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生物的特征-放线菌

第二章 微生物的特征-放线菌
第二章 微生物的特征-放线菌

第二章微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放线菌

放线菌是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细胞构造与细菌相似,形状与霉菌相似,是唯一的一种以丝状体存在的原核生物。它主要以无性孢子繁殖,也可借菌丝断裂产生新的个体。它分布广泛,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生长,大多数腐生,少数寄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产生抗生素,代表菌有链霉菌、小单孢菌及诺卡氏菌属。

一、放线菌的结构

放线菌菌体由丝状的菌丝组成,大部分有分枝。菌丝纤细且有分枝,直径一般在0.2~1.2μm,无横隔膜。

(一)菌丝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3部分(图2.15)。

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一般无横隔膜。直径0.2 ~0.8μm,有的无色,有的因产色素而呈不同颜色。

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出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图2.16)。孢子丝的形状以及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孢子的形状、排列方式、颜色也各不相同,这些均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图2.15 放线菌形态示意图

1-基内菌丝2-气生菌丝3-孢子丝

图2.16 放线菌不同类型的孢子丝

(二)放线菌的细胞构造

细胞膜、放线菌形状与霉菌相似,细胞结构则与细菌细胞一样,属于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与核质体等。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细胞相似,只是细胞壁中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没有几丁质或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菌落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皱褶,菌落周围具辐射状菌丝。气生菌丝较细,生长缓慢,分枝交错缠绕,因而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菌落特征也因不同的菌丝类型而异。

有一种类型的放线菌产生大量分枝的基内和气生菌丝,菌丝体交织成网,使菌落与培养基结合较紧,不易挑起或整个菌落被挑起而不破碎,如链霉菌菌落。另种类型放线菌不产生大量的菌丝,菌落粘着力较差,粉质,挑起时易粉碎,如诺卡氏菌菌落。

放线菌菌落幼龄阶段与细菌相似,不易区分。但形成大量孢子后,表面呈现絮状粉末状或颗粒状。同时由于孢子和菌丝会产生不同的色素而使菌落的正背面颜色不同。另外,水溶性色素可扩散使培养基着色,脂溶性色素不会扩散。

三、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主要以形成无性孢子繁殖,也可借菌体断裂的片段而繁殖。放线菌产生的无性孢子主要有3种:

(一) 凝聚孢子(也称分生孢子)

孢子丝胞壁内的原生质绕着核质体,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凝聚成一串体积相等或大小相似的小段,然后小段收缩,并外生膜壁而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孢子丝壁最后裂开,释放出成熟的孢子。如大多数链霉菌的孢子(图2.17)。

图2.17 凝聚分裂和横隔分裂

(二)横隔孢子(也称节孢子或粉孢子)

孢子丝长到一定阶段,其中产生横膈膜,然后沿横隔断裂,形成孢子。多为杆形或柱形。如诺卡氏菌产生的孢子。

(三)孢囊孢子

孢子丝盘卷或孢子囊柄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其同产生横隔形成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如游动放线菌的孢子。

此外某些放线菌偶尔也产生厚壁孢子。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吸收水分,膨胀萌发产生新的个体。

放线菌还可以借菌丝断裂的片段形成新的菌体这种繁殖方式常见于液体培养中。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就以这种方式大量繁殖。

四、放线菌的生长条件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含量较

多,每克土壤中含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孢子,它的代谢产物使土壤产生泥腥味。

除少数自养菌种(如自养链霉菌)外,绝大多数的放线菌都是异养菌,而且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腐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及动植物病害,如皮肤病、脑膜炎、脚和肺部感染、马铃薯疮痂病与甜菜疮痂病等。它们的营养要求差别很大,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以蛋白质胨、氨基酸、硝酸盐铵盐等作为氮源;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钾、镁、铁、铜和钙。

大多数放线菌是好气菌,某些菌为微好气菌和厌气菌。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3~37℃,高温放线菌的生长温度为50~65℃。

五、工业上常见的放线菌

放线菌最显著的特点是产生抗生素。目前临床和农业使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由放线菌产生。有的放线菌还用于生产维生素与酶制剂。此外,在馏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防腐保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放线菌内产生抗生素的菌属主要有链霉菌、小单孢菌和诺卡氏菌3属(图2.18)。

