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针对同一个事件的两个教师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阳阳4岁

观察时间:xxxx年12月4日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

观察记录:

教师甲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今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拍手打节奏,这时阳阳一下子抱住了小琪琪,小琪琪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阳阳呀”,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阳阳在日常生活不善于沟通,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常常造成其他小伙伴的误会。

教师乙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正在听着音乐的节拍打节奏、拍手、做律动。这时孙硕阳小朋友突然从后面冲了过来,一把抱住了小琪琪小朋友,小琪琪顿时神情慌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硕阳呀”,她一边喊着一边使劲的挣脱,可是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后手抓的更紧了,而且还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用力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她们会在生活、

游戏、学习中模仿老师、家长的话或动作,在活动中我走过去拉着阳阳的小手问:请问刚才你在做什么呢她说:“我让琪琪和我一起做动作,她不和我做”。阳阳是想模仿老师的模样去教琪琪动作,这也说明她是个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模仿的人,可是由于她在与琪琪交流时没有表达出她的用意,导致和她交流的小朋友产生误会,不能够和她所喜欢的小朋友很好的建立友好的关系。

我决定去帮帮她:于是我告诉她正确的方法应该问问琪琪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做律动,要首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再采取行动。现在赶快去告诉琪琪你的想法,并真诚的向她道歉说声对不起,我相信她会愿意和你教朋友的。如果我们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

点评:记录关注的信息更多的是某个具体活动或者情境下的全过程,一般要把行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件发生的主要情节表述清楚,详细记录事件的主要细节,以具体展现行为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景。

行为背景主要反映事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事件发生的起因,场合以及相关条件等。因此我们要全面观察行为的背景、事件的过程、幼儿的行为和语言、情绪变化(音调、面部表情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在场幼儿的活动。

同时,客观、准确、具体的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也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写“我"怎么教的,而不写幼儿的表现。在记录幼儿行为发生的过程中,语言的运用非常重要,准确流畅是基本要求。准确即要求用恰当的文字,把事件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楚,流畅要求叙述的语言有条有理,层次清晰,衔接自然,前后贯通。幼儿教师不要用抽象的、概括性的或者总结性的词语,避免使用过于文学化(如隐喻、双关)的语言,具有特定涵义的用语(如成语、歇后语、俗语),过于程序化的语言(如政治套话、新闻口号、学术评语等)。在轶事记录中应该使用具体、朴实的语言,对事件的实际描述和对事件的解释区分开来。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讲座有四个内容: 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三、如何去观察儿童? 四、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的目的: 观察→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对观察记录与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评估→真正了解幼儿 记录: 4-5岁:能用图画或其她符号进行记录。 5-6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她符号记录。 问题一: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就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中应重点关注) 1、观察能力 2、作品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能力 4、活动组织能力 5、评价能力 ☆高水平与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 1、观察的能力 2、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 幼儿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观察能力就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就是绝对不称职的。 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因为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与实际能力。 观察的态度: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 问题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1、了解儿童的行为与行为变化 2、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3、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5、因人施教 6、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7、创设与调控教育环境 8、设计与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9、支持儿童的学习 10、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例:观察背景:娃娃家 观察对象:滔滔、峰峰(4、5岁) ☆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就是爸爸、滔滔就是哥哥。 ☆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她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超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儿童观察记录分析 黄XX小朋友,从刚开始一到俱乐部就大哭大闹;到现在,每天都开心地来到俱乐部,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团队活动,上课时候会主动举手发言,懂得分享和等待……他的各种改变,是显而易见并且非常令人欣喜的。 XX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对于游戏规则和技巧都能基本领会;在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以后,手工创作方面的能力也与同龄小朋友差不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一些小朋友表现的还好,比如运用剪刀裁剪图形等。 XX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很慢热,这是他缺乏独立性、不够勇敢的一种表现。一个孩子的独立性首要依赖的是稳固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多鼓励,多给他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培养自理能力。真正让孩子走向独立、适应这个社会的,是父母力求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让孩子确信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与成功与否无关,孩子才会义无反顾地去认识这个对他来说充满未知的社会。 当我们觉得孩子胆小时,想没想过自己是不是就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只是继承了我们的特点而已。不要强迫孩子与人交往,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要多给予孩子关爱,帮孩子建立自信,发展社会性,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社交状态,以及遇事冷静而无畏。XX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要及其有耐心地引导孩子。 让孩子更勇敢可以参考以下做法:1、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性格,建立其安全感。2、父母做勇敢的榜样。3、鼓励尝试,包容失败。4、积极的心理暗示。5、多鼓励、肯定,少批评、否定。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7、多给孩子创造与人交

