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PE)又称肺气肿脑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中医“痰迷心窍”、“昏谵”、“神昏”范畴。

病因

1.由于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脊椎侧弯、后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症

肺性脑病
等引起的。
2.急性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痰液阻塞等,使肺通气、换气功能进一步减低。

3.左心衰竭使脑血液进一步减少和淤积,加重脑的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

4.利尿剂使用不当、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DIC等也能引起肺性脑病。

5.治疗不当,如使用高浓度氧可降低颈动脉对缺氧的敏感性,导致呼吸中枢抑制: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氯丙嗪)使用不当,可使呼吸中枢抑制。

发病机理

是CO2中毒、或CO2麻醉、呼吸性酸中毒和缺氧招致的。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为原有的呼吸衰竭症状加重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恍惚、嗜睡或谵妄、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等。男女均可见,以男性多见,其病死率达30%以上。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多语或少语、失眠等脑皮层功减退症状以及意识障碍与精神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呕吐、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约为53%

肺性脑病
(1)精神障碍:①意识障碍:嗜睡或朦胧、谵妄以至昏迷状态。②躁狂状态。③抑制状态。④幻觉或妄想状态。
(2)神经症状:朴翼样震颤或痉挛发作,肌阵挛、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复视等。

眼底表征

肺性脑病重型晚期可呈现颅内压增高征象,但未必都有视乳头水肿,故至今未制订眼底诊断标准。 

1973年以来,观察记录较全面并已确诊为"肺性脑病"的31例(其中呈现"网膜动脉痉挛阻塞"12例)及轻型网膜动脉痉挛者17例,并选择同期其它常见心血管病20例眼底资料作为对照。 

一、一般资料

本病病例及其对照组眼底资料均系小瞳孔(未用药物散瞳)、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经复核后,用文字记录。

二、结论:观察所得结果,经严密统计学检验处理,分析探讨小结如下:

肺性脑病
1。肺性脑病眼底表征特点:由资料证实,眼底呈现不同程度的紫绀特征及网膜静脉屈曲扩张表征占90.32%。"网膜动脉痉挛阻塞"表征占38.71%,是值得重视的阳性表征。 
2。肺性脑病或肺心病与其对照组"网膜动脉痉挛阻塞"表征的基础特征差异是"紫绀眼底"表征的呈现与否。P<0.01。就肺心脑病而论、该表

征出现率多超出于尚未合并或轻型肺性脑病的肺心病患者P<0.02。以上资料提示肺性脑病早期眼底表征应以"视网膜紫绀"(或视网膜静脉屈曲扩张)伴发视网膜动脉痉挛性阻塞"为妥。 

3。轻型"网膜动脉痉挛"表征的肺心病患者,可发展为典型肺性脑病。故该表征提示肺性脑病的早期诊断。笔者体会、如能在临床中及时观察眼底并注意肺性脑病的其它症状体征的早期发现,适时予以恰当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定能改善肺性脑病的予后。 

4。重型肺性脑病如呈现乳头水肿、其特征是紫绀眼底。

三、肺性脑病早期眼底表征改变的机制探讨: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病程恶化进展中的严重合并症,故其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1) 缺氧是主要因素;视网膜紫绀是缺氧不同程度的直接反映。

(2) 二氧化碳潴留是另一重要因素;其可招致血管扩张、充血、甚者为视乳头水肿。,

(3) 动脉由于反射性痉挛而呈现狭窄,严重者可致"网膜动脉痉挛性阻塞"。

(4) 视网膜动脉痉挛性阻塞,有可逆性;感染是肺性脑病的促发因素。感染、缺氧激发化学感受器使内脏血管床发生交感性收缩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缺氧,亦将引起明显的血管交感性收缩反应。当感染与缺氧一旦得以控制或纠正,交感性收缩反应即有可逆性可能。

其它常见心血管病,其病理生理与肺性脑病有根本区别点,故当呈现脑病症状体征时与肺性脑病眼底表征存在特异性差异。

肺性脑病治疗药物

检查

主要依据有慢性肺部疾病伴肺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血气分析有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之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而诊断。

辅助检查

1、血气分析可见PaCO2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标准碳酸氢盐(SB)和剩记碱(BE)的含量增加及血pH值降低。

2、脑脊液压力升高,红细胞增加等。

3、脑电图呈不同程度弥漫性慢性波性异常,且可有阵发性变化。

诊断

(1)已确诊慢性肺部疾病和呼吸障碍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的基础上;

(2)如发现抑制状态和朦胧、昏睡、兴奋不安、昏迷;③动脉血气、CO2分压、CO2结合力提示氧和pH降低时就应诊断为肺性脑病。

防治

(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2)病因治疗,加强对原发病的防治,禁烟,阻止其向呼吸衰竭发展。

(3)慢性呼吸衰竭由代偿转入失代偿的直接诱因常为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应立即治疗,防止呼吸衰竭恶化。

(4) 住院积极诊治,治疗原则是纠正缺氧、改善通气、治疗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和消除诱因等综合疗法



(5)基本上以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以改善心肺脑功能为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辨病论治

专病专方

醒脑静注射液 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每次用20~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肺性脑病治疗药物
菖蒲郁金注射液 每毫升含菖蒲、郁金各2g,每次2ml,肌内注射,每日4~6次;或每次10~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二地活血汤 地龙12g,廑虫9g,丹参15g,车前草30g,郁金12g,茶叶6g,五味子6g,党参30g,赤芍12g,川芎12g,桃仁9g,鸡血藤30g。加苏合香丸鼻饲或灌服。适用于肺性脑病有瘀点瘀斑等瘀血征象者。(赖忆,刘平.中西医结合抢救危重证.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2)

益气养阴豁痰开窍汤 皮尾参15g,麦冬l0g,胆南星10g,郁金l0g,石菖蒲10g,鹿衔草30g,蒲公英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肺性脑病之气阴两亏,痰蒙神窍者。 (戴西湖,刘建华,谢福安.内科辨病专方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2)

单味中药

1.石菖蒲注射液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石菖蒲注射液有效成分为α、β、γ细辛醚单体。实验证明它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与印防己毒素有轻度协同作用,故可兴奋呼吸中枢,有开窍化痰、醒脑安神之功。(董却非.中医内科急症制剂选编.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7)

2.蟾力苏 (蟾蜍中提取的药物) 治疗肺脑12例,有11例呼吸功能明显改善,尤其对肺性脑病合并心衰、休克者效果尤佳。实验证明它具有强心、兴奋呼吸及升高血压的作用。(辽宁省肺心病防治协作组.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论文集.1977.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