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运动鞋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李宁运动鞋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李宁运动鞋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李宁运动鞋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一,前言部分

品牌延伸在现实中纷纷被各企业视作拓展市场,提升知名度的利器,然而在品牌延伸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失败的品牌延伸案例也屡见不鲜,因而对品牌延伸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品牌延伸的理论性探讨出发,了解实施品牌延伸的优势,指出了目前品牌延伸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和策略两个角度给出了实施品牌延伸的对策。

二,主体部分

品牌延伸理论

关于母品牌和子品牌。Rohini Ahluwalia在《How Far Can a Brand Stretch》一文中从消费者对品牌感知自我重建的角度分析了消费者自我感知与母品牌、子品牌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文中指出,子品牌与母品牌之间的适配度越高,品牌延伸的价值就越大,在延伸品牌下的产品带来的价值也就越大,同时,消费者对延伸品牌的接受度就越高,对品牌感知的自我重建过程就越容易,对延伸品牌的接受度就越高。

关于“认知质量”。艾克和凯勒(1990)对此的解释是,只有当品牌延伸“幅度”不是太宽时,“认知质量”才会对消费者如何评价品牌延伸产生正面影响。换句话说,如果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缺乏“相似性”或“关联性”,那么即使原品牌具有很高的认知质量,也不能保证延伸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奥格威(David Ogilvy)品牌结构论指出,品牌是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和纽带,品牌所囊括的内容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历史、声誉、价值、广告风格、文化、个性等的无形组合构成了品牌。消费者自身的知识、体验和购买及使用经验,也会影响品牌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科特勒(Philip Kotler,2001)品牌结构论认为,品牌至少有六方面: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以及用户。琼斯(Katie Jones)品牌利益论是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以及附加利益的产品。艾克(David Aaker)品牌关系论将品牌定义为产品、符号、人、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沟通,品牌是一个全方位的构架,牵涉到消费者与品牌沟通的方方面面。

实施品牌延伸的优势

曾德国在《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策略探讨》中指出:品牌延伸有利于充分利用品牌资产的价值;有利于产品进入新的市场;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投入费用;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调整或转移;有利于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品牌资产;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侯钢在《浅析品牌延伸》中提到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优势:1、企业在利用自己己经树立起来的市场形象推广新产品时,新产品以同一品牌投放市场,可以利用消费者对该品牌已有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及忠诚心理,实现品牌资产转移。2、可以充分利用品牌资源。3、提高整体品牌家族的投资效益,使整体营销投资达到理想的经济规模时,核心品牌的产品和延伸品牌的产品的平均效益达到最大化。

王蓓在《浅谈品牌延伸》中指出品牌延伸的优势:1、品牌经营者可用某一强劲的品牌来使新产品很快获得识别,品牌经营者因此可节省包括使消费者熟悉新品牌的所有广告费。2、成功的品牌延伸能为现存的品牌或产品线带来新鲜感,为它们增强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完整的选择。3、品牌延伸能够增强核心品牌的形象,能够提高整体品牌家庭的投资效益。4、有助于品牌资产与价值的提升,树立行业综合品牌,在一定的预算下,集中宣传一个品牌比分散推广品牌更能提升品牌价值与知名度。5、同一品牌麾下的不同产品各自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美誉相互呼应,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获得更多的知名度和注目率。

品牌延伸中的问题与风险

常婷婷在《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到品牌延伸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延伸的观念缺乏创新的思想和理性的态度。,国内的一些学者套用或极端理解屈特和里斯的品牌单一性与定位理论,缺乏理性地分析和否定品牌延伸现象。对品牌延伸问题缺乏严谨求实的作风、引用数据严重失真与不完整。

2、品牌延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视角缺乏长远和全局的高度品牌延伸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着静止和孤立的观点。目前文献的论述和所举的案例都给人一种针对某时、某个产品来分析品牌延伸问题的感觉,品牌延伸的利弊、品牌延伸频谱、理论研究成果也大多就品牌延伸论品牌延伸,没有考虑情景因素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品牌延伸实践中,这种孤立和静止的观点会使企业做出错误的品牌延伸决策。

王文军在《论我国企业品牌延伸战略的实施:问题与对策》中提到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中存在的非理性问题:

1、延伸品牌与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不符。从品牌延伸的角度来看,一个成功的品牌在市场中往往都有十分明确的形象定位,尤其是对于忠诚度高的品牌而言,它还可能变成某一特定产品的代名词即类别品牌,以品牌来强化印象。

