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分析与研究_何凤有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分析与研究_何凤有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分析与研究_何凤有

作者简介:何凤有(1963— ),男,河北尚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控制系统容

错技术故障诊断等。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分析与研究

何凤有,马秀丽,钱苗旺,李娜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混合动力汽车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着巨大优越性,必将成为21世纪城市的重要地面

交通工具,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结构,分析了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技术在H E V 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电机驱动系统;电力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U 46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276(2009)01-0133-04

A n a l y s i s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P i v o t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i n H y b r i d E l e c t r i c V e h i c l e

H EF e n g -y o u ,M AX i u -l i ,Q I A NM i a o -w a n g ,L I N a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M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221008,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B e c a u s eh y b r i de l e c t r i cv e h i c l e sh a v eg r e a t e r a d v a n t a g et h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 v e h i c l e si n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e n e r g y

s a v i n g ,i t w i l l b e c o m et h em a i nt e r r e s t r i a l v e h i c l e so nt h eu r b a nr o a d si nt h e 21s t

c e n t u r y .T h i s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t h eb a s i c s t r u c t u r eo f

h y b r i de l e c t r i cv e h i c l e ,c a r e f u l l ya n a l y z e s s e v e r a l c o r r e l a t i v et e c h n o l o g i e sf o r H E V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t h es t o r a g eb a t t e r i e st e c h -n i q u ea n d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e t c ,a n db r i n g sf o r w a r ds o meq u e s t i o n st ob es e t t l e d .

K e yw o r d s :H y b r i dE l e c t r i cV e h i c l e ;s t o r a g eb a t t e r i e s ;m o t o r d r i v es y s t e m;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0 引言

随着石油供应的日趋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以电能为动力,节能、环保为特色的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10多年来,世界各大汽车产业集团陆续投入巨额资金研发电动汽车技术,目前均已从实验室开发试验阶段过渡到商品性试生产阶段,并进一步转向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但是,由于现阶段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寿命短,价格高等问题,使电动汽车的性价比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抗衡。在这种环境下,融合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各自优点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 E V )异军突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新型汽车开发的热点。

1 H E V 的结构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H E V 有多种结构,按动力系统布置可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 H E V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 H E V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 S H E V )和复合式混合动力汽车(C H E V )。S H E V 的动力系统结构是H E V 中最简单的一种(图1)。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首先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该电能可通过功率转换器为蓄电池充电,或经由电动机和传动装置驱动汽车。S H E V 以电动机为主驱动装置,发动机为辅助动力装置以提高行驶里程。由于发动机与驱动车轮之间没有直接的机械连接,发动机不受汽车行驶工况

影响,易运行在高效区。但是S H E V 的能量转换、传输环

节多,造成能量转换效率低,使得燃油利用率比较低。

图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P H E V 采用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驱动系统(图2),可

采用发动机单独驱动、电动机单独驱动或发动机和电动机联合驱动3种工作模式。在汽车需要大功率输出时,发动机和电动机联合驱动汽车,所以此时发动机和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较小值就可以达到动力要求。在汽车减速或刹车时,电动机工作在发电状态,向蓄电池充电,即再生制动。与S H E V 相比较,P H E V 的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但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

图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P S H E V 在结构上综合了S H E V 和P H E V 的特点,如

图3所示。与S H E V 相比,它增加了机械动力传递路线;与P H E V 相比较,它增加了电能的传递路线。发动机和电动机可选择比较小的功率,控制策略灵活,发动机可以比较容易的工作在高效率区域。但是,P S H E V 结构复杂,成本高。

图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C H E V 结构更加复杂,如图4所示,一般用于双轴独立系统,相当于一套完整的串联系统加上一套完整的并联系统,工作模式更加多样化,成本最高,控制系统也最复杂。

图4 复合式混合动力汽车

2 H E V 的核心技术研究与发展

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发展与机械、电气、内燃机、能源、计算机、汽车、信息等技术息息相关。H E V 作为多种高薪技术的集成,是典型的高薪技术产品,集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和实用化于一体。其研制和开发的核心技术主要是电池、电动机、电动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能量管理技术以及车身和底盘设计等,其中前4项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瓶颈。

2.1 H E V 用电池

H E V 的成败关键在于电池,电池也是一直制约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H E V 在匀速行驶时,由发动机提供能量,电池组基本上处于不充不放的状态;汽车行驶需要大功率时(如加速、爬坡、高速等),电池组放电,释放能量;汽车行驶需要小功率时(如低速、停车等),电池组充电,积蓄能量。

a )H E V 对电池的特殊要求:与E V 不同,H E V 电池连续工作时间短,对电池容量要求不高,而对功率要求较高。另外H E V 电池S O C 工作范围在50%左右,波动一般不超过20%。这是因为H E V 要求电池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保证车辆制动时可以充分吸收能量,并不致使电池过充后降低寿命,甚至破坏电池。H E V 和E V 用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质量比能量、体积比能量、质量比功率、价格和循环寿命等。

为了确保H E V 合理的行驶性能,对其能源系统有如下要求:高比能量(确保H E V 达到合理的行驶里程);高比功率(确保加速和爬坡性能);寿命长、免维护、充电快、效率高(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接受制动回输功率的能力);尺寸小;安全性高。

b )H E V 电池的发展:至今为止,电动汽车用电池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已取得了突破的进展。第一代是铅酸电池,主要是阀控铅酸电池(V R L A ),由于其比能量高、价格低和放电倍率高,成为目前唯一大批量生产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第二代是碱性电池,只要有N i -C d ,N i -M H ,N a /S ,L i -i o n 和Z n /A i r 等多种电池,其比能量和比功率都比铅酸电池高,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电动能力和续驶里程,但

