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概况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概况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概况

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阳世雄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1、灵敏、可靠的通信网络: 具有先进的通信指挥平台、无线通信网络和设备、 特服号码120、车载终端(急救监控系统、数传、 对讲)卫星定位系统(GPS)。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2、性能良好的急救运输工具: 急救车、救护直升机、救生快舰艇、配备 相关的急救器材(急救药品、呼吸机、心电监 护仪、除颤仪、吸引器、自动担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3、具有良好素质的医疗急救队伍: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急救知识和 技能,掌握相关医学知识,有较强的独力分 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概况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
?
?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始于20世纪50 年代,当时在大中城市成立了院前医疗急 救的专业机构-救护站。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省、地、县的 三级城市院前急救服务系统,院前急救作 为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 ,也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 续增长,我国院前急救目前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救网络,人 员、通讯、车辆装备得到了充实和改善,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其功能从单纯运输型转变为医疗急救与快 速转运为一体的急救医疗型。
?
目前在医疗急救系统中,有线通讯、无线 通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 GPS)、数字录音、计算机辅助指挥调度 系统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较为普遍。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现有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不足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目前主流120急救系统的信息流程是单向的,仅仅是以接警 调度为主,对于急救过程、急救医生和患者等重要的环节没 有做到信息化的管理,急救数据也无法实现互通和共享。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
?
1.南宁市的接警调度模式为110、120、 119、122四警合一调度模式,120调度 中心位于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南宁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急救医疗中心无法实时掌握调度、出车等 信息; 2.每位患者的病历仍是手工纸质填写,缺 乏科学、智能的病历管理,相关的数据分 析也无法自动统计;

?
?
?
3.在病人转移过程中,医生无法获知病人的实际情况(包 括各种生理参数),无法给急救车上的救护人员提供专业 指导; 4.专科医生,手术医生,专家等无法提早参与到急救过程 中,不能够最大程度地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5.急救的相关信息化建设没有与南宁市卫生区域平台互联 互通,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意义的数据无法为 急救所用,急救车上的救护人员无法提前获得相关病人的 病史,从而更好地做准备工作,同时卫计委平台也无法对 急救中心相应业务进行监管和考核。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信息化建设情况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呼 叫 受 理 , 救 护 车 调 度 , 按 照 “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符 合病人意愿”的原则智能调派急救 车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报警呼叫定位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救护 车定位追踪及轨迹回放 ?急救受理流程监控 ?调度平台与联动中心对接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120电话呼叫受理,按照就近、救急原则调度派车, 点击派车按钮,医院接收到电子派车单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接收调度指令,反馈车辆状态 ?推荐最优路径,进行导航 ?GPS采集和定位上传 ?收费录入、语音提示等
9现场音视频信息 9预计到院时间 9急救电子病历 9急救收费 9日常管理 9患者生命体征数据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120急救车移动终端
医院工作站 120急救平台
120医生收到指令,准备前往现场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急 交 生 视 救 接 命 频 收 班 体 传 征 输 费 传 输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急 救 电 子 病 历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通过无线宽带技术,把救护 车监护仪采集的病人生命体 征,途中救治的音视频实况 和路况视频,同步传送到急 救中心和接诊医院,建立院 前急救、院内急救“绿色通 道”的无缝连接,提高急救 效率。 该系统还具备电子病历、电 子收费以及视频会诊等功 能,让多方参与、指导途中 救治,提高急救质量。
?急诊室-医院工作站,生命体征实时传输、视频会诊、病人信息、 危重病人交接、来院提醒;显示送往该医院的急救车所执行的任务 情况,可查看急救车状态和患者基本信息,显示与该医院相关的急 救车辆的工作状态,显示院前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急救医生 的印象诊断、预计到达时间。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管理系统-各科室包括人事科、后勤总务、运保科、急救科、通讯调 度科、财务科等,定制优化和新增业务功能和统计报表

