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简介

土地综合整治简介
土地综合整治简介

土地综合整治简介

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工程

一是土地平整工程,指对水田、旱地、荒草地、田土坎的平整;

二是农田水利工程,指对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改造;

三是交通工程,指修建农村小于4.5米,服务于生产和出行的农村及田间道路。

四是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指在修建的道路旁栽植行道树。

二、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好处

一、对农民而言,就是“三充分一持续”。

二、对土地而言,新增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结构,促进土地的流转,适于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

三、对投资商而言,可以通过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得土地投资收益,同时,还可4EE5获区政府在税收、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扶持,享受土地综合整治优惠政策。

(四)对产业而言,通过建新土地的平移使用,使我区土地后备资源更加丰富,通过科学规划,可为汽车产业、商贸、现代物流、城

市地产等提供土地储备,逐步形成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打造复合型产业增长极。

三、土地综合整治五大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区计划用5-6年时间全面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区域不得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2、项目区不能选择在一般农田区和基本农田范围内。只能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3、要明确建新区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和位置。并按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四性”要求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整理中农户要自愿同意开展搬迁。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要经区规委会初审后,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建设。

4、整理区域应具备整理的潜力。农地整理中田土坎、农村道路、未利用地占整理区耕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8-10%。

5、产生的增减挂钩指标平移使用产生的土地收益应与实际投入成本资金相平衡。若收益低于实际投入成本,政府须对差异资金的来源方式进行合理的说明和承诺。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

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阐述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二)资金保障措施:项目投资总额、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平衡情况等。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阐述工程实施生态保护防治

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可编辑版】

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组织实施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能在较短时间内加快改变农村面貌,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民生。全市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抓住机遇,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和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为依托,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规划,引导、聚合各类涉农资金,推动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达到增加耕地规模、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的目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从201X年起,重点推进村级整治示范工程。到201X年全市完成35个行政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整治面积20万亩以上,新增耕地面积

1.2万亩以上,盘活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2020年完成120个行政村的综合整治,整治面积60万亩以上,新增耕地面积 3.6万亩以上,盘活建设用地指标 1.5万亩以上,确保四大工作任务顺利完成,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确保我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更合理,为扩内需、保增长,开拓农村市场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X〕1号)要求,在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落实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涉及的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配合,做好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以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为基础,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市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村要按照整村推进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要求,先行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以指导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一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各相关涉农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按各类子项目的原审批渠道、原资金用途进行申报审批,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统一推进。 2、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村庄整治条件不成熟的地方,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要求,开展规模化农田整治,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成规模的项目区,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实现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目标。村庄整治条件成熟的地方,把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土地综合整治拆迁意见