是价格比铅酸电池要高。第三代是以燃料电池为主的电池,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控制反应过程可控、能量转化过程可连续的特点,因此是理想的汽车用电池,现正处于研制阶段,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

从目前车用电池的发展来看,镍氢电池可能是H E V 动力能源的首选电池,它已经规模化生产,性能稳定,其质量比、体积比功率、电池寿命和重复充放电次数方面已经达到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会(U S A B C )性能指标。另外,一种叫质子交换膜的燃料电池(P E M F C )的能量转换效率是普通内燃机热效率的2~3倍;同时它还具有噪音低、无污染、寿命长、启动迅速、比功率大和输出功率可随时调整等特性,使得P E M F C 非常适合用作交通工具的动力源,有关

专家预言:21世纪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能成为汽车的主体。其他尚在试验阶段的电池如飞轮电池、太阳能电池,有着寿命长、环保等优点,在未来的车用电池中也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c )H E V 电池的管理:在电池管理方面,目前着力于多个电池串、并联使用,为管理此更新的电池类型,需要采用嵌入式控制器来监视电池组的工作情况。大型H E V 电池组可能包含200个甚至更多的独立电池,因此对所有电池进行单独监控是不现实的,而嵌入式处理器的可根据电池技术的多重特性、不同电池组之间的电压以及流入或流出电池组的电流来估计电池的电量状态。当铿电池或镍氢(N i -M H )电池的电量耗尽到低于闭值时,镍氢电池和铿电池将很快损坏,不过嵌入式处理器可测定电量状态,并在电池组或单个电池的电压低于闭值前关断系统。但也不可对铿电池和镍氢电池进行过充电,以尽量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2.2 H E V 电机驱动系统

电机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原动机,是心脏,是H E V

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电机驱动系统是由电动机和驱动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为满足整车动力性能的需要,对电动机的具体要求为:1)瞬时功率大、功率密度高、过载能力强;2)效率高;3)运行速度范围要广,高、低速综合效率也要高。电动机在低速区具有恒转矩特性,在高速区具有恒功率特性,其转矩和功率控制特性如图5所示;4)结构简单牢固,耐冲击、颠簸、运行可靠,免维护,低成本等。驱动控制器是将电池的电能转换

为适于电动机运行的另外一种电能变换控制装置。通过这种变换和控制使电动机处于上述要求的运行最佳工作状态,以满足H E V 实际行驶工况的需要。驱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好,系统可靠性高,成本低等。

图5 电动机转矩和功率控制特性

用于H E V 的电机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容错能力以及具有低噪声、高效率的特点,同时具有对电压波动不敏感等性能。用于H E V 的电机类型有交流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其中交流感应电机较具有代表性,但这种电机很难解决其功率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能够适用于H E V 的具有更高效率和功率密度的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的先进电机来替代目前使用的交流感应电机。同时对电机的控制方法和冷却系统也应有深入的研究。

2.3 H E V 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a )H E V 常用的电力电子技术装置:丰田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P r i u s T H S I I 的电力电子技术在H E V 中的应用

如图6所示。该整车电器驱动系统主要采用用A t k i n S o n 循环的高效发动机、永磁交流同步电动机、发电机、动力分配装置、高性能镍金属氢化物(N i -M H )电池、控制管理单元以及各相关逆变器和D C -D C 变换器等部件组成。

图6 P r i u s T H S I I 整车电气系统结构

b )H E V 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要求:受各方面运行条件

的限制,要求H E V 用电力电子技术机装置应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比功率大。易于安装的特点。此外,以下的技术细节必须得到重点考虑:

1)电力电子装置密封问题:各种车用电力电子装置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密封,以耐受温度和振动的影响,并能防止各种汽车液体的侵入。2)电磁兼容/电磁干扰(E M C /E M I )问题:H E V 是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面包含有各种控制芯片和弱电回路,因此在进行车载电力电子装置设计时,为了消除将来的事故隐患,必须要很好的研究并解决E M C /E M I 问题。

3)直流母线电压利用问题:H E V 储能系统的电压是可变的,电压的大小取决于汽车实际负载的大小、运行工况(电动还是发电)以及电机是否弱磁运行等等,典型的母线电压波动范围是标称值的-30%~+25%。因此如何在汽车工况频繁变化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直流母线电

压,成为了控制策略设计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4)电力电子装置控制问题:“高开关频率”和“高采样率”目前被普遍应用于H E V 的电力电子装置和交流传动系统中,客观上,“双高”需要高精度的编码器和解算器,因此这就意味着电机中出现宽的温度梯度和饱和状态时,如何降低参数敏感度,以满足控制要求。

5)软开关技术在H E V 中的应用:目前,H E V 普遍采用P WM 控制的电压源型逆变器。长时间以来,正弦波逆变器主要的工作模式是S P WM 或S V P WM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逆变器开关管工作在“硬开关”状态。它存在开、关损耗大、过高的的d v /d t 和d i /d t 带来传导和辐射电磁干扰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重心就是如何实现功率开关器件的“软开关”。现阶段,研究较为活跃的有电感换向S P WM 软开关技术、电感换能式三相软开关技术新型半桥电流源串联谐振软开关技术等等。

6)H E V 用逆变器的通态损耗分析:目前,逆变器中的主流器件仍是I G B T 和快恢复二极管,这些器件在运行时都会产生损耗,主要由通态损耗和开关损耗组成。随着器件开关特性的优化,通态损耗占变换器损耗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软开关技术的应用使得开关损耗大大减小,通态损耗从而成为主要的功率损耗源。因此,通态损耗的精确计算是H E V 用逆变器系统热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3 总结

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结构,分析了电池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技术在H E V 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交流驱动系统在商业化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开发研制采用交流电机驱动系统的H E V ,已经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合理利用能源意识的增强,作为一种污染小和高效率的现代化交通工具,H E V 将得到全面的

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麻友良,程全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J].公路交通科

技,2001,18(1):78-80.

