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韶山党员干部心得

参观韶山党员干部心得
参观韶山党员干部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参观韶山党员干部心得

篇一:韶山参观考察心得

红色韶山之旅心得体会

窃喜20XX1001031

一前言

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不同寻常的10月,我和;朋友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这是我第一次去韶山,一直以来,那里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一块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在那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二正文1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竹林繁茂,翠色欲滴的韶山冲里。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

雄下夕烟.”这是毛主席1959年夏天回到阔别了32年的家

乡韶山时留下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主席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

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们原有的色彩。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置身于毛泽东同志的故居里,留心观看着每一件留有毛泽东同志生活、学习、劳作的文物,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人们把毛泽东故居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

对毛泽东故居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

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它时时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戒马倥偬,运筹帷幄,毛泽东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为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个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

“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

2

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

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步行走到毛泽东铜像前,鞠

躬敬礼,我心里默默地重温入党誓词。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

3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

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篇二:党员干部瞻仰韶山毛泽东故居之感想

为庆祝建党91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缅怀党的丰

功伟绩,推进省体育馆党的建设,省体育馆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赴湖南韶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革命圣地韶山,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故居、铜像广场、主席纪念馆等众多革命遗址遗迹。走进韶山,走进毛主席的故乡,古朴的故居,亮堂的博物馆,每个角落无不体现了凝重的历史。这些参观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终于亲身的感受到了主席一生的艰辛,一生的荣耀,对主席的一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毛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

考察湖南韶山心得体会(精)

考察湖南韶山心得体会 10月 22日到 28日,市科协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几天的旅程里,我们先后考察了湖南博物馆、岳麓书院、毛泽东故居、毛主席铜像广场、刘少奇故居、贺龙公园等。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非浅。 韶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毛主席故居、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在长沙市的大街小巷,我们都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的火种,星星燎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烙印,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 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 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铜像广场 , 远远就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耸立正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 ,向毛主席三鞠躬,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冲的人们一样 , 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我心里默默地重温入党誓词 ,和大家一起唱起《东方红》,豪情壮气油然而生,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脍炙人口的词句。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他老人家是不是也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呢。 接下来参观的是毛主席故居, 其实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凹”字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

游韶山有感

游韶山有感 题记:韶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韶山是一个出伟人的地方;韶山是一个人们都景仰的地方。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生于斯,长于斯,只有亲身来到韶山,才能真实感受到那山、那水所带给你的震撼。 今年行里组织我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韶山、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一行二十三人来到湖南韶山等地参观学习。在韶山,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观看了众多的文物,倾听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上午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我伫立于毛主席铜像前,久久地凝望着气宇非凡的毛主席,他仿佛微笑着走来,一种追怀和敬慕从心底里升起。想起他老人家“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诗句,领悟到年轻的毛泽东怀着救国救民和豪情壮志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从此以四海为家,为中国革命献出毕生精力和智慧。在毛主席铜像前,我们敬献了花篮,表达了我们对他老人家的崇敬之情。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毛主席故居,远望,依山傍水,坐南向北,苍翠映衬,更添万般神秘。走近,那是二十几间的典型江南民居。土墙黑瓦,各室连通,居室,客厅,厨房,米仓,无不古朴而凝重。木床,竹椅,瓦罐,锄犁无不活现伟人之少年。置身于毛泽民、毛泽覃兄弟的居室中,想起毛主席一家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壮举,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激动之心难以平静。在中国人民心中,毛主席故居是神圣的,

是情之所存,魂之所依。屋前有块池塘,据说,毛主席小时常游于此,便又想起他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胆识与豪迈。 这次的韶山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远大的志向,豪迈的气魄,心怀天下的胸襟,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一一地展现出来,并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信经过这次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我们必定会在以后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把工作做深做细,更加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学习,认真做事,积极工作,踏实做人,尽职尽责。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工作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韶山红色教育心得及感悟汇编

