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终稿

《管理学基础》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终稿
《管理学基础》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终稿

《管理学基础》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设计

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分院商贸技术分院

教研室营销管理教研室

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教师

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附:运动会管理筹备方案

本次课知识点

组织职能概述

(一)组织的涵

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动词的组织:安排;整顿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容与方法

1、组织结构及其设计

●组织结构的涵义。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职务、职责、职权及相互关系构成的结构体系。

●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组织目标与任务;(2)组织环境;(3)组织的战略及其所处发展阶段;(4)生产条件与技术状况;(5)组织规模;(6)人员结构与素质。

组织结构及其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时机。一是新建组织需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二是原有组织结构出现较大问题或组织目标发生变化;三是组织结构需进行局部的调整和完善。

●组织结构设计的容。组织结构设计包括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横向设计主要解决管理与业务部门的划分问题,反映了组织中的分工合作关系;纵向结构设计主要解决管理层次的划分与职权分配问题,反映了组织中的领导隶属关系。

2、部门划分的涵义与原则

●部门划分的涵义。部门划分是指把工作和人员组织成若干管理的单元,并组建相应的机构或单位。

●部门划分的原则。(1)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

3、部门划分方法

一是按人数划分部门。其特点是部门的人员在同一个领导人领导下做同样的工作。主要适用于某些技术含量低的组织。

二是按时间划分部门。这是指将人员按时间进行分组,即倒班作业。其特点是可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经营一线的基层组织。

三是按职能划分部门。就是把相似的工作任务或职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部门。这种方法较多地应用于管理或服务部门的划分。

(三)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现行应用最广的组织形式:直线-职能制

分权型组织形式:事业部制

新型作业组织形式:矩阵制与项目型

直线--职能制

1.基本涵义:在组织部,既设置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又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以直线指挥系统为主体的两维的管理组织。

2.优点: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

3.缺点: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协调。

4.适用:目前绝大多数组织均采用这种组织模式。

事业部制

1.事业部制的涵义:在直线职能制框架基础上,设置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在总公司领导下,统一政策,分散经营。是一种分权化体制。

划分事业部的标志:按产品、项目或地域划分

优点: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适应市场;公司高层集中思考战略问题;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员。

缺点:存在分权带来的不足:指挥不灵,机构重叠;对管理者要求高。

适用:面对多个不同市场大规模组织。

无边界组织、虚拟组织与网络组织

杰克.韦尔奇创造了“无边界组织”这一概念。他主取消公司部的纵向和横向的边界,并打破公司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外部边界障碍,构建更加灵活、富有效率的组织。其中的重要形式就是虚拟组织。

公司只保留少数核心专职人员,再根据项目需要临时雇用外部专家。这就可以做到由少数精干成员组成的公司,通过虚拟结构,控制大批自由职业者网络,完成重大复杂的项目。这一组织结构模式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就形成了网络组织。组织者把精力集中在自己做得最好的业务上,而把其他业务外包给在该业务上做得最好的公司或人员,并通过网络,将身处不同地方的人员连接起来,实现紧密合作,以更高效率完成任务。

(四)岗位(工作)设计

工作任务分担与职责委派

委派部门或岗位职责的依据: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按业务工作的类似性分配任务,从而实现职务专业化。同时,分派责任时也应考虑彼此联系密切的程度。根据需要,可将多种性质的业务工作集中到一个部门中来,以便最有效地进行工作。

应注意的问题:要向各个岗位授予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权力,并实现权责对等,注意防止发生重复、遗漏、不当等问题。

职务说明书

1.涵义:职务说明书是就特定职务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等所作规定的文书。

2.作用:规特定职务的职责、权限、领导隶属关系等,使任职者规、有效地行使职责权限,更好地实现目标,保证整个组织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3.基本容:职务名称、隶属机构,基本职能,主要职责,主要权限,纵向与横向隶属和联系关系,任职资格等。

现代工作设计

传统工作设计与现代工作设计:在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岗位与职务的过程中,核心容是工作设计问题。

