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附带词汇习得研究的前沿、热点和趋势

国内附带词汇习得研究的前沿、热点和趋势
国内附带词汇习得研究的前沿、热点和趋势

工业工程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专业介绍: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七大工程学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于一体,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业工程是关于复杂系统有效运作的科学,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它是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独立的工程学科?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批获准设立工业工程硕士专业,1997年起设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后又获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工业工程方向工学博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10月正式成立工业工程系,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Salvendy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学科”是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目标?工业工程系拥有一支精干的高素质教职员工队伍,系主任?美国普渡大学Salvendy教授是在国际上负有盛名的工业工程领域著名学者,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位讲席教授?工业工程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均为留学回国?出国进修或者海外引进的人才?工业工程系还聘请德国工程师协会(VDI)主席Hubertus Christ 博士,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副总裁Leamon先生,前美国德州大学(PA分校)工业工程系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现Foxconn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陈振国先生,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与工程管理系荣誉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Yiu-Wing Mai先生四位教授为工业工程系客座教授?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是工业工程系办学的鲜明特色:全面开展了清华-普渡大学教育科技合作,每年邀请十余名美国?德国等世界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授课;同时每年选派3-4名青年教师赴世界著名大学进修;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开展了中德政府间双向联合培养硕士项目,从2001年开始,每年选派20名左右研究生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一年,然后回清华完成硕士论文,可分别获得两校授予的硕士学位;同时每年接受来本系学习的十余名德国学生,完成学业后,两校同样可分别授予工业工程硕士学位?目前,工业工程系所有的专业课程均采用国际知名出版社的原版英文教材,并实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授课?工业工程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和能力训练,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与仿真?生产系统与自动化?人因工程?数字化企业?物流工程等教学科研实验室?工业工程系的科学研究自建系以来飞速发展?在物流工程?制造系统工程?生产及信息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研究?仅2002年度即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高科技项目?1项北京市重点项目?2项北京市计委项目和数项与企业合作项目?此外,还与美国利保互助保险集团?摩托罗拉公司?英国的Rolls-Royce航空发动机公司?美国GM公司?诺基亚公司等建立了国际项目合作关系?这些研究的开展使得工业工程系的研究方向迅速与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接轨? 工业工程系现有七个主要研究方向: 1.运筹学与运作管理(Operations Research)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对工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主要研究算法设计与分析?排队系统?调度理论?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关于专业研究前沿的心得体会

