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专题一 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例1求图1(a)所示梁截面 A 、C 的剪力和弯矩。

解:1)求反力

kN 5=A

F ,kN 4=B

F

2)求A 左截面的内力,如图(a)所示。 0=∑i

Y , 0=+左SA p F F ,kN 3-=左

SA F 0=∑O M ,02=+?左A p M F , m kN 6?-=左

A M

3)求A 右截面的内力,如图(b)所示。 0=∑i Y ,0=+--A SA p F F F 左,kN 2=左

SA F 0=∑O M ,02=+?右A p M F , m kN 6?-=右

A M

4)求C 左截面的内力,如图(c)所示。 0=∑i Y ,02=-?--左SC P A F q F F ,0=左

SC F

0=∑O M ,01224=+??+?-?左C A p M

q F F ,=左

C M m kN 4?-= 5)求C 右截面的内力,如图(d)所示。 0=∑i Y ,02=-?--右SC P A F q F F ,0235=--=右

SC F

0=∑O M ,012241=++??+?-?右C A p M M q F F ,=右

C M m kN 6?-=

(((((

【小结】①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时,既可取梁的左段为脱离体,也可取右段为脱离体,两者计算结果一致。一般取外力比较简单的一段进行分析。②在解题时,通常假设截面上把内力为正,若最后计算结果是正,则表示假设的内力方向(转向)与实际是相同的,否则是相反的。③该题也可以不画受力图,不写平衡方程而由前面的结论直接求得结果。

例2试计算图2所示各梁指定截面(标有细线者)的剪力与弯矩。

解:(a)取A +截面左段研究,, 0SA A F F M ++

== 取C 截面左段研究,, 2

SC C

Fl F F M == 取B -截面左段研究, , SB

B

F F M Fl == (b) 求A 、B 处约束反力 如图(d)所示,l M F F e

B A /==

取A +截面左段研究,, e

SA A A e

M F F M

M l

++

=-=-=

图2 A M e

(b B C

l /

l /A

C B l /

l /2 (a)

F q

A C

B l /

l /2 (c)

F A

A M e

B

C

F

取C 截面左段研究,

, 22

e e SC A A e A M M l F F M M F l +=-=-

=-?=

取B 截面右段研究,, 0e

SB

B B M F

F M l

=-=-

= (c) 求A 、B 处约束反力 取A +截面右段

研究,2

33, 22248

SA A l ql l l ql

F q M q +

+

=?==-??=-

C -截面右段研究,2

, 22248

SC C l ql l l ql F q M q -

-=?==-??=-

C +

研究

2

, 22248

SC C l ql l l ql F q M q +

+=?==-??=-

取B -截面右段研究,0, 0

SB B F

M -

-==

例3试写出图3所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

(

解:(a ) 求支反力

0=∑C

M : 0310126=?--?Ay

F , kN 7=Ay

F 0=∑Y : 010=-+By

Ay

F F , kN 3=By

F 列内力方程,

??

?<<-<<=63

kN 330 kN 7)(S

x x x F , ?

??≤≤≤≤?-?-=6

3 30 m kN )6(3m kN 127)(x x x x x M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

图4

(b ) 求支反力

0=∑B

M :02

21

2

=?

+-?l ql ql

l F Ay

, F Ay =0

0=∑Y :0=-?-+ql l q F F By Ay ,ql F By 2=

列内力方程

23

0 )(S l x l l

x ql qx x F <<<≤??

?-=

??

