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儿童游戏的历史概述

第一讲 儿童游戏的历史概述
第一讲 儿童游戏的历史概述

学习目标

从游戏起源的几种说法中理解劳动起源说的实质,并运用游戏价值观的历史变化的有关知识,来分析、理解游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古代各类儿童游戏的叙述,来理解传统游戏的意义,表明游戏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

第一讲儿童游戏历史概述

我们将借助学者们对关涉到游戏的其它问题的思辨,从游戏与其他人类行为的关系中,看游戏发生的意义,透视被隐含在这些关系中的游戏的本质问题

(一)游戏与劳动的关系

1.高等动物本能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比较高等的动物中普遍存在着游戏,(资料1)而且,在生物的进化

高等动物中常见的游戏:斗鸡、小猫戏球、小狗嬉咬、猴子的嬉闹等。非洲人说,黑猩猩的狂欢一闹就是几小时,一阵阵声浪从森林各处传来,只是表示高兴而已。

英国女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黑猩猩在召唤》一书中曾记录了7只黑猩猩有趣的雨中舞,某种意义上说明了高等动物的游戏。 "那天早上,我正观察着一群在大树上吃无花果的黑猩猩,天色阴沉沉的,远处穿来隆隆的雷声。正午下起了第一场大雨。那时黑猩猩正从树上下来,沿着陡峭的草坡向上爬。在猿群中有7只成年的黑猩猩….另外还有带着幼仔的几只母黑猩猩。他们刚爬上山脊歇气时,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头顶上响起一声炸雷,使我不由哆嗦了一下。一只公黑猩猩象得到口令似地,立刻直立起来,有节奏地摇晃身子,踏着步子,高声地叫喊着。突然,她转身向下,直奔刚才吃食的的那棵大树。它跑了大约30米,猛然一停,抓住树干,跳上了下部的树枝坐下了。 "另外两只公黑猩猩,几乎同时跟着它这样做。其中有一只在奔跑中折下一根树枝,拿着它在头顶上悬舞一阵,然后扔开。另一只,几乎跑到坡脚那儿,直起身来,开始有节奏地摇晃近处的树枝,然后折下一枝,拖曳着。这时,第四只公黑猩猩也登台表演了。它奔跑着跃上了树,折下一根粗大的树枝,即刻又带着树枝跳下,拽着大树枝向下跑。最后,剩下的那两只公猩猩粗野地号叫着向下飞奔。在这时,第一只黑猩猩,这幕活剧的创始者,已经下了树,正沿着斜坡慢慢地走上去。那些刚刚赶到坡脚,散坐在树上的猿猴,全都跟着它,朝坡上走去。一爬到山脊,它们重新一个接一个地向下猛冲,发出粗野的号叫,并且拖曳着大树枝。 "到着幼仔的母黑猩猩,都爬到峰顶附近的树上,坐下来观看这场演出。瓢泼大雨不断地从天上倾泻而下,耀眼的之字形点闪,撕裂着铅灰色的阴云,雷声轰隆鸣响,周围的一切仿佛在震荡。 "20分钟以后,演出结束。湿淋淋的演员安静下来,观众下了树,全体都隐进山顶后面去

过程中,越高等的动物,游戏行为越明显。

有机体由于运动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从内部要求动物不断地活动,这种需求如果在低等动物那里,一般通过觅食、自卫等生存活动就能得到满足,而越高等的动物,实际的生存活动就越不能满足内在的活动欲,于是高等动物就会自发地表现出"无目的"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游戏。

游戏更多地表现在幼小动物中的事实,又表明动物游戏也是生存本能的训练。低等动物一经出世就独立谋生,而高等动物却要经历长时间的哺育,期间小动物对运动需求的满足就表现为无目的的运动和对成年动物行为的模仿,可见游戏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到了人的游戏时,是动物的游戏本能在新的意义上的复归和质变,这时,游戏的体验则从动物的快感进入到了人的美感。

在这里似乎没有直接涉及到游戏和劳动的关系,因为动物的觅食求生活动仅仅是一种本能,还未演化为人的劳动,还不具备社会特征,但它却表明了游戏先于劳动而存在的观点。

2.劳动说

劳动说论证的是人的游戏,它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游戏与劳动的关系。

一方面是劳动中的游戏。原始人为了使劳动不再令人感到讨厌,使劳动变得轻松愉快,采取了游戏的形式,而这种游戏的动作、声音、节奏服从劳动的节奏,是由劳动技术决定的。

鲁迅说:"最早的歌是劳动号子,最早的音乐在劳动中产生"。普列汉诺夫在艺术的起源中描述:巴斯陀部落的卡斐尔人的妇女手戴金属环磨麦子,金属响声与劳动的节奏十分和谐;巴戈包斯族的男女种稻,难的在前面边跳舞边插铁锹,女的在后面跳着舞撒种;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一模仿海豹来捕猎海豹等。

一方面是劳动后的游戏。劳动的成果会使人欣赏到自己在劳动中所付出的力量和智慧,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于是便在劳动后产生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出现了模仿劳动的游戏。这说明游戏源于劳动,著名心理学家冯特说:“游戏是劳动的产儿,没有一种形式的

原始狩猎者在捕获猎物以后,用兽皮、兽角和兽血来装饰自己,模仿这些野兽的动作,以野牛舞、袋鼠舞、海豹舞的形式再现捕猎的情景。

游戏不是以某种严肃的工作为原型的”。

综上所述,游戏与劳动有三中关系:劳动前的预演(高等动物的游戏本能和儿童的游戏);游戏和劳动的结合(原始野蛮人的游戏,表明了动物游戏想人的游戏的演化);劳动后的再度体验(具有社会性的人的游戏)。

