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的设计.doc

吸收塔的设计.doc
吸收塔的设计.doc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5℃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除去其中的SO

2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2250m3/h,其中进塔SO

2的摩尔分数为0.05,要求SO

2

的吸收率为96%。

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

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量的1.4倍。

2.工艺操作条件:

(1) 操作平均压力常压101.325kpa

(2) 操作温度t=20℃

(4) 所用填料为D N38聚丙烯阶梯环形填料。

3.设计任务

完成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2)

1.1吸收技术概况 (2)

1.2吸收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及设备的发展概况 (2)

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1.3.1吸收的应用概况 (3)

1.3.2典型吸收过程 (3)

2设计方案 (4)

2.1吸收方法及吸收剂的选择 (4)

2.1.1吸收方法 (4)

2.1.2吸收剂的选择: (4)

2.2吸收工艺的流程 (5)

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5)

2.2.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6)

2.3操作参数的选择 (6)

2.3.1操作温度的选择 (6)

2.3.2操作压力的选择 (6)

2.3.3吸收因子的选择 (7)

2.4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8)

2.4.1吸收塔的设备选择 (8)

2.4.2填料的选择 (8)

3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9)

3.1基础物性数据 (9)

3.1.1液相物性数据 (9)

3.1.2气相物性数据 (9)

3.1.3气液平衡数据 (9)

3.2物料衡算 (10)

3.3塔径的计算 (10)

3.3.1塔径的计算 (10)

3.3.2泛点率校核 (11)

3.3.3填料规格校核: (11)

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11)

3.4填料层高度计算 (11)

H计算 (11)

3.4.1传质单元高度

OG

3.4.2填料层高度Z的计算: (12)

3.5填料层压降ΔP的计算: (12)

3.6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3)

3.7离心泵的选择

3.8进出液气接管管口的计管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主要符号说明 (14)

在化工生产中,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是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目的是:

①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

②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

的有害物,以免污染大气。

实际过程往往同时兼有净化和回收双重目的。

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总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某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而进行的。根据不同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分离方法。吸收操作仅为其中之一,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时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说来,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都要用到气体吸收过程。填料塔作为主要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青睐。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以水为溶剂,经济合理,净化度高,污染小。此外,由于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具有很大的利用。

1.1吸收技术概况

在化学工业中,利用不同气体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对其进行选择性溶解,从而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的传质过程称为吸收。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因而在设计上应将两部分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作为吸收过程的工艺设计,其一般性问题是在给定混合气体处理量、混合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分离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以下工作:(1)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

(2)根据流程进行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确定工艺参数;

(3)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

(4)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

(5)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1.2吸收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及设备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吸收设备已经广泛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吸收过程,能够完成分离任务的塔设备有多种,如何从众多的塔设备中选择合适类型是进行工艺设计的首要任务。而进行这一项工作则需对吸收过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后,并经多方面对比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一般而言,吸收用塔设备与精馏过程所需要的塔设备具有相同的原则要求,用较小直径的塔设备完成规定的处理量,塔板或填料层阻力要小,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具有合适的操作弹性,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安装、操作和维修等。

但是吸收过程,一般具有液气比大的特点,因而更适用填料塔。此外,填料塔阻力小,效率高,有利于过程节能。所以对于吸收过程来说,以采用填料塔居多。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吸收设备已经广泛用于实际生产当中。具有了很高的吸收效率,以及在节能方面也日趋完善。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内容是在明确了装置的处理量,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及相应的相平衡关系的条件下,完成填料塔的工艺尺寸及其他塔内件设计。在今后的化学工业的生产中,对吸收设备的要求及效率将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日益完善的吸收设备会逐渐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3.1吸收的应用概况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在方法上多从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着手,希望在整个设备中,气液两相为连续微分接触过程,这一特点则与填料塔得到了良好的结合,由于填料塔的通量大,阻力小,使得其在某些处理量大要求压降小的分离过程中备受青睐,尤其近年高效填料塔的开发,使得填料塔在分离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吸收在化工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1)原料气的净化。

(2)有用组分的回收。 (3)某些产品的制取。 (4)废气的处理。 1.3.2典型吸收过程

煤气脱苯为例:在炼焦及制取城市煤气的生产过程中,焦炉煤气内含有少量的苯、甲苯类低碳氢化合物的蒸汽(约353/m g )应予以分离回收,所用的吸收溶剂为该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即焦煤油的精制品称为洗油。

回收苯系物质的流程包括吸收和解吸两个大部分。含苯煤气在常温下由底部进入吸收塔,洗油从塔顶淋入,塔内装有木栅等填充物。在煤气与洗油接触过程中,煤气中的苯蒸汽溶解于洗油,使塔顶离去的煤气苯含量降至某允许值(<3/2m g ),而溶有较多苯系物质的洗油(称富油)由吸收塔底排出。为取出富油中的苯并使洗油能够再次使用(称溶剂的再生),在另一个称为解吸塔的设备中进行与吸收相反的操作----解吸。为此,可先将富油预热到170C 左右由解吸塔顶淋下,塔底通入过热水蒸气。洗油中的苯在高温下逸出而被水蒸气带走,经冷凝分层将水除去,最终可得苯类液体(粗苯),而脱除溶质的洗油(称贫油)经冷却后可作为吸收溶剂再次送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2设计方案

