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网中的光分组交换技术

核心网中的光分组交换技术
核心网中的光分组交换技术

核心网中的光分组交换

雷震洲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北京1o0085)

摘要光分组交换(OPs)是光交换技术的长远发艘目标,其研究1.作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r很大进步。

本文主要介绍0Ps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使能技术的进展情况,最后对OPs的前景做一些分析。关键词光分组变换核心网-rN9j8

雷震洲教授级高工,鐾任信息产业部电

信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现任信息产业部电

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多

次,出版过4本译薯和4本专著,在国内外发

表过200多篇论文。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

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

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政

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息产业

部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美国lEEE高级

会员。

目前的光交换都是交换颗粒较大的波长交换。有人认为,光交换的长远发展方向应该是光分组交换(OPs),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曲J题。笔者最近阅读了一些有关材料,现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如下,主要介绍OPs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使能技术的进展情况,最后对0Ps的前景做一些分析。

1为什么提出光分组变换

自!O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互联网业务一直存迅猛增长。为了处理剧增的分组业务,路由器厂商提供的IP核心路由器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它们都基于光接口和电交换矩阵。可以想象,未来IP层将主要工作在由wDM和光交叉连接组成的电路交换光层的上面。现在,电IP路由器的扩展性及其对光层J:wDM传输能力不断提高的适应性越来越引起关注。估计布令后几年内,路由器的能力将难以在太比特(Tbit以)范围跟匕wDM的发展速度。

近两年来,在光空分交换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中的核心部件——光交换矩阵从一两个端口的最小规模做到了几千个端口。在开发过程中,涌现了一些新技术,如光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喷泡(bLl_D_blejet)技术等。基于这些技术并具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光交叉连接(0xc)和光插分复用(OADM)已经上市,今后几年将主导核心网。进一步的发展将形成一个基f电路交换(即波长交换)的智能光层.它们用作一服务器层,为诸如ATM、sDH和IP等客户层服务。因此,在近期和中期内,核心网的扩增部分估计将主要基于两层,即IP层和光层。在不久的将来,光层将提供大量波长。

也许有人会说,带宽效率已经不是问题,没有必要再在提高单波长利用率方面下功夫。但是,经济性始终要求我们尽可能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基于电路交换的Oxc对IP业务不是带宽效率最高的。

在oPs中.分组是在光域E直接进行交换的,通过OPs节点/路由器把分组从任一输人端口交换到ft—

输fI;端lJ。采用OPs就能避开电交换的瓶颈干¨提供能与wDM传输能力相眄配的光交换能力。这就是今天把OPs褪作适应网络长远发展的一种候选技术的原因。

现任,对OPS的研究U益受到关注。当然,真TF实用的0PS:^j耍许多成熟的相关器件和系统技术求支持,n酊它们大多数尚处存实验窒研究阶段。OPs的交换过

程有两种方式:固定分组长度的同步方式(时隙型)和-4变分组长度的异步方式(非时隙犁)。迄今,人多数研究】.作集中在固定长度OPs上。

2一个OPS节点的组成

图l是描述一个OPs核心节点的通用功能框图。它包括复用器/去复用器、输入接几、交换矩阵、输出接广|和控制单元。每一部分的功能随采用同步交换还是异步交换而异。这里主要考虑目前研究较多的同步交换。

输人接丌完成以下功能:

(1)埘输人数字信号进行3R再生,以便在后面的处理和交换之前恢复信号质量;

(2)漂移和抖动的提取;

(3)分组描述(delineation),以识别每一分组的头尾以及报头与净负倚t

(4)分组同步,使它们与交换的时隙对准;

(5)把报头分开,并转发给控制单元,好做处理;

(6)把分组的外部波长(wDM传输波长)变换为在交换矩阵中使用的内部波长。

控制单元处理报头信息和发布所有指令,对交换矩阵进行配置。为了执行此功能,它要询问保存在每一。节点的转发表。这些表则要借助网管系统(NMs)币断予以更新。控制单元还要完成报头更新和向输出接口转发新报头的I:作。新报头将识别分组路径中的下一节点。口前,控制功能是用电子电路来完成的。交换矩阵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来完成净负荷的交换操作。

输出接口的功能包括:

(1)3R再叶二,以便在由于交换矩阵中元件不完善和串话引起失真之后重新恢复信号质量,

(2)把新报头附加在相关的净负荷上,

(3)分组描述和再同步;

(4)把内部波长变换为外部波长;

(5)输出功率均衡(因为信号功率电平随不同路径和交换矩阵插入损牦而变)。

_8.