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注重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当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针对引发特殊注重的儿童群体论述了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实例,并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使我受益良多。 一、记录需要特殊注重儿童的必要性。 每个幼儿园都会出现少数水准不同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既对早期教育给予期望,同时还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儿童实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减少孩子的孤独,让孩子愉快地渡过幼儿园时光。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实行“诊治”。当教师们遵循维果茨基的教诲,力图发现这些儿童能够“独立地或在她人的协助下”在“最近发展区”中做到什么时,观察和记录能够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观察是教师与行为怪异或惹是生非的儿童建立同情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观察需要特殊注重的儿童。 从社交/情感、身体、认知/交流/语言以及游戏等更方面,观察儿童如何协同运作。书中通过观察现实案例,分析出案例中的存有的问题。例如:该儿童传达了什么信息和想法?该儿童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游戏组织好,还是需要另外一名儿童或者老师的外部协助?如果需要协助,是多大水准、什么类型的协助等。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指导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并记录。当然,我们也必须记录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思。我们必须记下儿童如何做手头的事情。每一次的观察和记录不一定要给出怎么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要做的仅仅是客观如实的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成年人期望的行为和言语,经过数月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也许过了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看到孩子有一点变化和进步,这才是观察和记录的意义。 三、特殊注重儿童的总体印象。 除了个别类型的行为之外,引发特殊注重儿童有一项突出的特征能够预示他们存有发展性异常、障碍或学习水平欠缺问题,那就是他们给人的印象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肢体、社交、情感、认知、语言以及言语交流,当这些行为中的多个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它们反复、持续地发生时,便能够预示着儿童身上存有着某种需要教师实行干预的问题。 回想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基本都是笼统的描述,这些都忽略了观察记录本身的意义,准确的观察应该要抓细节、记要点、全面具体,“他做了什么及如何做;与他相关联的人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也包括他说了什么”。类似于这些细节的记录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观察记录中,因为这些细节从来没有引起我们充足的重视,我们的记录也是建立在主观臆想和大致观察的基础上就实行了概括的笼统的总结性表述,所谓的分析和措施现在看来也成了肤浅的解决方式。看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反省,对观察和记录有了新的理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注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所以幼儿教师在日常中更应该对幼儿行为实行观察与记录,能够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注重,并且因材施教。

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针对同一个事件的两个教师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阳阳4岁 观察时间:xxxx年12月4日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 观察记录: 教师甲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今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拍手打节奏,这时阳阳一下子抱住了小琪琪,小琪琪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阳阳呀”,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阳阳在日常生活不善于沟通,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常常造成其他小伙伴的误会。 教师乙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天在活动室里,孩子们正在听着音乐的节拍打节奏、拍手、做律动。这时孙硕阳小朋友突然从后面冲了过来,一把抱住了小琪琪小朋友,小琪琪顿时神情慌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害怕的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孙硕阳呀”,她一边喊着一边使劲的挣脱,可是这时阳阳听见琪琪向老师告状后手抓的更紧了,而且还用力的亲了小琪琪一下脸蛋后,用力推开琪琪后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 观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她们会在生活、

游戏、学习中模仿老师、家长的话或动作,在活动中我走过去拉着阳阳的小手问:请问刚才你在做什么呢?她说:“我让琪琪和我一起做动作,她不和我做”。阳阳是想模仿老师的模样去教琪琪动作,这也说明她是个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模仿的人,可是由于她在与琪琪交流时没有表达出她的用意,导致和她交流的小朋友产生误会,不能够和她所喜欢的小朋友很好的建立友好的关系。 我决定去帮帮她:于是我告诉她正确的方法应该问问琪琪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做律动,要首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再采取行动。现在赶快去告诉琪琪你的想法,并真诚的向她道歉说声对不起,我相信她会愿意和你教朋友的。如果我们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 点评:记录关注的信息更多的是某个具体活动或者情境下的全过程,一般要把行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件发生的主要情节表述清楚,详细记录事件的主要细节,以具体展现行为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景。 行为背景主要反映事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事件发生的起因,场合以及相关条件等。因此我们要全面观察行为的背景、事件的过程、幼儿的行为和语言、情绪变化(音调、面部表情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在场幼儿的活动。 同时,客观、准确、具体的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也非常