(二)游戏与艺术、体育的关系

从探索艺术、体育的起源中我们发现,萌芽状态或原始状态的艺术和体育正是游戏。

1.模仿说

这一观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模仿,比如对声音的模仿发展成音乐艺术,对形象的模仿发展成造型艺术,对动作姿态的模仿发展成舞蹈艺术。模仿是人的原始心理机能,引发的是游戏的冲动,因为模仿带来的是一种纯粹情绪上的快感,就如我们的儿童。这原始布须曼人在"模拟特殊的人和动物不甚正确的动作中"得到最大快感....原始民族沉溺于模拟舞,在我们的儿童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同样的模仿欲。模仿的冲动实在是人类一种普遍的特性,只是在所有发展阶段上并不能保持同样的势力罢了。在最低级文化发展阶段上,,全社会的人员几乎都不能抵抗这种模仿冲动的势力...到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则极力保持他自己的个性了。因此,在原始部落里占据重要地位的模拟似的舞蹈,就逐渐逐渐地没落了,

仅在儿童世界里留得了一席之地,在这个世界里原始人类是永远地在重生的。(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第167页)

种模仿冲动冲动的表现也正是原始的、低级形式的艺术。

2.巫术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和体育起源于原始巫术的形式和内容。泰勒说过,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凭空加上无所不在人格化的神灵的作用。由于原始人不能够理解自然界给他们带来的幸灾祸福,所以本能地对自然的力量感到神秘和恐惧,认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着世界,因此产生了祭祷鬼神的仪式,举行这种仪式必有歌舞形式伴随,这种巫术歌舞形式带有极大的游戏性。

在南美印第安部落,人死后有一种仪式,晚上人们在尸体背部放上木板,板上放一个个点燃的棉花球,人们排列在尸体两边,把球吹过来吹过去,使它不停地移动,句顶胜负的是想象中的死者的灵魂。这种游戏尽管带有宗教的严肃性,但仍不能阻止参加者纵情的狂欢。

3.游戏说

这种观点认为,原始人劳动之余常常会无目的的狂欢娱乐,这种狂欢中的跳跃和喊叫,以后逐步服从节奏和赋予规则,便发展成为艺术,所以艺术发端于游戏,原始的艺术就是游戏。

由上可见,游戏与艺术、体育的关系有三点结论:

第一,三者同态同源,即都是身体的活动、情绪的表达、仪式化的象征意义,并共同根源于劳动,都是以劳动为原型,以模仿为手段来再现生活。

第二,三者逐步分化,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各自都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分别以不同的发展形式而各自独立出来,并赋予他们以不同的意义。

游戏日益脱离功利的目的,当艺术和体育日益带有其本身以外的目的时,游戏则保留了它的自娱性,即它摆脱了物质追求的束缚,满足一种纯粹精神的需要,并获得了自由。正是这种自由使人与动物有了区别。

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因为游戏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第一讲儿童游戏历史概述

(一)早期人类的游戏共享

由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原始人的想象力也及其丰富,人们在劳动之余总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以抒发他们的情感和向往,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游戏形式。我们

今天在室内所见到的游戏和游戏的材料,都能在原始人那里找到先驱和原型。然而原始态的游戏不可能象今人那样有明确的分类,所以类似于现代类型的游戏往往在原始人那里是高度融合的,主要表现为想象性游戏和运动性游戏两种。

想象性游戏的主要形式是跳舞,对现实生活的想象全在这类似于舞蹈的游戏中得到体现。狩猎舞、战争舞、恋爱舞、丧葬舞等都有一定的道具装扮自己,他们扮演角色,通过舞蹈动作再现生活情景。例如巴西一个部落的战争舞,以强烈的戏剧效果表现一个负伤战士死亡的情形;澳州土著妇女扮演角色玩上树捉负鼠、跳入水中捉贝壳、哺乳、与丈夫吵架、挖植物根的游戏。

运动性游戏内容繁多,有些游戏实际上已是正式的运动了,但原始人的运动与玩耍之间的界限是清的。互相追逐是原始人常玩的游戏,不少部落的原始人非常善跑,一定是他们从小就玩这种游戏的缘故,因为跑步对原始人的生存太需要了。(据说人们骑在马背上也赶不上南非的霍屯督人,加里弗尼亚湾的提布隆岛的吉里人能追赶一头强壮的鹿致死,短时间内捉住一匹飞跑的马。)石块是最早的铁饼,甘蔗是最早的标枪。球戏也极为普遍,现代的许多著名的球类运动都可在原始部落的球戏中找到来源,比如用软鹿皮塞植物纤维做成足球来踢,用鲸鱼骨和一根象征战神的棍子玩曲棍球和棒球。

在探索早期人类的游戏时,我们还可见这样一种现实:不仅原始初民人人享有游戏的权利,且不存在专门的儿童游戏,成人和儿童的游戏也没有分化,原始成人与儿童似乎同享游戏的乐趣,甚至在同一游戏形式中可以容纳儿童,也可以容纳成人,而且越是接近于原始的文化活动,就越是具备这一特征。所以,专门的儿童游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在人类生活的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过程简单,儿童很小就能随母参与谋生劳动,劳动技能完全能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获得,因而童年期较短。另一方面由于原始文化形式与内容的简单和幼稚,成人和儿童的思维差距不大,不仅使年幼儿童的活动体现出十足的游戏性质,而且在成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上也打下了深深的幼稚的烙印。当生产力水平进步到通过成年人的劳动不仅能维持自身生存,而且能保证儿童生活时,当劳动手段和方式日益复杂化,使儿童不能直接参加劳动时,成人和儿童的距离变大,这才具备了纯粹儿童游戏的条件与可能

