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凤阳花鼓》

音乐教学设计《凤阳花鼓》
音乐教学设计《凤阳花鼓》

音乐教学设计《凤阳花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教学目的任务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6---||

u

(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

(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

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

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

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

(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音乐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史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欣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一、导言:包括了一句格言和一篇短小的散文。阐述了以下三个观点: 1、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 2、音乐智能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3、高质量的人生生活离不开音乐。 二、《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合作完成。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三、《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这部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是他“最真诚的一部交响曲”,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基本思想是: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即使是死神来临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在最富悲剧性的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音乐有哪些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学会运用音乐要素鉴赏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以聆听为主,先直观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再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音乐的内容;最后运用对比、分析、讨论从音乐要素角度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课由“音乐与人生”这个话题开始。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雅士都以音乐作为他们陶冶情操的首选,可见音乐对丰富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视听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用音乐装点生活,也应该学会正确深入地鉴赏音乐。 在进入欣赏环节之前,同学们先谈谈你们对音乐与人生的认识,以前是如何欣赏音乐的。

音乐课教学设计

湘文艺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南漳县肖堰镇高峰完全小学 1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能带着快乐的情绪,借助肢体、表情来参与活动。 2、能通过练唱,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在唱演过程中培养集体合作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3重点难点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创编歌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并养成创造的好品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 师: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幸福,有的人觉得幸福是吃上一口棒棒糖,幸福的味道是甜的;有的人觉得幸福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获奖时的兴奋与激动;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一起快乐的玩耍;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助人为乐等等。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 师:老师听说世界上有一个幸福王国,到那里的人们都会觉得每天都是幸福的,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师:可是想打开幸福王国的大门可没那么容易,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大家有没有信心? 1、认识八分附点音符 2、念念拍拍“芝麻开门芝麻快快开开门” 3、试听歌曲 4、教师范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配合老师在相应节奏处拍手。 5、跟教师朗读歌曲歌词。(教师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忆)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新集九年制:薛丽涛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打击乐器合奏,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2、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具有自己民族特色韵味的民歌,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歌曲列举一二。 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 月亮出来亮晶晶{仡佬族} 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等等。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很多很多而我们只学到了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二、讲授新课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喜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介绍凤阳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 (2)介绍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3)播放旧时的《凤阳花鼓》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是旧时的《凤阳花鼓》,从歌词和旋律听大家觉得刚才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悲凉}那 我们来看看旧时的凤阳看看当时的环境如何导致这首歌曲如此 的悲凉。 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学生讨论,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

歌曲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凤阳花鼓》的课程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的课程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凤阳花鼓》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通过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其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凤阳花鼓》(唱一唱的练习),快来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吧。从我的演唱中你感受到什么?大家都来学一学吧,和我一起表演。那你们快说说“凤阳”这个地方?凤阳是——省的一个普通的县。凤阳人有一绝活就是“凤阳花鼓”。花鼓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方式呢?(花鼓片段) 二、感受不同的《凤阳花鼓》 1、听乐器演奏版本师:历史上的凤阳……(资料),就如老师刚演唱的《凤阳歌》一样凄凉,那你来听听这段旋律与《凤阳歌》有什么不同? 2、交流师: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凤阳花鼓》,想不想唱? 三、学唱《凤阳花鼓》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黄杨扁担》《斑鸠调》 教学目标:通过听《黄杨扁担》和《斑鸠调》,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逐步积累民歌,培养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杨柳青》 师:(唱《杨柳青》),这是什么歌的?是哪里的民歌? 二、欣赏《黄杨扁担》《斑鸠调》 1、《黄杨扁担》教材分析: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八孔竖笛《波兰圆舞曲》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波兰圆舞曲》。 1、教材分析: 《波兰圆舞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该曲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 2、出示旋律:

音乐课教案

音乐课教案 篇一: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莲子口中心小学王云宁 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材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旋律优美,意境动人,有很抒情感人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辛勤劳动,忠于教书育人的老师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歌曲的高潮部分是这首歌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不但出现了附点音符,还有就是节拍的把握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成长在农村的孩子,学生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较少,但是对音乐课的热情高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附点音符,会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首歌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热爱教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重点,难点: 附点音符的节拍把握,以及高潮部分的演唱,尤其“敬爱的好老师”一句的节拍要唱够。 教学准备: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初步感受整首歌。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大家先认真听一遍,告诉老师这首歌歌唱的是谁?它都描写了那些内容? 生答:歌唱的是老师,告诉我们老师深夜还在改作业,工作多辛苦。生:老师为了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感激老师。 师:同学们说的好,我们的老师们为了我们不辞辛苦。那今天的课堂上你们想不想唱一首歌给老师?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学习乐谱。 1.用多媒体呈现乐谱,看歌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看到有的音符后面带点,表示什么?想想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音符上面加点表示声音高了,下面加点表示声音低了,那后面带点呢?

音乐课教案

第一课上学歌(歌曲)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歌曲处理: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⑤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现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课上学歌 情绪欢快、富有朝气 中速演唱 教学反馈: 第二课找朋友(音乐游戏) 游戏目的: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执教者:罗路珍执教时间:2014/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初中音乐_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对于安徽的凤阳花鼓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今天,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安徽省凤阳县,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用同学们来啊大家一起来、同学们加油啊加油加加油!节奏律动来完成本节课的节奏难点。 初听歌曲、 把锣和鼓的节奏加进去,体会氛围。(1)导语:有这 么一个地方南有秀美伟岸的黄山,西有情天一株天柱山①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地)②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2)教学活动。①教师打开音频文件,播放安徽 民歌《凤阳花鼓》。②学生分成3个小组回答问题。③教师归纳,然后展示课件,简单介绍歌曲。 2、学习新歌。 (2)(1)导语。由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听听它的音色,师带来了这件乐器听听?(生:鼓) 师:回答正确!歌曲采用凤阳花鼓作为伴奏乐器,使歌曲更富有当地的地方特色。 教学活动一:教师展示课件,简要介绍凤阳花鼓,为接

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凤阳花鼓带来了,我们就用腰鼓来为歌曲伴奏,好吗?师:通过欣赏,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同学们请分组讨论,歌曲可采用哪种形式来演唱?(生:边唱边跳)(生:边歌边舞)(生:载歌载舞)……(歌词创编)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风格特点把握得很好!那么,如果老师用鼓伴奏的话,你们可以采用哪种方式来模仿老师呢?(生:用手击打节奏模仿)(生:用手打击凳子)……师:真棒!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教学活动二:教师唱旋律,在每个乐句中加入鼓 的节奏,学生用“咚”模唱旋律,在学生模唱时教师用琴伴奏。 谱例:1=C 4/4 旋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加入了鼓、打击的伴奏,同学们觉得有趣吗?生:非常有趣!师:接下来,我们换另一种方式学习歌曲,好不好呢?生:好!师:那请同学们先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 (3)我们在表现热闹场面时还会用到什么乐器?生:号、锣