图1一个通用oPs核心节点的结构

H2示出通用的光分组格式,说明它是如何放在交换时隙中的。保护带用来对付定时的不定性。净负荷是用户数据,占有分组比度的大部分。报大长短是一个最优化问题,因为它一方面要服务于所需的那么多控制功能,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开销,一定不能太长。

报头由如下儿个宁段组成:

(1)描述和同步比特;

(2)识别入口边缘节点地址的源标记;

(3)识别出口边缘节点地址的日的地标记;

(4)识别业务性质和优先权的分组犁字段;

(5)如果发生分组不按序到达的情况,id录数据用的分组序列号,

(6)运行管理维护(OAM)字段;

(7)报头纠错字段。

图2在同步OPs网中的分组格式

在控制路径或数据路径中可能发生争用的情况。在控制单元中的争用特别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报火丢失或时延过大使净负荷跑到报头前面。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必须放弃净负荷。不过,由于控制功能是南电子电路完成的,有许多现存的技术可用于解决争用问题。电缓存器即是可用的技术之一,但缓存器大小必须合适,管理必须有效。

当处在两个不同输入端几的两个不同分组要同时被送往同一输出端口时,就会在数据路径中发生争用。任内部交换路径或网络路径中也可能发生若干分组的争

川。M存提H{r3种解决争用问题方案。它们是使用光纤延迟线(FDL)的虚拟光缓存、渡长变换和偏转选踏。上述3种技术也可组弁使I}|,使系统设计和性能最优。

偏转选路是把争用的儿个分组偏转到若干迂同路由上去。优先仪低的分组选离目的地较长的路径,优先权高的分组J互之。这一方法有两个主要缺点。一个是被偏转的分组nf能造成州络拥塞,尤其在高收务负荷时。另-个是让分组不按序列到达它”J的曰的地,报头必须载有序列信息。另外两种争用解决方案下面另有l寸论。

3OPS使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3R再生:光信号对衰耗、噪声、色散、串i舌、抖动和非线性效成造成的损伤是十分敏感的。由于传输距离、每光纤波长数、每波长比特率的提高,传输损伤变得更加严重,导致明显的幅度下降、脉冲形状畸变和定时漂移。为了在网络中连续传输和交换,通常要求恢复原信号形状和清除所有损伤。这一过程就叫3R再生。光放大jL放大信号幅度,并不纠正畸变的脉冲形状。色散补偿叮以弥补因色散造成的脉冲宽度展开,从而减小脉冲成形问题。再定时则通过时钟提取和同步来完成。对同步网需分组级同步,对异步网需比特级同步。为了对信号进行再定时,必须让再生器知道数据速率和格式,再生器必须能够按比特率灵活操作。

用得最多的3R再生技术涉及光电(0/E)转换.再生是在电域进行的。全光3R再生是简化OPs的一个重要使能技术。有些再生操作,如再定时迄今难以在光域上进行。因此,全光3R再生目前仅限于实验。图3是垒光3R再生器的一个简化框图。它主要由放大器、时钟恢复系统和阈值检测单元组成。先把时钟从被放大的信号中提取出来,然后再与信号混合,产生时间重对脉冲(Lime—realignedpulSes),在闽值检测单元的输出端形成再生信号。迄今大多数垒光3R再生器都是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Mach—Zehnder干涉仪(MzI)的基础j.开展研究的。

固3全光孙再生器的功能框圉

分组描述和I—J步:到达OPS节点的分组求自小同源头,它们通过辑种光纤路径和不同波长。困温度变化、色散和路径不I—J,它们必然有不『爿的传播时廷。存光纤跨度较长叶,温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光纤巾群速度色散((;V【))引起的时延变化町以用色散补偿技术来补偿。但是因光纤路径变化造成的变化可能较大,分组将异步到达OPs节点。造成定时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抖动。抖动发生存交换矩阵中。通过fji:『面节.-l累计的抖动必须住OPs输八端加以处理。由于存在所有这些定时的小定性,分组格式要留有保护带,每一节点应装备分组描述和同步电路。

现在提出的几种描述和同步方案都是住电域内进行的。有的是利用标准的报头等错控制(HFc)检验机理;有的是在报头里交替使刚两个关键词。目前都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分组报头处理:分组报头含存在OPs嘲中交换和转发净负荷所必需的信息。现令实用的方法都是先经过O/E转换再在电域内对报头进行处理。早期的报头处理技术都使用比特率低于净负荷的串行报头。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容易实现,但处理速度较慢。另一种方法使刖副载波复用(scM),对报头进行副载波调制再与净负荷复用,报头在频谱E处于高于净负荷带宽的位置。两者虽然部在同一时隙予以处理,但报头的提取较快,处理速度高于串行报头法。不过,随着比特率的提高,相关的射频分量可能碰上高的报头频率,使此法受到限制。报头的电处理,其速度限于每秒几十吉比特。因此,为了满足今天OPs的需要和未来的期望,必须要变为光的报头处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光报头处理一直是研究热点,但至今仍处在早期阶段。全光报头处理需要光校正器,目前研究中有使用光纤延迟线的,也有基于光半导体放大器的。

光缓存:为了解决OPs网中的争用问题,需要某些光缓存手段。光子不能像电子一样予以捕捉与存储,目前的研究方向是设法把它们延迟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实际上,这相当于某种形式的虚拟缓存。现一般都用FDL作为缓存工具,但FDL比较笨重且不能扩展。把一组FDL与光交换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时延ur变组件,能使用的FDL数量最多为几十个。对缓存器进行再循环可以减少光纤数。此时,时延是坏路长度与循环次数的乘积。但是,为了补偿凶过多循环引起的损耗.需要另外使用光放大。这将产生自发辐射噪声被放大的

问题。最近有人在研究另一种可变时延电路,它在一个光纤环路中采用?系列波长变换器和两个阵列波导栅(Aw(:)。?个分组被延迟的时间取决于它的初始波长,此初始波长被变换为与所希望时延相对应的特定波长。与日前分组刚巾使用的电子缓存器相比,FDL为OPS网只能提供有限的缓存能力。