土地综合整治拆迁意见 经过通许县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办公室协调,乡政府本着“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组织拆迁村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过村民代表的集体表决,拆迁同意率达到90%以上,符合省里的要求,同意拆迁。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通许县大岗李乡中心社区建设工程 项目征求群众意见的说明 为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规范新型农村建设工程,促进通许县农业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许县人民政府以《通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通许县村镇建设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目标,结合本区域情况,开展大岗李乡中心社区建设工程项目工作,我们新型农村建设工程小组在征求意见时做了以下几点: 1、召开座谈会,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参与的原则。为确保规划设计科学性,我们在编制土地规划过程中,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并且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并签字。我们以中央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为目的,深入宣传政策,增进群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2、公示,我们把大岗李乡中心社区规划的初步方案进行了公示,在项目设计中,尽可能的把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等详细内容告知群众。在公示过程中,没有村民反对。 3、走访群众,我们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知道我们是代表党和政府为他们来办好事的,都积极配合,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建议。最后有90%以上的村民同意。在我们走访中,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9-11-29T14:22:03.46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作者:黄艳英[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重视力度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重视力度。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管理有利于平衡与保护我国的耕地,合理整治我国的土地是我国民生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就目前 我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整治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提高我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的质量。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问题与对策引言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农村地区低效和不合理利用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土地利用活动,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治。国家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关系到土地利用率能否得到提升,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状况。加强项目管理在土地综合整治当中的应用与实践是增强项目建设质量,提高综合整治成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相关部门要明确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实际创新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1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1.1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设周期长及涉及部门多且不可预见因素多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前期勘察定位、规划设计到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检查验收、竣工财务决算与审计以及工程后期管护等,都需要一段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项目完成后的土地使用监管以及在建设期间的土地综合整治管理等,也需要不间断地进行。此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还涉及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安监部门、电力部门、质监部门等多个部门,在自然资源相关的职能部门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也有所不同。综上可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等特点和因素,而这些特点和因素会给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与实施带来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特别是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各部门权责的划分和改变,在不可预见的自然气候影响下造成的土地性质改变等,都需要综合考虑。目前,相关的自然资源职能部门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因建设周期长监管不到位,因涉及部门多存在管理职责交叉,协调困难,对于不可预见因素缺乏必要的应急措施等问题。 1.2涉及部门多,协调困难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项目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各部门跨行业多,纵横协调难。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涉及国土资源相关部门,而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又涉及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务部门、环保部门、供电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多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招投标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还涉及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基层站所、行政村等,因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项目管理不仅仅是突出解决土地矛盾,还需要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同时还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突出解决职责分工等问题。 1.3没有规范变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设计就目前我国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来看,经常会出现设计随意变更的情况,同时也会随意调整相关的规划以及设计。虽然说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变更,但是并未向相关部门申报,使得管理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最终也会降低施工后期的工作质量。此外,部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设计变更前先施工,顺序上的错误也会产生混淆严重的问题,无法保证施工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影响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就土地整治设计变更的实际情况来说,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会面临各种困难。此外,很多变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甚至是超出实际的预算,再加上施工技术的要求很高,会面临资金以及技术上的问题。2解决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创新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模式(1)构建了县市土地综合整治政务管控系统。项目的申报、立项、方案、招投标、施工、设计变更、竣工以及移交管护等各个环节均可通过系统进行,并且能实时把握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规范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业务管理流程。(2)利用微型无人机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实时监管。利用无人机低空航拍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前期勘查、测绘、规划设计、项目进度监管、项目竣工测量等工作中实行一体化应用管理,可提高测图效率,提高设计质量,丰富竣工测量的成果,有效辅助工程监管。 2.2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范围影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因此得不到各级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的重视,影响到了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而在施行项目管理方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宣传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大在宣传工作当中的投入力度,有效增强宣传影响力,扩大宣传范围。第一,做好对各级政府的土地整治宣传,尤其是基层人民政府,这是因为基层政府是项目管理的实施主体,所以在宣传土地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和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好宣传重心,让基层政府能够在项目申报方面增强热情,提高主动性,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基层政府在项目实施当中的监督协调作用。第二,增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认识程度,强化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也成为土地管理工作当中的重点与难点,所以能否做好农村土地的整治项目管理关系巨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在项目管理方面投入资金、技术等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在政策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撑,为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和动态化的监管目标达成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在社会范围内掀起土地整治的宣传,将各项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进行有效的渗透与传播,提高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2.3提高设计变更的管理能力在设计土地综合整治规模与范围方案时,应在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再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不可以随意增加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范围与区域,更不可以随意调整项目的实施规模。若施工过程中需要变更,应先提交相关的报告并于相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调整。此外,变更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且备案后才可以变更。若工程比较特殊,还需要组织相关的专家、技术人员讨论,并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得到批准后才可实施。结语

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政策

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政策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974211.html, 填报时间: 2010-04-08 责任单位:都江堰市胥家镇

置区红线范围内基础设施投入不超过10000元/人(含水、电、气、路、排污、绿化和工具房、管理房的建设等),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作为实施主体。 5、复垦和权属调整:宅基地、林盘地的复垦费用在15万元/亩的范围内列支,由实施主体负责实施。农房建设完成后,《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要进行变更登记,复垦的土地权属要调整到户,调整方案由村民自主讨论决定,权属调整完成后,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 包经营权应作变更登记。 6、安置点建设:农房建设按统规自建方式进行建设,安置点选址由村民自行讨论商定,安置点要依托林盘、院落等非耕地进行建设,不能乱占农用地。原则上安置点要集中80户村民以上,以村民自愿参与、自主协商为原则,同村范围之内各组村民可跨组建房,建房用地自行协调(不得以货币或租金方式调整)。安置点农房建设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规划安排田、水、路、林等,规划方案经村民同意后,及时上报规划部门审批。 7、社会资金参与:社会资金也可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新区和拆旧区在本村范围内,投资主体可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将建新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业、旅游、娱乐等

开发建设,但不能用于商品房住宅开发。 8、按程序申报立项:由村民自愿提出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申请,经村委会汇总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市国土部门提出立项申请,转报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审批,审 批同意后即可实施该项目。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编写大纲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编写大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述 1.1试点区建设背景 1.2试点区总体目标及规划(土地综合整冶特性表) 1.3试点实施的意义(重点阐述项目实施达到的效果) 1.4方案编制依据 1.4.1法律法规类 1.4.2政策规划类 1.4.3相关技术规范 1.4.4项目相关资料 第二章试点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工程内容等 2.2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2.3水文地质及资源状况 2.4植被及主要作物状况 2.5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 2.6社会经济条件 2.7基础设施状况 2.8其他(说明项目区内有无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涉农、涉环境治理项目,如有,说明立项及实施的时间、进度、投资、已完成和预计完成的时间、与本项目的重叠面积,在图

