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共27道题目,A完全正确 B多数正确C还算正确D完全不正确

表1个人教学效能感测试题

1、我能根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

3、我备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

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

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注意力集中()

9、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

10、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长处理好关系()

11、要是我学生成绩提髙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12、对于那些'‘刺头儿”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

13、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14、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15、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

16、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

17、我和学生接触少()

表2 —般教育效能感测试题

1、一个班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

2、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

3、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家庭和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

5、一个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主要与他的家庭状况有关()

6、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没有规矩,那么他在学校也变不好()

7、考虑所有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8、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

9、好学生你一教他就会,差生再教也没用()

10、教师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A=1分B=2分 C=3分 D=4分

说明:得分越高的老师,他的教学效能感也就越高。

得分在1—27分区间:你的教学效能很低,甚至有点自卑。建议经常鼓励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欣赏自己。

得分在28-54分区间:你的教学效能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建议找出自己的优点,承认它们,欣赏自己。

得分在55-90分区间:你的教学效能较髙。

得分在91-108分区间:你的教学效能非常高,但要注意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

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SEIS;“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包含测量三个不同

层次自我效;(3)自我调节效能感分量表,来自Bandura编;三个分量表均

采用里克特五点计分,得分越髙,自我效;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下面各个句子描述的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一些感受以及;第一部分:一般自我效能感;1

如果我尽外的情

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难题的;9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SEIS

“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包含测量三个不同层次自我效能感的分量表,分别是:(1)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GSES), 由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中文版GSES该分量表共10个项目,涉及努力感、天资、环境感、目标达成感和自我预期5个方面。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82, 测量非特定领域的最广泛的自我效能感;(2)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由大学Insight Group在适应性学习模式量表(PALS)中学生效能感分量表(Academic Efficacy)基础上编制而成,共12个项目,测量学业领域中关于一般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3)自我调节效能感分量表,来自Bandura编制的'‘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 中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分量表” (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 arning )共9个项目,测量个体对学习中的各种自我调节行为

的自我效能感。

三个分量表均采用里克特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

下面各个句子描述的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一些感受以及学习时的想法和行为,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1 —非常不符合,2 -有些不符

合,3 —不确定,4 —有些符合,5 —非常符合。请你在选项上打“J”。答

案没有对错之分,无需过多考虑。

第一部分:一般自我效能感

1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难题的①② ③④⑤2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想要的①②③④⑤3无论在我身上发生什么事,我都能应付自如①②③④⑤4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办法①②③④⑤5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①② ③④⑤6我自信能有效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①②③④⑤7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难题①②③④⑤8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①②③④⑤

9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①②③④⑤10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办法①②③④⑤第二部分:学业自我效能感

11即使功课很难,我也能学会①②③④⑤12我肯定我能掌握今年在课堂上教的容①②④⑤13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完成即使是最难的功课① ②