光空分交换技术:在OPs中,交换矩阵必须把分组一个个地从任一输入端口送到任一输出端口,故迅速的重新配置和非常高的交换速度是十分关键的。例如,住一个lOG、五L/s系统中,分组长度为125Byte(1kbit),?个分组晏完全离开输入端口到达交换矩阵需要大约10011s。两个相继分组到达时间的间隔也是极短的。交换矩阵住必须重新配置以处理后而分组之前,在交换时隙内要保持?定的配置。所以重新配置和交换时间必须是亳微秒级的。当今,儿乎没有一种光技术能有这样高的交换速度。sOA和光电铌酸锂(LiNbO,)开关是两种候选技术。sOA的交换速度在几个毫微秒数量级,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合成。其优点是因其固有的放大作用ur以补偿功率损耗;缺点是给信号增加了噪声。光电LiNbO,开关的交换时间可达到亚毫微秒级。由十插入损耗较大,只能做中规模的集成,扩展性受到限制。sOA和Lj№O,开关都是平面波导结构的,对极化比较敏感。为r减小对极化的依赖,必须进行仔细设计。町靠性和成本也是重要问题。

波长变换:波长变换是解决争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在节点的输入和输出接口需做波长变换,同时波长变换也是有些缓存系统、垒光3R再生器和光报头检测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波长变换可以通过O/E/O的方式来实现,但在oPs中希望垒光波长变换。往这一领域中的大部分研究工作基于利用交叉增益调制(xGM)或交义相位调制(xPM)的sOA。在xGM方案中,利用强输人信号来使sOA的增益达到饱和,再把连续信号凋制在新波长上。现在实验室可做到在高达100Gbit/s的速度上进行波长变换。此法很容易实现,但其缺点是有脉fr}1失真、信噪比恶化、消光比恶化。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以把sOA集成在干涉仪结构的每一条臂上。在xPM方案中,目前可以做到在高达40Gbit/s的速度上进行波长变换。它需要精确的sOA偏压控制。若在SOA后面再跟一个延迟干扰环路,则可做到100Gbit/s。

波长变换还可基于混波技术,这种方法能保证速率和格式的透明性,但要求极化控制。总之,全光波长变换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克服,仍是一个研究课题。它的可靠性和成本同样十分重要。

4OPs的前景分析

如前所述,核心网的演进方向是存基十电路交换的光层上布放一个不断在发展的lP层。在今后儿年内,这一演进方向叮能主导网络的过渡。在邪以后的将来某一时刻.OPs将粉墨登场。但在此之前,有许多开发工作耍做。OPs能否浮出水面走向商崩丰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攻克OPs目前而临的许多技术挑战。虽然迄今已取得许多进步和科研成果,但是并非所有挑战已经攻克。不少OPs使能技术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而且无论什么技术突破都必须要以成本有效为前提,惟有这样才能在核心网中真正引入OPs。

其次,必须提出合理的过渡方法,使我们存引入OPs的同时,保护运营商在技术方面的投资。但是,对OPs的未来预测必须考虑距今5~10年后的网络,而这种预测又不可能有足够的可信度。比较实际的设想是首先在基于Oxc的那一层面上实施OPs。0Ps面临的问题,部分是由于交换颗粒非常小以及在光域读/写分组报头的要求引起的。所以,一种可以考虑的过渡办法就是先进行颗粒较大的光脉冲串(burst)交换(OBs)。在OBs网中,分组被组装成较大的数据脉冲串。为了进行控制,给每一脉冲串加J二-个脉冲串报头分组(BHP)。数据脉冲串与BI伸在不同的光信道里传送。在每一节点,只对BHP进行O/E/O转换。但OBs面临几乎与0Ps相同的技术挑战,只是条件稍微宽松点,这是因为控制负担减小了,B}伊的电子处理不需光报头读/写。

当技术趋于成熟,运营商有需求时,可以在基于OxC的层面以外引入基于分组的光层。在部分网络中,光IP分组可以在光域内直接交换或组装成光脉冲串,再注入到基于波长的管道中。在其它网络部分中,光IP分组可以通过其它网络层进入这些管道。

最后,OPs的实施要运营商来决策,只有得到运营商的认同,OPs才有可能走向商用。但至今,对OPs/OBs的大多数研究工作并非来自运营商一边。攻克技术难关、确立网络过渡策略、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及电信业的重新振兴都是促使运营商对OPs更加关注的重要因素。

摘要关键词

关于网间互连互通技术问题的研究

龚双瑾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北京100085)

本文t要{爵究网问巨连互通的问题,包括互连互通的含义、刚矧土叫号码的传送、平等接八网间呼叫路由、网间信令的传送等内容。

互连互通平等接入信令鉴权控制方式

龚双瑾现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第二事业部首席专家、主{壬高工、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网路与交换组副组长。长期M事网路和交换方面的技术规范的研究,主要负责和研究制定我国自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智能网等技术体制和电话交换设备的技术规范书。网间互连互通标准的研究。获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主要有《智能网》,《智能网技术》、《电话自动交换网》、《200、300电话呼叫卡业务》、《电信网工程》等著作。1989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三八红旗手。1∞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分别参加了中国麸产党第十二、十三、十四眉党代会。目前正在研究的领域是智能网、不同运营者间的网路互连、新一代交换机的技术规范、}P与PsTN的互通。智能网与p的互通等。1概述

