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

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将详细介绍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帮助农村地区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动可持续农村发展。

1. 目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可持续利用

和生态保护。具体目标包括:

1.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2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景观品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1.3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

村生态的全面发展。

2. 原则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优先保护耕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2.3 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4 强化农村土地生态保护,防治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2.5 骨干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小镇发展与乡村景观保护相结合;

2.6 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 方法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

3.1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

3.2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利用区划;

3.3 按照功能要求,制定不同区域的详细规划,包括农田布局、农

村居民点、农业产业园区等;

3.4 引导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5 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项目的监测和评估,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4. 政策措施

为了促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4.1 完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明确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的责任;

4.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土地有序流转;

4.3 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规划意识

和能力;

4.4 加大政府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4.5 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结论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目标具有关键意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和原则,在实施过

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政策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同时,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

土地利用规划的落实,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有较强方向性是工作方案的特点之一。当计划做某项工作时,我们需要先准备多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工作方案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1 一、总体任务 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建设与改造并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从20XX年下半年至20XX年底,分期、分批完成全市XX个镇(XX个中心镇、XX个一般镇)共XXX条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引导,村民参与。 加强政策指导,坚持阳光操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及时公开村庄规划成果,接受村民监督,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和利益。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切忌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避免大拆大建。 (三)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各有关区(县级市)、镇政府应从统筹本地区城乡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村庄长远建设的整体思路,做好分期组织实施的安排,同时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改建与新建的关系。 (四)科学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引导村镇住宅建设,认真落实农村“一户一宅基地”政策,推行联排式、公寓式住宅建设模式,节约集约用地。

(五)延续特色,保护环境。 努力保持村庄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最大限度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改变河道的自然流向、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 (六)简洁规范,通俗易懂。 规划成果的图文表达方式应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进而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分两部分: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 (一)村庄布点规划。 由区(县级市)政府牵头组织,以镇为单位编制本区(县级市)村庄布点规划。按照节约资源、集聚发展、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镇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合理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要求,对镇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进行村庄布点规划,为下一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依据。规划成果应以能指导镇居民点布局、指导开展村庄规划和规划管理为目标。 (二)村庄规划。 在上层次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的指导下,在行政村(包括所辖自然村)村域范围内,对发展型、保留型的行政村及搬迁型的自然村分别进行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整治规划。规划深度参照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 四、工作程序 严格按法定程序开展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查、审批及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确保村庄规划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和利益。 (一)征询意见。 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区(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召开村庄规划成果征询会等方式征求村民意见,并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村庄规划报批前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

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指南

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 计指南 1. 引言 本规划设计指南旨在为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利用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根据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各类资源和要素,合理规划和设计土地利用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2. 规划设计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可行性,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土地利用工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产生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2.2 差异化规划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农田、灌溉设施、养殖场等农业要素,确保土地利用工程在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2.3 综合利用原则 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将土地、水资源和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 规划设计内容 3.1 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农业发展的需求和资源状况,合理规划农田面积和布局,确定不同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 3.2 灌溉与排水设计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农作物需水量,设计合理的灌溉设施和排水系统,确保农田的水分供应和排水畅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3 农业设施建设 根据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和设计农业设施,包括农业机械库、冷库、加工厂等,提供便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加工能力。 3.4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注重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保护农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4. 结束语 本规划设计指南是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利用工程的重要参考文件,旨在指导和推动广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相关部门和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一、引言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是为了指导村庄规划工作,合理划分和利用村庄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制定的。本指南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成为农村土 地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用地分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原则 1. 适应当地实际:用地分类应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 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 2. 综合考虑:用地分类应综合考虑农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农村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多方面利益的平衡。 3. 合理布局:用地分类应根据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合理划分不同用途的土地,确保土地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4. 依法管理:用地分类应遵循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确保合法、规范、公正 的土地管理和利用。 四、分类指南 1. 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应合理划分农田、林地、草地等。其中,农 田应根据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合理配置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用地。林地和草地应根据生态功能和保护需要进行划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农村居民用地 农村居民用地是保障农民居住和生活的基础,应合理划分住宅用地、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用地。住宅用地应根据人口规模和居住需求进行划分,保障农民的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根据农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进行划分,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用地应根据农民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划分,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农村产业用地 农村产业用地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合理划分农业产业用地、农 村旅游用地和农村工业用地。农业产业用地应根据农业发展需求进行划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村旅游用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进行划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村工业用地应根据农民的就业需求进行划分,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增收。 4. 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应合理划分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修复用地和生态农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应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敏感性进行划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用地应根据土地的退化程度和修复潜力进行划分,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生态农业用地应根据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划分,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