关于专业研究前沿的学习心得 为了更好的开拓我们的视眼,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热点,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飞行器结构强度研究前沿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广泛,有鸟撞试验研究、复合材料研究、单机寿命健康管理以及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各授课老师,就他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对我们作了重点的介绍,使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准确的找准方向,跟随导师,有针对性的就自己方向的前沿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不至于走太多的弯路,让我们真正地了解航空专业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方向,有思想的去做些本方向的研究课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感触很深,认识到国内航空事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更严峻的挑战。现在就感触最深的飞行器结构强度方面的疲劳问题说说自己所学。 疲劳作为机械产品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尤其在长期服役的薄壁结构中(如航空器)是极其容易发生的破坏模式(是结构承载过程中物理损伤的积累过程),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极大关注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在飞行器结构设计领域,属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产品寿命问题。从最早的S~N曲线实验到现代与当代科学理论及测试手段的结合,已发展了近200年的历史,现代疲劳力学在力学冶金研究领域、数学/力学研究、工程应用力学研究以及工程分析与设计应用研究方面均有发展。 在工程应用力学研究方面,损伤力学研究方法有几何损伤力学和能量损伤力学。一方面,应用热力学理论方法,建立结构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体系能量及其耗散能量的定量关系式,用损伤势函数的导数关系去求解疲劳损伤的积累与结构开裂问题。另一方面,线弹性、弹塑性断裂力学研究(当疲劳损伤发展到一个宏观可见裂纹几何阶段后,结构件有了一个裂纹形状的力学边界条件,研究其力学场量、裂纹扩展规律、寿命积分、剩余强度、断裂韧性等的应用力学描述等); 在工程分析与设计应用研究方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展:①材料、构件、全尺寸结构的疲劳试验,建立疲劳损伤的工程规律描述;②结构构件局部疲劳寿命的估算技术;③疲劳寿命的概率特性研究及其可靠性分析;④结构整体的耐久性设计与分析、损伤容限设计与分析;⑤抗疲劳细节优化设计(细节构形、连接形式、强化工艺、加工质量);⑥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方法用于疲劳损伤评估和优化设计。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_十年回溯与展望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 张 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本文回顾了10年来发表于国内9大外语重要刊物①上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与学得;2)二语词汇习得的策略研究;3)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与深度研究;4)母语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5)基于语料库的词汇习得与本族语者的比较。文章在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二语词汇习得领域内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建议我国未来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应该多方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各层次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中的特点和难点,更好地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习得效果。 关键词:二语词汇;词汇习得;成果综述 Abstract :The past ten years have witnessed an expansion of research scope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LVA )in China.This paper presents a thorough overview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covered the following 5aspects :1)incidental vs intentional SLVA ,2)strategy research of SLVA , 3)vocabulary width vs depth ,4)L1transfer effect ,and 5)corpus-based SLVA comparison.Eight important issues concerning SLVA research are raised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together with some suggestions to throw light on the futur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research in China. K ey Words :second/foreign vocabulary ;vocabulary learning/acquisition ;past and fut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6-0021-06 1.引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有学者(Lewis ,1993)认为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但是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是一个伴随终身的认知过程,无人能掌握一门语言的全部词汇。因此,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成为令众多学习者和研究者呕心沥血的一大难点,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词汇习得进行了讨论和实证研究(如:Laufer ,2001;刘绍龙,2002;濮建忠,2000;张淑静,2005等),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将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持续引向深入。在此关头有必要对相关研究作全面的总结回顾,并对未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重点分析1995-2005年这10年间在国内重要外语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论文,对国外的相关成果也有所涉及,但有关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将另文综述。 2.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回顾 自1995-2005年这10年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词汇的附带习得与学得;二)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三)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与深度;四)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五)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词汇习得比较。2.1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与学得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交际教学法促使词汇学习研究开始强调伴随性学习的作用。“词汇附带习得”一词最先由Nagy ,Herman 和Anderson (1985)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词汇时提出,即学习者在把注 意力放在完成其他任务如阅读、听歌、复述大意时并非有意去记单词却附带习得了其中的词汇(转自Laufer ,2001)。Joe (1998)认为学习者大部分的词汇习得均属附带习得,相对于有意识的背单词、查词典、做词汇练习等有意识学习来说,附带习得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Nation (1990)又将词汇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前者指将注意力集中在词汇上的各种学习,后者即指注意力集中在言语传递的信息上以附带习得词汇。国内也有学者专门研究了中国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如盖淑华(2003)设计了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任务,发现阅读目的对词汇附带习得有显著影响,阅读后复述比阅读后回答问题更能持久地促进词汇习得。段士平、严辰松(2004)采用3种不同的注释方式考察对二语学习者附带习得生词和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项选择注释和单项定义注释两种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多项选择注释比单项定义注释方式更有利于词汇附带习得;和盖的结果相似,他们也发现词汇量大的学习者附带习得的词汇更持久。 也有学者把词汇的附带习得与有意学习(或称间接/直接学习法)进行分析比较(董燕萍,2003;张庆宗等,2002)。董燕萍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交际教学法间接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直接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尤其是低水平学习者的词汇产出能力;张庆宗、吴喜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直接学习过程中对二语词汇进行形式和语义加工对二语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他们的研究发现,语义认知加工(注意-非语境化-语境化)的词汇直接学习对整个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受试的理解和产出性词汇水平和词汇量的保持均高于对词的形式加工组(注意-读和抄写单词)。 对以课堂学习为主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的扩大和词汇知 作者简介:张萍(1967-),东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二语习得收稿日期:2006-04-02(修改稿)   2006年第6期总第20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6,№6 Serial №207

