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语言特色

浅析论语语言特色
浅析论语语言特色

浅析《论语》语言特色

文山州丘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严国胤

[摘要]:百年来,随着学者们对孔子及儒学思想深入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在对《论语》中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本文从《论语》语言的简洁美,语言的修辞美,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理趣”美等四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做一些浅析。

关键词:简洁美;修辞美;音乐美;理趣美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主要思想言行集中记载在《论语》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的一部古代语录体著作。《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心态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这与其语言艺术是有一定关系的。近百年来,《论语》的语言艺术研究因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介入和政治思潮的干扰(如受“五四”时期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而发生“打倒孔家店”运动,以及“文革”时期“批孔运动”),造成了对其语言艺术的研究有一定影响。《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本文从《论语》记言简洁、描写简练两个方面论述其语言的简洁美,从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论述其修辞美,从美在句式多样、美在节奏感强、美在叠词重句、美在虚词运用四个方面论述其音乐美,从美在哲理化的格言警句和美在哲理化的成语两方面论述其“理趣”美。

一、语言的简洁美

(一)记言简洁。

今本《论语》20篇512章,共一万多字,记言最多的是《季氏第十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章,也不过是279字。最少的是《学而第一》中的《君子不器》以及《也灵公第十五》中《有教无类》,各章仅用了4个字来记言。总观全书,从《学而第一》至《尧曰第二十》多为孔子所言或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的话,多以只言片语来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生活、做人的方法态度,处世立业的观点及风格。如:

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或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与??(《学而第一》)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第七》)

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九》)

5、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 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先进第十一》)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十五》)

7、子曰:?予欲不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第十七》) 即使是《子张第十九》中的25章,对孔子和弟子曾子、子游、子夏、子贡、子张的记言也是十分简洁的。最后《尧曰第二十》3章关于孔子谈论尧舜禹三代的善政和治国事务的要求,记言也是很简洁。

(二)描写简练。

首先《论语》对中心人物孔子的思想性格的描写用语十分简洁。不论是对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还是对他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用语都十分简练。

1、在描写他安贫乐道、心安理得的情感时用语简练。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

2、描写他是一位有方法、有经验、有高度责任心、能因材施教的夫子时用语也简练。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先进第十一》)。

3、描写他悲恸欲绝或深爱弟子的心情时用语也简练。如?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第六》)、?噫,天丧予!天丧予!?(《选进第十》)。

4、描写他是一位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仁人君子时用语也简练。如?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第十五》)。《论语》文字虽极简朴直捷,却充分地把孔子的思想性格完全表现出来。

其次,《论语》描写孔门弟子的形象时用语也十分简练。在《先进第十一》?弟子侍坐?章中,?率尔而对?表现了子路的率直鲁莽,?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三言两语表现了曾皙的潇洒脱俗;在《颜渊第十二》中?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也?以及《学而第一》中?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已: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颜渊、曾参的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在《子张第十九》中,子贡与子服景伯的对话?夫

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完届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寡矣。?子贡与叔孙武的对话?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寥寥数语描写子贡忠诚和聪颖善辩,维护了老师的尊严;在《为政第二》中?子张学干禄?用干脆简练的语言表现了子张热衷政治;《公冶长第五》中?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何诛?’?通过孔子之话简练地描写了宰予贪睡的性格;在《雍也第六》中?樊迟问知?以及《子路第十三》中?樊迟请学稼?只言片语表现了樊迟的迟钝。总之,《论语》以如此之少的文字刻画出如此之多的形象生动、面貌各异的人物。

再次,对其他人的动作、神态描写,用语也很简练。如在《阳货第十七》中阳货指责孔子?怀其宝而迷邦,可谓仁乎??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阳文货对孔子那种有才不施展,不算是有仁智做法持有反对的态度;再如《微子第十八》中也有几处简练的人物描写:一处是?楚狂人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楚国狂人接舆劝讽孔子归隐的形象;另一处是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对长沮、桀溺的描写?(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耦而不辍?;再一处是子路向丈人(老年人)打听孔子去向的消息时,对丈人的描写?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以简练的人物语言描写了长沮、桀溺,以及丈人(老年人)消极退隐、遗世傲慢的隐逸形象。《论语》往往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把人物的心理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活画了出来

