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加工教案

特种加工教案
特种加工教案

课题:概论

课时:2

授课:尹有根

教学目标:特种加工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分类

教学重点:1 特种加工的特点及发展

2 特种加工的分类

1.1 特种加工的概念

一、引入课题:特种加工产生的条件,之所以产生特种加工普通机械加工满足不了加工的要求。一些难加工的材料、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加工效率(生产率)、生产成本等等都需要特种加工。比较普通加工与特种加工的区别来引入课题。

二、讲课内容

1、特种加工的产生及定义

随着社会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拉扎连柯夫妇研究开关触点遭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气化而被腐蚀掉,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后来,由于各种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产生了多种有别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新加工方法。这些新加工方法从广义上定义为特种加工(NTM,Non-Traditional Machining),也被称为非传统加工技术,其加工原理是将电、热、光、声、化学等能量或其组合施加到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实现材料去除。

?可播放特种加工的一些视频。

1.2 特种加工的特点及发展

1.3 特种加工的分类

一、复习旧课:特种加工产生的原因及定义。

二、引入新课:特种加工范围广但有一些共性。与机械加工比起来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三、讲课内容

1、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相比,特种加工的不同点是:

(1) 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主要用其他能量(如电、化学、光、声、热等)去除金属材料。

(2) 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机械切削力,故加工的难易与工件硬度无关。

(3) 各种加工方法可以任意复合、扬长避短,形成新的工艺方法,更突出其优越性,便于扩大应用范围。

正因为特种加工工艺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就总体而言,特种加工可以加工任何硬度、强度、韧性、脆性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且专长于加工复杂、微细表面和低刚度的零件。

2、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细化。

(2) 特种加工的应用领域正在拓宽。

(3) 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

3、我国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特种加工技术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工厂已设计研制出电火花穿孔机床,60年代末上海电表厂张维良工程师在阳极—机械切割的基础上发明了我国独创的快走丝线切割机床,

4、特种加工的分类

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按能量来源和作用形式以及加工原理可分为表1-1所示的形式

表1-1 常用特种加工方法的分类

依据工件材料、尺寸、形状、精度、生产率、经济性等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合理选择特种加工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几种常见特种加工方法的综合比较

四、总结:

1、特种加工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2、特种加工的分类

课题:第二章电火花加工

2.1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2.2 电火花加工的机理

课时:2

授课:尹有根

教学目标: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及特点

教学重点:1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2电火花加工的机理

2.1 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及特点

一、复习旧课:与机械加工比较特种加工的特点及它的发展方向和分类。

二、引入新课:电火花加工是特种加工的典型代表。我们看见电火花加工中有火花产生材料就被蚀除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三、讲课内容:

1、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

电火花加工基于电火花腐蚀原理,是在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相互靠近时,极间形成脉冲性火花放电,在电火花通道中产生瞬时高温,使金属局部熔化,甚至气化,从而将金属蚀除下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如图2-1所示):

图2-1 电火花加工原理

(1) 极间介质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如图2-1(a)所示)。

(2) 电极材料的熔化、气化热膨胀(如图2-1(b)、(c)所示)。

(3) 电极材料的抛出(如图2-1(d)所示)。

(4) 极间介质的消电离(如图2-1(e)所示)。加工液流入放电间隙,将电蚀产物及残余的热量带走,并恢复绝缘状态。

上述步骤(1)~(4)在一秒内约数千次甚至数万次地往复式进行,即单个脉冲放电结束,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即脉冲间隔)使工作液恢复绝缘后,第二个脉冲又作用到工具电极和工件上,又会在当时极间距离相对最近或绝缘强度最弱处击穿放电,蚀出另一个小凹坑。(如图2-2所示)。所以电火花加工是大量的微小放电痕迹逐渐累积而成的去除金属的加工方式。