儿童观察与评价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姓名:儿童姓名:幼儿A 观察日期:2015年12月4日儿童班级:小四班 观察开始时间:8:00 儿童性别:女 观察结束时间:11:30 观察证明人: 使用的方法:轶事记录法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及保教质量。 观察目标: 通过老师和班上某个幼儿的交往,反应幼儿园的师幼关系情况以及保教质量。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 我们一共7个见习同学来到了小四班,由于人数有点多,引起了班上的幼儿注意,在简单的熟悉之后,我们便在旁观察老师的教学活动。在我观察到保育老师对幼儿A将饭撒到桌上时的行为,于是选取了幼儿A和老师的互动行为作为我的观察对象,开始了我的记录。 观察记录: 轶事一:吃早餐的时候,由于班上刚来了几位见习的老师,小朋友们吃早餐的时候不停的往后张望。老师告诉幼儿先吃完早餐再和老师打招呼,但是包括幼儿A在内的一些小朋友还是会往后不停张望,这时保育老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认真吃饭,让别把饭洒在桌上了。过了一会,幼儿A还是在不时的往后张望,保育老师看到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并用武汉方言很大声的说了一句话,大概是说幼儿A怎么听不懂话。又过了一会,保育老师又走到幼儿A 面前,这次发现幼儿A把饭洒在了桌上,保育老师就拿起幼儿A旁边的碟子敲了桌子两下,并用武汉方言骂了幼儿A,另外一个老师听到响声抬头看了一下,又继续做自己的事。 在快吃完早餐的时候,老师提醒吃完饭的幼儿去上厕所、喝水。幼儿B去上厕所的时候,保育员在旁提醒幼儿B要洒准一点,别撒到外面来了,保育员就站在教室门往里面看幼儿B的情况,但是幼儿B还是撒到外面来了,这时保育员就很大声的连说了几句:你好恶心,你真的太恶心了。 轶事二: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幼儿用蜡笔画泡泡。老师将美术本发给每一个幼儿,然后挨着给幼儿写上名字,到了幼儿A的时候,幼儿A抬手的时候碰到了老师的衣服,就给老师的衣服上画了一笔蓝色的痕迹。老师边擦自己的衣服的时候边对幼儿A说,老师真是讨厌你啊,连续说了四、五遍。 轶事三:老师正在指导幼儿画画的情况。当老师走到幼儿A旁边的小朋友的时候,幼儿A将自己的画给老师看,老师看完说,你画的不对,泡泡是圆的,你

儿童行为观察名词解释

“f i s”现象:这是儿童进入语音发展阶段的初期所出现的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探 讨这种现象,对于研究儿童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以及从非语言的发音到语音的转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伯格和布朗发现,一个儿童把他的玩充气塑料鱼叫做“f i s”(正确发音应是f i s h),而当成人故意模仿他的发音时,该儿童却试图去纠正,反复数次,几乎发火。当成人改口说时,这个儿童才认可。伯格和布朗将这种现象称为“f i s”现象。它表明儿童虽然在发音上不能区别,但能知觉到成人发音和自己发音时的区别。 “儿向言语”(C D S):成人与婴儿交谈自觉不自觉地都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交流方式,这种成人与婴儿的谈话就是“儿向言语”,即C h i l d D i r e c t e d S p e e c h,简称C D S。它是一种动态性的语言,所代表的认知难度比交谈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稍微高一些,大多是婴儿言语的重复、扩展和评价,语速较慢,语气具有夸张意味。 语言运用:指说话者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而对语言工具的有效使用。(2分)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其一是语言功能目的,即说话的原因;(1分)其二是语言情境,即如何理解别人的话,并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达到说话目的。 语言能力:指的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民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隐秘的语言规则的集合,是语言或语言知识的核心。 语言学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听老师讲解有意识地练习、记忆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最终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过程 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有两种情况:同步习得和先后习得。同步习得:幼儿期同时接触两种语言;先后习得:在习得了第一语言之后才开始习得第二语言。 双语:是指将学习者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提供适当的语言环境,以及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和应用水平。从两种语言的功能大小来分类,双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使用频率高;二是第二种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本民族语言反而使用频率低。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总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双语教育是相对于单语教育提出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同一教育机构中,学生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通过两种语言学习其他知识。 语言发生:是指儿童从不会说话到学会说话的过程,或者是指儿童的某一或某些语言现象从不会使用到学会使用的过程。语言发生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某一或某些语言现象的产生过程和产生之后的发展演进过程。 表达性语言: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话和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言语。它主要是通过言语活动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的。 印入性语言: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听话和阅读是言语的感受过程,称为印入性言语。它主要是通过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的。