(二)游戏成为幼儿的权利

首先,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游戏的权利逐渐为少数人享有,使一少部分人得以脱离劳动而拥有大量闲暇和娱乐时间,大部分人却不得不为谋生、为供奉少部分有闲者而整日忙碌,辛勤劳作,失去了能使他们充满欢愉的娱乐时间,这时游戏的权利便与劳动者分离和对立,即劳动者不游戏或很少游戏,游戏者往往是不劳者。

其次,由于游戏本身的发展,艺术、体育以比较成熟的形式从原始态的游戏中独立出来,那种比较幼稚的、随意的、自发的游戏更多地成为儿童活动的方式。于是,成人的娱乐与儿童的游戏分离;

中世纪宗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将游戏作为一种人欲加以遏止,宗教改革以后的新兴资产阶级,出于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考虑,继续将游戏作为劳动的对立面而加以否认,倡导劳动

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从政治上反对封建贵族的等级制度,包括贵族的生活和娱乐,一方面从经济上需要进行原始资本积累,于是主张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当时所以无论是贵族的娱乐形式,还是平民百姓的舞厅酒吧,都被禁止,还设立了法规禁止游戏、寻欢作乐。

创造财富,而认为游戏是一种时间的浪费,迫使游戏与成人的劳动对立,也与入学儿童的学习分离。于是,游戏的权利仅为幼儿所享有。

(三)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手段

从福录培尔开始的幼儿园运动,使广大街巷顽童进入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此,儿童游戏日渐与教育联系起来,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

福录培尔、蒙泰梭利在观察了大量儿童自然游戏以后,根据儿童游戏主要是操作物体的特点,从教育的意义上把游戏的一系列操作的基本要素抽取出来,并使之系统化,先后分别创造了一套操作材料,用于儿童的游戏,并服务于教育目的。尽管他们所创造的操作性游戏,并不是儿童自由表达的游戏形式,但活动的基本要素却完全来自儿童的自由游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也在变化。

第一讲儿童游戏历史概述

(一)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

1.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古人早就意识到,幼年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行是和天性融为一体的,而最能体现儿童天性的游戏中则存在着教育的契机,幼儿将在游戏中形成社会所认定的道德人格和才识标准。因此对游戏的严格干预,就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反映封建正统思想的人伦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就成为干预幼儿游戏的重要原则。

古人对儿童游戏的干预往往是消极的,主要表现在成人对儿童自发游戏的态度上。很少从儿童游戏本身的特点去发挥游戏的作用,而是设立种种戒规,禁止所谓不符合正统观念的游戏。清代学者陆世仪就告诫父母们,不要让孩子“为非礼之戏”,以便“端本清源”。明代学者王阳明干脆以“戒游戏”来训诲他的儿孙,因为他实在担心儿童的自发游戏,难免各种顽劣活动,如果放纵嬉游,久而久之,将“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例如古人为培养幼儿将来刚正的道德品格,则严格杜绝从小“戏圆”,以免染上圆滑世故之

习气,唐代文学家元吉家发生的故事就表达了这个意思。说的是元吉家的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之器”,以取悦于婴儿。元吉的一个朋友为此指责道:“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因而烧掉了那个圆物。此事表面虽属荒唐,但抽象其意义,仍反映了游戏孕育善恶,故应谨慎为之的思想。

又如“孟母三迁”,讲了孟轲的母亲如何对其儿子模仿生活的游戏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其舍近墓”,其子便“嬉游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反对;第二次,其舍近市,其子便“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反对;第三次,其舍近校,其子便“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认才同。

看来,古人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是较为严肃的,一方面他们看重游戏对儿童品行培养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其干预的方法却有失偏激,从根本上忽略了游戏本身的特点,也忽略了儿童为什么要游戏的意义。但不可否认,其中仍有不小启示。

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

古时蒙学教育的积极性则在于训练读书、识字、习文、背书的童子功,但鉴于苦学实在不符合蒙学阶段儿童的特点,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王阳明也曾描述儿童当时的苦学,儿童“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因此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乐学的思想是正是针对当时年幼孩子苦读书的现状,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论述或看待作为教育教学形式的游戏的。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使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正当的学习,以“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的境界,培养新一代仕儒君子的理想。

由此可见,古代教育家关于“严教”和“乐学”的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体现在古人对儿童游戏的态度上。

严教似乎难以乐学,严教似乎与游戏难容,而乐学则必须寓教于乐,这是一对矛盾。但深入思考一下的话,我们不难看出,“严教”和“乐学”这两条原则,是在两个范畴内表达其含义的,“严教”在德育的范畴使用,而“乐学”在智育的范畴使用。

(二)多种形式的古代儿童游戏形式

游戏也是古代儿童们最为广泛和经常的活动。联系其他有关的文字材料,我们可以把古代儿童游戏归类为如下几种形式。

1.益智游戏:这是一种将智力活动和娱乐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游戏形式。

主要有拼图类、棋艺类和文字类。如拼图类有七巧板、益智图;棋艺类有华容道、狼吃羊;文字类有诗钟、灯谜、字谜等。

七巧板:拚图类的一种。源出宋代流行的“燕几”,由宋代学者黄长睿发明。初为“六几”,称“骰子桌”,后增加一几,合而为七,改名“七星”。后人受此启发,将其演化成更为复杂高级的智慧板作拚图游戏,即七巧板。通过游戏者巧用心智,可拼排出各种各样的自然事

物。深得教育者欣赏和儿童们喜爱的七巧板便在民间广泛流传,流传至今,并流传国外。在国外称七巧板为“唐图”。

益智图:拚图类的一种。是类似于七巧板设计思想的图形板块,由清代童叶庚创制。其板块切割比七巧板更为复杂,由15块具弧角勾股之形的板块合成一方,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事物图形。