2、品牌延伸拓展到过于宽泛的领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品牌的专业优势,品牌延伸一定要在核心价值相关领域进行延伸,否则将会导致延伸过宽,进入无序延伸的状态,最终导致品牌延伸的失败。

3、延伸品牌与原有品牌在同一市场上争夺消费者。当延伸品牌与原有品牌

面临着同一消费者市场时,可能会无形中削弱原有强势品牌的市场优势。

王法东在《企业品牌延伸的误区及其规避对策》中提到企业品牌延伸的误区:

1.损害原有品牌形象。当某一类产品在市场上取得领导地位后,这一品牌就成为强劲品牌,它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甚至成为该类产品的代名词。将这一强劲品牌进行延伸后,由于近因效应(最近的印象对人们的认知的影响具有较为深刻的作用)的存在,就有可能对强劲品牌的形象起到巩固或减弱的作用。

2.有悖消费心理。一个品牌取得成功的过程,就是消费者对企业所塑造的这一品牌的特定功用、质量等特性产生特定的心理定位的过程。企业把强劲品牌延伸到和原有市场不相容产品上时,就有悖消费者的心理定位。

3.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现象。一个名称代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有差异的商品时,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模糊化或认知转移。无形中削弱了原强劲品牌的优势。

4.产生“株连效应”。将强劲品牌名称冠于别的产品上,如果不同产品在质量、档次上相差悬殊,这就使原强劲品牌产品和延伸品牌产品产生冲击,不仅损害了延伸品牌产品,还株连原强劲品牌。尤其当把高档产品品牌用在低档产品上更可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5.淡化品牌特性。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消费者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该产品的功用、质量等特性上。如果企业用同一品牌推出功用,质量相差无几的同类产品品牌特性就会被淡化。

李方在《浅析我国品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到我国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

1、品牌意识薄弱。与西方著名品牌相比,中国的品牌更多体现为有形资产的价值,在知识产权的附加价值有所欠缺,缺乏合规经营百年品牌的意识。

2、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状态不佳。品牌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产权,其培养和发展的过程非常艰辛。而造假行为、伪劣产品、地方保护成了品牌发展很大的障碍。因此,一些知名品牌做到一定影响力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出嫁外国企业的现象。

3、品牌的保护手段单一,只是集中于静态的管理如商标、商号的保护。品牌的保护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打击侵权只是一种负面的保护手段。我们在民族品牌的保护机制上明显存在漏洞。

徐鑫在《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到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的问题:

1、品牌定位不明确。相当多企业的产品品牌没有深层、明确、具体的内涵,品牌形象苍白、无个性,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

2、品牌战略意识单薄。没有意识到品牌的信誉价值,没有把品牌看作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更没有认识到品牌不仅独一无二,而且能够经久不衰。

3、实施品牌战略缺乏技术创新支撑。一是企业从事产业科技和产业研究开发的工作者人数较少,使得引进的先进技术不能及时被消化和吸收,与此同时,企业自身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也较弱。二是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机构缺乏独立性。三是支持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不足。

4、企业商标法律意识淡薄。一是国内已拥有成熟品牌的企业缺乏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拥有的品牌为合资企业吞并,驰名商标被外国企业抢注,无形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二是我国企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识薄弱。

5、民族品牌在合资中消失。一是合资时只注意到厂房、设备这些有形资产的价值,商标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承认和重视,民族品牌遭受严重流失;二是合资后不使用中国品牌,使用外国品牌。三是低价甩卖,有的经营管理者对自己企业品牌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保护品牌的意识。

蔡静,黄静在《我国企业品牌延伸策略探析》中提到品牌延伸策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要把握企业的自身条件和企业目标,要从消费者角度来准确地把握品牌定位,要注意保持品牌的良好形象,应充分考虑到市场大环境的改变。

李爱萍在《刍议企业品牌延伸策略》中提到:1、应用品牌延伸策略之前,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及科学论证,使延伸产品进入一个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业务领域。2、企业在一开始就应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界定品牌的适用范围。

3、品牌延伸的前提应该是核心产品在其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处于市场领导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品牌的辐射半径。

4、品牌延伸时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

针对于品牌延伸问题的对策

刘雪曼在《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对策与思考》中提到: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必须要1、准确确立品牌定位。2、塑造强势品牌形象。3、精心维系品牌定力。4、科学进行品牌评价。5、合理选择延伸模式。6、正确实施延伸策略。

杨波在《品牌延伸策略的思考》中提到: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决策时应1、保持延伸产品与原有品牌核心价值一致。2、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品牌延伸。3、判断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4、为减少“株连”效应,使用主副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延伸。