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解读

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解读 《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指导文件。11月29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正式印发《指南》,旨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领域的土地制度创新和用地支持提供政策依据。 一、《指南》主要内容 《指南》共包括11章45条,涵盖了规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建设用地审批与规划许可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包括: 1.总体要求:明确乡村振兴用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适用范围:确定《指南》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用地政策制定和实施。 3.基本原则:强调生态保护、节约集约、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等原则。 4.规划管理:明确乡村振兴用地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和实施等环节。 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提出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6.建设用地审批与规划许可:规定乡村振兴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程序和条件。 7.土地供应与使用:明确乡村振兴用地的供应方式、使用要求和

补偿标准。 8.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规定乡村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条件和程序。 9.耕地保护与节约用地: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提倡节约用地和合理布局。 10.土地整治与复垦:制定土地整治与复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11.监管与评估:建立乡村振兴用地监管制度,加强用地政策评估和监督检查。 二、《指南》意义及影响 《指南》的实施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明确乡村振兴用地的政策要求,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2.加强生态保护:强调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统筹安排乡村振兴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保障农民利益:强化农民利益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指导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领域的土地制度创新和用地支持提供政策依据。 总之,《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和相

勘测师行业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评估实践指南

勘测师行业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评估实 践指南 在勘测师行业中,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有关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评估的实践指南,并提供 相应的案例分析。 一、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原则,将土 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确定各功能区的规模、用途和布局等。土 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最优利用。 1. 指南1:制定明确的规划目标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前,需要确定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指导原则。这 包括考虑城市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并与相关政策和规划 文件相衔接。 2. 指南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人口分布、交通、环境、 经济等。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合理确定各功能区域的面积和位置。 3. 指南3:加强社会参与和沟通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求。通过 与相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各方的沟通协商,达成共识,提高规划的可 行性和可接受性。

二、土地评估 土地评估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价值和潜力评估的过程,以便为土地 买卖、开发建设、征地拆迁等提供决策依据。土地评估的准确性对于 相关方面的决策和交易具有重要影响。 1. 指南1:收集充分的数据和信息 进行土地评估前,需要收集充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用途、土地性质、政策法规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的交通、环境、经济等因素。 2. 指南2: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土地评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3. 指南3: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 土地评估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如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 可能引起土地价值变动的因素,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在评估结果中 进行合理的说明和分析。 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评估的实践,下面将通过一个 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某城市规划部门委托勘测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评估工作。勘 测师首先调研了城市发展战略、土地资源现状和相关政策文件。在与

建德市梅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

(2006.2023年) 2014调整完善版 方案 二。一六年五月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4)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8) 第四章耕地保护规划 (11) 第五章建设用地规划 (14) 第六章土地整治规划 (20)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2) 第八章附则 (3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是梅城镇行政辖区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辖区内进行的各项土地保护、开发、利用、整治活动,都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多规合一''为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和战略要求,认真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强调从“保障规划”向“保护规划”、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从“指标规划''向"空间规划”的转变,促进梅城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三线管控:优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统筹安排梅城镇生态、生活、生产用地,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严格管控,强化规划约束力。 2、节约集约、持续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紧凑布局产业用地,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通过缩减增量来撬动存量和挖潜,促进梅城镇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3、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发挥梅城镇地域与资源优势,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兼顾重点与一般,突出产业特色,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多规合一、公众参与:充分衔接相关规划,规划编制时与相关规划相互协调;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指南(定稿教学文稿

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指南(试行) 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 广东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〇七年九月

《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规划设计指南(试行)》 编制单位和编委会 编制单位: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广东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编委会主任:李朝明 编委会副主任:瞿志印蒋育燕 编委会成员:张奕民容康栋罗道汉江振河何伟俊杨然明 主要起草人:李少权林春模梁海涛吴佩荣林庆裕关良波李国龙宋俊华刘强董辉龙曾彩华 主要审稿人:瞿志印容康栋罗益信何伟俊杨然明黄炳森王博卢文海邱森才