小学音乐教案《感受音乐》课堂实录

《感受音乐》课堂实录 ●【实录】一、和着节奏来介绍(动感的迪斯科音乐响起)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和张老师一起来扭一扭!(教师随着迪斯科音乐有节奏地边扭边喊口令,学生欢快地扭动起来)。师:今天我们痛痛快快地来玩一玩。先让台下所有的老师都来认识一下你,但是今天的自我介绍不一样,要和着节奏来介绍。(电子琴节奏响起,教师带着学生拍四二拍节奏,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师生有情感地拍打节奏)师:开小火车,从我开始,(合着电子琴节奏)我-叫-张-敏。(教师将话筒一一递到每个学生面前,学生和着节奏有表情地介绍,有的学生转着圈、有的做出吹笛子的样子,有的摆头……进行过程中,学生速度有所不稳,教师不断调整)师:下面张老师点到谁我们就一起喊他的名字。(师指某一同学)生(全体有节奏地喊):楼宇琪| 楼宇琪| 楼宇琪|……(师先后指向不同的同学,学生有节奏地喊他们的名字)师:下面我们不用电子琴的伴奏,看着张老师的指挥,一齐喊“陈新佳兰”的名字。(师关闭电子琴并指挥,学生喊:陈新佳兰| 陈新佳兰| 陈新佳兰|……教师一会儿猫腰,一会儿双手在空中挥舞,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强弱的变化。教师突然收住,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引得台下的教师一片笑声)师:嘿嘿!没有看懂。刚才张老师的指挥什么在变化?生1:强弱有变化。生2:音量有变化。师:音量,就是她说的强弱。我们继续。(师指挥,学生喊:楼宇琪| 楼宇琪| 楼宇琪|……教师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速度的变化。教师收住,学生也收住了,看懂了指挥)师:什么有变化?生1:强弱有变化。生2:速度有变化。师:很好,速度和强弱都有变化。再听,又有什么变化?(师指挥,学生喊:张斌| 张斌| 张斌| 张斌| ……教师一会儿左右大幅摇摆,作陶醉状,一会儿双手在胸前作短促跳跃状,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变化。)师:什么有变化?生1:感情有变化。生2:一个是有弹跳力的,一个是非常抒情的。师:非常好,一个是跳跃的,一个是连贯的。二、快乐扮演即兴舞蹈师:我们演唱的真好听,有一个小木偶也想来参加我们的合唱队,他来了。(播放舒缓的长笛协奏曲《阿莱城的姑娘》作为背景音乐,教师戴了一顶圆锥形的彩色小高帽,鼻子上粘了一个粉色的小圆球,化装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4.1凤阳花鼓 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最新二年级音乐课堂最新教学设计3篇

最新二年级音乐课堂最新教学设计3篇 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一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通过想象与联想,结合欣赏乐曲,大胆创编,踊跃参与合作表演. 3、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与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风趣活泼的特点.在乐曲感染下,热情投入创作与实践中,激发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2、合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编出生动活泼、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归纳特征,介绍形象,引出闪亮登场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课《猴子蒸糕》. 二、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内容.

2、介绍背景──壮族民歌.(教师可收集壮族民歌的资料进行口述.) 3、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朗诵歌词. 提问:歌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再次聆听歌曲《猴子蒸糕》,对照歌词,构思创编音乐剧. 5、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据歌曲叙事情节创编音乐剧. 可同时安排3-4组进行.除了主演外,每组还可以安排导演评判小组剧务等,共同为表演出谋划策,以提高表演效果, 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欣赏歌曲《猴子蒸糕》动画,让每个小组的表演者边听歌曲边构思进入角色. 7、《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以后,可暂时做停歇,让观众提出评价意见及修改建议,然后第二组出场.如是类推. 三、课堂小结:结合表演,对猴子与小狗的生活态度、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单元内容,强调进一步加强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号召大家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还应树立尊重他人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劳动创造果实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二理发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

浅谈音乐教学设计

浅谈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科的教学,音乐课的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实施是,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所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前提。音乐欣赏课是一期课改时确立的新课程,教材、教法等一切从无开始,课堂教学在摸索中探究,在探究中慢慢形成音乐教学的模式。教学设计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1. 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震、共学,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 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内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音乐学科的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现代物理之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受到良好的效果。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

音乐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 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教学内容: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 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 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2、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一带,是黄梅调的前身,旋律流畅自然,婉转秀丽,易上口流传,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乞讨的象征。 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教师弹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

么? 学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获得赞誉。 同学们,你们觉得凤阳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心情呢?我们就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吧! 四、学唱新歌: 1、听《凤阳花鼓》旋律,感觉一下这首歌跟老师刚刚演唱的那首旧时的《凤阳花鼓》有什么不同? 2、范唱: 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在歌曲中美的旋律、美的节奏地感染下想自己来演唱歌唱。 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吧。不过,在学歌之前呀,我们先来解决几条比较难的节奏,看看同学们学的快不快。 3、出示节奏: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文稿