李文峰在《企业品牌延伸策略》中提到:要进行品牌延伸必须以强势品牌母品牌为基础,进而延伸出子品牌。此外还需保证母品牌和子品牌之间的相似性,不能盲目进行。

范忠伟在《企业品牌延伸策略及其选择》中提到:1、品牌可以依托于影响因素进行延伸。一是品牌本身要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新产品带来市场。二是品牌识别要素适用于新产品。三是主导产品与延伸产品具有相关性。2、进行副品牌延伸。副品牌策略既发挥了品牌延伸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又能够规避延伸产品带来的风险,某个副品牌的失败不会祸及全盘。3、品牌授权许可延伸。进行品牌授权的原因在于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让消费者清晰识别并唤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

熊礼梅在《企业发展中的品牌延伸战略》中提到:为企业应注意延伸后副品牌的发展战略,即主导品牌涵盖企业的一系列产品,同时为副品牌再附加一个名称,延伸后的副品牌的名称改变,重要一点在于某一品牌产品失败或出现低质情况时,不至于损害整个公司的名称,消费者只会认为其品牌中某一商品质量不好,不会影响其它产品,同时一个副品牌的新名称可以吸引消费者新的信念,造成新的刺激感。从而产生新的购买意识,在此品牌基础上,副品牌也无需花大量的广告费,从而减少新产品的开发费用。

袁以美在《论品牌延伸策略》中提到:实施品牌延伸战略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品牌延伸时机;要考虑产品的关联度,避免过度延伸;要进行市场细分,使品牌的定位清晰;要按产品线建立新品牌。

三、总结部分

饭店营销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千里莺饭店营销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一、选题目的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一)选题目的 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思想最初始于20 世纪初,营销从传统的经济学转入管理学研究,标志营销管理时代的开始,4P's 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如何将国际成熟的营销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转型市场完成对接,是当前摆在我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战略和策略制定的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因此,要使企业的营销活动正常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经济效益,就必须研究分析、评价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深入分析饭店服务业的市场竞争现状,总结分析了千里莺饭店的内部营销和关系营销策略现状,并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价格策略,营销渠道和促销策略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营销策略,对于千里莺饭店制订营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在2006年12月确定了论文选题后,本人就开始在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搜集相文献及资料,在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人大复印资料以“饭店营销”为关键词查到30篇,参阅了20篇。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一)关于我国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黎志东在《汇景酒店营销策略研究》中指出,在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业国内市场,这给饭店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受市场强劲需求拉动,中国饭店业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整体快速扩张,但随后由于扩张过度在2000年前后陷入低迷调整。2001年以后,受加入WTO的影响,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同时上个世纪90年代过度扩张的后果被市场逐步消化,中国饭店业开始复苏。 王兴琼在《当前我国饭店业的经营困境及其所采取对策和绩效研究》中认为,尽管饭店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就诞生在这个行业。按常理,它应最早、最直接吸收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然而,饭店业在我国却面临着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效益不佳等诸多困境。整体来说,我国饭店业表现出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并存的格局。 王国秀在《我国目前酒店营销的一些误区及其突破》中的观点,20世纪70—80年代,供不应求是我国饭店业的一大特征,饭店经营者们大多只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接待客人和解决客房不足等问题上,至于今后的市场需求和变化则很少或根本不过问,尤其是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外国游客大量涌入,—度使我国相对较少的饭店频频告急,供不应求的状况使饭店轻而易举地获得较高的超额利润这时的“饭店经营”同“饭店营销”尚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可是由于超额利润的强烈诱惑,不仅饭店自身不断扩大其规模,如增加客房等,而且大量外来资金和企业也都对此相当看好,进军饭店业,以至于形成了目前这样激烈的饭店竞争局面,饭店经营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饭店管理观念也不得不

4R理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奢侈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工商管理 4R理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奢侈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一、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述 (1)以产品为导向的高端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造就了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①包雷晶认为每一个高端化妆品品牌应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定符号,以保留并宣传自己的文化价值。举例香奈儿NO.5的代言人,从玛丽莲·梦露到妮可·基德曼再到奥黛丽·塔图,香奈儿以它独特的形象魅力展示了它的品牌文化,并给人强烈的认同感。因此,高端化妆品品牌应植入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核,强化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也深化了品牌文化。 ②高兴佑和向长福认为高端品牌的营销策略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以高价位彰显其高贵;第二是以高品质彰显其品位;第三是以文化彰显其独特;第四是以限量彰显其珍稀。并从凡勃伦效应解释了消费者购买高端品牌的原因。 (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化妆品高端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4C理论是从4P转化发展来的,以消费者为导向。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与产品导向的4P理论相比,4C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①李柱,葛庆认为高端品牌的营销策略应该以维护顾客忠诚度为核心。进行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以及共鸣的营销手段。并举例高端化妆品SK-Ⅱ深入市场,对皮肤问题进行合理分解,从解决问题来规划产品线。提出高端化妆品行业应注重开发

