 6 . 2 项目管理机构 (25) 6 . 3 项目管理 (2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7) 7 . 1 投资估算原则 (27) 7 . 2 投资估算依据 (27) 7 . 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27) 7 . 4 资金筹措 (27) 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 (28) 8 . 1 项目建设期限 (28) 8 . 2 建设进度安排 (28) 第九章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1 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2 社会效益分析评价 (29) 9 . 3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30) 9 . 4 综合评价 (31)

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要求,2007年我市开始海防林建设。全市海防林任务为30943亩。在省林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2007年、2008年分别完成8155亩、12030亩,合计20185亩的海防护林造林任务。根据规划和安排,我市2009年海防护林造林任务为10000亩。为做好今年的海防护林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任务,根据有关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布局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紧密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市沿海绿色屏障。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目标与布局:今年建设目标为10000亩。涉及海头、排浦、白马井、新州、三都、峨蔓、木棠、光村等八个沿海镇(详见任务安排附表一、附表二)。 二、建设内容

全市8个沿海乡镇从海岸高潮水线以上适宜植树的地点开始,向内陆延伸200米(个别可加宽至400米范围)及适合种植红树林的滩涂地为营造海防护林用地。建设内容具体为: 1、残次林更新造林 计划安排500亩。主要分布在光村镇沙表头村、峨蔓镇东岸村等。做法是对林龄老化、防护功能下降,或者经过多次采伐而沦为疏林地的有林地块,进行改造。 2、荒山地造林 计划安排1700亩。主要分布木棠、峨蔓、三都等镇岩岸地区。做法是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造林。 3、补植造林 计划安排3000亩。主要分布在木棠、峨蔓、三都等镇岩岸地区造林难度大的岩石裸露地,难以实施全面造林的。做法是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补植造林。树种为榕树、大叶相思树等,每亩株数30-40株,使林地向天然灌木林与人工阔叶树混交的森林类型演变。如补植株数达到100株时,可纳入荒山地造林任务。 4、退耕还林 计划安排800亩。主要安排在海头镇白沙地村、排浦镇瓜兰村、白马井镇和能村等。做法是在海防护林地范围内的农作地实施退耕还林。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汇报

合阳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 汇报 合阳县林业局 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辖1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1341.46平方公里,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境内沟壑纵横,山、滩、沟、水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宜林地面积大。尤其是在三北工程实施启动以来,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为我县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份额,为我县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建设成效 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县已先后实施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一、

二、三、四期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经省、市检查“双率”(面积核实率和面积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此项工程的实施,全县累计完成34.5万亩,三北专项投资5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完成7万亩,二期工程完成14万亩,三期工程完成10万亩,四期工程完成3.5万亩。按林种分:防护林19.5万亩,经济林15万亩;按权属分:国营造林4.4万亩,个体造林30.1万亩;按立地类型分:原面18.5万亩,沟坡12.2万亩,其它3.8万亩。建成:①绿色宽幅林带通道3条(包括108国道、西禹高速、合洽路)共110公里;②十六个乡镇的县、乡、村188条公路,绿化共725公里。其它渠路2800多公里;③建成产业林基地7.9万亩,其中:花椒5.4万亩,速生杨1.5万亩,核桃0.6万亩,澳洲青苹0.4万亩。④农田林网建设(控制面积)61万亩,栽植苗木427万株。 ⑤实施了县城西环路、高速公路引线绿化以及部分重点村“三化一片林”建设。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一是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森林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一)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法 1、工序流程: 施工放样定点→挖树坑→施肥→植树→浇水→封坑→整理验收。 2、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根据要求放样定点,人工挖树坑,施肥浇透水后进行植树,再浇水封坑,采取保水措施处理,确保树的成活率。 (二)技术措施 种植材料、苗土、挖掘、包装、栽培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前应该对该区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映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种植穴的挖掘:种植穴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苗木运输和栽培按规程操作。 苗木种植前的修剪质量应符合规定。 种植的质量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 (1)场地平整 将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将施工中保存的腐殖土、草皮土回填在取料坑及削坡后的坡面上作为培植土,然后进行植树、种草。 (2)植树 植树应在秋季适宜季节进行。 树种,按设计要求种植。 栽植的株距按设计要求为2m 。 在植树时,不得破坏堤前自然生长的树木。 (3)种草 种植的草种按设计要求进行。 草皮护坡按100平米用种5公斤,拌土洒播,洒播后上覆一层湿土。 种植草皮护坡前,应将堤防原有的杂草予以清除。 (4)养护 防护堤林及草皮护坡种植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后期要加强养护,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成活率。 (二)生态防护林工程 1、依据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确定生态防护林的方位,并且用白灰准确标注出每棵树的具体位置。 2、采用人工方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树坑开挖,保证树坑开挖质量。 3、树坑开挖完成后,精心放置树苗并回填土料,树苗放置应垂直并成行,土料回填后应踩实。 4、每行树植完后,用水罐车运水进行适时适量浇灌以提高树苗成活率。 5、植树完成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清理,确保达到路平、沟直、树成行、耕地恢复的要求。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附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2009.9

