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摘要

虽然宪法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的宪法也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但违宪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的宪法意识依然薄弱,产生这种无视宪法现象的原因都有哪些?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这个问题,并从主客观方面提出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违宪;原因;宪法意识;措施

1.违宪现象严重,宪法意识薄弱

1.1案例再现

2008年10月起,昌平区崔村镇东崔村村委会在未办理任何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占用该村北侧集体土地建设单位二层住宅楼。2009年立案调查时经测绘,项目总占地面积155.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7.71亩,剩余部分为道路及空余面积137.42亩;所占土地现状为果园,《北京市昌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规划为建设用地及农用地。该处违法用地也是国土资源部2008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规用地之一。

2009年4月22日,市国土局昌平分局对东崔村村委会违法用地进行了立案调查,2010年4月23日向东崔村村委会送达了《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12月8日,市国土局昌平分局将该案移送公安昌平分局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由于当事人未履行,市国土局昌平分局于2010年9月25日依法申请昌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010年10月20日昌平区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书》(【2010】昌执字第3726号)准予强制执行。

1.2案例分析

《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土地是公共财产,《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但是土地违法现象却时有发生,也就是说昌平区崔村镇东崔村村委会

违法了《宪法》。

2.违宪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种违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之。

2.1历史原因

虽然中国宪法已有百余年历史,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从晚清皇帝,北洋军阀政府一直到国民党政府都是炮制的伪宪法,新中国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也只是临时宪法的作用。直到1954年9月20日,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文革期间,使其受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影响,1982年宪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所以说我国的宪法还很年轻,不健全,致使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

2.2宪法知识匮乏

宪法知识匮乏,不重视宪法的教育工作。虽然国家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但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机会系统的学习宪法,其他人,尤其是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根本不了解宪法,可以称得上法盲。

2.3宪法意识淡薄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时害怕受到打击报复,不能够巧妙的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3.3增强宪法意识的措施

3.1主观方面

3.1.1学习宪法

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掌握宪法基本知识,树立和增强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明确依法治国首先是以宪治国。

3.1.2信仰宪法,认同宪法

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正确享受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遵守宪法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从事各项行为,这是宪法实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方式。通常包括: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遵循宪法规定的禁止性命令。做到这一点对一个宪政国家来说是最基本的起点。

3.1.3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同一切违宪行为作斗争,我们应依宪维权,拿起宪法这个基本武器,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要尽到公民应尽的义务,比如维护国家统一和跟民族团结,比如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等等。

3.2客观方面

3.2.1宪法思想的传播教育

以宪法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普及法律教育最基本的应是普及宪法教育,我们应在全民中兴起学习、贯彻实施宪法的热潮。大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努力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基础是全体公民,关键是国家公务人员,重点是各级领导。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宣传宪法知识,使公民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经济事务。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使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2.2加大违宪成本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3.3其他方面

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识到,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要严格按照宪法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法学界赋有历史使命。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要带头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研究宪法实施过程中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加强对以宪治国、以宪执政、以宪行政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加强宪法实施中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人民需要一部好的、与时俱进的宪法,更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全面体现宪法精神,真正做到宪法至上,任何人、任何组织都要置于宪法监督之下。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教育主题班会——王彦文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高二(4)班 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 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4. 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活动内容: 1.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 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 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意识和 义务意识,成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四有新 人。 活动形式: 主要形式:知识讲座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本期班会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二:探究遵守宪法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学习宪法这么重要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强调做好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上面对学习宪法重要性的了解,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同时,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公民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今

中学生法制课教案第三课增强宪法意识严格遵守宪法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三课增强宪法意识严格遵守 宪法时间 备课上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确认保障公民的权利。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宪法意识,自己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确认公民权利;权利保障体制难点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