传统的工作设计只强调专业化原则,即将相同或相近的工作交由一个部门负责,以寻求专业化带来的效率。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工作效率的提高主要不是来源于工作强度的增加和纯专业技术因素的作用,而是人的因素,包括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感受、兴趣,需要的满足等。于是,现代工作设计应运而生。

核心工作要素

1.涵义:在工作设计中.使职工对工作满意,起激励作用的是其中若干核心工作要素。这些核心工作要素从质上改变了职工的岗位工作,使工作真正成为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2.容:⑴技能多样化;⑵工作完整性;

⑶工作的意义;⑷工作的自主权;⑸反馈

(五)制度规的制定与执行

制度规制定的原则

1.法制性原则

2.目标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老师讲故事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奥运会撑杆跳高比赛时,一名日本选手从容不迫地慢慢走进沙坑,把手中的撑杆用力插入沙土中,然后顺着杆子爬到最高处,越过横杆跳下来。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裁判十分为难,不知道该不该记他的成绩,因为他并没有违反比赛规则,只不过是投机取巧罢了。但裁判组经过讨论,还是取消了他的成绩。在日本选手据理力争时,裁判补充了撑杆跳高的比赛规则,要求运动员必须要有一段助跑过程。日本选手听罢,在第二次试跳中有了助跑动作,但跑到沙坑边又故技重演,顺着杆子爬到了最高处,然后越过横杆跳下来,并再次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这次让裁判组更加难堪,不得不再次举行紧急会议。最后规定:撑杆跳高比赛必须要有助跑,并且不能交替使用双手动作,这项规则被明确下来,一直沿用至今。显然,制度的规性、严谨性是非常重要的。

制定制度规的程序

1.调研与目标

2.制定草案

3.讨论与审定

4.试行

5.正式执行

管理制度的制定

1. 企业专项管理制度

2. 部门(岗位)责任制度

引导文:西点军校的执行力案例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团队思维目标一致

没有个人利益的牺牲,哪会有真正强大的团队!

没有个人利益的牺牲,哪会有真正强大的团队!

何为责任感…

责任,既是一个意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责任,既简单,又复杂。

所谓责任,就是接受自己行为的正面和负面的后果,并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敢于向前。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责任至此为此”

如果你在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都是“责任到此,不能再推”,敢于面对,敢于承担,那么你最终将赢得尊敬,收获成功

责任是一切领导力技术的前提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组织注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组织!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不可信任的人!

记住:责任--领导力的DNA

100%责任就是“非常二加一”

我承诺:我**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要对我自己!对华南师大附中负100%责任!

哪些情况属于执行不力??

一个价值百万的定义:

什么是结果?

学校生存发展的本质是结果交换

俄罗斯人种树的故事

A挖坑B放树C培土

A、B、C 植树

让每一个员工成为快乐的商业英雄,相信德商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

在伊利集团有一个口号,叫做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为此,懂事长刚一直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环境;同时还制定了学习培训制度和计划,促进员工有效成长.

2005年伊利的培训经费高达800多万元,员工平均接受培训的时间在60小时以上;

2006年4月伊利集团与中欧管理学院合作,正式启动中欧-伊利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企业储备人才;

2006年11月11日,伊利商学院正式开学,提升全员及管理人员的整体技能……

如果不能快速改变,就会快速崩溃!

项目化教学设计培训总结

项目化培训总结 信管系姬贵阁 2015年7月25日,我与我院同事一行20人在曹五军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五天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并根据自己所教授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五天的学习让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项目不是简单的实验实训项目,它是从岗位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特定任务,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战性、结果可展示性及可操作性的特定工作。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时间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 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多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 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心得适应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 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五、项目化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的第一天就向专家老师学习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工作流程“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第二,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任务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 第三,各自的工作计划要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