(一)链霉菌

腐生,好氧或兼性厌氧。基内和气生菌丝多分枝,孢子丝上孢子串生成长链或短链,菌落平而薄,由白色逐渐变为橄榄色,最适pH6.5~8.0,生长温度为25~35℃,产链霉素温度为26.5~27.5℃。

链霉菌是产抗生素的最主要放线菌,已知有600多个菌种产生抗生素。产生的抗生素约占所有微生物产生总数的50%以上。如链霉菌、螺旋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都是链霉菌产生的。

(二) 小单孢菌

腐生,大部分好氧,少数厌氧。属中温或高温菌。菌丝体有分枝或分隔,纤细,不断裂。无气生菌丝,有基内菌丝体产生孢子梗,其顶端生出一个球形、长圆形或椭圆形孢子。菌落致密,表面凸起,平坦者较少,常有各种颜色。

此属菌产抗生素也较多,如蜂红小单胞菌或棘胞小单胞菌都能产生庆大霉素。

(三)诺卡氏菌

绝大多数腐生,少数寄生好氧。菌的形态和菌落组织视基内菌丝断裂的迟早而异。有气生菌丝的可产生短的孢子链,有的基内菌丝带有颜色。

头孢菌素、瑞斯托菌素和万古菌素就是由诺卡氏菌产生的。

图2.18 几种放线菌

微生物复习讲课讲稿

微生物复习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 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原核微生物: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 2.与其它生物相比微生物有哪五大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变异快; 5.分布 广,种类多。 3.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 微生物。 中国古代: 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 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 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4.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无菌操作? 第一章 1.细菌的基本形状有几种?细菌大小测量的方法及单位是什么? 答: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螺菌、螺旋体;度量细菌的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2.细菌细胞结构中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分别包括哪些? 基本:细胞壁、细胞膜、核区、细胞质和内含物 特殊: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和其他休眠构造、伴孢晶体 一般结构:细胞壁、肽聚糖特殊结构:细胞外(糖被、鞭毛、菌毛),细胞内(芽孢) 3.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放线菌分类-完整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菌: 2.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PHB ) 3.异染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 4.羧酶体(carboxysome) 5.芽孢(spore) 6.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7.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8.荚膜(capsule) 9.原核生物: 10.古生菌(archaea) 11.L型细菌 12.鞭毛(flagella) 13.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14.假肽聚糖 15.蓝细菌: 16.支原体。 17.立克次氏体 18.衣原体 二、填空题 1.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和。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和。 4.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以及和 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和。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和。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和。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三、选择题 1.G细菌细胞壁的最内层成分是()。 (1)磷脂;(2)肽聚糖;(3)脂蛋白;(4)LPS 2.G+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1)类脂;(2)磷壁酸;(3)肽聚糖;(4)蛋白蛋 3.肽聚糖种类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结构的多样性上。 (1)肽桥;(2)黏肽;(3)双糖单位;(4)四肽尾 4.磷壁酸是()细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 (1)分枝杆菌;(2)古生菌;(3)G+;(4)G-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注意: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只要把蓝色字体部分写在实验报告上即可,黑体字部分自己看一下。由于11-13周为教学质量检查周,督导随时可能来查,所以预习报告还是要写。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真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一、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1 目的 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 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 2 基本原理 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接种的关键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等。 3 实验材料 3.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玫瑰暗黄链球菌、曲霉、荨麻青霉的斜面培养物 3.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高氏1号培养基的斜面和平板3.3 试剂: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 3.4 仪器与其他用品 酒精灯、记号笔、试管、橡胶塞、试管架、接种环、培养皿、超净台等。 4 操作步骤 4.1 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传代活化、纯化培养、鉴定或保存菌种。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液体培养基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4.1.1准备工作 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外侧,接种管在内侧,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4.1.2接种环灭菌 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 4.1.3拔管塞和烧烤试管口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第二节放线菌

第二节放线菌(Actinomyces) 放线菌是1877年合兹首先在牛体内发现的。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也可将之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原核: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为70S,属原核生物 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放线菌的菌丝体为单细胞,菌丝直径比真菌细,与细菌接近;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 有鞭毛的放线菌孢子同细菌鞭毛相同 放线菌噬菌体同细菌的相似 pH值同多数细菌相似,呈碱性:对环境pH值的要求是近中性或微偏碱,这与细菌相近而不同于真菌 (一般偏酸性); DNA重组方式同细菌相同 核糖体为70S 对溶菌酶敏感 同细菌有相同敏感的抗生素:凡能抑制细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一、放线菌的分布 放线菌广泛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1克土壤中可存在数万~数百万个孢子。 一般,肥沃土>贫瘠土 农田>森林 中性偏碱土壤>酸性土壤 含水低土>含水高土 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引起的。 放线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习居于土壤之中。每克土壤中含有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放线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较多。土壤