教学过程导入:民法、义务教育法第一条都写明:依据宪法,制定本 法。为什么要依据宪法?什么是宪法?它有哪些作 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宪法的一些知识。 第三课增强宪法意识严格遵守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P14材料,思考问题:从上述情景中你 能发现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刑法、义务教育法等普通 法律规定的内容有何不同吗? 活动过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1)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任务、 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标志等问题,都是国家生 活中的根本问题,只能由宪法规定。 (2)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P14相关链接,了解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等内容。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15材料,思考问题:从上述情景中你 能感悟到哪种法律是“母法”吗?宪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表现在何处? 活动过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法、时间 1分 10分 讨论法 5分 讨论法

教师总结:(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根据宪 讲授法

论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一、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司法、执法水平和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参与法律监督的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第一,法律意识在完善立法工作,促进有法可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依法办事的前提是有法可以,没有法,或者法残缺不全,那么依法办事就无从谈起。第二,法律意识在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中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常言说得好“已不正,不能正人”、“打铁先要自身硬”,执法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就会表现出执法素质差,执法水平低,就会造成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等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法律也无济于事。法律意识是国家司法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法律,准确、及时适用法律的必要因素。司法人员在办案中,如果是不知法、不懂法或者对法律作出歪曲理解,那么势必会造成冤假错案。因此,司法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第三,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依法办事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律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和要求。因此,公民能否自觉守法,做到依法办事,在很大程度上,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当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水平时,他们就能认识法律中规定的权利、义务、禁令都是与自己的利益紧密相联的,就能做到自觉守法,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就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则相反。第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在实现依法治国、严格依法办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见诸于报端的一些中高级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把党和人民赋予给他们的权力,当做自己贪污、腐败的专用工具,视党纪国法和人民群众利益而不顾,挺而走险,最终走上不归之路,他们带给自己身边的班子成员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共同犯罪与集体犯罪,在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往往起到了主要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法大于权,而不是权大于法。第五,从法律的监督角度来看,依法治国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的真正实现,来源于他们良好的法律意识,否则,这种监督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顺利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从行政与司法来看,能否实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如果没有他们相应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工作就难以进行。从守法与护法的角度看,公民能否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整体水平还不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总之,认识必须到位,行动必须自觉,工作必须一贯坚持,才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2.2.2 增强宪法意识.

2.2.2 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2.了解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做法,能够自觉增强宪法意识。 3.学好宪法,热爱宪法,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践行宪法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中学生如何践行宪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习近平:我宣誓》 3月17日,十三届一中全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以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3月17日至19日,人民大会堂连续举行多场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对宪法最庄严的宣誓!这是对人人民最神圣的承诺!这正体现了宪法的权威,昭示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是加强宪法监督的需要 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我国今年又设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还会制定国家监察法,以保证我国的监督制度更加完善。 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设立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以强化他们的宪法意识。关于宪法日学 生都已经了解了,这里不做赘述,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 度。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两会特别报道《宪法宣誓仪式》, 活动二:观看视频两会特别报道,思考下列问题: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

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中国传媒大学2012——2013学年 第1 学期 课程编码051030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学生姓名张淼宇 学号201204313004 班级文化产业管理2班 学生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彭珂 教师所属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 成绩