《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教案

《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价》教案 开课单位: 授课教研室: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开课单位:授课教研室: 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教材::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4 一、对本课程作简介,并对本课程学习提出基本要求 二、课程引入 发起“头脑风暴”活动: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教师总结:幼儿是幼儿本身。幼儿的学习源自“感觉”,与经验和体验连在一起,他们需要自由、自然、自主地去感知生命和周围的世界,吸收真实的经验以成长。他们需要教师 细致的体察。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解读能力是其核心能力。 三、通过案例,提出教育中的行为观察的含义 发起“讨论”:妈妈带着五岁的佳佳在沙滩上玩沙雕。当佳佳玩得高兴时,身旁走来一个男孩踢了佳佳刚刚搭起的房子,佳佳哇哇大哭。妈妈见状指着男孩说:“你这个孩子怎么 这么顽皮!”一边带着佳佳离开。你觉得这是观察吗? 教师总结:教师的专业观察是通过叙事描述、表格记录、图解等方式获取对幼儿认识的一种策略。学前儿童观察评价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儿童信息并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作 出判断的过程,它是对学前儿童外显行为的观察,是在对幼儿的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 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与判断,从而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 四、观察的意义 发起“讨论”并抢答:看案例,思考: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总结:看见……孩子; 发现……教师存在的价值。 五、行为观察的步骤 (一)观察的内容 1.发起小组活动:看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2)把想法列出来后,请写出你所看到的内容所属的领域。 2.教师总结: 角度一:把握幼儿行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评介教学内容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评介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评介作者:谢凤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年第07期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一书被许多专家称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该书第一版于1958年出版,从面世到现在的50多年里,该书数度改编,不断与时俱进,引入新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第五版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由河滨街学院的两位教师南希·巴拉班(Nancy Balaban)和南希·格罗珀(Nancy Gropper)合作完成。本书由马燕、马希武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我们需要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而现状往往是我们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尽心尽责去做的记录看上去却反映不了多少问题。《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为记录幼儿行为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同时,全书提供了丰富的观察与记录实例,并列出了大量的观察要点,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使得观察记录成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研究活动。 本书正文部分共十三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地阐述了记录的目的、基本方法、观察时教师应持的态度、记录用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环境在记录中的重要性。作者提出“教师要如实地去观察和记录儿童,抛掉自己的偏见以及自身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记录幼儿时,不仅要恰当地运用语言,同时也应记录幼儿的身体动作。因为幼儿是通过他们的眼神、身体动作、手势等与我们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来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至第十章可作为全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各种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常规活动的表现、使用材料时的表现、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戏剧表演游戏中的表现、师幼互动以及同伴互动中幼儿的表现等。此外,还涉及如何去观察和记录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发展和读写能力的萌发等。作者在这部分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实例,具体地阐述了在各种不同活动中需要观察的内容以及记录的要点,便于幼儿园教师操作使用。 全书的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这部分涉及的观察和记录对象是婴儿、学步儿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论述了在对这两类特殊儿童群体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观察和记录3岁以下婴儿和3岁~6岁幼儿是两个不同的任务。3岁以下婴儿的活动经常是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彼此间没有什么联系。这时就需要教师从婴儿的角度来看待每项活动,将这些动作视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记录时可以持续3分钟~5分钟,而且应该包含尽量多的细节。 全书的第四部分即第十三章。在该部分,作者主要指出了如何对一段时间内搜集的记录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和解读。我们需要将所有关于具体活动领域的小型总结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终结性总结。在这个终结性总结里,应当包括幼儿行为的趋势、幼儿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评价幼儿成长状况、对幼儿的成长前景做出预测、对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的描述等信息,进而加深对幼儿的认识。总之,对幼儿行为的记录材料的归纳总结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研究幼儿。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是幼儿教师采取教育“行动”和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泉。《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一书内容详实,在阐释每一观察和记录的要点时,均结合了许多