项目化教学六个步骤word版本

项目化教学六个步骤

项目化教学法六个步骤 项目教学法包括: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对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科性质、特点,采取灵活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像情景剧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等,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用教学艺术把学生引入自然美妙的学习环境之中。情景导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是一节课必要的铺垫,是一堂精品课的序曲。导入新课之后,要确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认知、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来决定。“能力本位”就是要突出能力目标,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创造活动;专业技能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要把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或任务,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任务时,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而且包括完成项目任务的全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任务时一堂课的中心和方向,要指向明确,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教师要出示学习任务,经过认定,让每一个写生都清楚明白。二、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学习和操作相关的必要资料。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己解决能力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圈点不懂的地方,记录存在的疑问。可通过检测的方式,督促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前准备,为学习新知、新技尊定基础。“能力本位项目化”六个环节教学模式,可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的构成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便于组内帮扶,又适用于组间竞争。围绕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方案。学习方案的制定可由师生共同制定,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制定个性学习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的学习内容和操作任务。 三、自主协作,具体实施 这是一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完成学习任务。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而言,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自主学习,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自学的任务。教师在导学案上应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需要解答的问题、自学结果的检测,学生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达到检测要求。这个步骤应尽量避免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在自学时有困难的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自学任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贺晓莹暑假期间,我与四位同事共同参加了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对慕名已久的“项目化教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及内容 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把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做中学,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项目化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设置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个项目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采取分组学习、信息交流的形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由单纯讲课变为项目实施的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听课者转为项目的实施者。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过程 (1)项目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确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选择项目要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突出技能培养,让学生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实现课程内容分析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掌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选择项目时要根据用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以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学时数。 (2)课程的实训综合项目设计 项目化教学往往需要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进行综合项目的教学设计,要依据分步教学原则将较大的项目分解成2-4个任务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到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中要

什么是项目化教学(1)

什么是项目化教学?请列举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项目化教学法包括: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一、情景导入,明确任务 对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科性质、特点,采取灵活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像情景剧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等,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用教学艺术把学生引入自然美妙的学习环境之中。情景导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已来完成。这是一节课必要的铺垫,是一堂精品课的序曲。 导入新课之后,要确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认知、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来决定。“能力本位”就是要突出能力目标,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创造活动;专业技能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要把学习内容分解

为具体的问题或任务,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任务时,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而且包括完成项目任务的全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任务是一堂课的中心与方向,要指向明确,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教师要出示学习任务,经过认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明白。 二、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学习和操作相关的必要资料。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己解决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圈点不懂的地方,记录存在的疑问。可通过检测的方式,督促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前准备,为学习新知、新技奠定基础。“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模式,可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的构成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便于组内帮扶,又适用于组间竞争。 围绕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方案。学习方案的制定可由师生共同制定,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制定个性学习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的学习内容和操作任务。 三、自主协作,具体实施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688633.html,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润 来源:《教育观察·上旬》2013年第03期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手机摄影》公选课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课程目标设计、项目设计以及项目实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积累项目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手机摄影;项目化教学;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38-03 随着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逐步强大,图片分享的移动社交形式的兴起,手机成为人们最便捷的摄影工具,具备随身携带、传输迅速的优势。在高职院校开设《手机摄影》公共选修课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针对新兴的手机摄影课程,国内外极少开设,因此,我们借鉴项目化教学理论,对比相关课程的教材及教法,对《手机摄影》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课程的学习对象及现状 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以手机作为日常通讯工具,而手机拍照是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之一。在课程学习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手机拍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大部分学生使用过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移动社交软件进行图片分享,部分学生安装并使用手机图片处理软件。大部分同学认为学好本课程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帮助,认为该课程很有趣,很乐意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学习。 公共选修课已成为高职高专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国内现有的摄影类教材大多数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框架大而全,内容泛而杂,《手机摄影》作为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公选课,很难选择适合本课程定位的教材。传统的摄影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往往会因为学生摄影器材不普及,使得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讲授,在教学设计上依然按照章节进行讲授,案例更多的是图片赏析,致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而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无法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项目化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项目化教学六个步骤

项目化教学法六个步骤 项目教学法包括: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对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科性质、特点,采取灵活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像情景剧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等,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用教学艺术把学生引入自然美妙的学习环境之中。情景导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是一节课必要的铺垫,是一堂精品课的序曲。导入新课之后,要确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认知、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来决定。“能力本位”就是要突出能力目标,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创造活动;专业技能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要把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或任务,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任务时,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而且包括完成项目任务的全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任务时一堂课的中心和方向,要指向明确,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教

