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浓度值差异性分析

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浓度值差异性分析
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浓度值差异性分析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3-05-09T17:14:22.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黄海深陈志通唐光定江伟河[导读]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黄海深陈志通唐光定江伟河(广东省阳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13100)【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25-02 【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AFP)试验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①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测定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的含量。②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③精密度实验用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结果①结果表明,两法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系数r=0.995,提示两法呈良好相关性。②线性实验显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5~400 ng/ml和2~9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③精密度实验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酶联免疫法。【关键词】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甲胎蛋白比较【Abstract】 Object: The methodology investigate of Alpha-fetoprotein (AFP) test. Methods: ①Comparative experiments: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serum samples of 88 patients censorship alpha-fetoprotein (AFP) levels by ELISA and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②Linear experiments: the standard solution is dilut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then doing linear experiments.③Precision experiments: Doing precision experiments on low, medium and high-value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s with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①The results show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methods(P>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 = 0.995, these two methods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②The linear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nge in 5~400ng/ml and 2~900ng/ml.③Precis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peatability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s better than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specifically at the pathological high value. Conclusion: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re better th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Key words】 ELISA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lpha-fetoprotein Comparison 甲胎蛋白(AFP)是哺乳动物胚胎期肝脏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是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临床上检测AFP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RIA)、酶免疫法(EIA)、酶联免疫法(ELISA)、荧光免疫法(FIA)、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等,而近年发展起来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因其快速、精确、重现性好及试剂安全无毒的特点,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1]。酶联免疫法定性检测AFP以其快速、简便、实效的优势在各级医院应用较广。这两种方法临床常用,为进一步了解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特点,本文报告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比检测88例临床血清标本中AFP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 1.1.2仪器: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RT6100酶标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LUMO化学发光仪。 1.1.3试剂: ①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甲胎蛋白(AFP)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②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甲胎蛋白(AFP)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法) 1.2方法 1.2.1酶联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的操作方法见试剂说明书。 1.2.2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的操作方法见试剂说明书。 2 结果 2.1 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结果显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5~400ng/mL和2~900n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2.2 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对受检血清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95)。 表1 两种方法变异系数比较 CV% 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 受检血清标本 14.27 14.20 2.3 精密度实验用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表2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表2 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对比 批内CV% 批间CV% 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低值 5.38 3.30 5.68 4.55 中值 6.40 4.95 6.15 5.82 高值 12.49 6.50 13.50 6.88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检测方法,即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应用制备好的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由于免疫的特异性结合,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荧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其中典型的两种。本文将对这两种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免疫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特异性免疫系统,是一个专一性的免疫机制,针对一种抗原所生成的免疫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能对同一种抗原发挥免疫功能。而对变异或其他抗原毫无作用。 1、抗原 1.1抗原的定义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 ,并能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为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0kD以上。 1.2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 半抗原:仅具有与相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及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它们本身不具免疫原性,但当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形成复合物,便获得了免疫原性, 1.3抗原的性质 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表面的基团,它直接决定免疫学反映的特异性。 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体 2.1抗体的定义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2抗体的结构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特别是浆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因其具有免疫活性故又称作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有五类,分别为IgG、IgA、IgM、IgD和IgE。 3、抗原抗体的结合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比较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比较摘要】目的:分别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 艾滋病抗体情况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两种方法 的检测价值。方法: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HIV抗原抗体筛查的人员,包括有 创性诊疗操作前、输血前、孕产妇、门诊、体检等自愿筛查的288名艾滋病高危 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结果:CLIA检测阳性率为95.83%,ELISA检测阳性率为 89.93%,两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LI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但两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检测。 【关键词】化学分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艾滋病抗体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038-02 A contrast study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for detecting HIV antibody He Hua1,Sun Hongmei2(Corresponding author). 