韶山红色教育心得及感悟汇编 20xx年7月5日至8日,我司党委组织我们党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到湖南韶山参观学习。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我感受到了它的风 景优美、山青水秀、空气新鲜、绿树葱笼,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韶山人 民对毛主席的敬仰、爱戴和怀念。所到之处,都能看见胸前佩带着毛 主席像章的妇女和青年,毛主席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人 民永远爱戴他。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毛主席铜像广场,毛主席故居, 毛主席纪念馆,以及*纪念馆和*故居。 我们先参观了毛主席铜像广场。一下车,山清水秀的韶山顿时跃 然眼前。满山皆是笔直参天的青松和茂密苍翠的绿竹,山下是一片片 绿油油的稻田和一塘塘盛开的荷花。正对的毛主席铜像巍然挺立,广 场里里熙熙攘攘都是前来瞻仰毛主席铜像的游客。听导游介绍,当年 运送这尊铜像时,还曾发生了极为奇妙的事情。1993年为纪念*同志诞辰100周年,江泽民同志亲自批准在韶山建立一尊毛主席铜像。铜像 铸成后从南京启运,行至井冈山时车子忽然抛锚,技师久修不好。看 天色不早,有人提议,井冈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第一个拿枪杆子闹革 命的地方,和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就让他老人家在这里住一晚上吧!于是临时决定全部护送人员留宿井冈山。第二天一早在没有任何修理 的情况下,车子居然恢复正常!在铜像如期抵达韶山后,更为神奇的 现象又接连出现。原本三、四月开放的杜鹃花破天荒的在冬天竞相怒放,如同一团团红色的火炬,映红了韶山,笑迎主席归来。而12月20日上午9时,xxx同志为毛主席铜像揭幕时,蔚蓝的天空更是突然出现了日月同辉的景象,令在场的众人万分激动。是奇迹还是巧合?无从 解释,但是这所有的种种,都为韶山这个原本就灵秀的地方更增添了 一份神秘色彩,也引来更多人来追寻主席他老人家的足迹。烈日高照,也阻挡不了我们对主席敬仰之心。久久瞻仰,心系伟人,钦佩之情溢 于言表。站在铜像前,仿佛能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荡人心的巨人之声。

韶山心得

参观韶山的体会——曾经的那些岁月 5月8日,我们党支部全体师生来到了革命圣地——韶山。当客车徐徐驶进韶山,到达铜像广场的时候,作为一名党校学员的我感到心情澎湃,激动万分。 人人都知晓,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如今,我第一次踏上韶山这块历史性的土地,参观毛主席故居,博物馆,缅怀了老一辈先驱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重温了峥嵘的历史,那些感动再一次地洗礼着我的身心。 韶山之旅,我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在中国所有人心中的位置。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至今走进韶山,走进他的故乡,终于亲身的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艰辛,一生的荣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古朴的故居,亮堂的博物馆,每个角落无不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消除了自己思想上的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明确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实际工作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信心。 从古至今公共利益人民心中良好的愿望就是追求幸福、和平、富裕的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大众求安康,立志消灭剥削,消除贫穷,实现共产主

义,建设人类美好家园。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着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不懈努力,矢志追求,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深深的感染了我。如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灵活面对国际形势,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样的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誉。 这次参观,使我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共产主义就像一面光辉的旗帜一样在引导我们,认识困难,排除困难,凭着共产党人的执著与踏实,最终必定会赢得这面旗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忠诚转化为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行动,坚定地投身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热潮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决不丧失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和雄心。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的故居,刘少奇故居坐落于宁乡花明楼镇,那里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走进少奇故居,迎面而来的是少奇同志庄重的铜像,令人肃穆。来到少奇同志的家中,朴素干净,这似乎也体现着少奇同志优良的的作风。低矮的土房,却不乏幽静,四面环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少奇同志为了中