急诊信息化进展

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触觉也开始在医院科室管理和业务流程当中得到应用,其中信息化技术也正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逐渐推广应用,并且和急诊护理相关的业务结合更为紧密,从而提升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本文基于对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文献展开梳理,重点结合文献将这方面的研究分为输液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病案建设、急诊分诊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建设四个重要的板块,分别对各个主题下的文献展开分析,归纳其进展,从而进行综述。 【关键词】急诊,护理,信息化,综述

目录 1、急诊护理信息化概念 (2) 2.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 3.急诊护理领域信息化研究的相关成果 (3) 3.1移动输液管理 (3) 3.2 电子病历/病案建设 (5) 3.3急诊分诊信息化建设 (6) 3.4 急诊信息一体化建设 (7) 4.不足与展望 (9) 参考文献 (11)

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进展 1、急诊护理信息化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触觉也开始在医院科室管理和业务流程当中得到应用,其中信息化技术也正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逐渐推广应用,并且和急诊护理相关的业务结合更为紧密,从而提升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1]。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医疗环境,急诊病人往往流动性强、病情和人员结构都相对较复杂,但是同时,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要求却是极高的,需要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最佳技能、最少数据来拯救患者或者减轻患者的苦痛。此外,急诊就诊本身就具有随机性,因而在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以及技能水平方面也北要求更高。 那么在传统的急诊护理过程当中,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使得对患者信息搜集收集、保存、分析、统计缺乏自动化手段和方法,传统人工操作的方式难以满足急诊护理的高水平需求。无疑,通过建立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从而紧密地把医院资源整合起来,优化其流程,简化其手续,降低人工操作的运营成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急诊当中,更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摘要: 传统急救运转由医、驾、调所组成,对应着急救流程中调度、车行、救治三大核心要素。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急救中心已开始着手在以上要各素中开发各类信息化工具以提升急救运转效率,如基于GIS的优先调度,基于无线技术的生命体征传输、实时视频监控等。但目前急救系统的发展仍难以达到HIS、PACS、LIS等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度及效率化,因在急救体系内部,考虑到成本投入、技术架构设计等要素影响,很难有一套急救产品或一个急救中心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可充分考虑到急救流程的各个要素。而在急救体系外部,影响着急救响应的诸如病患病情预判是否准确、道路车行是否畅顺等,其数据属于其他社会属性资源,传统急救流程即无法准确获知,又不能融入其中,造成的则是孤岛效应。南京市急救中心于2013年初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此次建设立足于急救运转与急救管理的顶层架构设计,紧跟南京智慧城市建设脚步,充分考虑到调度、车行、救治三大核心环节,在各个节点中穿插部署信息化工具。调度方面,通过GIS的改造,缩短了派单时间,通过融合集群与传统语音通信,提升了内外勤人员的沟通效率。车行方面,引入了智慧城市交通领域建设成果,通过交通视频监控、交通流量监测、交通导航诱导等信息工具加快车行。救治方面,在急救体系内开发的电子病历体系、监护传输体系可实现入院的绿色通道,在急救体系外部,对接了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病人急救前的伤情预判以提升急救现场及入院救治的效率。南京市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成果促成了在急救三大核心环节中节约出大量黄金时间,可确保快速送达的同时又兼顾了高效救治。此外,本次建设还新建了急救资源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促成了三大核心环节中的核心数据又在这里汇聚并按需生成各类统计与分析报表,使急救管理所需一目了然,而长时间累计的数据又可提供未来的挖掘基础,二次统计的结论数据亦是提升急救效率的核心参考标准。 正文: 融入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急救信息系统 一、基于云架构的全流程架构 本次急救系统新建部分部署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结合vmware虚拟化解决方案,于市政府机房服务器大型机部署了6套虚拟化服务器,相应服务主备于两台可网络互通的不同服务器大机,确保应用双备。急救中心则通过市政务专网以客户端及云桌面方式访问应用,专网也通过双路由方式,确保数据网络热备。 图1 南京急救系统基础架构