?≤≤≤≤---=23

0 )23(2

)(2l x l l x x l ql qx x M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4利用内力方程作图4(a)所示

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AC 段有:x x q 5)(=

2

5.210)(x

x F S

-=,(0

3

6

510)(x x x M -=,(0≤x ≤2)

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b)(c)所示。

由于结构是对称的,荷载也是对称的, BC 段与AC 段的F S 图是反对称的,M 图 是对称的,据此特点可方便地作出AC 段 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5试用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判断图5所示各梁的内力图形态,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a ) 根据微分关系:()()x F x

x M

S

d d = 和 ()()q x x M x x F ==2

2

S

d d d d AC 段:q 为常数,且0

的斜直线,M 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

CB 段:q 为常数,且0>q ,F S 图从左到右为向上

的斜直线,M 图为向下凹的抛物线。

在C 截面处,F S 图连续,M 图光滑。 求得几处特殊截面的内力值后即可作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

(

(b ) 求支反力 0=∑A

M : ()022

132

2

=??-

+?a q qa

a F By

3

qa F By =

0=∑Y :

2=?-+a q F F By Ay ,

3

5qa F Ay =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

AC 段:q 为常数,且q <0,F S 图从左到右为向

下的斜直线,M 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在距A 端a 35截面处,M 取极大值。 CB 段:0=q ,F S 图为水平直线,且F S <0,M 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

在C 截面处,F S 图连续,M 图光滑。

求得几处特殊截面的内力值后即可作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c) 求支反力

0=∑A

M :()022

1

32

=?-??-?a qa a q a F By , qa F By

=

0=∑Y :

02=-?-+qa a q F F By

Ay

, qa F Ay

2=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

AC 段:q 为常数,且0

的斜直线,M 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C 截面处,有集中力F 作用,F S 图突变,M 图不光滑。

CD 段:q 为常数,且0

的斜直线,M 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

DB 段:0=q ,Q

F 图为水平直线,且F S <0; M 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

(

图5 (

(d)求支反力

0=∑B

M : 0

4

621

862

=??--?Ay

F ,kN

33.9=Ay

F

0=∑Y :

046=?-+By

Ay

F F , kN 67.14=By

F

判断内力图形态,作内力图

F S 图:AD 段,0=q ,为水平直线;

DB 段,00,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

C 截面处,有集中力偶e

M 作用,有突变; CD 段,0=q ,且F S >0,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且ab c b //';

DB 段,0

22截面处,F S =0,M 取极大值17.93kN ?m 。

例6试用叠加法画出图6所示梁的弯矩图。

图6

解:(a)

(b)

例7试用画出图7 (a )所示梁的

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将梁从

铰B 处分开,计算梁的外约束反

力,如图7 (b)。 F Ax =F Bx =F'Bx =

0,

F Ay =F By =F'By =

F D =qa ,

M A = qa 2

2)该梁的内力图应分成AB ,BC 和CD 三段绘制,各段的起点和终点内力值时应首先确定,用截面法计算出这些截面的内力并列于表1中,其中2a -和2a +分别为C 偏左和偏右侧截面的坐标。

3)根据梁的内力微分关系,逐段判断内力图的大致形状并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①先作剪力图。按一定比例,在坐标系中首先确定AB 、BC 和CD 梁段端点的剪力坐标点。AB 段梁无分布载荷,由

图7 (a)

(b) (c) (d)

)()

(S x q dx

x dF =可以知道其剪力图线为水平直线;BC 段

梁因q <0,剪力图为下斜直线;同理,CD 段梁

因q >0,剪力图为上斜直线,用上述直线连接这三段梁的端点,即可得到该梁的剪力图,如图7 (c )所示。

②再作弯矩图。AB 梁段因q =0,剪力图为水平线,且其剪力F S =qa >0,则知道弯矩图为上斜直线;同理,BC

梁段因)()(2

2x q dx

x dM =,弯矩图为上凸抛物线,CD

梁段由于q >0,为下凸抛物线。在C 截面作用有集中力偶qa 2,弯矩数值由qa 2/2突变到-qa 2/2。根据关于梁的

弯矩图的曲线形状的分析,从梁左端A 截面开始,连接各梁段端截面的坐标点,即可方便地绘制出梁的弯矩图,如图(d )所示。

例8试用分段叠加法作图8(a )所示梁的弯矩图。

解:1)计算支座反力

kN 15A

=F ,kN 11B

=F

(b)