图2-2 电火花表面局部放大图

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

1).共同特点

(1) 二者的加工原理相同,都是通过电火花放电产生的热来熔解去除金属的,所以二者加工材料的难易与材料的硬度无关,加工中不存在显著的机械切削力。

(2) 二者的加工机理、生产率、表面粗糙度等工艺规律基本相似,可以加工硬质合金等一切导电材料。

(3) 最小角部半径有限制。电火花加工中最小角部半径为加工间隙,线切割加工中最小角部半径为电极丝的半径加上加工间隙。

2).不同特点

(1) 从加工原理来看,电火花加工是将电极形状复制到工件上的一种工艺方法(如图2-3所示)。而线切割加工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铜丝或钼丝)做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切割成型的一种工艺方法,如图2-4所示。

图2-3 电火花加工

图2-4 线切割加工

(2) 从产品形状角度看,电火花加工必须先用数控加工等方法加工出与产品形状相似的电极;线切割加工中产品的形状是通过工作台按给定的控制程序移动而合成的,只对工件进行轮廓图形加工,余料仍可利用。

(3) 从电极角度看,电火花加工必须制作成型用的电极(一般用铜、石墨等材料制作而成);线切割加工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铜丝或钼丝)做电极。

(4) 从电极损耗角度看,电火花加工中电极相对静止,易损耗,故通常采用多个电极加工;而线切割加工中由于电极丝连续移动,使新的电极丝不断地补充和替换在电蚀加工区受到损耗的电极丝,避免了电极损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 从应用角度看,电火花加工可以加工通孔、盲孔,特别适宜加工形状复杂的塑料模具等零件的型腔以及刻文字、花纹等(如图2-5(a)所示);而线切割加工只能加工通孔,能方便地加工出小孔、形状复杂的窄缝及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如图2-5(b)所示)。

(a) 电火花加工产品 (b) 线切割加工产品

图2-5 加工产品实例

四、总结:

1、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

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异同点

五、作业:

1、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2、电火花加工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异同点是什么?

课题:第二章电火花加工

2.3电火花加工的一些基本规律

课时:2

授课:尹有根

教学目标:电火花加工的一些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电火花加工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复习旧课: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时电火花加工两个中的指标。

三、讲课内容:

1、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与切削加工不同,它是由若干电蚀小凹坑组成的,能存润滑油,其耐磨性比同样粗糙度的机加工表面要好。

当峰值电流一定时,脉冲宽度越大,单个脉冲的能量就大,放电腐蚀的凹坑也越大、越深,所以表面粗糙度就越差。

在脉冲宽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峰值电流的增加,单个脉冲能量也增加,表面粗糙度就变差。

在一定的脉冲能量下,不同的工件电极材料表面粗糙度值大小不同,熔点高的材料表面粗糙度值要比熔点低的材料小。

工具电极表面的粗糙度值大小也影响工件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由于电极的相对运动,工件侧边的表面粗糙度值比端面小。

干净的工作液有利于得到理想的表面粗糙度。

2、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1).放电间隙

间隙大小对形状精度也有影响,间隙越大,则复制精度越差,特别是对复杂形状

的加工表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造技术基础A》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97019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A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68 / 4 (其中实验学时:8学时)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吉林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卢秉恒、于骏一、张福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包善斐、王龙山、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3、王宝玺主编:《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周泽华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执笔人:邹青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制造技术基础》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有目的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下列基本理论: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理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装配工艺设计原理;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设计工艺性评价。 2、了解下列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计算机辅助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 3、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按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初步分析结果;能够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够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床夹具。 4、初步掌握下列基本技能:能够综合分析制造过程中的一般问题;能够设计一般机器的装配工艺规程。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特种加工技术课程代码:0110039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训练课 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课)/C类(纯实践课)是否为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院内一般课程 总学时:××(理论学时数:××,实践学时数:××)学分:××分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以及化学加工、磨料加工等特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工艺规律,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本课程以《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CAD/CAM 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两门课程相衔接。学好本课程也可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等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训学生的加工机床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培养职业技术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机床的全部功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初步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工艺及程序问题的能力。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教学内容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依据,分析特种加工技术的生产过程,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突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将职业道德渗透到课程,按照职业活动选择教学内容,按照行动体系序化教学内容。深入调查相关岗位人员工作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具体技术和技能要求,将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到对应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中。并将相关联的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第1章绪论 1.1 制造与制造技术 1.1.1 生产(制造)的三种类型 1.1.2 广义制造与狭义制造 1.1.3 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 1.制造技术概念 2.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3.机械制造技术 1.2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1.2.2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3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1.3 课程内容体系与特点 1.3.1 课程内容体系 1.3.2 课程特点 第2章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 2.1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 2.1.1 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 1. 材料成形法 2. 材料去除法 3. 材料累加法 2.1.2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1. 生产纲领 2. 生产类型 2.1.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 概念 2. 组成(1). 工序(2). 安装(3). 工位(4). 工步(5). 走刀 2.1.4 基准 1. 设计基准 2. 工艺基准(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 2.1.5 装配工艺过程 2.2 机械加工的最基本方法—切削加工方法 2.2.1 工件表面形状及其成形方法 1. 工件表面形状(1).旋转表面(2).纵向表面(3).特征表面 2. 表面的成形方法(1). 轨迹法(2). 成形法(3). 相切法(4). 展成法 2.2.2 成形运动与切削用量 1. 成形运动(1). 主运动(2). 进给运动(3). 合成运动(4). 其他辅助运动 2. 工件上的表面 3. 切削用量(1). 车削用量(2). 钻削用量(3).铣削用量 2.2.3各种加工方法的工件表面与切削运动分析—车、铣、钻、刨、磨削 2.2.4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1. 外圆表面加工