[2]张卫青.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重庆工学

院学报,2006(5):19-22.

[3]张立伟,胡广艳,游小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电力电子技术

应用综述[J].电力电子,2000(2).

[4]张巳冬.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制现状[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07,11.[5]李相哲,丁千,石常青.混合电动汽车及蓄电池[J].电池工

业,2003,8(2).

[6]王群京,陈权,姜卫东.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通态损耗分

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22(3).

[7]朱忠尼,陈坚,王荣.三相F MS P W M软开关逆变器分析与设

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7,22(3).

[8]孙孝峰,刘军,金晓毅.新型半桥电流源串联谐振软开关三电

平逆变器及其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22(3).

收稿日期:2008-08-07

(上接第127页)

示多种波形,该系统体积小,功能强大,具有实际工程运用价值,此外良好的C/C++开发经验对于该系统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并可能最终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能。

参考文献:

[1]S i k u nL i,Z h i h u i X i o n g,T i e j u nL i.D i s t r i b u t e d c o o p e r a t i v e d e s i g n

m e t h o d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o r e m b e d d e d s y s t e m[J].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 C o n s u m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2005,2(24-26):956-960.

[2]汪兵,李存斌,陈鹏.E V C高级编程及其应用开发[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陈连坤.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5.[4]周毓林,宁杨,陆贵强,等.Wi n d o w s C E.n e t内核定制及应用

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何桂华.基于S a m A r m d v k9开发板的WI N C E系统定制与安装

[J].长沙电力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3):54-56.

[6]何宗键.Wi n d o w s C E嵌入式系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出版社,2006.

[7]姜波.Wi n d o w s C E.N e t程序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

[8]陈向群,王雷.Wi n d o w s C E.N E T系统分析及实验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8-06-06

(上接第129页)

在开启“*.e m p”档时,发现有相同文件名的零件存在,会使用既存在的档案取代建立新的档案。

4 结论

由图6和图7比较可知,通过P r o/E C A D模块与P r o-

t e l D X P软件之间进行P C B板的设计数据交换,能够解决P C B板子之间与机构空间干涉的问题,减少P C B上下板元器件(I C,连接器、按键等)干涉问题,提高了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正确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失误设计成本,寻求最佳的产品厚度及外观,并且使得产品设计的轻薄、短小成为可能。

图6 运用P r o/E C A D前

图7 运用P r o/E C A D后

参考文献:

[1]林清安.P r o/E野火3.0中文版动态机构设计与仿真[M].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王翔.基于P r o/E C A D实现M C A D和E C A D之间的无缝集成

[J].C A D/C A 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7.

[3]曹飞,梁艳霞.P r 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

用,2001,14(4).

[4]陈勇.P r o/E n g i n e e r软件是产品设计的理想工具[J].机械科

学与技术,1995.

收稿日期:2008-08-18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在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汽车行业渐渐从传统地燃油慢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并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了展望。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存在问题,研究前景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也日益加重, 这对石油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汽车行业不得不从传统的耗能模式到节能环保的耗能模式进行转型。近年来,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现阶段作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寿命较短、价格较高和电池本身的污染等问题, 使得电动汽车的发展进度和产业化受到的比较严重的限制。其性价比也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抗衡。此时混合动力汽车就很好的弥补了电动汽车的缺点。所谓混合动力就是将电动机和辅助动力单元组合作为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机或动力发电机组。这样既利用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 动力性好的优点, 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在现阶段,混合动力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 厂商已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可实施性较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世界上生产、研发HEV 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和欧洲汽车强国。其中日本的实力最雄厚。 丰田公司1997 年8 月推出其第一款混合动力 汽车Toyota Coaster Hybrid EV minibus, 同年12 月,推出Toyota Prius(普锐斯)这是世界第一款 大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自第一代Prius 开始销 售以来,截止到中Prius 标准型每升汽油可行驶35.5 公里。到2010 年7 月31 日,累计销量已超过268 万辆。目前市场上正热销的两款车型分别为 丰田Prius 和本田Insight 。在2010年4 月份举 办的北京车展上,共有8 款日系混合动力汽车展出, 其中丰田第三代普锐斯性能最优越,本田Insight 被 认为同级中最省油,本田CR-Z 具有运动风格受到人 们的关注。日本国内对混合动力汽车产业有长期的发展规划,政府大力扶持产业技术发展,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奖励措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拉动内需;规划长远发展战略。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原来只是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日本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能源部与三大汽车公司于1993 年签订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合同,并于1998年在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出了样车。2005年9 月通用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与宝马集团签署了关于构建全球合作联盟,以共同开发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的合作。2009 年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 29.032 万辆虽然占美国汽车市场份额只有2.8%,但从2005 年起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2013 年将达到 87.2 万辆,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 1.2 国内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过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在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汽车行业渐渐从传统地燃油慢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并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存在问题,研究前景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也日益加重,这对石油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汽车行业不得不从传统的耗能模式到节能环保的耗能模式进行转型。近年来,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现阶段作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寿命较短、价格较高和电池本身的污染等问题,使得电动汽车的发展进度和产业化受到的比较严重的限制。其性价比也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抗衡。此时混合动力汽车就很好的弥补了电动汽车的缺点。所谓混合动力就是将电动机和辅助动力单元组合作为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机或动力发电机组。这样既利用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在现阶段,混合动力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国内外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厂商已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可实施性较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世界上生产、研发HEV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和欧洲汽车强国。其中日本的实力最雄厚。 丰田公司1997年8月推出其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Toyota Coaster Hybrid EV minibus,同年12月,推出Toyota Prius(普锐斯)这是世界第一款大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自第一代Prius 开始销售以来,截止到中Prius标准型每升汽油可行驶35.5公里。到2010年7月31日,累计销量已超过268万辆。目前市场上正热销的两款车型分别为丰田Prius和本田Insight。在2010年4月份举办的北京车展上,共有8款日系混合动力汽车展出,其中丰田第三代普锐斯性能最

