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

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

动状态。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___

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有关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

上做_______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而抽象

概括出来的。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

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

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

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

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验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拉力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长木块,B.木块,C.毛巾,D.棉布,E.弹簧测力计,F.砝码,G.多支圆珠笔芯.

(1)实验时应使木块在拉力作用下做_________运动,利用拉力与摩擦力是___________力的原理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为了检验猜想①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___________和图___________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l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步骤2 :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更大的速度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请对上述实验过程做出你的评价:

(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吗?你如何实验?

5、小华和小刚两组同学研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 小华实验时,发现如图16所示的状态,应将平衡螺母向调

节.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

(2)调节好杠杆后,小华将两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又将弹

簧测力计钩在杠杆b处的细线上,为使杠杆平衡,应竖直拉

弹簧秤(填“向上”“向下”);操作时,小华发现弹簧秤读数偏小,不能准

确读数,请你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3)小华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动力Fl/N 动力臂1/m

阻力F2/

N

阻力臂2/m

l 2 0.2 l 0.1

2 l 0.08 2 0.04

这两组数据中,第__________次实验的数据肯定有错误。

(4)小华更正错误后,又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一次实验,共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_____。

(5)小刚也进行了实验操作,得到了一组数据:

他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认为他的实验存在什么问题?

(6)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刚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

的钩码,他发现杠杆_________端将下沉了。

6、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

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

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5) 小明和小华正确实验后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他们得到两个准确结论是: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3

、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数据记录:

(1) 比较序号为_ 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 ;

(3) 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__

8、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

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

首先,他们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在老师帮助下将同学们的猜想归纳如下:

猜想l: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小军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1和猜想2,选用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A、B、C并测出了它们的重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比较图中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

②比较图中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猜想3是小民所在组的同学提出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民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3,选用了与小军所在组相同的圆柱形物体A,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到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体A:底面积20 cm2、高5 cm的圆柱体,

液体:酒精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h/cm 1 3 5 7 9 受到的浮力F浮/N 0.2 0.5 0.8 0.8 0.8

之后,他们在与其他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进行着探究:

(4)如图所示,小军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人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 ,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______________N ,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_N 。

②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③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④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 关系的图像是( ) ⑤圆柱体的密度为

9、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 ,机械效率是 。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 大小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10、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提出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的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木块的拉力与斜面平行,并且匀速拉动木块.

右表是该小组根据此猜想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

⑴请将表格中空格处的数据填写完整; ⑵由以上表格得出“斜面越陡机械效

率越高”的结论,要得到此结论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次数

钩码重 G /N 钩码上升 高度h /m 有用功

/J 测力计 拉力F /N 测力计移动 距离s /m 总功

/J 机械效率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推知:高度相同的斜面,越长越___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出一条即可)。

(6)你认为该实验中较难控制的操作是

11、测功率

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11所示),小丽同

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⑴、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⑵、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12、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1)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图,选择的理由是:

(2)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3)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3、在下图中,甲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

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

碰到同一木块上。乙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

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

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小车与所受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大小,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于物质的特性---密度

1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亮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他用天平、水和量筒(还有细线和细针)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表记录了实验中的测量数据:

(1)分析表中实验次数l、2、3(或4、5、6,或7、8、9),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初步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不相同。

(3)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

(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

加水到标记 取出小石块 再加水至标记

图13 甲图17乙

50

4030

20

10ml

0 1 2 3 4 5g 2010g g (b)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了物质的特性即物质的(物理量的名称)。物理中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 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2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

(3)如图13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3

。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 3

。 17、小刚为了测量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 侧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 g . (2)在量筒中注入15mL 水,系上细线后将矿石放入量筒,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 cm 3.

(3)根据以上数据算得矿石的密度为 g/cm 3.

(4)假如细线的体积不能忽略,所测矿石的密度比真实值 (大/小).

18、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

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 ;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17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 cm 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17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 为 g ;

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ρ= g/cm 3

. (2)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 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 1 ;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 2 .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物质

实验次

数 体积V/

质量 m/g l L0 10 甲 2 15 15 3 25 25 4 10 8 乙 5 20 16 6 25 20 7 5 9 丙

8 25 45 9

30

54

0 1 2

3 4 5 50g 10g g 图1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词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