《特种加工技术》教案设计1

《特种加工技术》教案 2016 学年第2 学期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 授课班级:15级数控技术 授课教师:蔡文华 2016年9月11 日

一体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1、点名并登记好出勤情况。 2、讲解注意事项、检查学生自身安全隐患并排除。 3、让学生合编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组长为每组负责人。 二、导入新课。(5分钟) 特种加工产生的条件,之所以产生特种加工普通机械加工满足不了加工的要求。一些难加工的材料、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加工效率(生产率)、生产成本等等都需要特种加工。比较普通加工与特种加工的区别来引入课题。 随着社会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拉扎连柯夫妇研究开关触点遭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气化而被腐蚀掉,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后来,由于各种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产生了多种有别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新加工方法。这些新加工方法从广义上定义为特种加工(NTM,Non-Traditional Machining),也被称为非传统加工技术,其加工原理是将电、热、光、声、化学等能量或其组合施加到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实现材料去除。 三、理论新授。 (一)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机理(35分钟)(重点讲解) 1、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电火花加工又称为放电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其加工过程与传统的机械加工完全不同。电火花加工是一种电能、热能加工方法。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工具和工件(正、负电极)之间产生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的加工要求。 利用电腐蚀现象加工的条件 (1)工具电极和工件被加工表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 (2)火花放电必须在有一定绝缘性能的工作介质中进行。 (3)火花放电必须是瞬时的脉冲性放电,而不是持续电弧放电。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讲课教案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 0总体要求 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维护及保养,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含义及标注方法;金属切削和刀具的一般知识、常用夹具知识;能正确选用常用金属材料,了解一般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与热处理工序。 一、机械零件的精度 1.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和相关标准。理解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种类。掌握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简单计算和配合性质的判断。 1.1基本术语: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上偏差、下偏差、(尺寸)公差、标准公差及等级(20个公差等级,IT01精度最高;IT18最低)、公差带位置(基本偏差,了解孔、轴各28个基本偏差代号)。 1.2配合制: (1)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制选用;会区分孔、轴基本偏差代号。 (2)了解配合制的选用方法。 (3)配合类型:间隙、过渡、过盈配合 (4)会根据给定的孔、轴配合制或尺寸公差带,判断配合类型。 1.3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1)零件尺寸标注 (2)配合尺寸标注 2.了解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形位公差及公差带。 2.1几何公差概念: 1)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2)位置公差:位置度、同心度、同轴度。作用:控制形状、位置、方向误差。3)方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4)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2.2几何公差带: 1)几何公差带 2)几何公差形状 3)识读 3.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常用通用量具(如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等)及专用量具(如螺纹规、平面样板等),并能对零件进行准确测量。 3.1常用量具: (1)种类: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2)识读:刻度,示值大小判断。 (3)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校对零点,测量力控制。 3.2专用量具: (1)种类:螺纹规、平面角度样板。 (2)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 3.3量具的保养 (1)使用前擦拭干净 (2)精密量具不能量毛坯或运动着的工伯 (3)用力适度,不测高温工件 (4)摆放,不能当工具使用 (5)干量具清理 (6)量具使用后,擦洗干净涂清洁防锈油并放入专用的量具盒内。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理解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 2.了解工程用金属材料的分类,能正确识读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 2.1金属材料分类及牌号的识读: 2.1.1黑色金属: (1)定义:通常把以铁及以铁碳为主的合金(钢铁)称为黑色金属。