参观韶山之感想

参观韶山之感想 韶山,这个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红色圣地,永远都让人心潮澎湃。这个诞生了两位主席的偏远山村,让人不知不觉间都产生了人杰地灵这种想法。但当我走过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之后我才意识到了是先有的人杰才被称为地灵! 无论是刘主席还是毛主席,他们都是一代伟人,但它们的故居同样都是简单明了。依山傍水的他们并没有被山阻隔救世之心,也没有被水冲刷掉那抗敌之热血!看着那土墙青瓦,很难想象到伟人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虽然物是人非,但我们仍然能想像得到当年主席喃喃着那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毅然离去的背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怀着满腔的热血与赤诚,为了挽救那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主席无悔的把自己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国家!呕心沥血几十年,自己的六位至亲先后离自己而去,但他都默默咽下悲伤继续前行。 主席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伟岸的身姿,那高瞻远瞩的神情。前辈们为了祖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而现在祖国的兴旺与强大正需要我们去添砖加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责无旁贷,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光和热,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前辈的道路是

如此坎坷,他们都能披荆斩棘奋然前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薪尽火传,我们每个人都书写了和正在书写着历史,历史是让人缅怀过去的,更是让人传承精神的!这才是一个民族强大并且永存的根本之所在!当那委地的号角被拾起的时候,就是这个民族觉醒之刻! 如今的我已走出我的那个小山村,我可以在着广阔的天地之间去像当年的毛主席那样为了理想和自由而拼搏努力。充满了力量,充满着期待和志愿,充满了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的我也要向世界展示我的光和热!看着那博物馆里展示的一件件物品,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中,主席的衣服并不是锦帽貂裘,主席的三餐并不是山珍海味,主席的车子并不是奔驰宝马,但我却在那静静的陈列在那里一件件主席物品中看到了简朴中精神的高贵,在那粗茶淡饭中看到了为国为民的大爱,在那豪放的笔墨间看到了运筹帷幄的大气,在那平凡中看到了伟大!多少前尘往事不应忘,多少理想抱负不应弃,韶山之行让我心中对祖国更加自豪,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建设祖国的决心。 韶山之行已然结束,但历史的巨轮仍在滚滚向前,主席的精神财富已经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将伴随着我一生,激励着我一生,这是一份独属于我中华的永不褪色的荣耀!

游韶山心得体会

游韶山心得体会 韶山,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地方,一个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吸引着千百万游客如潮涌海流纷至,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就诞生于此。这一次,有幸踏上主席故乡这片热土、圣地,近距离感悟领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情激动不已。只有亲身来到韶山,才能真实感受到那山、那水所带给你的震撼。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重温那段值得骄傲的光辉历史,可以尽情吸取伟人故土的灵气,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虔诚的游人,可以学到很多感人震撼的事迹一路不停歇的驱车两个余小时,我们便来到了伟人故居。韶山的景色正如一代文豪毛主席所述:“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雄伟气派的故居广场,较以前扩大了很多倍。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瞻仰毛泽东的铜像。高大的身腔、伟岸的身材,一身整洁的中山装,更令人肃然起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挽救民族死亡,前仆后继,才有了1949的开国大典,才有了如今中国的腾飞,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恩人,是中国人民的恩人啊!他扶中国于危难之时,求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乃至世界都记住了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代天骄——毛泽东。 我们还参观了毛主席故居,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荷叶连连,人杰地灵。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朴实。我们还看到了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关心天下。是韶山这个简朴的小山村,哺育了一代伟人,从而解救了全中国。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鞠躬尽瘁,成为永葆工作激情的永久动力!

