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修订稿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修订稿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修订稿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为什么中成药注射剂大多选用葡萄糖做溶媒中成药注射剂除说明书有规定可使用%的氯化钠为溶媒和糖尿病患者外,一般而言应该使用葡萄糖为溶媒更为合适:“因为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或降低药效。

糖尿病患者 5% 葡萄糖静滴时可加胰岛素吗?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 4 U 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的。

一般我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此时不宜选用NS做溶媒)

而有些治疗药由于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

譬如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

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胰岛素?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 g 大米(按75% 转化为糖)大概也是 75 g 葡萄糖左右,而一瓶 25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 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 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 5 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1. 空腹血糖在 mmol/L 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素为 3:1 的比例配,例如:5% GS 250 ml+ RI(普通胰岛素)4 单位,500 ml 配8 单位胰岛素;

2. 如果血糖更高就要相应多放一点了,比例最高可达 2:1;

3. 如果血糖很高就用 NS + 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包括皮下、静脉),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mmol/L 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

一般 4 g 糖加 1 U 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胰岛素与其他药物的关系

至于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不提倡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由于胰岛素为多肽结构,易受理化因素影响,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且输液瓶材质可能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多摄入,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输液作为溶媒。

但是,因这类输液存在价格较贵,且与很多药物都有配伍禁忌,不是药品说明书常规推荐溶媒,因此临床目前较少使用。

且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果糖代谢的产物为乳酸,过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并不适用于肠外营养中的能量供应

(出来自百度与丁香园)

7氯化钾注射液溶煤选择的病例分析

氯化钾注射液溶煤选择的病例分析 一、前言 临床药物溶煤主要有0、9%氯化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葡萄糖注射液则主要补充能量。不同溶煤之间pH值不同,渗透压不同等。药物溶煤的选择主要就是基于以下三方面:1、主要就是从药物的稳定性方面考虑,2、要立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3、溶煤量的选择。氯化钾注射液作为调节电解质平衡的药物,在溶煤的选择中则更需要注意渗透压的影响,同时还应注意患者血钾水平与输液的钾含量。输入血浆中的钾离子想细胞内转移需要一定给的时间,如果输入过快,则钾离子来不及向细胞内转移,过量后出现疲乏、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1]。 二、病史摘要 患者项东阶,男,41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急诊以急性胰腺炎于7月14日收入院。患者7、12入我院急诊,查血钾:4、0mmol/L,急诊给予禁食水,抑酶、抑酸等营养支持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于7、14转入消化内科。入科后复查血钾:3、3mmol/L,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低钾血症。入院后继续禁食水,治疗上给予抑酸、抑酶、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之外,同时给予氯化钾注射液1、5g+维生素C 1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gtt qd,氯化钾注射液1、5g+维生素B6 2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gtt qd,氯化钾注射液1、5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 ivgtt qd,补钾治疗,一天补钾量为4、5g。补钾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就是否出现与钾静点相关的不良反应。7月18日复查血钾:4、37mmol/L。考虑患者目前仍禁食水,钾摄入量不足,继续补钾治疗。 三、分析与讨论 钾的摄入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排钾量与摄入量相关,即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但就是不吃也排,说明肾虽有保钾能力,但不如保钠能力强,摄入钾的10%随粪便与汗液排出。测定血钾可取血浆或血清,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为3、5-5、5mmol/L。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hypokalemia)。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与机制主要就是:1、钾摄入不足,2、钾丢失过多,3、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患者因急性胰腺炎收入院,常规禁食水,钾摄入不足,患者入院查血钾:3、3mmol/L。低钾血症诊断明确。 钾就是体内最重要的无机阳离子之一,其中约90%存在于细胞内,仅约1、4%的钾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当机体内总钾量不足的时候,从绝对量上细胞内失钾量明显大于细胞外液失钾量。氯化钾就是主要的补钾药物,在肾小球滤过液中的钾盐在近曲小管内几乎完全被重吸收。在远曲小管与集合小管通过钠泵使K+与管腔内Na+交换而被排泄。钾90%由肾脏排泄,10%从粪便排出。常规用法:一日补钾量为3-4、5g。一般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 中滴注。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40mmol/L(0、3%),速度不超过 0、75g/h(10mmol/h)。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为什么中成药注射剂大多选用葡萄糖做溶媒中成药注射剂除说明书有规定可使用%的氯化钠为溶媒和糖尿病患者外,一般而言应该使用葡萄糖为溶媒更为合适:“因为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或降低药效。 糖尿病患者 5% 葡萄糖静滴时可加胰岛素吗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 4 U 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的。 一般我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此时不宜选用NS做溶媒)

