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一、介绍现代汉语语言学

现代汉语语言学是一门关注汉语语言的规律和变化的学科,其

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它以音韵、构词、句法等为研究重点,涉及语音、语义、语用、话语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随之变得多

样化和复杂化。

目前,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介绍其中的新成果。

二、语音方面的新成果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语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汉语。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汉语声调的研究

声调是汉语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抽象音系,对汉语的语音、

语义影响甚大。从最早的分支结构模型,到现在的韵调层次模型,汉语声调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实验和大数据

的分析,探讨了汉语声调对于语音识别与认知的作用,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

2. 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声学模型是语音识别技术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在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借鉴外语语音识别的技术和思路,通过创新性的模型构建和数值计算方法,不断优化现代汉语语音识别技术。

三、词汇方面的新成果

词汇是表达语义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结构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词汇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意义的拓展与演变

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且随着时代和语言使用者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演化。一些学者研究了汉语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符号,以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拓展和演变,从而得到了新的解读和认识。

2. 语义计算理论与汉语语料库的应用

计算语言学是汉语词汇的异化和语义的推理的有力工具。一些语义计算理论为汉语词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例如词嵌入和主题模型等。汉语语料库的应用同样为词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不仅可以普及词义的多样性分析,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情感计算和教育教学等方案提供了研究依据。

四、句法方面的新成果

句法是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是理解汉语句子的重要手段。在句法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与句法分析

句子中的词性和句法关系是语言分析的重要步骤。一些学者提

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词性标注和句法分析方法,通过大

规模语料库的有力支撑,大量缩短了语料分析的时间消耗和提高

了词性分析和句法分析的准确度。

2. 句法结构与信息抽取

关于汉语句子的结构分析,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语言建筑学的

层次结构模型,将汉语句子分解为多个层次,从而更为全面地理

解句子结构。同时,信息抽取技术也被应用于句子结构的分析和

抽象,大大地提高了句子分析的效率和精确度。

五、总结

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的领域和应用范围也越

来越广泛。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方面,学者们通过创新的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发掘汉语语言规律的奥秘和变化。预计,随着语言、计算和科技的综合应用,现代汉语语言学一定会

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热点综述

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热点综述 摘要:近十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就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做了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语言类型研究、构式语法研究和韵律语法研究。 关键词: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热点 1989年《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汉语语法学的建立。自此之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处于中国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最具前沿性、成果最丰富,同时也是争议最突出的领域。改革开放以后,汉语语法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尤其在近十年的语法研究中出现了新的特点:多元化。新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层出不穷,共同推进着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 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取得的成果,讨论了三种较为代表性的语法研究理论。 一、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形态类型学,主要是给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当代语言学中,语言类型学已不仅仅是指给语言进行分类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以跨语言比较和归纳推理为基础的研究范式之上,可以理解为“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其根本理念就是刘丹青所说的:“致力于通过跨语言的观察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当代语言类型学家认为单靠对一种语言的深入开掘无法洞悉人类语言的共性和本质,任何对某种具体语言的特点或规律的总结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否则就不宜认为个别语言的某某特点或某某规律就是该语言独具的所谓“特点”。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类型学的建立,应该从格林伯格及其1963年发表的语言类型学经典论文《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算起。国内最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始于1984年陆丙甫与陆致极合作翻译的格林伯格上述的那篇经典论文,其后,1989年沈家煊翻译介绍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Oomrie的《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还有刘丹青、吴福祥、金立鑫等诸学者。 陆丙甫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借助跨语言的比较和语言共性的成果考察汉语语序现象,其类型学研究的代表作是《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 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沈家煊的语言类型学研究集中体现在他的“标记理论”中,其代表作《不对称与标记论》一书在继承欧洲传统标记理论的基础上,吸取当代类型学发现的跨语言标记模式,归纳出一种新的标记理论,用来描写和解释汉语语法的多种不对称现象,是一种“不仅继承了布拉格学派的有关学说,更重要的是系统吸收了经过语言类型学‘洗礼‘的标记理论近年来,刘丹青在语言类型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单篇论文有《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不仅进行个案分析,还在理论上对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及重要意义进行了总结。刘先生的《语序类型学与汉语介词理论》是我国第一本语言类型学方面的专著,该书一方面综合介绍当代语言类型学特别是语序类型学的理论、基本方法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以此为框架,“重点围绕介词问题,