_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2011年改善医疗服务具体措施 一、改善门诊服务 1、规范窗口服务。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主要窗口服务规范》,三级和县级综合医院以及门诊量较大的专科医院实行挂号、检验、“一站式”服务台等窗口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以上挂牌上岗。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2、改革服务流程。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开设简易门诊。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分层分科分区挂号、收费、候诊。三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要全面实行电子排队、叫号。注意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时间。鼓励开展门诊适宜手术、开设日间病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推进预约诊疗。建设省、市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信息平台。各医院积极推进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网络、社区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2011年,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率分别达20%、50%以上。其他医院也要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 4、方便患者检查。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进一步减少预约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对需要空腹检查等特殊项目,在人员和时间上要尽可能从患者角度考虑,努力节省患者等候时间。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继续完善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自助打印、手机短信、电话或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方便患者。

5、实行专家门诊“全日制”。方便农村和外地患者就医,合理安排专家门诊,积极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和专家门诊“中心制”。专家门诊要确保诊疗时间,确保诊疗质量,对疑难杂症要以专家诊疗中心为平台,及时组织相关专科的专家会诊,让患者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紧缺专家门诊号的管理,想方设法杜绝“炒号”牟利行为。 6、安排好节假日服务。认真执行我厅下发的《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节假日正常开诊的通知》(苏卫办医…2008?11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黄金周”休假方式的通知》(…2007?14号),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安排好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 7、改善服务设施和环境。坚持一切从方便患者出发,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门诊实行分科候诊,并保证各医疗区域有足够的候诊空间,保持安静、舒适。有条件的医院要开设自动取款机、小卖部、休闲区等服务设施。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为患者创造安静、有序、安全的诊疗环境。 8、强化患者身份识别。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身份识别。对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对重复就诊的患者,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识别患者,以便于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患者就诊信息交流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二、改善急救医疗服务 9、强化院前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无特殊情况下,农村30分钟内、城市(含县城区)10—15分钟内救护车赶到现场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的

关于院前急救信息化发展的观察

关于院前急救信息化发展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2T15:30:37.14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李晓 [导读] 应急急救体系是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急救事业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事业。 温州市急救中心温州市 325000 摘要:院前急救发展现状及信息化建设需求,阐述其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分析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后的效果,包括提升院前急救能力、统筹指挥调度能力、急救反应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院前急救;信息化; 一规划背景 急救机构是我市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机构,应急急救体系是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急救事业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事业。 (一)发展现状 1. 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目前,市级急救机构已完成专有机房建设,置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多类专用设备,支持系统应用和数据存储,保障各类系统运行安全。同时,市级急救中心持续完善安全防护机制,完成硬件设备和网站系统的登记保护定级备案,保障网络运行安全。 2. 应急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市级急救机构初步建成市级卫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已覆盖全市范围各级急救机构,并完成与市卫计委应急系统的对接,初步建立网络化急救管理体系,统一受理报警信息,统一处置突发状况,实现出诊车辆、接诊医院、调度指挥中心三方机构的实时对接。 3. 信息化应用逐渐开展 市级急救机构初步建成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与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对接,可实现车辆位置的定位追踪、车内急救场景的在线查看以及医疗设备急救数据的实时传送。 (二)面临问题 目前,我市应急急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应急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亟需解决。 1. 部分系统亟待建设,应用功能尚需完善 目前,部分应急急救业务仍沿用传统方式开展工作,尚无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类设备数据和救治信息,采用传统方式记录与传输,尚未实现实时的信息传送与数据流通,反馈流程复杂,时效性较低。 2. 系统数据尚未流通,互联进程尚待加速 由于各级急救机构的指挥调度系统独立建设、各自运营,尚未形成市域范围内统一管理的指挥调度系统,数据分散于各个机构内部,未能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各级急救机构之间、急救机构与疾控、妇幼保健等其它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缺乏的信息化交流机制,尚未实现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交互。 3. 应急联动程度较低,机制建设仍需完善 应急急救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除了各级急救机构应急处置外,还涉及医疗机构院内诊疗、公安机关秩序维持、民政部门物资调配等多方面,需要统一的指挥与调度以及各机构的紧密协作。 (三)发展形势 1. 业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并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各级急救机构建成的指挥调度管理系统,对于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用。 2. 系统运作交互化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级卫生应急急救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将趋于频繁紧密,车载设备数据实时联网、院前急救情况在线传送、院内诊疗准备即时启动、个人信息完备查询、人员信息反馈通报等环节,需要相关系统的实时支持,信息与数据的流通势在必行,业务流程将呈现出纵向一体化联动趋势 3. 公众服务智慧化 随着公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公众对于急救服务质量的关注日益提升,对于应急知识教育和操作技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各级卫生应急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业务信息系统,完善系统功能模块 1. 建设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 加快变革急救出诊病案记录方式,建设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实现院前急救病历记录的规范化、智能化、数字化,提升院前急救的质量与效率。 开发基本信息、病案史、体格检查、辅助诊断等功能模块,对接市级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市级诊疗共享一级平台、公共卫生主题数据库等,统一数据标准,实现院前急救电子病历与接诊医院HIS系统的信息共享与数据流通。 2. 推进“可视健康”工程(应急和院前急救部分)建设 开展“可视健康”工程建设,实现应急指挥调度、院前急救管理与远程指挥。 (1)建设移动单兵信息传输系统。加强一线处置人员的信息装备配置,建设移动单兵信息传输系统,对接应急指挥中心,实现险情和事件的实时上报,实现图文与音视频的实时采集与双向传输、现场人员及场景的GPS定位等功能。 (2)建设全过程急救记录平台,基于车载设备配置状况,对接相关系统,拓展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完善应用功能,汇集、管理