《特种加工技术》教案_

特种加工技术教案 绪论 1.1 特种加工的概念 一、引入课题:特种加工产生的条件,之所以产生特种加工普通机械加工满足不了加工的要求。一些难加工的材料、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加工效率(生产率)、生产成本等等都需要特种加工。比较普通加工与特种加工的区别来引入课题。 二、讲课内容 1、特种加工的产生及定义 随着社会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拉扎连柯夫妇研究开关触点遭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气化而被腐蚀掉,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后来,由于各种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产生了多种有别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新加工方法。这些新加工方法从广义上定义为特种加工(NTM,Non-Traditional Machining),也被称为非传统加工技术,其加工原理是将电、热、光、声、化学等能量或其组合施加到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实现材料去除。 ?可播放特种加工的一些视频。 三、作业

1.2 特种加工的特点及发展 1.3 特种加工的分类 一、复习旧课:特种加工产生的原因及定义。 二、引入新课:特种加工范围广但有一些共性。与机械加工比起来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三、讲课内容 1、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相比,特种加工的不同点是: (1) 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主要用其他能量(如电、化学、光、声、热等)去除金属材料。 (2) 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机械切削力,故加工的难易与工件硬度无关。 (3) 各种加工方法可以任意复合、扬长避短,形成新的工艺方法,更突出其优越性,便于扩大应用范围。 正因为特种加工工艺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就总体而言,特种加工可以加工任何硬度、强度、韧性、脆性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且专长于加工复杂、微细表面和低刚度的零件。 2、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细化。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教学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专业教学标准 制定人: 审核: 成员: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 项目工作组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二0一三年五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机械加工技术(0512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内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普通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焊接加工、产品质量检测、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职业范围与职业岗位对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见表5.1)。 表5.1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社会能力)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6.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行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7.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 1.具备识读中等难度零件图、装配图,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相关绘图软件绘制简单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2.具备查阅相关标准和手册的能力。 3.具有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能分析零件(产品)加工质量。 4.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冷加工方向】 1.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能熟练操作1种及以上机械加工设备执行工艺,完成零件加工。 2.具有编制与实施中等复杂难度零件工艺的能力。 3.具备编制1种及以上数控加工设备相应的中等复杂难度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4.具有使用英文数控面板,阅读数控系统报警信息的基本英语阅读技能。

教学技能大赛-机械加工技术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科目:机械基础授课课时:16课时适用专业:机械加工

目录 带传动的应用(第1课时) (2) 带传动的应用(第2课时) (7) 带传动的应用(第3课时) (12) 带传动的应用(第4课时) (18) 链传动的应用(第1课时) (25) 链传动的应用(第2课时) (29) 链传动的应用(第3课时) (32) 轴的结构分析(第1课时) (37) 轴的结构分析(第2课时) (42) 滑动轴承的安装与维护(第1课时) (47) 滑动轴承的安装与维护(第2课时) (52)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第1课时) (59)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第2课时) (66)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第3课时) (69) 平面四杆机构分析(第1课时) (76) 平面四杆机构分析(第2课时) (82)

活动安排 一、导入新课 展示动画引入问题:日常生活当中你还还见过哪些带传动?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 1.带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带传动的优点是什么? 3.带传动的缺点是什么? 4.带传动的传动比公式是什么?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讨论1:根据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判定所展示的图片属于哪种类型的带传动?

讨论2 :根据蹄片讨论带传动的类型 平带平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内表面为工作面 V带V带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两侧面为工作面 圆形带横截面为圆形 多楔带它是在平带的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同步带纵截面为齿形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主动轮转速1440r/min、从动轮转速500r/min,带传动的传动比是多少?

