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道坪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时间:2018年10月18日 执教人:侯步钧 教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熟练辨认各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探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动手实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所学各种图形图,复习讲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⑴四边形的定义:即是有4条直的边围成的四个角的图形叫四边形。 ⑵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 2.导入新课 上述四边形中,对边两两相等且四边不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我们称为长方形;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我们称为正方形。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题例2 1.长方形:

特点:对边相等且4边不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 特点: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三、情感体验 1、请画出一个长6格、宽3格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3格的正方形。 四、数学医生 观察下面各图,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在()里打√,不是的在()里打×。 五、学以致用——课堂巩固 “练习十七第1、2、3、4 题”。 六、知识反馈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其特点是: 长方形:对边相等且4边不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七、社会实践探索 “练习十七第 5、6、7、8 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且4边不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小学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 2、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3、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爱护鸟类、环保意识。 知识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知识基础问题预设:什么为对边?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信息图、鸟巢模型、纸片、直尺、三角板 一、创设情景,确立目标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回答:春天)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作为小朋友,你想为春天做点什么事情?(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信息图:我们一起走入森林,看看小鸟在做什么?我们能为小鸟做点什么?(学生交流:做个鸟巢) 其实在鸟巢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鸟巢中的数学问题。 1、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做个鸟巢 2、怎样做鸟巢呢?学生交流:要知道每一个面的形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一)、学习长方形的特征 出示鸟巢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怎样做这个鸟巢? 师:我也做了一个鸟巢,仔细看,它是由哪几个面组成? 生: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师:六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正面长方形,侧面正方形) 学生交流:要想做鸟巢需要选择长方形、正方形 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 1、那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出示长方体鸟巢,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2)、教师向学生交代研究思路:下面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请你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片,量一量,折一折,研究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在研究之前,老师教给你一个知识,一般我们在研究几何图形时,要从它的边长长短、数量、角的形状大小来研究。下面同学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并且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对折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4)、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生1:四条边。(板书) 生2: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板书)

长方形的认识教案

《认识长方形》教案 教学目的: 1、探究、认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生活中的长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索能力、困难时寻求合作互助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根据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 教学难点:长方形特征的理解及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 教具准备:长方形卡纸若干、长短不同纸条若干、数学教科书、数学练习本、信封、长方形的饼干、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长方形卡纸若干、一次性筷子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联系实际,设疑铺垫 师:(出示数学教科书、数学练习本等实物)同学们,这些物品(指实物)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 板书:认识 师:这些物品的面是什么样子的(边说边做摸面的动作)? 师:数学教科书、数学练习本的面用手摸是平的,形状是方的。师:(出示长方形的卡纸)现在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纸 师:对。这张纸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长方形的。 师:很对。(边说边贴在黑板的左边) 师:老师写字的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 生:还是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在“认识”的后面) 师:你们说的很对!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是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我们把这种长长的、方方的图形称为长方形。 师:其实长方形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来,我们全体起立,看看我们坐的凳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可不止藏在凳面上,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引导学生观察桌子、窗户、门、墙面、地面、操场地面、宣传栏面等) 师:多媒体播放图片 三、合作探究,找寻特征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长方形,那你们能动动手,用自己的方法来更深的了解一下长方形的特点吗?(板书:长方形的特点) 动动手(一): 教师出示纸条(若干),问:是不是一样长呢? 生:不是一样长。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 观察与讨论1:

公开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doc

峰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年月日投放 主备教师谢怀燕参与教师朱来平蒋帅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 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关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 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辨析、沟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设计意图 一、课堂预习 1.找一找。 (1)谈话: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两位老朋友,(出 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他们吗?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吗? 先闭上眼睛想一想。睁开眼睛找一找这些图形中哪些是长方 形哪些是正方形?完成预习单第一题。 ③ ①②④ ⑤⑥⑦⑧ ⑨⑩ (2)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呢? 2.猜一猜。 这 1 号、 4 号、 9 号三个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斜

