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现场模拟演练,考核和检验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时,在指挥、协调、现场处置、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加以改善。

二、演练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四)《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

(五)《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

(六)《疟疾的诊断》(WS259-2015)

(七)《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订稿)》(2009年)

三、演练时间、方式、科目和参演人员

(一)演练时间:建议在2016年4月26日(全国疟疾日)前后。

(二)演练方式:实战演练或桌面演练。

(三)演练科目:输入性疟疾处置。

(四)参演单位: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医疗机构,可邀请出入境检疫、商务、旅游、劳务等部门参加演练或观摩。

四、演练内容

各地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场景进行演练,也可根据本省实际案例进行演练。

场景1:模拟疟疾疫区归国人员,在通过入境通道时红外体温检测仪报警显示其发热,演练出入境检疫机构与地方卫生部门的配合。

XX月XX日上午XX时XX分,一批从塞拉利昂归国人员,经转机后,乘XXXX次航班降落XX机场,从XX口岸入境,入境申报无异常,正常下客。旅客经过入境通道,红外体温检测仪报警,显示旅客体温异常。

场景2:模拟1名患者入境时无症状,归国后发病的情景,演练各级卫生部门对疟疾病例的诊断、调查、报告、处置能力。

XX月XX日上午XX时XX分,XX省XX县疾控中心接到一位从赤道几内亚归国男子李某的电话称其目前发热。该男子一年前赴赤道几内亚务工,在工地上从事建筑工作,一周前归国。经询问,该男子于两天前下午出现发热,体温37.6℃,并有头痛、乏力症状,由家人照料,自行服用感冒药,效果差,晚上23时

体温升高至38.9℃,家人陪同他去附近医院进行诊治,并告知医生他从赤道几内亚归国,但医生并没有关注此信息,按照感冒进行输液治疗,仍不见好转,其家属遂报告县疾控中心。

场景3:模拟1名患者被诊断为输入性疟疾,疾病控制部门对病例进行复核、个案流调,以及疫点调查和处置的能力。

XX月XX日上午XX时XX分,XX省XX县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工作人员接到短信提示,县人民医院网报了一例疟疾病例,虫种为未分型。

五、演练组织实施和总结

各地应在演练前成立演练的指挥机构,根据演练方式和规模,可设立策划组、协调控制组、评估组、参演组、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确定演练参演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分工。

演练结束后1个月内,各地对此次演练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同“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总结一并报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前言 疟疾是我国法定乙类急性传染病,我市曾是疟疾的高发地区。目前我市的疟疾流行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8-2015年未发现本地病例。但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境外务工或到高疟区务工人员的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由于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在我市疟疾流行环境与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疟疾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为有效控制疟疾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二、目的 一旦发生疟疾突发疫情,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突发疫情的判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1、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

性疟继发病例。 2、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四、组织准备 1、应急办在中心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疟疾疫情处置的牵头工作。 2、加强对应急队成员培训、演练,储备必要的杀虫剂、抗疟药品、设备器材和应急队员个人防护用品。 五、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一旦出现突发疫情,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六、突发疫情报告 当发现疟疾突发疫情时,执行职务的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中心领导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七、应急处置 (一)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

疟疾日宣传活动计划

疟疾日宣传活动计划 一、宣传主题:“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 二、时间:4月26日 三、地点: 1、半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口 五、形式: 1、设立咨询点宣传 3、宣传展板 六、内容: 1、宣传材料:疟疾防治常识 2、疟疾防治知识问答 3、制作宣传展板 疟疾防治小知识 一、疟疾的感染 疟疾主要是由蚊子(按蚊)传播的。当蚊子叮咬疟疾病人,病原体疟原虫进入蚊体并在其体内发育后,蚊子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将蚊体内的疟原虫传给健康人。 二、疟疾的种类 疟疾有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四种,分别由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疟原虫引起。目前,我省