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展望讲课教案

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 和展望

《特种加工》课程论文 题目: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姓名:郭健朗 学号: 1 3 4 1 1 0 1 0 8 6 院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雷先明

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摘要: 全面介绍了特种加工技术的类型及发展现状, 指出了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电子束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化学机械复合加工、水喷射加工等加工方法; 探讨了各种加工方法的工作要素、加工特点及应用; 最后, 指出了特种加工的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typ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points out it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describes th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electron beam machining, ultrasonic machining, laser processing, chemical mechanical processing, water jet machining processing method; discusses 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work elements, all kinds of processing methods; finally,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ecial machining 关键词: 特种加工;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电子束加工;超声波加工 Key words: special machining; EDM;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electron beam machining; ultrasonic machining 1.引言 特种加工(又称非传统加工)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类有别于传统切削与磨削加工方法的总称。特种加工方法将电、磁、声、光等物理量及化学能量或其组合直接施加在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使材料被去除、累加、变形或改变性能等;特种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1.概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将原材料或毛坯转变成零件的应用工艺技术课程。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试图帮助学生将所学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与本门课程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艺内容的综合性、灵活多变性,拓展的知识面广。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有机地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在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中起到基础作用,它是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1.2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等。可从事的工作有:生产设备操作工、编程员、机械维修工、工艺员、绘图员、检验员、技术管理等一线技术工作。 1.3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知机械加工中各种机床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用途;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选择;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编写简单工件的加工工艺说明;能熟知钳工装配的基本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特种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教学提纲

特种加工摘要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电火花加工技术在民用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和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不仅在模具制造业中广泛应用,而且在一般机械加工企业中逐渐普及.电火花加工技术是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很强的一门技术,用户既要掌握电火花工艺方面的知识,又要充分熟悉电火花机床的功能与编程知识。目前,我国的电火花机床操作者中,大多只经过短期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只能进行简单加工的程序编制,严重影响了加工设备的高效使用。为适应现代化加工技术的要求,电火花机床操作者,要全面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从事电火花加工的技术人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企业也急需一批电火花加工方面懂工艺、会编程,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机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针对上述现状,作者对高职高专目前常见的电火花加工技术方面的教材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对国内数十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根据电火花加工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市场需求,从培养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出发,汇集多年的教学和在企业的实践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由电火花加工技术基础,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加工工艺及编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加工工艺及编程三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学过“机械制造技术”和“数控原理及其应用”课程,并已进行过金工实习或生产实习,对机械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已有初步了解。关键字:电火花加工技术 1.激光加工技术原理 1.1激光加工技术简介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微加工等的一门技术。激光加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航空、冶金、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自动化、无污染、减少材料消耗等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2激光技术分类激光技术是涉及到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门学科的一门综合技术,传统上看,它的研究范围一般可分为: 1)激光加工系统。包括激光器、导光系统、加工机床、控制系统及检测系统。 2)激光加工工艺。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打标、划线、微调等各种加工工艺。 3)激光焊接:汽车车身厚薄板、汽车零件、锂电池、心脏起搏器、密封继电器等密封器件以及各种不允许焊接污染和变形的器件。目前使用的激光器有YAG激光器,CO2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4)激光切割:汽车行业、计算机、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

教学课程: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4.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所讲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冷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 内容包括: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切削加工参数,并初步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 1.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普及率不高。 2.国产先进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3.数控刀具、数控检测系统等数控机床的配套设备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机械制造行业的制造精度、生产效率、整体效益等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及其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消耗、敏捷及无污染生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制造技术向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CNC)机床、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自动化制造设备或系统的发展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它们将进一步向柔性化、对市场快速响应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敏捷制造设备将会问世,以机器人为基础的可重组加工或装配系统将诞生,智能制造单元也可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的CAD/CAM一体化技术、快速成形(RP)技术、并行工程(CE)和虚拟制造(VM)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 21世纪的超精密加工将向分子级、原子级精度推进,采用一般的精密加工也可以稳定地获得亚微米级的精度。精密成形技术与磨削加工相结合,有可能覆盖大部分零件的加工。以微细加工为主要手段的微型机电系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军事、农业、家庭等领域,而成为下世纪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前沿之一。

