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二)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

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法及保养法等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三、学习情境(章、节)标准

(提供以下个几个教学情境供各位老师参考)学习情境1:概述

学习情境2:中药调剂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 中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兼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关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典型的药剂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试验训练与教学见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药剂生产中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3.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并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训练操作技术,有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 为达到以上目的,同时制备的成品,特制定如下试验规则: 1.预习试验内容:要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至高声谈笑。如发生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知道老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应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件发生。 3.杜绝差错事故:称取药品时,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校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须经实验指导老师校对,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指导老师验收。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如有破损缺少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制备室酢情赔偿后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1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LC的鉴别方法。 2、熟悉中成药分析的理化定性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化学定性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 1、牛黄解毒片: (1)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的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②取本品6片(包衣者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另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显红色,再加30%过氧化氢溶液,红色不消失,加酸成酸性时,则红色变为黄色。 (2)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2、复方丹参片 (1)鉴别方法 ①分光光度法: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置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②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湿玫瑰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3、穿心莲片 (1)本品为穿心莲浸膏片 (2)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置水浴中加热至沸,加活性炭0.5g,搅拌,滤过。取滤液1ml,加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溶液2滴,摇匀,即显紫色;另取滤液1ml,加碱性三硝基苯酚试液3~5滴,显橙红色。 ②取本品3片,除去包衣,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加水5ml,再加2%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在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取滤液,加10%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3滴,摇匀,再加氢氧化钠试液0.5~1ml,显橙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4、银黄口服液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药剂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课程类型专业资料

药剂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180 学时理论学时:90 学时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三年高职药学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为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是药物制剂专业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拓展专业视野为契机。通过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练习、讨论、实验、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贴近岗位”的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作接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及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一些列实践实验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掌握医药企业工作环境及制备流程,关注医药相关信息动态,具有职业敏感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药剂学课程在第4 学期开设,总课时为180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践90 学时,理论实践比例为1:1,课程框架及学时如下: 课程框架及学时

、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制剂的基本理论,各药物剂型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制剂的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制剂技术,制剂的单元操作。了解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药物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掌握重点剂型的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3.掌握各种剂型的主要质量评定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药剂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药剂学的基本技能,能进行基本的剂型制作。 3.掌握各种剂型质量评定的技术与方法,了解更广泛的剂型检查与测定。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与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与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就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就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她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就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瞧出甘草残渣。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与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 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与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与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与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与蛇刺难以被粉碎,但就是其她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中药药剂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2学时) 【课程介绍】 介绍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大约5分钟)【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及特点; 2.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药剂工作者的依据; 3.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疑难点和重点】 1.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理论指导; 2.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三方面; 3.药剂学常用术语如剂型、制剂、药物等 【指定的参考文献】《药药剂学教与学参考书》卫生部协编教材2001第一版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讲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特点(约25分钟); 2.讲述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约25分钟) 3.解释药剂学常用术语(约20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约5分钟) 1.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哪三方面? 2.“五方便”的要求指什么? 3.药剂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4.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其他标准有何不同?

【目的要求】 1.掌握调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 【疑难点和重点】处方的概念和种类; 1.审查处方的要点; 2.毒剧药的管理和并开药物。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的特点。(约10分钟) 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的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述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约25分钟) 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约15分钟) 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约20分钟) 【课堂总结】(5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 1.简述处方概念和分类? 2.配方的要点包括哪些? 3.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是

中药调剂学教案第一二章(最新整理)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时间2014 年 2 月 24 日

教学过程设计:(各阶段时间安排合理) (1)导入: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中药调剂,带着问题,思考学习中药调剂学这门课。 (2)教学新课: 第一章绪论 1、定义(15 分钟)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房﹑中药店的调剂工作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或患者需求,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发售的一项操作技术。 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中药饮片广义的中药饮片是指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处方或供中成药生产调配处方所用的药物。狭义的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经过切制成一定形状后的中药。 2、假药与劣药(30 分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假药论处: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国家禁止进口、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 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变质的(如药品发生发霉、生虫,注射剂产生沉淀等)。 被污染的(如药品被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超过有效期的;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 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章调剂人员道德规范 1、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10 分钟) 2、职业道德基本原则(20 分钟)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诚实守信、交易公平的原则;尊重患者、慎言守密的原则

