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超高层与综合体

畅谈超高层与综合体
畅谈超高层与综合体

畅谈超高层与综合体

序:

3月22日,畅言网新一期设计师沙龙继续在梅兰芳大剧院召开,嘉宾们围绕“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综合体”两个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设计师们分别从技术角度、建筑学角度、甲方角度甚至哲学角度出发,对上述话题深入分析、阐述,现场氛围热烈异常。

时间:

2012年3月22日

地点: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四层

人物: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布正伟,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张雯,北京时空筑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瑞林,筑博设计集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姚亮、建筑三部副总建筑师张小雷,北京未名空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胡罡,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林琳,联创国际北京公司高级建筑师周芳,北京五豪世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创建筑师李齐,CCDI中建国际建筑师李睿,民生银行机构管理部基建处陈卫光、陈胜

第一幕:疯狂的竞赛——超高层建筑

2011年6月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的超高大楼总数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超高大楼数量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毋庸置疑,超高层建筑对于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周边交通建设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已纷纷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新地标”,以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存在的种种弊病——巨额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高于普通建筑的危险系数、难于维系的生态环境质量等,也为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建设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幕起

畅言网编辑:

欢迎大家参加畅言网设计师沙龙,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超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两方面。随着国内建筑设计市场火爆发展,超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在我国渐渐增多,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业界争论不断。畅言网一直关注热点话题,希望大家在今天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我们的讨论现在开始。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布正伟

布正伟:

超高层和城市综合体的课题非常有意思,我先来抛砖引玉。超高层是建筑拔高,城市综合体是让建筑抱团,这是近年来比较热点的话题,确实值得思考。过去我曾对超高层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通过实践积累和国外的调查研究,逐渐转变认识。先来谈谈超高层建筑,我在临沂有个超高层项目,从功能分析、形体、城市美学方面,我们确实需要超高层建筑,需要一些激活城市的要素,这也能给市民带来便利,是城市经济综合发展的需要。我研究了一些超高层建筑资料,一位外国学者讲超高层建筑在全球化蔓延,热度很高。原因有四点:

第一,地价升高。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趋势,早些时期中国认为超高层建筑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这是片面的认识。超高层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重要城市节点,包括CBD、商业区的出现,密集的交通和人群。特别是美国,在商业区插入娱乐和休闲的功能,插入新的业态吸引了很多商机,使得城市中心区活跃起来。

第二,全球性地标的建设。现在世界各国打造城市竞争力,必须要通过打造具有全球品牌认知度的城市标志物,打造天际线,比如香港和上海。超高层建筑必须向高度发展,比如台北101大楼、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迪拜塔,这是象征财富和标志性的建筑。

第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超高层,有一定的良好作用。超高层建筑把城市加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缓解了占据郊区土地的压力,能够合理配置交通和信息网络,最终为减少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提供新的机遇。比如广州有个大楼在“腰部”有个利用风能提供能源的设备,利用海风减少能耗11%。之前我总是觉得超高层建筑很不方便,缺少安全感,越往高处越不舒服。因为风力和地震,最高的楼可以达到振幅1米左右,高层建筑振动感强烈,以东京和美国的两个建筑做研究,测出的数值非常有说服力,没有大台风时有人就已经能够感到振动了。我之前对超高层建筑没有好印象,施工周期很长。

第四,911之后人们总结经验,思考为什么大楼会瞬间垮塌,如何让建筑更安全、更环保,总结出了很多经验,911事件对超高层建筑有反弹和刺激作用。芝加哥有个城市环境协会研究出一个表格,

目前全球超高层建筑高度在400-500米左右,超过500米的少一点。现在正在施工有超过900米的建筑。超高层更多集中在亚洲和中东,欧美很少出现。未来变化有两个方面,超高层要走向亚洲,亚洲占据40%,地域已经迁移。第二,建筑的高度在不断突破,预计2010年世界前100个超高层建筑叠加长度要比2006年多出5公里。但是我搞不清是否准确,这是很疯狂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总是强调稳妥是不行的,比如上海要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没有高层建筑是不行的。北京总是吹嘘建设CBD,这也是要发展超高层建筑,三环上一些建筑没有拆的,将来都要拆。超高层有单体建筑,也有群体建筑。芝加哥就是群体发展超高层建筑,我在1992年专门乘坐游艇游览芝加哥,那里的建筑不是以单个出现,而是从群体上表现。

我觉得中国要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没有超高层是不行的。但是话说回来,也有很糟糕的一面。现阶段高层建筑在我国遍地开花,见缝插针。比如在烟台海边的一些超高层建筑,根本不成气候,很没有道理,这是从城市形态上看。还有从功能设计和垂直交通设计方面考虑,我们的技术根本不成熟。所以说超高层建筑带来很多问题,这件事情还是要做,但是要科学化发展。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考虑在城市中的功能作用,比如对城市运行效率的影响,带来的人流、停车、交通立体化,大量的公共设施要充分考虑。要和城市规模、总体规划的走向、城市的实力地位相符合。现在天津正在发展高层建筑,竟然比芝加哥高层建筑还要多,这对城市竞争力有很大提升。要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环境的影响,思考对城市环境的干扰,市民能否接纳、建筑风水问题等问题。第二,要控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规模,正好作为一个衔接,行政中心的建筑高度到200上下,最多是250米,不能全部依照开发商的想法。我考察的结果是一般建筑在200-500米之间,还可以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超过500米,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产生很多问题。北京的超高层建筑高度还可以,盲目往上增加高度是不可取的,要考虑天际线的问题。第三,通过学习,我认为外国学者很有道理。超高层建筑对全球化竞争很重要,作为一个国家的实力、财富和文化的象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超高层由于高度受了非常大的制约,功能大多是办公和客房性质,或者出租公寓,都是小单元体,这些东西是否拥有市场?酒店在最下面,真正有文化和修养的人不会住在几百米高空的。迪拜塔无所谓,因为他们是为了招揽游客,而一般的二三线城市则完全没有必要发展超高层,包括很多开发商也不愿意盖超过100米的建筑。第四,超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和舒适度设计很重要,安全性设计方面,平面设计有三角形、圆型、矩形和不规则形,在风力作用绕度最好的是圆型,矩形抗风也比较好,三角形很糟糕。超高层建筑现在有一个发展趋势,过于强调“形”,走向另一个阶段就是做表皮,走向复杂化。超高层还有一个很难处理的部分,就是最高处的尖部设计。超高层如果不理性控制,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财力。这些不是设计师愿意做的,可以称为“被设计”,建筑师要有一定的话语权,要巧周旋,这是策略。第五,可持续理念和生态设计要做尝试。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超高层建筑在中国不要做太多,大城市可以发展一些,比如重庆目前也在做这样的项目,武汉也在做一个世界最高的建筑,我觉得这样很不合适。

北京时空筑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瑞林

李瑞林:

布总的发言非常精彩。对超高层建筑的分析,不管是规划层面、决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要考虑很多,分析透彻。我们建筑师很少坐下来思考超高层建筑,大家都忙于做项目,只是经常遇到这种问题但是没有沉淀下来进行梳理。我觉得超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有时候不能分开讲,这不是割裂的关系。我们讨论的内容属于公建的概念,住宅超高建筑不是特别受关注。为什么出现超高层建筑?这是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趋势和产物,任何事物发展到理性阶段就会看到缺陷,否则很难看到,欧美现在提倡回归自然的建筑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国家正在迅猛发展,从理性层面看,城市管理者和政府规划部门应该比我们更重视这个问题,应该从更高层面上对这些东西有个非常客观、清晰的认识和分析,然后划定出什么样的城市和区域适合发展超高层建筑。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这是城市整个规划和发展中尤为关键的,有了合理的认识和规划就不会出现相互攀比的现象。比如二三线城市盲目攀比建筑高度的现象。我觉得建筑师在这个层面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度都非常有限,我们更多的是做下一个层面的工作,即如何和业主进行沟通,让他们在立项的时候能够更理性地选择,是否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实际上做超高层建筑要付出很多代价,当然地标和影响力是利益所在,在得到利益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从可持续的角度如何衡量利弊。我们和开发商更多的是做这方面的工作,建筑师要给开发商更理性的建议。我们遇到的工程有的很不合理,比如建筑扩展开会很好用,开发商却非要追求高度。片面去追求高度有很多弊端,有很多技术、结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带来的环境、社会问题。因为科技越来越进步,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实际上是引导的方向问题。