微生物检验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第三十章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本章考点: 一、放线菌属 放线菌属的细菌是革兰阳性无芽孢厌氧杆菌,多为动物体表面,特别是口腔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其中,衣氏放线菌是人类放线菌病最常见的菌种,牛放线菌主要引起牛放线菌病。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无芽孢、荚膜和鞭毛,无抗酸性。菌体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在患者病灶和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磺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的菌落。将其压制成片,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中央为革兰阳性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体,呈放射状排列。 2.培养特性:本菌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在有氧环境中一般不生长,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需3~4天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较致密菌落,灰白色或瓷白色、表面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经人工多次移种后,可形成光滑型,白色、柔软、易于钩取的菌落。 在葡萄糖肉汤中37℃3~6天后,在培养基底部形成灰白色球形小颗粒沉淀。 在硫乙醇酸钠肉汤中37℃3~6天后,在培养基下层白色或灰白色雪花样生长,管底生长不多,肉汤清晰。 衣氏放线菌在牛心脑浸液琼脂上,37℃18~24小时形成蛛网状菌落。继续培养7~14天,形成臼齿形或面包屑样菌落,白色或灰白色,不溶血,无气中菌丝。菌落常粘连于琼脂上,不易挑起和乳化。 3.生化反应: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除粘性放线菌外触酶试验均为阴性,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二)致病性

放线菌大多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属于正常菌群。只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或受伤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若无继发感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磺颗粒,此即为放线菌病。 放线菌可引起面颈部、胸部、腹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最常见为面颈部感染。本菌可从呼吸道进入肺,开始在肺部形成病灶,症状和体征似肺结核。损害大多广泛连续蔓延,并能穿破胸膜和胸壁,在体表形成多个瘘管,排出脓液。原发性皮肤放线菌病常由外伤或昆虫叮咬引起。放线菌还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主要采集脓液和痰液或活检组织。首先检查标本中有无“硫磺颗粒”,可用灭菌注射器抽取未破脓肿的脓汁作检查。 2.直接镜检:将“硫磺颗粒”置玻片上,以盖玻片轻压后镜检。在低倍镜下如见有典型的放射状排列的棒状或长丝状菌体,边缘有透明发亮的棒状菌鞘,即可确定诊断。也可用革兰染色、镜检,颗粒的中心部菌丝体染色为阳性,分枝状菌丝排列不规则,四周放射状的肥大菌鞘可呈阴性。抗酸染色阴性。 3.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在5%C02的厌氧环境中37℃3~6天,观察生长特点。接种牛心脑浸液琼脂上,观察菌落特征。 4.生化反应:触酶试验,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多种糖类分解试验,厌氧环境37℃3~7天观察结果。 二、诺卡菌属 诺卡菌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一群需氧性放线菌,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菌。其中有5~6种诺卡菌可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或慢性诺卡菌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本菌形态基本与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弱抗酸性。在培养早期菌裂解为较多的球状或杆状,分枝状菌丝较少。在病人脓、痰、脑脊液中本菌为纤细的分支状菌丝。 2.培养特性: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培养基上室温或37℃培养均可生长,但繁殖速度慢,一般需5~7天可见到菌落。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或呈颗粒状,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色素。星形诺卡菌可形成黄色或深橙色菌落,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的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中由于需氧可在表面长成菌膜,下部培养基澄清。 (二)致病性 主要为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产生类似肺结核的症状。也可经肺部病灶转移到皮下组织,产生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或扩散到其他脏器,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在病变组织或脓汁可见黄、红、黑等色素颗粒。而巴西诺卡菌可因外伤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组织,表现为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腿部,故又称为足分枝菌病。此病也可能由星形诺卡菌、马杜拉放线菌及某些真菌引起。