由点到线及面的教学设计在中药药剂学的应用

第47卷第2期2019年1月广 州 化 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7No.2Jan.2019 由点到线及面的教学设计在中药药剂学的应用 杨珅珅,国大亮,陈宇洲,刘 睿,李英鹏,肖学凤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摘 要:‘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中药各剂型成型的基本原理二基本方法二基本技术与应用, 涉及的知识点多而繁杂,难以建立完整而规范的知识体系三在学生不断更新学习观念的基础上,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理清课程内二课程间的 线”,还应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本门课程自身应具备的态度二情感二价值观三本文将由点到线及面的 教”与 学”设计应用于‘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质量三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点-线-面;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R283,R944,C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677(2019)02-0132-03 第一作者:杨珅珅(1984-),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于中药成分胃肠转运的机制研究及剂型设计三 通讯作者:肖学凤(1966-),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中药药代动力学以及经典名方的研究三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Design from Point to Line and Fa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YANG Shen -shen ,GUO Da -liang ,CHEN Yu -zhou ,LIU Rui ,LI Ying -peng ,XIAO Xue -fe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Chinese Pharmacy specialty.This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principles,basic methods,basic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various dosage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ith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knowledge.Thus,it’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and standardized knowledge system.On the basis of students’constant updating of their learning concepts,they must not only master the key points,clarify the lines”within and between the courses,but also learn how to 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knowledge system.Meanwhile,it’s also critical to learn the nature of this course,concerning attitude,emotions and values,etc.The point-to-line and face-to-fa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tent design wer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proces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Chinese pharmacy;point-line-face;teaching quality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二生产技术二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1]三它不仅与中药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二专业基础课有紧密联系,而且与中成药生产和中医临床紧密相关,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中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三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保证传统理论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加强与边缘学科的融合贯通,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三而课堂教学形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三中药药剂学的课堂教学始终贯穿 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理念,将教学活动由 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为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接受课堂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求学[2]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启发式教学法二案例教学法二抛锚式教学法二流程教学法二互动式教学法二多模式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各种方法相互渗透,配合使用,不拘一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知识点传授,忽视知识关联与知识价值,反映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 在点的设计,弱化了 线”设计二 面”设计[3]三教学设计应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学的逻辑性[4],本文拟基于 点” 线” 面”三者的层次递进以及内部连线,对颗粒剂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地初步探讨三 1 由点到线及面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含义 点”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对重点二难点二疑点的设计三就学科本身来说,那些构建出事物的基本结构,勾勒出事物的基本面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的知识点就是教学重点,通过设置教学的重点,教师与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课程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所要培养的重点情感内容三教学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或者说是新的知识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较大差距而存在难掌握的内容三在难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技能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三学生能够通过难点的学习巩固原有知识,加强逻辑能力,学习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三教学疑点是指教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教与

中医基础课程标准1

《中医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中医基础》是中药制药专业的基础课。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课程主要研究并讨论了五脏六腑、气血津液、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辨证和一些常见疾病的辨证。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医学的观念指导中药材的使用,为理解中药材的药理、药性及安全用药提供保证。 2.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以培养中药调剂工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按照药品相关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重构,强化中药调剂工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国家职业标准中药调剂工》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安排学生参加中药调剂工(中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中药制药专业相关的调剂制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依据来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度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和成果,以反映中医学现代化的要求。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在对中医学的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LC的鉴别方法。 2、熟悉中成药分析的理化定性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化学定性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 1、牛黄解毒片: (1)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的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②取本品6片(包衣者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另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显红色,再加30%过氧化氢溶液,红色不消失,加酸成酸性时,则红色变为黄色。 (2)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2、复方丹参片 (1)鉴别方法 ①分光光度法: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置100ml