儿童行为观察报告

儿童行为观察报告 对象:红红年龄:1岁7个月性别:女 情境:自然情境 地点:幼儿家中 时间:2006年12月份共计7次观察 观察者角色:非参与观察观察者:wangguwen 注:观察记录括号内容为观察者说明 次别 观察记录 行为判断 1 红红一手拿着饼干,另一只手和脚耷拉在侧放的沙发座椅上,眼睛盯着电视。不一会儿,她整个人爬上沙发,还没等吃完,她又用双手扶着沙发的扶手,双脚先着地的下来了,动作很利索,不一会儿,又耷上去一只脚,上上下下------(约三分钟) -红红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为乐,动作利索准确。 2 红红手里的饼干吃完了,张开两只小手作轻轻拍手状,妈妈发现了拿了一张面巾纸给她擦,她自己仔细的擦擦嘴巴,然后把纸巾给妈妈,妈妈讲:"来,妹妹丢到垃圾里面!"于是,她拿纸巾很愉快的走到垃圾筒那边去丢掉了。 -能够自己清洁自己的嘴巴,并能领悟大人的话而去丢垃圾。 -爱劳动,把它当成了游戏,从小培养起讲卫生的好习惯。 3 红红双手去拿起一个小皮球,然后抱在怀里,坐在沙发上妈妈的身边。此时,她的眼睛盯着电视,一不留神,哥哥(5岁)抢去了球,她很着急,又叫又抢,眼神看着妈妈,手指着哥哥,发出"妈------球------"的哭声(眼睛里充满委曲和泪水),等妈妈把球拿给她时,停止了哭声,抱着球又坐回妈妈的身边,过了一会儿,妈妈讲:"妹妹,给妈妈球,妈妈带你玩。"她听话的把球给了妈妈,自己下了沙发,妈妈双手把球向地上一拍,球一跳跳向了红红,红红也捧起了球双手一松,球落到了地上滚了起来,她于是跟着去拿------ -红红有困难会向妈妈投诉,寻求帮助。 -红红模仿力强,即使是模仿拍球,她也乐在其中,还高兴的去追逐球。 4 此时正在看着电视中动画片的红红听见妈妈在召唤她玩"过家家,煮饭了",她便自己能来到另一个房间迅速的爬上了一张放玩具的小床,妈妈从床底下拿出煮饭菜的一套厨房用具和一些菜的塑料模型。妈妈摆好了锅灶等,她自己拿了各种菜还有其他用具都放进锅里,又拿起锅铲,嘴里念念有词的讲"炒炒",然后又拿起锅盖盖了盖,又拿起锅盖放到嘴边舔舔。此时,看到妈妈把菜放在小水池里,她又转移注意力,指着水池里的菜说:"洗洗"-------(此活动约持续了10分钟) -红红玩玩具,知道这是锅铲是用来炒菜的,以及知道菜需要洗洗,但整个过程比较依赖妈妈。 -红红扮演游戏能投入扮演情境,熟悉生活中的事,但东西会混淆不清,不会区别。 5 看着电视的红红听到妈妈讲我们读读书,好吗?妈妈先站起来去拿书,红红也跟着妈妈去拿书,等妈妈在地上把书摊下来时,她很自然的走到妈妈胸前,背靠着妈妈坐在地上,妈妈翻开一本书问;"喵喵在哪里?"她手一指,"喵喵"。妈妈问:"飞机呢?小飞机在哪里?"她手一指,嘴里发出一声"呜------,飞机。"此时,眼睛又看了电视一下,妈妈问:"苹果呢?"她手一点,"小熊呢?"她点了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以纪录片《幼儿园》为观察资料分类:案例分析 标签: 幼儿园 幼儿发展 我们观看的是以武汉一所幼儿园为真实环境拍Array摄的记录片《幼儿园》。还是相当规范和标准 的一所幼儿园。区分了大班/中班/小班,有规 范的活动室,浴室,安全的午觉,和晚上的端 尿。在这儿的孩子一般都是在3~6岁之间,普 遍是3~4岁上小班,4~5岁上中班,5~6岁 上大班,也有少数是以“听话”程度为标准来 分等级的,视乎大班还是一种荣誉,是对孩子 的一个肯定。 从这个以摄像机记录下的幼儿行为中我看到的 一些主要的幼儿特点: 小班的孩子(一般3~4岁),对于空间位置关 系或说是空间结构还不是很清晰,不能分辨出 衣服的结构,关注具体的事物,具体形象的所 见所接触到的生活经验。主要是依靠日常的经 验,习惯来完成日程事物,中途受到阻碍,中 断后就不易完成连贯的穿衣行为。 叠椅子的动作也是反映出了这一特点,不断地 重复着尝试,试探性地安置着上面的椅子,因 为在摆放前没有清晰地椅子摆放结构,所以就 没有计划地重复尝试,看起来的确是很让人纠 结的,这样不断地试着。不过这种试探性的活 动也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一个主要学习形式。 这一时期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一起裸着洗 澡还相互大闹没有出现不自在的表现。 中班的孩子(一般4~5岁):对事件之间的关 系很清楚了,有了数的概念,并且有了顺序大 小的概念,知道按大小是一二三四五以此增大。 对时间观念还不清晰。知道昨天,今天,明天, 后天,但还不能明确人类文化赋予给语言的意 义,能凭借着习惯,经验,很顺溜地说出昨天, 今天,明天,后天的顺序关系,并且和二三四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或许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比我们的家人还要多。经常我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也许我们比孩子的家长更了解孩子。”我想能这样说的老师肯定是位负责任的老师,因为她是用心去观察了孩子,真正去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可对于一些新老师来说,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可我们又不能不去了解,因为精心阅读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以前每次要写观察记录时,我就开始犯难,我要观察谁,观察他的什么,好不容易选好观察对象了,也把观察情况记录下来了,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最后都是粗浅地写上几句收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曾经撰写的案例。 题目是《翔翔想要心心》,观察对象:翔翔,年龄:4岁半 观察情况:数学活动练习环节,我让完成了的小朋友拿着学习单来给老师检查,翔翔今天做的很快,我看了他做的学习单都正确了,给了他一颗心心作为奖励。他高兴得一跳一跳地回座位去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他哭了,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哭着说:“涵涵把他的心心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先安慰他:“你不要哭,老师去问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我把涵涵叫来,问他为什么要把翔翔的心心丢了,他小声地说:“我在地上捡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原来,是翔翔自己掉在地上了,涵涵以为是不要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对翔翔说:“这次你也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刚才说了拿到心心就贴在衣服上,你没贴才会掉在地上,别人才会捡到扔在垃圾