师要出示学习任务,经过认定,让每一个写生都清楚明白。 二、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学习和操作相关的必要资料。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己解决能力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圈点不懂的地方,记录存在的疑问。可通过检测的方式,督促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前准备,为学习新知、新技尊定基础。“能力本位项目化”六个环节教学模式,可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的构成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便于组内帮扶,又适用于组间竞争。围绕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方案。学习方案的制定可由师生共同制定,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制定个性学习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的学习内容和操作任务。 三、自主协作,具体实施 这是一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完成学习任务。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而言,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自主学习,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自学的任务。教师在导学案上应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需要解答的问题、自学结果的检测,学生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达到检测要求。这个步骤应尽量避免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在自学时有困难的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自学任务。二是协作探究。学生经过组内帮扶解决个别问题,把个人单独难以完成的或综合性的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利用团队的智慧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精选作文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项目化教学的起源 教育领域中的“项目”,目前指的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即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最早可以追溯至18-19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Rousseau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家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病,如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等,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进步的教育主张,其主线都是强调儿童自我发展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成为“项目方法”重要的理论源泉[1]。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用主义代表John Dewey吸取了Rousseau等人的教育思想,创建了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体系,为项目课程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60至70年代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项目方法又一次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教育改革实践的亮点,其中以萨利?伯曼的项目学习为主导[3]。1971年起,项目课程被列入德国一些学校的课表中,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德国盛行。 项目化教育最早的实践是出现在16世纪晚期意大利建筑学教育和工程学教育运动中。18世纪末期,随着工程学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欧美纷纷建立了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于是“项目方法”从欧洲传到了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O‘Fallon工业学院院长Calvin M.Woodward把“项目”当作一种“综合练习”,

“教学”成为“产品制造”,他的这种综合练习项目,在18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1919年项目教学传入我国,当时Dewey在我国宣传项目教学的思想及主张,影响了我国教育界一大批的思想家,如胡适,陶行知,张伯苓,蒋梦麟,郭秉文等,他们为Dewey的教育理论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在南京高师附小试行,其教师成为“杜威院”,开展典型的项目课程[1,3]。1927年,在Kilpatrick来华讲学又掀起了项目教学实验的高潮,近年来,关于“项目”的研究,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大领域较多。 二、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的现状 小学科学课程是伴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3]。命名为科学,又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今后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学术界学风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要把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放在首要位置,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助互动的关系。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都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在世界各地教育专家、学者在不断的研究、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摸索出来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模式[2]。本文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将其运用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进行的教学探究和尝试。

现代汉语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案

《现代汉语》课程项目化改革方案 一、《现代汉语》课程项目化课程内容及组织安排 1、课程内容模块 2、实训项目清单

3、课程的组织安排 《现代汉语》是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旨在增强学生使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因此,教师应详细讲解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的内部结构,结构特点,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十分清楚的认识。 本课程改变以往《现代汉语》讲授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详细了解到汉语应用的种种问题后,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并在运用中进一步提高对现代汉语的学习能力。为此,本课程的教学应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 在进行模块化设计后,将《现代汉语》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分解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语言的装饰材料——修辞等四个小模块,并加大了实践项目的比例,调整后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原则上为1:1。由于语言的形式——语音这一模块内容作为播音专业的核心课程讲授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基本不再涉及。 在实践项目训练的题目设计上,本着立足当下语言现实的原则,架构其理论和现实沟通的桥梁,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运用存在的诸多问题,又能从学理上去分析,有效地实现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 《现代汉语》项目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广播影视学院主持和播音等专业一门基础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学好祖国的语言,对于我们思想的正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目标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