汽车新能源教案

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图1- 1大众BlueMotion纯电动汽车 4.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 图1-4荣威750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5.氢动力汽车

氢气不含碳,燃烧后不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而且可以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得到,因此被认为是人类的终极能源。 图1-5长安“氢程”氢动力汽车 6.天然气汽车 天然气汽车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一种气体燃料汽车。天然气的甲烷含量一般在90%以上,是一种很好的汽车发动机燃料 图1- 6宝马AC SCHNITZER GP3.10液化石油气汽车

2.甲醇汽车 甲醇汽车就是以甲醇作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也能以汽油或汽油-甲醇混合燃料为燃料,是一种甲醇-汽油燃料灵活转换的具有节能环保科技含量的新型汽车,也可以由普通汽车改装而成。 图1-7华普海锋甲醇动力轿车 3.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biofuel)泛指由生物质(例如玉米、大豆、秸秆等)组成或萃取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主要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图1-8采用了可燃烧生物柴油发动机的瑞典柯尼塞格 (koenigsegg)CCXR汽车 虽然生物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但是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也存在污染、粮食安全等诸多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全球性的广泛应用。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分析 1.能源危机 化石能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一直以来以其低廉的经济成本而受到传统汽车产业的青睐,但是通过对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石油可被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2009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同样,天然气仅可以满足62.8年的开采,也就是说,这些传统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这对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中国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能源的尽头将是什么?没有人想坐以待毙。所以在能源的巨大压力之下,

电动汽车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电动汽车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1.研究的背景 汽车的发展引起了地球资源的过大消耗。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紧缺是全人类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关系到全球的经济与军事安全。我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能源的稳定供应是一个国家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将难以持续我国这个泱泱汽车大国的兴起。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汽车尾气的排放引起了城市的温室效应,同时也引起了臭氧层的破坏,形成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而对动植物也产生了很大的危害。面对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人们可以直接闻到汽车尾气排放的带有刺鼻臭味的燃烧不完全的雾化混合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的呼声也与日俱增。 面对资源紧缺与环境保护问题,发展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1.1电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电动汽车是指用车载电源为动力,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汽车。电动汽车应具有汽车的性能和属性,但动力线路与原内燃机动力线路不同,又具有电力车辆的基本特征。电动汽车通常被分为蓄电池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三大类。 1.2电动汽车的早期发展 尽管电动汽车技术目前看来还处于新兴发展时期,但它的产生却早于燃油车,并已经历了多个兴衰周期。以下是主要的时期: 1834年 Thomas Davenport 电动三轮车不可充电的干电池驱动 1881年法国古斯塔夫?特鲁夫电动三轮汽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 1882年英国人阿顿与培里三轮电动汽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 1890年美国电动汽车以蓄电池为动力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能源、环境问题使人们对电动汽车又开始重新重视,世界各国政府与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但主要还是在近来十几年中,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进入了高峰期,并在各项技术发展商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步。 2.电动汽车在各国的发展现状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 2.1日本 日本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开发。以下是日本研制电动汽车的进程: 1976年日本成立电动汽车协会 20世纪80年代本田公司开始研究开发电动汽车 1996年本田推出“PLUS”纯电动汽车 1997年本田的“PLUS”被推向了美国 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 18级汽修,汽配 先修课程: 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八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章 1.1新能源汽车的概述(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熟知新能与汽车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防护 掌握新能源高压系统的结构; 熟知新能源汽车高压隐患部位;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章 3.1储能装置概述 了解电池的类型; 掌握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道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3.2蓄电池 熟知蓄电池的类型的特点; 了解电池的充电方法; 知道蓄电池的测试内容及方法。 3.3燃料电池 了解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了解燃料电池的类型,熟知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了解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 3.4超级电容及飞轮电池 简单了解的太阳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掌握超级电容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了解飞轮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5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了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系统。 3.6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和类型; 掌握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了解典型的能量回收系统。

