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分析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总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称数量工具。具体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内,通过制定或调整金融机构缴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乘数,达到控制金融机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数量的手段。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有较强的告示效应。中央银行调整准备金率立即影响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第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一经调整,任何存款性金融机构必须执行。第三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动,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巨大变化,带给金融机构乃至社会的影响较为剧烈。

二、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

图一: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一览表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

(单位:百分点)

45 2012年5月18日

(大型金融机构)20.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6.50% -0.5 44 2012年2月24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0% 20.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43 2011年12月5日

(大型金融机构)21.50% 21.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8.00% 17.50% -0.5 42 2011年6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0% 21.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41 2011年5月18日

(大型金融机构)20.50% 21.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40 2011年4月21日

(大型金融机构)20.00% 20.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39 2011年3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9.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38 2011年2月24日

(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37 2011年1月20日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

(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 36 2010年12月20日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35 2010年11月29日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4.50% 0.5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34 2010年11月16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14.00% 0.5

(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33 2010年5月10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大型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32 2010年2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大型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31 2010年1月18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大型金融机构)16.00% 15.50% -0.5 30 2008年12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3.50% -0.5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1 29 2008年12月05日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28 2008年10月15日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6.00% -0.5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27 2008年09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 26 2008年06月07日16.50% 17.50% 1

25 2008年05月20日16% 16.50% 0.50 24 2008年04月25日15.50% 16% 0.50 23 2008年03月18日15% 15.50% 0.50 22 2008年01月25日14.50% 15% 0.50 21 2007年12月25日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13% 13.50% 0.50 19 2007年10月25日12.50% 13% 0.50 18 2007年09月25日12% 12.50% 0.50 17 2007年08月15日11.50% 12% 0.50 16 2007年06月05日11% 11.50% 0.50 15 2007年05月15日10.50% 11% 0.50 14 2007年04月16日10% 10.50% 0.50

13 2007年02月25日9.50% 10% 0.50 12 2007年01月15日9% 9.50% 0.50 11 2006年11月15日8.50% 9% 0.50 10 2006年08月15日8% 8.50% 0.50 9 2006年07月5日7.50% 8% 0.50 8 2004年04月25日7% 7.50% 0.50 7 2003年09月21日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8% 6% -2

5 1998年03月21日13% 8% -5

4 1988年09月12% 13% 1

3 87年10% 12% 2

2 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

调整为10%

--

1 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

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

而近几年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又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 6月—2007年 6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 8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4个百分点。这一阶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为主要目标。在调整方式上,出于公平性考虑,对各类金融机构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同步、同幅上调。

第二阶段:2007年 9月—2008年 6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 11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6个百分点。首先是政策目标上,在原先抑制信贷过快增长、防范通货膨胀的基础上,还承担起解决部分汇率方面问题的责任。主要表现为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被要求以外汇缴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其次是在调整方式上,人民银行逐步放弃了公平性方面的顾虑,开始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调整政策。

第三阶段:2008年 6月—2011年12月。这一阶段人民银行根据各类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调整政策。如四大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 17.5%下调至 15.5%,其他中小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 17.5%下调至 13.5%,财务公司的款准备金率从 17.5%下调至 11%。于2010年1月起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年底,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8.50%。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

我国一直以来把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进入2010年以来更是先后6次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因为:第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及在再贴现市场的约束。第二,在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相对于加息这一调控措施而言,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的最

优决策。第三,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和资本充足制度都不成型或不完善的背景下,存款准备金制度则是约束银行贷款扩张的相对可行制度。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03年至2008年管理人民币汇率上升,稳定货币供应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9月——2009年应对次贷危机,刺激经济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1月至2011年,为了抑制通胀,持续收紧流动性,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至今,央行结束紧缩的货币政策渐渐放松转向中性,从防通胀为主的政策取向转为稳增长为主,解决我国当前这种流动性严重紧张的问题,将有利于股市的上涨。

三、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政策效果

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趋缓。至2008年6月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2010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9%,增速比上年低1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从高位回落,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节奏更加均衡,取得了预期的调控效果。

2、货币供应量增幅平稳回落。2008年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3

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6.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落。

2010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低8.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上年低11.2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末高4.9个百分点。货币总量增长从上年高位总体回落趋稳。