120急救中心移动信息化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中心 作者 贾慧颖 (jiahuiying@https://www.360docs.net/doc/b91805300.html, ) 120急救中心移动息化解决方案 本文档版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抄、复制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目录 1文档信息 (3) 1.1核实文档版本 (3) 1.2修改记录 (3) 1.3文档审核 (3) 1.4文档批准 (3) 1.5分发 (3) 2项目介绍 (4) 2.1120急救中心简介 (4) 2.2项目概况 (4) 3中国移动对于项目的理解 (5) 4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平台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5) 4.1手机报警定位子系统 (5) 1.功能描述 (5) 2.系统体系结构 (6) 4.2TD无线视频监控子系统 (8) 1.功能描述 (8) 2.系统体系结构 (9) 3.系统各部分功能介绍 (11) 1)移动视频采集设备. (11) 2)固定视频采集设备 (12) 3)移动统一平台 (12) 4)存储子系统 (12) 5附录 (13) 5.1中国移动简介 (13) 5.2中国移动公司移动信息化整体工作介绍 (14)

1 文档信息 1.1 核实文档版本 使用本文档前,文档使用者有责任核实当前版本的有效性 1.2 修改记录 对本文档所有修改都应按修改时间顺序记录在此。 1.3 文档审核 审核签字 1.4 文档批准 您本人或您本人指定的代表的签字表明您批准了本文档内容。它也表明您已经仔细地阅读、审查和考虑到了本文档对您的部门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它是否符合公司的指导方向。 批准签字 1.5 分发 ● ● 注:本文档递送的对象,如行业客户、北京移动相关部门/人员

院前院内急救信息通道建设方案

院前院内急救信息通道建设方案 1.建设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号)和省卫健委(原省卫计委)、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江苏省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苏卫医政〔2018〕9号)要求,推动我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市特制定《市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提出“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落实《市“十三五”院前急救事业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衔接,年内完成院前院内一体化信息交互平台建设,为患者提供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年内市人民医院通过省区域级三大救治中心验收,市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年内通过终期评估,获得救治中心资格。按照相关指南和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级和县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规范性建设。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探索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 市委、市政府还研究出台了《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相关要求,破解前期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使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始终保持全

国领先地位,使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效。文件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优政、惠民、兴业”为宗旨,以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落脚点,推动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打造具有物联网特色的“智慧名城”,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支撑。要求坚持数据思维,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技术要素驱动向数据要素驱动转变;坚持服务思维,实现工作重心由满足行政管理需求为主向以服务公众需求为主转变;坚持系统思维,实现建设模式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转变;坚持创新思维,实现主导方式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到2020年,使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以国家、省卫生健康委胸痛中心建设原则、指南、要求等为依据,以“胸痛救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发布《关于印发市胸痛救治中心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方案的通知》(锡卫医〔2018〕25 号)文,力求构建覆盖全市的急性胸痛分级诊疗体系,造福广大市民。该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强调整合院前急救、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卫生资源,协调推进“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协同、医院内各相关科室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协同”,建设分工明确、协同有力、转运通畅、信息共享的“胸痛救治中心”,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