③④⑤14我能解决通常学习上遇到的大多数难题

15只要我不放弃,我就能完成几乎所有的功课要求

16我一定能学好今年的功课

17只要我全力以赴,没有什么课程能难倒我

18我觉得我能够学好几乎所有的课程

19我完全有把握完成今年的学习要求

20有几门课程,我觉得我再怎么努力也学不会

21我肯定我能想出办法来完成最困难的功课

22我几乎没有遇到过自己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

第三部分:自我调节效能感

23我能很好地安排一个地方学习而不受人打扰

24我能很好地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效能感

教师效能感 1 自我效能感 1.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性质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Bandura(1986)提出的,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个体对自身 组织和实施一定行为所具有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概念是不同的,前者是个体对自我 能够做什么的信念,而后者主要是对自身特性的认识(Bong & Skaalvik, 2003);不仅如此,Zimmerman和Cleary(2006)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并且具有情境特异性。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 theory)的核心概念,该理论强调个体具有能动性,即个体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施加影响(Bandura, 2006)。Bandura(2006)指出,个体具有主动性(proactive)、自我反思(self-reflecting)、自我组织(self-organizing)、自我调节(self-regulating)的能力。 个体在行动之前能够明确目的、设定目标以及对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预测;在行动过程中监控和 调节他们的行为;在行动结束后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反思(Bandura, 2006)。 自我效能感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幅度(magnitude),这主要是针对任务难度而言的, 高幅度的自我效能感是与有挑战性的任务相联系,而效能感幅度比较低的个体通常选择比较简单 的任务;(2)普遍性(generality),这一特性主要是反映效能感的情境特异性(context-specific)以及任 务特异性(task-specific),普遍性水平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脱离任务或情境的限制,而普遍性水平 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是与特定的情境与任务相联系的,从而不能迁移到另一类情境或者任务中;(3) 强度(strength),这一特性主要通过个体在某一活动或任务上的坚持性表现出来,如果个体的自我 效能感强度水平较高,那么该个体就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坚持更长的时间(Bandura, 1977)。 1.2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影响的机制 Bandura(1977)指出,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是否发起应对行为以及应对行为的坚持性,也 就是说,在面临困难的情境时,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认为这一情境超出他们的应对能力,从而回 避该情境;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困难,从而产生积极的应对行为。 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对行为以及情境的选择,而且也会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决策过程而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Bandura, 1993)。 自我效能感会对个体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通常以一种乐观的方式思考问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更习惯以一种悲观的方式思考;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将此看作提升自己能力的一次机遇和挑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更多地将此看作对他们能力的威胁。 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目标的设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的坚持性、面对失败时的恢复力以及对于结果的预期。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往往为他们设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目标,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坚持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共27道题目,A完全正确B多数正确C还算正确D完全不正确 表1个人教学效能感测试题 1、我能根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 3、我备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 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 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注意力集中() 9、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 10、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长处理好关系() 11、要是我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12、对于那些“刺头儿”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

13、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14、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15、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 16、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 17、我和学生接触少() 表2 一般教育效能感测试题 1、一个班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 2、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 3、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家庭和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 5、一个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主要与他的家庭状况有关() 6、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没有规矩,那么他在学校也变不好() 7、考虑所有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8、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 9、好学生你一教他就会,差生再教也没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学的价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学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产生一定的效能感,效能感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所谓教师的效能感,即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因为涉及到对学生的指导、期待等行为的进行,最终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下面,江西省敏试教育的小编就和大家了解一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分类、影响。 一、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教学效能感的分类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1.个人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 2.一般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 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阿什顿(Ashton,1985)和吉布森(Gibson,1984)等人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论制定的教学效能感量表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结果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

小学教师科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问卷

小学教师科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这是有关科学教学效能感的调查问卷,请您在适合您的选项上打“√”。您的回答对本项研究有特别的指导意义,所有资料仅作学术研究之用,请您放心、如实地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一、基本情况(请您在相关项目上打“√”或填写相关内容) 1. 性别:A、男 B、女 2. 教龄:A、1—5年 B、6—10年 C、11—15年 D、16—20年 E、20 年以上 3.科学课(包括自然课)教龄: A、1—5年 B、6—10年 C、11—15年 D、16—20年 E、20年以上 4. 学校所在地域:A、城市(包括县城) B、乡镇 5.你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 A.非常重视;B.重视 C.不重视 D.非常不重视 6. 目前的学历: A、硕士 B、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C、本科 D、专科 E、中师(或高 中、中专) F、初中 7.大学是否理科专业毕业(未读大学的不填此项): A.是 B.否 8.大学主修科学专业课程情况(非理科专业背景老师填此项): A.未主修;B主修1-3门科学课程;C.主修4-7门 9. 您参加科学课教学培训的情况: A、从未参加过 B、参加过一至二次 C、参加过三次或以上 10.高中(中师、中专)是否学习理科: A.是 B.否 11.你是否是专职科学课教师: A.是 B.否 12. 您目前的专业技术职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卷所有问题均为单选题,题后有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请在你所选的方框中打√。

再次谢谢您的合作!