总之,《论语》中的整个语言系统所涉到的记载、转述、描写人物的语言,给人以一种语言的简洁美。

二、语言的修辞美

《论语》综合运用排比、反问、比喻、映衬、对比、对偶、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式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样,语气急缓有致,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因而叙事、写人及说理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对比、对偶、比喻美。《论语》中的对比、对偶美主要表现在“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上,全文共有十多处鲜明对照,其主要作用是对事物通过对比,突出强调,各显特征,或喻道理于比较中。以下几例用“君子”与“小人”作鲜明的对比,突出“君子”的高贵品德,表明作者对“君子”的赞同,对“小人”的鄙视,让人明白“君子做人处世之道”。例如: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第七》)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第十二》)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第十五》) 使用比喻,其作用是使事物形象、生动、具体,又富于说理,“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深奥的理论文字同时具有盎然的诗意”○1。例如: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第二》)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小车无轨,大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第二》)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公冶长第五》)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第九》)

6、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子张第十九》)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第九》)

第1例,把“以德治国”比作“天上北头斗星被众星环抱着”,说理具体形象,同时又强调美德的重要性;第2例,把“不守信的人”比作“车子不能行走”一样,喻理形象,通俗易懂。第3例,把“人”比作“朽木“、”粪土”,形象鲜明,突出人物性格;第4例,把“时光岁月”比作“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可感:第5例,把“圣人犯错误”比作“日食月蚀”,说理形象,给人明白做人之道;第7例,用“以土堆山是坚持还是放弃”两种行动作比,形象说明一个道理:进退成败都在于自己。

(二)反问、设问美。使用设问的修辞,加强语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表明作者的看法。以下几例用反问的语气提出问题,强调突出“仁德”、“民本思想”、“人品端正”的重要性,并鲜明地表明作者的主张或看法。

例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 例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第十二》) 例3: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 使用设问的修辞,是为了达到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增强力量,激发感情的效果。以下两个句子使用设问形式,提出人“对待知识怎样才算明智”、“人与人之间怎样报答恩德”等学习、交往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让读者明白其中的道理。

例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

例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第十四》) (三)排比、反复美。使用排比修辞能增强语言气势,使论点阐述透彻、严密,抒情淋漓尽致,又能周密说明事理,突出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使用反复修辞能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加强旋律美。同时,使用排比与反复还能使句子节奏感强,易于表情达意,琅琅上口。如:

例1: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第十四》) 例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第十五》) 例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第十六》) 例1用三个“其次……”强调乱世中的贤者行为,例2以三个“知及之……”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例3以九个“……思……”格式,突出强调君子的九种生活规范,同时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具有旋律美感,易于诵读。

(四)顶真、映衬美。顶真手法使文章议论说理准确,周密谨严,表达如行云流水,气势贯通,条理清晰,反映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句句顶接,顺势而下,显得格外明快流畅,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使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都流畅明快,具有蝉联美感。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第十三》)。此句使用顶真手法,前后顶接,顺势而下,从反面论述了君子治理国家先正名分的重要性,说理深刻透彻、别具一格。

映衬手法的使用,在于突出正反面或相异的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用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有了陪衬,被陪衬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充分说明。映衬手法用于人物性格描写,造成人物相互对照,相互衬托。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第十一》)通过人物对话,子路?率尔而对?与曾皙?舍瑟而作?相互映衬,突出曾皙的潇洒脱俗,子路的率直鲁莽不同性格,人物形象在映衬中得以体现。

三、语言的音乐美

《论语》语言能给人一种音乐美感,究其原因,除语言简洁外,还与句式丰富多样、句子的节奏音韵、句子中的叠词重句、修辞手法灵活多变、虚词的纯熟运用有一定的关系。《论语》美的节奏音韵,读之琅琅上口;美的整齐句式,诵之津津有味;美的叠句重语,令人寻绎不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美在句式多样。“语录体”是中国文体之一,它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

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章与与章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如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也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语录体著作,各章短小质朴,句式的表达上丰富多样,长短、整散结合,不拘一格,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魅力。《论语》多以三、四、五、六言结合运用。略析几例如下:

1、《论语》中四、三 (44.33.33)言结合运用,整齐畅达、节奏分明。

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第六》)