目前在这方面确实没有进行很系统思考,从我们建筑师目前工作的角度讲,应该做的一是更多了解先进的技术,如果做超高层的话要做得更合理、更完美;另外一个问题是,建筑师还有社会责任,在我们接触的范围内尽量和业主做一个深度的沟通。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虽然不能把控它、左右它,但是我们要尽量在建筑师的层面上让它健康发展。

北京未名空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胡罡

胡罡:

我是一个建筑咨询公司的建筑师,我们今天实际上是很轻松的座谈会形式,刚才两位老师营造出了很强的学术气氛。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建筑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于张永和先生,第二个老师就是布正伟先生,我的工程实践经验都是师从于布老师。刚才布老师和李总都提到超高层的很多问题,从合理性、技术性众多方面,但既然有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大家还要做超高层?技术产生突破这是必然趋势,美国在上世纪出现很多超高层建筑,技术已经很可靠了。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历史,除了近代美国还有一群人也重视高度,比如欧洲的哥特教堂,因为神学追求高度。2002年有个电影叫《通天塔》,没有像《碟中谍》那样出现超高层建筑,一直在说“人”的事情。北京大学的学者董豫赣先生曾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通天塔》是基督教的故事,当人们崇尚上帝的时候就希望去接近他,上帝看到人们建设通天塔很高兴,但是意识到一个事情,人们到达了一定高度就会和他一样,于是上帝把这些建造的人分类,分成不同民族、语言、肤色,广布到世界。从那之后人们再也没有建设通天塔。美国为什么要建设超高层建筑,实际上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欧洲经过哥特建筑不在崇尚建筑高度,因为他们已经过渡到基督教文化国家。而美国和欧洲产生分歧,一直是清教徒国家,美国70%全部是清教徒。为什么探讨超高层建筑,因为美国崇尚“人”的价值,欧洲超高层比较少,中东和亚洲有大量的超高层建筑。我觉得超高层建筑不服务于功能和使用,服务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精神,一个是钱。

刚来布老师和李总谈论了很多超高层的技术缺陷。在精神层面上超高层服务于人和钱,这是选择的结果。另外在功能方面,从使用上讲,如今的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要深刻很多,中国古代没有超高层建筑,人们对于时间都很有耐心。今天的人们觉得高铁已经不够快,人生要浓缩在有限的时间里希望做更多事情,希望压缩空间。我们的城市由于聚集度越来越密合,产生区域效应,比如美国曼哈顿由聚集产生区域效应,之后发展到区域不经济效应,发展变得迟缓,美国走过这个过程。我们的国家处于快速崛起阶段,领导人一直强调先进性问题,先进性就是“精神”,精神才能产生带动性。所以超高层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国家资源很有限,但是人数太多,我们没有选择余地。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压缩再加上精神的需要,产生这样的结果很正常。

筑博设计集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姚亮

姚亮:

刚才胡罡先生从精神和应用的层面阐述得很好,为什么中国二三线城市如此热衷于超高层的建设,其实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规划主导,然后才是开发商的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哲学的角度讲,人与人相处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被别人认可,包括在我们小时候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都是要被人们承认的。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他们也需要被人们承认,所以做超高层建筑的规划也是顺理成章的,体现了二三线城市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包括普通市民的想法,认为这是他们荣耀的体现。这是无法逆转的事情,只要开发商和政府能够算好经济账,那么超高层建筑将会越来越多。而且中国的人口密度和国外一些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二三线城市,人口密度也是非常大的。目前,在国家的政策影响下,我们住博设计也是在做综合体和超高层的建筑的规划设计,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广州、北京这些一线城市,二三线接触得很少。

在和甲方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在做综合体或超高层建筑时都是信心满满,在讨论方案时,他们谈论最多的不是功能方面的事情,更多是关注建筑的形象,而这些项目也都处于城市核心区的位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和甲方进行沟通并加以引导,这种情况也是没有办法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视觉感受和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联创国际北京公司高级建筑师周芳

周芳:

我们联创现在也在做很多超高层项目,而且做得更多的是三四线城市的超高层,其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只讲业主和当地政府对我们设计师的要求,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两个在江苏某三线城市的项目,当初在做方案时主要是希望业主或规划局能通过这个方案,所以建筑师和主创设计师将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我们的主创设计师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体架。这个开发商的项目全部是商业项目、综合体或者超高层,他们之前找的设计师基本是Gensler这样的知名设计公司,那么现在找我们这样的设计师公司,因为我们做超高层的经验不是很多,也是在积累阶段,所以导致的问题是我们做的三角形方案被甲方董事长选中,但是我们的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的经验也不是很丰富,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当地是8.5度的抗震等级,我们做140米的建筑,又是三角形平面,建研院在审查项目的时候没有审核通过,而当时我们地下室的施工图已经全部设计好了,但没办法,只能重新修改方案,将三角形的设计结构全部推翻。

我们现在的主创设计师基本是30-40岁左右,实际上做超高层主要考虑的就是造型,对于国外一些建筑大师而言,他们做过很多超高层建筑,有很丰富的经验,可能他们看到这个三角形的造型之后,就会立刻否定这样的形状。所以我也希望建筑师们还是要有更多的积累,通过不断学习才有资格接触这样的超高层项目。而我们现在的40岁左右的建筑师基本都当领导了,不在一线上做设计工作了,这是特别遗憾的。

CCDI中建国际建筑师李睿

李睿: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需要超高层建筑,但是我们没有超高层建设的经验。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在设计超高层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细心谨慎的态度,还是要和国外学习,毕竟人家有很多经验。对于国内设计公司而言,能够拿到好的超高层项目肯定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一定要本着责任心把它做好。城市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在高层领导方面肯定是要加以控制的,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力量是比较微薄的,但是也要发挥自己的力量,给领导树立比较积极、正面的意识:城市发达与否并非以是否高楼林立为标准。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原本有特色的城市现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在给领导们建议的时候,也应该建议他们去建设有特点的城市,而不是一味去追求超高层。超高层建筑有着它特有的优势,所以它有着独特的说服力,一定会成为地标。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地标建筑不一定非得是超高层。比如毕尔巴鄂这座城市之前在国际上并不很知名,但正是由于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矗立在那里,给城市带来了很高的知名度。

筑博设计建筑三部副总建筑师张小雷

张小雷:

我之前接触超高层建筑比较少,更多是在做文化类建筑。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超高层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库哈斯在谈他做央视大楼时的事情,对此可能更多人关注的是网上盛传的那些隐喻的东西,但是他谈到的一个观点当时对我也有一些小的触动,他说欧美包括日本的一些超高层建筑都只是独立的一个塔,实际上这只是单纯的强调了建筑的标志性,但是对于城市而言,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而言,完全是封闭隔绝的态势,是为我独尊的态势。所以库哈斯在做央视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尝试,是形状的组合,甚至是为城市打开了一个窗口。他希望这座建筑是立体化的,希望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从多角度去观察这座建筑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也吸引人们向这座超高层建筑集中,而不是像很多超高层那样过于自我封闭、自我欣赏。所以我觉得建筑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能否转变一下思路,用特殊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相同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建筑师过于遵照西方的理论体系了,超高层在西方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但是在中国是否有这样的文化根基,这是需要建筑师考虑的。包括今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王澍建筑师,他更多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在强调天人合一的精神,我们在每次投标的时候在标书上也经常写天人合一,但究竟有几个人能理解天人合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粗浅的理解为它是对自然的一种充分尊重,发自本源的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实际上是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得相对更低一些,包括我们古代一些山水画也是将人融入到自然场景中的。而在西方的逻辑中则是一种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感觉,这和中国传统是相反的两条路。如果是不得不做超高层的话,那么是否可以用中国人独特的方式去探索这些问题,比如马岩松在重庆做的城市森林项目。就像布大师说的那样,要站在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幕落

第二幕:城市综合体,热潮背后的危机

近几年,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升级背景下,以城市综合体为主导形态的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城市的领域,城市综合体也就相当于是一个为城市立心的过程,堪称是城市未来发展之道。伴随着大量的城市综合体投资建设,无论是政府的主管机构,还是开发商,或者建筑设计单位,无一例外地都遇到了一些问题,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开发商突飞猛进的开发,无序的总量扩张,只会导致未来城市综合体过多、过密,这种“扎堆”地出现,必然意味着某些城市综合体因为后期招不到商家而面临“饥饿”和“空置”的危机。