桶的。男子汉,不能因为一点事情就哭,要坚强一点。这次老师可以再给你一颗心心,但下次如果你拿到心心不按老师说的去做,以后都不给你发心心了。”翔翔点了点头,拿到递给他的心心高兴得跑到评比栏前,垫着脚把心心贴在了他的照片下。 我是这样分析的:翔翔平时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喜欢到处跑,常有小朋友跑来告状,“翔翔打我”,“翔翔推我”,“翔翔拉我椅子”,“翔翔吐口水了”等等,上课也不认真,喜欢和小朋友说话,椅子一刻也坐不住,每天老师批评最多的人就是他。所以,当他好不容易得到一颗心心却被人扔在垃圾桶里的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哭,是伤心,而不是冲上去打那个孩子。老师把心心给他之后,他的反应不是贴在衣服上,而是贴在评比栏中,因为昨天很多孩子都在评比栏上贴上了心心,他却没有,早上爸爸还为这事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所以他也想让爸爸看看他也有心心了。从翔翔的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心里也渴求得到老师和爸爸的认可,而心心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他那么在乎他的心心。 当看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本书后,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写的观察分析,才发现问题一大推。首先,我觉得我的记录语言不够精炼,为了清楚地描述整个过程,口水话有点多。比如在最后我对翔翔说的那些话,就显得有点冗杂。然后,就是我的观察不够专业,没有客观的观察,因为在我们眼中翔翔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的心心之所以会被扔到垃圾桶,我认为是他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责备他不该拿到手里,却没有问问他为什么拿到手里不贴在衣服上。还是后面看到他把心心贴在评比栏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没贴在衣服上。这其实是我在用前见给孩子贴“标签”,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 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教学团队: 一、课程性质 !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教育方法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限选课程,即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行为的意义,并依据外部行为表现的观察与记录,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情绪表现、语言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估。本课程既是教育方法学的重要组成,又是实现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培养目标实践技能的课程。因此,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性质,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课程。 首先,本门课程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理论水平,掌握学前儿童行为研究的功能、心理学界对行为解释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明确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体实施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教学理论能力。其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并与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第三,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为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观察理

念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维度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激励与评价领域中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掌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建立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正确观念。 (2)了解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方法的基本内容,把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要求,做好观察的准备。 (3)掌握各种类型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基本方法。 } (4)了解学前儿童行为评估的重要意义,建立正确的观察评价观。 (5)掌握学前儿童行为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评估角度。 2.技能目标: (1)具备结合学前儿童发展阶段选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2)具备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 (3)具备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记录的能力。 (4)具备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评价的初级能力。 3.情感目标: ^ (1)积极关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动获取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各种信息。 (2)主动探索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措施。 (3)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积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观察理念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维度幼

小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doc

小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 背景:自从读了幼儿园,xx家长一直反映自家孩子动手能力很差,也很懒,在家什么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也不会做,比如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还要家长陪。于是在家里家长只有代替孩子做这些事情,孩子自己的事也不会做,更不要说让他们做家务了。我有点不相信,因为他们在幼儿园表现还不错,偶尔还抢着帮老师做事,帮小朋友收书、收杯子等等。为何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差别这么大呢?带着这种疑惑进行了观察。 观察时间 20110526 观察对象 杨杨 情景一 吃过午饭,大多数小朋友们都去走廊上玩具了,只见第一组桌子上是一片狼籍,还有一些吃得慢的孩子还在往嘴巴里塞着饭。见xx边吃边玩,我就过去让他赶紧吃,阿姨正在手忙脚乱地收拾残局。这时xx跑过来说:“老师我帮你擦,于是我让他一手拿着个桶盖,一手拿抹布,学着把桌子上的饭粒擦到盖子上。”他擦得很认真,然后我又忙帮着他我将抹布上的饭粒弄到桶里,让他重新去擦桌子,他干得可开心了。小谐看这他在劳动,也急忙过来要帮忙,我让她拿着扫把,学着把桌子底下