新能源汽车设计的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设计的核心技术 中国汽车行业继续稳坐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宝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 连串的社会问题: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的国际公认安全警戒线;汽车尾气占 城市废气超过65%..新能源汽车为全球解决传统能源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能 源问题提供了最佳的机会,成为全球持续关注的热点。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重庆)汽车电子高峰论坛上,基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子设计也成为热点话题。 其实,除了不一样的驱动方式,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并无本质的区别,更佳的驾驶与乘坐体验和更高安全性依然是汽车设计的主要挑战。富士通半导 体(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钰指出,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视频技术获得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高效率、高性能的控制 技术是实现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在本届论坛上,富士通向中国汽车电 子厂商和整车厂商展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设计挑战的领先汽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 电机控制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 变频概念近年来成为包括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产品的绝对热点,其中的关键即是电机的控制技术。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汽车电 机控制要求更高电机的平稳运转、快速启动和制动以及电机效率背后都涉及到 电机控制的关键技术,将直接关系到电能利用效率、整车性能、驾驶体验以及 车辆行驶安全。 作为传统消费和工业电机控制方案的全球主要供应商,富士通在新能源 汽车电机控制上也走在了前列,其32 位电机控制MCU MB91F267NA 已经取得不少成功应用。日前,富士通再次针对新能源汽车对电机控制的独特需求, 发布了3 款电动汽车电机控制MCU MB91580 系列。作为高性能32 位闪存嵌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成长现状及趋势 令狐采学 摘要 在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汽车行业渐渐从传统地燃油慢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对混合动力汽车成长的必定性,及其我国在成长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发。指出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并为其在未来的成长中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存在问题,研究前景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成长,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也日益加重,这对石油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年夜的挑战。因此汽车行业不克不及不从传统的耗能模式到节能环保的耗能模式进行转型。近年来,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重年夜的进展。可是由于现阶段作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寿命较短、价格较高和电池自己的污染等问题,使得电动汽车的成长进度和财产化受到的比较严重的限制。其性价比也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抗衡。此时混合动力汽车就很好的弥补了电动汽车的缺点。所谓混合动力就是将电念头和帮助动力单位组合作为驱动力,帮助动力单位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机或动力发机电组。这样既利用了发念头继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阐扬电念头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在现阶段,混合动力有很好的成长前景。 1.国内外成长现状 1.1国外成长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厂商已将研究的

重点转向了可实施性较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世界上生产、研发HEV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和欧洲汽车强国。其中日本的实力最雄厚。 丰田公司1997年8月推出其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Toyota Coaster Hybrid EV minibus,同年12月,推出Toyota Prius(普锐斯)这是世界第一款年夜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自第一代Prius 开始销售以来,截止到中Prius标准型每升汽油可行驶35.5公里。到7月31日,累计销量已超出268万辆。目前市场上正热销的两款车型辨别为丰田Prius和本田Insight。在4月份举办的北京车展上,共有8款日系混合动力汽车展出,其中丰田第三代普锐斯性能最优越,本田Insight被认为同级中最省油,本田CRZ具有运动气概受到人们的关注。日本国内对混合动力汽车财产有长期的成长规划,政府年夜力搀扶财产技术成长,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增进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拉动内需;规划长远成长战略。 美国三年夜汽车公司原来只是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未能实现财产化,日本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位置。美国能源部与三年夜汽车公司于1993年签订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合同,并于1998年在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出了样车。9月通用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与宝马集团签署了关于构建全球合作联盟,以共同开发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的合作。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29.032万辆虽然占美国汽车市场份额只有 2.8%,但从起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将达到87.2万辆,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 1.2国内成长现状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立异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机电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规划,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自主立异取得了一定进展。 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体系。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是电池(包含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除此之外,还包含发念头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发念头和机电之间动力的转换和衔接也是重点。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详解:电池包和BMS、VCU、-MCU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详解:电池包和BMS、VCU、MCU 导读:为了使新能源爱好者和初级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北汽福田新能源系统开发部部长杨伟斌结合研发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从新能源汽车分类、模块规划、电控技术和充电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8万辆,发展态势喜人。为了使新能源爱好者和初级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笔者结合研发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从新能源汽车分类、模块规划、电控技术和充电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 新能源汽车分类 在新能源汽车分类中,“弱混、强混”与“串联、并联”不同分类方法令非业内人士感到困惑,其实这些名称是从不同角度给出的解释、并不矛盾。 1.1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角度通常按照混合度进行划分,可分为起停、弱混、中混、强混、插电和纯电动,节油效果和成本增等指标加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无此功能或较弱、“+”个数越多表示效果越好,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节油效果改善、成本增加也较多。 表1 消费者角度分类 1.2技术角度

图1 技术角度分类 技术角度由简到繁分为纯电动、串联混合动力、并联混合动力及混联混合动力,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P0表示BSG(Belt starter generator,带传动启停装置)系统,P1代表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启动机和发电机一体化装置)系统、电机处于发动机和离合器之间,P2中电机处于离合器和变速器输入端之间,P3表示电机处于变速器输出端或布置于后轴,P03表示P0和P3的组合。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各种结构在国内外乘用或商用车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相对来说P2在欧洲比较流行,行星排结构在日系和美系车辆中占主导地位,P03等组合结构在四驱车辆中应用较为普遍、欧蓝德和标致3008均已实现量产。新能源车型选择应综合考虑结构复杂性、节油效果和成本增加,例如由通用、克莱斯勒和宝马联合开发的三行星排双模系统,尽管节油效果较好,但由于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近十年间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2 新能源汽车模块规划 尽管新能源汽车分类复杂,但其中共用的模块较多,在开发过程中可采用模块化方法,共享平台、提高开发速度。总体上讲,整个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三级模块体系、如图2所示,一级模块主要是指执行系统,包括充电设备、电动附件、储能系统、发动机、发电机、离合器、驱动电机和齿轮箱。二级模块分为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执行部分包括充电设备的地面充电机、集电器和车载充电机,储能系统的单体、电箱和PACK,发动机部分的气体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发电机的永磁同步和交流异步,离合器中的干式和湿式,驱动电机的永磁同步和交流异步,齿轮箱部分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包括AMT、AT和DCT等)、行星排和减速齿轮;二级模块的控制系统包括BMS、ECU、GCU、CCU、MCU、TCU和VCU,分别表示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发电机控制器、离合器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和整车控制