当前,“法”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人们主动依法保障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是归结于中国的司法体系不断地完善,二则依赖于现代传媒为法律的传播提供的有力保障。例如现在最受大家欢迎,被誉为“饭后法律茶点”的《今日说法》,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看一个小故事,吸收一些法律知识,了解我国基本的法律精神和方向。常年浸润于这样的法律知识传播氛围中,受众们的法律知识可见一斑。再加上国内教育范围的扩大,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条件的提高,法律知识讲授的范围亦不断扩大,各种媒介都通过其特有的形式传递着法律信息,法律信息填充着我们生存的每个时空,宛如空气般存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纵观当代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不少的缺漏和有待完善之处。首先,引发社会大讨论的活熊取胆事件,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漏洞。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早有针对动物的保护法实施,但我国还面临有案件却无法可循的尴尬境地,致使公民行为准则出现不一致性;其次,通过城市治安案件中看出中国的法制进程虽然稳步有序的提升,但影响和传播力度不够,致使边缘人士,如农村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接触不到或者不理解法律条文;此外在一份来自百度文库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有92.11%的同学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而且有45.11%的同学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用。所以,培养现代法律意识、建立法治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 结合我国现状,我用分类方法研究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手段。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性,但人和人组成的群体中却存在共性,藉此,针对不同人群体现出的不同特性,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方案建议。 首先,我将传播对象做了如下分类:青少年、大学生、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普适大众等。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成长期,在此阶段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发展尤其重要。对于所受教育条件和质量好的青少年来说,应力求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法制观念的介绍和加强道德建设,正如林肯所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而对于处于边远地区的青少年来说,接受高质量教育不甚现实,所以,需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普及法律的精神和知识。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生涯和社会角色的交汇点,正在完成“社会人”的转型过渡,

宪法宣传标语13434

1、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3、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4、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5、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6、增强公民宪法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7、增强宪法观念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 8、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9、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10、人人学法用法个个懂法护法 11、守法律己依法办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12、弘扬法治,崇尚文明,做诚信守法好市民 13、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14、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15、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里 16、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17、知法守法你我他,幸福平安千万家 18、人人守法,法守人人 19、同谱法治文明曲,共唱淄川和谐歌 20、智者以法护身,愚人以身试法 21、守护人生绿灯,不闯法律红灯 22、开启法律明灯,照亮人生前程

23、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 24、情动人,理服人,法育人 25、和谐与文明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26、学法知法懂法事事讲法;守法用法护法人人普法 27、一言一行遵纪守法,一生一世清正做人! 28、守法,法有情有义;违法,法铁面无私 29、以人为本营造和谐,以法为准彰显公正 30、为人守法,为事依法,为公护法,为国弘法。 31、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32、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33、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34、知法明礼,用法维善,护法除恶,守法心安。 35、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处纷争。 36、知法铭心智,懂法正言行,守法创和谐。 37、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办事,维护法治环境 38、学法立念,懂法明鉴;用法善举,执法司严;护法晓义,守法享安。 39、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40、学法懂法只需一时守法用法受益一世 4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42、学习贯彻宪法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43、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八下2.2加强宪法监督 增强宪法意识教案

八下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二框加强宪法监督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生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3、知识目标:懂得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难点】 增强宪法意识。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需要积累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动向。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导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说起宪法,大家也许会觉得宪法是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重大事务的根本大法,与我个人好像没什么关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则视频《宪法在我一生》 过渡:宪法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于宪法打交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之一,你对宪法有认同吗?你自觉履行了宪法对我们的要求没有?你有宪法意识没有?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增强宪法意识》 二、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生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3、知识目标:懂得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三、展示本课的学法指导 1、自主预习。圈、点、勾、划课本上的重点,完成《学生成长册》P14课前自主预习4-10题。(时间5分钟) 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分组分任务完成每组相对应的任务,先独立思考2-3分钟,再在小组内分享讨论得出共性答案,讨论的同时每个人都要做笔记。(时间8-10分钟) 3、自主反馈。分小组分享答案,并在全班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答案。(时间8-15分钟) 4、当堂训练。完成相应问题。 附:小组讨论问题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要求是什么?(一个小组) 2、增强宪法意识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是什么?(两个小组) 3、为什么要推动宪法实施?(一个小组) 四、自主预习 要求:独立进行,圈、点、勾、划课本上的重点,完成《学生成长册》P14课前自主预习4-10题。(时间5分钟) 五、小组合作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班会活动准备细节方案流程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班会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同学们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活动过程: 、说明本次活动的意义 甲: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乙: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 甲: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到懂法守法,在12月4日即将来到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宪法。 2、宣布活动开始 三、宪法日介绍 乙:同学们,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