简述汉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简述汉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汉语历史悠久,世界上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 13 亿。汉语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辉煌成就。本文主要采用王力先生的分法,并将着重点放在了书法和语法发展等方面。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给汉语既带来了变化,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汉语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关键词:汉语书法语法白话文 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 13 亿。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汉语研究领域里,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都有辉煌的成就,最古老的按字义编排的字典《尔雅》是战国时代编的。我国的汉语研究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近代以来更多地引进了大量西方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汉语研究的分期上,吕叔湘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限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大阶段。王力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史分期,在《汉语史稿》中提出从汉语语法、语音变化角度这两处着眼,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提出了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阶段说。另外还有瑞典学者高本汉的古汉语“五期说”,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的“五段八期说”,蒋绍愚先生的“三期说”等等。现在主张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三期分期的意见稍占主流,然而在起止时间上仍存有分歧,还不能算是一个统一的结论。 在汉语的内部构成方面,可分别以语音、语法、词汇乃至修辞、文字等为对象进行分期研究,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文字和语法上的阶段性成果,基本上采用了王力先生的分期法。 一、上古汉语(公元三世纪以前,三世纪、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世纪到7世纪),文字记录有甲骨文、青铜器上的碑铭、诗经集、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的易经。“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难于如实的反映口语。秦以前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估计不至于太大,但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书面语,即后来所说的‘文言’。”[1]在文字方面,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由简入繁。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字。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大篆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 在中国,语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汉语中的语气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气词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近几十年中的语气词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本文将从语气词的定义开始,总结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其研究成果,以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展望。 一、义 语气词是指表示语句的某种情绪或语气的词语。它与其他的句法现象不同,而是在表达语言音调、偏见、感情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以“呀”和“哎”为例,它们一般用于表达疑问、惊讶等不同的情绪。 二、究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语气词的研究在中国当中得到了突出的发展。这得益于当时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语气词的研究,他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其中有几项文献被认为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如张志宏编著的《现代汉语核心虚词数量与类型研究》,郑振铎编著的《中国语气词研究》和林欢著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 此后,语气词的研究表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许多新的发现也得到了验证。穆景芳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气词实证研究》指出,语气词的使用是基于语境的,存在着丰富的语用因素。谢志军和刘晓红编著的《汉语句法语气学研究》则关注句法语气学的研究。

三、究成就及未来展望 回顾近几十年来的语气词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很多未知领域。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语气词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可以分析精确的角度。因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语气词的研究处于一个可以分析精确的阶段,这对更系统性地研究语气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语气词的研究也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新的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复句理论、句法分析等。这些理论也为研究语气词提供了有用的理论框架,使研究语气词更系统化。 最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也应用到了语气词的研究中,例如数据库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检索和分析语气词,为研究语气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论 综上所述,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语气词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为今后语气词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研究者可以采用更加精细、系统和全面的方法来探究语气词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实际生活。