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这个学期我们上了有关工业工程的学科前沿讲座,这相当于是我们与工业工程这门专业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在老师的讲解与带领下,我们对工业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知道了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以及职能、工业工程的学科属性与特点、工业工程的应用等内容。同时也使我们对工业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使我们增强了对工业工程这门学科的信心和投身于工业工程事业的决心。正如Wayne C. Turner 在《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概论》中所说的那样,“工业工程正成为少数几个有巨大魅力的、用于解决未来高科技社会中复杂问题的行业之一。社会对于工业工程师的需求是强烈的,并且在逐年增长。实际上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严重供不应求,这种供求不平衡明显高于其他工程和学科领域,并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长期存在。”下面我就从以上几个方面简要谈谈我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工业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工业工程的起源 工业工程是工业化的产物。各种工程学科早期阶段都是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开始的,实际工作者从自己或前人成功的经验中得出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并经过不断实践后加以归纳总结,才逐步形成某种理论。工业工程的发展也是从经验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弗雷德里克 .温斯格.泰勒是工业工程之父。1873年,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企业竞相引进新技术、开展合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泰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他的企业管理的科学研究的。他认为当时的管理没有采用科学方法,工人缺乏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大大影响了效率。他致力于工作研究并系统地研究工厂作业和衡量方法且创立了“时间研究“。他通过改进操作方法,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采用标准化而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他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被公认为是工业工程的开端。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是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动作研究”,即对人在从事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动作进行分解,确定基本的动作要素,进行科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热点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热点——教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吴刚平,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方面发表学术论文、专着70余篇,在20多家刊物刊登。2015年4月10日下午,吴教授在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作此讲座。 (讲座记录:刘军笔录,未经本人审阅。2015年4月10日) 去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听了华东师大教授吴刚平先生的讲座,深有感触和启发。付刚老师要求我录上音转给他听一听,但这录音也没能保住。今天下午稍有点时间就整理了一下笔记,晚饭后接着整理发现就七千多字了。实际上还有一些生动的案例没记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吧,毕竟有许多朋友没有机会一睹吴教授的风采,领略他对课改精深的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 一、关于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扩展问题。 近年来不少人说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实际上指的也就是教学。难道把教学与课程分离?许多问题不是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是社会问题。比如说一些课程学生不喜欢,这是教学出了问题吗?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学目标这是个核心问题,是最重要的东西。但不少教师则总觉得不是该他们关心的问题,而只关心教学。因为标准是国家定的,教师不清楚,认为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教师只关心教学的材料和内容,不关心目标是什么,所以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比如《捕蛇者说》,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学,同样的教学内容,各个阶段怎样教,怎么学,就是目标。小学生,知道这个故事就行了;中学生则要读字习词弄清句子意思,学些修辞,还要了解时代背景;大学则要整体把握。如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学成怎样,学出什么来,这就是不同的目标。这也就是课程知识中的重要东西。教师在自己的学习、教书生涯中,关于课程是缺乏专业基础的,但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变化,要有专业发展,

国内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

国内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引言 词汇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可或缺的基石,学习者每一项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鉴于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的探索与研究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其中词汇的附带习得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青睐与重视。 2.理论背景 “附带习得”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实验心理学研究中,而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Nagy、Herman 和Anderson 在1985 年研究儿童母语词汇习得的基础上提出的。词汇附带习得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某些语言活动(听、说、读、写)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意义和言语所传达的信息上,于不经意间习得词汇的过程(Nagy,Herman Anderson,1985)。在“词汇附带习得”的輝念提出之前,Nation曾把词汇学习方法分成两种:直接学习(direct learning)和间接学习(indirect learning) 0他