前言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土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自1992年实施以来,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在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当前推进我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极为有效的载体。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以及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有关规范、技术资料等,结合我省的实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邀请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及省内外多名农田水利专家一起编制了《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指南(试行)》,作为今后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技术规范和业务指导资料。《指南》以土地治理项目的灌排渠系和机耕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概算编制、设计图纸要求、设计范例等为主要内容,收录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主要政策文件和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数据资料,以实现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指南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村发展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指南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 动农村发展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指南: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村发展 一、引言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规划和管理农村土地资源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指南和方法,以推动农村发展。 二、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1. 制定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重点,合理界定农村建设用地、农田保护用地和资源开发用地等功能区域。 2. 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农村土地多功能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村经济效益。 三、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1.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托管、股份合作、土地租赁等形式的土地流转管理。 四、加强农村土地保护

1. 加大农田保护力度,优化农田利用结构,保障耕地质量和数量充足,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 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和价值链水平。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六、发展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经济 1. 鼓励发展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 2. 提倡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推进农村能源的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七、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 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八、总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一、前言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术语定义 二、编制范围与内容 2.1 编制范围 2.2 编制内容 三、编制原则和方法 3.1 编制原则 3.2 编制方法 四、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2 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 4.3 社会经济基础调查 五、发展战略及规划目标 5.1 发展战略

5.2 规划目标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6.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6.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七、规划实施及监测 7.1 规划实施 7.2 规划监测 八、规划编制的质量控制 8.1 规划编制的质量要求 8.2 质量控制的组织和实施 九、编制报告的撰写 9.1 编制报告的组成 9.2 编制报告的撰写要求 十、编制报告的审查与批准 10.1 编制报告的审查 10.2 编制报告的批准

十一、附则 11.1 审查程序 11.2 技术资料的保存 11.3 编制报告印制和装订 一、前言 1.1 编制目的 本技术规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实际,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指导。 1.2 编制依据 本规程的编制依据主要有以下法律、法规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修订版); 2)《城乡规划编制技术导则》(GB/T 50198-2011); 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导则》(GB 50168-2015);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范》(GB 50190-2019)。 1.3 术语定义 本规程中涉及的术语定义如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对一个地区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规划的计划,包括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用途结构、空间组织、保护和利用等内容。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一个地区内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情况、土地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的 内容。 3)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对一个地区内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 的内容。 4)社会经济基础调查:对一个地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包括人口、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二、编制范围与内容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试行)》。该指南旨在明确土地规划的分区划定和用途分类,为各级政府和 规划机构提供指导,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分区划定 1.城市功能区划 城市功能区划依据城市发展战略和规模,将城市划分为中心城区、城 市副中心、城市新区、城市郊区和城市边缘区。在中心城区内,主要集中 商业、金融、文化、教育、政府等功能;城市副中心则是城市的次级商业 中心,承担一部分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城市新区是承接城市拓展和 功能转移的区域,注重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城市郊区是农业、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的重点区域;城市边缘区主要是为城市发展提供 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 2.乡村功能区划 乡村功能区划将乡村划分为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区、乡村生态保护区和卫生农村建设区。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区是重点支持农业 生产的区域,提供农田、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服务等支持;乡村旅游和 休闲区是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的区域,提供度假别墅、旅游景点 等设施;乡村生态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卫生 农村建设区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用途分类

1.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分为住宅用地、商务用地、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住宅 用地是供居民居住的用地,包括单户住宅用地和多户住宅用地;商务用地 是用于商业和办公等商务活动的用地,包括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等;工业 用地是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用地,包括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等;公共 设施用地是供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用地,包括学校、医院、体育设施、文 化设施等。 2.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园地。耕地是主要用于农作物种 植和农业生产的土地;林地是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牧草地是用于 畜牧业的饲养和放牧;园地是用于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种植。 3.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4.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包括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和矿产资源用地。交通用地是用于 交通运输的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设施;水域用地是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用地是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 利用。 总之,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的制定将为城乡发展提 供指导,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和规划机构应按照 指南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 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 一、背景介绍 土地整治是指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 利用效益和环境质量。土地整治规划方案是指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明确整治目标、范围、内容和实施步骤,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 二、整治目标 1. 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通过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 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2. 改善土地环境质量。通过整治,减少土地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土地的生态功 能和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通过整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利用强度,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整治范围 本次土地整治规划方案主要针对XX市XX区的农村土地进行整治,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四、整治内容 1. 农田整治 - 土地平整:对农田进行平整处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灌溉效果。 -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 力和保水能力。