特种加工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其应用教学文案

特种加工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其应用 一、特种加工技术的现状发展 特种加工是各种利用物理的、化学的能量去除或添加材料以达到零件设计要求的加工方法的总称。由于这些加工方法的加工机理以溶解、熔化、气化、剥离为主,且多数为非接触加工,因此对于高硬度、高韧性材料和复杂形面、低刚度零件是无法替代的加工方法,也是对传统机械加工方法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并已成为机械制造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内容。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自动化、柔性化、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最优化方向发展,在已有的工艺不断完善和定型的同时,新的特种加工技术不断涌现,如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等离子体熔射成形工艺技术、在线电解修整砂轮镜面磨削技术、实变场控制电化学机械加工技术、三维型腔简单电极数控电火花仿铣技术、电火花混粉大面积镜面加工技术、磁力研磨技术和电铸技术等。新的特种加工技术是在传统的特种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材料、控制和微电子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产品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正在形成面向快速制造的特种加工技术新体系。 1、特种加工技术的构成 近二三十年来,特种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其内涵已十分广泛而丰富。包括:.溶解加工、熔化加工、复合加工、综合加工、特种机械加工等多种加工形式。 2、人工智能技术为特种加工工艺规律建模奠定了基础 特种加工的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其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通常很难用简单的解析式来表达。近年来,虽然各国学者采用各种理论对不同的特种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就,但离定量的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然而采用每一种特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加工条件参数间都有其规律。 因此,目前常采用研究传统切削加工机理的实验统计方法来了解特种加工的工艺规律,以便实际应用,但还缺乏系统性。受其限制,目前特种加工的工艺参数只能凭经验选取,还难以实现最优化和自动化,例如,电火花成形电极的沉入式加工工艺,它在占电火花成形机床总数95%以上的非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和较大尺寸的模具型腔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虽然已有学者对其cad、capp和cam原理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工艺数据的缺乏,仍未有成熟的商品化的cad/cam系统问世。通常只能采用手工的方法或部分借助于cad造型、部分生成复杂电极的三维型面数据。随着模糊数学、神经元网络及专家系统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这一技术来建立加工效果和加工条件之间的定量化的精度、效率、经济性等实验模型,并得到了初步的成果。因此,通过实验建模,将典型加工实例和加工经验作为知识存储起来,建立描述特种加工工艺规律的可扩展性开放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并为进一步开展特种加工加工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和虚拟加工奠定基础。 3、智能控制将成为特种加工领域主要的控制策略 加工过程和加工设备的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是特种加工工艺技术适应快速制造体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由于多数特种加工方法采用“以柔克刚”的非接触式加工机制,加工是伴随着物理、化学过程进行的,其加工的微观过程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仍不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而且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加工条件有时还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引起加工特性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在控制理论中属于典型的模型不确定非线性时变系统,很难用经典的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多年来人们尝试过很多种自适应控制策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加工条件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仍难以达到满意的性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doc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等机类专业 教材:袁绩乾李文贵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0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写人:刘英, 时间:2004年9月10日 总学时:56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与目标 1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2.明确本课程的学习H的和方法。 达到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二、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第二章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 一、教学基本要求与目标 1.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 了解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加工表面及其形成方法和机床型号的表示方法。 2.机械零件的观察与配合

1)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偏差、误差、零线、公差带、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掌握配合及其类型、基孔制、基轴制的概念。 2)了解标准公差系列及基本偏差系列,掌握按基本尺寸及公差等级查标准公差及基本偏差的方法,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 3)掌握常用的形状公差(如平面、直线度、圆度、圆柱度)的意义和标注方法。 4)掌握常用的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的定义和标注方法。 3.工件在工艺系统内的安装 1)掌握设计基准、工艺基准等的概念;了解工件在系统内安装的方法。2)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包括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3)掌握工件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及结构,包括平面定位、圆柱孔定位、外圆柱而定位和“一面两销”定位等。 4)了解工件的夹紧方式,包括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确定原则。达到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加工过程的基本常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点 1.零件公差的应用。 2.工件六点定位原理。 三、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通过典型零件公差标注和工件定位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四、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节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1学时)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1学时)