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综述

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综述 1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自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以来,教师的教学效能感(the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就引起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班杜拉(1977)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在某种情境中,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达到某种结果而进行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预期。他认为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直接对活动和环境的选择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个体对成功的期望而影响其努力程度,即如果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对于所要做的事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反之亦然。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带来的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是否具有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四个信息来源分别是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和情绪唤起(emotional arousal),个体以此为根据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判断。自我效能的信念是个体动机、情感和行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决定成分。 Armor 等(1976)第一次把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运用到教育学的领域当中,他们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为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业务的信念。自Armor等人提出了教师效能感以来,众多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Gibson 等(1984)发现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其教学方面的相关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Ashton(1984)认为教学效能感即教师对自己能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积极影响的看法和判断。Hoover 等(1987)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能否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准影响、帮助学生的信念。Newman 等(1989)将教学效能感定义为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否成功影响学生的学习并增强其成就感的一种知觉。Woolfolk 等(1990)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和学校教育能成功引导学生学习的一般看法与判断。Simpson(1990)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教师肯定自身能力和排斥宿命论两个方面。Hall(1992)将教学效能感定义为教师相信自己是否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俞国良等(1995)明确指出教师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知觉)和一般教学效能感(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及教育对学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主观判断)两个方面,而教学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引导学生学业、学习行为的知觉。俞国良等(2000)将教学效能感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观判断。该概念在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方面使用最为频繁也最具权威性,因此本文支持该概念。李宁等(2005)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影响学生的学业及行动的知觉。张瑛鹦(2013)指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及教学价值的知觉。 2 教学效能感测量工具 学者们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大多使用问卷法进行测量。Gibson(1984)根据教学效能感

基于多层面模型的教学效能感量表_赵守盈

1484心理科学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2,35(6):1484-1490 ·统计与测量· 基于多层面模型的教学效能感量表* 赵守盈**1杨建原1臧运洪2 (1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阳,550001)(2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兴义,562400) 摘要运用层面理论方法,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1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开放式访谈,结合已有研究和访谈结果,设计了映射语句,根据层面元素组合,设计项目,编制了教学效能感量表。对200名中学教师进行初测收回有效问卷162份,运用SSA分析技术,对项目质量做了分析,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删减,并修改了映射语句,再对530名中学教师进行正式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05份,运用SS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对量表的构想效度进行了检验,发现量表的信、效度较高,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并证明教学效能感结构为二层面雷达图结构。 关键词多层面量表模型教学效能感量表层面理论最小空间分析 1前言 效能感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是个体行动的重要基础。心理学上的效能感指的是个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常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和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自从教学效能感提出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结构进行研究。Armor等(1976)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两个因子;Rand 将教学效能感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个维度;Rose等(1981)认为包含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个因子;Gibson等(1984)认为包含个人和教学效能两个因子;Woolfolk等(1990)认为应包含三个因子结构即积极个人教学效能感、消极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Emmer等(1991)认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包含管理和纪律约束的个人效能、外部影响和个人教学效能三个因子;Schwarzer等(1999)认为包含四个方面:工作预期、技能水平、社会交往和工作压力的处理;Tschannen等(2001,2008)等认为应包含3个因子:教学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课堂管理(Class management)、学生调动(Student engage-ment),这一量表放弃了一般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所有项目都测量个人教学效能感;Richard Overbaugh 等(2008)支持四个因子的观点:技术和课程标准、生产性、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媒体使用;R.Krishnaveni (2008)认为教学效能感是由技能、对他人的关注和对自己的关注三方面组成;Heather Holden等(2011)则强调教学效能感应着重从技术手段着手,倾向于将其分为电子学习和因特网学习两方面效能。 国内学者对教学效能感的结构也做了深入研究。俞国良、辛涛等(1995,2005)构建的中文教学效能感量表,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因素;侯宽(2006)提出,教学效能感包含四因子结构:教学认知效能、教学设计效能、教学操作效能和教学监控效能;孔黄生(2008)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8个因子:工作负荷、教育发展、学生因素、人际关系、组织氛围、人格特征、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纵观国内外已有研究,教师效能感包含两个因子的结构(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是两个因子结构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同一项目归属于不同因子;二、两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偏低;三、从广义角度看,教师教学效能感因子意思包含过于广泛;四、教师教学效能感主要从班杜拉效能感的效能预期角度进行阐述。目前常 ***本研究得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项目(批准号:FFB108037)、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合同编号:黔教科(2007)019号)、贵州省高层次科研人才科研条件特助项目、贵州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黔高教发[2011]28-1)和贵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心理测量”建设项目的资助。 本研究所涉量表由贵州省心理学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鉴定专家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何克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的张文新教授以及福建师范大学连榕教授。 通讯作者:赵守盈。E-mail:zhaoshouying@https://www.360docs.net/doc/b85587401.html,