1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No.1 Affiliated Southwest Hospital of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2 Chongqing Angel'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Chongqing 401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HIV antibody detection, and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two methods. Methods From 2017 to 2018, serum of 288 HIV high-risk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IV antigen antibody screening in our hospital, including those who were screened voluntarily before inva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maternal, outpatient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examined.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CLIA and ELISA was 95.83% and 89.93%, respectively.Conclusion CLIA has a higher positive rate than ELISA, but both method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the two methods can be combined for clinical detection. 【Key words】Chemical spectroscopic immunoassay;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IDS antibody 艾滋病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属于一种免 疫系统缺陷疾病,艾滋病是由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临 床中通过对患者血清中的HIV抗体的检测诊断艾滋病。但是,检测方法的准确度 也不尽相同,酶联免疫法(ELISA)是一种传统的艾滋病抗体的检测方法,化学发 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本次研究,笔者分别通过两种方 法对艾滋病抗体进行检测,分析阳性情况,从而对两种方法的检测价值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自查的288名艾滋病高危患者进行 检查,患者中男性205例,女性83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 年龄(46.21±2.0)岁,所有患者均在保证书上签署姓名,实验之前上报我院伦理 委员会,并得到批准。 1.2 方法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 闫桂敏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闫桂敏 发表时间:2018-11-21T09:53:06.80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9期作者:闫桂敏 [导读]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阳性率高,提高临床对乙肝患者确诊率,能够准确地对乙肝患者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哈尔滨市传染病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疑似乙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32例疑似乙肝患者中,阳性乙肝患者为17例,阴性患者为15例,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阳性率高,提高临床对乙肝患者确诊率,能够准确地对乙肝患者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chemiluminescence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on hepatitis B virus serological tes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chemiluminescence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n the serological test of hepatitis B virus.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epatitis B in our outpatient clinic and inpatients from January 20 to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asting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and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32 suspected hepatitis B patients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17 were positive for hepatitis B and 15 were nega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chemiluminescence was 5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6%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epatitis B virus serological test, using chemiluminescence test results, high positive rate,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can accurately an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detect hepatitis B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serological test;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乙型肝炎是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是肝癌等肝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对于我国居民的正常生活有着一定的恶劣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及早的治疗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彻底清除病毒,患者患病后为终身带有病毒。所以,要及时控制乙肝感染率。临床检验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本文对两种方法检出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疑似乙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34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为20-56岁,平均年龄43岁。将64例患者随机地分为两组,每组均含有32例患者,其中一组选择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另一组患者选择酶联免疫法进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以此作为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1.2方法 所有患者清晨空腹,两只真空管分别采集静脉血 4 mL,高速离心分离血清备用。其中化学发光法使用罗氏Cobas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由检验医师核对后汇报分析;酶联免疫法则使用双抗体夹心法手动操作,使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盒,取出试剂盒常温放置30 min,设置空白对照孔、阳性对照孔和阴性对照孔各1个,加入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准液或待测样本50μL,加入特异性酶50 μL,封膜,振荡器混匀30 s,37℃水浴箱孵育60 min,洗反应板,加入底物A、B液各1滴,37℃避光孵育15 min,加入终止液1滴。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的准确性为90%,相较于酶联免疫法75%的准确性更加具有可行度,因而在乙肝病毒的检测中使用化学发光法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使乙肝病毒患者能够拥有更加具体的检查,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开展相关工作,加快乙肝患者的痊愈速度。 3.讨论 目前,乙型肝炎无根治药物和方案。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占9%,部分患者感染该病毒后,可产生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临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主要是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等,通常称为“乙肝两对半检测”。本次研究中,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常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定性试验,价格低、操作简便、容易推广和开展。但是酶联免疫法不能进行定量分析,而且操作水平的差异使得假阳性发生率较高。化学发光法能够定性检测的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由仪器统一加试剂,降低系统误差,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率低。本次研究中未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结果可信。综上所述,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使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均具有一定可行性。其中,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20 世纪60 年代即有人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细菌含量和菌尿症患者尿液检查。1977 年Halman 等将化学发光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结合,创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保留了化学发光的高度灵敏性,又克服了它特异性不足的缺陷。近年来对技术与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此技术已成为一种特异,灵敏,准确的自动化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996 年推出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反应原理上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两种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实验室用于常规免疫学检验。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LlA) 是把免疫反应与发光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异性。在CLIA中,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与放射免疫测定中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同化学发光系统则是利用某些化合物如鲁米诺( luminol) 、异鲁米诺(isolu-minol) 、金刚烷( AMPPD) 及吖啶酯( AE) 等经氧化剂氧化或催化剂催化后成为激发态产物,当其回到基态时就会将剩余能量转变为光子,随后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的产额。将发光物质直接标记于抗原(称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抗体上(称为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经氧化剂或催化剂的激发后,即可快速稳定的发光,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与所测抗原的浓度可成比例。亦可将氧化剂(如碱性磷酸酶等)或催化剂标记于抗原或 抗体上,当抗原抗体反应结束后分离多余的标记物,再与发光底物反应,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也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比例。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高于包括RIA 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宽,测试时间短,仅需30 - 60min 即可。试