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甲:设立国家宪法日有着深厚的意义。关于“宪法”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 (一)、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宪法的作用 、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一)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一) 现行的1982年宪法施行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这部宪法是我国历史上最好的一部宪法。经过1988、1993和1999年三次修正案修改以后,它更加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9年的修正案,把1997年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通过法定程序载入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在我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在国内的民主法制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也引起了国际宪法学界的关注。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全国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遵守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这些道理,不仅是我们宪法学界的共识,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肯定。大家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真要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树立法治观念,首先是宪法观念,也就是要正确理解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如果没有宪法观念,或者宪法观念不强,那么依法治国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在我们中国,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人治的阴魂历久不散,它对依法治国的负面效应严重存在,不可低估。所以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必须在党的领导下,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观念更新和制度改革,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决不能一蹴而就。宪法规定“依法治国”,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摒弃人治、实行法冶的决心和信念,也顺应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当强调指出,既然宪法作了规定,那就须采取切实措施,为它的实施而努力奋斗。而增强宪法观念,实在是所有一切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首要因素。 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思考本来,彭真在1982年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就说过:“宪法通过以后,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从1986年开始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的三个五年的普法教育,都把宪法作为它的主要内容。我们在肯定普法教育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宪法离“家喻户晓”的要求还相当远。不要说老百姓,就是有些领导干部也不知道有哪些宪法修正案,甚至不知道“依法治国”已经写进了宪法。司法部长张福森2001年4月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的“三五”普法教育的情况报告中指出:“广大公民、公务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这次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的决议〉(即“四五”普法决议)规定:“继续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强化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为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继续作出巨大的努力。正像江泽民在1996年2月中央举办关于依法治国的法制讲座时所指出的:“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并逐步使之

如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修订稿

如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 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如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法律,自古有之。但是,法制建设在中国仍然有很远的路要走。中国的法制建设仍然在起步阶段,为此,青少年作为国家最年轻的群体,需要树立很强的法律意识,但是,到今天为止,需要树立很强的法律意识,但是,到今天为止,很多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法宣在线大编辑解读青少年增强宪法意识的重点。法律意识属于意识领域,是人类的大脑关于客观物质的主观印象,是人脑的特有机能。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来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能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如何树立并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需要从认识与实践两方面相结合。很多青少年缺乏法律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法。很多青少年不明白法律的含义。从法律的概念来看,法律上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不管从哪个国家的法律单词来看,法律都有公正公平的意思。这就是对法律的认识,很多青少年认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道具,只是来禁锢人的行为,约束人的思想的万恶之首,其实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在我国,是为了推动社会和谐,是以公正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是统治阶级。当前我国的法律正在不断完善中,各种各样的

法律全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就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为了维护青少年的,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法律。但是,了解法律并不代表真正懂得法律。很多法律在中国很难实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法制建设可以说是个很新鲜的名词,因为在封建社会中,是没有什么法律规范好说的,因为皇帝说的话就是最大的法律,人们往往只知道遵从,却不知道怀疑。这样时间一长,中国人就被奴化了。这样的奴化烙印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是根深蒂固,普遍中国人认为,法律的最终解释权是在官员的手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只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说,在中国是没有民主可言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就好比前些日子发生的我爸是李刚的案件,局长的儿子撞了人,当时居然有很多人袖手旁观,认为是局长的儿子,碰不得。这就是一种奴化的心理。这样的心里是很普遍的,也是阻碍民主法制进程最大的障碍。毕竟,杨三姐告状这样的事情很少。很多青少年在小时候心里还有那么一种正义感,往往随之年龄的增大,被社会上很多潜规则开始制约,渐渐的奴化,不仅自己不懂法,还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因此,青少年要明白,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维护谁的利益,还要看清这个社会的性质。懂得法律的同时,还要学会践行法律。孔子曾说,见义不为,非勇也。很多青少年知道法律,但是有的时候却不敢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维权意识,维权意识是法律意识的一部分。树立维权意识,需要有勇气,也需要有智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四(2)班 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 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4. 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活动内容: 1.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 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公民对社 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成 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四有新人。 活动形式: 主要形式:分组朗读和全班集体朗读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本期班会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二:探究遵守宪法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学习宪法这么重要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强调做好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上面对学习宪法重要性的了解,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同时,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公民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今天我们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这个主题班会,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宪法意识,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增强法制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教育主题团课方案