而有些治疗药由于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 譬如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 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胰岛素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 g 大米(按75% 转化为糖)大概也是 75 g 葡萄糖左右,而一瓶 25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 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 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 5 U。

常用药物溶媒指南

临床药物溶媒之选择 临床药物溶媒主要有两种:盐水、糖水。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水则主要补充能量。5%葡萄糖、10%葡糖糖注射液pH为3.2~5.5(临床上所用的葡萄糖注射液为防变色,其pH常调在3.8~4.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3.5~5.0,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为4.5~7.0,复方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5。 首先:要立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一般是按糖:胰岛素4:1配对).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盐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量. (5)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其次: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药物的稳定性方面考虑,下面以抗生素为例: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2、具体: 青霉素类、头孢类 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药物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喹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如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比如氟罗沙星就需要用5%G.S 250ML溶解,盐水就不行,因为加入盐水会出现白色混浊的悬浮物。 β—内酰胺类 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 临床常用的此类抗感染药物为乳糖酸红霉素,其5%水溶液pH为6.5~7.5,即其水溶液在pH7左右时较稳定,pH大于8或小于4易水解失效,本品若直接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无机盐类溶液溶解会产生沉淀。一般以0.3g加6mL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溶解时如出现乳状不溶解物,是因浓度过高,酌加注射用水即可澄清,再加入适量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注或静滴。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 四环素类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含有氯化钙,其钙离子可与四环素络合,使四环素降效,故四环素不宜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静滴,可选不含钙的葡萄糖溶液做溶媒。 氯霉素类 氯霉素pH为6.5~8.5,微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剂中,与酸性药液混合易产生混浊或沉淀,故适宜在生理盐水中静滴。

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仅供参照)

内容作参考 1 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需选择相应的溶媒。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合理,使药物发生沉淀、混浊、结晶和变色 等理化反应, 发生输液反应, 违背用药目的, 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防范意识。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药物过敏试验,同时注意药物质量,如果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不得使用,并且尽量避免多药混合同用,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重。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慎重、安全的应用药物就可做到既有治疗疾病,又可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保障用药安全,现对我院日常药物配置溶媒的选择,配置时间与滴速、注意事项等做一分析总结,以作为临床使用的参考。 表1 化学药品与生物药品注射药物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药品名称 规格 适宜溶媒 配制和滴注时 备注 注射用青霉素钠 80万U 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使用,供肌内或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不能超过50万单位每分钟,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因此应用本品应新鲜配置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0.75g 灭菌注射用水 静脉推注:1.0g 至少用10ml 以上注射用水溶解后推注 静脉滴注:2.25g 和2.5g 至少用18ml 和20ml 注射用水溶解后摇匀滴注 严禁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3.0g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1.0g 肌肉注射:1 克溶于 3.5 毫升1 %盐酸利多卡因中;静脉注射:1克溶于10ml 以上注射用水中 本品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0.75g 肌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或0.5%利多卡因注射液, 静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 静滴则可溶于注射用水后再加入输液中, 控制滴入时间0.5~2小时。 注射用头孢吡肟 0.5g 静脉滴注:1~2g 本品溶于50~100ml 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注射液,M/6乳酸钠注射液,5%葡萄糖和 生理盐水的混合溶液,乳酸林格氏与5%葡萄糖混合溶液,药物浓度不能超过40mg/ml 肌肉注射:1g 本品加上述溶液中任意一种3ml ,深部肌群注射 本品禁用于对头孢吡肟或L-精氨酸,头孢菌素类药物, 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素有即刻过敏反应的病人。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2008年,卫生部发布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指出,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做到:1. 选用品种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2.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3.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4.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5.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慎用; 6.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7. 加强用药监护。 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着:1. 剂量选择不当,过量使用;2. 未辨证用药;3. 联合用药方法不当;4. 溶媒选择不适宜;5. 操作不当引起污染;6. 给药途径选择错误;7. 用药监测执行不到位或未开展;8. 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 为促进中药注射剂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提出“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同年,卫生部发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将中药注射剂纳入专项点评范畴。 制定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促进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工作规范、有效开展,有利于医疗机构评估、了解、掌握、改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二、点评依据 1. 《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53号) 2.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 28号) 3.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4.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卫医政发〔2008〕71号) 5.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09年版基层部分》(卫办药政发〔2009〕232号) 6.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注射液溶媒与配置时间及滴速