幕起

布正伟:

我再讲讲城市综合体的内容,城市综合体是大型商业地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社会现象。这个模式最本质的东西是方便生活、减少交通奔波,使得全家庭、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享受到公共空间带来的各种服务。而且它是全天候、全民众的,另外就是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国外有个很典型的模式:HPOSCA。旅馆、办公、公园、休闲游乐、购物、会所、公寓等各种方式全部包括在内,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多功能、高效益,这个特别符合我们中国的大城市,因为中国的人口多、交通拥挤、贫富差距也比较大,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个概念特别受到甲方领导的称赞。上述这几点,只要满足三个以上的功能,这个城市综合体就是成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shoppingmall 就已经很不错了,但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应该将办公、公寓也融入进去,真正形成所谓的30分钟生活圈。

城市综合体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城市生活的缩影,形成一个城市区域的生活单元,这种做法比超高层要好很多。只要城市有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做城市综合体,当然,一些功能可以特定组合。我觉得北京如果东西南北各有一个这样的城市综合体,那么交通就不会出现目前这样拥挤的状况。

城市综合体的的设计要结合国情,首先是区位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交通环境,没有高度集中的交通环境,那么这个城市综合体的机能就会减弱。停车场很重要,地铁和公交也要方便。第二是混合功能的确立,这方面我做过市场调查,比如可以将公园放在在综合体里面,但究竟是否需要公园,这是需要调查的。但是价格相对低一点的公寓一定要规划在内,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规划,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气。第三,传统文化要和现代文化相结合,比如传统的商业街、店铺店面以及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现代的超市、专业店、精品店相结合。第四是要注意细节的设置,比如美国、日本的城市综合体,他们在座椅、灯具等细节方面做得很好,人文的关怀尽显,因为标示性很强。而我们现在很多商场就缺乏这些功能,特别是结合公园、绿地,再有就是关怀老人和儿童,有相关的设施服务。内部环境、设施的规划设计要非常精准,包括文字、标语、图画、艺术小品等,特别是开放空间的设计要更加讲究。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林琳

林琳:

这些年我们在中国很多一二线城市做过超高层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做这些项目的时候也有过很多经验教训,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在决策层面,建筑师的话语权是很弱的,而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做到更加专业化,当拿到一个项目后,建筑师应该给业主、甲方提供更多技术层面的深入研究。比如一个超高层建筑,它的高度已经被限定了,那么我们就要研究它的标准层平面使用率,做到多少是比较经济的。再比如防火问题、竖向交通问题的解决,只有在这些技术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给甲方更多的技术支撑,这样的话我们的设计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是我对超高层的看法。

城市综合体是地方政府最喜欢的项目,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特别容易拿地,地方政府也更愿意将土地交给有志于投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商,因为这样很容易带动这座城市复合功能的完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综合体在国内的设计水平并不高,只是在提高城市形象方面有些亮点,在其他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国内优秀的综合体项目方案很多都来自国外专业设计公司,他们对空间形态、商业布局都是在前期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国内设计院基本是在法规、规范、报审、施工图设计等方面作为顾问身份出现。但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是不拘泥于只做这些事情的,我们要有自己的创新。城市综合体不能用住宅的思路去做,一定要做好商业策划,设计师也是要和商业规划相配合的。建筑形象也要和城市综合体的形象相匹配,城市综合体是要面向大众的,并不像有些设计师那样,追求那些很酷的东西,城市综合体是一组很有亲和力的建筑。比如日本,他们的商业空间并不是很奢侈的,但一定是很亲切的、很宜人的。

北京五豪世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创建筑师李奇

李奇:

感谢畅言网给我这个机会与这么多优秀设计师进行交流。刚才在大家发言的时候,我听到了很多无奈,但站在设计师角度而言,不论是城市综合体还是超高层建筑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因为我们毕竟是服务方,所以我当初在设计院做过一段时间的项目负责人之后,受制于这方面的压力,于是出来自己做公司。出来之后,我谈一谈做城市化功能建筑的一些感受。在技术层面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就不再细说了,主要讲一讲我理解的建筑师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建筑师是一个披着艺术外衣的理性工作者,因为我们工作的根本还是要为城市规划、人们的需求、交通等方面考虑自己的设计,但是最后一定要给它披上一件崭新的外衣。

有时候业主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他们的思路,而这个思路或者任务书未必是我们自己喜欢或者想做的东西,有这种矛盾也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中国房地产从2001年的低迷到现在的火热,已经开始在改变了,从以前大刀阔斧向前冲逐渐变得相对理性了,他们会考虑项目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觉得未来十年至二十年,中国的建筑市场会越来越理性。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张雯

张雯:

畅言网举办的这个活动非常好,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交流。关于超高层建筑,我刚才突然想起了之前和朋友聊天时讲的一个小故事:中国人以前穷的时候都是骑自行车,那时候我们就特别羡慕开汽车的人,而我们现在有汽车了,觉得骑自行车反而是一个有益于健康的事情,家里有汽车之后再去骑自行车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所以我们现在的二三线城市在做超高层建筑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这种做法更契合中国人的心理。而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人们更加理性了。所以他们这样的建筑比较少。

现在设计师的工作是拿到任务书之后就开始向后做,而实际上应该是我们能够往前面延伸,帮助业主确定目标和投资方向,向前延展有时并不是设计师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咨询公司之前与设计公司配合,这是对这座建筑未来走势的最好把握。比如我们之前做过的一个项目,开发商首先要让设计师给他一个想法,包括项目的定位等。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专业的咨询公司介入,给一些前端的思路,这对于后期的设计走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这方面也是现在整个设计行业的缺失。建筑的最终形成并不是设计师单一的工作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相互配合。

民生银行机构管理部基建处陈卫光

陈卫光:

我来自民生银行机构部基建处,对今天讨论的超高层建筑话题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认识很多建筑师所以对建筑行业也是比较熟悉的,今天能够参加这个活动非常高兴,也希望和大家多建立联系。民生银行目前也在做高层建筑,但建筑也不算很高,规模也不算太大。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技术方面还是尽量少犯错,特别是前期施工要少犯错误,包括综合体也好、超高层建筑也好都是如此。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也产生了很多垃圾建筑,因为甲方赋予建筑师太多的责任了,有些东西其实甲方没有太多探讨,想做什么建筑还没有想清楚就要求建筑师开始设计。我们现在遇到了

很多机会,社会在发展,特别是城市综合体,就像刚才布大师说的那样,有赞成的一面也有反对的一面,但是现在发展到这种程度也是没有办法的,它的使用率能够达到60%以上就很不错了。但是没有办法现在也要去做,包括城市综合体也是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去研究如何把它做得更好,尽量少犯错误。

我也有一些城市综合体的经验和大家分享。综合体中的商业一定要有一个配置多少的问题,在北京或者其他一线城市,每1万平米的配置要求是80-100平米。另外,我们超市或商店的时候如果开车,就会发现很多地下停车场设计都是不科学的,很多时候可能就因为停车问题而导致项目失败。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有人会认为商业面积越大越好,但实际使用面积超过60%的商业很少,因为它不好用。其实这些都是甲方应该做的,现在反而交给我们设计师来做了。

李瑞林:

综合体我们做的比较多,接下来就谈谈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城市综合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实,超高层和综合体是分不开的,我们在项目中也做了很多超高层建筑,有些超高层建筑就在综合体的规划之中。在酒店、公寓方面,我们与万达也做过一些综合体项目,像万达这种比较成熟的开发商是有一整套体系的,前期定位、建造标准都是比较清晰的。现在的问题是万达这种商业模式一旦成功后,那些二三线城市的政府甚至是一些开发商都会去模仿万达的商业模式,在模仿过程中肯定会缺乏定位和功能方面的把控能力。从规模上讲,有些小城市人口不足,而城市综合体实际上需要10万人口以上至30万人口的规模才能被支撑起来,如果人口少运营就会出现问题。往往有些中小城市在定位方面对城市综合体不是很清楚,我们公司虽然在做综合体时没有前期策划,但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给业主一个很好的建议,也可以去找一些商业策划公司。