2、《论语》中四、三、二 (44.2232.3332)言结合运用为主,交错有致、语言简洁流畅。

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季氏第十六》)

3、《论语》中二、三言(3.2222)结合运用,句式整齐畅达、语言简洁凝练。

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第九》)

4、《论语》中四言(444.4.4)单用,整齐畅达,音节由快及慢,强弱分明。

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第二》)

5、《论语》中五言(5.5)单用,句式整齐畅达,语意对比鲜明。

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

(二)美在节奏感强。《论语》之所以富有节奏美感,与凝练的词句表达,恰当的句式选择,精美的修辞运用分不开的。“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音乐”解释为“是一种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节奏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变化现象”。我们把音乐节奏感觉用来欣赏《论语》,仅凭直觉就让人产生音乐美感,这种美感主要体现在节奏上。

首先,《论语》在篇章结构上,在章节上给读者一种节奏美感。《论语》主要是语录体式的“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2的小短文,可以说是一首“孔子心曲”。20篇512章,篇幅都很简短,读之很有规律性,从章节组织结构角度分析如下:1、全文大多采用“某某曰”(其中“子曰”最多)开头组织成章,可看作是某人心语的独白。《论语》20篇中均可见这种的结构形式,有260多章。这种形式结构的段落读来节奏感较强,和谐悦耳。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

2、全文中有的采用“问答式”组织成章,由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进行对话,大

多是“子谓式”、“某某问式”。这种结构的章节,篇幅简短,形式单一。在全文中

大致有200多章。读之有问有答,或者前呼后应。

例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第二》)

例2:子谓颜渊曰:?未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第九》)

例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德,以德报德。?

(《宪问第十四》)3、全文中有的采用“总—分”式结构组织成章,读来简短有力,节奏由快而慢。

例1:子之所慎:齐、战、疾。(《述而第七》)

例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

例3:子绝四:毋意,毋固,毋我。(《泰伯第八》)

例4: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叔齐、叔夏、季随、季隔。(《微子第十八》)

4、全文中有的在对话中采用“短排”“对偶”、“对比”“反问”等形式组织成章,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旋律美感,诵之琅琅上口。

例1: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三言短排) (《八佾第三》)

例2: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者……也?句式排比)(《季氏第十六》)例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对偶兼对比组成排比)

(《雍也第六》)例4: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问组成排比)

(《学而第一》)5、全文中有少量的章节采用“短评式”组织成章,简短有力,节奏快。

例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

例2: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泰伯第八》)

例3: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先进第十一》)《论语》全文大多章节读罢都富有节奏感,各章形成全文的小节奏,最后由这些小节奏组织成大节奏,因而整部书中节奏感显而易见,给人一种既有章节之间的间隔停顿美感,又有行文思想之间流动的美感,

其次,语言表达上的节奏美。《论语》中句子的表达方式极为丰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语气语调强弱分明,节奏语速有快有慢,形成一种规律性的变化,试从语句表达角度分如下析:

1、短句,《论语》中的短句,简洁明快有力,对比取舍鲜明,语调前轻后重。读之

干脆利落,字字珠玑,置地有声。

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第九》)

2、《论语》中的长句,表意精确细腻,彼此贯通,意连势顺。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3、《论语》中的整句对比,形成前后对照,取舍鲜明,态度明朗。

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第七》)

4、《论语》中的整句排比,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新鲜。

例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第二》)

例2:不知命,无以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第二十》)

5、《论语》中的散句反问, 连续发疑,韵脚反复,节奏和谐。

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6、《论语》中散句比喻,说理形象,句式复用,语速平缓,节奏强弱一致。

例: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第十九》)

7、整散结合,交替使用,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

例: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篇第十七》)

(三)美在叠词重句。《论语》颇有《诗经》中重章叠句之余风。“叠词”就是为了状貌抒情的需要,重叠使用某个词,构成双声叠韵,《论语》中“叠词”的使用,不但有状貌作用,而且还使句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重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连续或是间隔地反复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重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论语》中使用“重句”,主要是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加强旋律美。

例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第二》)例2:噫,天丧予!天丧予!(《选进第十》)例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微子第十八》)例4: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第九》)例5: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第十七》)例6:觚不觚,觚哉?觚哉?(《雍也第六》)例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第十五》)