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学交替、产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化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一)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能力为本,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本课程的设计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兼顾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实际应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参照电子产品装接工、维修电工、微控制器设计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选取与整合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2012年3月中旬以来,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研组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的中等职业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改两年以来,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我组该项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机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机电技术必需的应用机电、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机电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导向。项目教学则可以通过工作任务、项目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任务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1. 确定教学项目,明确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教师要根据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项目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提前交给每一位学生,并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以及本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即为学生在本项目的学习成果。 学生在仔细阅读了这些项目和评价的要求后,就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一些基本工具,正确分析教学项目、明确任务,并写出本项目的工作计划。 2. 学生实施项目,尝试完成任务,教师辅导 教师在提出某个项目设想前要对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过对项目内容的介绍和对工作任务的提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下来,按照学生讨论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实施。一般以2~3人或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X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 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XX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

(完整版)项目化教学案例1

项目化教学案例1 《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 机电工程系付元增 一、案例背景 《电工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则是《电工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能把在学校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生活中,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就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力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确定项目 《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中照明线路有一套单独的工艺,若不学习则会造成电工实习内容上的脱节。学生对家用照明电路感兴趣,也往往喜欢问些这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单相电在日

常生活中天天用得到,包含照明、吊扇、配电等的安装维修应该为人熟知、了解,并会日常维修,并且这知识不难,容易学会。本案例任务是:安装具有两个熔断器、一个三眼插座的一灯一开关电路 三、项目分析 高职学生有底子薄,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项目实施从“低起点”入手,首先选择效果明显的项目活动,初步学会剥线钳的使用,导线的连接方法,三极插头、插座中的三个接线桩的位置等,为照明电路的安装打基础。 四、项目实施 安装具有两个熔断器、一个三眼插座的一灯一开关电路 A、课时建议:2课时 B、师生共同准备知识:了解插座的种类,三眼插座的结构,设计带两个熔断器、三眼插座的一灯一开关的电路图以及识读其安装布局设计图。 C、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学生画出带熔断器一灯一开关的电路图 2、请学生介绍家里有多少电器,从而引出需要安装插座来解决。 (二)、任务构思设计

项目化课程教学大纲(模版)Ver0.9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 3.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平台 4.授课对象:本科非英语专业 5.开课单位:西京学院各院系 6.教学时间安排:第一、二、三学期 7.先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建立在高中英语基础之上 8.后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9.学时安排: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能力体系(参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指标体系) 指标。 (三)教学任务 列出本课程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如实习报告、程序设计、项目案例、作品等。 简要说明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明确程序设计、项目案例或作品预期达到的效果和要求。 三、各单元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单元项目一项目名称 关联项目:

项目内容: 实施方法: 课内学时: 实践场所: 任务一:××× 1.任务描述 2.任务分析 3.知识链接知识点内容(包含掌握程度) 4.任务实施基于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实施步骤或过程 任务二:××× 1.任务描述 2.任务分析 3.知识链接知识点内容(包含掌握程度) 4.任务实施基于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实施步骤或过程 项目成果: 考核方式: 单元项目二项目名称 …… 说明: 1.“关联项目”:指关联于其他的单元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群项目或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 2.“项目内容”:填写案例、项目或设计制作的简要介绍; 3.“实施方法”:为实现项目设计达到的能力要求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社会实践等; 4.“实践场所”:包括课堂、课下、网络环境、实验室、图书馆、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等。