城市综合体的操作模式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技术层面,因为城市综合体从技术上讲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第二是后期管理层面,也就是运营层面。对于设计院而言,在设计管理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只解决技术难点是不够的,因为城市综合体还需要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方面我们也总结了几点:第一,沟通非常重要,每个业主的内部管理体系是不一样的,管理体系即由不同的人决策不同的事情、在哪个阶段决策哪些事情,这些都会影响设计过程和时间进度,所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注重协调工作,在顾问公司介入的情况下设计院起到一个设计总控的作用,设计师要在各个侧面上协调关系,将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阶段回馈的信息与甲方的设计要求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做梳理、安排,把相关技术问题处理好,所以这些问题是非常考验一个设计团队能否顺利完成设计项目的能力的。第三,注意时间的控制,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有些项目一看就是超出了设计时间范围的。第四,后期在项目没有做完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商铺入驻,另外还会有一些需求的改变。从项目开始到工程验收,这个综合体不是考验设计院的能力而是考验他的综合实力和管理能力,如果说设计院具备这个能力,说明他能做好这样的项目。

沙龙现场

姚亮:

现在对开发商来讲,做综合体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像万达这样比较有经验的开发商,包括万科地产等,可能万达更有经验一些。万达不仅有一个专业的商业策划团队,而且还有一部分商业品牌与万达长期合作,比如有些品牌在某个城市没有入驻万达广场,那么到下一个城市的时候万达就有可能再引进他们了。万达的产品根据不同的时期也在变,比如一代产品和三代、四代产品,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产品模式也在变。但感觉万达模式在二三线城市比较先进,但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已经落后了。去年我们公司在东莞和万科合作一个综合体的商城项目,并且有建筑住宅和商街。那个项目开始投标的时候是我们和另外两家外资公司参与,其中有一家是新加坡知名的城市综合体专业设计公司,这家公司在世界各地做了很多综合体项目,那家公司的投标文本给我们做了一个展示,实际上文本和效果图在广告位的设置都有所体现,让人一看就是专业的公司、专业的设计。此外,他们还总结了9个必要元素,包括水景等。所以万科理所当然地和他们签约,而我们配合这家公司做设计工作。他们在入口节点的设计比我们专业很多,但是项目慢慢做下去之后我们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复杂的,最后甲方请他们做设计方案和建筑立面,是因为他们对立面的把控比较好,其他方面的设计由我们进行配合。城市综合体工程对国内而言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模仿,我们要超越国外水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周芳:

我对城市综合体是比较感兴趣的,本身也是学这个专业出身。但是我们现在设计的这些建筑不是综合体而是一些商业步行街,我觉得这是非常困难的。真正有挑战性的建筑还是步行街,这种步行街是完全要进行销售的。之前我们也看过一个天津的项目,从建筑空间上来讲,那就是一个失败的项目,而现在是要把这个建筑拆除改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业主今后销售,销售以后如何具备商业氛围。包括河北一家知名开发商在保定做的城市综合体,由崔愷大师设计的方案,我们一看觉得崔大师没有做过综合体建筑项目,从外形看,项目仿佛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馆或宫殿,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氛,只是从空间上显得很炫。城市综合体重点还是把建筑项目形态做好,更多的项目还是从立面和景

观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建筑空间方面下功夫。

胡罡:

综合体这个词特别好,综合体就是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如果你不是个综合性的开发商,请的不是综合性设计师,就做不了综合体这件事。其实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我想说一点自己的感受,很多大设计院的领导都是学建筑学的,建筑学的这个定义中国历来就不存在,这完全是一个西方语系下的一个词汇。建筑学究竟是一个什么词汇,建筑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筑工程师,我们的architect只把自己定义成是建筑工程师的话,那么他是不能被西化成为建筑师的。而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建筑师是自我狭义了,其实建筑学本身在中国有一定的畸形化,我们国家的建筑学教育来自于梁思成先生,他们当时的一批人主要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将建筑学理论带到中国,构建了以清华为首的建筑系,然后普及到全国。当时,在那个体系下为什么把这个建筑体系带到中国,是来自于巴黎美术学院体系,也后来在西方建筑学世界里被大量宣扬的体系。而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就是将建筑师片面化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他把建筑师当作是美术家,它更加关注于技术和专注领域的建设,但是你会发现咱们国家在这个体系下发展出来的建筑学、建筑师和建筑设计公司,只做其中小部分工作,就是画图和实现业主的需求。但是业主也是由技术人员组成的一个团体,于是在最近几年大量的出现万科、万达或者很多技术型开发商,他们的中上层领导大多数是从事建筑学建筑领域的人。这些人是极端聪明的,他们非常理解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定位。

现在是一个重新构建的时代,因为以前在讲究建筑形态的时候,技术是不占先锋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导是技术占先锋,人们用技术占领世界。每个建筑师都在不停地反省自己要多学习技术,而学习本身不是形而上的学习,而是了解到本源之后的学习,这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为什么我们能更多接受这种知识性的交流,我认为作为一个建筑师来讲不应该是自闭的,他一定是一个集思广益同时又突破极限,如果你突破了一个极限到了上层以后,你会发现天地瞬间又广阔了。真正能称得上建筑师的人不能仅限于做好设计,这是我对建筑师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超高层酒店商业综合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1、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攀峰·创世纪商业广场A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面,北临沙河,南侧为新鸿路,东侧为二环路。建设单位为成都泰合瑞峰实业有限公司。本工程由一栋39层“超高层主楼”及一个6层的“裙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26870.44m2。 2、建筑设计概况

本工程地下三层、四层主要用作车库,辅以设备用房如进风机房、排风机房、泵 房等。地下二层主要用作停车库(含非机动车)、商业酒店用房、卫生间、风井、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商业、少量的车库、风机房、报警房、空调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变电房等设备用房。 地上1-6层为高层裙房,主要用作商业用房、文化会馆、酒店辅助用房、电影院等;七层以上为高层塔楼,7层主要用作健身房、泳池,8-24层为酒店,26-39层为酒 店办公用房;10、25层为避难层。 主要建筑做法如下: 1)内墙装饰:地下室:消防水池和热泵水池均为水泥砂浆防水墙面;柴油发电机房为矿棉穿孔吸音板墙面;管道井、风井等内壁均为水泥砂浆墙面;其他房间为涂料内墙。楼梯间、电梯机房、设备机房等均为涂料墙面;厨卫间等均为水泥砂浆墙面;门厅、电梯厅、合用前室、前室、走道等公共部位等均为石材、墙砖内墙面; 2)顶棚装饰:地下室电梯厅、合用前室、公共走道、楼梯间等公共部位均采用涂料天棚;商业、车库、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管道井等均为水泥砂浆天棚;消防水池和热泵水池天棚均采用有防水的水泥砂浆天棚;通风机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采用矿棉穿孔吸音板天棚; 楼梯间、电梯机房等天棚均为涂料天棚;厨卫、管井、设备机房等为水泥砂浆天棚;其他天棚为腻子天棚。 3)楼地面:地下室楼地面:汽车库和非机动车库均为细石砼地面;生活泵房、报警阀间、消防泵房、水箱间、开水间、污水提升机间等均采用防水的水泥砂浆楼面;其他设备间均为水泥砂浆楼面;进线机房采用防静电架空活动楼面;

超高层综合体10大技术难点及攻克对策

超高层综合体10大技术难点及攻克对策 核心提示:超高层综合体就像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建筑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超高层住宅大型商业城市综合体施工图设计指导书(设计指引)

一总则 1目的 1.1为使项目规范设计品质,提高设计质量,制订本《设计指导书》。 2依据 2.1本指导书作为项目施工图设计指导手册,是在国家相应规范及标准的基础之 上,结合以往住宅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后编制而成。 3适用范围 3.1承接项目施工图设计的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应按本指导书要求进行。 4内容说明 4.1本指导书以施工图设计的专业及其它有关重点需要关注的方面划分章节,各 专业设计人员应按本专业要求进行设计,建筑、结构、水电等专业发生矛盾时,以建筑专业为依据,进行各专业的相应调整。各专业工程师应认真阅读建筑部分设计指导书。 4.2本指导书中所列尺寸,未标明单位的均以毫米计。 4.3本指导书中内容若与当地标准或习惯做法相冲突时,设计人员应以书面形式 及时反馈意见。 4.4本设计指导书与国家或深圳市现行规范有冲突时以现行规范为准。 二建筑专业 1 总体要求 1.1 设计质量 1.1.1设计文件必须符合政府颁发的法律法规、规范、规定、规程、标准、规划和要求。 1.1.2如因设计特殊需要,允许对设计规范、规程中非强制性条文稍有选择和 突破,但设计人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提交充分的质量保证措施,并报业主书面认可。 1.1.3 编制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等事前指导性文件,并报业主审批后实施。 对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按规定程序进行严格校审并签字。