吸收过程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吸收剂的选择、吸收流程的选择、解吸方法选择、设备类型选择、操作参数的选择等内容.用水吸收S02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0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2.1吸收方法及吸收剂的选择

2.1.1吸收方法

完成同一吸收任务,可选用不同吸收剂,从而构成了不同的吸收方法,如以合成氨厂变换器脱CO

2

的为例,若配合焦炉气为原料的制氢工艺,宜选用水,碳酸丙

烯酯,冷甲酸等作吸收剂,既能脱CO

2

,又能脱除有机杂质。后继配以碱洗和低

温液氨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净化体系,若以天然气为原料制H

2和N

2

时,宜选用

催化热碳酸钾溶液作吸收剂,净化度高。后继再配以甲烷化法,经济合理。其中,前者为物理吸收,后者则为化学吸收。一般而言,当溶剂含量较低,而要求净化度又高时,宜采用化学吸收法;若溶质含量较高,而净化度又不很高时,宜采用物理吸收法。

2.1.2吸收剂的选择:

对于吸收操作,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选择吸收剂,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一)对溶质的溶解度大

所选的吸收剂多溶质的溶解度大,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在一定的处理量和分离要求下,吸收剂的用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生能量消耗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则可以提高吸收效率,减小塔设备的尺寸.

(二)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其他组分则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惰性气体组分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气体的纯度.

(三)不易挥发

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提高吸收过程的经济性.

(四)再生性能好

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能量消耗较大,因而,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好坏,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选用具有良好再

生性能的吸收剂,往往能有效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还应注意所选择的吸收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经济性.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要小,不易发泡,以保证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同时要求吸收剂尽可能无毒、无易燃易爆性,对相关设备无腐蚀性(或较小的腐蚀性).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用廉价易得的溶剂.

表2—1 物理吸收剂和化学吸收剂的特性

2.2吸收工艺的流程

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工业上使用的吸收流程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所选用的吸收剂的种类看,有仅用一种吸收剂的一步吸收流程和使用两种吸收剂的两步吸收流程,从所用的塔设备数量看,可分为单塔吸收流程和多塔吸收流程,从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向可分为逆流吸收流程、并流吸收流程等基本流程,此外,还有用于特定条件下的部分溶剂循环流程。

(一)一步吸收流程和两步吸收流程

一步流程一般用于混合气体溶质浓度较低,同时过程的分离要求不高,选用一种吸收剂即可完成任务的情况。若混合气体中溶质浓度较高且吸收要求也高,难以用一步吸收达到规定的吸收要求,但过程的操作费用较高,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不够适宜时,可以考虑采用两步吸收流程。

(二)单塔吸收流程和多塔吸收流程

单塔吸收流程是吸收过程中最常用的流程,如过程无特别需要,则一般采用单塔吸收流程。若过程的分离要求较高,使用单塔操作时,所需要的塔体过高,或采用两步吸收流程时,则需要采用多塔流程(通常是双塔吸收流程)

(三)逆流吸收与并流吸收

吸收塔或再生塔内气液相可以逆流操作也可以并流操作,由于逆流操作具有传质推动力大,分离效率高(具有多个理论级的分离能力)的显著优点而广泛应用。工程上,如无特别需要,一般均采用逆流吸收流程。

(四)部分溶剂循环吸收流程

由于填料塔的分离效率受填料层上的液体喷淋量影响较大,当液相喷淋量过小时,将降低填料塔的分离效率,因此当塔的液相负荷过小而难以充分润湿填料表面时,可以采用部分溶剂循环吸收流程,以提高液相喷淋量,改善踏的操作条件。

3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3.1基础物性数据

3.1.1液相

密度 ρL =998.2kg/m 3

粘度 μL =0.001Pa.s=3.6kg/(m. h) 表面张力 σL =72.6dyn/cm=940896kg/h 2

SO 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D L =1.47×10-5

cm 2

/s=5.29×10-6m 2

/h

3.1.2气相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vm M ∑Уi Μi =0.05×64.06+0.95×29=30.75

平均密度=vm ρ=

RT

M p vm

=

3/257.115

.298314.875

.30325.101m kg =??

y 1=0.05 所以近似取空气粘度 查表得当T=20O

C

时,

h

m S cm SO h m kg s pa v /039.0/108.0D )

./(065.0..1081.13

2

V 25===?=-在空气中扩散系数为μ

3.1.3

相关平衡数据

04

.35325.1011055.3kP 103055E C 20T 3320=?==?==kpa

kpa P E m a SO 于水中的亨利系数为时,由表查得,当

)./(0156.002

.181055.32

.99833

m kpa kmol EM H S

l

=??=

=

ρ 3.2 物料计算

0526.095

.005

.01111==-=

y y Y 又

002104.096.010526.01Y Y 96.012=-=-==)()

(,所以?? 进塔惰性气体气体流量L kmol /42.8705.0125

15.27315

.2734.222250=-?+?=

∨)( 64.33001.350526.0002104.00526.0)(2121min =--=--=X m

Y Y Y V

L 取操作液气比最小值的1.4倍 得

10.4764.334.1)(4.1min =?==V

L

V L 所以/13.411742.8710.47L kmol =?= 由物料守恒得 0011.013

.4117)

005104.00526.0(42.871=-?=X

3.3塔径的计算

3.3.1塔径的计算

气相质量流量为h kg W v /3.2828257.12250=?= 液相质量流量近似取纯水

h kg W l /68.7419002.1813.4117=?= 3/2.998m kg l =ρ 由贝思------霍夫泛点关联式

得Lg 8

14

1

2.032???