机械制造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一、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 总学时: 74 讲课学时: 68 实验学时: 6 学分:4 开课单位:机械电子工程系 授课对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AutoCAD2008实用教程等。 开课时间:第三学期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金杰主编,《机械制造技术》,清华大学出版 2.苏建修主编,《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 3.唐宗军主编,《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4.肖志清主编,《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 本门课是数控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它以机械制造工艺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相关理论和技术。内容以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切削原理、工艺规程设计和技工质量分析为主线,较为全面、系统地讲述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技术,使学生具备机械制造工艺分析及制定的能力。 三、教材选择和分析

1、教材选择: A.金杰主编,《机械制造技术》,清华大学出版 B.苏建修主编,《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 C.唐宗军主编,《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D.肖志清主编,《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教材分析: 金杰编写的《机械制造技术》是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结合我校教学计划的特点,选择该教材为授课教材。既强调基本理论和概念,更注重生产操作技能的培养。传授金属切削刀具的相关理论,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及制造工艺等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以工艺问题为主线,在介绍金属切削基本知识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合理选用,专用夹具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以及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等内容。实际教学中从教材的整体内容出发,有侧重地进行取舍,筛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质量与数量的矛盾。 四、课程体系 零件的加工是在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完成的,加工质量、成本、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方法及由此而选用的机床、夹具和刀具。在介绍金属切削基本知识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合理选用,专用夹具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精度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与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与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与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 2、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 三、重点、难点 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 六、布置思考题 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3、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与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世界的前列? 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 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2、几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 2、工艺系统的刚度 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 5、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 三、重点、难点 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教案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1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 、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 电弧引燃两种方式? 引弧的操作方法有直击法和划擦法两种。 二、 运条的三种运动方式? 1 、焊条送进运动 2、 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 3、 焊条横向摆动 § 3-4气焊与气割 一、气焊 气焊一一利用气体火焰作热源的一种熔焊方法。 重点内容 多媒体演示气 焊的加工视频 配合教师详细 讲解,直观生动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一、 组织教学 (约2分钟) 二、 复习导入 (约10分钟) 以提问的形式 检查学生上次 三、讲授新课 (约70分

气焊的原理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1 ?气焊的设施 气焊常用的可燃气体是乙炔气(C2H2。 使用的助燃气体是氧气(02 o (1) 氧气和氧气瓶 1 )氧气。氧气是助燃剂,与乙炔混合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热 量。 2 )氧气瓶。氧气瓶是储存高压氧气的圆柱形容器,外表漆成天 蓝色作为标志,最高压力为14.7MPa,容积约40L ,储气量约6m 3。 (2) 乙炔和溶解乙炔气瓶 1 )乙炔。乙炔是可燃气体,无色,氧乙炔焰是气焊最常用的热 源。 2)溶解乙炔气瓶。溶解乙炔气瓶是储存及运输乙炔的专用容器, 外表漆成白色,并用红漆在瓶体标注“乙炔”字样。乙炔瓶的最高压 力为 1.47MPa o (3) 减压器 减压器一一是将高压气体降为低压气体的调节装置,其作用是将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气瓶中流出的高压气体的压力降低到需要的工作压力,并保持压力的稳定。 (4)焊炬 焊炬一一气焊时用于控制火焰并进行焊接的工具。 其作用是使氧气与可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将混合气体喷出燃烧,形成稳定的火焰。 2 ?氧乙炔焰 1)中性焰 2)碳化焰 3)氧化焰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631012 课程名称:特种加工 英文名称: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8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数控加工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特种加工是指传统的切削加工以外的新的加工方法,是一门利用电能、化学能、光能、声能、水能来实现零件加工的,它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是现代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许多难加工材料不断出现,许多复杂的、例如大型复杂模具等零件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适应特种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有必要开设“特种加工”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特种加工的概念与特点;常见的特种加工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常见特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为今后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特种加工的特点。 2. 掌握常见特种加工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论 主要介绍特种加工的发展历史、工艺特点和特种加工的分类。 2.电火花加工(在《模具设计与制造A》中讲授) 了解电火花加工机理、特点、放电间隙特征、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检测;掌握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3.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设计与制造A》中讲授) 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4.电化学加工 了解电化学加工的原理;掌握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电解机械复合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电铸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5.激光加工 了解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激光加工设备的组成、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教案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 电弧引燃两种方式? 引弧的操作方法有直击法和划擦法两种。 二、 运条的三种运动方式? 1、 焊条送进运动 2、 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 3、 焊条横向摆动 气焊的原理 -、组织教学 (约2分 钟) 二、 复习导入 (约10分 钟)以提问的形 式检查学生上次 课学习效果。 三、 讲授新课 (约70分 钟) 重点内容 多媒体演示气焊 的加工视频配合 教师详细讲解, 直观生动激发学 § 3?4气焊与气割