现只有间日疟流行,时常有从非洲、东南亚及我国云南、海南输入恶性疟。 三、疟疾的症状 疟疾发作的前几天,可有轻度的畏寒、低烧,拌有疲乏、头疼、全身不适等。典型的疟疾症状有周期性的发冷、发烧和出汗间歇性发作,整个发作历时6-10小时,发作多见于午后和傍晚。过后患者自感良好,体温常在正常范围内。有的一天发作一次,有的隔天发作一次。 四、患上疟疾后及时看医生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从国外高疟区回归人员,一旦有发冷、发烧、出汗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看医生,查血镜检疟原虫,即可确诊。 五、规范治疗 一旦确诊为疟疾病人,可得到免费治疗。 1、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 2、输入性疟疾采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以下简称ACT)进行治疗,其中间日疟、卵形疟在服用ACT的同时加服伯氨喹180mg/8日(总量)。 3、重症疟疾治疗首选青蒿素类药物的注射剂型,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以减少并发症和合并感染。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可选用一种ACT口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1 目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疟疾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工作原则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依法管理的原则。 1.3 编制依据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等为依据编制。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蓬溪县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三条组织机构 县疾控中心成立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主任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成员包括中心办公室、应急办、疾控一科、疾控二科、计财科、卫生科、检验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疫情调查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 第四条人员和职责分工 (一) 县疾控中心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 1、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 2、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县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对全县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3、组织疟疾疫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等工作。 4、负责建立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统一调配。 (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彪兼任。 1、承担县疾控中心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组织实施疑似病人的初诊工作。 2、负责向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及时汇报有关信息,与县相关各部门交流信息。 3、组织全县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 (三) 疫情调查组 由流行病学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1、负责疟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3、对各医疗机构疟疾疫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 消杀组 由消毒、杀虫、媒介生物控制人员组成。 组长:

疟疾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内埠卫生院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村名:得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40分) 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 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3.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4.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5.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 小时。() 6.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7.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 8.脑型疟多见于儿童。() 9.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10.血片中查到疟原虫还不能确定患者就是疟疾病例。() 11.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防止恶性疟发展为凶险型发作。() 12.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13.RDT 是快速诊断试验的简称。() 14.中国到2015 年消除疟疾。() 15.得了疟疾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6.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17.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内期。() 18.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 19.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 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 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0.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二、单选题(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2.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6 小时B.12 小时C.24 小时D.48 小时 3.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蚊子叮咬B.吸入飞沫C.苍蝇污染食物D.性交 4.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的?() 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 5.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A.肌肉细胞B.消化道内C.脑细胞内D.红细胞内 6.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 A.中华按蚊B.微小按蚊C.嗜人按蚊D.大劣按蚊 7.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疟疾的流行?()A.温度B.雨水C.战争D.饮食习惯 8.以下哪个症状不是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A.发冷B.腹痛C.发热D.出汗 9.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是()A.12 小时B.24 小时C.48 小时D.72 小时 10.疟疾的诊断依据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家族史B.流行病学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 11.疟疾病人的隔离治疗有什么要求?() A.没有要求B.需注意防蚊措施 C.需带口罩,防治呼吸传播D.要穿戴隔离衣,防治接触传播 12.对疟疾病人早治疗的目的不包括:()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_共3篇.doc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_共3篇 消除疟疾工作于xxxx年在我市全面启动,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程,统筹安排各相关单位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xxxx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渭滨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2020年)》文件要求,制订本辖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成立消除疟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各镇、社区、医疗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疟疾监测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消除疟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及血检检测等相关资料,完善消除疟疾工作资料档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 区卫生局将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消除疟疾管理工作和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区疾控中心于2012年2月底前完成辖区各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相关人员培训,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 1、血检对象:所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2、血检方法: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于三热病人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检验人员采血并抽厚薄血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疟原虫;同时对临床医生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采血制滤纸血,滤纸血干燥后低温保存(滤纸血样本自然干燥后,装入含干燥的塑料袋中,置于4℃(可保存4~5月)或-20℃(可保存一年))。 3、考核指标:到xxxx年5月1日前,达到以下指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80%以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年接受疟原虫血检的三热病人人数占辖区人数比例不低于2。全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人数的80%。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比例达到100%。 四、加强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 (一)疫情报告 1、报告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诊断的所有疾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网络直报。 2、考核指标: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 (二)病例核实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2T10:16:18.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赵扬 [导读] 同时,要加强对回国人员的宣传,让其回国后主动到当地疾控或医疗机构进行血检,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赵扬 (江苏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泰州市海陵区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 56 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 34 例、恶性疟疾 20 例、卵形疟疾1例、混合感染1例。3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5例为流动人口,20 例恶性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我区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疟疾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77-02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alysis in Taizhou 'area from 1998 to 2013 Zhao yang(Taizhou area 'preventive care office,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Results] 1998-2013, a total of 56 cases of malaria reported an annual incidence of 0.84/10, the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34 cases, 20 patients with falciparum malaria, oval malaria in 1 case, mixed infection in 1 case. 34 cases of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cases, 5 case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20 cases of malignant malaria cases are outside the input cases. [Conclusion] Strengthen the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manage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carry out the "SanRe" blood test monitoring, the patient is the 'area control malaria transmission and popular major measures. 【Key words】 Malaria The outbreak Analysis of the 海陵区为原县级泰州市,1996年组建地级泰州市时改称海陵区,现为泰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西临扬州,东靠南通,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3.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9.1mm,为中华按蚊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非恶性疟流行区,2008年已经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几年来,由于我区劳务输出人员不断增多,去非洲劳务回归的人员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为了解疟疾发病现状,现对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疾病控制科收集汇总的疟疾疫情统计报表。 1.2 方法对疟疾症状典型、临床症状疑似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镜检,凡镜检阳性者确诊为疟疾病人。对临床症状典型、疟原虫镜检阴性、药物试治有效者作为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疫情报告。对回国人员尤其是从非洲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对镜检阳性者或有疟疾临床症状且药物试治有效者进行疫情报告。 2、结果 2.1发病情况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56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34例、恶性疟疾20例、卵形疟1例、混合感染1例;间日疟疾病例中,有29例(占85.29%)为本地人口发病,年发病数分别为3、4、6、4、4、1、0、4、2、0、1、0、4、7、11、6例;有5例(占14.71%) 为流动人口,年发病数分别为1、0、1、2、0、1、0、0、0、0、0、0、0、0、0、0例; 20例恶性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年发病数分别为 0、0、0、0、0、0、0、1、0、0、0、0、4、7、3、5 例。 2.2人群分布 56例疟疾病例中男性44例,占78.57% 、女性12例,占21.43%;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19岁;工人8例,占14.29%、农民17例,占 30.36%、境外务工人员21例,占37.5%、其他10例,占17.86%。 2.3时间分布建区以来,除2004、2007、2009三年无病例外,其它每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共计发病56例,见表1。 2.4地区分布病例散在分布所辖各乡(镇、街道) ,其中城东、城西街道最多,累计报告26例,占病例总数的46.43%,见表2。表1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分月统计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1例输入性恶性疟调查处置报告