1.2设计管理 1.2.1对于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建筑师应先送至我司审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设计,本设计指导书中要求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以下阶段提交我公司设计成果作审核并能依据审核意见作调整。具体提交时间按照设计院自定工作计划进行。 1、建筑的总图、所有平面、立面、剖面。 2、各户型的放大平面,其中应表示出梁的位置,家具布置,以便校核其相 互关系。 3、立面放大图:住宅、商业。 1.3 其他 1.3.1各专业间应充分沟通:一要注意厨房、卫生间内的用水与电气开关插座以 及煤气设施的相互位置关系,最终完成集成平面图。二要注意地下室各种管线的布置,尤其注意雨污重力排水管与风管的交叉,应保证地下室的净高要求,并最终完成综合管线图。 1.3.2公共走廊、入户门前走道、套内各处过道净宽应考虑两边墙抹灰及施工误 差等因素,设计时“墙至墙”尺寸应比规范要求最小尺寸增大100mm,消火栓安装应考虑暗装,以确保不影响走道净宽。 2 深度要求 2.1 说明部分 2.1.1总说明应有以下内容:设计依据、工程概况、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标高 及单位、建筑主要用材及构造要求、建筑设备、建筑消防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及其它。(人防说明随人防设计单独出图) 2.1.2当有多栋建筑或为住宅小区时,除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总表外,还应有各栋 建筑面积及户型表,各栋建筑子项主要特征表。 2.1.3建筑设计总说明中建筑面积的计算要精确,并随设计的加深不断核算直至 最终结果,建筑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相关最新规范执行。 2.1.4建筑主要用材及构造要求应对以下内容详细说明:内外墙体、内外装修、 结构降板、门窗幕墙、建筑防水、变形缝、设备管井等。 2.2 图纸部分 2.2.1图面要求:各专业图纸中各种做法、标注清晰明确,不同种类的标注字体 及大小需相对一致,其中包括图纸目录、图签部分、图纸的主要内容部分。 2.2.2各栋不同户型单元应有放大平面图,详细标注细部尺寸及做法。 2.2.3各栋即使有完全对称的单元,在平面图中也应全部表达。 2.2.4各栋平面及户型放大平面应有面积计算简图,标明全部计算面积、计算一半计算面积 及未计算面积部分。 2.2.5指导书中未明确的图纸深度要求原则上按照《深圳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 2.2.6 立面图

《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建筑方案设计》

《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建筑方案设计》 任务书 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管委会 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2013年4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章、设计原则 第四章、总体设计要求 第五章、具体设计要求 第六章、设计成果要求及进度安排

第一章项目概况 1、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建筑方案设计 2)区域概况:苏州太湖新城(原名滨湖新城)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南部,是苏州“一核四城”城市战略发展中南部重要发展区域,也是苏州市未来城市副中心之一。本项目位于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的核心区,面向东太湖水域,是太湖新城门户空间,城市形象重要展示区域,为中轴大道两侧标志性建筑簇群。该簇群承担太湖新城重要城市节点作用,与太湖新城吴江片核心簇群遥相呼应。 3 400 湖滨路、 1号、2号、4号、5号。滨湖新城(吴中片) 滨湖新城(吴江片)

5) 现状要点: 5.1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四号线沿塔韵路和东太湖路布局,并在中轴大道和东太湖路交叉口处设有轨道交通站点站点。(如右图所示,图中红色线为轨道交通线路,灰色阴影为轨道站点) 5.2地下空间 中轴大道与四号站点之间采用地下通道的形式,地下空间范围如下图红线所示,总面积约30万平米,采用地下三层的形式,地平面距一层地下室地坪高度约为8.65米。地下各层标高详见下图。 1 2 4 5

2、项目定位 “集公寓、酒店、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建筑群” 1) 定位: 项目拟定位为六大功能区:1、公寓;2、酒店;3、商业;4、办公;5、地下商业1-2层;6、地下停车场3层。 建成后将成为集办公、购物、餐饮、休闲、娱乐、金融、文化、居住功能于一体,进行全方位服务的高档CBD区域,并具有地区标识性。 本项目将设臵全面的综合配套和设施,不仅能满足办公、商业、购物需要,还能满足商务活动、观光消闲、文化娱乐等需要,服务功能、服务范围跨行业跨区域。同时代表与国际接轨的一种高品质时尚生活方式。 2) 要求: 满足项目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新时期建筑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建筑的品质应该达到较高水准,其质量标准应与国际高级办公、星级酒店建筑执行管理标准一致。 3.设计理念 “先进性 + 标志性+ 生态性” 融合太湖新城地理位臵、文化特色,引进国际最新设计理念,追求不仅是物质的产品,还包括精神上的时尚生活体验,将该项目建设成太湖新城城市板块的划时代的标志性的大型综合项目,具备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也为太湖新城提供更佳的城市建筑界面和景观效果。 本项目应提升为一个融生活、消费、商务、休闲、文化、各种要素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品质的商业综合体,是消费者提升生活质量、享受休闲生活、获得流行咨询、发现消费乐趣,融入到一种新的时尚生活方式的地方,并成为太湖新城标志性建筑簇群。 项目设计要注重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的物业管理

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的物业管理 超高层城市综合体的词意解释: 城市综合体(英文:HOPSCA ,即:Hotel、Office、Park、Shopping Mall、Convention、Apartment,经在英文网络上查询考证后,这个说法仅见于国内广告。英语中通常用complex指代这个含义,如Marina City complex ) 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聚集体)。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源于城市综合体运作模式的综合体建筑不断演化出来,它们的功能比狭义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少,根据不同功能的侧重有不同的称号,但是可以都属于城市综合体。 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来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组合。 城市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的差别在于,多功能建筑是数量与种类上的积累综合,这种综合不构成新系统的产生,局部增减无关整体大局。而城市综合体则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优化组合,并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系统之中。 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在我国,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城市综合体,就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建筑高度为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 从物业管理角度来看,你可以理解为: 1、属于一个整体的建筑项目,主要配套设备设施为同一套系 统,例如供水供电、消防、外立面,包括市政申报、物业 服务等(政府相关法规是这么制订的); 2、体量非常大,一般20万平米左右起步,很少有超过40万 平米的; 3、业态分布种类多,一般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位置都在所 在城市的繁华都信CBD区域,配置基本上为商场、写字楼、 酒店、公寓、住宅、高档会所等; 4、开发周期长,一般都会分期分批交付使用; 5、配套设施多且庞大繁杂,尤其是停车场,一般都为超大型 地下多层停车场; 6、动态流密集,人流、车流、物流等,构成汇流。