(a) 图8

2)求控制截面处的弯矩。

本例中控制截面为C 、A 、D 、E 、B 、F 各处,其弯矩分别为: 0

C =M

m kN 1226A

?-=?-=M

m kN 824241566D

?=??-?+?-=M m kN 10211322E

?=?+??-=M m kN 4122B

?-=??-=M 0F

=M

3)把整个梁分为CB 、AD 、DE 、EB 、BF 五段,然后用区段叠加法绘制各段的弯矩图。方法是:先用一定比例绘出CF 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纵标,然后看各段是否有荷载作用,如果某段范围内无荷载作用(例如CA 、DE 、EB 三段),则可把该段端部的弯矩纵标连以直线,即为该段弯矩图。如该段内有荷载作用(例如AD 、BF 二段),则把该段端部的弯矩纵标连一虚线,以虚线为基线叠加该段按简支梁求得的弯矩图。整个梁的弯矩图如图8(b)所示,其中AD 段中点的弯矩为:m kN 2?=AD

M 。 例9图9(a )为梁的剪力图,试求此梁的荷载图与弯矩图(已知梁上无集中力偶)。

解:1)求荷载图

由F SA=-50kN知梁在A处有一向下集中力为50kN,B截面两侧剪力由-50kN突变到50kN,故梁在B截面必有一向上荷载100kN。

AB段、BC段F S图为水平线,故两段无分布荷载作用,q=0。CE段为右下斜直线,斜率为常量,故梁上必有向下的均布荷载,荷载集度大小等于剪力图的斜率,即

50

25/2

q kN m =

=

E 截面的剪力由-50kN 变到0,故梁上必有向上的集中力50kN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画出梁的荷载图如图9(b )所示。

(2)求弯矩图

AB 段:F S 为负值,且为水平线,故M 为一向上斜直线。M A =0,M B 的大小等于AB 间剪力图面积,即

M B =-50×1=-50kN·m BC :F S 为正值,且为水平线,故M 为一向下的斜直线。

()505010a

c

B

S

b

M M F x dx =-=-+?=?。

CE 段:q <0,M 为一下凸曲线。q =-25kN/m ,D 点F SD =0,M 有极值,

1

(502)05050kN m 2

D c

M M =+??=+=?。 E 端铰处无集中力偶,M A =0。

根据上述分析,画出梁的弯矩图,如图9(c )所示。 练习题

1、试求下列各梁在指定1、

2、3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

2、试写出下列各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a

(b

(d

3、分别用微分法和叠加法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支座反力已给出)。

(e (f 题2图

(a

(b

(c

(d

(e

(f

(g

(h

(i

(j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力和轴力图、直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条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和压缩时杆件的变形、虎克定律、横向变形系数、应力集中;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薄壁圆筒的扭转,剪切虎克定律、切应力互等定理;静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形心主轴和形心主惯性矩概念;应力状态的概念、主应力和主平面、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应力圆)、三向应力圆,最大切应力、广义胡克定律、三个弹性常数E 、G 、μ间的关系、应变能密度、体应变、畸变能密度;强度理论的概念、杆件破坏形式的分析、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畸变能理论、相当应力的概念;疲劳破坏的概念、交变应力及其循环特征、持久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章 a 绪论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1、 变形分为两类:外力解除后能消失的变形成为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 残余变形。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 连续性假设:材料无空隙地充满整个构件。 2、 均匀性假设:构件内每一处的力学性能都相同 3、 各向同性假设:构件某一处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第三节 内力与外力 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①用假想截面将杆件切开,得到分离体②对分离体建立平衡方程,求得内力 第四节 应力 1、 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微体的互垂截面上,垂直于截面交线的切应力数值相等,方向均指向或离开交线。 胡克定律 2、 E σε=,E 为(杨氏)弹性模量 3、 G τγ=,剪切胡克定律,G 为切变模量 第二章 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 轴力和轴力图、直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条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和压缩时杆件的变形、虎克定律、横向变形系数、应力集中 第一节 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分析 1、 拉压杆受力的平面假设: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杆件轴线。即,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变,正应