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从贵金属或财富积累的角度,汉密尔顿、李斯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梅纳德·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都对一国保护贸易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新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对一国保护贸易进行了解释。 一、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它是历史上第一种比较有系统的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的要点是,相信货币的重要,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因为金银(特别是黄金)可以交换各物,为人所普遍接受与重视。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拥有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计要求获致金银,所以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没有金银矿可开采,就得循其他途径获致金银,这主要是靠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无法使国外金银流入,只有从事对外贸易,争取贸易的有利差额,国外金银才能源源而来。而要维持贸易出超,就得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前者采发给出口补助金的办法,后者采提高关税的办法(夏炎德1991,p198)。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它们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而且对于国内的保护政策也一直没有改变。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我们常论及的传统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主要指幼稚工业保护论,它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所沿用。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关税的重要性,目的是保护本国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在汉密尔顿看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的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从而给一个国家带来生产力,或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保护不仅是有产业选择的,

品牌延伸研究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指导意义定稿版

品牌延伸研究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指导意义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品牌延伸研究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指导意义 在过去十几年里,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已获得了一些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本文首先介绍这些研究成果,并通过例子予以说明。然后提出若干的指导性原则。 一、的理论成果 的理论成果很多,包括前两节中的内容。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怎么样的产品可以延伸,为什么有些延伸易于成功,有些延伸却难以成功。根据美国着名品牌专家凯勒的归纳,研究主要取得如下一些结论: (一)当品牌有美好及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相匹配(fit)时,就会取得成功 成功的条件之一是品牌有美好的(favorable),这点易于理解。这在的定义中已经明确,再说如果品牌没有什么和,与重新推出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评判和接受延伸产品过程中,会根据其产品类知识和品牌所代表的产品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相似性,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只有当延伸产品与品牌产品所代表的类相似或紧密相连时,才会把对已有品牌的美好和积极态度转移到延伸产品上。如果不认为两者之间有足够的相似性,品牌就难以与延伸产品建立有效的。 所以,从类的概念看,评品价的可接受性经过以下两步:第一步,确定——在他们的心理——延伸产品与品牌代表的产品的匹配性;第二步,如果匹配性好,那么就会把对主品牌的已有积极态度转到延伸产品。否则会更仔细地评估延伸产品,以形成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这时延伸产品要成功,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强有力而又令人喜爱的品牌

(二)延伸的匹配性基点可有多种类型:(1)基于产品相关的特性和利益点;(2)基于非产品相关的特性和利益点(如用途、使用场合和使用者类型相同等)为了说明相适性(fit)不必基于产品性质相关的,Park、Milberg和Lawson提出了一个叫“品牌内涵”(brand concept)这一个术语,其定义是由品牌产品的性能、利益和营销努力组合而成的具有高度有序意义的品牌独特形象和。在此基础上,三位专家把品牌的相适性基础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性能—相似性”(Product—feature—similarity),另一类叫“品牌—涵义—一致性”(brand—concept—consistency)。所谓“品牌涵义一致性”是指品牌内涵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包容性。如果延伸产品被认为包容于品牌涵义之中,则一致性就好,延伸就越能成功,否则就难以成功。笔者在几年前也提出了一个类似概念,认为任何一种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就像一个“字或词”一样。并认为若品牌内涵与延伸产品能相容或拓宽品牌涵义,则可以延伸。反之若品牌内涵与延伸产品不兼容,甚至相互冲突,则不应延伸。 Park和他的同事们在提出上述概念之后,又进一步指出品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功能导向品牌”(Function-Oriented brands),另一类是“地位导向性品牌”(Prestige-oriented brands)。功能导向性品牌的延伸,更多地基于产品性能的类似性,而地位导向性的品牌则基于品牌内涵的一致性。如是功能导向性品牌,而鳄鱼就是地位导向性的品牌。前者作连续延伸,后者却可以大范围跨类非连续延伸。不过,为了行文方面起见,我们在下面不打算采用Park等人提出的品牌分类,而是用我们一开始发展起来的概念:功能性品牌和表意性品牌(详见:第二章)。