3、有效地控制了CPI过快上涨。从2007年5月份开始,猪肉等多种农副产品价格轮番上涨,推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屡创近年来新高。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中国人民银行随之加快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频率,大幅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2007年年初的9%调高至2008年6月末的17.5%。2008年我国价格形势经历了从快速上涨到急剧回落的过程。2008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上涨8.0%,第二季度上涨7.8%。2008年下半年CPI从高位开始回落,第三季度上涨5.3%、第四季度上涨2.5%。2008年下半年CPI涨幅明显回落,取得了良好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政策效果

1、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09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

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0.0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上年高13.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从2009年全年来看,我国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增速较高,但增势趋稳,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节奏得到合理调控。

2、货币供应量持续较快增长。2009年年末,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

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比上年高23.3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

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高10.0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

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货币总量增长较快,

货币流动性不断增强。

虽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使得政府对整个宏观经济得以把控,但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政策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导致在某些经济环境下这一政策的低效。1.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对通货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反作用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是否影响货币供给,主要取决于这种政策工具能否影响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总额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主要决定于如下三个因素:一是通货对存款的比率,即通常所谓的“通货比率”;二是法定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三是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即超额准备金比率。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多存有一定数量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法定准备金增加时,其有的超额准备金将相应地减少。存款准备金工具只是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并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同时由于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共同构成基础货币,准备金构成的改变并不导致基础货币的改变和货币乘数的显著减少。另外,存款准备金主要是以存款为基础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存款规模的相对减少会使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控效果下降。目前CPI保持在较高水位,推动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一方面是长期负的实际利率,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升,居民已经出现储蓄分流的现状。决策层频频表露出对抑制物价上涨的决心加之季节因素等致使影响货币乘数另一指标——现金与存款比率也出现了小幅震荡,现金与存款比率的增加,对货币乘数的提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大量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冲抵作用大量外汇储备造成人民币被动投放是造成中国的基础货币超发的主要因素,外汇占款是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之一。外汇储备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它通过乘数效应能够对货币供给带来成倍的放大作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出现的大规模盈余导致外汇大规模流入中国境内,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结售汇与海外人民币资产的增加将进一步导致流动性的增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十分被动。

3.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合理在体制方面,中国M2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长期的高储蓄率、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缓慢等。首先,公共部门的低效率是通胀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极端依赖对工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的投资,而中国投资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其次,我国通胀上涨依然集中在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但针对我国农业的产业链配置和行业发展比较落后。一方面是农业投入和支农惠农的对策改革和推进不足;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远滞后于工业,拖累城市化和国际化调控,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和效率的不足。

存款货币创造计算题答案(2012.3.31)

存款货币创造计算题及答案2012.3.31 1.假如我校用150万元的支票到一家电脑公司购买了150台电脑,这家电脑公司立即把这张支票交给其开户银行。 (1)使用T形账户,分析这笔交易对我校开户银行和那家电脑公司的开户银行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2)我校开户银行的准备金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电脑公司的开户银行的准备金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10%,而且我校的开户行在开始的时候就不持有超额准备金,这笔交易之后,我校开户银行的准备金短缺多少? (4)举出四种我校开户银行改变准备金不足情况的方法。 答: (1)我校的开户银行单位:万元 电脑公司的开户银行单位:万元 (2)我校开户银行准备金会减少150万元;电脑公司开户的银行的准备金会增加150万元。 (3)由于我校开户银行开始时不持有超额准备金,所以准备金会短缺150-15=135万元。 (4)同业拆入;出售证券;从中央银行取得贷款;收回贷款或出售贷款 2。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买了100万的政府债券,此债券的出售者是A机构投资者,A将出售证券的收入存入甲商业银行,甲商业银行据此发放贷款,假设法定存款准备率10%,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客户不提现金,问: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额是多少?派生存款是多少?写出A机构投资者、两家商业银行、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T型账户)

银行体系存款总额:100/10%=1000(万元) 派生存款:90+81+…=900(万元)或1000—100 =900万元 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额:10+9+8.1+…=100(万元)(可以不写) 3.央行从甲行买入100万元债券,甲行将这100万元贷出,假设法定存款准备率10%,所有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除按规定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外,剩余资金全部贷出去,不保留超额准备,客户不提现金,问: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额是多少?派生存款是多少?写出两家商业银行、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T型账户)答:

2019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丹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保证及时、足额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进一步明确丹东银行相关部门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良性运营机制,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2.1 本规定明确了本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职责、内容和要求。 2.2 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3 术语与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人民银行规定要求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4 职责与权限 4.1 计划财务部 4.1.1 负责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的传递与执行。 4.1.2 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负责作好分析工作,及时将填报的旬报表和月报表报送至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 4.1.3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界定和上缴管理工作。 4.2 清算中心 4.2.1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上缴,准备金账户对账工作。 4.2.2 负责按照规定在人民银行开立相应的存款账户。 4.2.3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将填报的报表盖章后报送至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 4.3 计划财务部和清算中心对填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共同责任。 5政策 控制风险、控制比例、准备充足。

6 流程图

7 风险控制要点 详情见风险库。 8流程描述 8.1 接收通知 8.1.1 通知调整 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并通知各银行。 8.1.2 接收通知 本行由计划财务部接收通知并准确、及时传递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 8.2 填制 8.2.1 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8.2.2 月末打印月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末打印月报表。 8.2.3 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报表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8.2.4 加盖私章 清算中心一般存款余额表填制好后,加盖私章,送到清算中心。 8.2.5 加盖公章 清算中心接到资料审核通过后加盖财务章。 8.3 报送 8.3.1 报送 按照人民银行要求本行报送的报表分为两类,即旬报表和月报表,清算中心于旬后5日内将旬报表上报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次月5日内将月报表一并上报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和会计结算中心。报送人民银行资料有调整时,以人民银行最新

银行常用经营指标计算公式

银行常用经营指标计算公式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 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各项存款含应解汇款和保证金,不含待结算财政存款、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和财政预算专项存款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 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 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 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 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 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8、呆账贷款抵补率=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余额×100%; 9、单户贷款比例 ①对最大一户借款客户贷款比例=对最大一户借款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②对最大十户借款客户贷款比例=对最大十户借款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股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贷方余额) ③对最大十户贷款欠息比例=十户贷款表内、表外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十户贷款表内、 表外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十户贷款本期实收利息额)×100%; 10、资产风险加权后的资本充足率 ①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②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资本净额=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所有者权益借方余额+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入股 联社资金(年度中间应将当期损益纳入利润分配。呆账准备超过风险资产的2%部分,不得 计资本净额。); 核心资本=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所有者权益借方余额(年度中间应将当期损益纳入利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 (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 1.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 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 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 城市信用社(含县联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5. 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doc

[Table_Title] [2010.01.12] 新建报告 王虎 本报告导读: ?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点评 摘要: 相关报告 地产投资引领私人部门接力经济增长 (09.12. 11月经济数据预报 (09.12. 投资保持高位、经济景气续升 (09.11. 投资保持高位、经济景气续升 (09.11.1 经济景气快速回升,私人投资意愿日 (09.10.2 增长回归均衡,政策走向稳健——200 年4季度及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09.10.1 事件点评宏 观 研 究 事 件 点 评

图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 单位:% 存款准备金率提前上调出乎意料,显示了央行稳定信贷投放的决心。 据上证报报道“新年第一周新增信贷料超5000亿”(见1月12日《上海证券报》第一版),五大银行新增信贷超过了2500亿元。信贷的增长速度触动了央行敏感的神经。在1月5日刚刚召开的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政策当局特别强调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按照我们的预测,2010年全年比较合意的新增贷款投放在7.6万亿左右(见《增长回归均衡,政策走向稳健——2009年4季度及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09.10.16))。2006、2007年第一季度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比重为39% 2008年为27%,2009年为48%,因此,考虑到信贷投放的季节性因素,201年第一季度比较合理的信贷投放当在3万亿以内,1月份应保持在1.2万亿以内,而开年第一周即投放5000亿以上,如不加以及时控制,1月份新增贷款超过1.5万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这显然是不能为政策当局所接受的。 根据我们的测算,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可以锁定金融体系资金280亿元左右。而在目前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具有较强的政策约束力。我们可以观察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走势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走势相反,当上调准备金率时,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就要往下走,而在经过2009年超常规放贷后,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2%以下了,此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将具有直接约束力。

金融各类计算公式汇总

金融各类计算公式汇总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 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 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 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 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 末余额×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8.呆账贷款抵补率=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50%) 9.单户贷款比例