超高层综合体消防策略浅析

超高层综合体消防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19-07-11T10:49:24.8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李奕 [导读]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是庞大而有组织的构筑物,将多种功能,如办公、酒店、公寓和购物中心综合在一座建筑里,让不同人群在其中进行广泛的经济活动。 深圳市华森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18054 摘要:超高层综合体建筑是庞大而有组织的构筑物,将多种功能,如办公、酒店、公寓和购物中心综合在一座建筑里,让不同人群在其中进行广泛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用地紧张的困境日益突出,超高层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空间,节约土地,通过集中布设地上、地下的各种管线而降低市政工程的投资。许多超高层建筑更是成为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景观和地标。但该类建筑除了以上优越性以外,由于自身功能,空间组织的复杂性,对消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醒建筑设计师在对功能及外观重视的同时,对这些建筑的外立面做法及内部疏散手段进行新的审视,如何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有效的扑救及疏散是值得每个建筑师仔细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超高层消防疏散 一、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我国的建筑规范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而是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7米的住宅建筑均视为“高层民用建筑”。197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规定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在100m以上)。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高层虽无明确规定,但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在避难层、停机坪、消防水压、灭火设施、防烟排烟及火灾自动报警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 二、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的主要功能特点: (一)办公:一般位于主体塔楼的中下部,标准为甲级办公楼,单独设置出入口及广场。保证其人车集散的要求且与裙房部分互不干扰。 (二)酒店:一般位于主体塔楼的上部,以充分利用超高层建筑景观高度的优势。酒店门厅与大堂垂直分离,利用穿梭电梯上下联系。 (三)商业:一般位于裙房部位,以高端零售为主要业态,既是办公和酒店的配套,同时面向城市服务,是综合体与城市交融的重要媒介。娱乐和文化等功能的加入成为新兴商业的发展趋势。 (四)公寓:以酒店式公寓或高级公寓为主要形式,追求套内的景观要求,对朝向要求不高,一般布置在主体塔楼上部。停车和入口与其他部分分开,强调自身私密和安静。 三、超高层建筑的消防难点: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标志,建造耗资巨大,功能复杂,在功能组合,交通流线、建筑防火等诸多方面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功能用途复杂、点火源多 超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功能复杂。而且超高层建筑的用电设备种类多,数量大,车库停车多、储油量大;流动人员多。 (二)竖向管井多、可燃物集中,容易形成烟囱效应 超高层建筑内部垂直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以及其它封堵不严密的各类竖向管井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沿着这些竖向管井快速蔓延。 (三)安全疏散困难,人员密集,容易造成重大伤亡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密集,疏散时间也相应大幅增加。经测试,人员的疏散速度比烟气流动速度要慢超过100倍,而且疏散方向与烟火蔓延方向相反,进一步增加了人员疏散的艰难和危险性,容易造成重大伤亡。 (四)火灾扑救难度大,对装备手段的要求高 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其火灾扑救难度相对较大。外墙大多采用玻璃幕墙,破碎后极易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并对破坏地面的消防车辆及供水器材,加上外墙采用固定窗,消防人员接近起火点非常困难。 四、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策略: (一)总平面: 按照防火规范要求,应沿建筑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但个别项目由于用地紧张,局部地面不具备设置消防登高场地的条件。如下图,裙房局部(绿色线区域)高度部超24米,将裙房局部超 24m 的区域同塔楼标准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 3000 m2。 (二)首层平面 首层平面的特殊性在于除了布置各种出入口,如商场大门、办公大堂、消防控制中心、规划配套的邮政所等,还需合理组织二层以上

超高层综合体给排水设计

超高层综合体给排水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26T12:50:11.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单静仪 [导读] 摘要:根据工程实际设计经验与体会,结合国家规范要求,对超高层综合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的一些问题展开初步探讨,从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消防设计等方面论述了相关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最终用户的安全放心使用一、管材、接口方式室外给水管材:球墨铸铁管,法兰连接,管件及阀门的工作承压能力不小于1.0MPa。 科进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摘要:根据工程实际设计经验与体会,结合国家规范要求,对超高层综合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的一些问题展开初步探讨,从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消防设计等方面论述了相关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最终用户的安全放心使用一、管材、接口方式 室外给水管材:球墨铸铁管,法兰连接,管件及阀门的工作承压能力不小于1.0MPa。室内给水管材:采用不锈钢管,卡压或卡箍连接。生活水泵出水干管及立管满足工作压力要求且不少于1.6MPa,支管不少于1.0Mpa;管件及阀门满足工作压力要求。 1.1生活热水系统 1.总部办公内的行政卫生间设置即热式电热水器。 2.公寓内每户设置独立的电或燃气储水式热水器。 3.商业卫生间设置容积式电热水器。 返还政府办公及企业公馆不设置热水系统,由用户自理。 1.2雨水收集及回用系统 根据项目定位,为满足绿色建筑关于“绿化、车库地面冲洗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一般项要求,本项目考虑设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具体如下表: 本项目暂无市政中水提供,利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作为杂用水水源供本项目绿化灌溉、车库冲洗、水景补水之用。若雨水收集不足时,由自来水进行补水。 表1收集水量(初步估算) 表2用水量(初步估算) 经计算得出系统设计水池容积(初步估算) 二、生活排水系统 1、本项目公寓、企业公馆、总部办公采用污、废分流的方式;商业、返还政府办公采用污、废合流的方式。 2、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汇集至项目设置的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项目排水系统主要以重力排放为主,如无法采用重力排放的地下层废水采用潜污泵提升排放。分区底层卫生间排水单独排放,污水立管隔层与主通气立管连接。 3、商业区餐厅厨房污水经二次隔油处理(厨房隔油器+集中隔油装置)后再收集排入小市政污水管网。隔油器间设于地库,并结合餐饮范围周边进行设置。部分设置于人防区域上方的餐饮,本层采用局部降板并设置管沟的方式进行排水管敷设,并接入下方隔油器间内。 4、本项目排水以重力排放为主,无法采用重力排放的污废水采用潜污泵压力提升排放。每个机房集水井内设置不少于两台的污水泵,当集水井处于高水位时,启动两台污水泵同时运作,并设有液位报警讯号连至BA系统。 5、本项目企业公馆室内污废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橡胶密封圈承插连接;商业、办公室内排水立管采用铸铁管,不锈钢卡箍连接;公寓室内排水支管采用U-PVC排水管,橡胶密封圈承插链接,公寓室内排水立管采用铸铁管,不锈钢卡箍连接;室外排水管采用埋地硬聚氯乙烯双璧波纹排水管,采用弹性橡胶密封圈连接方式。 6、雨水排水系統 雨水排放系统将以重力排放为主。 雨水经由雨水斗、管道、检查井及雨水总管排放至市政下水道。下沉式广场地面排水设置雨水集水池和排水泵提升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 本项目的塔楼、裙楼屋面、下沉式广场雨水流量按深圳市50年重现期,5min降雨历时进行计算设计,即暴雨强度为585.872(L/S.ha); 地块内室外路面雨水流量采用10年重现期,20min降雨历时进行计算设计,暴雨强度为342.810(L/S.ha),汇水面积:37250m2,流量:828L/s。 雨水排水量参照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高层建筑物此起彼伏,不管是居民住宅楼还是商业建设,或办公楼都像高层发展。由于城市的面积有限,所以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超高层的综合建筑物,他们往往及办公、休闲、娱乐、购物、饮食等等多种功能与一体,为城市人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通过各种区域的明确划分,将不同功能的空间集中在垂直的综合建筑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 标签:超高层建筑;综合;设计;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实力与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其发展越来越快,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志物,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它的设计以及发展,目前较为流行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集多重功能与一体的。 一、设计要点 (一)设计理念 因为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就是空间结构特别高,所以,在高层楼的结构和类型中也很容易发现一些不充分的设计问题。那么,如何确保其质量问题和对于地震、火灾等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严肃探讨的。所以在进行设计的理念必须要是科学合理以及人性化的,对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 对摩天大楼进行科学的设计,不仅对建筑物的建设很重要,而且对现实进行的建筑规划也很重要。设计师在原始设计中必须重视楼宇结构的规律性,还要保证建筑的结构清晰,使整个楼宇的结构保持在较高水平。设计时要有环保意识,加强节能方面的设计,降低能源消耗。注重节能减排的设计,降低消耗,推动绿色理念的设计。在选择材料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取时必须保证其稳固性和耐受性,设计师和工程建设团队必须保持密切的交流,确保思想一致。使用合理的抗力系统,保证摩天大楼的安全问题,在进行设计时要查阅一定的资料进行精准的计算,确保抗侧力结构的有效性[1]。 (二)注重抗震效果 因为超高层大楼其自身的高度相比其他建筑物來说比较高,因此在设计中要着重注意其抗震能力。选择用于高层大楼建设的建筑材料十分重要,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的建筑施工材料,是保持大楼高承载性及较强稳固性的必要条件。由于其承载能力高,地震中建筑物的发生坍塌的几率十分小。 因此,在规划高层建筑时,应使用位移结构以对抗地震。通过这种方式,可是使楼宇能承受更高力度的结构变形。这种施工方法能够确保高层大楼结构能具有更好地变形性和弹性,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利用其特有

高层综合体设计任务书(201604)

高层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任务书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建筑系教研室 2016年04月

高层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概述: 本设计为高层城市综合体,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蔡塘片区吕岭路以南,忠仑公园以东,由百货超市及商场、影城(或量贩式KTV)及高层酒店组成。总用地面积为31182.96㎡,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为126500㎡,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控制在77000㎡以内;地下建筑面积49500㎡左右。 用地情况和周边环境详见地形图。 指标要求: (1)容积率≤2.4 (2)建筑密度≤40% (3)建筑高度≤100m (4)绿地率≥30% (5)后退红线要求,按照2010版《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各功能面积: 1.百货超市及商场:53000 m2 2.影城(或量贩式KTV):4800 m2 4.餐饮部分:10000 m2