篇一:音乐课教学设计(定稿)1 音乐课教学设计 《卖报歌》 (一)教学设计理念 《卖报歌》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歌曲,创作于1933年底,描绘了一个为了生计四处奔跑叫卖的小报童形象。如何让现在的儿童感受、理解、体验、表现当年的小报童,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本课设计旨在抓住“小毛头”这个音乐形象,让学生走进“小毛头”的生活,融歌唱、教学于音乐活动和生活化的情景中。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体验、表现不同情境下的音乐形象。在演唱实践活动中运用想象,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使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的形象。 2.能学会唱《卖报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感受与体验活泼、自信、凄苦的小报童形象,积极参与歌曲的情景表演活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 (三)教学分析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形 象。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2、创编表演。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教学卡片、报纸、打击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已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是谁作曲的?(聂耳) (3) 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引出课题《卖报歌》) (4)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个音乐小故事: 在1933年的一个冬天,有一位10岁左右卖报的小姑娘叫“小毛头”。她穿着单薄的衣裳在大街上叫卖,当时天下着大雨,小姑娘不小心滑了一跤,手上的报纸掉在地上弄脏了,小姑娘难过地哭了起来。这时候聂耳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把小姑娘扶了起来,并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他觉得卖报童的生活很悲惨,就以这个“小毛头”为原型,写成《卖报歌》。让小姑娘边卖边唱,从此以后小姑娘的报纸非常好卖,小姑娘感到很开心。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五、新授歌曲: 1、聆听范唱 课件播放动画范唱后回答: (1)这首歌曲有多少段?(两段) (2)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 运用发声中)6|6||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 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 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 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 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

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 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 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 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 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 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 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 《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

音乐课教学设计(1)

音乐课《游子吟》教学设计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了解装饰音和强弱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同学们会唱影片中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吗?那我们一起来深情的演唱一遍!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好,那先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 这首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同学们还记得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孟郊即将远行,母亲为他连夜缝制衣服。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唱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作曲家谷建芬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听老师唱完同学们在乐曲中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见过的音符? 生答。师:这叫波音记号,听老师来对比唱一下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

初中音乐《凤阳花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 本课教唱的歌曲是《凤阳花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 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 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 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 《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 氛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凤阳花鼓的知识。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 今天的幸福生活。 3、把握衬词,并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 三、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感受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凤阳花鼓》衬词的演唱及节奏性 五、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乐器(锣、铃鼓、木鱼、三角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边听边唱参与《青春舞曲》的音乐表演,配以手鼓伴奏、身体律动融入音乐课堂,聆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激发学生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比如民族、服饰等,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下面就跟随老师的脚步融入今天的音乐 课堂。 (二)学习歌曲 1、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及表现形式,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ft鼓,一人口唱小调。 2、聆听旧《凤阳花鼓》,并通过读歌词的方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音节凄婉、令人神醉),了解当时凤阳的生活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3、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音乐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 《法国号》教案 所选内容简介: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歌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夸赞口吻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表演。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它贯穿于各个环节,交织在一起,呈现于课堂教学。本课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理念:1.以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作。7.提倡学科综合。8.完善评价机制等理念。教学方式主要有:谈话式,合作交流式、参与式等等。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4、学习用模仿乐器声音为歌曲伴奏。 5、能够熟悉各种乐器的声音及其演奏姿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1、解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2、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用连音、断音的演唱形式表现《法国号》。 教学难点: 1、对最后一句音准的把握。 2、用连音、断音的演唱形式表现《法国号》。 3、用琴为歌曲伴奏。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认识乐器、感受节奏。 1:认识法国号 师:今天,我能和三(1)班的同学一起上音乐课,老师心理十分的高兴,请同学们先听听老师用这种乐器演奏一首歌曲,猜猜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仔细的观察这种乐器的特征?叫什么?你也可以帮老师伴伴奏。(教师演奏歌曲《茉莉花》)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