1嘲;匙

随着网路和技术的发展,网路从单一的电话网发展到多个不同的业务网路,如移动电话网、分组数据网、ATM网、DDN网、互联网、帧中继网及各种公共业务平台。随着垄断局面的打破,多运营者竞争环境的形成、我国电信网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同~种业务网路也有多个运营者经营。在多运营者经营的嘲路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向用户提供各种业务,保证‘定的服务质量,正确计费,而且用户应有权对于业务和运营者进行选择。而对于各个运营公司而言,在一个公平的竞争坏境下,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网间的互连互通。但真IF要做到网间的互连互通无论在技术上、管理I。均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研究。

网闻互连互通的范围应包括:各种业务网问的互连互通、信令网的互连互通、智能网的互连互通、同步网的互连互通、传输网的互连互通及互连互通后全程的服务质量等。过去为了保证网路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先进

………………………………一OpticalPacketSwitchingintlleCorcNetwork

LeiZh∞zhou

(chinaAcademyofTelecommunications,Be咖ng100083)

AbstractKeywordsoptical

Packetswitching(OPS)isthelong—termdeVelopmentobjectofopt.calswitchi“g

technoIogyTheresearchonOPShasattainedconsiderablepmgressinthe1990sThjsarticlepresentsthebaslcconceptsofthisswitching印proachandthecurrentstatusOfanuIl】berofitsenablingtechn0109ies.Fina】Iy,thefutufepotentialofOPSinthecorenetworkisexamined

opticalpacketswilchin凸corene‘work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一般情况下,通话双方总是一方在讲话、另一方在听,听的一方没有讲话也占用着信道,而且讲话过程中也总会有停顿的时间。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而因特网的信息传送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是把数字化的信息,按一定的长度“分组”、打“包”,每个“包”加上地址标识和控制信息,在网络中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即遇到电路有空就传送,并不占用固定的电路或信道,因此被称为是“无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一个信道上提供多条信息通路;此外在因特网上传送信息通常还采用数据压缩技术,被压缩的语音信息分组在到达目的地后再复原、合成为原来的语音信号送到接收端用户。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请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电路交换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拥有大量的话路,正在通话的用户只占用其中的一个话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

光分组交换节点技术

光分组交换节点技术 摘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和光分组交换节点的基本结构,接着详细讨论了全光分组交换节点设计和实现中的关键问题:交换结构的设计、光存储的实现以及分组拥塞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光分组交换;交换结构;光存储器;拥塞 ABSTRACT: The classification of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ode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n some key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ll-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odes, such as the design of switching architecture, implementation of optical storage and packet conges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Switching architecture; Optical storage; Congestion 时至今日,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光纤通信的潜能没有被全部开发出来,因为网络节点所使用

的电域分组交换形成了一个数据流的“瓶颈”,因此只有使用光分组交换来提供高的交换速度,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光纤带宽。 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有十几年的历史,世界上很多国家已作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欧洲的ATMOS(ATM Optical Switching)项目和KEOPS(Keys to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项目,美国的POND(Packet-switched Optical Networking Demonstration)项目和CORD项目,英国 WASPNET(Wavelength Switch Optical Packet Network)项目以及日本NTT光网络实验室项目等。 光分组交换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仅可以减少网络的层次,而且可以简化网络管理软件,节省有关传输的开销;可以提供有效的业务聚合和更好的服务粒度,提高了光传输网的利用率;可以提供一个在服务层与光传输网之间独立的域,并且与两层很好地结合。随着近几年光子器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光分组交换的研究呈渐热之势。 1 全光分组交换网络分类 全光分组交换网络可以分成两大类:同步网和异步网。当多个光分组交换节点组成网络时,各节点每个输入端口上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线路交换特点: 优点:线路建立后,所有数据直接传输。因此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按原来的次序)。缺点:线路接通后即为专用信道,因此线路利用率低。例如,线路空闲时,信道容量被浪费。 线路建立时间较长,造成有效时间的浪费。例如,只有少量数据要传送时,也要花不少时间用于建立和拆除电路。 报文交换特点: 优点: 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 户可随时发送报文。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 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 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 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②报文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③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结点都要完整地接收传来的整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结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延。 分组交换特点: 优点: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 缺点: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 信息量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 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光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光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现代通信网中,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以其高速、带宽的明显特征而为世人瞩目。实现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全光通信网是宽带通信网未来发展目标。从系统角度来看,支撑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又基本上可分为光监控技术、光交换技术、光放大技术和光处理技术几大类。光交换技术作为全光网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支撑技术,它在全光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光交换的类型,光交换技术的优点,以及光交换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光交换类型趋势 随着通信网传输容量的增加,光纤通信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发展迅速的各种新业务对通信网的带宽和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的巨大频带资源和优异的传输性能,使它成为高速大容量传输地理想媒质。随着WDM技术地成熟,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甚至可以达到Tb/s的速度。由此也对交换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压力和动力,光交换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全光通信的发展。 一、光交换与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photonic switching)技术是一种光纤通信技术,它是在光域直接将输入光信号交换到不同的输出端。光交换技术是用光纤来进行网络数据、信号传输的网络交换传输技术。与电子数字程控交换相比,光交换无须在光纤传输线路和交换机之间设置光端机进行光/电(O/E)和电/光(E/O)交换,而且在交换过程中,还能充分发挥光信号的高速、宽带和无电磁感应的优点。光纤传输技术与光交换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从而使光交换技术成为通信网交换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光交换技术可以分成光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光路光交换可利用OADM、OXC等设备来实现,而分组光交换对光部件的性能要求更高,由于目前光逻辑器件的功能还较简单,不能完成控制部分复杂的逻辑处理功能,因此国