认为直接学习是指学习者做一些能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词汇上的活动与练习;间接学习是指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其他方面,尤其是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上,而不需要对词汇进行专门学习便可习得(Nation,1990)。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的是Laufer的说法。Laufer(2001)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而言的。学习者在进行其他习得任务时,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的时候,其注意力并不是在记忆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词汇,而这种习得只是停留在对词汇的浅层加工上,比如,只是记住了拼写形式,或者仅仅知道了词性,但在多次认知后,通过不断巩固与积累,达到真正习得词汇的目的。 3.国内十年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回顾 2003至2013这十年间关于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共有24篇,其他与词汇附带习得相关的研究有4篇。在24篇实证研究中,只有3篇实证研究论文是讨论如何以听和写的方式促进词汇附带习得,而且都是2007年之后发表的。共有21篇论文研究如何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习者附带习得词汇。这些研究又分别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对学习者自身主观因素的研究,该类研究起于2007年,一直延续到2013年,每年都有研究得以发表,共计11篇,占了所有该类实证研究

工业工程结课论文1

新时代下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应用研究 摘要:工业工程主要是通过优化和重新组织工作系统的方法, 达到提高效率的 目的, 是一种不需要投资或只需少量投资就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通过分析工业工程在我国应用及发展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工业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实施与应用工业工程的设想, 并对我国工业工程的未来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工程;应用;发展;探讨 0引言 工业工程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五大工程学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于一体, 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工业工程( IndustrialEngineering, IE) 是以规模化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优化生产系统,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为追求目标, 在生产制造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在改革开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之后, 中国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从过去的资金引进,转变成为现在对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 其中也包括对工业工程的引进。 1工业工程思想在高校改革中的应用 工业工程思想,亦称IE 意识,是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而逐步形成起来的基本思想,反之又使IE实践符合其科学规律,产生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也可叫做IE 的灵魂,或称之为IE 精神。IE 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成本和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工作简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树立工业工程思想(IE意识)比掌握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更为重要,这种思想意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高校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高校的改革必须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全面展开,这种改革绝不是资源的简单重组,换汤不换药,而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更合理的优化配置,达到系统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既符合工业工程思想(IE意识) ,也是我们高校改革的目的之所在,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思想指导实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高校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中,能否牢固树立工业工程思想( IE 意识) ,自觉运用和贯彻工业工程思想,是高校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2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中国工业工程(CIE) 诞生后,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千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工业工程,相当数量的企业应用效果显著。涉及到汽车、钢铁、机械

G研究报告前沿及热点评析

2009年我国3G研究前沿及热点评析 摘要:2009年,随着3G的普及推广及应用,我国媒体发生的变化,手机媒体发展及手机 广告都是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2009年3G研究之文章八十余篇,从3G媒体本身、3G 媒体与传统媒体、3G媒体与网络媒体、3G时代的手机媒体广告等五个方面对这些文章进行归类分析,以描述2009年度的3G媒体研究现状,为3G媒体以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3G手机媒体手机广告传统媒体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 移动通信<3G)牌照,自此,期待了十多年之久的3G时代终于来临。3G时代的手机媒体, 3G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媒介融合,3G手机广告发展等等都是09年3G研究重点之所在。 一、3G技术及特征 3G是“ 3rd Generation ”的简写,代表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 TDMA等数字手机<2G)。 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有人简称其为“无线互联网”。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1和第二代GSM TDMA等数字手机(2G>, 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 IMT-2000 ”(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该标准规定,移动终端以车速移动时,其传送数据速率为144Kbps,室外静止或步行时速率为 384Kbps,而室内为2Mbp&但这些要求并不意味着用户可用速率就可以达到2Mbps,因为室内速率还将依赖于建筑物内详细的频率规划以及组织与运营商协作的紧密程度。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的 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 的衔接性技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从目前的2G迈 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2.5G。HSCSD GPRS WAP EDGE 蓝牙(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 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TTU将3G定义为便于成长、拓展带宽和支持多样化应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便于成长”是指3G技术具有和2G的兼容性;“拓展带宽”意味着在传输声 音和数据的速度上得到极大提升;而“支持多样化应用”则是指3G技术能够处理图像、音 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从而支持手机提供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广告,无线上网、视频电话等多种信息服务。1 二、3G时代的手机媒体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中,把手机媒体分为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手机电视和手机小说五种形式。3G技术的成熟与普 及为手机媒体提供了一个信息传输更为高效的网络,这极大的拓宽了手机媒体的应用范围,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有些学者认为,在3G时代,手机媒体必将成为主流新媒体, 并对手机媒体的发展前景颇为看好,而有学者却指出,手机媒体由于自身限制,只能成为其他媒体的补充,甚至不能被称作“第五媒体”。在这些探讨中,可以看出,3G时代的手 机媒体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现在,也仅仅处在起步阶段。 有学者通过SWOT分析得出手机媒体的潜在机遇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潜在机遇包括3G系统的技术优势;政府资金及政策扶植;手机用户基数大,手机上网人数激增。潜在威胁包括:用户接受程度及阅读习惯的障碍;定位空间内竞争者较多;立法滞后、监管缺位。潜在优势包括:3G手机终端的自身优势;传播特性。潜在劣势包括:产业价值链及运