上表示) 第三章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土地利用问题 3.2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问题 3.3农业生产问题 3.4生态环境问题 3.5其他制约当地发展的限制因素 第四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4.1 当地政府重视程度及群众积极性 4.2 试点区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综合分析4.2.1农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4.2.2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4.2.3生态修复能力分析 第五章试点区规划目标 5.1 生态保护修复目标 5.2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5.3 村庄发展及农村住房布局目标 5.4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5.5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布局 5.6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第六章项目安排及投资估算 6.1农用地整理项目

6.1.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1.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2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6.2.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2.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3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6.3.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3.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4其他相关建设项目 6.4.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4.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开省财政、地方配套、民间资本各自完成的工程的对应的投资) 6.5 试点区总投资及资金平衡分析 第七章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7.1 总体实施计划 7.2 工程进度计划 7.3 年度投资资金安排 第八章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方案 8.1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 8.2建设用地调整方案 8.3林草地调整方案 8.4 其它地类调整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讨论稿)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3.5.5农村居民点建设状况 说明待整理农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户数、用地面积和建筑质量;

土地综合整治知识

土地综合整治知识 -------------------------------------------------------------------------------- 发布:admin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974211.html, 2012-2-3 10:11:25 一、土地综合整治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自20世纪50年代农村土改至今,土地尤其是耕地承载了农村农民生产资料及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总人口增加了1.1亿,城镇化水平由29.04%提高到44.94%,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对保障用地的需求日益旺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不断减少,过去10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25亿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38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大量增加,经济日益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推进,耕地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高度关注和十分珍惜土地;政府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措施,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3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农业大省、国家粮食主产区的河南,耕地保护责任重大,同时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经济的背景下,建设用地需求量猛增,土地供需矛盾不容回避。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2008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省厅领导主动顺应调控形势,提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创新,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为核心,打破以增加耕地面积、保障耕地占补平衡、为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为主要目的土地整治传统思维,把土地综合整治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结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万村整治”示范工程的要求,我们适时提出在全省开展“千村整治”示范工程。 二、什么是土地综合整治 什么是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定义为:按照国家关于开展“万村整治”示范工程的要求,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整合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建新拆旧时,必须确保项目区内耕地数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区内自求平衡;对土地综合整治腾出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作为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负责整合部门力量,整合有关涉农资金,整合相关政策,形成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合力。要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当地农民的参与权,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包括一定区域内全部的农用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旧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为平台,以促进农田产能普遍提高、村容村貌全面改观、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要素布局趋于合理为目的,以项目为载体,聚合相关支农资金,统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全面整治,即为土地综合整治。 也可以说,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发展和升华。1999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从此,有组织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当时基本只限于农用地的整理,还有少量的未利用地开发。我省从2004年开始的“三项整治”开始涉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目前的土地综合整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正式提出土地综合整治是最近两年的事情。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

浙江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验收与综合评定办法

浙江省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工程验收与综合评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管理,规范工程验收和综合评定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办发〔2018〕80 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对象为经省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实施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第三条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验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办发〔2018〕80 号);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3. 经省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 )批准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

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4. 各单要素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及立项、验收等政策文件。 第四条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分为单要素整治项目验收和工程项目区整体验收两个环节。 单要素整治项目验收是指对批准的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各类单要素整治项目完成及质量情况进行验收。 工程项目区整体验收是指在各单要素整治项目竣工验 收后,对工程项目区各要素整治完成及总体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整体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市级验收、省级综合评定与复核。 第二章单要素整治项目验收 第五条单要素整治项目类型包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所规定的各类项目,具体包括: 1. 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耕地、 “旱地改水田” 、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等。 2. 建设用地整治项目,主要有建设用地复垦、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建设、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美丽河湖建设、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和“千村精品、万 村景区”工程(乡村振兴精品村、 A 级景区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 3. 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项目,主要有河道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美丽清洁田园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农村人居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大纲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讨论稿)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1项目方案的编制程序组织与技术准备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挂帅的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方案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方案并上报审批。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具体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涉及村要指定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用地需求和村民意愿或意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协调。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筹措等。 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与目的、方案编制和工作步骤与方法、技术路线,方案成果与要求等。 宣传发动,村民参与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浙委办[2010]1 号、浙土资发[2010]14 号的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浙土资发[2010]14 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收集资料 基础资料。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农业普查资料;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完成年度省、市占补平衡指标考核任务,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项目建设用地中存在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严重不足问题,切实推进全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国土资发〔X〕10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X〕13号)、《中共X省委X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X发〔X〕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以开发促保护”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耕地保护与保障发展主题,盘活存量,促进集聚,提高土地利用率,着力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进一步改善耕种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目标任务