基于分组交换网络——ATM

交换原理作业 姓名:唐昊 班级:通信131班 学号:

基于分组交换网络——ATM 唐昊1 (1.青岛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介绍了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描述了分组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即快速分组交换技术,重点讨论了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最后,本文简单展望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网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 1分组交换技术和X.25协议的产生和发展 分组交换技术和X.25协议的产生和发展分组交换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另一方面,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的概念最初是在1964年8月由Baran在美国Rand 公司的“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但直到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lan Agency)资助的4结点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分组交换技术才真正第一次被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中。 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本质是将数据流分割成一系列具有固定大小的数据单位(即分组),然后这些数据分组就在通信子网中进行存储—转发,直到最后将数据分组递交到目的主机,并将数据分组重新组装ACCESS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完全体现在对象和事件的概念上,在ACCESS中Table、Query、Form、Report、Macro、Module都是对象,而用户维护的每一个信息又都可以用Form上的图形控件实现,因此每一个图形控件都有其属性和允许该图形控件发生的事件列表,这些事件ACCESS预先已经定义,每个图形控件都有不同的事件,例如:窗体Form有28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是:On Current、Before Insert、After In-sert、Before Update、After Update……等等;而TextBox则有16种可能发生的事件。一个事件是能被一个对象识别的动作,例如刷新记录,关闭数据库等等;另外,系统也可以产生事件,例如一个定时事件。无论什么时候,当一个事件被当前对象识别后,ACCESS就执行与该事件对应的函数,或者说,使某一个事件发生的办法就是编写函数或者是编写宏,在函数或者宏中实现对象功能,使应用程序中的对象对事件作出反应。在事件过程结束后,应用程序返回一个空状态。ACCESS以缺省方式处理任何事件。如果对某一缺省设置满意的话,不用编写代码。 ARPANET网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实用性,自70年代初以来,各大公司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研制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由于当时各大公司网络体系结构很不一致,给不同网络的互连造成了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根据美国Telenet、Tymnet和加拿大的Data-pac分组交换网的经验和它们使用的协议,于1974年颁布了X.25的初稿,并经1976、1978、1980、1984、1988年多次修改形成了如今的X.25协议。X.25协议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规程即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Packet Switching Data Network)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接口协议。X.25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在其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被连入的主机和终端数目的不断增加,网络的覆盖面积在不断扩大,结果是通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当时的数据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通信资源主要来源于租用现有的电话、电报网的线路,在传输质量和速率等方面不能满足数据通信的要求;(2)传统电话网的线路交换和电报网的报文交换方式不能在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和传输迟延两方面获得很好的 折中;(3)没有统一的数据通信体制和网络体系结构,各家网络的发展各行其是,而且往往在同一地区搞重复建设,但又互不兼容,网络之间无法互通。因此,在 60 年代中期面向终端网络蓬勃发展的同时,一场新的通信体制的革命也在悄然进行,最终导致分组交换网的出现。 1964 年 8 月,欧洲 RAND 公司的 Paul Baran 等人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P. Baran et al: “On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eries of 11 reprots, Rand Coorp. Santa Monica, Ca..,Aug. 1964),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出了一个基于话音分片打包传输与交换的空军通信网络体制,目的在于提高话音通信网的安全和可靠性。这个网络的工作原理设想是:把送话人的话音信号分割成数字化的一些“小片”,各个小片封装成“包”在网内的不同通路上独立地传输到目的节点站,最后从包中卸下“小片”装配成原来的话音信号送给受话人。这样,在除目的地之外的其他节点站所能窃听到的只是个别小片片,不可能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语句。另外,由于每个话音小片可以有多条通路到达目的站,因而网络具有抗破坏和抗故障能力。可惜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引起有关当局的重视,也有当时技术上的原因。 1966 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 Davies 首次提出分组(packet,又译为“数据包”)的概念,与 Paul Baran 研究报告的设想一致。第一个利用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技术的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简称ARPA)。当时 ARPA决定致力于开发一个能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把分组交换技术应用于网络的数据通信。这就是于 1969 年建成的 ARPANET——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被后人称为“网络之父”,也是现今“因特网”的前身。