增强法制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教育主题团课方案 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4.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活动内容: 1.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成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四有新人。活动形式: 主要形式:分组朗读和全班集体朗读 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本期团课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二:探究遵守宪法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学习宪法这么重要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强调做好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上面对学习宪法重要性的了解,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同时,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公民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今天我们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这个主题班会,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宪法意识,使大家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成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四有新人。 四:分小组和班级集体朗读宪法知识文章 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此次主题班会的学习,我们今后在实际生活当中应该如何从点滴小事做起,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观点。生:…….(大家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 老师总结:通过此次班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表现和参与,也学到了比较多的法律知识,但还有极小部分同学态度比较懒散,老师希望下次班会每一个同学都能好好展示自己积极的一面,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四有新人。

如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法律,自古有之。但是,法制建设在中国仍然有很远的路要走。中国的法制建设仍然在起步阶段,为此,青少年作为国家最年轻的群体,需要树立很强的法律意识,但是,到今天为止,需要树立很强的法律意识,但是,到今天为止,很多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法宣在线大编辑解读青少年增强宪法意识的重点。法律意识属于意识领域,是人类的大脑关于客观物质的主观印象,是人脑的特有机能。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来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能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如何树立并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需要从认识与实践两方面相结合。很多青少年缺乏法律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法。很多青少年不明白法律的含义。从法律的概念来看,法律上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不管从哪个国家的法律单词来看,法律都有公正公平的意思。这就是对法律的认识,很多青少年认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道具,只是来禁锢人的行为,约束人的思想的万恶之首,其实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在我国,是为了推动社会和谐,是以公正为

基础的社会意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是统治阶级。当前我国的法律正在不断完善中,各种各样的法律全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就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为了维护青少年的,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法律。但是,了解法律并不代表真正懂得法律。很多法律在中国很难实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法制建设可以说是个很新鲜的名词,因为在封建社会中,是没有什么法律规范好说的,因为皇帝说的话就是最大的法律,人们往往只知道遵从,却不知道怀疑。这样时间一长,中国人就被奴化了。这样的奴化烙印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是根深蒂固,普遍中国人认为,法律的最终解释权是在官员的手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只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说,在中国是没有民主可言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就好比前些日子发生的?我爸是李刚?的案件,局长的儿子撞了人,当时居然有很多人袖手旁观,认为是局长的儿子,碰不得。这就是一种奴化的心理。这样的心里是很普遍的,也是阻碍民主法制进程最大的障碍。毕竟,杨三姐告状这样的事情很少。很多青少年在小时候心里还有那么一种正义感,往往随之年龄的增大,被社会上很多潜规则开始制约,渐渐的奴化,不仅自己不懂法,还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因此,青少年要明白,法律是什么,法律是