- 农田排水:修建排水沟和排水管网,改善农田的排水条件,防止水浸和涝灾。 - 农田防护:修建农田防护设施,如围墙、护坡等,保护农田免受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2. 林地整治 - 林木更新:对老龄化、病虫害严重的林木进行更新,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林地防火:修建防火道路和消防设施,加强林地的火灾防控能力,保护林地资源。 - 林地保护: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监管,防止非法采伐和滥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草地整治 - 草地种植:进行草地的种植和更新,提高草地的饲草能力和抗旱能力。 - 草地保护:加强对草地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过度放牧和破坏,保持草地的生态平衡。 4. 水域整治 - 河道清淤:对水域的河道进行清淤,保持河道的通畅,防止水患和涝灾。 - 水域治理:加强对水域的污染治理,减少水域的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 五、实施步骤 1. 制定整治方案:根据整治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内容和实施步骤。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一、导言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计划。它 对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四 个方面阐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南原则,包括: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与管理。 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不同类型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评估、 分类管理和精细规划,确保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2. 保护农用地 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优先保障农业生产需要。提倡多种方式扩大 农用地面积、提高土地肥力和适度集约化经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合理利用城乡接合部土地 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土地的开发和管理,促进农村和城市有机融合。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引导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生态环境保护 1. 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资源禀赋,划定并保护重要生态功 能区,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加强生态修复,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持 续改善。 2.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土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治 农田水土流失等工作。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确保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 发展循环农业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施循环农业,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土 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和农田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四、农村经济发展 1.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 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注重发展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 2. 支持农村创业创新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创业环境建设,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创新。提供 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 增长。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是一种指导规划者在城市和县镇等层面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南。该指南主要包括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分区划分和用途分类标准,为规划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指导,以便统一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并保证城市和县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是指将土地按照不同的功能、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达到城乡发展平衡、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常见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区、产业集聚区、生态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等。 1.城市中心区: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包括商业区、行政中心、金融区等。这些区域的功能集中,交通便捷,各类服务设施齐全,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域。 2.城市发展区: 城市发展区是城市扩展的主要区域,包括城市新区、产业园区等。这些区域适合进行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规划者应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是一种集中发展特定产业的区域,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这些区域具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环境,能够吸引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4.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设置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这些区域的土地利用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区域,包括农村集镇、行政村等。这些区域的规划应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保证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是指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包括住宅小区、住宅楼群等。这些土地应规划合理的住宅区域,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2.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服务的土地,包括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这些土地应规划合理的商业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商业服务,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 3.工业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对土地利用目标、原则、方针、政策、重点区域和项目的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应该以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这包括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建设用地面积等方面。规划目标的明确,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规划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科学性、统筹性、可行性和灵活性。这些原则旨在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充分考虑城市和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重点区域和开发项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重点区域和开发项目,包括城市中心区、产业园区、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生态保护区等重要区域。同时,规划也会列举出针对城市发展的重点开