目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基本原则 (1) 二、规划体系 (2) (一)国家规划 (2) (二)省级规划 (3) (三)县级规划 (3)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布局 (4) 五、建设内容 (5) (一)项目构成 (5) (二)建设重点 (7) 六、规划技术路线 (8) (一)工作方法 (8) (二)技术路线 (8) 七、规划技术要求 (9) (一)基础数据 (9)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10) (三)规划深度 (10) (四)投资标准 (10) 八、规划成果要求 (12) (一)文本要求 (12) (二)附表要求 (12) (三)图件编绘要求 (12) 附件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附件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五期工程建设。为扎实做好五期工程规划,结合现阶段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以统一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模板)

XX(填写调度命名)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 xxx公司 20XX年X月XX日 (盖章)

目录 一、电厂基本情况 .................................................................................................................. - 3 - 二、方案依据及适用范围 ...................................................................................................... - 3 - 三、总体目标 .......................................................................................................................... - 3 - 四、管理措施 .......................................................................................................................... - 3 - 五、技术措施 .......................................................................................................................... - 3 - 5.1业务分类.................................................................................................................. - 3 - 5.2各业务系统防护...................................................................................................... - 3 - 5.3通用防护措施.......................................................................................................... - 4 - 5.4主机加固.................................................................................................................. - 4 - 5.5设备备用和数据备份.............................................................................................. - 4 - 5.6防范恶意代码.......................................................................................................... - 4 - 5.7入侵检测.................................................................................................................. - 4 - 5.8安全审计.................................................................................................................. - 5 - 六、软硬件设备清单 (9) 七、定级备案 (9)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防护林工程标书

一、施工组织设计 1、项目管理网络(附图) 项目管理网络是确保施工项目在计划要求工期内完成,并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不会因此而增加工程实际成本的条件下,适当地缩短施工工期。 本工程为精河县2010年度重点防护林封育工程2000亩:其中围栏30800米,标识牌和宣传牌各1个。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6月24日,竣工日期:2011年7月30日,总工期为36天。 针对本工程公司建立了严密的工期保证措施,针对每一项工程均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并编制施工网络图,严格按目标进度,确保当月计划当月完成,满足工程需要,保证工程工期、质量目标的实现。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附图) 本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实测的地形图,而制作的平面布置图,因而,它既要体现施工主要方案,同时又是对施工主要方案校核的重要方面。换句话说,即现场各方面条件是否适合拟定的施工方案的实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也是现场文明施工的基本保证。 施工现场的布置要考虑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有机地将机械设备的工作范围发挥到最大限度,做到充分施展。施工过程中所有材料、机具、设备等要分类堆放整齐,不要乱堆乱放,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与协调,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创文明施工现场。 (1)、临时设施及材料堆场布置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紧,施工内容多,故合理安排工序、布置现场临时设施是关键。本工程施工地点位于精河县托里乡,为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前期必须合理布置好办公区、职工宿舍、食堂、材料仓库等临时设施。 (2)、解决临时用水、用电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用电设配电箱,电源从业主提供的配电箱中引入;因围栏工程为干作业,故施工过程中除生活用水和生活用水外基本无须用水,均由业主方提供。 3、工序衔接合理,关键节点控制措施可行 (1)、工序的衔接:工序的衔接一般由进度安排中反应出来,一般在满足施工期要求情况下,对选定的方案和施工方法、材料、构件的供应情况,能投入的劳动力,机械数量及其效率,作综合研究,排出计划后,还要检查与调查施工进度与计划各工序间的衔接。