例8: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踧如也,与与如也。(《乡党第十》)以上1—7例是“重语”使用,主要是通过“人焉廋哉”、“天丧予”、“凤兮”、“沽之哉”、“礼云”、“礼云”、“觚哉”、“知及之”这些语句的反复使用,加强语气,强调突出思想内容,便于抒发感情;而第8例中则使用“恂恂”、“便便”、“侃侃”、“訚訚”、“踧踧”、“与与”等叠词,描写了孔子在不同场所时说话的情态,而且还有谐和音节的作用。

(四)美在虚词运用。文言虚词在语法功能上有组织句子或句群的作用,它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唐代刘知几说:“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史通》卷六《内篇·浮词第二十一》)。所以古书用虚词以足成文句,工整文意,随处可见。清刘淇《助字辨略·自序》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在《论语》的语言体系中,虚词运用纯熟自然,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用以构成文句,工整文意,有灵动活跃作用,又富于表情达意,增加语句的语气语调。如《论语》中大量运用“与、矣、乎、焉、哉、之、者、也、夫”等虚词,使句式富有典雅韵味。使用“斯、而、不、于、其”等虚词使句子错落有法,长短有致,节奏和谐。简析几例如下:

1、使用“乎”形成设问,使用“之”、“不”对比选择,表现了孔子的求实精神。

例: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

2、使用“之”、“不”造成层递对比,顺势而下,语气上一气呵成。

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

3、使用“乎”、“哉”、“斯”、“矣”,使句式上形成设问,前后承接连贯,语气上戛然而止。表达了孔子那种执著追求仁的精神。

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七》)

4、使用“而”形成转折,使用“矣”、“夫”在语气上形成强烈揣测反诘语气。

例:苗而不秀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乎!(《子罕第九》)《论语》文言虚词的运用,使句子连接畅达,使语气语调强弱分明,语速有快有慢。虚词运用纯熟自然,加强了《论语》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感,从中享受到我国古代汉语语言的典雅美。

四、语言的“理趣”美

“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宋代包恢在《答曾子华论诗》一文中说:“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敝帚稿略》卷二)包恢认为凡“状理”好的诗,必能做到“理趣浑然”。“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诗文的“理趣”主要表现在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理趣”后来成了人们欣赏诗文的一种美学追求和审美趣味,我们用“理趣”理论欣赏《论语》,其“理趣”之美便凝结成一种富有哲理化的格言警句和众多的成语。

(一)美在哲理化的格言警句。《论语》中的哲理化的格言警句能使读者从中感知到它的语言魅力。这些格言警句主要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言妙道,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如:

1、政治格言警句美。在《为政第二》中论述为政的重要原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又如《泰伯第八》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第十六》,讲的都是治国大道,适时被后人引用与借鉴,成为治国名言。

2、教育格言警句美。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第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第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第二》)、?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等等,一直是我国长期以来沿用的重要的传统教育原则、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对后人都很有启发。

2、处世格言警句美。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第十四》、?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第十五》)、?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子张第十九》)等等,大多成了现代生活中人们处世做人、安身立命的法则。

4、修身格言警句美。有关于他修身之说的,也有弟子追随老师独特创见之说的,都表现出极为高尚的修养法则。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第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第八》)等等,对重塑我们当代人的品德、心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美在成语哲理化。论语的“理趣”之美还在于成语哲理化。这些成语“言简

意赅,隽永有味”。○3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如:周而不比、如履薄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成人之美、苗而不秀、犯而不校、食而不精,脍而不细、众星拱辰、安老怀少、节用爱人、举直错枉、中庸之道、见义勇为、周急继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朝闻夕死、举一反三、发愤忘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笃志好学、曲肱而枕、富贵浮云、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志士仁人、当仁不让、杀身成仁、乐以忘忧、以德报怨、文质彬彬、君子固穷、箪食瓢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三思而行、过犹不及、敬而远之、和而不同、能近取譬等等,细细品读,使人们能从这些成语中享受到汉语的美所在。

孔子及其弟子充满智慧的哲理化格言警句和众多成语,其价值在于使人对仁爱的本质真谛、人与社会的关系、时间与生命进行体验和思辨。让人读后,掩卷沉思,不觉豁然开朗,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从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快感,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古代南朝齐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称曾对《论语》中的哲理格言高度评价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徵圣》)