第2章(2)放线菌、蓝细菌等

2 放线菌(Actinomyces) 第2章 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 形态与结构
2 放线菌(Actinomycetes )
放线菌是1877年合兹首先在牛体内发现的。 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 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 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 较强的原核生物。也可将之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 长和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钟青萍讲授 2
放线菌的分布
放线菌广泛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 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1克土壤中可存在数万~数百万个孢子。 一般, 肥沃土 > 贫瘠土 农田 > 森林 中性偏碱土壤 > 酸性土壤 含水低土 > 含水高土
钟青萍讲授 3 钟青萍讲授 4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2)生产抗生素(Antibiotics)的主要微生物 据估计,全世界近万种抗生素约70%是放线菌 的次生代谢产物。
1.多数属于有益菌
(1)腐生型放线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很重要 的作用。------分解者
(3)筛选到许多新的生化药物 Eg.抗癌剂、酶抑制剂、抗寄生虫剂、免疫抑制剂 和农用杀虫(杀菌)剂等。 (4)是许多酶、维生素等的产生菌
钟青萍讲授 5 钟青萍讲授 6
1

(5)Frankia(弗兰克氏菌属)对非豆科植物的
2.危害
(1)寄生型的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和植物的许多 疾病,eg.肺部感染、皮肤病、脑膜炎…… (2)具有特殊的土腥味(土霉素的味道),主要由 放线菌产生的土腥味素所引起的。可使水、食品变 味,也能破环棉毛织品、纸张等。
共生固氮具有重大作用。
(6)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 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7)具有极强的分解纤维素、石蜡、角蛋白、琼 脂和橡胶等的能力,故它们在环境保护、提高土壤 肥力和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大作用。
钟青萍讲授 7
钟青萍讲授
8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 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
t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t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um; t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 数阴性); t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 孢子丝三种。
钟青萍讲授 9
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 培养基内,吸收营养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
钟青萍讲授 10
Aerial mycelia
Reproductive mycelium
Aerial hyphae emerging from the substrate mycelium.
钟青萍讲授 11
Magnification of aerail hyphae
Streptomyces lividans 1326
钟青萍讲授
Lawn of aerial hyphae
12
2

第二章 微生物的特征-放线菌

第二章微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放线菌 放线菌是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细胞构造与细菌相似,形状与霉菌相似,是唯一的一种以丝状体存在的原核生物。它主要以无性孢子繁殖,也可借菌丝断裂产生新的个体。它分布广泛,一般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生长,大多数腐生,少数寄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产生抗生素,代表菌有链霉菌、小单孢菌及诺卡氏菌属。 一、放线菌的结构 放线菌菌体由丝状的菌丝组成,大部分有分枝。菌丝纤细且有分枝,直径一般在0.2~1.2μm,无横隔膜。 (一)菌丝 放线菌的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3部分(图2.15)。 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一般无横隔膜。直径0.2 ~0.8μm,有的无色,有的因产色素而呈不同颜色。 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出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图2.16)。孢子丝的形状以及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孢子的形状、排列方式、颜色也各不相同,这些均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图2.15 放线菌形态示意图 1-基内菌丝2-气生菌丝3-孢子丝

图2.16 放线菌不同类型的孢子丝 (二)放线菌的细胞构造 细胞膜、放线菌形状与霉菌相似,细胞结构则与细菌细胞一样,属于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与核质体等。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细胞相似,只是细胞壁中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没有几丁质或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菌落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皱褶,菌落周围具辐射状菌丝。气生菌丝较细,生长缓慢,分枝交错缠绕,因而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菌落特征也因不同的菌丝类型而异。 有一种类型的放线菌产生大量分枝的基内和气生菌丝,菌丝体交织成网,使菌落与培养基结合较紧,不易挑起或整个菌落被挑起而不破碎,如链霉菌菌落。另种类型放线菌不产生大量的菌丝,菌落粘着力较差,粉质,挑起时易粉碎,如诺卡氏菌菌落。 放线菌菌落幼龄阶段与细菌相似,不易区分。但形成大量孢子后,表面呈现絮状粉末状或颗粒状。同时由于孢子和菌丝会产生不同的色素而使菌落的正背面颜色不同。另外,水溶性色素可扩散使培养基着色,脂溶性色素不会扩散。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1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 A部分 一、选择题 1.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A. 孢囊 B. 芽孢 C. 伴孢晶体 D. 子实体 2.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A. 膜的分裂 B. 壁的分裂 C. DNA的复制 3.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 二分分裂 B. 纵裂 C. 出芽 4.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霉菌 D. 酵母菌 D. 单细胞藻类 5.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 球菌 B. 螺旋菌 C. 放线菌 D. 杆菌 6.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 A. 异染粒 B. 肝糖粒 C. 淀粉粒 D. 聚-β-羟基丁酸 7.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 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8.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A. 细胞膜 B. 线粒体 C. 核蛋白体 D. 质粒 9.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A. 聚–?-羟基丁酸 B. 2,6-吡啶二羧酸 C. 氨基酸 D. 胞壁酸 10.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形成芽孢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 A. 孢囊 B. 伴孢晶体 C. 核蛋白质 D. 附加体 11.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A. 脂多糖 B. 脂蛋白 C. 磷壁酸 D. 核蛋白 1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主要的放线菌类型