现代汉语语法的综合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汉语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文体等诸多方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这里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方面。 首先是语音方面。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声调的研究。汉语的声调共有四种,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它们在汉语中的运用有着严格的规则。 其次是词汇方面。汉语的词汇是丰富多样的,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深入了解汉语的词汇结构、词汇分类和词汇用法等方面。汉语的词汇分类包括基本词汇、派生词汇和外来词汇等,每种词汇在汉语中的用法也不尽相同。 句法方面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汉语的句法结构比较复杂,包括主句和宾句等,以及许多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等。研究句法时,还需要注意汉语中各种句型的特点和运用,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疑问句等。 语义方面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汉语中有许多语义相近的词汇,如“办”和“做”、“高兴”和“开心”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却有所不同。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深入了解汉语词汇的语义特点和使用规则,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文体方面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汉语有许多不同的文体,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演讲等,这些文体各有特点,在运用时也有所不同。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使用规则,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文体运用能力。总的来说,现代汉语语法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汉语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文体等诸多方面。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使用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对于我们的语言学习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文体运用能力。同时,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未来,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汉语的普及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对汉语感兴趣,这将为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期待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语言学习和运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词缀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使用,为语言教学、词典编纂、语言风格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将概述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分类探讨词缀的特性,并分析词缀在语言应用中的重要角色。最后,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述 词缀是指在词根前或后附加的语素,如“子”、“头”等。现代汉语中,词缀现象较为普遍,涉及的词缀种类繁多。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词语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使用规范,有助于解释汉语词汇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二、现代汉语词缀分类研究 1、前缀:前缀是指在词根前面的附加成分,如“老”、“阿”等。前缀通常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义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老”加在姓氏前表示对对方的尊称,“阿”加在人名前表示亲切。

2、后缀:后缀是指在词根后面的附加成分,如“儿”、“化”等。后缀通常也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法和语用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儿”用于名词后表示“小”或“可爱”,“化”用于动词后表示“变为”或“成为”。 3、中缀:中缀是指在词根中间插入的语素,如“不”、“里”等。中缀可以改变词语的语法和语义关系,使词语具有新的意义和用法。例如,“不”加在“好”的前面表示否定,“里”加在长度单位前表示内部。 三、现代汉语词缀语义研究 词缀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主要通过隐喻、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实现。例如,“X族”中的“族”表示一类人或事物,通过隐喻手法将具有某一共同特点的一类人或事物归为一个语义场,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此外,词缀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如“阿妈”、“老爹”等词语中的“阿”、“老”等词缀体现了亲昵、尊敬等情感色彩。 四、现代汉语词缀应用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习、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广泛

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及趋势

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汉语的语法 特点和结构不易于清晰表述。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汉语语法 研究者在寻求表述汉语语法特征和结构的方法时,主要采用了传 统的类比、转换及影响分析等方式,而非及时探索汉语自身的语 言规则。这也让中文语法研究陷入了一个长期被动的状态。 然而,在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不断涌现下,中文语法研究逐渐 获得了新的机遇。本文将从中文语法研究的现状及趋势两个方面 进行展开。 一、中文语法研究现状 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可以从语法特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语法特点 中文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形态、语序、修饰关系、主谓 关系等方面。 (1) 词汇形态:中文的词汇变化比较少,而且没有时制、语态 等变化。因此,在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转换时,常常需要 使用副词、助词以及特定的语序方式等手段来表达。

(2) 语序:中文的语序比西方语言更加自由。尽管汉语的主语 一般位于谓语之前,谓语动词位于句子的中心位置,但是在句子 的不同部分中,词语的先后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 (3) 修饰关系:修饰关系在中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 汉语中,一个名词可以被多个形容词修饰,或者一个形容词可以 修饰多个名词。 (4) 主谓关系:和其他语言相比,中文的主谓关系比较紧密, 同时,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其他成分可以插入。 2. 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来看,中文语法研究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比较、归纳、类比等研究方法,而较少使用现代的语料库研究、实验研究和计 算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 这是由于中文语言学研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相对较晚,而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因此, 对于中文语法研究来说,要尽快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拓宽研究 方法的范围,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中文语法研究趋势 中文语法研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分支领域,因此,未来的中文语法研究也将继续朝多元化、细分化方向发展。