教师效能感包括什么教师效能感

教师效能感包括什么教师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关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我找到了三篇相关研究,其中有教师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和成就目标及学生学习归因的关系。 教师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完成教学工作、实现家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一般学者认为教师效能感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社会支持是个体因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采用教师效能感量表(TES)测量教师的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量社会支持程度,最后用SPSS10.0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个人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一定个的预测作用;(2)一般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中的“其他支持”一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3)教龄、职称等教师特征变量对教师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社会支持与教师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增强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可能是社会支持影响教师的中间变量之一。其中结论(1)的得出似乎合情合理,以我们自己的经验而言各方面的支持越多,我们在做学习和工作

的过程中就越有动力越有信心,结论(3)说明并不是学历越高、教龄越长、职称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相应增长的,这与我以前的想法有些出入。就自己的观察而言,从小就觉得老教师由于教龄长、经验丰富,个人性格品质相对较为平和,周围同事和同学又对其较为尊敬,应该会在自我效能感上有别于那些教龄短的新手老师。但是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却并非如此。这些想法不过是经我的主观臆断,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即使有我所认为的情况存在,可能也仅仅只是个别案例,并没有普遍的代表性。从前听过一个著名主持人,即使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是还是会经常性的做恶梦,梦到自己马上就要直播时,怎么也查不到新闻稿里的生僻字的读音。可以看出,尽管一个人也许经验丰富、身经百战,可是面对工作时还是会没那么自信,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 教师的成就目标是教师对自己的陈很久期望和目标选择,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通过各题的自我意识来调节。成就目标一般分为掌握目标、成绩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就回避目标,其掌握目标是指与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关的目标,成绩目标则指目标在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就,成绩接近目标则是希望成功,成就回避目标是为了避免失败。《教师个人加血效能感遇成就目标及学生学习归因关系的研究》中,采用《教师成就目标问卷》和《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和使用spss处理数据,求教师个人效能感和成就目标之间

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 (一)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认为,人的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 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1.个人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以下指标可以检测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1)我能根据大纲吃透教材。 (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 (3)我备的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 (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 (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集中注意力。 (9)只要我努力,我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 我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取得联系。 (10)要是我的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11)对于那些“刺儿头”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 (12)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13)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14)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 (15)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 (16)我和学生接触很少。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下面是教师对教学现象及教学活动的一些看法,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判断您是否赞成这些看法。这是一项科研调查,不考察工作业绩,请不要有任何顾虑。 注意事项:(1)请您独立完成该问卷;(2)请根据您的实际想法回答;(3)答题无对错之分,根据您实际想法回答即可;(4)本问卷供27题,请不要漏掉任何一体,谢谢您的合作! 个人教学效能感测题 1.我能根据大纲吃透教材。 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 3.我备的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 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 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集中注意力。 9.只要我努力,我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 10.我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取得联系。 11.要是我的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12.对于那些“刺头儿”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 13.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14.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15.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 16.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 17.我和学生接触很少。 一般教育效能感测题 1.一个班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 2.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 3.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家庭和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 5.一个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主要与他的家庭状况有关。 6.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没有规矩,那么他在学校也变不好。 7.考虑所有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8.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 9.好学生你一教他就会,差生再教也没用。 10.教师虽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由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的俞国良,申继亮,辛涛等人 根据Gibson编制的《教师效能感量表》和Ashton编制的《个人教学效能量表》所整 理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其中一般教学效能感分量表、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 与总量表的Cronbadch Alpha系数为0.74、0.84、0.77;分半信度为O.85、0.86、0.84。