《论语》的语言特色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仅以上几方面对其语言艺术作了粗浅的探析。《论语》作为我国一部古代典范的思想文化著作,其语言艺术还有待人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探究,以期更好的继承、丰富与发展汉语。《论语》不仅给人们思想启迪,而且丰富了汉语的词库,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宝贵财富。

注释:

○1谭家健《漫谈〈论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1辑,人民文学出版1984年版

○2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改造月刊》1935年6月号

○3谭家健《漫谈〈论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1辑,人民文学出版1984年版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著《论语今读》2007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于丹著《于丹<论语>心得》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

3、杨晓明著《四书五经·现代版》1999年巴蜀书社出版发行

4、黑龙江省同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论语》2006年哈尔滨出版社

5、徐志刚著《论语通译》2003年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6、杜秀俊著《论语的第一课堂》2007年海天出版社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01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论语中经典名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论语经典语录及分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理由: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理由:这段话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代表,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这段话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不管是不是身为一个管理者,都要把重点放在德治。以德服人。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说:美丽的笑容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说:礼是不是也建立在“义以为质”本性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与子夏谈论诗经的问题了啊。 理由:这段话一开始最打动我的是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非常喜欢这句话,所以对于这段语录的印象格外深刻。而这段话的转换也很快,从“绘事”聊到了“礼”。充分说明了孔子举一反三的思想。 里仁篇第四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臣子的忠心表现在匡救国家社稷,朋友的道义表现在相互切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言谈处事当中,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国君有过错,臣子上谏,假使国君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尽心讲解,要是听不进去,那就不要再说了。不知进退,一味憨直的屡屡让国君烦心,国君一定会讨厌再听到类似的话,不但不会认为臣子忠心,反而会觉得臣子在诽谤,最后只能自取其辱。在国君周围的人一定要注意。朋友之间,发现对方有过错就要加以劝导,假使朋友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好好劝诫,要是听不进去,那也别再说了。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只图言无不尽,屡次三番,一定会引起朋友的反感,不但不会认为朋友有道德,反而会结怨,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疏远。 理由:子游这话是说给进言的人听的,对于听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故当虚心善受,让周围的人都乐于告诫自己,都愿意和自己切磋,时间长了,德行就会日益增长而过失就会日益减少,圣贤之道也就不远了。一旦有了厌恶之心,对进言者冷眼相加,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1-30为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内容,31-55为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内容)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注释】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有:同“又”。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第一章为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入太庙,每事问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君子不器 第二章修身篇 温良恭俭让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三戒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恭,宽,信,敏,惠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克己复礼为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人而不仁,如礼何 德不孤,必有邻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约失之者鲜矣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经典名句集锦

论语经典名句集锦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标签:栏目]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6、三思而后行。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3、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1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7、小不忍,则乱大谋。 18、鸟兽不可与同群。 19、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3、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2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5、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虽蛮貊之邦行矣。 2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0、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2、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3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4、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7、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8、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39、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4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5、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46、敬鬼神而远之。 4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赏析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论语经典的名句欣赏 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完整版)《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广泛地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一致。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 ——君子学习了儒道能够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容易被使唤。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怕培养仁德。 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1.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1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3.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1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啊,就像日食和月食啊。犯错了,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们都还敬仰他。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而又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1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则

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则 ::选文为必背内容,其余内容有余力学生可选背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论语》经典名句解读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

则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论语名句精选

《论语》章节节选 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7』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八佾第三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1』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第四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

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8.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论语》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6、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什么?择其善者而从之。 17、《论语》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18、《论语》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9、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

百句《论语》经典名句(知识学习)

《论语》经典名句(要求记诵和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1》)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12》)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1·16》) 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2·2》) 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2·4》)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11》) 10.子曰:“君子不器。”(《为政2·12》)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2·13》)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2·14》)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17》)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yì),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2·22》) 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3·1》) 1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1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4·2》) 1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4·3》) 1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4·5》) 2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8》) 2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4·11》) 2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16》)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 2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4·19》)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4·21》) 2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28.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5·10》) 2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5·15》) 3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11》) 3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6·13》)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6·18》) 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6·20》) 3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6·23》)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0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6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0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07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