材料力学内力图绘制详细讲解

一、由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 例 5.4 力图。 解 根据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见图5.18(b)),绘图分析过程及步骤如下。 从左向右绘制,始终取右边部分为研究体。在截面A 有集中力F 1,使研究体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1大小,此时 F N =(0+500)N=500 N ;在AB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B 有集中力F 2,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2大小,此时F N =(500+420)N=920 N ;在BC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C 有集中力F 3,使研究体受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3大小,此时F N =(920-280)N=640 N ;在CD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D 有集中力F 4,使研究体受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4大小,此时 F N =(640-800)N =-160 N ;在DE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E 有集中力,由于轴力曲线与轴线围成封闭图形,故轴力 (b ) (a)

突变为0。 例5.5有一根阶梯轴受力如图5.19(a)所示,试绘制阶梯轴的轴力图。 图5.19 解从右向左绘制,始终取左变部分为研究体。根据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见图5.19(b)),绘图分析过程及步骤如下: 在截面A有集中力F1,使研究体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1大小,此时F N=(0-10)kN=-10 kN;在AB段有均匀分布载荷,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以斜直线规律向正方向渐变,轴力渐变大小为均匀分布载荷大小,此时F N=(-10+10×2)kN=10 kN;在截面B没有力,故此截面轴力没有变化;在BC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C有集中力F2,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2大小,此时F N=(10+10)kN=20 kN;在CD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D有集中力,由于轴力曲线与轴线围成封闭图形,故轴力突变为0.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材料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1.材料力学:研究构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内力、变形、以及破坏或失效一般规律的科学,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论力学:研究物体(刚体)受力和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3.构件的承载能力:为保证构件正常工作,构件应具有足够的能力负担所承受的载荷。构 4.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强度要求、刚度要求、稳定性要求 5.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构件,由各种材料所制成,材料的物质结构和性质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为固体。任何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即变形。因此,这些材料统称为变形固体。 第二章:内力、截面法和应力概念 1.内力的概念: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构件,对于所取的研究对象来说,周围的其他物体作用于其上的力均为外力,这些外力包括荷载、约束力、重力等。按照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外力又可分为分布力和集中力。 2.截面法:截面法是材料力学中求内力的基本方法,是已知构件外力确定内力的普遍方法。 已知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求m-m截面上的内力,即求m-m截面左、右两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首先假想地用一截面m-m截面处把杆件裁成两部分,然后取任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另一部分对它的作用力,即为m-m截面上的内力N。因为整个杆件是平衡的,

所以每一部分也都平衡,那么,m-m截面上的内力必和相应部分上的外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就可以确定内力。例如在左段杆上由平衡方程 N-F=0 可得N=F 3.综上所述,截面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假想截开在需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用一截面把构件截成两部分。 2、任意留取任取一部分为究研对象,将弃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以截面上的内力N来代替。 3、平衡求力对留下部分建立平衡方程,求解内力。 4.应力的概念:用截面法确定的内力,是截面上分布内力系的合成结果,它没有表明该分布力系的分布规律,所以,为了研究相伴的强度,仅仅知道内力是不够的。例如,有同样材料而截面面积大小不等的两根杆件,若它们所受的外力相同,那么横截面上的内力也是相同的。但是,从经验知道,当外力增大时,面积小的杆件一定先破坏。这是因为截面面积小,其上内力分布的密集程度大的缘故。 如图所示,在杆件横截面m-m上围绕一点K取微小面积,并设上分布内力的合力为。的大小和方向与所取K点的位置和面积有关。 将与的比值称为微小面积上的平均应力,用表示,即: 称为截面m-m上一点K处的应力。应力的方向与内力N的极限方向相同,通常,它既不与截面垂直也不与截面相切。将应力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分量σ和相切于截面的分量τ,其中σ称为正应力,τ称为切应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工程上常用兆帕(MPa),有时也用吉帕(GPa)。 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在机器或结构物中,构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构件的纵向(长度方向)尺寸较横向(垂直于长度方向)尺寸大得多,这样的构件称为杆件。