xx区关于和庄镇草庙村1例 输入性恶性疟调查处置报告 我区已连续20年无本地感染疟疾报告,2013年2月8日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xx镇xx村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疫情发生后,区疾控中心立即派专业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切实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男,36岁,xxx镇xx村人。2011年10月份到非洲尼日利亚出国劳务,患者在尼日利亚期间身体状况良好。2013年1月26日回国,入境时身体无恙,没有出现发热等症状。2月2日患者开始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在xx卫生室以“感冒”治疗4天,2月7日到xx人民医院就诊,2月8日xx人民医院实验室确诊为恶性疟。 二、疫情分析 经调查,该患者在非洲尼日利亚的务工地位于城郊,居住条件相对较差,附近有森林,蚊子较多,当地有疟疾流行。出境前未在当地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和旅行卫生咨询,也未携带抗疟药物。 三、患者治疗情况 患者在xx医院住院治疗,使用抗疟药物青蒿琥酯注射液

(60mg/支)首日1次2支,第2-7日,1日1次,1次1支,肌肉注射共7天。区疾控中心在病人用药期间进行跟踪督导,每日电话随访,保证治疗效果。 四、同行人员情况 与患者同批次回国的该公司劳务人员共2人,均为xx村人。区疾控中心立即对同行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目前2名同行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发热等不适。区疾控中心同时向他们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告知如出现有寒战、高热等症状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治,并公布了防治咨询电话。 三、处置措施 1、确定疫点对该患者及家属居住地在我区所有疫点(自然村或居民点),由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在该村组织开展病例搜索,要求对有发热史者进行血片镜检,根据情况进行室内滞留喷洒和/或人群预防服药,并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信息。 2、加强媒介防制在我区所有疫点根据媒介的特性和疟原虫虫种按需进行药物室内滞留喷洒,杀灭蚊虫、消除蚊虫滋生地,开展疟疾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鼓励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防止疫情再蔓延。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外来人口防病机制。卫生部门要主动与商务、公安等部门联系,了解当地出国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疟疾题库