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需选择相应的溶媒。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合理,使药物发生沉淀、混浊、结晶和变色等理化反应, 发生输液反应, 违背用药目的, 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防范意识。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药物过敏试验,同时注意药物质量,如果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不得使用,并且尽量避免多药混合同用,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重。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慎重、安全的应用药物就可做到既有治疗疾病,又可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保障用药安全,现对我院日常药物配置溶媒的选择,配置时间与滴速、注意事项等做一分析总结,以作为临床使用的参考。 表1 化学药品与生物药品注射药物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药品名称规格适宜溶媒配制和滴注时备注 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 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使用,供肌内或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不能超过50万单位每分 钟,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因此应用本品 应新鲜配置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g 灭菌注射用水静脉推注:1.0g至少用10ml以上注射用水 溶解后推注 静脉滴注:2.25g和2.5g至少用18ml和20ml 注射用水溶解后摇匀滴注 严禁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3.0g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1.0g 肌肉注射:1 克溶于 3.5 毫升1 %盐酸利多卡因中; 静脉注射:1克溶于10ml以上注射用水中 本品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等含有钙 的溶液中使用。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0.75g 肌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或0.5%利多卡因注射液, 静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 糖注射液。 静滴则可溶于注射用水后再加入输液中, 控制滴入时间0.5~2小时。 注射用头孢吡肟0.5g 静脉滴注:1~2g本品溶于50~100ml生理盐水,5%或 10%葡萄糖注射液,M/6乳酸钠注射液,5%葡萄糖和生 理盐水的混合溶液,乳酸林格氏与5%葡萄糖混合溶液, 药物浓度不能超过40mg/ml 肌肉注射:1g本品加上述溶液中任意一种3ml,深部 肌群注射 本品禁用于对头孢吡肟或L-精氨酸,头孢菌素 类药物, 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素有即刻过敏 反应的病人。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0.5g 肌肉注射:每克溶于0.5%盐酸利多卡因2ml; 静脉注射:每克溶于10ml无菌注射用水; 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 范文范例参考指导

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规定

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 用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通知各科室: 按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制定《XX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制度》,内容如下: (一)中药注射剂应当在本院内凭医师处方使用,各科室应当做好对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进行抢救的措施。 (二)药库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可追溯,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库;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 (三)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见附件)使用中药注射剂。医生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药师应加强处方审核和用药监测工作,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解决,并及时填写用药失误报告;护士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报告。 (四)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要准确掌握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情况,做好临床观察和病历记录,发现可疑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出现损害的患者及时救治。妥善保留相关药品、患者使用后的残存药液及输液器等,以备检验,按照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同时及时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小组报告。 医务科 药政科

二○○九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7.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 则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 一、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

中药注射剂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进一步加强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及救治管理,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定如下: 一、中药注射剂的购入、储存、调剂管理 1.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审核本院拟购入中药注射剂的品 种、规格等。 2.药学部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可追溯, 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医院;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药品储存 条件储存药品;在调剂药品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核。 3.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定期组织专家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评价本院所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决定淘汰中药注 射剂品种。 二、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 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 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 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 间隔。 7.中药注射剂应当在医院内凭医师处方使用,一般不允许门诊患者带出院外使用,确需带出院外治疗时,应有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务处方,并 由科主任签字方可带出院外使用。 8.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 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三、中药注射剂异常情况的处理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案例分析答案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案例分析答案