政治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政治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社会主要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服务。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有利于政治学研究工作者更好地思考中国政治学繁荣发展的思路,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治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方面的典籍,几千年的治国理念和治国实践,尤其是政治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创制和运作,曾经为中华文明的创立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伴随改革开放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坚守经世致用的学科本质,始终把握时代脉搏,紧随历史前进的步伐,服务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在30年的辉煌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恢复和重建阶段(1977-1985年)。改革开放伊始,面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一系列的制度性疑惑和体制性缺陷,中国社会呼唤着政治学为中国的政治生活提供说明、解读和指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服务,使我们的政治建设更加合理、科学和优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政治学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和服务。 第二个阶段,飞速发展阶段(1986-1989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国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视野迅速拓展,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党的十三大前后,政治学研究开始出现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热潮,并直接带动、强化了政治制度研究、反腐败研究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等。 第三阶段,全面深刻反思阶段(1989-1991年)。1989年之后,中国政治学届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恢

注释方式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概述

注释方式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概述 摘要:注释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已得到证实。本文简要回顾了为二语阅读中提供词汇注释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对于注释的不同形式的研究,分析了注释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旨在为促进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提供启示。 关键词:注释词汇附带习得二语阅读 一、引言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重中之重的环节,听、说、读、写、译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进步都离不开词汇的支撑。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词汇不仅是他们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而且词汇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水平和能力。因此,针对如何有效提高词汇教学,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研究发现,词汇附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习得词汇的途径,尤其通过阅读词汇附带习得的实现最为有效。但是研究发现,阅读中的生词会阻碍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词汇习得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为阅读中生词提供注释成为一种惯用解决方法。注释,简单而言,就是为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提供同义词或简短的释义。 二、国内外关于词汇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

究 1.词汇附带习得 “词汇附带习得”这一概念最早由Nagy,Herman 和Anderson提出,他们在研究儿童母语词汇学习时发现,儿童是在阅读、复述大意等其他任务中附带习得词汇的,而不是有意地学习词汇。后来,Nation将词汇学习划分为直接词汇学习和间接词汇学习,前者指运用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策略去学习词汇的形式和用法;而后者则主要指词汇是学习者在以其他学习任务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中附带习得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更普遍,如阅读文章、观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新闻等,因此更具有研究意义。 2.理论基础 (1)输入假说。输入假说由Krashen最早提出,他认为语言习的前提是输入信息的可理解性,即输入信息为“i+1”,“i”是指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1”是指输入信息要稍稍超过学习者现有水平。该理论强调输入信息可以在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下吸收掌握。注释的使用解码了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减轻了学习者理解文章的困难,因此被认为给文章理解和词汇学习提供了可理解的输入。 (2)“注意”理论。Schmidt的注意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注意到了语言输入,才有可能习得它们。阅读中的注释一般以目标词加粗、下划线等形式呈现,实现目标词的

人力资源管理热点前沿问题

1、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 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4、中国民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5、现代企业薪酬设计 6、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7、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8、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9、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 10、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11、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12、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1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14、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5、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6、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 17、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18、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 19、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20、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21、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22、浅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23、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24、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25、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26、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 27、成才素质研究系统 28、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2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 30、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31、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32、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 33、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 34、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35、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36、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 37、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38、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39、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40、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41、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42、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 4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44、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2020年(IE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研究