翻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翻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翻译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翻译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 发展,翻译学研究日益深入,不断涌现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前景。 一、翻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1. 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已经可以应用于各类场景中。最新的机器翻译技术,采用了深度 学习、神经网络等方法,大幅提高了翻译质量和效率。 2. 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 翻译质量评估是翻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翻译者和 机器翻译系统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度。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基 于人类判断的客观评估方法、基于语义相似度的自动评估方法、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评估方法等。 3. 跨文化翻译研究 跨文化翻译是翻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语言、文化、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提高、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等。 二、翻译学的应用前景 1. 机器翻译在商务领域的应用 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并非要取代人工翻译,而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和辅助人工翻译的工作。在商务领域中,机器翻译可以帮助企业翻译商业文件、邮件、合同等文档,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国际化水平。 2. 翻译在旅游领域的应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翻译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旅游翻译可以帮助游客与当地居民和旅游工作者沟通交流,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满意度。 3. 翻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翻译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语知识和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翻译不仅可以用于外语教学,还可以作为学科知识翻译和学术研究翻译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代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变化研究

当代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变化研究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汉语变化的研究既有时间上的跨度,也涉及对语言形态、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多个方面的探讨。本文从当代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介绍汉语变化的主要形式和研究方法,并探究这些变化在语言交际和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汉语变化的主要形式 汉语是一种内疚语言,即表达意义时使用词汇的声调、音节长度、音量和语调等因素来区别词义。因此,汉语的变化主要出现在词汇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上。 词汇的内含意义变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汉语中不少词汇的内涵意义发生了变化。比如,“爱国”一词在早期的使用中主要指对国家的喜爱和崇敬,而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这个词的内涵意义逐渐扩展为热爱民族的情感。类似地,语言中的“成功”、“幸福”等词汇也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发生了内含意义的扩大和纠错。 词汇的外延意义变化

汉语中的外延意义变化主要展现在新词的出现和旧词义的演变 两个方面。新词的出现既包括外来词的汲取和发明词汇等多种形式,也涉及到语音、语法等多层面的变化。比如,在电子科技和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英语词汇进入了汉语,并且按照 汉语的语音、语法等规律进行了适当的改变,成为了新词。 而旧词义的演变则是因为语言使用者在日常交际中的经验积累 和语言习惯的转变。比如,“丰富”一词在早期的使用中主要指数 量的多寡,如“丰富的粮食”、“丰富的物资”,而在后来的使用中,这个词的意义逐渐扩展为包含内容的丰富和丰富程度的高低等多 个方面。 汉语变化的研究方法 汉语变化的研究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多种选择。以下是其中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语料库分析法 语料库分析法是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指的是 根据大规模语言材料的统计分析,来揭示语言中的变化、发展和 使用规律。例如,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可以检索“爱国”的使用 历史和各种语境下的含义变迁,进而分析其内蕴意义的变化规律。 对比研究法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的兼语式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课题,在语言学研究中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兼语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在同一环境下共 同存在并使用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兼语现象,这些兼语现象既 包括语言中的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也包括话语中的交际行为和语气等 方面。本文将综述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前景,并对其进行 评述。 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兼语现 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对现代汉语中的兼语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 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解释和观点。其次,兼语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不 断拓展和深化。在兼语研究中,学者运用了很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实 证研究、对比研究、理论分析等,不断推动了研究的进展。此外,兼语研 究还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了多学科的研究格局。 然而,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兼语现象的 解释和分类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学者对于同一现象的解释和分类存在差异,这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分散和碎片化。其次,兼语研究往往缺乏理论和 实证研究的结合。学者们在研究中过于依赖于理论分析,而缺乏实证研究 的支撑,这使得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再次,现代汉语兼语式 研究的范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虽然在兼语研究中使用了多种 研究方法和理论,但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和问题没有解决。 总之,现代汉语的兼语式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课题,其研究现状、问题和前景对于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充分吸收和借 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兼语现象的描述、分类和理论研究,并注