华容道:棋艺类的一种。取材于三国赤壁之战故事,这个游戏制作简单却构思玄妙,玩法是通过移动棋子,看谁能以最少的步子将曹操移上华容道出口。

狼吃羊:棋艺类的一种。大约起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由两只象征狼的棋子和二十四只象征羊的棋子组成,棋盘则象征狼窝和牧场,玩法是狼通过移步或跳子,将二十四只羊全部吃掉算赢,羊则通过添子或移步将狼围住或逐回狼窝算赢。

诗钟主要是文字对仗游戏,常为成人与孩子一起玩的是巧对字句,有分咏、属对、嵌字等。分咏--两个人一人吟诵一句,要求分咏成联,凑合天然而对称,如:?生子可怜其不肖/得妻如此复何求。据<<涌幢小品>>记,陈佑山父子闲时对诗,?父亲指着笔架说:“笔架如山”,儿子对曰:“棋盘似洛”。又说:“苏家三父子,文章可法”,儿子对曰:“程门二兄弟,德义堪尊”。

2.幻术游戏:一类是科学性质的小实验;一类是戏法之巧。

清代学者编纂的一部<<游戏三昧>>中,记录了历代的科学小实验或小发明,以游戏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可供儿童玩弄。如“白笔写字”:用新笔蘸碱水,写在白纸上,则字变黄色,写在黄纸上则变红色。“水面浮字”:磨黄芩,写在纸上,以水沉去纸,则字脱在水面上。

戏法之巧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小魔术。<<游戏大观>>记:戏法一小技耳,然将虚作实,以假为真,变化无穷,离奇莫测。书中记录了许多小戏法,都表现的是成人用各种物品,以一些技法来逗乐于孩童的。如“张公剪带”,是将一根细绳在中间剪断,即于口中含之,倾刻间接续如旧,完好无痕。

这类游戏需要一定的手工、技法,并隐含一定的道理、常识,多为成人设计,儿童玩弄,成人操作,儿童观赏。由于我国古代重义轻利,尚德贱艺,重的是思想家、文人,而不是能工巧匠、艺人,那些大量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畜牧崐、栽培、书画各个方面知识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尽管有利于生产、生活,但却被视为雕虫小技。就当时的观念“技艺为君子不齿”,因而不登大雅之堂,流为儿戏一类,在儿童游戏中深得喜爱。

传统游戏,又名民间传统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民族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形成的特定的供人们娱乐的活动的总称,并且大多数为幼儿所喜欢,还具有明显的民族性质特点。

传统游戏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标识,

传统游戏有哪些种类或形式?

根据传统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分为智力型和运动型

智力型是将智力活动和娱乐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游戏形式。主要有拼图类、棋艺类和文字类。在今天这些游戏仍旧是幼儿们游戏的一部分。常见的智力型游戏有:七巧板折纸灯谜、字谜拔纸牌变虎猫九连环剪纸等

运动型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运动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的游戏中也可以反映出这些奔跑之类的动作。常见的运动型游戏有:老鹰抓小鸡、滚铁环放风筝打角螺弹弓跳房子滚铁环

游戏也是古代儿童们最为广泛和经常的活动。联系其他有关的文字材料,我们可以把古代儿童游戏归类为如下三种形式。

一、益智游戏:这是一种将智力活动和娱乐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游戏形式。

主要有拼图类、棋艺类和文字类。如拼图类有七巧板、益智图;棋艺类有华容道、狼吃羊;文字类有诗钟、灯谜、字谜等。

二、幻术游戏:一类是科学性质的小实验;一类是戏法之巧

三、偶戏:用土、木、陶、布等材料制作的形象,赋予动态情节,作为娱乐。

对儿童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游戏是适应儿童天性、增进儿童发展的活动。不管是幼儿的心理还是生理发展上,都会有一定的积极益处。一有益于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在今天,传统游戏仍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不少民间游戏都具有健身的功能。比如,老鹰捉小鸡、贴人、跳房子、丢手绢、烙煎饼等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都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而抓子、翻单被、点豆子、滚铁环、拾羊窝、弹杏仁等游戏,不仅能训练小肌肉的灵活性,还能发展幼儿对身体及运动的控制能力,促进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表现在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因为传统游戏的器具大多都是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一截木头经过他们的刀削打磨会成为陀螺家人丢弃的布头、麻绳经他们的手便成了可随身携带的玩具—毽子利用废木条他们可以“ 生产” 出仿真的弓箭, 不论做得精美还是粗糙, 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都会启迪他们的心灵。传统游戏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育人过程中有精妙之处, 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 给他们带来快乐,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它和现代游戏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2、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民间游戏大多具有娱乐的功能,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包括自由感、支配感、胜任感等。比如,在抬花轿、挤豆渣、钻山洞、点兵点将、吹泡泡等民间传统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3、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幼儿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发展方面。不少民间游戏,如幼儿十分喜欢的捉迷藏游戏等,都容易让他们自觉沉浸于游戏情境之中,并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自我遵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自觉性和自制力。

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更有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游戏大多具有重情感交流,重群体合作的特征,因此,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都有助于幼儿助人、合作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加快其社会化进程。

5、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幼儿在自由玩耍时,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他们不仅由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而且还会自主生成新的玩法和规则,这都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的认知和技能。另外,很多民间传统游戏,如红花红花几月开、木头人、点数歌、网小鱼、拔萝卜等,在游戏过程中还伴随着唱儿歌、

童谣,这样又能给幼儿的语言能力、创造想象力提供发展的机会。这对于启迪幼儿的智慧与创新意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我们常常会看见孩子们在玩传统游戏“ 跳皮筋”时, 把歌谣改成了与“ 八荣八耻” 有关的内容还为传统游戏确立新规则、新玩法仿照传统游戏自己创造新的游戏。这些无不体现着孩子们创新的思维火花。

传统游戏的现代性意义明显有着中国自身的特色。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在对待幼儿如何进行传统游戏的时候都应该从正确认识传统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积极意义开始参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对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也对文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并使它继续发扬光大。