发项目,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综合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科技创新等。 四、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重要的一点是制定了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明确优先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空间功能分工的原则。土地利用方式的规划包括开发、保护和利用顺序、空间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土地利用结构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用地用量和用地比例等方面。 五、保障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需要考虑保障措施,以确保规划落实和实施。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律、技术、经济等方面,例如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城市绿化计划、土地拍卖制度、土地增值税政策等。 六、规划实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落实到实际的使用中。规划实施包括规划方案和实际实施过程。规划方案需要制定详细的指南和计划,以指导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反馈和调整规划方案。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规划目标、规划原则、重点区域和开发项目、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保障措施和规划实施,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合理 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的过程。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提高土地资源 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土地利用规 划指南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各行业的土地利 用行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大化效益。本文将从农业、 工业、建设、交通和生态五个方面,详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 标准。 一、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在农业领域的首要任务是保 障农民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注重农作物 的适宜种植区划,确保农田的耕地质量和数量,提高农业产能和效益。同时,还要兼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 用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精细管理。 二、工业 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工业用地规划 要科学安排不同产业类型的用地布局,提高用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工业用地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此外,还要考虑到工业用地与居民区、交通枢纽等的协调关系,确保城 市发展的和谐与可持续。 三、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在建设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合理安排城市土地的各类功 能和用途,有效规划城市的建设用地、公共设施、住宅区等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便利性。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还要注重城市 的面貌和景观,保留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 和品质。 四、交通 交通是城市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血脉,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交通规划要 跟随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道路、轨道交通、机场和港口等交通 设施的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还要考虑到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性 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交通的畅达性和效率。 五、生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规 划要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区域,限制开发和利用,保护 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加强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以上是对土地利用规划指南的五个方面的详细论述。通过科学规划 和管理,我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和 社会的和谐进步。土地利用规划指南的实施需要各行业的共同努力和 有效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美 丽宜居的城市和乡村。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为指导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调整方案)编制,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 2号)、《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规定》()等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中的调出地块指的是使用有条件建设区时,拟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调出的地块;调入地块指的是与调出地块相对应的拟调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的地块。调入、调出地块合称为调整地块。 1编制原则 不突破县(市、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 优先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发展战略用地; 与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不得涉及基本农田,不得跨县(市、区L 2编制依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广东省土地^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规走》() 《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 51号)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 T1021-2009 \ 《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 T1022-2009 )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 《乡级土地^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关于印发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67号)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 222号) 3编制程序 准备工作 明确编制组织机构,落实编制经费。收集与整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文本、图件、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有条件建设区划走与使用情况,初步选择调入、调出地块(调入调出均以实际调整的地块范围为计算单位,不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图斑为单位,下同\ 实地调查 对初步选择的调入、调出地块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整地块的范围界线、现状地类和面积。调入地块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实地上若为建设用地,应予以解释说明,属违法用地的,需提供违法用地处理文件;调出地块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地上都必须是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并未经批准为建设用地。若调出地块已经批准为建设用地,则应依法撤销其用地批文。 方案编制 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的文本、图件、数据库等,并按规走开展听证、公示、征求部门意见工作。 方案审批.公告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次 1 总则 2 用地分类 2.1 一般规定 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1 总则 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用地分类 2.1 一般规定 2.1.1用地分类应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使用本分类时,一般采用中类,也可根据各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2.2.1村庄规划用地共分为3大类、10中类、15小类。 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表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

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A.0.1 村庄规划用地应按表A.0.1进行汇总。 表 A.0.1 村庄规划用地汇总表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条文说明 编写说明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根据编制需要展开实地调研,征求了专家和相关部门对于用地分类的意见,并与相关国家标准相衔接。 为便于广大规划编制、管理、科研、教学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指南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指南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 1 总则8 2 用地分类9 2.1 一般规定9 2.2 村庄规划地分类9 3 村庄建设用地11 4 非村庄建设用地13 5 非建设用地 14 1 总则 1.0.1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于2007年废止,现有的《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等相关标准对村庄规划用地类别没有细分,目前缺乏用地分类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导,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1.0.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用于指导各地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等工作,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总结问题和经验,修改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试行)

---------------------------------------------------------------最新资料推荐------------------------------------------------------ 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试 行) 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试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四年十月 1/ 69

前言为了探索、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制度,提高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基于县级规划中期评估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国土资源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浙江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特制订本规划调整完善指南。 本指南包括总则、规划调整完善前期工作、规划主要调整完善内容和成果要求等内容。 本指南的附录 A 至附录 K 是指南的组成部分。 本指南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最新资料推荐------------------------------------------------------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1 一、适用范围......................................................... ....................................... 1 二、术语和定义......................................................... ................................... 1 三、调整完善依据......................................................... ............................... 1 四、指导思想......................................................... ....................................... 1 五、规划调整完善主体......................................................... ....................... 1 六、规划范围与期限......................................................... ........................... 2 第二章前期工作......................................................... ......................................... 3 一、基数转换......................................................... ....................................... 3 二、调查研究......................................................... 3/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