韶山有感

韶山有感 时辰六点就起床了,今天我们班出游韶山,怀揣着景仰伟人的激动心情。 匆忙的吃过早餐,原定7点准时出发的,哪知旅团没有诚信,迟了半个小时。带着我们把长沙绕了一大圈,原因是八点半还有5个人去,借此拖延时间。不得不惹怒了我们,加上车里很闷,心情都显的很浮躁。 八点50才出发,一个小时后到了刘少奇的故乡。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房子,前面有一口水塘,树林环绕在房子周围。院子里有30多间茅瓦房,除了居室外, 有很多是农具室、猪栏屋、烤火屋,此外还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用的书房。在此和兄弟们拍照留念。也买了个纪念品。不由感慨万千,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活着,一代伟人叱咤风云,永垂青史。 随后来到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一个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吸引着千百万游客如潮涌海流纷至。今天来到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寻访伟人旧迹,感觉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一时顿感思绪万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清山。”发出这样豪言壮语的毛泽东同志出生于一个毫不起眼的平房中,一 切是那么的真实,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也深刻感受到革命领袖是怎样领导人民克服艰苦环境翻身解放,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韶山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毛泽东铜像广场,这是韶山最具灵气的地方,那里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据导游介绍说在9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江泽民为铜像揭幕,天空中竟然 出现了月亮。太阳和月亮一齐照耀着铜像,日月同辉达八分钟之久;再就是主席雕像落成那天,本来不是花开的季节,但是满山的映山红却在那天一下全部绽放了。但当我观看当年日月同辉的奇景录像时,也大为感叹。这种天随人意变、花伴天意开的天文奇观

韶山之行感想

红色之旅有感 (一)韶山之行 七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尤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抱着对伟人的崇高敬意,7月22日我们来到韶山参观旅游。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2日上午9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当地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 用过早餐,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8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3.7吨,高6米,花岗岩石基,座高4.1米,全身高10.1米,象征着10月1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

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添了不少美景。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七月三日,在监狱党委的组织下,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韶山。 进入主席故居,我们看到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导游介绍,1878 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经过了堂屋、火堂、厨房等房间,我们来到了主席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主席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

参观韶山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韶山学习心得体会——毛泽东故居 5月31日,我们长师党校全体师生来到了革命圣地——韶山。当客车徐徐驶进韶山,到达铜像广场的时候,作为一名党校学员的我感到心情澎湃,激动万分。打小记事起,毛泽东、毛主席,这些字眼便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我想,我们进入学堂首先铭记下来的第一首歌曲,应当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引以为豪的国歌。外公是个党员,骨子里有着厚实的中国共产党精神,思想一直是朝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跟着中国共产党的太阳前行,每当有“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来个毛泽东......”的歌声萦绕,外公的眼神会变得格外坚定,虔诚地看着远方,嘴巴跟着哼起那熟悉的音乐。他常常跟我提起共产党的伟大事迹,激励我学习成长。这便是我最初对中国共产党的知晓。 稍大点,有了那么一点观察能力的时候,就发现家里客厅的那面墙上总是会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庄严而肃穆,每逢佳节过年,母亲会把它拿下来反复地擦去上面的灰尘,再挂上去,我知道,因为毛主席是母亲心中永恒不变的偶像。母亲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受过的苦是我无法触及的,几十年,中国的变化除了了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还有什么词语更贴切呢?我相信母亲的心中是抱着无限的感恩来生活在这个明媚的时代里。 人人都知晓,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如今,我第一次踏上韶山这块历史性的土地,参观毛主席故居,博物馆,缅怀了老一辈先驱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重温了峥嵘的历史,那些感动再一次地洗礼着我的身心。 韶山之旅,我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在中国所有人心中的位置。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至今走进韶山,走进他的故乡,终于亲身的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艰辛,一生的荣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古朴的故居,亮堂的博物馆,每个角落无不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消除了自己思想上的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明确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实际工作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信心。 从古至今公共利益人民心中良好的愿望就是追求幸福、和平、富裕的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大众求安康,立志消灭剥削,消除贫穷,实现共产主义,建设人类美好家园。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着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不懈努力,矢志追求,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深深的感染了我。如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灵活面对国际形势,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样的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是我此生最大的荣誉。 这次参观,使我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共产主义就像一面光辉的旗帜一样在引导我们,认识困难,排除困难,凭着共产党人的执著与踏实,最终必定会赢得这面旗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忠诚转化为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行动,坚定地投身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热潮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决不丧失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和雄心。