三北防护林

我国的防护林体系 说到我国的防护林工程,首推浩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它从东北边睡的黑龙江经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向南,跨越华北的河北、北京和山西,再穿过陕北、宁夏、甘肃和青诲,一直通向新疆的最西端。整个过程涉及 12个省、市、自治区的466个县,总面积38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0.5%。现在,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3.8%提高到9.5%。“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农田小气候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沙漠化得到了控制;对改善大气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个北方的“绿色长城”既挡住了来自西北的风沙,又增加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仅举一例,实际上我国还有很多的防护林体系,他们在保护中国大环境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仅以1996年来看各大防护林工程的造林面积情况。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34.2万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营造林46.4

万公顷,有62个县达到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4万公顷,飞播造林0.8万公顷,有58个县达到了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特殊保护林带的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平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6万公顷,又有26个县达到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累计有795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0.2万公顷;1996年启动的黄河中游、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和淮河、太湖防护林工程也取得明显进展;防沙治沙工程完成综合治理开发面积86.7万公顷。 中国的防护林体系正在加速发展,它们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包括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尘埃、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它作为“绿色除尘器”和“绿色净化器”,对改善大气环境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说:“防护林──保护中国大环境。”

XX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XX植树造林实施方案 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以下是的植树造林实施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为积极创建生态镇,响应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落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任务,根据东政办[xx]58号《关于印发县xx年植树造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xx年度植树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持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成片造林、道路绿化、渠道绿化、村庄绿化和水库塘坝绿化为抓手,发展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生态园、苗圃基地,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林业招商引资,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生态长临建设,全面完成我镇的植树造林任务。 二、目标任务 xx年,全镇计划植树造林4470亩。其中重点工程巢湖边岸防护林3000亩、一般造林500亩、矿毁山场复绿工程150亩、四旁绿化折合面积820亩(包括自然村庄绿化12个、道路绿化5公里、渠道绿化6公里、水库绿化1个、塘坝绿化15口)(详见附表)。义务植树16万株。去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要全部进行补植补造,确保造林成果不流失。 三、工作重点

1、成片造林。xx年我镇计划完成巢湖边岸防护林面积3000亩,具体实施以社会资本为主体,要因地制宜建成绿化大苗培育基地或经果林基地,绿化大苗培育基地主导树种干径一般应达到5厘米以上,经果林要求二级以上良种壮苗,亩均投入须达到8000元以上。一般造林500亩,主导树种干径应达到3厘米以上,小班起始面积20亩以上,安排在松材线虫病皆伐除治迹地。矿毁山场复绿工程150亩,主要是青阳山、团山开矿毁林地。 2、村庄绿化。美好乡村示范点及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庄要按规划设计要求完成绿化,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一般村庄绿化要利用房前屋后、边角隙地“见缝插绿”,做到“应绿尽绿”;建设环村林带、成片造林面积不少于20亩。村庄绿化植树总量要达到2000株以上,当年人均栽植不少于10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满足。 3、道路绿化。村村通道路必须绿化,起始长度原则1公里以上,每侧至少栽一行树,中间断带长度不得超过全长的10%。 4、河渠绿化。新清淤河渠的两侧必须完成绿化,绿化标准参照道路绿化。 5、水库和塘坝绿化。以xx年各村新清淤当家塘为绿化重点。绿化原则要求沿上游三面绿化,造林三行以上,植树700株以上,折合面积10亩以上。水库以村替代栽植面积30亩。 四、奖补政策 为鼓励多造林,巩固造林成果,特制定奖补措施如下:

森林抚育施工组织设计.doc

实用文档 森林抚育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说明及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做为指导该工程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该工程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施工劳动力、材料、机械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安排、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方法及技术措施、工程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降低成本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高效性。是确保工程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的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 术文件。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 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的评标办法,以及根据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工 程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建设单位招标文件内容要求,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未提之处均按照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有关文件等要求的具体规定进行施工。 (三)、工程概况 (四)、组织机构设立 为确保本工程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益地进行施工,成立以精干项目经理为主要的项目 经理部,按照保证工期、降低造价、高质量、高效率的总方针,对工程统筹管理。 项目部由生产、技术质量部、综合管理部组成,成员优化组合,负责本工程的各项具体事务 的处理。 1、项目管理层设置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对全项目进行领导和管理,是项目实施的管理核心,项目管理层以2 个职能部门为基础,各部门职能人员接受项目经理的领导,并对各基层作业处(机组)实施监督与管理。 2、作业层设置 综合作业组、售后作业班组。 3、项目部主要组成人员 为了建设好工程,我单位抽调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有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项目 组。 4、部门职责 4.1 项目经理职责 (1)是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法令、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管理制度。 (3) 制订并贯彻执行项目施工生产的方针、目标。(4)协调项目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关系。 4.2 生产、技术质量部 (1)按合同规定的施工规范、施工图纸,组织各项技术工作的实施与管理。 (2)负责制定施工技术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3)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重点、难点施工方案。 (4)负责施工技术文件的变更的联络与实施工作。 (5)组织技术交底,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6)负责隐蔽工程的检查和记录,负责施工现场签证工作。 (8)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定期上报,并负责项目工地质量监督和HSE的

人行道防护实施方案

人行道防护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况 (2)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4) 1.编制说明 (2) 2.编制依据 (2) 第三章防护方法 (2) 第四章施工技术要求 (2) 1.搭设材料 (2) 2.搭设尺寸要求 (3) 3.参照标准 (3) 第五章搭设方法 (3) (一).准备工作 (4) (二)钢架管搭设标准 (5) 第六章施工安全及应急措施 (5)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6) 第八章防护架体检查 (6) (一).防护架搭设和使用前的检查 (7) (二).防护架使用期间的检查 (7) (三).防护架在特殊情况下的检查 (7) (四).管理 (7) 第九章防护架拆除 (9) 第十章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9) (一)一般注意事项 (11) (二)塔吊使用注意事项 (11)

人行道防护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位于*******。建筑面积为7772平方米。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9.9米,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设单位为******,监理单位为******,由******公司施工总承包。 二、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工程北侧为**路,西侧为**路。工地大门口位于**路东侧。由于地处繁华路段人流量、车流量均较大。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决定对工地西侧东风路段、北侧向阳路段人行道进行防护。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2、施工现场实地勘察;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6、国家相关规范规定。 三、防护方法 因临近人行道施工所用的塔吊需要360度回转,主楼西侧围墙处通长搭设单侧防护栏,使用架管搭设人行通道,通道高3.5米,顶部使用5厚双层板材覆盖。西侧**路段搭设长度约65米、北侧**路段人行道搭设长度约35米。人行道防护棚外侧全部使用密目网进行风封闭,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语。 四、施工技术要求 1、搭设材料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青岛市多风现象,底部采用钢架管搭设,比较牢