重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可以为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汉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 断演变和丰富,新词语层出不穷。本文将就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首先,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表现为多样性和快速更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领域不断涌现,为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不仅仅反映在技术和社会结构上,也反映在汉语词汇的更新上。例如,“微信”、“微博”、“朋友圈”等词语,都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 兴起的新词,准确地反映了人们在网络社交中的行为和方式。这些新词的出现使得汉语词汇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也体现了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的影响。随着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也在不断涌现新的术语和专业词汇。例如,“互联网+”、“大数据”、“共享经济”等词语,都是近年来在中国国内兴起的与经济 发展和科技革新相关的新词语。同时,社会热点事件也会引发大量新词的出现。例如,“封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词汇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迅速进入大众的日 常词汇中。这些新词语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使得汉语词汇能够及时反映出社会状况和变化。 另外,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现状还表现为国际化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文化的交流,外来词汇成为了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汽车”、“电视”、“手机”等词汇都是从外语中引进并且成为了中国汉语的一部分。同时,汉语词汇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功夫”、“太极”、“红包”等词汇都成为了 国际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这种国际化的趋势不仅拓宽了汉语的词汇范围,也为留学生和跨国企业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展望未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 语义变化与发展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在现代汉语中,语义变 化和发展的现象更加显著。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从词义扩展、词义缩减以及词义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义扩展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汇的词义发生了扩展,即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得到了拓 展和延伸。这种扩展可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指到泛指,从狭义到广义等。例如,“家”一词原本指代家庭、住所,但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家庭的概念外,还可以表示公司、组织、团体等。又如,“网络”一词最初指代计算机网络,但现在也可以表示社交网络、信息网络等。 二、词义缩减 与词义扩展相反,词义缩减是指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变得更加狭窄和具体化。 这种缩减可以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泛指到特指等。例如,“纸”一词原本泛指各种纸张,但现在常用来指代印刷纸、写字纸等。又如,“车”一词原本泛指各种交通工具,但现在常用来指代汽车。 三、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是指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发生了转变,与原本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但又有所不同。这种转移可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褒义到贬义等。例如,“鼠”一词原本指代老鼠,但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用来指代计算机鼠标。又如,“骨干”一词原本指人体的骨架,后来引申为指代组织或事物中的重要成员或核心部分。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词义 的扩展、缩减和转移使得词汇的使用更加灵活多样,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些

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现象也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的需求。 在现代汉语中,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词汇的意义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我们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时,需要不断关注和理解词义的变化,以便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通过 对词义扩展、缩减和转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们应该保持对语义变化与发展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研究

现代汉语研究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随着各种社会、文 化的变迁,也经历了许多演变和改变。因此,研究现代汉语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点。 一、汉字的演变 汉字是汉语的记音符号,它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封建时代、民族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四个历史时期的变革。其中,《简化字总表》的颁布更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汉字的演变不仅是文字的变化,更是文化、历史、人类认识的变化。丰富的汉字世界,为汉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饮食。 二、语言习得和关键期 语言是人类智能的最大表现。语言习得是指人类通过接触母语,从而掌握语言 的过程。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指语言能力高峰期,也就是儿童最容易学会语言的时期。在此阶段,儿童脑部对语言的汲取能力极强,也特别容易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核心语言能力。这对于汉语教学也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三、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是指在汉语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并在不同地域、历史阶段所形成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方言。汉语方言的存在,给中国的语言研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也极大地促进了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四、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指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时,所展示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层 面上的能力。其中,语音技能是语音的流畅和准确;语法技能是掌握语言的语言规

则和结构;词汇技能是收集、解码、理解和运用词语;语篇技能则是构建、阐述和理解较大规模的文本。这些技能不仅是汉语学习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模块。 五、汉语语义 语义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知识结构之一,也是汉语研究的重要基石。语义是指 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信息。在现代语言学中,语义包括字义、词义、短语句法、文本语境和语用关系等内容。在汉语研究中,语义不仅涉及到字、词、句、篇章,也包括标题、段落和全文等语言要素。了解汉语语义,可以更好地掌握及理解汉语表义,丰富语言知识,加深对汉语文化及汉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其研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多彩。随着汉语学习在 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和普及,汉语研究也将不断铺展深入,为人类语言研究界带来更多的贡献。