以整治残次林地、低效园地、腾退宅基地、废弃工矿用地为重点,通过实施耕地细化调查项目,确保完成年度占补平衡指标。 三、工作步骤 (一)耕地细化调查。(X年11月22日-X年12月21日)。 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启动实施耕地细化调查项目,重点调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后至X年末,国土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之外的新增耕地(残次林地、低效园地、腾退宅基地、废弃工矿用地)。 (二)组织踏勘论证。(X年12月21日-X年1月21日)。 根据耕地细化调查成果,划分项目类别、范围,组织现场踏勘,确定投资规模,综合评估论证,形成初设方案。 (三)组织实施验收。(X年1月22日-X年5月30日)。 由县国土资源局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土地综合整治程序,抓好测量、可研评审、设计、立项、招标、施工等相关工作。项目完成后,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省市专家验收。各镇和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开辟“绿色通道”,做好资料申报、矛盾纠纷调处、项目审查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 见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徐政办发[2017]168号 【发布部门】徐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12 【实施日期】2017.09.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 (徐政办发〔2017〕16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苏发〔2017〕15号)、《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徐委发〔2017〕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徐州市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开展“万村土地综

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 “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指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及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规范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公共空间,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项系统工程。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需消耗一定的耕地。随着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与此同时,全市农村空心村、空闲地等低效建设用地普遍存在,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需改善提升等。据调查,全市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涉及约2000个行政村(居)、10000个自然村,7万余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巨大。 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能够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问题,是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加强占补平衡管理,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有效举措;是保障发展用地空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是充分显化土地增值收益,助推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因势利导、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加大推进实施力度,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办成造福群众的“实事工程”。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村

兰陵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兰陵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东经117°41′--118°18′,北纬34°37′--35°06′。东邻临沂市罗庄区、郯城县,北连费县和兰山区,西靠枣庄市,南接江苏省邳州市;县境东西最大横距为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48公里;县域总面积1724.02平方公里。 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洼,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形下降,依次是山丘、平原、洼地,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33%、31%、22%。海拔高程40~580米,其中号称“鲁南擎天柱”的抱犊崮为县境制高点,海拔580米。 全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干热风,气候干燥;夏季高温多湿,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3.2℃,常年平均降水量920~970毫米,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全县淡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35座,主要河流12条,淡水面积5.2万亩,水资源总量10.85亿立方米,人均淡水量为全国平均数的2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 全县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石膏、石英砂岩、金、铝土矿、石灰岩、铜等20余种。其中,石膏储量4.3亿吨,铁矿石8亿吨,石英砂0.58亿吨。 项目区位于苍山县西南部,东经117°48′45〞~117°53′49〞,北纬 34°46′20〞~34°41′21〞。东临兰陵镇前孙庄等村、南桥镇,西至枣庄市台儿庄区、峄城区,南靠兰陵镇车官庄村等村,北接兰陵镇小仲村南村等村。 项目区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南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程从北部的40余米到南部的30余米。

土地综合整治权属调整方案及落实情况报告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区 权属调整方案 项目名称: 整理规模: 建设用地整理区所在乡镇、村: ******镇人民政府 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 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方案由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项目涉及居民委员会按有关规定共同编制,协商通过,并张榜公告后确定。 一、土地权属现状 *********社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区建设用地整理区总面积****亩,整理面积*****亩。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权属界定清楚,权属界线明确,无权属争议。 二、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

土地权属调整政策性极强,主要任务是使国家、集体和农户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益都得到有效保护。土地权属调整应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 土地权属确定、调整、审核、登记和发证等涉及的法律法规多,内容广泛,我们在具体调整权属的工作实践中,主要把握好以下主要原则: 1、依法原则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必须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法律程序,通过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和颁发土地证书等程序予以明确土地产权主体,核实、调整和确定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2、自愿原则 政府鼓励土地整理,土地整理主要依靠农民集体经济的力量,经营规模和方式由集体经济组织自己作决定,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其土地权属的调整,调整承包地或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过居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居民代表同意,并依法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3、稳定性原则 项目区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的土地行政境界和属界线尽量保持一致。不作大的调整改变,以保持乡、镇、村行政区域的相对稳定,把每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安排在一个行政区域内进行,避免产生新的土地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 4、土地置换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