(IE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研究

第一章绪论6-19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6-7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概况7-17 1.3 IE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17-17 1.4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17-18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18-19 第二章工业工程知识体系基本理论研究19-32 2.1 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的涵义19-19 2.2 IEBOK的理论基础19-32 第三章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结构32-45 3.1 工业工程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32-33 3.2 IEBOK战略层33-36 3.3 IEBOK方法论层36-36 3.4 IEBOK知识层36-44 3.5 IEBOK 应用层44-45 第四章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的应用45-70 4.1 IE项目的实施策略45-46 4.2 IE项目管理模式46-57 4.3 IE的组织机构57-61 4.4 IE项目中人的因素分析61-64 4.5 案例IE在A钢铁企业的推广应用64-70 第五章结束语70-71 参考文献71-72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72-73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 引入我国已有十几年,社会上对于IE 的认识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对湖南省的企业调查[1]显示,懂IE 技术的比例为4.76%,知道有IE 学科的比例为14.28%,根本不知道IE 的比例为80.96%,而应用了IE 技术的企业数为零;1997 年对天津市的企业调查[2]显示,了解IE 技术的比例为11.2%,知道有IE 的比例为30.4%,不了解IE 的比例为52.1%;2000 年初对全国110 家企业调查显示,很了解IE 技术的比例为8%,了解一些的比例为52%,听说但不了解的比例为37%,从未听说过的比例为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上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工业工程,其中机电行业推行工作研究效果显著。除去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大专院校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外,近年来对IE 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另外,调查结果仍显示,IE 推广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人们普遍认为开展IE 应用的最大障碍,一为缺乏外在的压力,二为企业内部积极性不高。而当下认为没必要应用IE 的企业已经很少,制约IE 推广应用的因素中,缺少IE 人才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相当多的企业仍不了解IE 的作用,企业不知怎样应用IE 因素排在第三位。基于这样的国情,我们认为:(1)当前,IE 知识普及和宣传的重点应该从对IE 基本概念的理解转向对IE 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的认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既有助于IE 学科发展,又面向应用的IE 知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之一。 (2)IE 知识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体系,应该既包括战略层面的需求分析

工业工程学科前沿心得体会

工业工程学科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转眼间,结缘工业工程已经接近四年了。当初步入校园时的满怀激情,已渐渐沉淀为成熟稳重。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工业工程学科前沿讲座,不仅教会我们——如何融汇贯通的运用前三年的所学,更使我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热爱工业工程。下面就李磊老师的《公共交易的隐形规律》谈几点我的心得。 公共资源交易,就是公共资源进入市场公开交易,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建设是公共资源交易的关键。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因此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包括交易体制、运行机制和交易规则,与其他资源的交易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也成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公共资源配置手段正在从单一的行政审批逐渐向公开市场配置结合行政监管过渡。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创新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各政府部门需要思考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市场体系形成条件日趋成熟 现阶段,在国内部分地区,社会公共资源通过市场化改革,将条件适合的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一律交由市场,通过公开的有序竞争方式进行再配置,已经成为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有效手段。规范、高效的市场动作,既有效推进了社会公共资源优化配置进程,也积极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批外来资金,极大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得