韶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韶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韶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一) 五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区局团委组织我们全体团员来到湖南韶山,瞻仰伟人故居。第一次踏上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教育,我感觉突然之间经历了许多事情,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久,印象就愈加深刻。 5月2日的韶山,温度直逼30度。顶着炎炎烈日,我们来到了韶山,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苍松翠竹,铜像广场上的毛主席铜像让人肃然起敬。毛主席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群山,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的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型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原有的色彩。导游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伟人年少时的智慧和风采,贫困的中国农村生活,养成了伟人勤劳、勇敢、朴素、苦读的秉性。 走出故居,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眼绿色,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抚今追昔,我们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次参观

毛主席故居的过程中,我们瞻仰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生在和平年代,在红旗下成长的人,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 匆匆吃过午饭后,我们赶往远在三十八里外的花明楼,“刘少奇故里”五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进入大门,宽阔的甬道拾阶而上,道路两侧的松柏高大挺拔,亭亭玉立,平台中央的花坛里,冬青郁郁葱葱,寓意着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台阶一平台一台阶循环往复,直至最高处,矗立着刘少奇铜像,铜像高米,造型美观,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生动的再现了日理万机致力于强国富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光辉形象。铜像四周,辟有小巧的广场,四周有雪松、桂树、松柏掩映,绿草盆景,四季春色,庄严肃穆幽深,给人一种对伟人肃然起敬的感觉。纪念馆位于故居南侧约250米处的山坡上,四面群山环绕,间有水塘辉映,并有亭阁飞檐,外观庄严雄伟。纪念馆座北朝南,呈三级展开,为分散自由群体,庭院结构,分为序厅和八个展厅,系统的展示了刘少奇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事迹。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花明楼两地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我们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红色历史有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

参观革命圣地韶山的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圣地韶山的心得体会 4月19日在市安防协会领导的亲自带领下,我们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怀着朝圣般的渴望,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里——韶山。我们不仅仅是去那里参观,更主要的是学习,深入的学习我党建党,建国的艰辛,学习那些革命烈士的英勇顽强,学习共产主义的思想精髓。 韶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深深地感受到了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爱戴和怀念。毛主席那高达10.1米、两手卷握文稿、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远方的铜像矗立于青松环绕的广场上。带着崇仰的心情看他的风貌,承受了许多风风雨雨,看他的历史,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在他的眼中,时刻散出坚贞不渝的品格。久久瞻仰,心系伟人,钦佩之情溢于言表。站在铜像前,仿佛能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荡人心的巨人之声。站在铜像前,会使你增添一种无穷的力量。有一种“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的革命豪情。 在毛主席故居、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在XX市的大街小巷,我们都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的火种,星星燎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烙印,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

血泪洗礼。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此次“红色之旅”,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新时期继续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幸福观、苦乐观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今天,我将把优良的革命传统带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带好队伍,牢固。

韶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韶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一) 五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区局团委组织我们全体团员来到湖南韶山,瞻仰伟人故居。第一次踏上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教育,我感觉突然之间经历了许多事情,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久,印象就愈加深刻。 5月2日的韶山,温度直逼30度。顶着炎炎烈日,我们来到了韶山,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苍松翠竹,铜像广场上的毛主席铜像让人肃然起敬。毛主席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群山,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的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型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原有的色彩。导游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伟人年少时的智慧和风采,贫困的中国农村生活,养成了伟人勤劳、勇敢、朴素、苦读的秉性。 走出故居,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眼绿色,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抚今追昔,我们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次参观毛主席故居的过程中,我们瞻仰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生在和平年代,在红旗下成长的人,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

匆匆吃过午饭后,我们赶往远在三十八里外的花明楼,“刘少奇故里”五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进入大门,宽阔的甬道拾阶而上,道路两侧的松柏高大挺拔,亭亭玉立,平台中央的花坛里,冬青郁郁葱葱,寓意着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台阶一平台一台阶循环往复,直至最高处,矗立着刘少奇铜像,铜像高7.1米,造型美观,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生动的再现了日理万机致力于强国富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光辉形象。铜像四周,辟有小巧的广场,四周有雪松、桂树、松柏掩映,绿草盆景,四季春色,庄严肃穆幽深,给人一种对伟人肃然起敬的感觉。纪念馆位于故居南侧约250米处的山坡上,四面群山环绕,间有水塘辉映,并有亭阁飞檐,外观庄严雄伟。纪念馆座北朝南,呈三级展开,为分散自由群体,庭院结构,分为序厅和八个展厅,系统的展示了刘少奇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事迹。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花明楼两地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我们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红色历史有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作为一名七十年代末出生的青年人,一定将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牺牲、奋斗、奉献、廉洁、自律”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韶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二)