浅谈院前急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下一步设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805300.html, 浅谈院前急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下一步设想作者:张彭 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5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通讯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疗卫生事业也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而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各地发展不均衡。本文通过对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从队伍建设、基础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对院前急救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院前急救;信息化发展;院前院内无缝衔接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5-0053-01 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edicin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have entered a new information age, and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arted late, uneven development in various pla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Yancheng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form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m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pre hospital first ai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pre hospital and in hospital seamless connection 1 建立机构,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120信息化建设,2006年起成立了通讯调度科,配备了专业的调度 员。201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名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负责中心系统维护及信息化相关 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为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2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中枢,目前,我中心机房配备了UPS备用电源、硬件防火墙、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程控交换机、服务器等各类硬件基础设备,支撑着中心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网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中心各项业务的发展,中心内部网络系统也在逐步扩展,由原来仅仅覆盖中心业务的局域网,发展到目前对上连接省指挥中心,对下覆盖各县(市、区)急救站的网络系统,为全市120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强化应用,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概况

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阳世雄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1、灵敏、可靠的通信网络: 具有先进的通信指挥平台、无线通信网络和设备、 特服号码120、车载终端(急救监控系统、数传、 对讲)卫星定位系统(GPS)。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2、性能良好的急救运输工具: 急救车、救护直升机、救生快舰艇、配备 相关的急救器材(急救药品、呼吸机、心电监 护仪、除颤仪、吸引器、自动担架)。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院前急救构成的三大要素
3、具有良好素质的医疗急救队伍: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急救知识和 技能,掌握相关医学知识,有较强的独力分 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概况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
?
?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始于20世纪50 年代,当时在大中城市成立了院前医疗急 救的专业机构-救护站。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省、地、县的 三级城市院前急救服务系统,院前急救作 为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 ,也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 续增长,我国院前急救目前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救网络,人 员、通讯、车辆装备得到了充实和改善,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其功能从单纯运输型转变为医疗急救与快 速转运为一体的急救医疗型。
?
目前在医疗急救系统中,有线通讯、无线 通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 GPS)、数字录音、计算机辅助指挥调度 系统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较为普遍。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现有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不足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目前主流120急救系统的信息流程是单向的,仅仅是以接警 调度为主,对于急救过程、急救医生和患者等重要的环节没 有做到信息化的管理,急救数据也无法实现互通和共享。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
?
1.南宁市的接警调度模式为110、120、 119、122四警合一调度模式,120调度 中心位于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南宁 南宁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急救医疗中心无法实时掌握调度、出车等 信息; 2.每位患者的病历仍是手工纸质填写,缺 乏科学、智能的病历管理,相关的数据分 析也无法自动统计;

院前急救发展之路的思考(一)