主要的放线菌类型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因其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过去曾认为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微生物"。然而,用近代生物学技术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从系统发育上看,放线菌(除高温放线菌外)与全部G+细菌一起同属于这一大分支中的高G+C/mol%(60-72)群。 多腔孢囊放线菌 这类放线菌包括嗜皮菌属、地嗜皮菌属和弗兰克氏菌属,其共同特征是:菌丝进行纵向和横向分裂,直接产生孢子,菌丝形成细胞群或孢子簇,细胞壁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 acid,m―DAP)。嗜皮菌属(Dermatophilum):菌丝在不同的平面上形成横隔,构成砖格状细胞堆,产生直角侧向分枝。寄生在哺乳动物体上,侵害未角质化的表皮,引起渗出性皮炎。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该属放线菌最显著的特征是能与非豆科木本植物共生固氮。在木麻黄和杨梅上可形成具有向上生长小根的根瘤;而在桤木、鼠李科和蔷薇科植物上形成的根瘤成簇,每簇由许多裂片状的小根瘤组成。在有隔、分枝的菌丝体顶端的泡囊柄上,形成泡囊,泡囊具有固氮功能。弗兰克氏菌属可利用的最适碳源是短链脂肪酸和有机酸,能利用吐温是该属独特的特征。 孢囊放线菌 这类放线菌以孢囊孢子进行繁殖为突出特征。孢子的分裂和排列方式用于区分不同的属。 (1)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孢囊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产生圆形或近圆形具丛生鞭毛的游动孢子。多分布在腐烂植物和土壤中。 (2)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 孢囊指状或棒状,其内可产生规则的球形孢子,排列成单一行列。16SrRNA 寡核苷酸编目表明该属在系统发育上与游动放线菌菌属、小单孢菌属的关系密切。 (3)游动单孢菌属(Planomonospora) 产生梭形、具周生鞭毛的游动孢子是该属的特征。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土壤中。

山东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戈奕文 学号:201005140022 系别:2010生物基地 组别:周一下午第一组 试验日期:2012年11月5日 同组成员:孟亚平宋宁褚鹏程

【摘要】 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 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 【前言】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着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巴斯德的曲颈瓶试验否定了有关微生物的"自生说"。() 2.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 3.八孢裂殖酵母是酵母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这类生活史的代表。()

放线菌分类-完整讲课教案

放线菌分类-完整

放线菌分类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一:丝状微生物的鉴定 实验目的: 1、观察常见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观察镰刀菌与木霉的基本形态。 3、掌握埋片培养法培养放线菌。 4、掌握载片培养法培养丝状真菌。 5、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未染色样品。 实验原理: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真菌的菌丝较放线菌粗,菌落疏松,主要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利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孢子的着生状态,孢子形状及菌丝有无横隔等。 3材料 3.1菌种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诺卡氏菌(Nocardi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3.2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PDA培养基。 3.3器皿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流程 4.1埋片培养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埋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载片培养法:滴琼脂→凝固→边缘接种→盖盖玻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步骤 埋片培养法: 1 向每个培养皿倒约20毫升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待凝固。