教师研修课程设计

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卫强 【课程开发者简介】 李卫强,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市“双名工程”学员。参与区“课程建设种子校”、《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教学与指导策略研究》等项目。主持或参与《基于标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重视学习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拓展(探究)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十门校本教师研修课程。 课程类别:实践与体验课程形态:混合课程适用对象:小学教师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基于市级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以学科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重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强化“教——学——评”的一致性,属于提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能力的实践体验类课程。课程以指导教师撰写教学手册、学期课程纲要和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等为重点内容,根据教师学习需求与问题导向、实践与任务、有能力自主学习等特点,以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等为专业引领,通过面授、讨论、交流展示、在线互动、作业及实践结合方式予以落实。 二、课程开发背景 2014年,学校成为徐汇区小学10所课程建设种子学校之一。在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开展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研究,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 2015年,学校又有幸成为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李文萱院长主持的市级重点项目《基于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项目学校,开展基于标准教学的指导与策略研究。 在这些改革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发现除少数种子教师外,绝大多数教师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有的是教学理念滞后,习惯于固有的经验和做法;有的是课程意识薄弱,教学设计上缺乏整体性思考;有的是忽视对课标的学习,教、学、评不一致;有的则是入职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到改革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的理论和业务培训。 此外,为有机整合课程建设种子校和项目学校的实验任务,学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融合性的教师研修项目,以促进项目实验校各项任务的扎实、有序推进。 三、课程目标 通过《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课程研修,提升课程意识,明确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重要性,学会研制教学指导手册,强化“教——学——评”的一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指导书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工作衔接 本次《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所选项目必须与前期所作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所选的项目相同,也就是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本次课程设计。不能重新另选项目背景。 2、课程设计报告封面要求 报告封面应包含课程设计题目,作者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和设计完成日期。 3、课程设计包含的内容 (1)项目概述 (2)工作任务书(业务需求) 1)项目目标 2)功能要求 3)性能要求 (3)项目进度计划 1)分解项目工作 2)项目工作关系表 3)绘制甘特图 4)绘制网络图 5)里程碑计划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1)分解项目工作 2)项目规模估算表 3)开发成本 4)管理、质量成本 5)直接成本 6)间接成本 7)总估算成本 (5)项目质量计划 1)项目质量保证组织

2)项目的质量目标 3)质量保证活动 4)质量控制活动 (6)项目团队计划 1)项目团队组成 2)项目团队管理 3) 项目沟通计划 (7)项目配置管理计划 1)组织及职责 2)配置管理环境 3)配置管理活动 (8)需求分析阶段的项目管理 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5)需求管理 (9)设计分析阶段的项目管理 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10)编码阶段的项目管理 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5)成本管理 (11)测试阶段的项目管理 1)团队组织及职责 2)团队管理 3)进度管理 4)质量管理 二、课程设计范例 1、项目概述

算法与程序设计“课题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信息加工与表达知识”的延续,涉及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如果利用“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组织,不仅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与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理解算法、程序、语言等内涵和相互关系,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了解面向对象与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②过程与方法:根据项目需要确定搜集资料的内容和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应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的过程,探求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主动探索和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的爱好和兴趣,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劣,增强与他人协作学习的意识,提升自我管理的水平。 三、学情分析。 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往往只是浏览幻灯片,听教师讲解,难以达到对知识的充分吸收和内化;由于家庭环境等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学生思维层次较为直观,对于一些抽象和逻辑思维运用不足;在学习兴趣方面热衷于学习有关实践的知识,内在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大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 四、教学过程 (一)项目设计 1)项目选择。基于贴近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要求,确定成绩是否及格、停车场看门人、出租车计价器、打擂台等项目主题,通过这些项目的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if 语句的教学为例,猜单双的游戏,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当输入小于10 的数字时,能够直接看到输赢;当输入大于10的数字时,无论猜什么都会显示“输”的结果。 2)制订实施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 选择一个子项目组成小组,按照有 利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原则,确 定小组项目任务分工计划,制订实 施方案;将实施方案通过网络上报 教师审阅,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再次 组织讨论,直至方案科学合理。如 右图是根据学生需要,制订了表 1 所示学习计划表。 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共分为准备和学习两个阶段,其中前者主要是详细介绍项目学习的过程、目的,让学生形成项目学习的基本轮廓,了解资料的来源等;而后者主要是呈现学案,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语法和程序语法,根据教材内容提示进一步自学相关感兴趣的内容,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4)成果制作。督促学生按照已制订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及时记录活动探究内容,如表2 所示;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指导和提供帮助,及时纠正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偏差,对不成熟的作品引发组内讨论,对新知识再次内化和重组。

项目化教学设计培训总结

信管系姬贵阁 2015年7月25日,我与我院同事一行20人在曹五军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五天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并根据自己所教授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五天的学习让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项目不是简单的实验实训项目,它是从岗位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特定任务,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战性、结果可展示性及可操作性的特定工作。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时间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 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多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 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心得适应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 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五、项目化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的第一天就向专家老师学习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工作流程“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搜集、分析和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