着身子为什么都叫长方形? 3 号和 6 号也有大有小有的斜着身子为什么都叫正方形呢?完成预习单第二题。 长方形有()条边,有()个角。 正方形有()条边,有()个角。 猜猜看长方形的还边有什么特征?角还有什么特 征?根据猜想引导对边相等,四角是直角。 那正方形的边还有什么特征?角还有什么特征?根 据猜想引导四边相等,四角是直角。 二、合作交流,验证猜想 1.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那我们的这些想法对不对呢?学习图形的特 征,光用眼睛看得到的,只是自己的猜想,(板书:猜想)需要想办法验证。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特征角的个数角的特征边的个数边的特征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先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长方形纸,四人一小组用你们喜欢的的方法,看对边是不是相等,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折、量、比等活动,验证提出的猜想,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交流: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验证的?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引导认识两组对边相等。总结长方形边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擦去问号)反馈验证结果,相机介绍对边。 (2)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正方形纸,四人一小组用你们喜欢的的方法,看四边是不是相等,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折、量、比等活动,验证提出的猜想,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小班数学认识长方形教案

小班数学理解矩形课程计划 小班数学理解矩形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活动中,最初感知矩形的形状。它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像矩形这样的物体。它可以区分矩形和正方形。适合幼儿园教师。小班数学活动课,来看看矩形教学计划。活动目标 1.最初在活动期间感知矩形的形状特征。 2,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像矩形这样的物体,可以区分矩形和正方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励孩子学习图形。 5.培养视觉和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小火车'动物头饰,幻灯片,条带,各种图形等 活动程序 1.初步了解感知矩形的特征 (1)创造一种情况:'小火车即将到来,看看车上卸下了什么货物?老师显示“火车”并从中删除一个矩形。原来的小火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贝 - 矩形,我们现在来见这位新朋友。 (2)老师:有一个图形首先给孩子们一个魔术表演。想知道谁?(三角形),他想给孩子一个技巧(三角形到矩形,首先回想起三角形

的特征,然后在游戏色调中引入矩形的特征。引导孩子得出结论矩形有四个边,四个拐角) 2,进一步了解矩形 (1)孩子们记得我吗?现在让我们玩一个神奇的游戏来看看我改变了什么(然后看看课件)并谈谈矩形变成了什么? (2)让您的孩子在教室里寻找矩形物品。比如'内阁''表''书'. 3.指导孩子知道矩形和正方形的相同和不同的位置。 使用折纸方法知道矩形,将矩形纸变成方形纸,然后将方形纸变成矩形,以进一步理解矩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找出矩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差异。(正方形的四边与矩形的两边一样长,只要矩形的两边不同)4,游戏活动。 游戏'站四角'。老师在地上画了几个长方形,每组邀请5个孩子参加游戏。老师大喊“开始”5个孩子沿着矩形的四边顺时针方向跑。一旦音乐停止,每个孩子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矩形的一角,站了起来。那些没找到角落的孩子们表演了一场秀。使用音乐来控制幼儿游戏的过程。 每个工作站有四个角后,让其他孩子数几个角落的几个矩形。游戏可以重复使用音乐来控制幼儿游戏的过程。 5,交流总结,清理学习工具。 教师对活动做出适当的评论。

长方形的认识

它的边预设(边) 生:我发现有4条边, 师;你仔细观察这四条边,你发现了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预设: 1、四条边2条长边,2条短边 引出对边:这两条长边,一上一下,位置是相对的,它们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在这个长方形中,你还能找到另外一组对边吗?(左右) 师:长方形有几组对边?从你的长方形纸上找一找、摸一摸它的两组对边。(让孩子摸摸两组对边) 生:四个角 小朋友,您们观察真仔细,你们猜一猜长方形的对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二)大胆猜想: 预设一:两条边长,两条边短, 4个角都是直角。 预设二: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教师板书) 2、那长方形的对边到底相等吗?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要想知道我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吗? (三)动手验证: 1、要求: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然后两个人再一起动手试一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好! 2、学生小组合作 (四)交流汇报: 一、验证边 1、汇报你们是怎样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呢?