2 用无菌手术刀在琼脂平板上平行开两条槽,取出其中的琼脂培养基。 3 在槽的外侧边缘接种待鉴定的放线菌菌株。 4 将无菌载玻片呈与槽垂直的方向盖在平板上面,用镊子轻轻压下,使载玻片与琼脂平板接触。 5 放于28℃培养3天。 6 将载玻片从平板上取下,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载片培养法: 1 将无菌载玻片放于洁净工作台。 2 向其上滴一滴溶化的PDA培养基,待凝固。(注意: 培养基的量不要太多,应尽量让其在载玻片上扩展开,降低培养基的高度,利于以后观察。) 3 在琼脂块边缘接种待鉴定真菌菌株。 4 用镊子夹取无菌盖玻片盖于琼脂块上。 5将载玻片放于无菌培养皿,用塑料袋密封,在塑料袋中放入一块吸水脱脂棉,保湿,28℃培养3天。 6将载玻片从培养皿取出,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6 结果:1观察并绘制放线菌的菌丝丝形态,并指明其着生方式。 2比较不同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异同。 3 观察并绘制镰刀菌、木霉的孢子形态。 7 思考: 1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同样为丝状微生物,为何观察菌丝形态所用的培养方法不一样?

文字版之放线菌

除细菌外其他原核微生物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放线菌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陆生性较强的一类革兰氏阳性原核微生物。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m 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气生和孢子丝三种 (一)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繁殖 特征:丝状分枝多核、单细胞(细胞核之间没有分隔) 孢子繁殖→无性繁殖孢子是放线菌的“种子”(无性)。孢子对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散落的孢子遇到适宜条件就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分枝再分枝,最后形成网状的菌丝体。通过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繁殖,也可以一段营养菌丝繁殖 (二)、鉴定特征及生理特性 菌落特征(与细菌特征正好相反)表面常呈粉末状或皱褶状(?) ,有的则呈紧密干硬的圆形,有些为糊状。颜色各异,正反不同(?) ,质地紧密,菌落不易用接种环挑起(?),较小。 ②液体培养特征静置培养:培养基不混浊膜状附壁,或沉降于底部。震荡(或摇床)培养:短的菌丝体构成球状颗粒③生理特性大多数好氧,最适宜的pH值7~8,嗜中温 蓝细菌(一)蓝细菌—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有光合色素(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产氧的原核生物。 1、结构和形态 比一般细菌大,通常直径为3~10μm,最大达60μm 蓝藻有单细胞球状、杆状、长丝状、分枝丝状单细胞体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丝状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按同一个分裂面反复分裂、子细胞相接而形成的群体:丝状体可以连成群体,包在公共的胶质鞘膜中特殊结构异形胞—固氮的场所静息孢子—休眠体 2、营养类型—光能自养 3、繁殖—无性生殖单细胞:二分裂、多次分裂、顶端释放(芽殖)丝状体:中间分裂、无规则分裂、顶端释放(芽殖 4、分类 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一)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微囊藻属、腔球藻属(二)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颤藻属、鱼腥藻属 5、藻类在环境中的利和弊 弊富营养化:人类活动使江河、湖泊中生物所需的N(0.2-0.3mg/L)、P(0.01-0.02mg/L)等营养物质短期内大量增加,引起藻类和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它生物死亡。水化淡水中的一种生态现象,是由于某些蓝藻的过度生长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以蓝藻为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等,还有栅藻、硅藻)成因---化肥、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土地侵蚀、淋溶出的营养盐、网箱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危害--危害人类健康。接触、少量饮用、长期饮用。对家畜及野生动物的危害。蓝藻对水生生物有影响。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的迁移,可与粘土共沉淀,形成底泥。影响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增加制水成本。使水体透明度明显降低,严重富营养化的水质透明度仅有0.2m。甚至在岸边堆积,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防治控制含氮、磷等废物向水体中排放。1. 物理除藻:超声波、重力斜筛自动脱水设备2. 化学除藻:利用除草剂、杀藻剂及金属盐等来控制水华,硫酸铜3. 生物除藻:利用生态系统食物链摄取的原理以及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来控制或抑制水华。将凡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蓝藻生长的生物调动起来,但又不能造成生态危害,人为地创造了一个生态链环。赤潮海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一段时间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绿和褐色等。成因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氮、磷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③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甲藻纲,常见的有裸甲藻属、膝沟藻属、多甲藻属,共5个纲15个科30个种) 危害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防治控制含氮、磷等废物向海洋中排放。如含磷洗衣粉的废水等。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 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年05 月24 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 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答案 【篇一: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 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 年jahn 提出包括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1977 年我国学者王大耜提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病毒界;1996 年美国的p.h.raven 提出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认识微生物的重要障碍,不断探究它们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它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对象: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 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