游韶山心得体会

游韶山心得体会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韶山游记踏上旅行的汽车,看着窗外的风景,时不时的和同学说说笑笑,历经四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刘少奇故地花明楼景区。可是,导游姐姐又冒泡自己是第一次出来实习的,对景点不熟,因此,我们只好“放弃”她的讲解,自行结伴逛了起来。先是参观刘少奇副主席的纪念馆,里面有刘少奇同志平生一些事迹的介绍及照片,他年轻时就立志要报效祖国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奋斗,积极参加工会组织帮助工人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毛泽东和周恩来发展革命事业,他是我们新中国诞生不可或缺的人物。看着那些照片记录下来的史事和他遗留下来的书信、文章很是感动。刘少奇主席一生为党为民,两袖清风,精于国运,治经济,但却因正直而冤屈的倒在党内复杂斗争的红旗下,甚至被开除了党籍,他那种敢说真话踏实做人的品格值得我们的尊敬和钦佩。之后参观了他的故居,那是一座老黄土砖屋子。里面被收拾的很干净,保留下来的东西也很淳朴是那个年代中国农村特有的写照,我们还观看了刘主席的专机以及花明楼,特别是花明楼前的万德鼎给我很大触动,“德”行为之规范,有德才能成为一名先进马克思主义份子,有德才能安邦治国平天下。 参观完刘少奇故地我们启程去韶山,继续下一阶段的旅程。由于上午匆忙参观,每个人略显疲惫,都静静休息着。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的韶山。 屋前,一池碧水映衬土屋,屋后,一抹青山掩映青瓦。这是我们来到这的第一印象。无论是在人潮涌动的韶山冲还是在宁静清幽的炭子冲,毛

泽东、刘少奇这两位共和国缔造者的故居是那样的相似,面临绿水,背依青山,我被山乡秀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环顾群山,脉脉回环,恍惚间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只身入得山中,但见炊烟袅袅,蓦然回首,不见来时路,若置身世外桃源。而两位伟人生长在这世外桃源般美丽的山乡,这里有温暖的家,家是生命的原点,是人生的起跑线,在这里他们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神奇的是两位伟人的生命原点相距如此地靠近,在中国地图上紧紧相连。 几乎是屏住呼吸,缓步走进光线略暗的堂屋、退堂屋、厨房、横屋、卧室、碓屋等处一一瞻仰,站在烙印着伟人足迹的土地上,心潮澎湃,唯恐错过一物一景,退堂屋、碓屋、横屋这些新鲜的名词很自然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里是伟人的家,虽然岁月让一切沉寂,挂在墙壁上伟人和家人的照片却鲜活着家的气息,看到为革命离散的一家人重新在照片中团聚,心中半是酸楚半是慰藉。 遥想当年,伟人也曾年少,门前屋后的池塘青山相伴,一眼望去便可尽收眼底池塘小巧灵秀,全不似大海苍茫长江浩荡,一抹低山虽然是土屋的依靠,却挡住了多少眺望山外的视线。伟人故里多少一同成长在山乡的孩子,一生闭锁终老在这青山绿水间。但是在伟人眼中,池水虽小却闪耀着日月星辰的光芒,只要心中装着天下,一抹青山怎么能挡住眺望世界的目光伟人自小发愤读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后求学长沙,接受共产主义,橘子洲头指点江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伟人心中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已任,毛泽东曾经笔名“子任”,赤子之心可鉴。在滴水洞,我们看到,主席曾经用过的床与众不同,在床的一侧