————————————————————————————————作者:————————————————————————————————日期: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案例分析答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灯盏细辛注射液适宜稀释溶媒为() ? A.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 B.0.9%氯化钠注射液 ? C.5%葡萄糖注射液 ? D.10%葡萄糖注射液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痰热清注射液适用于() ? A.风寒犯肺 ? B.燥邪犯肺 ? C.痰热阻肺 ? D.痰浊阻肺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黄芪注射液的适应于() ? A.心气虚损 ? B.肝火上亢 ? C.阴虚阳亢 ? D.表实邪盛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 属于清开灵注射剂适应证的是() ? A.高血压 ? B.子宫肌瘤 ? C.急性肝炎 ? D.心脏病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体重25kg的10岁儿童每次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的最大剂量为() ? A.20ml ? B.25ml ? C.30ml ? D.35ml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适宜的稀释溶媒为() ? A.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 B.10%葡萄糖注射液 ? C.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 D.0.9%氯化钠注射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参麦注射液适用于() ? A.心气虚损 ? B.虚实夹杂 ? C.阳盛之体 ? D.气阴两虚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夏天无注射液的正确给药途径是() ? A.穴位注射 ? B.鞘内注射 ? C.肌内注射 ? D.静脉滴注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脉络宁注射液适用于() ? A.阴虚血热者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实用版

YF-ED-J338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进一步加强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及救治管理,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定如下: 一.中药注射剂的购入、储存、调剂管理 医院药事委员会负责审核本院拟购入中药注射剂的品种、规格等。 2.药剂科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

查验收制度,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可追溯,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医院;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在调剂药品时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核。 3.医院药事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专家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评价本院所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决定淘汰中药注射剂品种。 二.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 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2020版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 定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版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进一步加强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及救治管理,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定如下: 一.中药注射剂的购入、储存、调剂管理 医院药事委员会负责审核本院拟购入中药注射剂的品种、规格等。 2.药剂科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可追溯,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医院;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在调剂药品时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核。 3.医院药事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专家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

况,评价本院所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决定淘汰中药注射剂品种。 二.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 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陈晟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溶媒恰当单独配置 ?性状检查规范操作 ?严格剂量控制速度 ?疗程合理间隔洗脱 ?提倡皮试输注监测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分清病症“寒”、“热”属性 ?寒症与热症鉴别 ?寒症:恶寒喜暖,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 ?热症: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通用名性味 注射用血栓通甘、微苦,温 注射用血塞通甘、微苦,温 舒血宁注射液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味苦,微寒 注射用灯盏花素辛,微温 灯盏细辛注射液辛、微苦,温 疏血通注射液咸苦,平,有毒/苦,微寒,有毒 红花注射液辛,温 参麦注射液红参为偏热性、麦冬“甘、微苦,微寒 柴胡注射液味辛、苦,性微寒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 ?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免疫系统及健康状况等有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 ?过敏体质、儿童、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较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空腹、饥饿、精深紧张、过度疲倦时均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过敏和胃肠道反应等。 ?过敏体质应慎用或不用中成药,老年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中药注射剂,婴幼儿、孕妇也不适宜使用中药注射剂。 ?注射给药的风险远大于口服或肌注,使用中药注射剂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不可盲目使用。

溶媒恰当单独配置 ?溶媒导致药物在溶解或稀释时药液内微粒体增加,引起静脉炎、肉芽肿、热源反应、过敏反应、局部组织血栓或坏死、肺水肿。 ?微粒体的增加与稀释后药液pH变化相关。 ?偏酸性的药物宜选用5%GS稀释。 ?药物主要成分在酸性条件下易析出宜选用0.9%NS稀释。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分析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分析

肾内科8-10月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先进制药技术的结合,具有生物利用度 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等优点,对于一些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有较好的疗效,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肾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每月按照抽样方法 附1 从肾内科当月出院病人病历中抽取20份, 由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按照中药注射剂处方评价标准 附表1 和药品说明书,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现将8、9、10月中药注射剂评价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1.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情况 按照院中药注射剂专项评价工作方案,8、9、10三个月共抽取肾内科出院病历60份,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表: 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药品名称分类药品使用频次药品使 用率 % (药品 /60) 8月9月10月 冠心宁注射液心脑血 管类 2 3 4 15% 银杏达莫注射液心脑血 管类 2 5 5 20% 注射用心脑血9 2 2 21.7%