电动车基本知识讲解1

电动车基本知识讲解 银河汽车网 2008-11-23 阅读:3755次 【字体:大中小】 第一章电动车基本知识 一、电动自行车的定义 它是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 种自行车. 二、电动车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1、充电器,它是给电池补充电能的装置,一般分二阶段和三阶段充电模式两种. 2、电池,主要采用铅酸电池组合,另外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也在一些轻便折叠电动车上开始使用了. 3、控制器,它是控制电机转速的部件,也是电动车电气系统的核心,具有欠压、限流、过流保护功能. 4、转把、闸把、助力传感器,这些部件都是控制器的信号输入部件,转把信号是电动车速度的控制信号,闸把信号是电动车刹车时,闸把内部电子电路输出给控制器的一个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这个信号,就会切断对电机的供电,从而实现刹车断电功能,助力

电压的单位,符号是V,一千伏特称为1KV 六、安时是什么意思 它是安培乘以小时的意思,英文代号Ah,是电池电能容量的单位,电动车常用电池为12安时容量,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动车续行里程的长短,电池经多次使用或不正常使用后其容量下降,就是指这一数值。 七、安培是什么意思 电流的单位,符号是A 八、欧姆是什么意思 电阻的单位,符号是Ω 九、集成电路是什么意思 为完成某些特定的电路功能,将很多的电子元器件高度集中起来,并用特定的形式进行组装起来的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的型号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多采用集成电路,有利于减小体积,提高可*性,英文简称IC 十、电动车的基本性能 电动车的基本性能目前尚未见到完整的统一规定,但电动车应当和必须具备以下性能: 1、车速,电动自行车的车速20㎞/h(国家规定) 2、载重,车体自身及其配件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总载重量不少于75㎏。 3、加速性能,电池电量充足,在平直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起步至最高车速20㎞/h,最大行车距离不超过8米。 4、爬坡能力,电动车爬坡能力不少于7度。 5、充一次电行驶能力不少于25㎞。 6、电机寿命,无刷电机不少于30万㎞,有刷电机不少于6万㎞。 7、电池寿命,在完全充放电的情况下,铅酸电池使用时间不少于300次。 8、无极变速。 9、控制器和充电器应该的智能型的,控制器面板有电池剩余电量和速度显示,还应当具有基本的保护功能,如欠压保护,过流保护,刹车断电等。 十一、如何区分电机的类型?有刷和无刷。 想区分电机的类型,必须查看电机轴端的引出线路,用手捏摸电机轴端引出套管中有

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新能源汽车介绍

目录 CONTENTS 新能源汽车概论纯电动汽车初探纯电动汽车部件介绍123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广义定义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 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 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 狭义定义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规定:新能 源汽车是指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 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技术原理先进的汽车。 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广义概念里,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环保 无污染噪音小 结构简单 使用维修方便 能源效率高 多样化 用车成本低 可使用低价电简单省钱 96%40% 高效

19世纪中期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 20世纪70年代 第二个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的石 油危机,使人们重 新审视纯电动汽车 受到资本的推动, 在那十几年里,电 动汽车的驱动技术 有了较大的发展。 20世纪初期 电动汽车的第一个 黄金时代:蒸汽汽 车占40%,电动汽 车占38%,内燃机 汽车只占22%。 20世纪90年代 由于电池技术发展 滞后,汽车制造商 在市场压力下,开 始研发混合动力汽 车,以克服电池和 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21世纪初期 电动汽车里程碑: 2008年特斯拉电动 汽车交付客户,这 是第一辆合法生产 的锂离子电池的全 电动汽车,也是全 球首辆一次充满电 行驶320公里以上 的全电动汽车。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电动汽车进展现状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分类 按照我国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治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纳特不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纳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操纵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按照目前技术的进展方向或者车辆驱动原理,可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 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分类关系见下图: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底盘、车身、蓄电池组、电动机、操纵器和辅助设施六部分组成。由于电动机具有良好的牵引特性,因此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不需要离合器和变速器。车速操纵由操纵器通过调速系统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即可实现。现在纯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差不多相当成熟,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都有部分车型投入量产和商业化运营。 纯电动汽车的优点:(1)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靠,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由于电力能够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 (2)减少环境污染。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都市,对人类损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

美国SAE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已发布和制定中的标准

表1美国已公布的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SAE标准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英文)标准名称(中文) Vehicle Systems整车系统 SAE J551/5-1997Performance Level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from Electric Vehicles,Broadband,9kHz To30MHz 电动汽车电磁强度(带宽9kHz~30MHz)的特点和 测量方法 SAE J1634Electric Vehicl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ange Test电动汽车能量消耗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SAE J1666Electric Vehicle Acceleration,Gradeability and Deceleration Test Procedure 电动汽车加速、爬坡能力和减速试验方法 SAE J1711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the Exhaust Emissions and Fuel economy of Hybrid-Electric Vehicles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污染物检测 推荐规程 SAE J1715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and Electric Vehicle(EV)Terminology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术语SAE J2344Guidelines for Electric Vehicle Safety电动汽车安全导则 SAE J2464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RESS)Safety and Abuse Testing 电动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储能安全和滥用试 验 SAE J2711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Fuel Economy and Emissions of Hybrid-Electric and Conventional Heavy Duty Vehicles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统汽车能量消耗及排 气污染物试验方法推荐规程 SAE J2758Determination of the Maximum Available Power from a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on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储能系统最大功率的测定方 法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作者:————————————————————————————————日期: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摘要 本文介绍了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对比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结构、技术研发、产业政策及示范运营状况,指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统筹、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认可度等方面的不足;对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如电机驱动技术、能量管理系统、锂离子电池技术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进行了探讨。 0 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加剧,大力研究和利用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及促进产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强国纷纷加入抢占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行列,我国有关部门及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行业趋势,将电动汽车确定为国家7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先后推出了《节能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等规划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在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国外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以更快的速度成长,电动汽车产销量均有明显提升。2014年全球市场共销售353 522 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56.78%;其中,电动乘用车323 864辆,占比91. 61% (电动乘用车指“双80”车,即最高时速80 km/h 以上,同时一次充电续航里程80 km以上);电动客车及电动专用车29 658 辆,占比8. 39%[1]。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仍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位居前列。全球各主要国家电动汽车2014年保有量及2020年预计保有量如表1 所示[2]。美国的通用、福特、特斯拉公司,日本的丰田、日产及本田公司,欧洲的宝马、奔驰、雪铁龙公司等都在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上呈现出很强的实力。