? ?????

?

???-=???

?????l v v l

l l v t f w w K A a g u ρρμρρξ 查表的 塑料阶梯环有32/5.132m m a t = 204.0=A 75.1=K 3

3/91.0m m =ξ

将已知数据带入得

515.12.998257.13.282868.7419075.1204.012.998257.191.05.13281.98

1412.032-=??? ?????? ???-=???

?????????

?????? ???f u s m u f /16.1=? 对于散装材料 7.0(85.05.0=≤≤

f

f u u u u 由经验得),取

所以s m u u f /812.016.17.07.0=?==

m u V D s

990.0812

.014.33600

/225044=??==

π 圆整塔径取m D 0.1=

3.3.2泛点率校核

s m u /849.0143600

/24002

=?=

π

%18.7316

.1849.0==f u u 在允许范围内 3.3.3填料规格校核:

填料规格 由阶梯环规格

8>d D 而832.2638

1000

>==d D 符合要求 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液体喷啉密度校核 由直径不超过75mm 的散装填料要求 ()()h m m L w ./08.03

min = 查附录表得 塑料阶梯环特性数据其比表面积 3

2/5.132m m a t =

()h m m a L u t w ./6.105.13208.023min min =?== min 2

68.941

785.02

.99868.74190u u >=?=

经以上校核可知,直径选用D=1000mm 合理。

3.4填料层高度计算

0385.00011.004.3511=?==*

mX Y 02=*

Y

744.013

.411742

.8704.35=?==∴L mv S 则

()()68.7744.0002104.00526.0744.01ln 744.0111ln 112221=???

??

?+--=??????+----=**

S Y Y Y Y S S N OG

3.4.1传质单元高度OG H 计算

由修正的恩田关联式得???

????

????

? ?????

? ?????

? ?????

? ??--=-2

.005

.021

.075

.045.1exp 1t l l l l t l l t l l

c t w

a U g a U a U a a σρρμσσ 查表5-13得2

/427680/33h kg cm dyn c ==σ

液体的质量流量为()

h m kg U l ./42.945101

785.068

.741902=?=

代入公式计算得

5.1329408962.99842.945101027.12.9985.13242.94510

6.35.13242.9451094089642768045.1exp 12.0205.0821.075.0???

????????? ???????

???????? ?????? ???--=-t w a a =0.835

气膜系数???

?

????? ?????? ??=RT D a D a U v t v v v v t v G 31

7

.0237.0ρμμκ 由气体流量

()

h m kg U v ./86.36021

785.0257.122502=??= 代入算得

0378.015.293314.8039.05.132039.0257.1065.0065.05.13286.3602237.031

7

.0=??

?

??????? ?????? ????=G κ

液膜吸吸系数

由 公式 32

2

1

3

2

095.0???

? ?????

? ?????

? ??=-l l l

l l l w l

l g D a U ρμρμμ

κ 得 h

m l /075.12.9981027.16.31029.52.9986.36.315.132835.042.94510095.03

1

8

2

163

2=???

?

?

????

?

?

??????? ????=--κ

由1.1ψκw G Ga a K = 4

.0ψκw l la a K = 查表5-14得 45.1=ψ

()

kpa h m kmol K Ga ../294.645.15.132835.00378.031.1=???=∴

()

h

K la 199.13745.15.132835.0075.14.0=???=

又由%50%18.73>=f

u u

()[]

()

kpa

h m kmol K u u K Ga f Ga ../02.14294.65.0%18.735.915.05.9134

14

.1=?-?+=???????

????? ??-+='

()[]()

h u u K la f la 138.15299.1375.0%18.736.215.06.212.22

.2=?-?+=???

????????? ??-+='κ

()kpa h m kmol K H K la

Ga

../03.238

.1520156.01

02.1411

1

11K 3Ga =?+=

'-'=

m pK v K v H Ga Ya OG 541.014

03.2325.10142.872=???=Ω=

Ω

=

∴π

3.4.2填料层高度Z 的计算:

m H N Z OG OG 155.4541.068.7=?==∴ 由安全系数得Z Z )5.12.1(→='

取m Z Z 817.5155.44.14.1=?==' 圆整后取填料层高度为m Z 6='

查表5-16 对于阶梯环材料

15~8=D h m h 6max ≤ 不妨取9=D

h

则mm h 900010009=?= 由填料层高度为6m 所以无需分段

3.5填料层压降ΔP 的计算:

利用埃克特关联图计算 931.02.998257.13.282802.1813.41172

1

2

1

=?

?

? ?????? ???=???

? ??l v v

l

w w

ρρ

查表5-181

116-=Φm p 则纵座标为

0107.01257.12

.99881.91

116849.022.02=?????=Φl l v p g u μρρ? 查图得

m pa Z

p

/49.28481.929=?=? 所以真料层压降为pa p 94.170649.2846=?=?