疟疾题库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A”涂黑,判断为错误的请将相应题号的“B”涂黑) 1. 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 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3. 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的。() 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 5 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6. 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7. 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8. 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9. 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然后再寄生于红细胞内。() 10. 疟原虫还寄生在人体的肌肉内。() 11. 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起。()27 12. 疟疾的流行与环境的温度没有关系。() 13. 输血也可传播疟疾。() 14. 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播给胎儿。() 15. 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16. 进入间歇期,疟疾患者还会有发热。() 17. 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48小时。() 18. 恶性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36~48小时。() 19. 三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48小时。() 20. 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 21. 间日疟能引起患者死亡。() 22. 各种人体疟原虫都会出现再燃。() 23. 疟疾的复发是指初发患者经治疗后,血中疟原虫已彻底肃清,但是肝脏中的迟发型子孢子复苏后,并发育释放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内,经繁殖而引起临床症状。()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一:县医院20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20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县的疟疾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为切实做好我县消除疟疾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湖北省2010年—2020年消灭疟疾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组织措施 为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科室之间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医院特成立疟疾防治工作领导管理小组: 组长: 组员: 二、工作目标 (一)到20xx年,全院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xx年我院按期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二)完善各项疟防工作制度,做到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及时采取相关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三、工作措施 (一)疟原虫镜检:从元旦起,必须常规开展疟原虫镜检,积极完成血检任务。特别是门诊医生,接诊“三热”病人后,应及时填写查验疟原虫的化验单,并通知检验人员采血、染色、涂片、镜检,正确诊断并规范治疗。检验人员采血涂片后,应作好“三热”病人血检登记。 (二)组织全院各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疟疾防治业务培训:采取集中统一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技术的业务培训学习,受训学习比例须达95%以上。

(三)监测管理 1、“三热”病人年血检率均应达总人口的3‰左右7~9月累积血检数应占年血检总任务数的70%以上;行政村血检覆盖面应达95%以上。凡是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的其他发热病人,必须取血涂片检查。 2、搞好现症疟疾病人主动搜索和流动回归(外来流入)“三热”病人的主动监测。特别加强对流动回归(外来流入)人员密集和往来频繁地区的主动监测,问清并记录好流动史,不漏一个病人,及时发现和根治病人、规范处理疫点,严防因输入性积累导致本县常住人口的疟疾爆发流行或突发疫情。 3、定期对各临床医生加强督导,并做好督导记录。 4、加强对环境和媒介生物的消毒杀虫工作。 5、必须在次月5日前,做好上月月报表,确认上月完成数予以统计上报。 四、质量考核 (一)应对本院的疟防工作,进行2-3次督促检查和现场指导、培训,及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并将任务完成好坏情况真实纳入有关人员年终考核,予以考评奖惩。 (二)对未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弄虚作假、渎职、不作为,特别是导致区域暴发流行的科室或个人,视其情节轻重和造成不良后果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批评教育或直至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二:万宁市人民医院20xx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2913字)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海南省13个厅局制定的《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和万宁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20xx年万宁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疟疾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和要求,加强我院消除疟疾管理工作,为尽快实现全市消除疟疾的目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xx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疟疾病例诊断分析

疟疾病例诊断分析 了解对疟疾的诊断能力,为下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东区2006-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攀枝花市东区近5年共报告疟疾疫情31例,实验室诊断20例,其中未分型16例;临床诊断11例。结论攀枝花市东区辖区内各医院疟疾实验室诊断比例不高,需大幅度的提高,为疟疾的防治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支持。 疟疾是一种以疟原虫为病原、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引起人类疟疾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我国目前流行的疟疾主要是间日疟,恶性疟仅在海南省和云南省有当地感染病例〔1〕,攀枝花市东区属内陆山区,与云南省接壤,近年来有劳务人员外出至云南缅甸方向及非洲打工,每年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生,为了解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诊断疟疾的情况,有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对2006—2010年辖区内各医疗单位诊断的疟疾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在诊断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疟疾病例均为攀枝花市东区辖区内医疗机构上报的终审病例,已删除重复病例。 1.2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绝对数和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诊断情况2006-2010年,共诊断31例疟疾,其中实验室诊断20例,临床诊断7例,疑似病例4人(表1)。 3 讨论 四川省现已经进行疟疾消除阶段,WHO建议,在疟疾消除阶段,疟疾病例应100%为显微镜镜检确诊病例〔2〕,主要是在疟疾流行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能力对每例疟疾病例进行高质量的显微镜镜检,以准确发现病例。 显微镜检查是疟疾诊断的实验室确认依据,正常情况下可区分间日疟和恶性疟。东区范围内疟疾病例以实验室诊断占为64.5%,与全国的64.79%[2]四川省平均水平65.71%[3]持平,但率的持平,不代表东区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疟疾阳性检出率能与全国或全省在一个水平上,东区在所报疫情的3家医院,2个三甲、1个二甲医院,均有开展疟原虫镜检备件,所报疫情均经过疟原虫检验,而全国或全省的未进行实验室诊断的病例,有部分是因为没有条件而未进行镜检,如果删除这部分,东区的阳性检出率,应该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东区疟疾病例虫种的分型亦很少,未分型疟疾病例达80%,远远高于全国实验室诊断中未分型的22.45%【2】及四川省的18.1%【3】。实验室诊断中未分型比例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间日疟与恶性疟的治疗、现场处理及后期管理都有很大的不同,从个案调查来看,东区的输入性病例极大部分来自于非洲,其余来自于云南,这两处恶性疟疾较多。2008年,我国疟疾死亡病例全部为境外劳务回国人员,因此关注输入性恶性疟的监测十分重要【4】。 但从镜检结果来看,东区各医院检验人员的疟原虫鉴别能力就目前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诊断低和疟原虫鉴别能力不高的问题:加强对疟疾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将疟疾的诊断能力纳入对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中,提高医疗机构以及检验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方式对检验人员进行诊断能力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检验人员在诊断技术有明显提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