分组交换网详述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的概念 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分组交换机将用户要传送的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成若干个数据段,这些数据段叫做“分组”(或称包)。传输过程中,需在每个分组前加上控制信息和地址标识(即分组头),然后在网络中以“存储一转发”的方式进行传送。到了目的地,交换机将分组头去掉,将分割的数据段按顺序装好,还原成发端的文件交给收端用户,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这一过程类似于我们平常的邮寄信件,如图1所示。 人们把写好的信用信封包装起来,然后在信封上写上接收人的地址和姓名,就相当于分组头中的路由控制信息;信封好后投入邮筒,由邮局进行分拣,发往不同的地点,最后送到接收人的手中;接收人打开信件阅读,如同分组中的拆包。这整个过程如同分组交换过程,只不过分组交换为了把信息准确地、可靠地、高速地传到对方,技术上要复杂得多。 图1 分组交换过程示意 分组交换的特点 信息传输质量高 分组交换方式具有很强的差错控制功能,它不仅在节点交换机之间传输分组时采取差错校验与重发功能,而且对于某些具有装拆分组功能的终端,在用户线上也同样可以进行差错控制,因而使分组在网内传送中出错率大大降低。在传输电路的误码率在1x10-5的情况下,分组网内全程的误码率在1x10-10以下,由此可见分组交换可使传输质量大大提高。 网络可靠性高 在分组交换网中,“分组”在网络中传送时的路由选择是采取动态路由算法,即每个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传送途径,由交换机计算出一个最佳路径。由于分组交换机至少与另外两个交换机相连接,因此,当网内某一交换机或中继线发生故障时,分组能自动避开故障地点,选择另一条迂回路由传输,不会造成通信中断。 方便于不同类型终端间的相互通信 分组交换网对传送的数据能够进行存储转发,使不同速率的终端可以互相通信。由于分组网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因此凡是不符合此协议的设备进网,网络都提供协议转换功能,使不同码型、不同协议的终端能互相通信。 信息传输时延小

报文交换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区别

报文交换 这种方式不要求在两个通信结点之间建立专用通路。结点把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目标结点的地址,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向前传送。每一个结点接收整个报文,检查目标结点地址,然后根据网络中的交通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转发到下一个结点。经过多次的存储——转发,最后到达目标,因而这样的网络叫存储——转发网络。其中的交换结点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一般是磁盘),用以缓冲收到的长报文。 交换结点对各个方向上收到的报文排队,对找下一个转结点,然后再转发出去,这些都带来了排队等待延迟。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不建立专用链路,线路利用率较高,这是由通信中的等待时延换来的。 电子邮件系统(E-mail)适合采用报文交换方式。 路、报文、分组交换的区别(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 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

广域网应用的分组交换技术模板

分组交换技术 百科名片 分组交换技术也称包交换,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经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它是经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 网络现状 技术应用 现阶段作用 概述 发展历史 技术特点 网络结构网络现状 技术应用 现阶段作用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分组交换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她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从交换技术的发 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一转 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一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 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

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是继电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之后一种新型交 换网络,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 换方式,它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存 储转发,因此,它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而具有实时通信的能力。分组交换利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成多个逻辑信道,最终构成一条主叫、被叫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送通路,称之为虚电路(V.C)实现数据的分 组传送。 分组交换网具有如下特点:(1)分组交换具有多逻辑信道的 能力,故中继线的电路利用率高;(2)可实现分组交换网上的不 同码型、速率和规程之间的终端互通;(3)由于分组交换具有差 错检测和纠正的能力,故电路传送的误码率极小;(4)分组交换的网络管理功能强。 分组交换的基本业务有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两种。交换虚电路如同电话电路一样,即两个数据终端要 通信时先用呼叫程序建立电路(即虚电路),然后发送数据,通信 结束后用拆线程序拆除虚电路。永久虚电路如同专线一样,在分组网内两个终端之间在申请合同期间提供永久逻辑连接,无

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简介: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PSDN)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技术成熟,规程完备,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骨干网于1993年9月正式开通业务,它是原邮电部建立的第一个公用数据通信网络。骨干网建网初期端口容量有5800个,网络覆盖31个省会和直辖市。随后,各省相继建立了省内的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该网业务发展速度迅猛,到1998年9月,用户已超过10万。从网络开通业务至今,分组交换网络端口从5800个发展到近30万个,网络覆盖面从31个城市扩大到通达全国2278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分组数据网相连,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ChinaPAC的开通,大大方便了金融、政府、跨国企业等客户计算机联网,实现了国内数据通信与国际的接轨,提高国内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了改革开放对数据通信的需求。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网是继电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之后一种新型交换网络,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它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存储转发,因此,它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而具有实时通信的能力。分组交换利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成多个逻辑信道,最终构成一条主叫、被叫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送通路,称之为虚电路(V.C)实现数据的分组传送。分组交换数据网是由分组交换机、网路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分组装拆设备以及传输设备等组成。(1)分组交换机实现数据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协议(X·25),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协议(如X·75或内部协议),并以分组方式的存储转发、提供分组网服务的支持,与网路管理中心协同完成路由选择、监测、计费、控制等。根据分组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地位,分为转接交换机和本地交换机两种;(2)网路管理中心(NMC)与分组交换机共同协作保证网路正常运行。其主要功能有网路管理、用户管理、测量管理、计费管理、运行及维护管理、路由管理、搜集网路统计信息以及必要的控制功能等等,是全网管理的核心;(3)分组装拆设备(PAD)的主要功能是把普通字符终端的非分组格式转换成分组格式,并把各终端的数据流组成分组,在集合信道上以分组交织复用,对方再将收到的分组格式作相反方向的转换。(4)远程集中器的功能类似于分组交换机,通常含有PAD的功能,它只与一个分组交换机相连,无路由功能,使用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地区,一般装在电信部门。