3.6填料塔附属高度及最终高度计算

填料层最终高度为6+20%×6=7.2m

3.6.1塔顶上部空间高度由经验值,在此可取1.4m

由进气管安装要求,在此取高于塔底液面0.3m, 且位于填料层下方一个塔径的距离 1m 水体的液封高度的计算:

3.6.2塔底液体保持高度

取液体在塔底停留时间为t=1min 由算的液体的流速为s m v s /0206.03

=

h D t v s 24π=∴ m h h 57.114

14.36010206.0=???=??

则塔高为H=7.2+1.4+1+1.57+0.3=11.47m

圆整后取塔高为 H=12m

3.7泵的选择

由液体的通量为h m V /32.742

.99868

.741903==

由此查表选得泵型号为:IS100-80-125

3.8进出液气接管管口的计管

由管口直径有 u

v d s

π4=

3.8.1对于液体有 s m w v l

s /0206.03600

2.99868

.741903=?=

=

ρ

由查得一般情况下液本进出

管内速度一般为(0.8~1.5m/s ) 在这里不妨取u=1m/s 代入公式得

mm m d 1621621.01

14.30206

.04==??=

3.8.2对于气体有 s m v s /625.03600

2250

3==

由查得一般情况下气体进出管内速度由经验值为(10~20m/s ) 在这里不妨取u=15m/s 代入公式算得 d=

mm m 2302303.015

14.3625

.04==??

圆整

对液体管Dg=175mm 壁厚为10mm 对气体管Dg=225mm 壁厚为5mm

两种接管长度均取150mm 公称压力≦1.6Mpa

结论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第四版. 王志魁刘丽英刘伟编《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李功样陈兰英崔英德编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冯开平左宗义编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匡国柱史启才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 贾绍义柴诚敬主编

主要符号说明

1、英文字母

a ——填料层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m 2/m 3); w a ——填料层的润滑比表面积m 2/m 3;

A ——吸收因数;无因次; d ——填料直径,mm ;

p d ——填料当量直径,mm; D ——扩散系数,m 2/s ; 塔径; E ——亨利系数,KPa; g ——重力加速度,kg/(m2.h); H ——溶解度系数,kmol /(m 3.KPa); G H ——气相传质单元高度 ,

m;

L H ——液相传质单元高度,m; OG H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m;

OL H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G k ——气膜吸收系数, kmol /(m

3.s.KPa);

G L ——吸收液质量流速kg/(m2.h); 喷L ——液体喷淋密度;

m ——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G N ——气相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L N ——液相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OG N ——气相总传质系数,无因

次;

OL N —— 液相总传质系数,无因次; P ——总压,KPa ;

p ——分压,KPa ; R ——气体通用常数,

kJ/(kmol.K) ;

S ——解吸因子; T ——温度,0C ;

u ——空塔速度,m/s ; f u ——液泛速度,m/s ;

B V ——惰性气体流量,kmol/s ; S V ——混合气体体积流量,m 3/s;

L k ——液膜吸收系数 ,kmol/(m 2.s.kmol/m 3); y k ——气膜吸收系数,

kmol/(m 2.s);

y K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x k ——液膜吸收系数,

kmol/(m 2.s);

G k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 2

.s.kpa); x K ——液相总吸收系数

kmol/(m2.s);

S L ——吸收剂用量kmol/h; kmol/s; L ——是吸收液量 kmol/h ;

'L ——吸收液质量流量kg/h ; V L ——吸收液流量,m 3/s

ρ——密度kg/ m 3 φ——填料因子, m -1 ;

2、下标

L ——液相的 G ——气相的

V ——混合气流量 kmol/s 'V ——混合气质量流量

x ——溶质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无因次 X ——溶质组分在气相中的摩尔比 无因次

y ——溶质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无因次 Y ——溶质组分在气相中的摩尔

比 无因次

Z ——填料层高度 m

Zs ——填料层分段高度 m 3.希腊字母

μ——粘度 Pa.s ρ——密度 kg/m 3

σ——表面张力 N/m m ——平均的,对数平均的

min ——最小的 max ——最大的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正式版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塔的设计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15 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4)

参考文献 (15) 对本设计的评述及心得 (15)

附表:附表附表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7500 m3/h,其中含氨气为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体积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 20℃. (三)填料类型 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进行。 (五)厂址 厂址为衡阳地区 (六)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七)操作条件 20℃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m3kPa)。 第一节前言 填料塔的有关介绍 填料塔洗涤吸收净化工艺不单应用在化工领域 ,在低浓度工业废气净化方面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工程实践表明 ,合理的系统工艺和塔体设计 ,是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本文简述聚丙烯阶梯填料应用于水吸收氨过程的工艺设计以及工程问题。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它是化工类企业中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填料塔结构图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

111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吉林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处理量为31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12 月 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处理量为2550~32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 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0℃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洗涤除去其中的SO 2入塔的炉气流量为3100m3/h,其中进塔SO2的摩尔分率为0.05,要求SO2的吸收率为95%。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2、工艺操作条件: (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t=20℃ (3)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 完成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处理量为31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教学与实验中心 2011年11月