饭粒扫到铲里面,小潘拿着垃圾铲紧紧的跟着,他们俩可认真了! 情景二 xx见我在喂恬恬妹妹,在身边看着小妹妹说:“老师,我吃完饭了。”看他一脸奇怪的表情,刚开始我还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我赶紧说:“来,大哥哥你来喂小妹妹吃饭好吗?”他开心极了,说:“好啊!”。于是他兴高采烈的拿着碗和调羹给妹妹喂起饭来。我看到他很认真的把一口饭送到妹妹嘴边,还用手去擦去小妹妹脸上的饭粒拣。看他对小朋友真热心,做事情多仔细呀! 情景三 中午小朋友吃完午饭,正准备带他们出去散步,这时我发现教室的地上多了一张用过的餐巾纸,我站在一边静静地观察:几个小朋友走过来了,我期待他们能拾起地上的纸,可是他他们却视而不见地走了过去。xx走过来了,我看着地上的餐巾纸故意大声说:“哎呀,地上有张餐巾纸。”他看了一眼地上的纸,再看看我,我赶紧表扬:“还是xx乖,不能乱扔餐巾纸的,我们该怎么办呢?”只见她弯下腰,把纸拾起来扔到垃圾桶,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并在班上表扬了他,称赞他是个环保小卫士。 情况分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勤劳的孩子,但是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一切事情都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办,很少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讲座有四个内容: 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三、如何去观察儿童? 四、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的目的: 观察→了解幼儿的第一步→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真正了解幼儿 记录: 4-5岁: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5-6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问题一: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 1、观察能力 2、作品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能力 4、活动组织能力 5、评价能力 ☆高水平和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 1、观察的能力 2、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 幼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因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和实际能力。 观察的态度: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 问题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1、了解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 2、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 3、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5、因人施教 6、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7、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 8、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9、支持儿童的学习 10、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例:观察背景:娃娃家 观察对象:滔滔、峰峰(4、5岁) ☆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是爸爸、滔滔是哥哥。 ☆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他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超市”

儿童观察与评价 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姓名:儿童姓名:幼儿A 观察日期:2015年12月4日儿童班级:小四班 观察开始时间:8:00 儿童性别:女 观察结束时间:11:30 观察证明人: 使用的方法:轶事记录法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及保教质量。 观察目标: 通过老师和班上某个幼儿的交往,反应幼儿园的师幼关系情况以及保教质量。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 我们一共7个见习同学来到了小四班,由于人数有点多,引起了班上的幼儿注意,在简单的熟悉之后,我们便在旁观察老师的教学活动。在我观察到保育老师对幼儿A将饭撒到桌上时的行为,于是选取了幼儿A和老师的互动行为作为我的观察对象,开始了我的记录。观察记录: 轶事一:吃早餐的时候,由于班上刚来了几位见习的老师,小朋友们吃早餐的时候不停的往后张望。老师告诉幼儿先吃完早餐再和老师打招呼,但是包括幼儿A在内的一些小朋友还是会往后不停张望,这时保育老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认真吃饭,让别把饭洒在桌上了。过了一会,幼儿A还是在不时的往后张望,保育老师看到又走到幼儿A面前,提醒幼儿A,并用武汉方言很大声的说了一句话,大

概是说幼儿A怎么听不懂话。又过了一会,保育老师又走到幼儿A面前,这次发现幼儿A把饭洒在了桌上,保育老师就拿起幼儿A旁边的碟子敲了桌子两下,并用武汉方言骂了幼儿A,另外一个老师听到响声抬头看了一下,又继续做自己的事。 在快吃完早餐的时候,老师提醒吃完饭的幼儿去上厕所、喝水。幼儿B去上厕所的时候,保育员在旁提醒幼儿B要洒准一点,别撒到外面来了,保育员就站在教室门往里面看幼儿B的情况,但是幼儿B 还是撒到外面来了,这时保育员就很大声的连说了几句:你好恶心,你真的太恶心了。 轶事二: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幼儿用蜡笔画泡泡。老师将美术本发给每一个幼儿,然后挨着给幼儿写上名字,到了幼儿A的时候,幼儿A抬手的时候碰到了老师的衣服,就给老师的衣服上画了一笔蓝色的痕迹。老师边擦自己的衣服的时候边对幼儿A说,老师真是讨厌你啊,连续说了四、五遍。 轶事三:老师正在指导幼儿画画的情况。当老师走到幼儿A旁边的小朋友的时候,幼儿A将自己的画给老师看,老师看完说,你画的不对,泡泡是圆的,你看你画的都是线条,说完老师继续教幼儿A旁边的小朋友画画。画完之后,老师起身走过幼儿A又继续看了一圈,然后又回到幼儿A身边,教幼儿A画了几个圆圆的泡泡。 结论: 通过这三个关于幼儿A的轶事记录,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以及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读后感