光交换方式与光交换网络

光交换方式与光交换网络 光交换方式 由于光通信传输技术的传输速率达到了Tb/s 的数量级,大大提高了通信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但是在第一代光网络中,节点具有的电子速率的极限使得不断增长的传输速率受到限制。此时,为了实现光信号的直接交换,摆脱光电转换所受的限制,光子技术被引入到节点的交换系统,以期实现全光网络。因此,光交换的实现成为第二代光网络的基础。 光交换是指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将输入端光信号直接交换到任意的光输出端。光交换的实现可以简单归结为如何实现交换回路和控制部件的光子化,目前由于实用的光逻辑器件还相当缺乏,光交换系统的交换路径是全光的,控制部件则由电子电路完成,也称电控光交换。光交换方式、器件以及网络的组建是光交换的研究重点。和普通的电交换技术相似,光交换分为光路(通道)交换和光分组交换两种方式。光路交换是通过在主叫和被叫两个终端之间建立一个光连接通道。该通道可能是一根光纤,也可能是采用复用技术构建的存在于光复用线路中的一个信道。这条通道在一个呼叫的通信期间将一直保持到通信结束。光分组交换是一种信息包的交换。通过某种光调制方式将用户信息形成光信号序列,然后分割成一个个分组,并被附加上各自的光分组头(描述其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分组序号等)。它们独立经过光分组网的节点,节点解读分组头获得路由信息然后进行选路,然后将它们发送到目的地。 以下是原理图: 光路交换中一个通信业务独占一条通路或信道,而分组交换允许多个通信业务动态地、分时段共享某一通道,因此它对网络的利用比光路交换更充分和灵活。通常实时性要求高、业务量平稳的通信会使用光路交换,突发性明显的通信使用分组交换。 光交换按照光信号信道复用方式可划分为空分光交换、时分光交换、波/频A B 8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1 7 5 4 7 5 4 6 3 1 8 2 8 2 8 2 A B Figure 光路交换 Figure 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换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 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技术介绍 分组交换与其他交换的比较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报文交换 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异步传输模式(A TM)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

交换技术作业与答案

第1章交换概论 1.2 通信网中用户线上传输的是什么信号?中继(E1)线上是什么信号?数据传输速率?答: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2.048Mbps. 1.3 说明目前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及应用场合? 答: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 IP交换,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光交换, 软交换.。 电路交换: ①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②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 ③面向物理连接的工作方式④信息具有透明性⑤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⑥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多速率电路交换: 本质上还是电路交换,具有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不同的是: 电路交换方式只提供64kbps的单一速率,多速率电路交换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速率。即多速率电路交换,有一个固定的基本信道速率,如64kbps、2Mbps等,几个这样的基本信道捆绑起来构成一个速率更高的信道,实现多速率交换。这个更高的速率一定是基本信道速率的整数倍。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中,可视电话业务采用的就是多速率电路交换方式。 快速电路交换: 动态分配带宽和网络资源,用户不传输数据时,不建立传输通道和物理连接,当有信息传送时才快速建立通道。适应突发业务。 分组交换: 1.报文交换的特征是交换机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即信息是不透明传输。数据

通信——非话业务。 2分组交换: ①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②面向逻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③统计时分复用(按需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长短不同的时间片就是传送不同长度分组所需要的时间,每路通信按需分配时间片,当通信需要传送的分组多时,所占用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所占用时间片的个数就少,不传输信息时不分配带宽。由此可见,统计时分复用是按需分配带宽(动态分配带宽)的。④标志化信道:在统计时分复用中,靠分组头中的标志来区分不同的通信分组。具有相同标志的分组属于同一个通信,也就构成了一个子信道,识别这个子信道的标志也叫做信道标志,该子信道被称为标志化信道。而同步时分复用靠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通信的分组,被称为位置化信道。⑤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分组交换是专门为数据通信网设计的交换方式,为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在分组交换中设有CRC校验、重发等差错控制机制。⑥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分组交换对所传送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处理。⑦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在分组交换中,当数据流量较大时,分组排队等待处理,其流量控制基于呼叫延迟分组交换的技术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话音业务,而适合突发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帧交换: 帧交换方式简化了协议,其协议栈只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帧交换与分组交换、帧中继的技术特点

光突发交换技术

光突发交换技术 摘要光突发换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光交换技术,它交换的单元粒度介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之间,比电路交换灵活,带宽利用率高,又比光分组交换易于实现;全面介绍了这种交换技术,并对它与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性能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光突发交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趋势,对光突发交换的前景进行了评价。 关键字光突发交换突发包关键技术 正文 1引言 光交换技术在全光通信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传输透明性(包括业务类型、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格式等)和高度生存性的全光网络,是当前WDM 光网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系统角度来看,光交换技术与光监控技术、光放大技术和光处理技术等其它光网络技术一样,都是WDM 光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但是在这几种关键支撑技术当中,光交换技术是其核心技术,因为在WDM 光网络向全光网络的演进过程中,需要由光交换技术在光域完成网络的优化、路由、保护和自愈功能,以实现网络的高速率和协议透明性,提高网络的重构灵活性和生存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光交换技术决定了全光通信的发展。 提出的光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光波长路由交换或光路交换OCS (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光分组交换OPS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和光突发交换OBS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针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缺点,近年来,国外有人提出了新的光交换技术———光突发交换(OBS—Optical Burst Switching)。光突发交换中,使用的带宽粒度介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之间,比电路交换灵活,带宽利用率高,又比光分组交换更贴近实用。可以说,它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且克服了两者的部分缺点,是两者之间的平衡选择,因而逐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 2 OBS原理与特点 突发交换(BS)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 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用来传递话音业务。OBS 与BS 的原理相同,但为了更好地利用业已成熟的电子技术和先进的光子技术,它使