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doc

理论 实践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51 总课时 25 26 课程类 □ 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 √ □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 职业基础能力课程 别 □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 实习实训课课程 □ 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6 月第 1 版第 4 次印刷。 材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 ,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资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8 月; 《学前儿童游戏》 ,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 2012 年 05 月出版; 料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 ,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01 月出版。 教材分 析 学情分 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 、“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幼儿园 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 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 A.精神环境 B.室内环境 C.户外环境 D.心理环境 2.玩具是幼儿游戏的()。 A.主要工具 B.物质基础和物质中心 C.介质 D.主体内容 3.()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对现实生活创造性的反映。 A.睡眠 B.思考 C.提问 D.游戏 4.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 A.游戏 B.学习

D.运动 5.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 A.直接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间接相关的 D.毫无关系的 6.下列关于游戏的含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B.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C.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D.游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和学习动机来自幼儿外部三个特点 7.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两种成分?() A.认知与情感 B.认知与行为 C.情感与意志 D.意志与行为 8.实施游戏化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使游戏活动()。 A.自主化 B.社会化 C.虚构化

9.“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10.(2014年真题)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摇去,这类游戏属于()。 A.结构游戏 B.象征游戏 C.规则游戏 D.机能性游戏 11.()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 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12.下列哪一项属于按认知划分的游戏阶段?()。 A.独自游戏阶段 B.平行游戏阶段 C.象征性游戏阶段 D.合作游戏阶段

幼儿游戏概述说课

《幼儿游戏概述》说课稿 幼师部胡胜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游戏概述》。本节课主要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本节课设计的理念是“教师善诱、学生乐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 《幼儿游戏概述》取材于幼儿师范学校课本,由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的陈幸军教授主编的《幼儿教育学》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幼儿游戏?幼儿为什么喜欢游戏?教师怎么样做才能真正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并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此外,游戏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分析,在本节课的处理上,我主要打破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的做法,通过整合学生已有经验和课本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并精选与知识点有关

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水平,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幼儿游戏的含义、掌握幼儿游戏特点、作用以及种类; (2)学会运用游戏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归纳、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正确的游戏观、儿童观; (2)热爱幼儿教育工作,做一个称职、有爱心的幼儿教师。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学生特点和幼儿的特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幼儿游戏的特点、会运用游戏理论分析幼儿园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自学教材—分析探究—归纳总结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此环节主要以辩论会的形式,通过思考问题、讨论

话题1 幼儿园游戏概述

单元、章、节话题1 幼儿园游戏概述需课时:_8 课时 教学内容游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游戏与幼儿的发展的关系 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 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第__1-8_课时 课型___ 新授课___ 教学目标1、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能对幼儿的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作出区分。 2. 了解常见的游戏分类,理解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权力,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 3.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 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的主要环节,明确教师在游戏活动组织中的作用。 重点了解常见的游戏分类,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难点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文本、图片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教学活动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请回忆10 个自己曾经玩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游戏,并说说自己参加这些游戏的体验。 【教师总结】游戏与童年是不可分割的,游戏几乎是童年的象征,它与幼儿的健康和幸福息息相关。 基本部分: 【分享阅读】请学生自主阅读名人对于游戏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围绕某一句名言展开讨论。 谈话导入,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名句,并展开讨论,将个体零散

★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 ★游戏是无目的地释放多余精力的活动。 ★游戏活动的意义在于游戏本身,而不是有意识地注意活动的结果。 ★游戏是儿童社会性实践的结果。 ★游戏是个体把外界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一种活动。 一、什么是游戏 (一)游戏的特征 【案例】 ★游戏中的幼儿端起一盘雪花片当点心吃并不是真的要把它吃下去。 ★当扮演医生的幼儿拿起针筒直接往病人手臂上扎的时候,“病人”就会用现实的逻辑指责“医生”该用棉花先消毒后才能打针。 ★有研究者通过访谈,试图了解幼儿是如何判断一项活动是不是属于游戏?结果发现,大多数幼儿认为只有那些没有成人介入的活动才算是游戏。 ★当幼儿在玩滑滑梯或橡皮泥时,你问他(她)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他(她)的回答一定是“好玩”、“开心”、“我喜欢”。这里所谓的“开心”、“好玩”就是游戏的内在动机。 【交流讨论】请你说说以上案例说明了游戏的哪些特征? 1. 想象与真实的统一 游戏可以脱离情境,不受真实生活中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用假想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但是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随意想象。 【举例】幼儿假装用雪花片当点心吃,但却没有把雪花片真的吞到肚子里去,这说明他们在心理上能够对“假装”和“真实”做出区分。的对于游戏的经验凝练为系统知识。 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游戏的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补充或者对于难点内容进行适当举例。

幼儿游戏概述说课

幼儿游戏概述说课

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水平,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幼儿游戏的含义、掌握幼儿游戏特点、作用以及种类; (2)学会运用游戏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归纳、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正确的游戏观、儿童观; (2)热爱幼儿教育工作,做一个称职、有爱心的幼儿教师。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学生特点和幼儿的特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幼儿游戏的特点、会运用游戏理论分析幼儿园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自学教材—分析探究—归纳总结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使游戏成为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此环节主要以辩论会的形式,通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逐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游戏观,达到理解的目的。 (四) 教学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具有:幼儿游戏案例、搜集的幼儿游戏、图片。 (五)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自身学习的主体,她们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她们主要以女性教育者为主,负责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本节课面向的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她们已经学习了《幼儿卫生学》与《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处于青春期的她们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渴望独立、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喜欢学习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知识。同时,她们对理论教学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目标上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不足、一部分学生会有自卑心理,有时对待事物无动于衷、缺乏活力、漠不关心,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和呵护。 二、说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和我对新课改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主要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的作用。