材料力学内力图绘制详解

一、由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 例 5.4 如图 5.18(a)所示为一绳子受力图,右端固定,试绘制该绳的轴力图。 解 根据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见图5.18(b)),绘图分析过程及步骤如下。 从左向右绘制,始终取右边部分为研究体。在截面A 有集中力F 1,使研究体拉伸变形, 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1大小,此时 F N =(0+500)N =500 N ;在AB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B 有集中力F 2,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2大小,此时F N =(500+420)N =920 N ;在BC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C 有集中力F 3,使研究体受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3大小,此时F N =(920-280)N =640 N ;在CD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D 有集中力F 4,使研究体受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4大小,此时 F N =(640-800)N =-160 N ;在DE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E 有集中力,由于轴力曲 (b ) (a)

线与轴线围成封闭图形,故轴力突变为0。 例5.5有一根阶梯轴受力如图5.19(a)所示,试绘制阶梯轴的轴力图。 图5.19 解从右向左绘制,始终取左变部分为研究体。根据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见图5.19(b)),绘图分析过程及步骤如下: 在截面A有集中力F1,使研究体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1大小,此时F N=(0-10)kN=-10 kN;在AB段有均匀分布载荷,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以斜直线规律向正方向渐变,轴力渐变大小为均匀分布载荷大小,此时F N=(-10+10×2)kN=10 kN;在截面B没有力,故此截面轴力没有变化;在BC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C有集中力F2,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2大小,此时F N=(10+10)kN=20 kN;在CD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D有集中力,由于轴力曲线与轴线围成封闭图形,故轴力突变为0.

材料力学内力图绘制详解

一、由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 例 如图(a)所示为一绳子受力图,右端固定,试绘制该绳的轴力图。 解 根据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见图(b)),绘图分析过程及步骤如下。 从左向右绘制,始终取右边部分为研究体。在截面A 有集中力F 1,使研究体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1大小,此时 F N =(0+500)N=500 N ;在AB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B 有集中力F 2,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 2大小,此时F N =(500+420) (b ) (a)

N=920 N;在BC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C有集中力F3,使研究体受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3大小,此时F N=(920-280)N=640 N;在CD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D有集中力F4,使研究体受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4大小,此时F N=(640-800)N=-160 N;在DE 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E有集中力,由于轴力曲线与轴线围成封闭图形,故轴力突变为0。 例有一根阶梯轴受力如图(a)所示,试绘制阶梯轴的轴力图。 图 解从右向左绘制,始终取左变部分为研究体。根据外力直接绘制轴力图(见图(b)),绘图分析过程及步骤如下: 在截面A有集中力F1,使研究体压缩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负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1大小,此时F N=(0-10)kN=-10 kN;在AB段有均匀分布载荷,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以斜直线规律向正方向渐变,轴力渐变大小为均匀分布载荷大小,此时F N=(-10+10×2)kN=10 kN;在截面B没有力,故此截面轴力没有变化;在BC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C有集中力F2,使研究体受拉伸变形,故轴力在此截面向正方向发生突变,轴力突变大小为集中力F2大小,此时F N=(10+10)kN=20 kN;在CD段没有外力,故轴力不变;在截面D有集中力,由于轴力曲线与轴线围成封闭图形,故轴力突变为0.