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 基础问题研究

项目名称: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基础问 题研究 首席科学家:余卓平同济大学 起止年限:2010.9至2015.9 依托部门:上海市科委

二、预期目标 3.1 总体目标 本项目以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节能与主动安全性能为突破点,建立基于分布式驱动电机特性的轮胎动态模型、车辆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和动力电源—电驱动系统多场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多体多场复杂耦合动力学系统;研究电源与电驱动系统能耗规律、车辆空气/热动力学特性及其能耗规律,提出分布式电源与能量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理论、车身空气动力造型设计及整车结构设计方法与整车热管理方法;探索无非驱动轮工况下车辆关键动力学参数自适应辨识方法;研究复杂耦合系统能耗优化与动力学协调控制理论,创立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设计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 通过该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可以培养一支以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为研究背景的科研团队,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专家和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高水平骨干人才,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水平,为我国电动汽车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五年预期目标 (1)理论研究成果: 揭示分布式驱动电机转矩与转速快速变化时的轮胎-路面的瞬态作用机理;揭示分布式驱动型式对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及多物理场 的耦合作用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揭示电源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和全工作范围内的能量效率变化规律;建立适用于分布式驱动系统的电池状态估计理论模型,提出电池状态估计方 法;揭示多样工况条件下不同拓扑结构电源与轮边电驱/制动系统能耗 内在规律,提出电源及分布式电驱/制动系统拓扑结构理论及能量管理 方法。 揭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流场规律、空气阻力形成机理,探索适应于分布式驱动结构的最佳空气动力学汽车外形特征;揭示分布式驱动电动 汽车在轮边驱动单元区域的特殊流动及传热规律,探索适应于该区域的 特有的气动外型特征和热管理途径。 初步建立起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多源信息融合的车辆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技术体系,并在路面特征参数辨识方法以及车辆行驶状 态参数估计的自适应方法方面取得突破。 建立适用于分布式电驱动模式的汽车驱动/制动控制的理论,阐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汽车动力学控制间的作用关系,形成分布式驱 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系统能量管理与动力学协调控制理论。 (2)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 建立轮胎高频动态模型及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动力学建模 方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 检验大纲 1.检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落实【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以下简称【通知】),科学、合理规范地评价节能与新能源车辆(以下简称HEV车辆)的节油率和最大电功率比,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发放车辆补贴提供依据,特制订本检验大纲。 属于【通知】中附表一(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和附表二(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规定给予补贴范围的混合动力汽车可以申请按照本大纲要求进行检验。燃用气体燃料的混合动力汽车有关办法另行制订。 2.检验项目及方法 采用对比检验,分别对HEV车辆及其对应基准车辆的燃料消耗量进行检测,计算HEV车辆的节油率。HEV车辆除了燃料消耗量检验外,还应附加电机功率检验。检验方法如下: 2.1燃料消耗量检验 2.1.1基准车辆的燃料消耗量检验 基准车辆指用于与待评价HEV车辆进行比较的属于同一企业的基准车辆。 (a) 轻型汽车,按GB/T 19233-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 (b) 重型汽车,参照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 2.1.2 HEV车辆的燃料消耗量检验 (a) 轻型HEV车辆,按GB/T 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 (b) 重型HEV车辆,按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进行。对于可外接充电型(以下简称Plug-in型式),除采用此方法按照混合动力模式测试外,增加相关测试内容,见附件1。 2.2电机额定功率检验