目录 摘要.................................................................................................................................IV 第一章绪论. (1) 1.1 吸收技术概况 (1) 1.2 吸收设备发展 (1) 1.3 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第二章吸收塔的设计方案 (4) 2.1 吸收剂的选择 (4) 2.2 吸收流程选择 (5) 2.2.1 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5) 2.2.2 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6) 2.3 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7) 2.3.1 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7) 2.3.2 填料的选择 (8) 2.4 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 (10) 2.5 操作参数的选择 (11) 2.5.1 操作温度的确定 (11) 2.5.2 操作压强的确定 (11) 第三章吸收塔工艺条件的计算 (12) 3.1 基础物性数据 (12) 3.1.1 液相物性数据 (12) 3.1.2 气相物性数据 (12) 3.1.3 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数据 (12) 3.2 物料衡算 (12) 3.3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13)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焙烧水吸收SO 2 炉送出的混合气体(先冷却)中的SO2,其余为惰性组分,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5℃ (三)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方案简介 2.1方案的确定 用水吸收SO 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 2 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程。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 2 2.2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对于水吸收SO 2 装填料。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2.3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工艺计算 3.1基础物性数据 3.1.1 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ρ L =997.1 kg/m3 粘度为μ L =0.0008937 Pa·s=3.2173kg/(m·h) 表面张力为σ L =71.97 dyn/cm=932731 kg/h2 SO 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D L =1.724×10-9m2/s=6.206×10-6m2/h (依Wilke-Chang 0.5 18r 0.6 () 1.85910 M T D V φ μ - =?计算,查《化学工程基础》) 3.1.2 气相物性数据 设进塔混合气体温度为25℃,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Vm=Σy i M i=0.1×64.06+0.9×29=32.506g/mol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吸收塔汇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 设计水吸收半水煤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的填料吸收塔设计者:王涛 学号:1043082002 指导老师:曹丽淑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3 1.1设计题目????????????????????????????????????????????????????????????????????????????????????????????3 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3 1.3设计内容???????????????????????????????????????????????????????????????????????????????????????????????3 第二章设计方案???????????????????????????????????????????????????????????????????????????????????????????4 2.1设计流程的选择及流程图??????????????????????????????????????????????????????????????????????4 第三章填料塔的工艺设计??????????????????????????????????????????????????????????????????????????????4 3.1气液平衡关系????????????????????????????????????????????????????????????????????????????????????????4 3.2吸收剂用量???????????????????????????????????????????????????????????????????????????????????????????5 3.3计算热效应???????????????????????????????????????????????????????????????????????????????????????????5 3.4定塔径??????????????????????????????????????????????????????????????????????????????????????????????????6 3.5喷淋密度的校核?????????????????????????????????????????????????????????????????????????????????????6 3.6体积传质系数的计算??????????????????????????????????????????????????????????????????????????????7 3.7填料层高度的计算??????????????????????????????????????????????????????????????????????????????????8 3.8附属设备的选择???????????????????????????????????????????????????????????????????????????????????9第四章设计结果概要??????????????????????????????????????????????????????????????????????????????????15第五章设计评价 ?????????????????????????????????????????????????????????????????????????????????? 17

SO2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论文

SO2填料吸收塔課程設計 專業班級:化工0803班 姓名:*** 學號:****** 指導老師:*****

目錄 一·目的和要求 二·設計任務 三·設計方案 1.吸收劑的選擇 2.塔內氣液流向的選擇 3.吸收系統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圖及說明) 4.填料的選擇 四·工藝計算 1.物料衡算,吸收劑用量,塔底吸收液濃度 2.塔徑計算 3.填料層高度計算 4.填料層壓降計算 5.填料吸收塔的主要附屬構件簡要設計 6.動力消耗的計算與運輸機械的選擇(對吸收劑)五·設備零部件管口的設計計算及選型 六·填料塔工藝數據表 填料塔結構數據表 物性數據表 七·對本設計的討論 八·主要符號說明 九·參考文獻