川芎嗪管类 肾康注射液肾脏专 科 0 1 0 1.6% 参附注射液急救药 品 0 2 1 5% 热毒宁 注射液 抗感染0 1 0 1.6% 总计13 14 12 65% 肾内科3个月60份出院病历共涉及中药注射剂6种,主要以心脑血管类药物(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银杏达莫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为主,其次是中药的急救药品(参附注射液)、肾脏专科用药(肾康注射液)和中药抗感染药品(热毒宁注射液)。样本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65%,同时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的比率为3.3%,药品使用频次相对比较平稳,无较大波动。 2.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评价分析 肾内科60份出院病历中有39份使用了中药注射剂,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处方评价标准附表1,依次从适应症、辩证用药、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中西联合、中药联合)、用药适宜性等方面对39份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的评价,结果如下: 肾内科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药物治疗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或有循证医学证据,无超功能主治用药,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为什么中成药注射剂大多选用葡萄糖做溶媒中成药注射剂除说明书有规定可使用%的氯化钠为溶媒和糖尿病患者外,一般而言应该使用葡萄糖为溶媒更为合适:“因为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或降低药效。 糖尿病患者5% 葡萄糖静滴时可加胰岛素吗?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 U 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的。 一般我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此时不宜选用NS做溶媒)

而有些治疗药由于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 譬如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胰岛素?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 g 大米(按75% 转化为糖)大概也是75 g 葡萄糖左右,而一瓶250 ml 的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500 ml 的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5 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8〕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管理、不良反应监测和召回工作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确保中药注射剂生产质量;应加强中药注射剂销售管理,必要时应能及时全部召回售出药品。 (二)药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处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对药品质量投诉和药品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对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组织调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主动召回。 (三)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药品退货和召回程序。因质量原因退货和召回的中药注射剂,应按照有关规定销毁,并有记录。 二、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 (一)中药注射剂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凭医师处方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进行抢救的规程。 (二)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的管理。药学部门要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可追溯,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临床;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在发放药品时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核。 (三)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管理。要求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见附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加强用药监测,医护人员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报告;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四)医疗机构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要准确掌握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情况,做好临床观察和病历记录,发现可疑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出现损害的患者及时救治,并按照规定报告;妥善保留相关药品、患者使用后的残存药液及输液器等,以备检验。(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的监管,指导医疗机构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中成药注射剂除说明书有规定可使用0.9%的氯化钠为溶媒和糖尿病患者外,一般而言中药注射剂应该使用葡萄糖为溶媒更为合适:“因为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 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或降低药效。 糖尿病患者5%葡萄糖静滴时可加胰岛素吗?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U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的。 一般我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此时不宜选用NS做溶媒)而有些治疗药由于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 譬如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

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胰岛素?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g大米(按75%转化为糖)大概也是75g葡萄糖左右,而一瓶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12.5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5:1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5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1.空腹血糖在13.9mmol/L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素为3:1的比例配,例如:5%GS250ml+RI(普通胰岛素)4单位,500ml配8单位胰岛素; 2.如果血糖更高就要相应多放一点了,比例最高可达2:1; 3.如果血糖很高就用NS+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包括皮下、静脉),第一瓶葡萄糖(血糖>13.9mmol/L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

常用药物溶媒指南

常用药物溶媒指南 临床药物溶媒之选择 临床药物溶媒主要有两种:盐水、糖水。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水则主要补充能量。5,葡萄糖、10,葡糖糖注射液pH为3.2,5.5(临床上所用的葡萄糖注射液为防变色,其pH常调在3.8,4.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 3.5,5.0,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为 4.5,7.0,复方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5。 首先:要立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一般是按糖:胰岛素4:1配对).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盐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4) 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其次: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药物的稳定性方面考虑,下面以抗生素为例: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 4,5。 2、具体: 青霉素类、头孢类

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药物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喹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如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比如氟罗沙星就需要用5,G.S 250ML溶解,盐水就不行,因为加入盐水会出现白色混浊的悬浮物。 β—内酰胺类 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 临床常用的此类抗感染药物为乳糖酸红霉素,其5,水溶液pH为6.5,7.5,即其水溶液在pH7左右时较稳定,pH大于8或小于4易水解失效,本品若直接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无机盐类溶液溶解会产生沉淀。一般以0.3g加6mL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溶解时如出现乳状不溶解物,是因浓度过高,酌加注射用水即可澄清,再加入适量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注或静滴。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 四环素类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含有氯化钙,其钙离子可与四环素络合,使四环素降效,故四环素不宜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静滴,可选不含钙的葡萄糖溶液做溶媒。 氯霉素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