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②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湿玫瑰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3、穿心莲片 (1)本品为穿心莲浸膏片 (2)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置水浴中加热至沸,加活性炭 0.5g,搅拌,滤过。取滤液1ml,加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溶液2滴,摇匀,即显紫色;另取滤液1ml,加碱性三硝基苯酚试液3~5滴,显橙红色。 ②取本品3片,除去包衣,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加水5ml,再加2%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在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取滤液,加10%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3滴,摇匀,再加氢氧化钠试液0.5~1ml,显橙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4、银黄口服液 (1)本品为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 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 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草稿)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教学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本课程也是培养中药专业同学具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根据高专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检识(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化学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并力求反映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具体要求是: 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 3、对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取方法。 4、熟悉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用途。 5、了解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6、了解光谱分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具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力求理论

中药制剂分析教案

. 中药制剂分析教案第一章绪 课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中药制剂检验的发展概 1掌握现代中药制剂检验技术、药品质量、药品全面质量控TQ)的定 教学目 2熟悉中药制剂检验的特点和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3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中药制剂检验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概 1中药制剂检验技术、药品质量、药品全面质量控制TQ)定1 2.学习目的与意义 3中药制剂检验的特点1教学4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1 第二节中药制剂检验的发展概况(自学为主 古代、近代和现代中药制剂检验技术特点 小结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媒体讲授法资料Word . 但要建立药品全面质量本课程主要侧重中药制剂的理化检验备TQ)的观念制( 日月课时2年课型理论 第一章绪课第三节药品标(《中国药典的主要1掌握药品标准的定义类型和性质例、正文、附录)2熟悉中成药药品标准的一般容以及药检工作的主要容教学目了解《中国药典》历史沿革和现行《中国药典》(一部)的3点药品标准的定义')药品标准类型(5 )5'药品标准性质(教学容10')《中国药典》简介(

历史沿革和现行《中国药典》(一部)的特点资料Word . 2五、《中国药典》的主要容凡例、正文、附小结( 日月2理论课时年课第一章绪课第四节中药制剂检验的程序和容取样的定义、容及其目的意义;1.掌握中药制剂检验的一般程序、原则、方法和取 教学目标样量;前处理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性状检查、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2. 3.了解检验报告书写原则和方法。资料Word . )定义、原则、方法(取样前的核查、五Samplin一、取样抽取、四分法缩分1和取样量。)(一)粉碎、(二)提Pretreatmen样品的前处理(溶剂提取法、水((三超声波提取法精制和富气蒸馏法升华法液萃取法、固液教学.取法)1)Descriptio三、性状检查)四、鉴别Identificatio五、检查Chec)六、含量测定Content Determinatio)七、出具检验报告小结多媒教学媒讲授教学方 资料Word . 药品需多学科固液萃取法为新技术超声波提取法 面进行检验,才能控制备质量。药品必须逐项全检,全部检验符合药品标准规定,才能出合格的结论, 日月2年理论课型课时 第二章中药制剂理化鉴 PhysicochemicalIdentificatio课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化学反应 )General Chemical Reaction (、掌握理化鉴别的定义和常用方法;一般化学反应法的1 原理、操作方法;常用的一般化学反应法。 教学目、熟悉理化鉴别的意义和特点;一般化学反应法的特点、2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 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 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 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 分包。 四、思考题 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 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 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 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 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 、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docx

一、前言(一)课程定位《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 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 1:课程总标准 2 ——