5.高层酒店:26000 m2 6.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1-2层,约32700 m2(内部不布置)各功能内部组成及分项面积由各调研小组根据调研情况汇报确定。 二、设计要求: (1)结合城市来设计,要考虑建筑与城市的相互影响,如建筑底部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的阴影对周边的影响,城市天际线对建筑的要求等等。 (2)场地设计:综合地段的地形条件、规划条件、规范要求,周边城市建筑环境、交通环境,处理好建筑总体布局、地段内外的人、车流交通布局,主、次入口的设置,场地停车、绿化环境设计。 (3)建筑设计:结合所学《高层建筑设计》进行设计,正确理解相关规范与指标,组织好各功能空间的组合及主次流线关系。综合建筑平面、立面的设计,塑造室内外协调统一的空间组合和外观造型。对高层酒店与商业建筑深入研究,以更好与实习和毕业设计接轨。 (4)技术设计:鉴于大型公共建筑构成的综合性、复杂性,应注重结构选型、设备选型对设计构思、空间处理的影响,并结合智能、节能、生态等设计因素。 (5)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重点学习。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3) 《建筑空间组合论》 4) 《高层建筑设计》 5) 《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 6) 《商业建筑设计》 7) 《建筑外立面设计》 8) 《城市设计(上)——设计方案》、《城市设计(下)——设计建构》

畅谈超高层与综合体

畅谈超高层与综合体 序: 3月22日,畅言网新一期设计师沙龙继续在梅兰芳大剧院召开,嘉宾们围绕“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综合体”两个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设计师们分别从技术角度、建筑学角度、甲方角度甚至哲学角度出发,对上述话题深入分析、阐述,现场氛围热烈异常。 时间: 2012年3月22日 地点: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四层 人物: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布正伟,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张雯,北京时空筑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瑞林,筑博设计集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姚亮、建筑三部副总建筑师张小雷,北京未名空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胡罡,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林琳,联创国际北京公司高级建筑师周芳,北京五豪世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创建筑师李齐,CCDI中建国际建筑师李睿,民生银行机构管理部基建处陈卫光、陈胜 第一幕:疯狂的竞赛——超高层建筑 2011年6月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的超高大楼总数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超高大楼数量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毋庸置疑,超高层建筑对于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周边交通建设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已纷纷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新地标”,以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存在的种种弊病——巨额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高于普通建筑的危险系数、难于维系的生态环境质量等,也为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建设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幕起 畅言网编辑: 欢迎大家参加畅言网设计师沙龙,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超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两方面。随着国内建筑设计市场火爆发展,超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在我国渐渐增多,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业界争论不断。畅言网一直关注热点话题,希望大家在今天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我们的讨论现在开始。

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暖通设计探讨

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暖通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5-09-10T13:10:26.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7期供稿作者:谭凯旋 [导读]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现代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中,暖通工程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谭凯旋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超高层商业综合体通常集中多种商业形态,是综合性的商业体。其暖通设计也比常规建筑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暖通设计经验,以超高层商业综合体为例,对其暖通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暖通设计;问题;节能 1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暖通设计 1.1 项目实况 某工程是一座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为105180.63m2 ,地上建筑面积为77323 m2。设有停车场,设备用房,商业用房,主要功能为商业,塔楼部分为办公。根据与甲方协商确定初步设计成果,本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采用预冷式热泵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处理新风负荷及室内潜热负荷,干盘管处理显热负荷,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独立调节,提供空调系统效率及人体舒适度。 1.2冷源系统设计 本工程空调系统冷源选用电制冷冷水机组制备高温冷水,共选用3台水冷冷水机R-1~3,其中R-1、2为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量为(2461KW*2),R-3为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量为1406KW。冷水进出水温度均设计为14摄氏度到19摄氏度,冷却水进、出水温为32摄氏度到37摄氏度。与冷水机组R-1、2选配选用三台冷水泵B-1~3(两用一备),三台冷却水泵b-1~3(两用一备),两台方形鼓风型逆流冷却塔CT-1、2;与冷水机组R-3配备选用两台冷水泵R-4、5(一用一备),两台b-4、5(一用一备),一台方形鼓风型逆流冷却塔CT-3。本工程冷水机组、空调水泵均设于地下五层制冷机房、冷却塔均设于九层避难层。 为了保证建筑裙房屋面室外空间的设计理念和使用效果,根据同类项项目经验以及本项目的需求和特点,本项目的冷却塔设置与塔楼的9层避难层,局部挑空,冷却塔室内布置,冷却塔进风采用塔楼冷却塔机房东西部及背面低位的百叶窗,排风采用冷却塔机房北面高位的排风百叶窗,冷却塔选用专门设计的鼓风型逆流冷却塔5台,为了防止高湿度室外环境下冷却塔排风出现雾气,冷却塔由厂家配置防雾加热盘管,采用电加热,提高排风温度,减少白色雾气。 1.3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空调水系统设计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冷水泵及放冷冷水泵均变频控制,为防止水系统底部超压,在22层(避难层)设有板式换热器HR-01~02隔绝压力,将水系统分为高区及地区两部分,与板换配套设有二次空调冷水泵B2-1、2、3(两用一备,变频控制)。二次侧供回水温度设计为15.0摄氏度/20.0摄氏度。空调的冷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布置,根据建筑布局,使用功能及管理方便的要求划分为如下3个环路:低区预冷式热泵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地区干式风机盘管、高区空调末端。本工程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各环路竖向及水平均按异程设计,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支路设有静态平衡阀、风机盘管各环路竖向设计异程、水平设计为同程、每层水平支路均设置静态平衡阀。 本工程空调系统设有空调计量系统,采用能量型,具体做法为:在各层水路主管上设有能量表(由一台电磁式流量计、一台能量积算仪及测量供回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组成)用于空调计费。空调冷水机冷却系统均设有综合物化水处理装置实现杀菌、灭菌、缓蚀、防垢等净化功能,每台冷水机组冷凝器设置一套胶球在线清洗装置,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空调冷水系统的主供、回水管之间均设置有压差旁通装置,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回水管设电动二通比例积分调节阀,风机盘管设电动二通开关阀。 1.4风系统设计 本工程各区域的空调风系统根据使用要求分别设计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及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分别选用热泵式预冷型溶液全空气机组及热泵式预冷型溶液新风机组+干式风机盘管。办公标准层采用散流器贴附顶送风方式。散流器的型式和数量根据空调房间吊顶高度、防止噪声值等确定。吊顶上部应有安装风管和散流器风量调节阀的足够高度。 1.5防排烟系统设计 (1)排烟系统及补风系统 地下汽车库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采用柜式离心风机(电机外置),排烟排风系统及补水系统按防烟分区横向不跨越防火分区,补风采用机械补风或车道自然补风。排烟量计算:地下汽车库按6次/h计算排烟量;其他区域排烟风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该防烟分区烟量按每平方60m3/h计算。未设置机械排烟的房间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风,可开启外窗有效面积大于房间建筑面积的2%。 (2)防烟系统 所有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加压送分系统采用只对楼梯间加压,对前室不压的做法,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设置为敞开百叶风口,内设防护网,防止人员能够进去。为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服务的加压系统加压风口采用常闭口,火灾时电动打开火层及其上层常闭加压口,联锁打开相应加压风机。机械加压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所有加压送风机组均设置旁通管,旁通管接入大气,旁通管上设置电动调节阀,当系统超压时开启泄压,防止楼梯间及前室超压。 2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暖通设计中需注意问题及创新设计 通过参与该项目的暖通设计工作,经过了仔细的调查和分析之后,我总结出在进行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暖通设计过程中需注意如下问题及需不断进行创新设计: (1)功能区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阶段,由于招商工作未正式开展,因而不能完全确定各个房间的功能和面积。这给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