汉语语法学的分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汉语语法学的分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汉语语法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关注汉语的语法现象。它包 括了难度不同的层级,从最基础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学(morphology)和句法学(syntax),到语音学(phonology)和语义学(semantics)。然而,在行业内,汉语语法学又有了许多不 同的分支研究,它们在语言分析方面提供了更深入的论述和洞见,也为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语言现象的了解提供了帮助。 1. 语形学(morphosyntax) 语形学是汉语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关系在语言层面 的组合类型和语法形式。标记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现象的词尾和 词缀就是语形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在汉语中,语态和时态的变化、人称词尾的变化、介词合并等都是语形学的研究对象。语形学不 仅能揭示语言的组织方式,还可以发掘语言角色和语用功能。 2. 句法和信息结构研究(syntax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汉语语法学的另一个领域是句法和信息结构研究。这个分支关 注的是句子的组织方式,以及实现信息结构的语言元素。它最重

要的研究方向是理解句子中的句法成分,以及规范这些成分的序列。在汉语中,句法结构可能直接反映信息结构,如句首置顶和寓言等语言的语用现象。语素的配列可以理解为指导信息流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话语分析是汉语语法学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具有序列结构的话语(即通常所说的语篇)。语篇结构的分析关注的是语言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题、焦点、话题等,在语义和话语范畴中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话语的组合方式和阐释。 4. 编码场景(coding of situations) 编码场景是汉语语法学的另一个分支,在现代汉语中,通过语言符号来描述和组织现实世界的结构,这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语言性编码。编码包括时态、语态、词汇、句法结构和信息结构等方面。这种编码可以改变听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方式,使语言更能反映事实,它是语言和思维交流的基础。

专业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专业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起源、结构、意义 以及使用等多个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言学的研究 成果得以不断积累和推进。在本文中,我将回顾一些专业的语言学研 究成果,展示其对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一、语音学研究的成果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 问题。在语音学的研究中,一项重要成果是国际音标的建立。国际音 标是一套用于表示语音音素的符号系统,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 比较各种不同的语音。这对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大 的意义,使得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更加容易和准确。 同时,语音学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对于不同语言具有普遍性的音变 现象。例如,音节末尾的辅音往往会受到后面元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被称为韵尾变异现象。这种普遍性的发现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音系 统的运作规律,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二、语法学研究的成果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规则。它关注的问题包括句子的构成、短语的组织和句法分析等。语法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 性的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的方法。

在语法学的研究中,范畴语法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描述了句 子的组成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范畴语法通过将句子中的成分划分 为不同的范畴,来解释句子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语法现象,比如被动语态在世 界各地的语言中都存在。这说明语法规则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 遍性,这对于语言学家来说是一个令人着迷和挑战性的问题。 三、语义学研究的成果 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以及与语音、语法之间的关系。它探究的问 题包括词汇的意义、句子的含义和对话的语用等。 在语义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即关联 语义理论。该理论认为,词汇的意义是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语言中的每个词都与其他词有着密切的关联。 同时,语义学的研究还揭示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差异。例如,一 些语言可能存在不同的词义延伸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 有不同的意义。这些差异为我们认识和研究语义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四、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成果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究的问题包括语言 变体、语言变异和语言变迁等。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社会因素相关的语 言变异现象。例如,社会地位和年龄等因素可能对语音和词汇的使用 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