一·目的和要求 1.進行查閱專業資料、篩選整理數據及化工設計的基本訓練; 2.進行過程計算及主要設備的工藝設計計算,獨立完成吸收單元的設計;用簡潔的文字和圖表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和計算結果; 3.建立和培養工程技術觀點; 4.初步具備從事化工工程設計的能力,掌握化工設計的基本程式和方法。 5.獨立完成課程設計任務。 二·設計任務 1.題目:SO2填料吸收塔 2 生產能力:SO2爐氣的處理能力為1500 m3/h(1atm,30℃時的體積) 3 爐氣組成:原料氣中含SO2為9%(v),其餘為空氣 4 操作條件: P=1atm(絕壓) t=30 ℃ 5 操作方式:連續操作 6 爐氣中SO2的回收率為95% 三·設計方案 1.吸收劑的選擇 用水做吸收劑。水對SO2有較大的溶解度,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有較低的粘度,廉價、易得、無毒、不易燃燒 2.塔內氣液流向的選擇 在填料塔中,SO2從填料塔塔底進入,清水從塔頂由液體噴淋裝置均勻淋下。 3.吸收系統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圖及說明) 二氧化硫爐氣經由風機從塔底鼓入填料塔中,與由離心泵送至塔頂的清水逆流接觸,在填料的作用下進行吸收。經吸收後的尾氣由塔頂排除,吸收了SO2的廢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4.填料的選擇 可選擇(直徑)25mm塑膠鮑爾環填料(亂堆)。特性數據如下: 比表面積α:209 m2/m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31 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 学年第2学期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09) 指导教师:工作部门: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 工艺条件与数据 煤气中含苯2%(摩尔分数),煤气分子量为19;吸收塔底溶液含苯≥0.15%(质量分数);吸收塔气-液平衡y*=0.125x;解吸塔气-液平衡为y*=3.16x;吸 收回收率≥95%;吸收剂为洗油,分子量260,相对密度0.8;生产能力为每小时 处理含苯煤气2000m3;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0℃。 2. 操作条件 吸收操作条件为:1atm、27℃,解吸操作条件为:1atm、120℃;连续操作;解吸气流为过热水蒸气;经解吸后的液体直接用作吸收剂,正常操作下不再补充 新鲜吸收剂;过程中热效应忽略不计。 3. 设计内容 ①吸收塔、解吸塔填料层的高度计算和设计; ②塔径的计算; ③其他工艺尺寸的计算。 三、进度安排 1.5月14日:分配任务; 2.5月14日-5月20日:查询资料、初步设计; 3.5月21日-5月27日:设计计算,完成报告。 四、基本要求 1. 设计计算书1份:设计说明书是将本设计进行综合介绍和说明。设计说明 书应根据设计指导思想阐明设计特点,列出设计主要技术数据,对有关工艺流程 和设备选型作出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论证和评价。应按设计程序列出计算公式和计 算结果,对所选用的物性数据和使用的经验公式、图表应注明来历。 设计说明书应附有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设计说明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目录;绪论;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 条件;塔工艺和设备设计计算;塔机械结构和塔体附件及附属设备选型和计算; 设计结果概览;附录;参考文献等。 2. 图纸1套:包括工艺流程图(3号图纸)。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吸收塔基础设计计算书.

吸收塔基础设计计算书 1.设计基本参数:1吸收塔高度H=34.852吸收塔直径D=163基本风压:Wo=0.54恒总重量 4.1石灰石浆液重量mL26000004.2吸收塔壳体重量3730004.3内部件重量 4.3.1除雾器(包含在塔体内) 重量 4.3.2喷淋层(包含在塔体内) 重量 mmkn/㎡KGKG(提资)(提资) 风速2/1600(地勘资料)(提资)(提资) 恒总重量=3184008Kg5吸收塔周圈活荷载 (容重)350kg/㎡16.000(长度) 5m(圈) 重量87920Kg6吸收塔顶雪荷载 (容重)65kg/㎡ 重量13062.4Kg2.荷载力计算2.1风荷载计算 计算公式:Wk=βzμsμz Wo(考虑B类场地) Wo=0.5kn/㎡基本风压: 将吸收塔沿高度方向分成6份,各段高度分别为(m): 5.811.617.423.22934.85 由壳体每段高度查表(荷载规范7.2.1)得风荷载高度系数Uz分别为:(内插法) 11.041.191.31.41.4920.718由UzWod=115.2和H/d=2.1,查规范7.3.1得风荷载体型系数Us= βz计算:计算公式:βz= ξν? 1+ μz z

荷载规范7.4.2 取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根据荷载规范附录:E 1.2.1 75.91≤700H2/D0= T1=0.410.35+0.85x10-3*H2/D0= 1.83(荷载规范表7.4.3) 脉动影响系数V=0.5(荷载规范表7.4.4-3) ?z查表F1.3振形系数分别为: 0.0460.170.3380.5460.8131βz分别为: 1.041.151.261.381.531.61 Fi=D*5.8*βz*μs*μz *Wo各段作用于壳顶各段的风荷载P分别为(KN): 34.7239.8349.9559.9571.4280.12∑=336.00 注:基础高度1.8(基础高1.5+0.3)] [h=19.23 6459.54M=kN.m 2.2地震荷载计算 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2.2.1 由地质资料,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82g,设计地震第一组特征周期Tg(s)=0.45查表得αmax=0.082(地勘资料)取α1=αmax=0.082 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力和罐底弯矩2.2.2 (抗规5.2.1-1)计算公式FEK=α1Geq 计算公式M=FEKhw 故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2682.98kN 注:基础高度1.8(基础高1.5+0.3)][h=11.00 29512.79056M=kN.m 2.3烟气产生内压推力 (提资)进烟道F=279kN 基础高度1.8(基础高1.h=16.05m M=4478.0kN.m (提资)出烟道F=110kN 基础高度1.8(基础高1.h=33.05m M=3635.5kN.m 2.4浆液管产生内力 C1(循环泵入口)F=540kN

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000m3/h,其中含氨为8%(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要求: ①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5%(体积分数); 2. 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0℃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8倍。 3. 填料类型 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4. 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 (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8)设计参数一览表; (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 (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 (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前言 (1) 1.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 (4) 1.1任务及操作条件 (4) 1.2设计案的确定 (4) 1.3填料的选择 (5) 2. 工艺计算 (6) 2.1 基础物性数据 (6) 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6) 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6) 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6)