2020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

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丹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保证及时、足额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进一步明确丹东银行相关部门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良性运营机制,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2.1 本规定明确了本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职责、内容和要求。 2.2 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3 术语与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人民银行规定要求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4 职责与权限 4.1 计划财务部 4.1.1 负责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的传递与执行。 4.1.2 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负责作好分析工作,及时将填报的旬报表和月报表报送至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 4.1.3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界定和上缴管理工作。 4.2 清算中心 4.2.1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上缴,准备金账户对账工作。 4.2.2 负责按照规定在人民银行开立相应的存款账户。 4.2.3 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将填报的报表盖章后报送至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 4.3 计划财务部和清算中心对填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共同责任。

5政策 控制风险、控制比例、准备充足。 6 流程图

7 风险控制要点

详情见风险库。 8流程描述 8.1 接收通知 8.1.1 通知调整 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并通知各银行。 8.1.2 接收通知 本行由计划财务部接收通知并准确、及时传递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 8.2 填制 8.2.1 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8.2.2 月末打印月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末打印月报表。 8.2.3 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报表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8.2.4 加盖私章 清算中心一般存款余额表填制好后,加盖私章,送到清算中心。 8.2.5 加盖公章 清算中心接到资料审核通过后加盖财务章。 8.3 报送

中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次调整幅 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机构与 原因 度 央行按存款 种类规定法 定 存款准备金 1 84 年 率: 企业存款 20% 农村存款 25% 储蓄存款 40% 央行将法定企业存 款20% 农村存存款准备金 2 85 年款 25% 率 储蓄存款 40% 统一调整为1 0% 3 87 年10% 12% 2% 4 88 年 9 月12% 13% 1% 5 98 年 03 月 2 13% 8% -5% 1 日 6 99 年 11 月 2 8% 6% -2% 1 日 7 03 年 09 月 2 6% 7% 1% 1 日 8 04 年 04 月 2 7% 7.5% 0.5% 5 日 9 06 年 07 月 0 7.5% 8% 0.5% 5 日 10 06 年 08 月 1 8% 8.5% 0.5% 5 日

11 06 年 11 月 1 8.5% 9% 0.5% 5 日

1207年01月1 9.5% 0.5 % 9% 5 日 1307年02月2 10% 0.5 % 9.5% 5 日 1407年04月1 10.5% 0.5 % 10% 6 日 1507年05月1 11% 0.5 % 10.5% 5 日 1607年06月0 11.5% 0.5 % 11% 5 日 1707年08月1 12% 0.5 % 11.5% 5 日 1807年09月2 12.5% 0.5 % 12% 5 日 1907年10月2 13% 0.5 % 12.5% 5 日 2007年11月2 13.5% 0.5 % 13% 6 日 2107年12月2 14.5% 1% 13.5% 5 日 2208年01月2 15% 0.5 % 14.5% 5 日 2308年03月2 15.5% 0.5 % 15% 5 日 2408年04月2 16% 0.5 % 15.5% 5 日 2508年05月2 16.5% 0.5 % 16% 0 日

商业银行各类计算公式

商业银行各类计算公式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 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存款准备金制度》(参考Word)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目录 定义 起源 基本内容 提存比率 存款准备率的作用过程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法定准备金的交存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 存款准备金制度 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一直到1990年代末,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调控货币总量,而是集中资金用于央行再贷款。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维持著较高的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又称备付金)利率。

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做法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英国1928年通过的《通货与银行券法》、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和1935年的《银行法》,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凡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都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纷纷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①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②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英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抵充存款准备金;法国规定银行的高流动性资产(如政府债券)也可作为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计算存款余额有的以商业银行的日平均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的差额作为计提准备金的基础,有的以月末或旬末、周末的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作为计提基础。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同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日的当期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另一种是延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期以前的一个或两个时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④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的国家还规定某些特殊的准备金,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①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如美国的活期存款准备率是8~18%;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美国曾规定为3~5%。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比率计提准备金。②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也有些国家一律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金比率。③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入

ZJ_A_1007-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已完成)