预设一:测量法: (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 提问: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出:通过折的方法,我们也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引导:刚才我们验证了两个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其他小组也发现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不相等的情况? 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 介绍:(边说边指)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方向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说成是“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怎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刚才得到的结论改为——对边相等。(板书中补充说明:对边相等) 2.验证长方形角的特征。 提问:我们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要想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怎么办?(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 预设:我们比几次? 设问:这样的话要量4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教案 设计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 1 / 10

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

---------------------------------------------------------------范文最新推荐------------------------------------------------------ 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 3 / 10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案(1)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案(1)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物体。请拿出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图形) [评析:低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而言,正确地区分体与面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一些物体的形状,既唤醒已有的认知经验,又为学生感受体与面的联系提供素材。]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其实,这些图形就藏在小朋友手中的物体上呢!不信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它们。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描一描。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 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描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评析: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联系还缺乏感知。摸一摸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体转移到了面,描一描的活动则经历了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初步体验体与面的联系。此外,教师使用藏找请等词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找一找。 谈话: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17页,看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评析: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图形,既沟通了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丰盛了学生的认识,又使学生已经形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得到及时巩固。]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教材64~65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板2块、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呈现生活情境:请看大屏幕上的机器人,他的身体是由那些形状组成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 (学生分别说说哪个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想。 学生从学具中找出长方形,同桌交流并完成小题:猜猜它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2)操作验证 ①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动手操作,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②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总结 ①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每条边的名称长,宽。相对的两条边叫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说一说他们的关系? ②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师总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练习:判断那图形哪些是长方形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4)师总结:正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5)判断哪些是正方形?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小班数学领域:认识长方形 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外形特征。 2、能在生活中找到像长方形的物品,能区别长方 形和正方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火车”动物头饰、幻灯片、长条、各种图形等。【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1)创设情境:“小火车开来了,看看车上都卸下了什么货物?教师出示“火车”,从中取下一个长方形。原来小火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图形宝宝——长方形,我 们现在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2)师:有个图形要先给给小朋友表演魔术。想知道是谁吗?(三角形),他要给小朋友変一个魔术(三角形变长方形,先回忆三角形的特征然后以游戏口吻介 绍长方形的特征。引导幼儿总结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 个角)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 (1)小朋友记住我了吗?现在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看我变出什么来(接着看课件)说说长方形变成了什么? (2)请幼儿寻找教室里长方形的物品。如“柜子”“桌子”“书本”… 3、指导幼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运用折纸的办法认识长方形,请将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再将正方形的纸变成长方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挨着的两条边不一样) 4 、游戏活动。 游戏“站四角”。教师在地上画几个长方形,每组请5名幼儿参加游戏。教师喊“开始”5名幼儿沿着长方形的四条边呈顺时针方向跑。音乐一停,每名幼儿迅速找到长方形的一个角站好,没找到角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利用音乐来控制幼儿游戏的过程。 每次站好四个角后,让其他的幼儿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角。游戏可反复进行利用音乐来控制幼儿游戏的过程。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常州市勤业小学彭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58——p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观察、探究、了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 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学生准备三角尺,钉字板,小棒等。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做一做”、“折一折”、“量 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神秘地),会是谁呢?一边说,一边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高兴跟着说出名称,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师:你能在我们的周围、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两个老朋友吗?看,这是我们新桥美丽的风景,你能在这些建筑物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吗?(多媒体播放画面)生1:窗户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门口贴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 师:看来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身上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亲近我们的好朋友,进一步来认识它,研究它。(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建筑物图片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构建模型,探求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做一做 师:你们会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长方形吗?(会),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一、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