2.1.4 物料衡算 (7) 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8) 2.2.1 塔径的计算 (8) 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9) 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12) 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3) 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5) 3.1填料支承设备 (15) 3.2填料压紧装置 (16) 3.3液体再分布装置 (16) 4. 设计一览表 (17) 5. 后记 (18) 6. 参考文献 (19) 7. 主要符号说明 (20) 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前言 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所以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氨气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设计—15 主要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进行简要 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的 选定、填料塔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辅助设备的选型 4、绘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描绘,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 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 5、吸收塔的设备工艺条件图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参数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NH 3 气体,混合气体处理量5000m3/h,其中NH 3 含量为0.14kg/m3干空气(标态),干空气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 70%,要求净化气中NH 3 含量不超过0.07%(体积分数),气体入口温 度40℃,入塔吸收剂中不含NH 3 ,水入口温度30℃。 设计计划进度布置任务,学习课程设计指导书,其它准备……………0.5天主要工艺设计计算…………………………………………2.5天辅助设备选型计算/绘制工艺流程图……………………1.0天绘制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1.0天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考核)……………………………1.0天合计:(1周)………………………………………………6.0天 主要参考文献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08 2.《化工原理》(上、下册),夏清,陈常贵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01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理工大学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07 4.《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三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08 5.《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上、下卷),时钧等主编,化学工 业出版社,1998.11 6.《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董大勤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1 7.《化工数据导引》,王福安主编,化工出版社,1995.10 8.《化工工程制图》,魏崇光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05 9.《现代填料塔技术指南》,王树楹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08 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说明书不得少于7000字,A4幅面; 2.工艺流程图为A2幅面; 3.设备工艺条件图为A3幅面; 备注

CSTS吸收_解吸工艺仿真设计

吸收解吸单元仿真培训系统 操作说明书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目录 一、工艺流程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艺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本单元复杂控制方案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设备一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吸收解吸单元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车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正常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停车操作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仪表及报警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事故设置一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仿真界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思考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焙烧水吸收SO 2 炉送出的混合气体(先冷却)中的SO2,其余为惰性组分,采用清水进行吸收。混合气体的处理量m3/h 2000 含量(体积分数)10% 混合气体SO 2 的回收率不低于97% SO 2 吸收剂的用量与最小用量之比 1.3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5℃ (三)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方案简介 2.1方案的确定 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用水吸收SO 2 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程。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 2 2.2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对于水吸收SO 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 2 装填料。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2.3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工艺计算 3.1基础物性数据 3.1.1 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ρ L =997.1 kg/m3 粘度为μ L =0.0008937 Pa·s=3.2173kg/(m·h) 表面张力为σ L =71.97 dyn/cm=932731 kg/h2 SO 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D L =1.724×10-9m2/s=6.206×10-6m2/h (依Wilke-Chang 0.5 18r 0.6 () 1.85910 M T D V φ μ - =?计算,查《化学工程基础》) 3.1.2 气相物性数据 设进塔混合气体温度为25℃,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Vm=Σy i M i=0.1×64.06+0.9×29=32.506g/mol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填料吸收塔设计

山东农业大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清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09级 学生姓名XXXX 学生学号20095539 指导教师孙老师 2011年12月28 日

第一章前言............................................................................................................... - 1 - 第一节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 - 1 - 第二节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 - 1 - 第三节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 2 - 第二章吸收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 2 - 第一节吸收剂选择 ............................................................................................. - 2 - 第二节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 2 - 第三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 3 -第一节基础物性数据.......................................................................................... - 3 - 一、液相物性数据.......................................................................................... - 3 - 二、气相物性数据.......................................................................................... - 3 - 三、气液相平衡数据 ...................................................................................... - 4 - 第二节物料衡算................................................................................................. - 4 - 第四章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 5 - 第一节填料塔直径的计算 ...............................................- 5 - 一、确定空塔气速........................................................................................ - 5 - 二、塔径计算: ............................................................................................. - 6 - 三、塔径校核................................................................................................. - 6 - 第二节传质单元的计算........................................................................................ - 8 - 一、传质单元数计算 ...................................................................................... - 8 - 二、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 8 - 第三节高度的计算..............................................................................................- 11 - 一、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1 - 二、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2 - 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 12 - 第五章塔内件设计 ............................................................................................- 14 - 第一节液体分布器计算 .....................................................................................- 14 - 一、液体分布器 ............................................................................................- 14 - 二、布液孔数................................................................................................- 14 - 第二节填料塔内件的选择..................................................................................- 14 - 一、液体分布器 ............................................................................................- 14 - 二、液体再分布器.........................................................................................- 15 - 三、填料支撑板 ..........................................................................................- 15 - 四、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16 - 五、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6 - 主要参考文献 ..............................................................- 16 -附录一: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 .............................................- 17 -附录二:主要符号说明................................................................................................- 18 - 附录三: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图(单位:mm).............................................................- 20 -