企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实现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存款准备金是指企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缴存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及缴存到中国人民银行指定账户的外汇存款准备金。 第三条存款准备金管理原则: (一)足额缴存 总行财务会计部按时足额向总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存入法定人民币及外汇存款准备金。 (二)确保支付 为维护企业银行信誉,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必须足额留存用于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资金。 (三)效益优先 总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后,在保证支付和清算的前提下,应通过已有信息及时预测资金收付活动、灵活调度资金,尽量避免分支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清算账户的资金闲置。 第四条企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实行总行资金部统一管理,总行财务会计部负责统计境内各分支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数据,制作报表,以及完成相关账务处理操作。 第五条财务会计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报表,并将境内各分支机构应缴存款准备金资金统一上缴中国人民银行。 第六条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业务主管人员负责配合总行财务会计部的准备金管理工作。 第七条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定。我行存款业务种类变动或资产负债表科目发生变化时要向总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财务处申请重新核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第八条如新增加存款业务种类,则所在分行应于业务开办前1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报告总行财务会计部。 第九条企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条企业银行总行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用

2014年前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布时间生效 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 消息公布次 日指数涨跌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上证深成 2014年06月09日2014 年06 月16 日 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 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 20%。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 2014年04月22日2014 年04 月25 日 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 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县域 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6%和14%的准备金率,其中一定比例 存款投放当地考核达标的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5%和13% 的准备金率。 -0.31% 0.55% 2012年05月12日2012 年05 月18 日 20.50% 20.00% -0.50% 17.00% 16.50% -0.50% -0.59% -1.16% 2012年02月18日2012 年02 月24 日 21.00% 20.50% -0.50% 17.50% 17.00% -0.50% 0.27% 0.01% 2011年11月30日2011 年12 月05 日 21.50% 21.00% -0.50% 18.00% 17.50% -0.50% 2.29% 2.32% 2011年06月14日2011 年06 月20 日 21.00% 21.50% 0.50% 17.50% 18.00% 0.50% -0.90% -0.99% 2011年05月12日2011 年05 月18 日 20.50% 21.00% 0.50% 17.00% 17.50% 0.50% 0.95% 0.70% 2011年04月17日2011 年04 月21 日 20.00% 20.50% 0.50% 16.50% 17.00% 0.50% 0.22% 0.27% 2011年03月182011 年03 月25 19.50% 20.00% 0.50% 16.00% 16.50% 0.50% 0.08% -0.62%

1985年以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1764578.html,/3/view-4375048.htm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 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 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

存款准备金的产生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一般意义上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追溯到19 世纪20年代的苏福克制度,而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则起源干1913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储备法》。虽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存款支付和淸算,但随着时间推移,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广泛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在许多国家均受到极大重视。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本身能同时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调整,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巨斧”或“猛药”,是不轻易被用于去观调控的。尤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频繁等原因,法左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偏低,如美国、加拿大、瑞士、新四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央行都降低或取消了法左准备金率,零存款准备金率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而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我国在最近的24年中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8次调整(截至2008年10月15日),尤其是2006年7月以来,连续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达20次之多,运用的频繁度令人惊叹。另外,已从多个方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了较大改革。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常规化的趋势在我国已经菲常的明显,它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央行用来配合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沱》,初步理顺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便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左了法左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左。 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无论是准备金制度本身还是法左存款准备金率,都经历了很多调整和变化。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和宏观经济中实际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这一角度岀发划分,它在我国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984年一一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筹集资金手段 1984年至1998年,这期间我国处于从讣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而最初设左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目标是:为人行筹集资金,用以支持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苴立位是作为平衡信贷收支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支付相对较髙的利率。换而言之,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人民银行及中央财政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防止一般的结算功能对准备金数额稳定性的影响,中央银行规龙法左准备金不能用于日常支付和淸算,因此又规定了相应的备付金比率。而且,当时下级行主要是通过与上级行的指标谈判来获得追加贷款,而不是依靠存款支持贷款。专业银行的行政约束代替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对贷款的经济约朿,使得准备金制度无法形成对分支行贷款行为的约束。由于这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目标,因此维持与既立经济增长目标相一致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就成为央行实施上的最终目标。在货币需求函数稳立的前提条件下,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其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于一身的贷款规模,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其最终目标。在这一阶段,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上。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泄了法左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针对当时存款准备金率偏髙的情况,为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o 1987年,中央