信息报告卡目录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及填卡说明 2.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3.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4.职业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5.农药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6.其他化学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7.环境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相关信息表 9.免疫接种事件相关信息表 10.医院内感染事件相关信息表 11.放射性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12.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13.传染病报告卡及填卡说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卡说明 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 填报日期: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 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的姓名,如事件由某单位上报,则填写单位 联系电话:事件报告人的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本起事件的名称,一般不宜超过30 字,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及级别等 信息类别: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突发事件等级:填写事件的级别,未经过分级的填写“未分级”,非突发事件仅适用于结案报告时填写 确认分级时间:本次报告级别的确认时间 初步诊断及时间:事件的初步诊断及时间 订正诊断及时间:事件的订正诊断及时间 报告地区:至少填写到县区,一般指报告单位所在的县区 发生地区: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如发生地区已超出一个乡镇范围,则填写事件的源发地或最早发生的乡镇(街道),也可直接填写发生场所所在的地区 详细地点:事件发生场所所处的详细地点,越精确越好。 事件发生场所: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如是医疗机构,其类别:选择相应类别,并选择事件发生的部门。 如是学校,其类别:选择学校类别,如发生学校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则为综合类学校,余类似 事件信息来源: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径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详细来源,机构需填写机构详细名称,报纸注明报纸名称,刊号、日期、版面;电视注明哪个电视台,几月几日几时哪个节目;互联网注明 哪个URL 地址;市民报告需注明来电号码等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广播需注明哪个电台、 几时几分哪个节目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指传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 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例数 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 排除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排除的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例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病例数 累计报告死亡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指此起事件可能的发生时间或第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 接到报告时间:指网络报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时间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到本次报告前最后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 主要症状体征:填写症状的分类 主要措施与效果:选择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附表:填写相关类别的扩展信息

疟疾测试题

疟疾测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涂黑,判断为错误的请将相应题号的“х”涂黑)(30分) 1. 疟疾俗称为“打摆子”。(A ) 2. 能感染人的有4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3. 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4. 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5. 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6. 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 7. 输血也可传播疟疾。() 8. 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也可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播给胎儿。(A ) 9. 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10. 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30分) 1. 疟疾俗称() A. 感冒 B. 打摆子 C. 发烧 D. 腹泻 2.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3.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疟疾的管理被列入为() A. 甲类传染病管理 B. 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 C. 乙类传染病管理 D. 丙类传染病管理 4. 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5. 以下各个地区中,有疟疾流行的地区性是() A. 欧洲 B. 北美洲 C. 日本 D. 东南亚 6. 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 A. 蚊子叮咬 B. 吸入飞沫 C. 苍蝇污染食物 D. 性交 7.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 A.肌肉细胞 B. 消化道内 C. 脑细胞内 D. 红细胞内 8. 以下哪个症状不是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 A. 发冷 B. 腹痛 C. 发热 D. 出汗 9. 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是()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0. 三日疟是发作周期一般是()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三、多选题(每题最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和不选均不得分)(30分) 1. 疟疾的典型症状有(ABD ) A. 发热 B. 寒战 C. 呕吐 D. 出汗 E. 咳嗽 2. 下列几种药物中,用于恶性疟治疗的首选药物是(ABC ) A. 蒿甲醚 B. 双氢青蒿素 C. 青蒿琥酯 D. 氯喹 E. 伯氨喹