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 程项目 政府采购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O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政府采购开标评标工作纪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采购法实施条例》及《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评标坚持“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确保评标质量。 一、开标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必须遵守会议纪律,自觉维护会场秩序。 二、评标人员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进行评标,审查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遵守纪律、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谁评标谁负责。 三、严守评标机密,不得向外泄露任何涉及政府采购工作的保密资料及有关评审情况,供应商的商业机密必须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评标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泄露信息。 四、采购单位代表不得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五、参加评标全体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 开标全过程在主持人的召集下,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凡违反招标工作纪律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录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第三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四部分投标商资格 第五部分技术规格 第六部分附件 附件一需求一览表 附件二关于投标文件的声明函 附件三投标报价表(格式) 附件四投标项目简况及技术偏离表 附件五法人授权函 附件六投标商声明函 第七部分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政府采购评标办法 第八部分合同 第九部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要求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对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进 行公开招标,欢迎国内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一、招标编号:GKZBHC- 二、招标内容: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亩。 以上内容详见需求一览表。 三、招标文件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双休日、节假日除外)上午:—:,下午:—:,投标商现场到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进行报名登记和领取招标文件。 四、投标截止日期为:年月日上午:,逾期不再受理。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年月日上午:,在华池县政府采购 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开标。 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艳艳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一、投标商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如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全部材料或对招标文件中的要求未作出完全响应,其投标资格将被取消。

2021年土地整理项目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土地整理项目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乡土地项目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项目规模 ××乡土地是国家级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共规划设计为土地平整,道路、农田、水利电配套及防护林等五个单项工程。项目总投资17 ___262元,其中防林工程373677.10元。 1.2防护林工程 项目区原有部分防护林,但由于多年干旱及病虫害等原因,原有防护林大部分枯死。项目区内严重缺乏农田防护林木及其它生态保护措施,致项目区植被 ___减少,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恶劣。耕地质量下降。随之农田产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次项目建设通过对田块、道路的规划平整和农田水利、电力的配套。为了防风固沙,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道路,降低风

害对农业生态的影响。还规划在公路、田间路、生产路的两侧种植三倍体毛白扬49352株。 1.3防护林的规划布局与建设目标 原公路、道路和拟建田间路两侧各植两行,行距0.75米,株距2米;种植16676株。 拟建生产路两侧各植一行,株距2米。种植32676株。 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林、渠、沟、路、田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真正达到林、渠、沟、路、田一体化,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内土壤的水文条件。改善了项目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农田小气候的改善更加适宜植被和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随着农作物的产量、产值逐年的提高,将激发项目区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对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工程工期 2.1合同工期: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4月1日 2.2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总工期要求和计划在20xx年11月1日至20日,初冬季节完成,原有道路和田间路两侧16676株的栽种任务;在20xx年春3.12植树节期间完成生产路两侧32676株的栽种任务。 2.3劳力 ___和安排 根据项目农业种植习惯,防护林栽植时间正处于农闲时节。结合我公司和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我们拟计划栽植任务雇用项目区各行政村村民来完成,公司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3、施工质量 3.1种树苗的质量标准与要求 49352株的种树苗,拟在我公司苗圃中优选出1-2年生胸径在15-25毫米的 ___树苗50000株,以保证树苗的质量与供应,同时保证进场时报经建设单位与监理检验全部达到合格。 3.2栽植的质量要求 3.2.1树坑的技术标准与要求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录

1 总则 1.0.1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 1.0.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0.4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其批复文件)。 1.0.5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2.0.1 农田防护林f arm lan d she lterb e lt 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 2.0.2 林带be lt 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2.0.3 骨干林带fu nd ame nt a l be lt 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 2.0.4 主林带m a in b e lt 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 2.0.5 副林带ass ist ant b e lt 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 2.0.6 疏透度d egr ee of p oros it y 指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之比。 2.0.7 林带结构be lt struc tur e 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通常把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 2.0.8 紧密结构t ig htn ess struc ture 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15。 2.0.9 疏透结构s parse ness struc tur e 透光孔隙在其纵断面上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一般由乔、灌木组成双层林冠,防护距离较大,疏透度0.25-0.3。 2.0.10通风结构a ir in ess struc ture 以乔木为主,具有明显的两个层次,上部为林冠层,有较小而均匀的透光孔隙,下层为树干层,有较大的透光孔隙,疏透度0.3以上。 2.0.11有效防护距离d is ta nc e be tw ee n be lts 害风越过林带后不造成危害的距离。 2.0.12林带断面 与林带走向成90°将林带截开所形成的断面,称为林带断面。林带断面能够反映林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3林网形状 林网分布状况称为林网形状,不同的林网形状与所抵御的自然灾害紧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