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热点_前沿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热点、前沿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杨利军 魏晓峰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 广州510006 摘要 利用W eb of Science 的文献数据,借助C ite Space 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的重要学科领域、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前沿,预测未来竞争情报研究的趋势,为国内竞争情报研究和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竞争情报 信息可视化 知识图谱 分类号 G350 V isualizati o n Analysis of t he Hot Topics ,Frontiers and Trends of R esearches on Foreign Com petitive Intel ligence Y ang L ijun W e iX iao feng Schoo l o f Infor m ation M anage m ent ,Sun Y at sen Un i v ers it y ,G uang z hou 510006 Ab stract U si ng docu m en ts dat um fro m W eb o f Sc i ence and m app i ng v isua lized know ledge doma i ns by operati ng C iteSpace ,t h is pa per ana l yses i m portant sub j ects invo l ved ,kno w l edge base ,the hot top i cs and fron tiers of researches on foreign co m pe titive intelligence ,furt her predicts resea rch trends to prov i de essenti a l re ferences for furthe r research ,develop m ent and l ayou t o f sub j ect on do m esti c co m petiti ve intelligence . K ey word s competiti ve i n telligence i nfor m a tion v isuali zati on m app i ng know ledge dom a i ns 收稿日期:2010-05-11 修回日期:2010-07-19 本文起止页码:62-66 本文责任编辑:王传清 1 引 言 竞争情报是当今市场激烈竞争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指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它不仅包括竞争数据的收集和行业数据、竞争对手的分析,而且还体现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即通过对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生成关于企业机会、威胁、优势与弱点的新知识和情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能够发挥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它既是一种信息产品,又是一种信息活动和过程。竞争情报已经成为企业等竞争实体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1] 。 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研究成果及其转化应用也比国内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国外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以供国内各方参考借鉴。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W e b of Science 数据库, 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日。检索表达式设定为Top ic=( co mpet it*i i ntelligence )OR Top i c=( co mpetiti * i nfor mati on )OR T opic=(co mpetiti * S AME i ntelli gence)OR Topic=(co m pet it*i SA M E i nfor mation),学科 类别范围是所有学科领域;入库时间设定为2000-2010年;文献类型只包含期刊论文(A rticl e)。经过检索得到有效的文献记录为1522篇,总引文频次为10517,引证文献(去除自引)为9563篇,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每年出版的文献数 2.2 数据处理工具 C iteSpace 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 D rexel Un i versity)

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_盖淑华

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 盖淑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六系,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者研究词汇附带习得,本文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纵览这方面的实证研究,重点阐释其研究方法,然后论述相关的几个问题:词汇附带习得的前提、猜词能力、阅读任务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词汇附带习得的产生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语境因素对猜词有很大的帮助,/投入量0大的阅读任务有助于词汇附带习得。这些发现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2X (2003)02-0073-04 A Review of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GA I Shu -hua (Department Six ,PL A U niversity of For eign L anguages,L uoyang,Henan Prov.,471003,China) Abstract:Studies of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VA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have receiv ed incr easing attention abroad.T 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studies in relation to listening ,speaking ,r eading and w riting,focusing on met hodology.Four is -sues ar e then discussed: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IVA ,the abilit y of guessing at the meaning of new w ords and t he influence o f r eading task on IV A. Key words: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empir ical study;research methodology 1.引言 近年来,有研究者另辟蹊径,研究词汇的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即学生在完成其他任务的同时附带习得词汇。目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异军突起,而国内则刚刚起步。本文将综述国外相关的研究类型,介绍研究方法,并简要探讨几个相关问题。 2.文献回顾 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关于词汇附带习得的统一定义,相对来说,B #劳弗(https://www.360docs.net/doc/ba1814661.html,ufer,2001)的定义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劳弗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有意学习而言的,有意学习指学生刻意地背记单词,如通过背词汇表或者做词汇练习来记单词;而附带习得则是指学生在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的时候,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这样习得的可能不是该词的全部知识,譬如,仅仅记住了拼写 形式,或者仅仅知道了词性,但是多次遇见之后,点滴的知识积累起来也很可观。 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范围比较广,一般来说,在培养其他语言技能的同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词汇附带习得,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听、说、读、写四 个方面来介绍该领域的研究。 听 单纯地在/听0这个领域里的研究不多,因为/听0和/说0密不可分。研究者在进行调查时较多采用的方法是/复述0(Retell),该方法包括/4-3-20的方法(1991)和/答疑性复述0(Questioning retell),所谓/4-3-20是指三位听众依次复述同样的一段话,第一位用4分钟的时间复述给第二位,第二位用3分钟复述给下一位,第三位用2分钟复述。/答疑性复述0的方法与前者大同小异,差别在于,第一个听者向第二个复述时,两人都可提出疑问,有点类似访谈,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生词。在不断复述和提问的同时,附带 收稿日期:2002-11-29 作者简介:盖淑华(1978-),女,山东莱阳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应用语言学。 第26卷 第2期 2003年3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 LA U niversity of F oreign Languages V ol.26 No.2 M ar.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