院前急救发展之路的思考(一) 【摘要】院前急救(现场急救)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至医院的过程。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它已从单纯运输型转变为医疗急救与快速转运为一体的急救医疗型,但我国院前急救起步较晚,各城市院前急救发展也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院前急救应开创急救的全新模式,实现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代化、知识普及化,为国民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院前急救发展平衡思考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挽救生命与院内的后续救治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构成了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SS)。院前急救的工作既包括日常的急救工作,又包括对公共卫生突发卫生事件或灾难性人身伤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虽然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的规模、模式、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会以全新的急救模式与国际接轨,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急救医疗服务。 1、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以心脑血管急症为首的各种急危重病和各种灾难性的意外人身伤害事故几乎发生在院外,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在现场或送往医院的途中会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院前急救则是担负着这样的使命:在进入医院前的任何时间、院外的任何场合,针对各种急危重症和突发灾难事故,帮助患者迅速脱离险境,进行现场抢救、护理、转运和途中监护病情,为挽救生命与院内的后续救治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2、院前急救的特点 2.1病种多科系、发病急、病情变化无常 急救人员应具备广博的医学理论知识、精湛的业务水平、过硬的急救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极强的耐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患者数量多、病情严重复杂 车祸、火灾、塌方、一氧化碳中毒等灾难事故发生时,患者数量多,现场情况复杂,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急救人员应临危不乱,迅速处理,团结协作。 2.3院外现场条件恶劣、抢救环境各异 如患者家狭小、昏暗、异味,拥挤的楼道,急救人员只能步行到达的山顶,冬季夜间寒冷的车祸现场等。要求急救人员适应能力强,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挽救患者的生命。 2.4高风险、社会性强 急救人员身处火灾、群殴、泥石流、工厂爆炸等现场,经常接诊酗酒闹事打人的患者,和社会各界打交道。急救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3、我国各地区间院前急救发展极不平衡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各个区域的急救中心应以适应当地的经济情况为准,但借鉴先进的急救模式,推动当地的急救事业发展势在必行。 3.1院前急救的模式不同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模式约有四种:依附型、院前型、指挥型和独立型。 3.1.1指挥型模式 很多三线城市是由依附型渐转为院前型和指挥型并存的模式,而且其中只有几家三甲、二甲医院承担院前急救任务,下面没有挂靠的基础服务站。调度室实行集中受理,分区(以行政区

2017数字化院前急救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院前急救系统综合了 音视频处理技术、无线移动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 高清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北斗/GPS 定位、地理信息管理等技术,可实 现本地高清录像存储、3G/4G&WIFI 无线网络传输、网络模块可方便插 拔、支持双卡传输、车辆信息定位、 预览智能去抖、远程指挥调度等功能,他是一个集各种高科技技术于一体的开放式综合监控指挥调度平台,能够跨时空、跨地域的为紧急救援任务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为要求准确、及时、高效的120院前急救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视频监控 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摄像头可实时获得车辆内外动态移动视频监控图像,通过4G网络上传至指挥中心便于中心对车辆突发紧急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和处理,图像采用H.264编码格式,压缩比高,图像清晰。图像上实时显示传输视频的速率,时间,和经纬度等信息。实时录像 支持在全过程对实时视频进行本地录像。支持对当前所有视频画面进行视频紧急录像;支持单个录像文件最长时间设置(5-60分钟),支持本地录像保持位置设置。 车辆定位 GPS实时定位,通过车载视频监控的主机自带GPS模块,及时获得车辆的位置、状态、速度、时间、方向录像回放及备份 可以对历史录像进行回放,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 供证据,录像回放可按照指定车辆、通道、时间、报

和运行轨迹,遇到堵塞情况,从而可以优化救护车辆的行驶路线;并对以上监控数据进行记录,需要时可对车辆的历史运行进行回放,包括车辆的位置、状态、速度、方向和运行轨迹等,有助于及时发现环境或人为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调度的便捷性。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资料并能完成回放和下载;回放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进退、画面暂停等。支持平台分段备份和车辆到达服务点后服务器自动将录像备份功能。 音频对讲 通过语音对讲功能,指挥中心人员能够对车辆现场工作进行指导,通过短信下发功能,在车内播放TTS语音,可以将信息对所有司机同步播放。轨迹回放 对车辆的每次运行进行实时记录,在需要时可对车辆的历史运行轨迹进行回放。 紧急报警与调度 系统提供车内紧急报警按钮,对于所有入网的车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只要按下报警开关,监控中心就可以收到报警信息,车内图像自动弹出到中心显示屏,GIS地图上报警车辆图标闪烁。软件平台自动弹出应急预案。车辆故障检测与告警 系统预留接口可对车辆故障进行检测和告警,如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车载主机连接到车辆中控,采用CAN 总线连接方式,可采集到发动机转速、声音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发出告警。 信息管理 系统平台可对司机、车辆信息进行统一录入和管理,提供数据统计和报表定查询功能,提高救护车信息化管理水平。电子地图 将车辆的实时信息、历史信息通过电子地图进行直观展示。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键入公司名称] 南京市120急救中心系统方案 2012/9/29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2 系统架构设计 (2) 3 系统业务功能与开展方式 (5) 3.1 急救中心指挥系统 (5) 3.2 车载系统 (7) 3.3 系统扩展 (8) 4 系统基本配置 (9)