1 ?气焊的设施 气焊常用的可燃气体是乙块气(C2H2)使用的助燃气体是氧气■蛀02)。浮 (1)氧气和氧气瓶 1)氧气。氧气是助燃剂,与乙块混合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热量。 2)氧气瓶。氧气瓶是储存高压氧气的圆柱形容器,外表漆成天 蓝色作为标志,最高压力为14. 7MPQ容积约40L,储气量约6m3< (2)乙烘和溶解乙烘气瓶 1)乙烘。乙烘是可燃气体,无色,氧乙块焰是气焊最常用的热源。 2)溶解乙块气瓶。溶解乙块气瓶是储存及运输乙块的专用容器,外表 漆成白色,并用红漆在瓶体标注“乙块”字样。乙烘瓶的最高压力为1. 47MPa

?氧乙烘焰 1)中性焰 减压器一一是将高压气体降为低压气体的调节装置,其作用是将 稳足。 (4) 焊炬 其作用是使氧气与可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 ,再将混合气体喷出 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多媒体视频,及 其图片演示气焊 操作,降低学生 理解难度。 召并进行焊接的工具。 焊炬一一气焊时用

3)氧化焰 3.气焊操作工艺 (1)焊前准备 气焊前,应彻底清除焊件接头处的锈蚀、油污、油漆和水分等。 (2)选择焊丝 焊丝在气焊时与熔化的焊件混合形成焊缝金属。常用的气焊焊丝有碳素结构钢焊丝、合金结构钢焊丝、不锈钢焊丝、铜及铜合金焊丝、铝及铝合金焊丝和铸铁焊丝等。 (3)气焊熔剂 是气焊时的助熔剂,其作用是与熔池内的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夹,有效属 杂物相互作用与防止熔池金属的.纟 金、铝及铝合金)、铸铁、耐热钢及不锈钢等材料时,通常都要使用气焊熔剂。 (4)移动方向

最新机械设计教案:第9章齿轮传动(加工制造类)机械加工技术)

机械设计教案:第九章齿轮传动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齿轮传动特点、分类、掌握主要失效形式,了解常用齿轮材料及热 处理方法,掌握齿轮材料的计算载荷 2、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3、掌握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4、掌握变位齿轮强度的特点,了解其它齿轮传动的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轮齿主要失效形式,载荷系数,材料与热处理 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斜齿轮和锯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的特点,当量齿轮 4、变位齿轮强度计算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9—1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传动,其中最常用的是渐开线齿轮传动,这主要是由于其传动特点所决定的。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 优点:1)传动效率高(η=99%);2)传动比恒定(瞬时,精度较高时);3)结构紧凑(较之于带、链传动);4)工作可靠、寿命长 缺点:1)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专用机床和刀具加工);2)不适于中心距a较大两轴间传动;3)使用、维护、费用较高;4)精度低时、噪音、振动较大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 1、按传动轴相对位置(图9-1) 平行轴齿轮传动(圆柱齿轮传动):(外)直齿轮、斜齿轮、内齿轮、齿轮齿条、人字齿轮 相关轴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1)直齿;2)斜齿;3)曲齿 交错轴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螺旋齿轮)、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蜗杆、蜗轮传动) 2、按工作条件 开式——适于低速及不重要的场合 半开式——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及简单机械设备—只有简单防护罩 闭式——润滑、密封良好,—汽车、机床及航空发动机等的齿轮传动中 3、按齿形 渐开线——常用 摆线——计时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