计算机网络原理 X.25分组交换网(公共分组交换网)

计算机网络原理X.25分组交换网(公共分组交换网) 公共分组交换网是一个以数据通信为目标的公共数据网(PDN,Public Data Network),它是在一个国家或全世界范围内提供公共电信服务的数据通信网络,CCITT于1974年提出了访问分组交换网的协议标准,即X.25建议,后来又进行了多次修订。这个标准分为三个协议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分别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如图12-2所示。 图12-2 X.25建议与OSI模型的对比 物理层规定用户主机或终端和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这一层协议采用X.21标准。链接访问层处理数据传输、寻址、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帧组合等,即用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数据包协议层提供外部虚电路服务,用来负责数据包交换、帧序列的有序通信,并保证虚拟连接的可靠性,这一层是X.25建议的核心,它又被特别称为X.25PLP(Packet Layer Protocol)协议。 X.25可以使用三种模式之一来传输数据,这三种模式是交换式虚拟电路、永久型虚拟电路和数据报。交换式虚拟电路是通过一个X.25交换机在节点之间建立一个双向通道,是一种只在数据传输期间建立的逻辑电路,当传输完成后,其他节点可以使用这个通道。永久型虚拟电路是一个始终保持连接状态的逻辑通信通道,即使数据传输已经结束,该通道仍保持连接状态。交换式虚拟电路和永久型虚拟电路都是数据包交换技术的范例。数据包是无须建立通信通道就可以发送的打包数据。利用一种消息交换技术,数据报可以到达其目标地址。按照指定的目标地址对数据包进行编址,由于选择的路径不同,数据包到达目标地址的时间可能不同。在国际网络上并不使用数据报,不过在适用于Internet的ITU-T规范中却包含有数据报。X.25 Internet数据报将IP层封装在X.25数据包中,这样X.25设备就无法识别IP组件,IP地址只能映射到X.25目标地址上。 X.25的通信连接是利用用户设备(通常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路由器、网桥、主机等)、PDN设备(通常称为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如Modem、交换机节点)和数据包汇编器/解汇编器(PAD)设备来完成的。每个DTE都江堰市是通过PAD与DEC连接的。PAD有多个端口,这样就可以为每个与其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建立不同的虚拟电路。DTE首先将数据发送到PAD,PAD将数据格式化成X.25格式,并添加X.25地址信息,然后通过由DEC 控制的数据包交换电路将处理过的数据发送出去。DEC连接到供应商的PSE上(数据包交换机,是X.25广域网中的一种交换机,位于供应商的站点),然后PSE将X.25格式的数据包路由到X.25广域网中的另一台交换机或目标网络上。 X.25网动态地对用户传输的信息流分配带宽,有效地解决了突发性、大信息流的传输问题。同时它也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有效的差错控制。虽然各种错误检测和相互之间的确认应答浪费了一些带宽,增加了报文传输延迟,但对早期可靠性较差的物理传输线路来说,不失为一种提高报文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随着光纤越来越普遍地作为传输媒体,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详解

三种交换技术的简介 1.电路交换技术 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公众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网和CDMA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 2.报文交换技术 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类似,也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但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作为传送单元,由于报文长度差异很大,长报文可能导致很大的时延,并且对每个节点来说缓冲区的分配也比较困难,为了满足各种长度报文的需要并且达到高效的目的,节点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缓冲区,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数据传送的失败。在实际应用中报文交换主要用于传输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通信业务,如公用电报网。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出现的要早一些,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将报文分割成分组进行传输,在传输时延和传输效率上进行了平衡,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分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主要适用于传送话音相关的业务,这种网络交换方式对于数据业务而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数据通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较大,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电路带宽则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带宽,则会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其次是和语音业务比较起来,数据业务对时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需要进行无差错的传输,而语音信号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实时性一定要高。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节点首先将前一节点送来的分组收下并保存在缓冲区中,然后根据分组头部中的地址信息选择适当的链路将其发送至下一个节点,这样在通信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网络的能力来动态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很少用于数据业务网络,主要是因为其资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分组交换技术通过统计复用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当出现线路故障时,分组交换技术可通过重新选路重传,提高了可靠性。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线路资源由于缺少交换能力而未被使用,使用的线路资源利用率往往不到百分之十,路由器平均一年的宕机时间不到5秒,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小。因此上述原因对于当今选择交换技术没有意义。 而另一个方面,分组交换是非面向连接的,对于一些实时性业务有着先天的缺陷,虽然有资源预留等一系列缓解之道,但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这些业务的QoS问题较为复杂。而电路交换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很适合用于实时业务,其QoS问题要简单得多。同时,与分组交换技术相比,电路交换技术实现简单且价格低廉,易于用硬件高速实现。且由于其不需要缓冲区,而光缓冲技术似乎还比较遥远,因此它更易于与光技术融合。当然,电路交换技术的用户与WDM之间的流量粒度不匹配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如果抛开现有的设施,从头组网的话,相信大家选择电路交换技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对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做一个比较。假设一个服务器通过一条1Mbit/s的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Mbit/s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结果表: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带宽 1Mbit/s 10Kbit/s 平均时延 50s 100s 最大时延 100s 100s 电路交换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