《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设计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1月第13卷第1期总第294期 91 《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设计 黄海英贾永艳卢萍韩德恩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 摘 要:说课是探究教学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和讲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乳剂是中药药剂学液体剂型中应用广泛的剂型之一,为提高该章节的授课效果,笔者分别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达到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调动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药剂学;乳剂;说课设计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4.01.041 说课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学科相应的教学规律,针对所讲的课题,采用讲述的方式,向教学同仁系统阐明个人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构想,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是探究教学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和讲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1]。说课者先要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从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思想中去寻找依据,以理服人。教师可以凭借这些场景,充分展示自己在全面实施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潜能。通过说课,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说课,可以引导教师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目前课程说课已经成为推动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动力[2]。 《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设计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和说学生能力培养等教学环节等内容,教师认识所讲授章节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地位、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现对《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介绍如下。 1 说教材 1.1 说大纲 乳剂是《中药药剂学》重要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章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掌握乳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评价、制备方法;熟悉乳化剂的含义,常用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乳剂形成的机制;熟悉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1.2 教材选用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旨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中药制剂,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选用江西中医学院杨明教授主编的《中药药剂学》第9版,其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具有一流的水平和较高的权威性,在国家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说教学方法 2.1 问题式导课法 前期教学中已就液体药剂、表面活性剂的特点进行讲授,学生对于液体药剂的优缺点有充分的认识,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性质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提问、图片等方式引出乳剂。如,液体制剂的优点是什么?按分散系统如何进行分类?其中属于非均相体系的有什么剂型?等问题导出新课——乳剂;由实例图片,动画视频引出诸多不同类型的乳剂制备相关的问题,由此展开教学。2.2 课件演示,比较学习 教师可综合利用多媒体动画、情景设置、PBL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乳剂的教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查阅文献、自学、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代表性乳剂实验“鱼肝油乳剂的制备”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乳化剂的选用,干胶法制备初乳的相关工艺流程。教师进行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将乳匀机的使用方法、工作过程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鲜明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法进行思考。 2.3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达到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综合培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学习精神。学生通过本章节的理论课、实验课学习,掌握乳剂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质量评价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说学法 3.1 以液体制剂的特点为主线,系统学习 中药药剂学涉及学科较多,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液体制剂章节,牵涉的制剂种类有许多种,为此笔者引导学生以液体制剂的特点为主线,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根据其中分散系统分类,将溶液剂、胶体、乳剂、混悬剂的特点加以比较归类,使学生在学习乳剂的同时能够融会贯通新知识。 3.2 典型实例分析,强化学习 通过典型制剂处方分析、制备工艺设计、实验操作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鱼肝油乳剂的制备为例,通过分析其处方组成让学生对于处方中乳化剂阿拉伯胶和西黄芪胶的性质有所了解,并对处方中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有更深

药剂实验教案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教案 课程名称:中药药剂实验 教材名称:中药药剂实验 任课教师:毕珊珊 任课对象:13级中药制药1班2、3班

授课时间NO.8-9周2014年10月27-11月 7日 授课时数 6 课题名称大蜜丸-塑制法-大山楂丸的制备课的类型实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塑制法手工制备大蜜丸的操作过程。 技能目标掌握塑制法手工制备大蜜丸的操作技能及常用器具的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培养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和严谨工作作风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乳钵杵棒、天平、粉碎机、药筛、 瓷盘、煎锅、药勺、干燥箱、热源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处方】山楂1000克、六神曲(麸炒) 150克、麦芽(炒)150克 (计算制粉投料量) 【工艺】1、制粉2、炼蜜 3、合药 4、制粒 5、包装 6、质检 【小结】 现场讲解 与操作, 指导个别 操作,提 问 分组,小 组合作学 习动手操 作,讨论 课后作业 1.塑制蜜丸时,和药用蜜量应怎样掌握? 2.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NO.8-9周2014年10月27-11月 7日 授课时数 6 课题名称益母草膏的制备课的类型实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膏剂的操作过程。 技能目标掌握膏剂的操作技能及常用器具的使用。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培养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和严谨工作作风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乳钵杵棒、天平、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处方】 益母草100g 红糖25.2g 【工艺】 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 3-4cm,煎煮两次,每次0.5h,合并煎液,滤过, 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 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二分之一的水及0.1%的酒石 酸,直火加热熬,不断搅拌至呈黄金色时,加 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 得。 【小结】 现场讲解 与操作, 指导个别 操作,提 问 分组,小 组合作学 习动手操 作,讨论 课后作业 1.制膏剂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