浅谈《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幼儿日常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前幼儿日常行为观察记录表 行为表现行为分析及结果 时间:2016年5月4日地点:游戏区 建构游戏中,孩子们都在忙着搭建长江大桥。小明手上拿着一块积木,没能与另一块拼起来,便这里敲敲,那里打打。这时, 乐乐和诚诚搭出的长江大桥完工了,他们合作的大桥不仅足够长,而且有坡度,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啧啧称赞。乐乐和诚诚脸上笑成 了一朵花。谁知小明跑过来,“哗”地一声推倒了大桥。乐乐一 下急了,冲着小明大叫:“你干什么?你干嘛把我们的大桥推翻了?”说着就抓住了小明的衣襟,两人扭打起来。老师介入,问 小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明嘴巴一撇:“不知道!” 说完就跑掉了。 后来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小明虽然承认了错误,并道了歉,但态度极其敷衍和不耐烦。看来,简单的说教没有对小明达到触动的效果。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小明自己没有能够完成搭建,便对乐乐和诚诚的成果产生了嫉妒心理,做出破坏的行为。 时间:2016年5月7日地点:游戏区 区域活动中,小明先在娃娃家玩了一会儿,又跑到建构区。由于速度较快,脚边一绊,将沙沙正在搭建的楼房碰倒了。沙沙一把抓住他,小明一边挣脱一边辩解:“我刚才没看见,我没有推,我是不小心的。”说完猛地用力挣脱,跑到另一边搭起积木来了 这次的冲突发生时,小明确实不是故意而为,但他在碰倒了别人的作品时没有及时道歉,而是用辩解逃脱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没有用手推,就不是犯错误,因此不需要道歉和承担责任。怎样才能让他体会到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呢? 时间:2016年5月11日地点:活动室 自由活动时,小明和小悦都选择了盒子叠高的游戏。较大的一个饼干盒只剩下一个了,小明和小悦抢了起来。小明说:“是我先拿到的。”小悦说:“我就差这一个了。”力气大的小悦一把将盒子抢了过去。小明急了,转身到小悦已经叠高的盒子堆下面抽了一个饼干盒出来,“哗啦”一下,其它盒子也都“光荣下岗”了。小悦立刻告状,面对坍塌的盒子,小明这次没有辩解。 小明对于自己先拿到却没有抢到盒子非常不甘心,急切之间便报复性地抽取了小悦的盒子。对于这次状况,小明没有辩解,说明他知道这种行为不可取。但他的行为也说明他在与同伴相处时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引导和帮助。

儿童行为观察报告

儿童行为观察报告 对象:红红(年龄:1岁7个月;性别:女) 情境:自然情境 地点:幼儿家中 时间:2006年12月份共计7次观察 观察者角色:非参与观察观察者 次别:7次 观察记录 行为判断 1 红红一手拿着饼干,另一只手和脚耷拉在侧放的沙发座椅上,眼睛盯着电视。不一会儿,她整个人爬上沙发,还没等吃完,她又用双手扶着沙发的扶手,双脚先着地的下来了,动作很利索,不一会儿,又耷上去一只脚,上上下下------(约三分钟) -红红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为乐,动作利索准确。

2 红红手里的饼干吃完了,张开两只小手作轻轻拍手状,妈妈发现了拿了一张面巾纸给她擦,她自己仔细的擦擦嘴巴,然后把纸巾给妈妈,妈妈讲:“来,妹妹丢到垃圾里面!”于是,她拿纸巾很愉快的走到垃圾筒那边去丢掉了。 -能够自己清洁自己的嘴巴,并能领悟大人的话而去丢垃圾。 -爱劳动,把它当成了游戏,从小培养起讲卫生的好习惯。 3 红红双手去拿起一个小皮球,然后抱在怀里,坐在沙发上妈妈的身边。此时,她的眼睛盯着电视,一不留神,哥哥(5岁)抢去了球,她很着急,又叫又抢,眼神看着妈妈,手指着哥哥,发出“妈------球------”的哭声(眼睛里充满委曲和泪水),等妈妈把球拿给她时,停止了哭声,抱着球又坐回妈妈的身边,过了一会儿,妈妈讲:“妹妹,给妈妈球,妈妈带你玩。”她听话的把球给了妈妈,自己下了沙发,妈妈双手把球向地上一拍,球一跳跳向了红红,红红也捧起了球双手一松,球落到了地上滚了起来,她于是跟着去拿------

-红红有困难会向妈妈投诉,寻求帮助。 -红红模仿力强,即使是模仿拍球,她也乐在其中,还高兴的去追逐球。 4 此时正在看着电视中动画片的红红听见妈妈在召唤她玩“过家家,煮饭了”,她便自己能来到另一个房间迅速的爬上了一张放玩具的小床,妈妈从床底下拿出煮饭菜的一套厨房用具和一些菜的塑料模型。妈妈摆好了锅灶等,她自己拿了各种菜还有其他用具都放进锅里,又拿起锅铲,嘴里念念有词的讲“炒炒”,然后又拿起锅盖盖了盖,又拿起锅盖放到嘴边舔舔。此时,看到妈妈把菜放在小水池里,她又转移注意力,指着水池里的菜说:“洗洗”-------(此活动约持续了10分钟) -红红玩玩具,知道这是锅铲是用来炒菜的,以及知道菜需要洗洗,但整个过程比较依赖妈妈。 -红红扮演游戏能投入扮演情境,熟悉生活中的事,但东西会混淆不清,不会区别。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