韶山党员活动学习心得

赴韶山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为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我院于2014年7月4日至5日赴韶山开展了?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重温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我真正了解到了党的历史,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感悟很深,受益匪浅。现将我的体会感悟汇报如下。 一、通过参观领袖故居,体会到了伟人救人民于水火的壮志毛泽东同志故居是一座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老百姓称为‘一担柴’。顶端挂着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此地曾居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1878 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到1918年建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房子,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政府收回房子,对其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今日故居是按1918年原状恢复,当时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拥有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

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故居陈列的大量文物,很好的还原再现了主席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风貌,通过参观,大家仿佛能看到少年主席的身影,感受到了主席刻苦读书救国人于水火的壮志。 二、通过参观铜像广场,感受到了伟人的不朽风范毛泽东铜像广场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主席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面带微笑而又沉思,主席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坐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高6米、重3.7吨,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5个贴金大字。据介绍,毛泽东广场作为人民群众表达对毛主席崇敬、追思、纪念的主要场所,其纪念性大于休闲性,因此突出了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我带着崇仰的心情瞻仰主席高大的身躯,感受其豪迈的气魄。观其风貌,承受了多少风风雨雨;忆起历史,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久久瞻仰,心系伟人,钦佩之情溢于言表。站在铜像前,仿佛能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荡人心的铿锵之音,站在铜像前,无意间增添了一种无穷的力量。 三、通过接受红色教育,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参加此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增强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公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身的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七月三日,在监狱党委的组织下,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韶山。进入主席故居,我们看到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导游介绍,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

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经过了堂屋、火堂、厨房等房间,我们来到了主席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主席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 农民的,当时的主席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他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毛主席的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他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主席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主席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也正是在这里,中国的历史悄然变化着,曙光即将照亮整个东方。

韶山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心灵洗礼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不同寻常的5月,我和班上的同学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这是我第一次去韶山,一直以来,那里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一块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在那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它时时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戒马倥偬,运筹帷幄,毛泽东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为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个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 “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

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 随后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步行走到毛泽东铜像前,鞠躬敬礼,我心里默默地重温入党誓词。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

韶山心得体会

滴水穿石,贵在持之以恒 ——xxx,韶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韶山,十分平常而又简单的名字,却充满了神圣的光芒,令数不尽的共产党员、人民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它因一代伟人毛泽东而名噪世界,誉满全球。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红色学习基地。在这金秋十月,在公司的安排下,我有幸踏上了这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来到湖南韶山,重温感受那段伟大的历史片段,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洗礼,体会很深。 来到韶山,已经天黑,在大巴车上,虽然看不清外面的景色,但自然而然地有点心跳加快,由心底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导游小姐在向大家说着当地的一些民俗及生活习惯,不经意间,听到导游说到了这里的韶山精神,感到十分新奇,也埋下了探索的种子。第二天的开班讲课,老师给我们讲了韶山精神。我了解到:“韶山精神”,是一种宏观的革命精神,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精神。“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对革命前辈的肯定,也是对后世之人的教育。毛泽东的豪迈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韶山精神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而韶山精神的点精之笔就是我们伟大领秀毛主席。老师煽情地讲述了毛主席的曲折成长过程,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代伟人复杂而又精彩的

一生,从一个农村娃娃成长为亿万人民的领秀,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篇史诗,其背后的动力就是那种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 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到“问苍茫在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壮举,最后到解放全中国,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体现了毛主席为了人民的幸福,花费了他一生的坚持。这是一种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范。 在战争年代,毛主席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新中国,一家就牺牲了6位至亲——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但是毛主席没有被这些打倒,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始终没放弃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在成为一国之首的和平年代,仍以身作则,艰苦朴素,一件睡衣,73个补丁,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为了人民早是过上好子,无时无刻不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次红色之旅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仿佛穿越了很段壮烈而又辉煌的历史。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地、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那我们铭记那里曾经出现的人和事,还有那永不磨灭的韶山精神。这里的一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