化学发光检测

第一章化学发光技术 一、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我国免疫学的检测基本历经了以下几个过程,如图1.1所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90年代时间 图1.1免疫学检测发展阶段 尽管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我国临床免疫诊断现状来看,无论是临床应用方面,还是产业化角度,都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亟待改进。下表1.1就此做一比较: 表1.1 中国免疫诊断现状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是大势所趋;而取代进口,发展我国的化学发光检测事业,

正是临床检验界着手发展的方向。由此,我公司自1998年立项至今,致利于化学发光检测方案设计,自行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化学发光底物,与国外知名检测仪器生产商联合开发了化学发光全自动、半自动检测仪,并自行设计开发了化学发光管理软件,而今形成了仪器、试剂、软件全面配套,为我国的临床检验界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概述】 本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次报道用发光信号进行酶免疫分析,利用发光的化学反应分析超微量物质,特别是用于临床免疫分析中检验超微量活性物质。目前,这一技术已从实验室的稀有技术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常规检测手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放射免疫(RIA)和酶免疫(EIA)相似,不同这处是以发光物质代替放射性核素或酶作为标记物,并藉助其自身的发光强度直接进行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既具有放射免疫的高灵敏度,又具有酶联免疫的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易于标准化操作。且测试中不使用有害的试剂,试剂保持期长,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诊断工作,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法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原理】 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其基本原理同酶联免疫技术(ELISA),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间接法等反应模式,如图1.2,1.3,1.4所示。 如图1.2双抗体夹心法反应原理示意图

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精)

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 颜多清 442400湖南桂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方法: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按仪器操作手册各用配套试剂测定质控品。结果:线性实验:化学发光检测更宽;精密度试验:化学发光的重复性较酶联免役法更好。结论: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化学发光法优点更多。 关键词甲胎蛋白线性范围精密度化学发光酶联免疫 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源:随机抽取150份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包括正常和异常标本,异常标 本中超过仪器检测范围的结果不予统计。 仪器与试剂:化学发光仪使用Bayer Centaur CP。使用原装配套试剂。酶表仪洗板机使用URANUS AE全自动酶免仪和配套洗板机,严格根据使用说明操作。 方法: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用配套试剂测定,数值在标定值允许的变异范围 内,接着做线性、相关性、回收率、精密度测试。 结果 线性试验:将AFP测定值在1000~1200ng/ml范围内的5份血清标本混合,反复测定5次,取其均值作为原倍血清测定值即为理论值。将此混合血清做5点倍比稀释,随机排列测定顺序,各反复测定5次,以原倍血清测定值为标准按稀释倍数算得其理论值,求两者相关性并进行回归分析。化学发光回归方程 为:Y=10235X+65594,R=09999。 酶联免疫法回归方程为:Y=06578X+38885,R=09558。化学发光法在2~9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酶联免疫法在5~4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可见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检测范围更宽,更能充分满足临床要求。 相关性试验:用上述二种方法分别对受检血清标本进行AFP定量分析,结果表 明,二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1 0667X-05433,R=09858,提示二种方法相关性良好。 回收试验:取三种浓度的血清(1071ng/ml,1808ng/ml,46 83ng/ml),分别用不同浓度定值血清混合,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11ng/ml, 300ng/ml,773ng/ml,278ng/ml,367ng/ml,84 0ng/ml, 538ng/ml,626ng/ml,1100ng/ml的样本,用化 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得的回收率分别为961~979和953~97 1,平均回收率为977和964。 精密度试验:采取批内和批间差异来确定。用上述二种方法分别对低、中、高值质控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每份标本连续测定20次,计算 X,S,求批内CV 值。每日测定1次,连续测定20天,计算X ,S,求批间CV值。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法的重复性比酶联免疫法的更好,特别是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见表1。