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长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的认识 一、课题:长方形的认识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我们安排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我们这节课先学习第一个图形长方形。 2、学情分析: 智障学生思维简单,轻度、中度、重度学生掌握的要求有一定区别,教学时,必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出发,联系学生的旧知识,因此,教材安排了街头美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学会观察,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长方形(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和直观感知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会长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 3、思想与情感: 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五、媒体准备:教师准备:播放升国旗片段、一面小红旗、一人一张人民币教具。 学生准备的学具1张长方形白纸、水彩笔每人1支。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升国旗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对这个场景有印象吗?举手回答。生1:在电视上看过,是升国旗。 生2:新闻联播上经常有。

师:是的,大家看看窗外,我们校园里有吗?生:有,红旗正在旗杆上面飘呢! 师:好,大家看看老师手上的红旗和外面的一样吗?(学生轮流传看,抚摸。) 师:大家再比一比,红旗的形状和我们手上的人民币的形状一样吗?(生:除了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二)、新授 一、认识新朋友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么才能把你们摸到的平平的面画到纸上? 生:可以把红旗、人民币压在纸上,描一描。 师:画好一个后就坐好,比比谁最快。 (画的活动中) 师:大家都画好了吗?快看看你们画在纸上的是什么图形? 师:(拿出一个学生画的图形在投影上展示出来)你来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图形,看看哪个同学说的最清楚。 生:我画的是长方形。 二、介绍新朋友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再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长方形),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想)那同学们就要先记住它们的样子。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什么样啊?(有的同学还拿手指给它画下来了)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认。 师: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这样吧!两人一组开始研究 生:长方形长长的,有四条边,还有四个角。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 生:长方形的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左面的边和右面的边一样长。) (学生活动中)选取2名同学的图形到黑板上展示。 师:今天我们和长方形交上了朋友,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种图形的?我们先在教室里边找一找。(学生们分头寻找,轻度智障学生很快找出门、窗、黑板等物体

《长方形的认识及特征》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长方形的认识及特征》教案 学习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求知欲,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长方形一些特点,难度不大。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教室里的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一个面,课桌的面和电灯开关的表面都是长方形的) 在生活中长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研究它的特征。课件展示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板书:长方形的认识和特征) 二: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 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 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的认识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教学设计 桂平市白沙镇寻贵分校陆有晓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难点: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发,课件演示发,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几种图形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点引导长方形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直观的观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孩子会从感知上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学生会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条中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2)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很有可能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激发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小游戏验证。) 预设: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验证的结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3、课件展示:总结。 汇报后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清两条长边叫做对边,两条短边也叫做对边。在交流,展示验证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这时候演示课件,不仅肯定了开始的猜测,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孩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孩子对知识在头脑中又加深巩固了一次) 3、认识长和宽 (1)出示长方形纸,师指说: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我们把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师指另外两条边问:这条边叫什么?有几个长?几个宽? (3)让学生找出身边“长方形”同桌活动,指一指长、宽、对边。 (三)、练习 1、游戏一:我会“辨”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 (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老师小结:不管怎么放,只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长方形;反过来只要是长方形,它的对边就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游戏二:量一量 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题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3、游戏三:画一画 出示课件:学生帮助自己设计像框,并画在方格纸上长方形 4、游戏四:拼一拼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罗州乡中心小学:刘洋涛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36——p3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基本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学生准备三角尺,钉字板,小棒、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见过那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生活中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黑板上的长方形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相互探讨,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 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分组活动。

(3)交流、总结 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举手能回答。 讲述:我们把相对的两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边叫做邻边。 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请举手回答。 (4)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叠、量、比的教学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5)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你是怎样发现的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6)小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宽一样长时,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照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的每条变的长叫做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长方形四条边 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个角相等 三.应用扩展 1.用长方形的纸折出正方形,并说出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动手测量。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 六、板书设计 边角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