课程标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多重涵义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游戏的多重涵义 1.识记:(1)作为进步的游戏;(2)作为进步的游戏;(3)作为力量的游戏;(4)作为身份认同的游戏;(5)作为想象的游戏;(6)作为自我的游戏;(7)作为无聊的游戏。 2.综合运用:理解七种涵义中游戏的差异,并能够举例。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 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三、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按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3)游戏按照时间的分类;(4)游戏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分类。

(完整版)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总学时: 36 理论授课学时:18 实践(实验等)学时:18 学分:2 理论授课学分: 2 实践(实验等)学分: 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 (二)课程目的 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任务 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儿童游戏大全知识讲解

儿童游戏大全 ,拉小猪走目的:练习蹲着走,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准备:藤圈4个,小猪头饰若干,猪圈”若干。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全班幼儿分成两队,各队两名幼儿为一组,1、2报数,第二名幼儿扮演小猪并 戴上头饰,第一名幼儿扮拉猪人”拉着藤圈向前走,”小猪蹲着走。全体幼儿边拍手边说 儿歌:”耳朵大,眼睛小,猪的全身都是宝。快拉小猪进猪圈,小猪小猪要走好。”把小猪送到端线的椅子上坐下(进猪圈),扮拉猪人的幼儿跑回把藤圈交给第二组,依次进行。 规则:小猪”必须蹲着走,不能站起来 二,赶猪入栏目的:让幼儿学会侧向击球的方法,培养幼儿击球的准确性和判断 能力。 准备:小凳6~8根,木棍2根,皮球2个。 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全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队,成四路纵队站在两端(如图),一队和三队 面对站立,二队和四队面对站立。听到口令后,由一、二队两名幼儿双手握紧木棍上端,身体侧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将球(猪)向前击波滚动,使球(猪)依次从凳子旁滚过,直至球滚到第三、四对幼儿面前,互相接替,滚球幼儿到排尾站好。游戏继续进行,直到一队、二队幼儿根三队、四队幼儿互换场地。最后,速度快者获胜。 规则:(1)球必须依次从凳旁滚过才能有效。凡球未滚过者,必须重新使球滚过。 (2)不准用脚踢球。 三,小小守门员目的:锻炼幼儿踢球和控制球的能力。准备:甲队每人一 个球。 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将幼儿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列横队,距6米相对站立,各队队员左右间距1米。甲队每人脚下各放一个球,乙队队员双腿开立,与左右同伴脚抵脚(如图)。 游戏开始,甲队幼儿同时踢球射门,乙队幼儿进行堵截(用手接球或用脚挡球,踢回)。射门成功(球过乙队防线),一个球得一分,教师记下总分。然后甲、乙两队互换位置,交换射球,守门。射进球多的队获胜。 规则:(1)射门时必须站在线外,只能用脚踢,不能用手扔。 (2)可以直线或斜线射门,但必须设在有效范围内,即两端守门员的外侧脚之内。 (3)守门员不得离开守门去去堵截。 四,对碰球目的: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锻炼幼儿的手臂肌肉。准备:皮球若干 个。 场地布置如下: 玩法:请4名幼儿分别站在甲、乙、丙、丁处拿1只皮球,甲丁为一组,乙丙为一组。 听教师口令,甲将球滚向丁,丁将球滚向甲,半路两球相撞的一分。乙、丙动作相同。撞球多的组获胜。五,绳球的各种玩法 目的:培养有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训练幼儿传球、踢球、顶球、掷球、夹球及跳跃等技能。 准备:绳球制作简便,用彩色布或塑料布做成球形,中间包些石子、锯末、乒乒球、用绳线扎好,系一条50厘米左右的短绳即成绳球。 (1)传绳球 玩法:把绳球上的绳子绕球上后,将绳球放一堆,一组幼儿面对球站成一纵队,两腿左右分开与肩等宽站立。排头幼儿将绳球一个一个从两腿间向后传球,排位幼儿把传来的绳球一一放在身后。待绳球传完后,幼儿集体向后转,排尾的幼儿成了排头,排头再把绳球一个一个用双手从头上传过去,排尾把球放在一起,直至最后。然后排尾又变成排头,再从双腿下传球。游戏可反复进行。 (2)踢毽子 玩法:幼儿一手持绳,一只脚站立地面,用另一只脚内侧做踢毽(绳球)的动作,连续进行。内侧踢会后,

儿童游戏大全

儿童游戏大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儿童游戏大全 一,拉小猪走目的:练习蹲着走,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准备:藤圈4个,小猪头饰若干,“猪圈”若干。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全班幼儿分成两队,各队两名幼儿为一组,1、2报数,第二名幼儿扮演小猪并戴上头饰,第一名幼儿扮“拉猪人”拉着藤圈向前走,”小猪“蹲着走。全体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耳朵大,眼睛小,猪的全身都是宝。快拉小猪进猪圈,小猪小猪要走好。”把“小猪”送到端线的椅子上坐下(进猪圈),扮拉猪人的幼儿跑回把藤圈交给第二组,依次进行。 规则:“小猪”必须蹲着走,不能站起来 二,赶猪入栏目的:让幼儿学会侧向击球的方法,培养幼儿击球的准确性和判断能力。 准备:小凳6~8根,木棍2根,皮球2个。 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全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队,成四路纵队站在两端(如图),一队和三队面对站立,二队和四队面对站立。听到口令后,由一、二队两名幼儿双手握紧木棍上端,身体侧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将球(猪)向前击波滚动,使球(猪)依次从凳子旁滚过,直至球滚到第三、四对幼儿面前,互相接替,滚球幼儿到排尾站好。游戏继续进行,直到一队、二队幼儿根三队、四队幼儿互换场地。最后,速度快者获胜。 规则:(1)球必须依次从凳旁滚过才能有效。凡球未滚过者,必须重新使球滚过。