增强宪法意识

增强宪法意识 时间:2016-11-15 10:45:19 | 作者:李渊 12月4日是中国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传递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念,坚定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决心。 宪法是法上之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其他一切法律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宪法,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公民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宪法从内容上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意义十分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全球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各种思潮涌现,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渐渐影响到我们:有些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有些青少年因任性冲动而打架斗殴,欺负弱小,尽染劣迹恶迹,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事实说明,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高素质的公民已刻不容缓。 增强宪法意识,首先应了解宪法。青少年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宪法,才能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知道宪法在我们国家生活、人民生活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哪些行为是宪法提倡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宪法所禁止的;明白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青少年学生通过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指导行动,学习在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宪法的要求,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式;刻苦学习,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等等。 三是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总会有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宪法观念,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用各种形式向周围的群众宣传宪法知识,让周围的群众了解到宪法的重要性。 当前,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正气构成了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有的人总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违反宪法的事情。对于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要机智勇敢地与其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尊严。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包括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丁?核心地位。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过程。国家的法治状况不仅仅依赖子公民是否具有一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依赖子公民是否具有一定的宪法意识。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必要动力,也是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宪法意识的结构与内容 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及其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是人们自觉运用宪法进行思考、判断、处理各种问题的心理特征,它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和核心。 1、宪法意识的结构 在内在结构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基本知识和宪法观念。前者是人们对宪法常识、规范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和内涵的领悟。宪法基本知识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基础,宪法观念是人们通过对宪法基本认识的消化和提炼而得到的理性认识。 在层次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心理和宪法理论。前者是对宪法现象的不系统的、直观的、具体的感觉,是感性认识;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现象进行系统抽象后的思想观点,它是在宪法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是较高层次的宪法意识。 从宪法意识主体上划分,宪法意识可以分为个体宪法意识与集体宪法意识。前者是指个人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后者是社会群体对宪法的基本 认识、观念和评价。 宪法意识的结构分析对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来说,宪法基本认识、宪法心理和个人宪法意识都是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良好的宪法心理和个体宪法意识,那么建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整体宪法意识就不会是稳固的、进步的、对法治建设有益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普通公民都精通宪法,对宪法的理性认识,或者说要具有系统的、完整的、抽象的宪法知识体系只是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 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则更应该着眼于普通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 2、宪法意识的内容

如何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如何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仍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一、我国现阶段公民意识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都是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极其淡薄。这主要是由于:1.客观上由于自然经济、宗法家族和集权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与之相联系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无法正常发育与成长。这是传统社会民众缺乏权利意识的客观原因。2.主观上由于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义轻利。受其影响,时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于言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居然会因打官司有贪利嫌而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就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制观念”主题班会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制观念”主题班会 隆化镇回民小学四年三班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时间: 2016年12 月5 日班会课 活动主题: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讲话: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二、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3、法律知识检测: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 分;抢答题答对10 分,答错扣10 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 必答题:(略) 抢答题:(略) 师: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每个的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下面请大家来断案: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案例: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 1、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应该怎么解决呢? 2、对于这个案例你想说些什么? 三、制作法制标贴请大家做一张美丽的法制宣传标语贴,做好后择优展示。 四、总结同学们,老师首先祝贺你们班会开得如此成功,通过这次班会,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法律法规的意义,愿我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意永远与你相随,让幸福快乐永远与你相伴! 五、班主任宣布:“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摘要 虽然宪法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的宪法也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但违宪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的宪法意识依然薄弱,产生这种无视宪法现象的原因都有哪些?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这个问题,并从主客观方面提出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违宪;原因;宪法意识;措施 1.违宪现象严重,宪法意识薄弱 1.1案例再现 2008年10月起,昌平区崔村镇东崔村村委会在未办理任何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占用该村北侧集体土地建设单位二层住宅楼。2009年立案调查时经测绘,项目总占地面积155.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7.71亩,剩余部分为道路及空余面积137.42亩;所占土地现状为果园,《北京市昌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规划为建设用地及农用地。该处违法用地也是国土资源部2008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规用地之一。 2009年4月22日,市国土局昌平分局对东崔村村委会违法用地进行了立案调查,2010年4月23日向东崔村村委会送达了《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12月8日,市国土局昌平分局将该案移送公安昌平分局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由于当事人未履行,市国土局昌平分局于2010年9月25日依法申请昌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010年10月20日昌平区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书》(【2010】昌执字第3726号)准予强制执行。 1.2案例分析 《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土地是公共财产,《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但是土地违法现象却时有发生,也就是说昌平区崔村镇东崔村村委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