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现状与展望

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现状与展望* 广濑久士 丹下昭二 *日本电动车辆协会供稿(JEVA) 1 前言 汽车开发出来已经有一个多世纪。这期间,经过人们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可以更加快捷、更加舒适地移动的方便的交通工具。然而,近年来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及浮游微粒物质等所引起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地球变暖等被看成是严峻的问题,这就要求采取全球范围的相应对策。此外,作为燃料使用的石油,在2001年初被确认的埋藏量约为一兆桶,据估计可开采年数为42年。可开采年数近20多年来已经增加了30多年。今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可开采年数还会有所增长,但是总有一天要枯竭,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意味着以廉价石油作为能源的汽车总有一天会动不了。当前,环境问题被看作更为重要的课题,但是根据石油的现实情况,很好应对将来的能源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电动车(简称EV)及混合动力电动车(简称HEV)这类利用电的车辆,既对大气污染具有优良特性,同时又对地球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有着优良特性,因此人们对其普及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2 EV 的特征、现状及开发状况 2.1 EV 的特征 EV 的优点与缺点如下。(1)优点 1利用电池里储存的电能行驶,因此行驶过程完全不排出气体。 o振动和噪音很小,是一种很安静的车辆。?减速时能回收能量,因而效率高。?由于利用电能,不一定必须依靠石油。(2)缺点 1行驶距离短且载重量少等,用途受到限制。 o当今由于产量少、电池价格高等原因,EV 价格也高。?充电需耗费时间(充电时间4~8小时)。 由此可见EV 虽然与内燃机汽车(简称ICEV)相比对环境等方面有优越的一面,但是在价格与使用方便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然而考虑到环境以及能源问题,它应被看作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一种车辆。2.2 EV 的现状 公路上行驶的EV 的保有量于2001年3月末约为3800辆(其中带发电机的自行车约为2500辆)。从图1的总保有 辆数演变的情况可以看到,1991年之后有增加的趋势,但是从1996年至1999年之间徘徊不前,2000年又变为增加,但总的数量还是很少。不能普及的原因有:与ICEV 相比,一次充电可行驶距离、价格(包括保养费用),充电时间等问题。 这些至今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图1 日本EV 保有量的变迁 2.3 EV 的开发状况 在日本最早持续地开发和销售EV 的是大发和铃木两个公司。自1990年以来,由于环境问题以及美国加州ZEV 法(零排放车辆法)的推行,日本各汽车制造商一齐开始了EV 的开发。其它变情况见图2。 EV 的性能主要决定于电池的性能,而其可储存的能量有限,因而并不能行驶像ICEV 那样远的距离。但是近年来新型电池得到了开发,EV 的性能得以飞跃地提高。表1列出的1997年以来出现的EV,是装载有取代传统的铅电池的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的新一代的EV,而被称为第二代EV 。其行驶距离在市区内超过200公里。在轻型汽车方面,1997年铃木、大发出售装载有交流电动机的轻型EV 。这些车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至此过去的不少问题得以缓解。 3 EV 普及的措施 3.1 EV 普及领域的设想 估计今后,EV 与I CEV 的价格差也难以克服,因此预计主要是在新的普及领域里使用。也即随ITS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成熟,成为担当都市及地域性交通系统的一个侧翼的模式:简易代步车、家庭第二辆车、老人用车等。在这些方面的应用预计会有所进展。 其次,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公益企事业单位等历来的 2003年(第25卷)第2期 汽 车 工 程 Automotive Engineer ing 2003(Vol.25)No.2

浅析提升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所遇到的难题

浅析提升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所遇到的难题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和5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产销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企业重规模增长、轻技术创新、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上眉梢值得探讨的难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从产销规模来看,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年新车销量1.8%,连续两年在1%以上。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100万辆。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 在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技术水平也进步明显。三元正极材料的能量型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最高已经达到220瓦时/公斤,模块比能量最高达到140瓦时/公斤,而动力电池系统价格下降到了2.5元/瓦时以下。 驱动电机技术比电池技术发展更快,特别是精进双电机“负载分配”电驱系统,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相关产业体系的构建,从区域上来看,我国已建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中原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此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现在包括国企、民企都在积极地参与商业模式创新,众筹建桩、“互联网+”等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公共场所、单位内部、居民小区、高速公路边,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进。2016年全国新建的公共充电桩达到10万个以上,这一数字是2015年的10倍。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充电服务网络已初步实现规模化运营。 成就耀目下的隐忧 尽管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各方面进步也有目共睹,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并不牢,国际竞争力也还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产业按下“快进键”,一些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浮现。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详解:电池包和BMS、VCU、-MCU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详解:电池包和BMS、VCU、 MCU 电子创新网| 2001-15-20 11:54 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8万辆,发展态势喜人。为了使新能源爱好者和初级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笔者结合研发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从新能源汽车分类、模块规划、电控技术和充电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 新能源汽车分类 在新能源汽车分类中,“弱混、强混”与“串联、并联”不同分类方法令非业内人士感到困惑,其实这些名称是从不同角度给出的解释、并不矛盾。 1.1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角度通常按照混合度进行划分,可分为起停、弱混、中混、强混、插电和纯电动,节油效果和成本增等指标加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无此功能或较弱、“+”个数越多表示效果越好,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节油效果改善、成本增加也较多。 1.2技术角度

图1 技术角度分类 技术角度由简到繁分为纯电动、串联混合动力、并联混合动力及混联混合动力,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P0表示BSG(Belt starter generator,带传动启停装置)系统,P1代表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启动机和发电机一体化装置)系统、电机处于发动机和离合器之间,P2中电机处于离合器和变速器输入端之间,P3表示电机处于变速器输出端或布置于后轴,P03表示P0和P3的组合。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各种结构在国内外乘用或商用车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相对来说P2在欧洲比较流行,行星排结构在日系和美系车辆中占主导地位,P03等组合结构在四驱车辆中应用较为普遍、欧蓝德和标致3008均已实现量产。新能源车型选择应综合考虑结构复杂性、节油效果和成本增加,例如由通用、克莱斯勒和宝马联合开发的三行星排双模系统,尽管节油效果较好,但由于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近十年间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2 新能源汽车模块规划 尽管新能源汽车分类复杂,但其中共用的模块较多,在开发过程中可采用模块化方法,共享平台、提高开发速度。总体上讲,整个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三级模块体系、如图2所示,一级模块主要是指执行系统,包括充电设备、电动附件、储能系统、发动机、发电机、离合器、驱动电机和齿轮箱。二级模块分为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执行部分包括充电设备的地面充电机、集电器和车载充电机,储能系统的单体、电箱和PACK,发动机部分的气体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发电机的永磁同步和交流异步,离合器中的干式和湿式,驱动电机的永磁同步和交流异步,齿轮箱部分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包括AMT、AT和DCT等)、行星排和减速齿轮;二级模块的控制系统包括BMS、ECU、GCU、CCU、MCU、TCU 和VCU,分别表示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发电机控制器、离合器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和整车控制器。三级模块体系中,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