材料力学专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专题一 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例1求图1(a)所示梁截面 A 、C 的剪力和弯矩。 解:1)求反力 kN 5=A F ,kN 4=B F 2)求A 左截面的内力,如图(a)所示。 0=∑i Y , 0=+左SA p F F ,kN 3-=左SA F 0=∑O M ,02=+?左A p M F , m kN 6?-=左A M 3)求A 右截面的内力,如图(b)所示。 0=∑i Y ,0=+--A SA p F F F 左,kN 2=左SA F 0=∑O M ,02=+?右A p M F , m kN 6?-=右A M 4)求C 左截面的内力,如图(c)所示。 0=∑i Y ,02=-?--左SC P A F q F F ,0=左SC F 0=∑O M ,01224=+??+?-?左C A p M q F F ,=左C M m kN 4?-= 5)求C 右截面的内力,如图(d)所示。 0=∑i Y ,02=-?--右SC P A F q F F ,0235=--=右SC F 0=∑O M ,012241=++??+?-?右C A p M M q F F ,=右C M m kN 6?-= 【小结】①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时,既可取梁的左段为脱离体,也可取右段为脱离体, 两者计算结果一致。一般取外力比较简单的一段进行分析。②在解题时,通常假设截面上把内力为正,若最后计算结果是正,则表示假设的内力方向(转向)与实际是相同的,否则是相反的。③该题也可以不画受力图,不写平衡方程而由前面的结论直接求得结果。 图 1 (a) (b) (c) (d) (e)

例2试计算图2所示各梁指定截面(标有细线者)的剪力与弯矩。 解:(a)取A +截面左段研究,, 0SA A F F M ++ == 取C 截面左段研究,, 2 SC C Fl F F M == 取B -截面左段研究, , SB B F F M Fl == (b) 求A 、B 处约束反力 如图(d)所示,l M F F e B A /== 取A +截面左段研究,, e SA A A e M F F M M l ++=-=-= 取C 截面左段研究, , 22e e SC A A e A M M l F F M M F l +=-=-=-?= 取B 截面右段研究,, 0e SB B B M F F M l =-=-= (c) 求A 、B 处约束反力 取A +截面右段研究,2 33, 22248 SA A l ql l l ql F q M q ++=?==-??=- 取 C -截面右段研究, 2 , 22248 SC C l ql l l ql F q M q - -=?==-??=- 取C +截面右段研究,2 , 22248 SC C l ql l l ql F q M q + +=?==-??=- 取B -截面右段研究,0, 0SB B F M --== 图2 (b) (a) q B (c) B 图(d)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专题一 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例1求图1(a)所示梁截面 A 、C 的剪力和弯矩。 解:1)求反力 kN 5=A F ,kN 4=B F 2)求A 左截面的内力,如图(a)所示。 0=∑i Y , 0=+左SA p F F ,kN 3-=左 SA F 0=∑O M ,02=+?左A p M F , m kN 6?-=左 A M 3)求A 右截面的内力,如图(b)所示。 0=∑i Y ,0=+--A SA p F F F 左,kN 2=左 SA F 0=∑O M ,02=+?右A p M F , m kN 6?-=右 A M 4)求C 左截面的内力,如图(c)所示。 0=∑i Y ,02=-?--左SC P A F q F F ,0=左 SC F 0=∑O M ,01224=+??+?-?左C A p M q F F ,=左 C M m kN 4?-= 5)求C 右截面的内力,如图(d)所示。 0=∑i Y ,02=-?--右SC P A F q F F ,0235=--=右 SC F 0=∑O M ,012241=++??+?-?右C A p M M q F F ,=右 C M m kN 6?-= (((((

【小结】①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时,既可取梁的左段为脱离体,也可取右段为脱离体,两者计算结果一致。一般取外力比较简单的一段进行分析。②在解题时,通常假设截面上把内力为正,若最后计算结果是正,则表示假设的内力方向(转向)与实际是相同的,否则是相反的。③该题也可以不画受力图,不写平衡方程而由前面的结论直接求得结果。