存款准备金历史调整一览表

视频手机《财经网》 《财经网》文章排行 编辑推荐 热点文章 最新点评 新闻评论IBM 特别呈现 中小企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6月20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效应显现准备金上缴恐慌转瞬即逝如何看待央行年内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准备金率不过是对冲热钱 28 2008年10月1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中小金融机构)16.50%16.00%-0.5272008年09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1262008年06月07日 16.50%17.50%1252008年 05月20日16%16.50%0.50 242008年04月25日15.50%16%0.50232008年03月18日15%15.50%0.50222008年01月25日14.50%15%0.50212007年12月25日13.50%14.50%1202007年11月26日13%13.50%0.50192007年10月25日12.50%13%0.50182007年09月25日12%12.50%0.50172007年08月15日11.50%12%0.50162007年06月05日11%11.50%0.50152007年05月15日10.50%11%0.50142007年04月16日10%10.50%0.50132007年02月25日9.50%10%0.50122007年01月15日9%9.50%0.50112006年11月15日8.50%9%0.50102006年08月15日8%8.50%0.5092006年07月5日7.50%8%0.5082004年04月25日7%7.50%0.5072003年09月21日6%7%161999年11月21日8%6%-251998年03月21日13%8%-541988年09月 12%13%1387年10% 12%2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 调整为10% - -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 *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吕强) 上一篇: 渤海银行太原分行挪用储户存款放贷下一篇: 中资银行“点心债”供需两旺 更多关于 准备金 的新闻 专题报道 中国多地出现电荒 博鳌亚洲论坛中东起火 油价动荡 日本发生九级特大地震北京打响人口调控战 欺诈的代价 食品添加剂沉疴 社评:核电还应发展 风险必须可控 日本经济有限阵痛 双汇“瘦肉精”风波 打印推荐收藏RSS 单页阅读告诉《财经网》 分享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 导读:规章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 【篇一: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 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

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 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城市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纽约的安全基金,是银行同业为防止出现流动性危机而设立的民间的自救措施。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即美国中央银行)建立后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后来被其他国家效法。就其本源来讲,它首先是一项银行监管手段,后来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逐步被用作调节货币乘数乃至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我国自1984年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作为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高存款准备金率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再以贷款方式分配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准备金分为两个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账户和备付金账户。1989年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3%(加备付金率则达20%左右)。1998年3月改革,两个账户合而为一,统称存款准备金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缴存。同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低至8%,1999年又进一步降至6%。即商业银行每日营业终了其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不得低于核定存款的6%,存款按旬考核,并恢复了准备金存款原有的支付、清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3年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暂时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2004年3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宣布自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由7%提高到7.5%。为支持农业贷款发放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38家银行实行8%的差别准备金 率。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西方国家的通行做法有两方面大的差异,一是西方国家一般对不同流动性的存款实行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活期存款的流动性高于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所以,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高于定期和储蓄存款的,这主要是因为最初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过度放贷而出现流动性不足。我国则没有按照商业银行存款的类别来实施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是不管活期定期还是储蓄存款,统一于一个准备金率。第二方面的不同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一般不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商业银行往往把法定准备金要??资金用于贷款或投资,现在由于法定准备要求而使商业银行不能动用这笔资金,而且商业银行获得这笔资金是要支付利息的,所以这项税收的额度相当于商业银行运用这笔法定准备金投资所获的收益(机会成本),加上它的利息成本。我国则实行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的制度。下面是近年来准备 金存款利率变动的情况(不完全)2: 1998年3月21日,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到 5.22%,同时规定同业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准备金存款利率。2003年12月21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89%下调到1.6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1.89%不变。2005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 变。 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基准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基准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 发布日期:2008-9-7 10:38:42 来源:互联网编辑:admin 历年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发布日期:2008-3-28 19:51:08 来源:互联网编辑:admin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新浪财经注:此为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百分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完)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活期1年2年3年5年贷1年1年存贷息差 1990-4-15 2.88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8-21 2.16 8.64 9.36 10.08 11.52 1991-4-21 1.8 7.56 7.92 8.28 9 8.46 0.9 1993-5-15 2.16 9.18 9.9 10.8 12.06 9.36 0.18 1993-7-11 3.15 10.98 11.7 12.24 13.86 10.98 0 1996-5-1 2.97 9.18 9.9 10.8 12.06 10.98 1.8 1996-8-23 1.98 7.47 7.92 8.28 9 10.08 2.61 1997-10-23 1.71 5.67 5.94 6.21 6.66 7.65 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