汉语方言研究成果

汉语方言研究成果 汉语方言指的是在汉语语言地图上分布于不同地区的一种语言变体。中国的方言众多,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法、用词、特色等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理位 置的差异,汉语方言日益多样化。如今,对汉语方言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了语言学研究领域 的重要分支之一,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一、语音 语音是方言研究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之一。汉语方言的语音变 化较为显著,常常出现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例如广东话的声母经常省略,而闽南 语的韵母多音异形非常普遍。同时,不同方言的声调也具有差异,如四川话和河南话有较 多的儿化声调,广东话则有六个声调。 在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中,语音实验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 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可以更加客观地揭示出语音差异的实质。这方面的典型研究有刘传 新教授的“同音异形的实验研究”。 二、词汇 词汇是方言之间最常见的差异之一。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多位学者通过地理调查和 语音实验等方法,对汉语方言词汇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词汇方面的研究主要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各种方言之间的古汉语词汇差异。这是研究方言异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梁启 超先生的《古汉语方言史》一书就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这方面的内容。 其次,各地区之间的现代汉语方言词汇差异。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异并不仅局限在语音 方面,词汇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例如,南方方言习惯使用“大二”表示“大一下”、“小四”代表“高二”。而中北方言则习惯使用“高一下”、“初一上”等词汇。 最后,对方言词汇的韵律和音韵进行研究。方言韵律和音韵的特点,也是汉语方言研 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这个领域主要关注方言词汇的韵律特征,以及韵律与音韵之间的关系。例如吴语是以平声结尾的词语较多,这一特点与平原话相似。 三、语法 语法是汉语方言研究的重点之一。不同地区的方言语法差异较大,而且方言影响也相 互作用复杂,极易产生干扰。因此,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既需要细致入微的分析,也需要 广泛的比较。下面是方言语法研究的若干应用方向。 1、对比分析:

汉语新词语本体研究概述

汉语新词语本体研究概述 摘要:汉语新词语研究是词汇研究领域一个常新的课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新词语内部由于出现了大量单音节词素加双音节词的构词现象,因此呈现出三音节增多的表象,这也正从一个方面体现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现状。词汇体系内部存在类推机制,以语言中某些词和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词和形式向它们看齐,从而构成新的词或新的形式,这是汉语新词语内部出现大量词群的内在原因之一。将传统的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的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我们对汉语新词语现象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研究语音词汇语义 自20世纪80年代起,汉语新词语研究成为词汇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一个研究课题。30多年来,对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从宏观概述到微观考察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于新词语产生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使用,与人和社会密切相关,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是一种鲜活的语言现象,作为词汇体系丰富和发展的生长点,需要我们对之作出持之以恒的共时观察和系统的历时考察,因此,新词语研究是词汇研究领域一个常新的课题。 近100年来,汉语新词语的出现形成了三次高峰,第一次是“五四”运动时期;第二次是新中国建国时期;目前正处于第三个高峰期,即改革开放至今。汉语新词语研究以1984年吕叔湘先生的《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和陈原先生的《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一个社会语言学者在北京街头所见所感》等文章的发表为开端。自此,汉语新词语逐渐引起语言学者的重视。对于这两篇文章的重要性,王铁琨先生如此评价:“吕叔湘、陈原的这些开创性研究,引导语言学者‘关心’‘重视’新词新语这一类语言变异现象,同时在调查方法和研究思路上为其后更多人的普遍调查研究作出了表率,因而具有方向性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也正因为此,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研究,汉语新词语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汉语新词语语音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音节长度和音节数量发展趋势等角度对新词语进行了专文探讨。田宇贺在《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构成方式及音节发展趋势》(2003)一文中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提出:“当代汉语新词语的音节发展趋势是由双音节向多音节方向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双音节