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

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酶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受检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化学发光法的线性范围大于放射免疫法,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酶谱能够取得相似的检验效果。 标签: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化学发光法是近年来开展的检验手段,检测便捷、灵敏度高,广泛用于激素、酶类等指标的临床检测,近年来临床应用发展较为迅速,部分取代了传统的检验手段,放射免疫法是临床检验心肌酶谱的经典方法,临床应用时间较长,检验效果比较稳定,近年来化学发光法检验心肌酶谱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1],本研究就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贵州省铜仁地区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心内科送检的血液标本80份,标本来源患者男37例,女43例,年龄39~64岁,平均(47.0±16.2)岁,均拟诊为心肌梗死,血液标本均为即时送检标本。 1.2 线性分析 将标准液分别按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和800.00 ng/L 的浓度倍比稀释后,采用蒸馏水做对照,分别采用XAKP-2000A/02型γ计数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KL1-e41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对标本进行检测,分别对两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分离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 1.3 标本检测 血液标本采用低温离心机2500 g/L低温离心,分离血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于天津原子能研究所)及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购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检测,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检验方法线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9-03-17T10:53:38.5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于子建[导读] 使患者的乙型肝炎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室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2-3]。 (勃利县人民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500) 【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乙型肝炎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集静脉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中对HBsAb、HBeAg以及HBeAb检测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 和抗-HBc检测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化学发光法优势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70-01 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肝部受到乙肝病毒侵袭所致,且检验结果呈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若不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严重的患者可伴有肝掌、脾大、肝功能持续异常等症状,并能够引发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生。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已经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目前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高发国家,主要采用乙肝两对半实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实验室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1]。因此,本文和主要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的3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均采集静脉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参与本实验乙型肝炎患者中,15例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5±3.77)岁,17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5±3.63)岁。 1.2方法 参与本实验的患者均采用相同品牌的试剂盒、并使用相同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等。酶联免疫法: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并将表面抗原的定值进行设定,并将血清作为质控,取空白孔一个,阴阳对照孔两个,并对血清标本进行加样、加酶、孵育、洗板等处理,核心抗体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稀释,稀释液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浓度为9%,稀释比例为1:30。酶联免疫法检验过程均符合实验相关操作。 化学发光法:血液实验的标本的检测方法前期与酶联免疫法基本相同,在显色环节有所差异,此步骤中与样本中加入化学发光底物液,并在微孔板发分析仪器的指导下,按照相关顺序测定各各孔的发光值,并能够计算出各个标志物的含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32例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两种检测方式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对比,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b、HBeAg、HBeAb结果与酶联免疫法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和抗-HBc检测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种检测方式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对比[n(%)]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乙肝病毒的病原体本身不仅具有传染性,同时还能够使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疾病,能够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中应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诊断乙型肝炎,并能够对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切断传染源,使患者的乙型肝炎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室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2-3]。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是目前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常用手段,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酶联免疫检测法,在检测乙肝标志物过程中,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并且该种检测方法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4]。但该总检测方式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受到微孔板的影响,容易使标本受到污染,并且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试剂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性,容易导致乙型肝炎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5]。化学发光法在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该种检测方式能够减少医疗资源损耗,并能够实现自动化检验,对监测病情以及动态观察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但该种检测方式不适用于大批量检验[6]。从本文探究可知,在检测HBsAb、HBeAg、HBeAb方面两种检验方式并无差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和抗-HBc检测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更加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对甲胎蛋白检测效果的比较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对甲胎蛋白检测效果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02T11:09:06.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刘雅萍王爱燕 [导读] CL较ELISA稳定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ELISA具有经济、在AFP浓度值低于400μg/L时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刘雅萍王爱燕 (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261200) 【摘要】目的比较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和CL(chemi-luminescence)两种检测方法对AFP检测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对120名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AFP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对AFP的敏感性、稳定性以及重复性。结果化学发光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及稳定性,当AFP<400μg/L时,ELISA和CL法检测AFP敏感性相似,当AFP>400μg/L时,CL法敏感性高于ELISA(P<0.05)。结论CL较ELISA稳定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ELISA具有经济、在AFP浓度值低于400μg/L时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关键词】甲胎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最常见的有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 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ma antigen embryo,CEA)等,其中甲胎蛋白(AFP)被公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1]。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由胚胎期肝脏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70000,含糖40g/L,由96%蛋白质和4%的碳水化合物组成,正常人血清中AFP含量在2-8g/L之间,AFP正常值一般低于25g/L,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是目前最好的可实际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可在症状出现之前作出诊断。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对120名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AFP检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岁。 1.2方法对同一患者的血清分别用ELISA和CL法进行AFP检测,每份标本每天检测1次,连续检测20天,比较ELISA和CL在AFP检测上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比较ELISA和CL检测AFP的敏感性。 2 结果 2.1AFP敏感性测定:当AFP小于400ug/L时,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检查数量上,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AFP大于400ug/L时,可见化学发光法测定的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小于0.05,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重复性和稳定性测定:采用批内和批间差异进行确定。ELISA和CL两种检测方法分别对低、中、高值质控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每份标本连续测定20次,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求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ble,CV)值。每份标本每日测定1次,连续测定20 天,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求批间CV值。我们得到的结果CL较ELISA重复性好、稳定性高。 3 讨论 3.1酶联免疫法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ELISA现在已成为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它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技术 (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 [2]。 3.2化学发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利用化学发光测定化学发光反应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抑制剂,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的方法叫做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现象。 3.3化学发光法优于酶联免疫法首先CL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L 是一种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是当今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临床免疫技术的集中体现,根据待测物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分析技术、分析步骤和分析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最高的检测精密度,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次C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后CL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总之,化学发光法的应用实现了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具有结果稳定可靠、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显示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ELISA法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及在健康体检, 人群普查, 良性肝病患者定期检查中起到很好筛查作用。参考文献 [1] 林英,柳丽娟,林秀珍.荧光酶免定量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182-184. [2]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英音:[,kemi,lju:mi'nes?ns] [,imju:n?u?'sei]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v)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两种: (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2)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1.2.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iumester (AE) , 是有效的发光标记物,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aOH-H2O2) 作用而发光, 强烈的直接发光在一秒钟内完成, 为快速的闪烁发光。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则采用夹心法,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1.2.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 ) , 应属酶免疫分析, 只是酶反应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酶免分析完全相同: 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进行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 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 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和碱性磷酸酶(AL P) , 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 12.2.1HRP 标记的CLE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