(2)不准用脚踢球。 三,小小守门员目的:锻炼幼儿踢球和控制球的能力。准备:甲队每人一个球。 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将幼儿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列横队,距6米相对站立,各队队员左右间距1米。甲队每人脚下各放一个球,乙队队员双腿开立,与左右同伴脚抵脚(如图)。 游戏开始,甲队幼儿同时踢球射门,乙队幼儿进行堵截(用手接球或用脚挡球,踢回)。射门成功(球过乙队防线),一个球得一分,教师记下总分。然后甲、乙两队互换位置,交换射球,守门。射进球多的队获胜。 规则:(1)射门时必须站在线外,只能用脚踢,不能用手扔。 (2)可以直线或斜线射门,但必须设在有效范围内,即两端守门员的外侧脚之内。 (3)守门员不得离开守门去去堵截。 四,对碰球目的: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锻炼幼儿的手臂肌肉。准备:皮球若干个。 场地布置如下: 玩法:请4名幼儿分别站在甲、乙、丙、丁处拿1只皮球,甲丁为一组,乙丙为一组。听教师口令,甲将球滚向丁,丁将球滚向甲,半路两球相撞的一分。乙、丙动作相同。撞球多的组获胜。

幼儿园游戏积木教案

幼儿园游戏积木教案 【篇一:益智游戏教案】 【篇二:学前儿童游戏教案】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第一节游戏的本质 一、“游戏”的词义 二、游戏的本质学说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前游戏教育 一、幼儿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游戏教育及其模式探索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 第一节角色游戏概述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指导的主要内容 二、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第四节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项目一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项目二角色游戏的教学指导计划 第三单元表演游戏 第一节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的种类 三、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三节表演技能实训 项目一手影表演技能 项目二木偶表演技能 项目三歌唱表演技能 项目四综合表演技能 第四单元结构游戏 第一节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二、结构游戏的分类 三、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三、结构游戏教学指导范例 第三节建构技能实训 项目一积木建构技能 项目二凸点型积塑建构技能 项目三分割拼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 项目四七巧板的制作与游戏指导技能 项目五其他常用拼板玩具的制作技能 第五单元体育游戏 第一节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二、各年龄班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 三、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一、体育游戏的结构 二、体育游戏的分类 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第七章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学

第七章幼儿园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游戏的含义、类型、特点及教育作用。 2、通过学习,理解幼儿的生活、学习是离不开游戏的,并能充分认识到游戏是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习,理解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的指导要求。懂得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幼儿游戏发展的重要性。 4、丰富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学会观察并能运用游戏理论分析幼儿园游戏对儿童 的各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游戏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幼儿园游戏中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和指导方法。 2、懂得运用游戏理论分析幼儿园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影响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2、学习设计幼儿游戏活动。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探索性学习法。 ◆教学准备:1、课前组织同学们到幼儿园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 戏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并了解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 方法。 2、课前为学生提供各种游戏活动案例。让学生先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 一、设疑启思,帮助学生理解游戏的含义 你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你认为它们是游戏吗?什么是幼儿游戏?幼儿为什么喜欢游戏?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知识要点】 幼儿游戏的含义: 1、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成长中有各种需要)。

3、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自身,没有 明显的目的,是潜移默化的。) 二、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游戏特点。 【案例呈现】 赵曼是个不爱说的女孩子,她很少到积木区去游戏,今天忧郁了半天才选择了积木区。别的幼儿都忙着搭建,她坐在地毯上看着。这时,李卓用小积木搭了个小火车,他很高兴地学着火车的叫声。赵曼看着很有意思,她也用小筐装了几块小积木,在地毯上搭了一个小火车。搭好后,她很兴奋,一边自言自语:“小火车,呜呜。”一边绕绕看。一会儿,她又用小筐装了好多小积木,搭成一个个小火车,她玩得很专心也很有兴趣。她搭了一会儿,又坐在地毯上想了一会儿,然后走到箱子前拿出一个小纸盒,放在积木上。我问她:“这是什么?”她告诉我说是火车头。她又从箱子里找出几个小盒放到了积木上,之后又去拿小积木,可是没有了。她站了一会儿,拿了许多椰汁瓶,把瓶子放倒了一个一个挨着摆了一圈。我问她:“这是什么?”她告诉我说:“这是火车站的围墙。”然后她又用雪碧瓶摆在围墙外面,上面再放上一个小盒。我问她“这又是什么?”她说是北京火车站前的大钟。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的?”她告诉我,前两天她爸爸出出差,她妈妈带着她去送把时,妈妈指给她看的。说完,她又忙着搭积木去了。 【问题研讨】 这个案例说明了幼儿游戏的哪些特点? 【归纳总结】 幼儿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2、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 3、游戏是虚构的活动。 三、讲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和游戏种类 作用: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种类: 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2、有规则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课程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第一节游戏的本质 一、“游戏”的词义 二、游戏的本质学说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前游戏教育 一、幼儿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游戏教育及其模式探索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 第一节角色游戏概述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指导的主要内容 二、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四节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项目一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项目二角色游戏的教学指导计划 第三单元表演游戏 第一节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的种类 三、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三节表演技能实训 项目一手影表演技能 项目二木偶表演技能 项目三歌唱表演技能 项目四综合表演技能 第四单元结构游戏 第一节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二、结构游戏的分类 三、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三、结构游戏教学指导范例 第三节建构技能实训

项目一积木建构技能 项目二凸点型积塑建构技能 项目三分割拼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项目四七巧板的制作与游戏指导技能项目五其他常用拼板玩具的制作技能 第五单元体育游戏 第一节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二、各年龄班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 三、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一、体育游戏的结构 二、体育游戏的分类 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一、幼儿自主体育游戏的指导 二、体育教学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第四节体育游戏的创编