1项目背景 目前,南京市120急救中心仅靠一套远程电话调度系统完成日常的特服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紧急救护的关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南京智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现代化、信息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急救中心作为地区医疗救援指挥的中枢,需要完成医疗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110”联动等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3G等无线宽带网络的全面应用,建立一套高效化、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2系统架构设计 120急救中心系统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情况,实行“就急、就近、就专科救治能力、就患者和家属意愿”救治,保证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

域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搭建了一个“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的生命救援大平台。 120急救中心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各类信息的高可视化承载平台,集中受理南京各地区120 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对呼救设备的追踪定位,及时获取伤病人员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将救护车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最近范围内医疗资源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生成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派出救护车赶往伤病人员所在地点,通知相关急救站或医院做好接治伤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在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的基础上,共享健康档案或电子病历(EHR/EMR)数据,发送到救护车和医院平台,根据伤病员既往病史,为相关救护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提升急救效率和质量。在“院前急救”阶段,通过无线音视频监控系统对救护现场实况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对救护车内急救过程的音视频以及相关救治信息进行录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向患者亲属或公众公开,增加急救行为的透明度。 120急救中心系统作为“智慧南京”电子服务应用的具体实现之一,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硬件与网络资源,能够建立与城市医疗体系之外其它相关信息平台的互通共享,如与“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对接后可以共享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数据,为救护车辆导航及急救医院选择提供实时有效的依据。

医疗机构急救系统需数字化智能化及信息化

医疗机构急救系统需数字化智能化及信息化 导读:在多年的急救工作中,每当救援告一段落,我们也要常常反思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忙着抢救病人,但现场第一时间的情况如转移病人的数量、分别送往哪些医院都没有记录下来。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实现健康管理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实现数字化健康管理。 一、院前医疗急救面临多重挑战 在多年的急救工作中,每当救援告一段落,我们也要常常反思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忙着抢救病人,但现场第一时间的情况如转移病人的数量、分别送往哪些医院都没有记录下来。同时,现场对急救病人采取的急救手段和措施是否有效也无从知晓,因为院前救治和医院诊疗是两个孤立的系统。此外,院前医疗急救系统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部分,还面临其他多重挑战,例如近些年市民对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同时,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公共安全压力增加、居民老龄化和人口流动带来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灾害事故多发等状况都挑战着我们的应急救援能力。 应该说,救护车上的车载信息系统相对于其他车辆先进。我们救护车装备的现状怎样?将来我们救护车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二、急救系统需数字化智能化 未来围绕日常急救、应急救援这两大急救的中心任务,我们对急救车装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急救车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

信息化,来提升院前急救系统的效率和质量,这代表着营救更多的生命。我们希望随着现有热门技术的不断成熟,搭建出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急救系统。 数字化急救系统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读取,把现场救助病人的情况实时记录下来发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把病人情况再发送给医院的急诊科室,从而使医院在远程指导急救车工作的同时,提前准备治疗方案。 智能化的急救车装备就是通过对传感器、车辆总线等的技术改进,对胎压、油量、车速等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和故障监测,达到节约维护保养成本、监督管理、减少故障的目的。同时,对车载的医疗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和故障提示,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处理,保障安全。 急救车装备的信息化可通过增加视频监控系统,把车辆外、驾驶室内或急救舱中的实时视频传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不仅可以监测各类情况变化,为事故纠纷提供处理的依据,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后方联动,寻求支持。同时,信息化的救护系统还包括单兵视频监控装备。 总体来说,对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救护系统来说,一是必须有一个智能化的处理系统,把所有的信息汇集到救护车上,通过救护车的传输系统再传输到后台;二是救护车上的每位救援人员都要有一个智能化的终端,能够把所有个人的信息汇聚到终端,提供给医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