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 一、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1.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以下指标可以检测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1)我能根据大纲吃透教材。(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3)我备的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么处理。(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集中注意力。(9)只要我努力,我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10)要是我的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11)对于那些“刺儿头”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12)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13)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14)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15)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16)我和学生接触很少。 2.一般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以下指标可以检测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

教师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关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我找到了三篇相关研究,其中有教师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和成就目标及学生学习归因的关系。 教师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完成教学工作、实现家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 一般学者认为教师效能感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社会支持是个体因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采用教师效能感量表(TES)测量教师的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量社会支持程度,最后用SPSS10.0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个人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一定个的预测作用;(2)一般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中的“其他支持”一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教龄、职称等教师特征变量对教师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社会支持与教师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增强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可能是社会支持影响教师心理的中间变量之一。其中结论(1)的得出似乎合情合理,以我们自己的经验而言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越多,我们在做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就越有动力越有信心,结论(3)说明并不是学历越高、教龄越长、职称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相应增长的,这与我以前的想法有些出入。就自己的观察而言,从小就觉得老教师由于教龄长、经验丰富,个人性格品质相对较为平和,周围同事和同学又对其较为尊敬,应该会在自我效能感上有别于那些教龄短的新手老师。但是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却并非如此。这些想法不过是经我的主观臆断,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即使有我所认为的情况存在,可能也仅仅只是个别案例,并没有普遍的代表性。从前听过一个著名主持人,即使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是还是会经常性的做恶梦,梦到自己马上就要直播时,怎么也查不到新闻稿里的生僻字的读音。可以看出,尽管一个人也许经验丰富、身经百战,可是面对工作时还

论心理与教育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_以_新课程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_的编制为例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3期 调查问卷是心理与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但不少研究者设计调查问卷仍处于盲目的状态,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向,也未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有的心理学研究者注重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去设计问卷题目,忽视质的分析法的应用,而有的教育研究者则注重用质的分析法而忽略用统计分析法。本文试图用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思路去探索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方法,供读者参考。 设计调查问卷最重要的考虑是如何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遵循问卷编制过程的基本程序,将质性分析与量化统计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以作者曾经编制完成的《新课程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简称“自编问卷”)为例加以阐明。 一、问卷特征的分析 调查问卷特征的理论分析是确保问卷结构效度的基础和关键。例如,在编制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时,首先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理论研究,以探索这种问卷的特征。据有关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Teachers'Teaching Efficacy)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念由Armor等人在1976年最早提出,其理论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1]P72-79因此,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与一般的调查问卷有不同的特点,其特征主要是两维性、测量性、社会性和时效性。 1.两维性。国外研究者根据自我效能概念包含的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份引申出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2]P88-90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1]P74已有研究多次证明了这种界定的合理性,因此现有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基本上是根据这种界定进行编制的。[3]P569~582[4]P356~372[5]P159~166[6]P115~118 2.测量性。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属于心理测量学范畴而不是社会调查学范畴,无论是精确性、量化水平,还是信度、效度水平,要求都较高,应注重采用较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去设计问卷题目。 3.社会性。教师教学效能感属于心理学的情感态度领域,它受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个体素质、教学因素、教师职业因素等诸 论心理与教育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 —— —以《新课程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的编制为例 李夏妍 [摘要]以《新课程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的编制为例,阐明心理与教育调查问卷编制的科学程序:(1)问卷特征的分析;(2)问卷目标体系的建构;(3)问卷题目的编写;(4)问卷的初试测与项目分析;(5)问卷的再试测与质量检验。这一过程体现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目标体系建构与统计分析相结合。 [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感构建目标体系验证性因素分析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共27道题目,A 完全正确B多数正确 C还算正确 D完全不正确 表1 个人教学效能感测试题 1、我能根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 3、我备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 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 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注意力集中() 9、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 10、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长处理好关系() 11、要是我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12、对于那些“刺头儿”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 13、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14、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15、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 16、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 17、我和学生接触少() 表2 一般教育效能感测试题 1、一个班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 2、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 3、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家庭和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 5、一个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主要与他的家庭状况有关() 6、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没有规矩,那么他在学校也变不好() 7、考虑所有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8、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 9、好学生你一教他就会,差生再教也没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