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

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

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

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

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

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有两种说法:

A、儒家的治国理想是“礼治”(为国以礼)。曾皙所描绘的一副其乐融融的景

象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种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B、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论语》的艺术特色论语>是诸子散文的早期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它能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门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语言含意丰富,概括性强;浅近

易懂,接近口语;运用排句立说.这一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始注意人物描写,增强了叙事文

的形象性,其语言对后世文学语言和论说、应用体语言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