浅析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给排水设计要点

浅析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给排水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9-05-21T11:21:37.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袁立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摘要: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给排水;设计要点;排水;给水;消防 引言 商业综合体是集餐饮、住宅、酒店、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体,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所需,深受社会各界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也越来越常见。由于超高层商业综合体对给排水设计的要求较高,如果设计不合理,那么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建筑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问题,导致后续的改建成本大幅度增加,不符合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用户,商业综合体必须做好给排水设计,加强给水、排水、消防三个方面的设计,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于商业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系统设计 超高层项目给水系统宜采用串联给水+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压力不足部分应设置增压设施。根据当地给水市政条件,在首层及地下层优先考虑使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 根据项目当地要求使用中水系统,当有市政中水供应时,系统设置同给水系统。 办公、裙房商业一般不建议设置集中热水系统,公共卫生间洗手盆的热水供应应优先采用分散式热水系统(即设置即热式或储热式电热水器),厨房热水由租户采用燃气或电力自行解决;公寓热水应优先采用分散加热的方式,可以采用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当设置有困难时,可以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酒店热水应采用集中加热的方式。 排水建议采用污废分流系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市政不要求设置化粪池的地区除外),营业厨房单独设置排水管,并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 雨水根据屋面状况,建议屋面采用重力排水系统,对于裙房屋面面积过大采用重力排水有困难时可采用虹吸雨水系统。 消防系统按照规范和当地消防部门的规定设计。 二、技术要点 2.1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分为室外给水系统和室内给水系统两部分。室外给水系统的水质必须符合我国的卫生标准,如果商业综合体中有国外的餐饮或酒店,给水系统就要优先参照世界上通用的卫生标准,同时咨询经营者的意见。为了保证水源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室外给水系统应设置两条管线,运用环形供水的形式,当其中一条管线故障时,另一条也可以继续供水。如果只能安装一条管线,就要设计储水池来蓄存水源,防止因突然停水造成供水的中断。考虑到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的重要性,无论是两路供水还是一路供水都无法保障绝对的安全,所以应设置储水池或水箱,水池(水箱)的存在相当于给供水系统上了“双保险”,这样即使市政管线短时停水也不会对商业综合体造成影响。储水池(水箱)宜设置在地下室,对于不同的供水方式储水量要有所差别:两路供水储水池(水箱)的储水量宜在建筑单日最高用水量的1/3以上,一路供水储水量宜在2/3以上。储存的水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换水时要先将水池(水箱)中的水放出,用于灌溉或景观用水,再进行清洗,最后接入新鲜的水源。裙房商业楼层宜采用变频供水,根据具体职能设计供水压力。如果用户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还需在公寓、餐饮、酒店的饮用水末端安装净化处理装置。对于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办公、住宅、人防等,需分开计量,增压供水装置及补水装置也宜分开。 中水是指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水源,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确定是否需要设计中水系统。有市政中水时优先利用市政中水,当无市政中水可以利用又需设计中水系统时,可对建筑物内的废水进行回收处理,达到中水使用标准后供建筑物使用,具有节水和减排的双重功效。超高层商业综合体中可回收的水有空调和锅炉冷凝水、厨房的洗菜水、公寓酒店的洗浴废水等,处理后的中水除了不能饮用之外,用途十分广泛,在清洗道路、绿化灌溉、卫生间冲水等方面都十分适用。中水管道和给水管道应严格区分开,管道上要有明显的标识,但是中水点与给水点可以设计在同一位置,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市政管线给水或者是中水。 酒店供热方面,应该做到支管同城,这样可以采取同程式给水系统,实现集中供热。给水管材的选择方面,可以参考如下建议:①室外的消防和生活给水管主要选择承插式球墨铸铁给水管和HDPE管;②室内生活给水方面,干管和立管都可以选择钢塑给水管,而管径小于DN70的给水支管以PPR管为主;③不锈钢管也可以用在五星级酒店。 2.2排水系统 生活排水系统应设通气管。对于超高层建筑中每隔不超过15m,设置结合通气管连接污水立管和专用通气管。若有同层排水时,优先采用双立管形式设计。污、废水管道不应设计在厨房、给水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的上方,若受到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设置夹层等防护措施。 室外排水系统方面,应根据市政排水体制,决定场地内的排水系统。应根据景观条件,合理布置场地排水沟、雨水口和排水管道的具体位置。 室内排水系统一般情况下排水立管应不少于2根。超高层建筑3层(含3层)以下宜单独设置排水立管。排水立管长度若超过100m,应设置立管转弯或其他消能措施。酒店主要管井内应考虑排水措施。 酒店和商业厨房宜设置排水地沟,地沟排水必须设滤网,同时排水管管径应适当放大,并尽量减少弯头,弯头处必须要有检修口。主排水管位置尽量避开下层重要区域。厨房排水必须经过油水分离装置,排水管距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位置应便于操作并远离烹饪区域,防止异味侵入食品,同时隔油池需做好防水处理。如厨房除油装置设置在室外,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是否需要设加热装置。 对静音要求较高的场所宜设置器具通气管。生活排水管最小流速为0.6m/s,厨房油污水最小流速1.2m/s。所有非经常性有水的地面应设存水弯以防止异味,其他区域地漏宜设置存水弯。雨水排水系统方面,应采用内排水方案,不得在建筑外墙设置明装雨水立管,屋面雨

超高层综合体的机电工程施工管理

超高层综合体的机电工程施工管理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的发展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现代化的特大型城市不断涌现,但城市的土地资源却相对有限,为此,在城市发展中对土地的使用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从而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各国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一幢幢高层建筑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超高层建筑风起云涌,比如说具有影响力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迪拜塔等等。而这些超高层建筑却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高度比较高且建筑基本都座落在城市的中心地区,而正是这个特点,对施工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及难点,我有幸参加了目前上海浦西第一高楼(大上海会德丰广场项目,高度为273米)的建设施工,以下对超高层建筑中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施工难点简要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层高高,但又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从使用功能等方面来看,超高层建筑基本是用于办公大楼、高档星级宾馆等用途,因此,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普遍具有系统多且复杂的特点,简单来说,超高层建筑的机电工程一般粗略的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系统:供热通风系统、采暖系统、防排烟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强电系统、智能弱电系统等等,而对于建设单位来说,目前在国内招投标的过程中,大多偏向于系统单独招标,从而造成了机电工程施工单位众多的现象,因此,在施工前期若不进行系统的周

密的施工准备,势必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造成“各自为政”的现象,且将会产生大量的拆改现象,施工中期若不进行细化的有效管理,则必然对施工进度、生产成本、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具体来说,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难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图纸的深化。由于目前国内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多为专业施工图,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均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协调解决,而正因为施工单位的不一致性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扯皮、互不相让”的现象,因此,施工图的前期深化准备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可采用“一家牵头,各家复核”的方法,在施工之前就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线图(此工作大多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专业分包进行)。但是在大多数工程中,即使有了综合管线图,也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因此综合管线图的准确性要有一定的保障,而综合管线图的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各专业施工图的准确性之上的。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比较高,因此砼结构施工周期比较长,而往往竣工日期却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在结构封顶以后实际留给机电施工单位的绝对施工周期并不长,如何利用砼结构的施工时间段就成为关键,因此,各专业在提交专业施工图进行综合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现场复核,各专业应根据不同楼层的不同特点和特殊性进行复核,如此,将会产生不同楼层的综合管线图,使施工过程中的矛盾降低到最低,有了高质量的专业施工图和综合管线图,可以说,不但对施工周期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而且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超高层建筑调研分析报告

超高层建筑调研分析报告 有人说,中国人的梦想很多。在这许多梦想之中,有一个不灭的梦想,那就是“高楼之梦”。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自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建造超高层建筑以来,我国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建成大量的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其所以如此之快,除了有的城市为了有一个高大的形象建筑之外,主要还是超高层建筑能在有效面积的土地上,得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也尽管建造超高层需要的费用比一般高层建筑高出很多,但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随着日益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必然会使超高层建筑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图表1:世界前35名超高层建筑(CTBUH 2010年5月统计)

一、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就我国来说,没有严格的超高层概念界定,但从目前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看,一般将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统称为超高层建筑。当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否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以及是否符合国际一般标准还有待商榷,因为目前超过100米的建筑已经越来越多。 事实上,在100米的高度,建筑物无论从结构还是设备及施工等方面均无明显的质的变化。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巧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所谓“敏感”,是指在这一高度以上,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绝对高度以及巨大规模)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的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商业繁荣、人口聚集带来生机与活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相对于普通多层建筑来说超高层建筑有它独特的优点: 1) 容量大。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住房紧张问题。 2) 节约用地。高层建筑土地利用率高、容积率大。 3) 适宜居住。高层建筑光线明媚,与普通多层建筑相比,超高层住宅视线无遮挡,景观效果好;而且高处的湿度小,远离汽车尾气、尘埃,空气质量优良,受干扰程度小,远离空气和噪音污染,是比较理想的居住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