材料力学中内力图的直接画法

材料力学中内力图的直接画法 摘要:介绍一种关于材料力学中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等内力图的直接画法,建立内力的增减与外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内力图;直接画法;内力;外力。 画内力图是材料力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而不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不好理解,总是不清楚题目要求的截面上的内力应该怎么求。尤其是弯曲内力中的剪力与弯矩。为了使同学更好地理解构件的内力、画好内力图,经过摸索与思考,我总结出了关于内力图的一种简单的画法。本文中约定在各内力图中向上的方向为正向,画图时从左向右画。希望老师和同学予以指正。 1.轴力、扭矩图 轴力图完全可直接根据外力的大小与方向直接画出来。以水平杆为例,如杆左端有约束,首先求出约束力(外力),向左的外力会引起轴力增加,而向右的外力会引起轴力减小。例如:图1中所示的杆的A、B、C、D点分别作用有大小为5P、8P、4P、P的力,方向如图1,试画出杆的轴力图。 解:用截面法求OA段内力N1设置截面如图1. X=OV1-P A+P B-P C-P D=0 N 1-5P+8P-4P-P=0N 1 =2P 同理,求得AB、BC、CD段内力分别为:N 2=-3P,N 3 =5P,N 4 =P。轴力图如图1所示。

如果用直接法,只需要求出O截面的约束力R。由平衡方程R=2P,方向向左, 故O截面的轴力从0增加到2P。OA段无外力,轴力均为2P。A截面作用有外力P A =5P,方向向右,轴力在该截面将减小5P,即从2P降为-3P。AB段无外力,轴力均为-3P。B截面作用有外力8P,方向向左,该截面轴力将增加8P,即从-3P升到5P。BC段轴力为5P,C截面有外力4P,方向向右,轴力在该截面下降4P。CD段轴力为P,D截面有外力P,方向向右,该截面轴力下降P,最终为O轴力图终点与x轴重合。 关于扭矩图中扭矩正负的规定,用直接法,将外力偶用右手螺旋法则进行矢量化,矢量沿轴线方向,一水平轴为例,向左的外力偶矩将引起扭矩的增加,向右的外力偶矩将引起扭矩下降,因此在直接法中,扭矩图的画法与轴力图的画法 完全一样。例如:已知图2中m 1=159kN.m,m 2 =m 3 =4.78kN.m,m 4 =6.37kN.m,画该 轴的扭矩图。 直接法:将各外力偶矩矢量化。A截面外力偶矩方向向右,大小为4.78kN.m,故扭矩在改截面下降4.78kN.m,即从0变为-4.78kN.m变为-9.56kN.m。BC段的

材料力学内力求解小技巧

材料力学内力求解小技巧 许秀兰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摘要:构件发生轴向拉压、剪切与挤压、扭转与弯曲等变形时,均可采用截面法来研究其内力,即将构件假想地沿某一横截面切开,去掉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同时在该截面上用内力表示去掉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建立保留部分的静力平衡方程求出内力。按照上述步骤求解构件变形时的内力,解题过程较繁琐、麻烦,我们可以将其进行简化,先找出内力的正向,运用下面的相关计算公式,利用口诀“相反为正”来快速准确的求解。 关键词:截面法;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相反为正; 1、引言 材料力学是高等高职高专技术学校机械类、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制造、土木工程类等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或构件)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为后续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液压与气动技术等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作为技术工人运用力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和建造公路与桥梁,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的力学问题提供了知识上的保证,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技术应变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材料力学特点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抽象、教学内容繁杂易混淆等特点,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本课程又与很多后续课程密切相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对专业课的学习,所以有必要对以往的教学进行适当改革,简化公式推到过程重视其灵活应用,简化求解思路与过程,善于进行比较归纳总结,找出相互间的异同和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材料力学内力分析计算 构件在工作时,一般要承受载荷、自重、约束力等作用,构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会随着外的增加而增大,但内力的增加时有限的看,若超过某一限度,构件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被破坏。为了保证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安全可靠地工作,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