近年来新词语研究的问题与新发展

近年来新词语研究的问题与新发展 新词语研究是目前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上的一篇新词语研究论文为起点,分析了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近年新词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发展趋势。 标签:新词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引言 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一文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该文是新词语研究在特定阶段的研究成果,由于它发表于权威语言学刊物,因此对于当时及以后的相关研究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将以该文为出发点探讨分析新词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代新词语研究的新发展。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词语的类别 朱永锴、林伦伦试图从词语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即从词义表述概念与社会生活相对应的角度对新词语进行概念意义的类别划分:1.人物名称;2.事物名称; 3.动作行为; 4.时事政策; 5.法律制度; 6.科学技术; 7.生产建设; 8.经济贸易; 9.商业服务;10.社会生活;11.教育学习;12.观念心理;13.衣食住行;14.文体娱乐;15.卫生保健;16.婚姻家庭;17.其他。作者在分类时,显然犯了多标准的逻辑错误,因而词语类属出现交叉。例如,动作行为与社会生活、生产建设、科学技术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由此某些新词语的归属出现交叉。例如:“电话家访”既是动作行为、又是社会生活。而且我们认为这种对宏观世界概念意义的主观区分意义不大。与其从语言反映社会这个角度来考虑,不如从新词语的社会分布来考察新词语与社会的共变关系。如果从语言本体来考虑,可以从语法功能、结构规律等角度来分类。 (二)新词语的特点 对于新词语的特点,作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一,语言形式上,新词语表现为音节趋向多音化。如:“青年志愿者”“慢性疲劳综合症”。第二,构成形式上,新词语有减缩化的趋势。如:“节能”“房改”。第三,从来源上看有仿造的特征。如:“酒吧—网吧—迪吧—氧吧”。第四,从书写形式和口头表达上来看,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的词语越来越多。如:“IC卡”“NBA”。第五,从感情色彩上看,新词语具有口语性和形象性。如:“摸着石头过河”等。第六,从意义角度来看,新词语具有单义性的特点。如:“买方市场”“未婚妈妈”。第七,新词一旦作为单音节语素使用,其构词能力极强。如:“感”可以构成“危机感”“失落感”“认同感”等。第八,从语用角度来看,新词语中有一部分属于委婉词语。如:“厕所”叫做“洗手间”;“残废”改为“残疾”等。第九,从语言使用来看,新词语的生疏性较大。所谓生疏性是指人们对于某些新词语的意义和形式的接受度不高,有陌生感、排斥感,如:“深蓝”“南南会议”等。 我们认为:首先,所谓特点应该对内具有普适性,对外具有区别性。而作者所列特点,都只是部分词语具有。这种简单枚举式的特点阐释说服力不够。如在说明新词语音节的多音节化趋势时,没有基于大量新词语的数据统计分析,仅凭主观感觉做出结论,显得论据不足。因此,在第二条中又说新词语有减缩化的趋

刁晏斌关于现代汉语史的研究成果-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刁晏斌关于现代汉语史的研究成果-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刁晏斌,1959年生,山东烟台人,现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师范大学全球华语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以来,刁晏斌教授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围绕现代汉语史进行的,所谓现代汉语史,可以用其担任首席专家的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名称的一部分来加以诠释:百年汉语发展演变研究.现在,这一研究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围绕现代汉语史,已经获批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是现代汉语的历时发展演变研究(一般项目),二是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一般项目),三是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重大项目),而基于上述研究所提炼出的学术思想及贡献,大致可以用两条线索,一根主轴来加以概括。

先说两条线索。现代汉语大致在五四时期最终确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国共两党的对立以及分而治之,逐渐开始分化,最终形成两条发展线索,一条是由红区/苏区/解放区直到中国大陆地区的普通话;另一条是由国统区到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国语/华语。对以上两条线索,从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成为其研究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一是普通话的分阶段研究,二是两岸四地乃至全球华语的对比研究。 再看一根主轴。刁晏斌教授提出并研究现代汉语史,其实只是设立并服务于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最终目标是构建一部完整的、新型的汉语史,这始终是所有研究工作的主轴。所谓完整的汉语史,即是说要补上传统汉语史研究所缺少的现代汉语发展变化这一段(一般的汉语史着作基本都止于五四时期);所谓新型的汉语史,则是把汉语史粗分为语音史、文言史和白话史,细分为更多的下位专史,并以此来规划和设计汉语史的新版图。 刁晏斌教授最突出的学术特色是跨域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