解吸塔及蒸氨塔的改造与计算

解吸塔及蒸氨塔的改造与计算 唐伯国林长青张振欧黄洁 (天津博隆塔器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300193)我国目前尿素装置多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含NH35%~8%的稀碳铵液,浓度太低不能利用,直接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损失氨。国家废液排放标准中要求含NH3≤0.07%(质量百分数,下同),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重视,有些地方排放废水中含氨量要求指标更低。利用解吸塔将碳铵液中残余的氨和CO2解吸出来,返回吸收系统,既提高氨的利用率,又可使排放废水达到排污标准。 这样对解吸塔的基本要求是: (1)解吸后的排放废液应尽量少地含氨,降低氨耗,减小污染。 (2)解吸后塔顶的解吸气要返回系统,含水量应尽量少,有利于实现系统水平衡。 近年来,世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节能降耗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从合成氨尾气中回收有价值的气体并加以综合利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合成尾气主要由两部分气体组成:合成放空气和液氨贮槽弛放气,其组分与生产操作有关。合成氨厂将其中的氨清洗后制成稀氨水,氨水浓度一般在15%,再利用蒸氨塔将稀氨水汽提得到99%以上的浓氨,使氨得到充分回收。同时蒸氨塔塔底排放液也要达到排放标准,不会影响环境。 多年来我公司与各合成氨生产厂协作,完成了多项解吸塔与蒸氨

塔的技改工作。本文将以解吸塔和蒸氨塔的各一个改造实例,介绍它们的模拟计算工作,并对相关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 1解吸塔 某生产厂家原解吸塔为DN800,操作压力为0.35MPa,处理量较小,塔釜液出口含NH3指标为0.08%,不能达到国家的废液排放标准。为了增大处理量并能够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该厂决定新增1台解吸塔,委托我公司进行设计。解吸液组分为:NH36.0%、CO20.99%、尿素0.94%,要求处理量为20~25m3/h、排放废液中含NH3≤0.03%。对该塔进行了详细计算,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塔径为 1000、所选用的填料为规整填料。开车后操作稳定,解吸塔塔顶解吸气中含NH3为35%,返回系统,塔底排放废液中含NH3为0.023%,满足设计要求。 1.1工艺流程 (1)较早期的解吸塔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较早期的碳铵解吸塔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经改进的碳铵解吸塔

吸收塔设计实例

一、吸收的基本理论 (2) 1、吸收的定义 (2) 2、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要求 (2) 3、影响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 (3) 二、吸收设备 (4) 1、吸收过程对吸收设备的一般要求 (4) 2、填料塔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4) 3、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种类及选型 (4) 三、吸收过程中的气液流动方向 (5) 四、基础性数据的计算 (6) 1、液相物性数据 (6) 2﹑气相物性数据 (6) 3﹑气液相平衡数据 (6) 五、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7) 六、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8) 1、塔径计算 (8) 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 七、填料层压降计算 (12) 八、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2) 2、分布点密度计算 (12) 3、布液计算 (14) 九、吸收剂输送泵的选型 (15) 1、填料塔高度的计算 (15) 2、泵的扬程计算 (15) 3、泵的选择 (15) 十、设计数据汇总 (16) 十一、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17)

我国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已达45000个品种。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加之采用高消耗低 效益粗放型生产模式对环境构成了压力。所以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清洁生产这个概念。它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其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的健康,促进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应改善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限制污染排放。推行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替换和更新导致严重污染的落后的生产流程技术和设备开发清洁产品鼓励绿色消费。众所周知化工行业是个耗能大户。由一般组数据显示199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为12.3亿吨标准煤,而化工行业就占1.05亿吨标准煤。在煤的燃烧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SO?气体,目前SO 2已成为大气污染中的重要原凶之一。SO 2 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密度为1.4337 kg/ m3,熔 点-72.4℃、沸点-10℃,在25℃下溶解度为9.4g/ml。SO 2 存在于大气中,可形成酸雨。而酸雨会腐蚀金属石材表面对纸制品皮革制品等造成损伤,更有甚者会给生态系统以及农业 森林水产资源带来毁灭性打击。在工业生产中人如果接触了SO 2 对眼及呼吸系统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的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声带痉挛而导致窒息。长期低浓度接触会有头痛 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的现象。因此为了减少SO 2排放对人类的危害,在工业生产我们应对含有SO 2 的废气进行吸收处理而在化工行业更应该如此。 这次我做的毕业设计课题是矿石焙烧炉尾气中SO 2 的清水吸收,处理量为3200m3/h尾 气中SO 2的含量为4﹪要求SO 2 的吸收率为95﹪。 一、吸收的基本理论 1、吸收的定义 吸收是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在化工原理中对吸收的定义是:当混合气体与一定量的液体相接触时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于该液体中,不能溶解的组分仍然保留在气相中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使原气体中混合物得以分离。吸收操作的本质是溶质分子由气相穿过气液界面进入液相的单向传质。 在吸收过程中,如果溶质与溶剂间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溶质只是单纯溶解于液相中,该吸收过程称为物理吸收;如果溶质溶解于液相的同时溶质中的某组分与溶剂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化学吸收过程。 2、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要求 吸收操作是气液两相之间的接触传质过程,吸收操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于溶剂的性质,特别是溶剂与气体混合物之间的相平衡关系。因此吸收过程中对吸收剂的要求有: ①溶解度。吸收剂对于溶质组分应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这样可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消耗量。当吸收剂与溶质组分之间有化学反应时溶解度可大大提高,但若要循环使用吸收剂则化学反应必须是可逆的。对于物理吸收也应该选择溶解度随着操作条件改变而有显著差异的吸收剂以便回收重新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