第一讲 儿童游戏的历史概述

学习目标 从游戏起源的几种说法中理解劳动起源说的实质,并运用游戏价值观的历史变化的有关知识,来分析、理解游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古代各类儿童游戏的叙述,来理解传统游戏的意义,表明游戏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 第一讲儿童游戏历史概述 我们将借助学者们对关涉到游戏的其它问题的思辨,从游戏与其他人类行为的关系中,看游戏发生的意义,透视被隐含在这些关系中的游戏的本质问题 (一)游戏与劳动的关系 1.高等动物本能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比较高等的动物中普遍存在着游戏,(资料1)而且,在生物的进化 高等动物中常见的游戏:斗鸡、小猫戏球、小狗嬉咬、猴子的嬉闹等。非洲人说,黑猩猩的狂欢一闹就是几小时,一阵阵声浪从森林各处传来,只是表示高兴而已。 英国女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黑猩猩在召唤》一书中曾记录了7只黑猩猩有趣的雨中舞,某种意义上说明了高等动物的游戏。 "那天早上,我正观察着一群在大树上吃无花果的黑猩猩,天色阴沉沉的,远处穿来隆隆的雷声。正午下起了第一场大雨。那时黑猩猩正从树上下来,沿着陡峭的草坡向上爬。在猿群中有7只成年的黑猩猩….另外还有带着幼仔的几只母黑猩猩。他们刚爬上山脊歇气时,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头顶上响起一声炸雷,使我不由哆嗦了一下。一只公黑猩猩象得到口令似地,立刻直立起来,有节奏地摇晃身子,踏着步子,高声地叫喊着。突然,她转身向下,直奔刚才吃食的的那棵大树。它跑了大约30米,猛然一停,抓住树干,跳上了下部的树枝坐下了。 "另外两只公黑猩猩,几乎同时跟着它这样做。其中有一只在奔跑中折下一根树枝,拿着它在头顶上悬舞一阵,然后扔开。另一只,几乎跑到坡脚那儿,直起身来,开始有节奏地摇晃近处的树枝,然后折下一枝,拖曳着。这时,第四只公黑猩猩也登台表演了。它奔跑着跃上了树,折下一根粗大的树枝,即刻又带着树枝跳下,拽着大树枝向下跑。最后,剩下的那两只公猩猩粗野地号叫着向下飞奔。在这时,第一只黑猩猩,这幕活剧的创始者,已经下了树,正沿着斜坡慢慢地走上去。那些刚刚赶到坡脚,散坐在树上的猿猴,全都跟着它,朝坡上走去。一爬到山脊,它们重新一个接一个地向下猛冲,发出粗野的号叫,并且拖曳着大树枝。 "到着幼仔的母黑猩猩,都爬到峰顶附近的树上,坐下来观看这场演出。瓢泼大雨不断地从天上倾泻而下,耀眼的之字形点闪,撕裂着铅灰色的阴云,雷声轰隆鸣响,周围的一切仿佛在震荡。 "20分钟以后,演出结束。湿淋淋的演员安静下来,观众下了树,全体都隐进山顶后面去 过程中,越高等的动物,游戏行为越明显。 有机体由于运动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从内部要求动物不断地活动,这种需求如果在低等动物那里,一般通过觅食、自卫等生存活动就能得到满足,而越高等的动物,实际的生存活动就越不能满足内在的活动欲,于是高等动物就会自发地表现出"无目的"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的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的概述》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好,课堂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本节课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具体明确,学习任务量轻重适合;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采取游戏、图片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法采用问题探究与课堂练习相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与课堂练习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2、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于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

本节采用跟练手指游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重点、难点与课后练习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会学习的习惯。从而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角色得到转换与更新。 3、大胆为学生安排了案例《构建开元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到了锻炼,从而理解结构游戏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存在问题: 1、在语言与板书设计方面有待提高;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不规范等。 2、问题探讨时: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进去,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 本节课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幼儿园游戏大全综合概述:幼儿园规则游戏中的教师指导

幼儿园游戏大全综合概述:幼儿园规则游戏中的教师指导 游戏是幼儿认知、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游戏不仅使孩子拥有了幸福快乐的童年,同时也是其学习的最好方式。规则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让幼儿“玩”,而是在于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在规则游戏中发展其思维水平。下面浅谈一下我园教师在规则游戏中的指导方法。 不干涉,但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在强调幼儿主动发展的今天,在师生互动上,出现了两种误区:一种认为,让孩子在生活中主动建构、主动发展,教师过多的介入会干扰幼儿,限制孩子,因此教师只要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材料和时间就可以了,结果教师的作用在这里被忽视了,丧失了教育契机,使得许多活动自生自灭,孩子的发展受到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孩子们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就应该教给孩子们,不教怎么能学会。于是有些教育者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武断地干预(如对

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说教,或让其按规则要求进行)。这不 仅没有更好地保护与支持幼儿的游戏,反而破坏了游戏,阻碍幼 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因此游戏指导必须是有限的。这是因为,游戏具有一种自我生成 与更新的特性,教育者不能完全准确地了解幼儿游戏的规则及游 戏中幼儿的言行。我国教师在指导规则游戏中注重尊重幼儿自身 意愿及玩法,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教师注意观 察幼儿的游戏状况,或做幼儿精神上的朋友,或做幼儿游戏中的 伙伴,或做幼儿困难中的导师。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对话,“诱发”了游戏的自我生成与更新。如:小班玩接龙板,起初幼儿玩时只是一块块地找出相同的图案进行 排列,或摆成一排,或搭成十字,或将相同的分成几摞,幼儿重 复着这样的玩法。教师发现后适当地介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和 幼儿一起游戏,在与幼儿商量后,将接龙板分成两组,和幼儿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