2017年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我县消除疟疾成果,根据原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x疾控发〔2010〕x号)和原自治区卫生厅、发改委、工信委等13厅局《关于印发的通知》(x卫疾控〔2011〕x号)及《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x疾控传防发〔2015〕x号)、《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国卫办疾控函〔2016〕931号)精神,结合黔桂两省(区)六州(市)二十四县(市)和百色市消除疟疾联防区联防协议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x卫办疾控函〔2016〕x号)和《xx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为依据,贯彻预防为主的科学防治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县、乡(镇)相关临床医师的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提高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加强全民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控的工作局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不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继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三、任务指标和技术措施 (一)疟疾年发病率 全县保持不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 (二)发热病人血检和质控管理 1.县直医疗单位、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要达到100%。“三热”病人指: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者。 2.发热病人血检率。按照《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x 疾控传防发〔2015〕x号)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全年“三热”病人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0.5‰;疟疾主要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占全年任务总数不低于80%;镜检后的血片(阴性血片和阳性血片)要妥善进行保存,以备上级查验。各单位血检任务数详见附表1。 3.县疾控中心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镜检质量监控,确保“三热”病人血检工作质量,对各医疗单位镜检后的阴性血片要进行复核,复核率不低于10%,并做好复核记录。 4.流动人口血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公安部等5部《流动人口疟疾暂行管理办法》(卫防字〔1985〕41号)和xx《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办法》及《xx县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田政办发〔2012〕180号)等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大型流动人群聚居地,特别是外出非洲、东南亚等国务工回归的人员进行摸底调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虫媒传染病,我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存在疟疾传播。目前,云南、海南两省的疟疾流行仍较为严重,中部地区的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或局部暴发流行,许多省受到输入性恶性疟的威胁。由于疟疾具有传播快、流行易反复等特点,在全国多数地区疟疾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暴发疫情或疫情复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疟疾的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1.总则 1.1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疟疾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工作原则 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依法管理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为依据编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国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突发疫情的判定与分级 2.1突发疫情判定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2.1.1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病例; 2.1.2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2.2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即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2.2.1疫点及其周围相邻居民点的疟疾确诊及疑似病例得到规范治疗,采取了必要的媒介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了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能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2.2自启动应急处理工作之日起,连续30天的疟疾发病人数比此前同期减少50%以上,且周围无新出现突发疫情的行政村; 2.2.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证实疫情趋于稳定,经上一级专家的考查和认可后,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

疟疾防治知识试题

消除疟疾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单位专业分数 一、填空题5题(20分,每题4分) 1.重症疟疾治疗:()、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2.疟疾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前驱期、()、发热期、出汗期、间歇期。 3.在诊断疟疾血涂片为阴性前,至少要检查()个厚血膜油镜视野。 4.恶性疟治疗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或联合用药,简称ACT。 5.吉氏染色稀释液(工作液)浓度一般为2%-5%,而贮藏液(原液)的浓度是()。 二、判断题10题(30分,每题3分) 1.从非洲输入的疟疾除恶性疟外尚可见到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 2.青蒿素不推荐作预防用药。() 3.恶性疟最佳采血时机是在症状发作时。() 4.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5.涂制好的厚、薄血片自然干燥后,用无水甲醇对薄血膜进行固定以后即可以吉氏稀释液对该片进行染色。() 6.评价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好坏,主要依靠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的合格率来判定。() 7.疟疾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大滋养体为主。() 8.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止被按蚊叮咬。() 9.吉氏染色时薄血膜须用无水甲醇固定,镜检时物镜必需使用油镜头。() 10.疟疾快诊试验(RDT)抗原检测阳性可作为确诊疟疾的依据。()

三、单选题10题(50分,每题5分) 1.“全国疟疾宣传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A4月26日B4月25日C6月28日D7月26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A血涂片显微镜查疟原虫B根据临床症状C拍X线D做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A蚊虫叮咬B输血C胎盘D飞沫 4.目前我省常见输入性疟疾是() A恶性疟、间日疟B三日疟、间日疟C恶性疟、三日疟D卵形疟 5.杀灭红外期疟原虫的主要药物是() A乙胺嘧啶B伯胺喹C氯喹D哌喹 6.间日疟现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案() A氯喹/伯胺喹八日疗法B蒿甲醚7日疗法C氯喹/伯胺喹三日疗法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7.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A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E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8.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