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市场营销战略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 市场营销战略的演变与发展在人类已跨人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被营销理论界广为接受的4Ps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市场营销战略能从复杂的营销变数中找到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从单纯的因素上升为一组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1。 随着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研究发展,出现6Ps、10Ps、11Ps策略都是4Ps市场营销战略的扩展,其核心仍是4Ps。 40多年来,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市场营销战略活动时,都基本从4Ps理论出发考虑问题2,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首次提出了用4Cs取代传统4Ps,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比而言,4Cs更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s相比,4Cs在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与发展。

但从企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看,4Cs抑制了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的4Rs阐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营销战略的4个新要素4。 战略意味着企业未来的经营行动。 它的制定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它既要同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协调,又要同企业资源相匹配,因此战略具有以下特征5: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借以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市场营销逻辑,它是在已经确定的业务经营范围之内,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按照企业战略中已经规定的任务目标,增长策略和产品投资组合的特点,从外部环境中去分析和评价各种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制定出各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密不可分。 前者是企业全局性的战略,后者是局部性的;前者是企业级的,后者是职能级的;前者领导后者,后者服从于前者,后者是前者实现的最直接的表现方面。 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可以分为业务单位、产品、市场三个层次,通过具体市场营销机会和详细的计划来支持企业的总体战略6。 战略学家安索夫最早提出了基于产品市场的企业战略模式,它足以说明市场营销战略的职能作用是极为重要和突出的。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国外关于品牌创建理论的综述(1)

国外关于品牌创建理论的综述(一) 关于如何创建品牌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了,这个理论一直在进步着、发展着。但是国内目前很少对这些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综述。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综述和评述,供国内的品牌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参考。这是综述(一),还有综述(二)。 一、利用广告进行品牌创建的理论 正如大卫.艾格所说,品牌长期以来是以大众媒体作为工具,通过广告以实现品牌创建的目的。所以,在品牌创建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最早的品牌创建理论也是由广告人在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主要代表性理论是:USP理论,形象论和定位论。 (一)USP理论 USP理论是罗塞尔·瑞夫斯(RosserReeves,1910-1984)在从事广告工作20多年后提出的一个品牌产品的推广理论。1961年在他出版的《实效的广告》(TheRealityofAdvertising)书中,系统地阐述了USP (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理论。他在书中对USP做了如下阐述: 1.每一个广告必须向顾客提出一个主张(proposition)。他指出,不只是一些文字表达,不是对产品的吹嘘,不是橱窗广告,而是一个实在的利益点。

要告诉广告的读者(当时主要是报纸广告):购买这个产品,你将得到特定的好处。 2.这个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不能或没有提出的。它必须独一无二,是品牌的专有特点或是在特定的广告领域中没有提出过的说辞。 3.这个独特的主张必须能够打动(move)成千上万的读者,也就是说,能够把顾客吸引到你的产品上来。 所以,USP的理论核心思想非常清楚,在品牌产品推广时,必须有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个主张要有广泛的吸引力,并确切告诉顾客:买下它对你有什么好处(暗示不卖它就有害处)。正是这个思想,瑞夫斯被认为是强卖(hardsell)观点代表。 他特别强调消费者从广告中仅仅记住一件事,比如一个强有力的宣称,一个强有力的概念等,这是为什么在一个广告只能有一个USP的原因。此外在他的理论中认为广告应该能够抓住人们的注意,在此基础上对这个USP的观念不断地重复(repeatoverandover)。这样人们才能牢牢记住。 根据瑞夫斯实践,他相信广告更多是科学和研究,而不是艺术作品。因此,瑞夫斯在品牌产品推广中,经常使用科学的证据,就如现在国内的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宝洁公司的一些广告。由于强烈地反对广告的艺术性和形象性观点,所以,USP理论中的独特销售主张之基础是产品,是通过挖掘产品的功能性独特点找到USP。此外,USP理论认为,广告在推出产品后,在其生命周期内,其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关于数字化产品价格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因为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高质量原料和争取顾客支持等工作。企业要想取得产品差异,有时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因为它的排他性与高市场占有率是矛盾的[4]。 对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问题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垄断竞争问题的讨论。要完整地理解产品差异化,还必须明确产品的层次。菲利普·科特勒[5] (Philip Kotler 1999,Marketing Management)在产品三层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五层次模型,即核心产品(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它说明产品价值和利益的形成过程具有双向性,是营销者与顾客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由顾客起主导作用。而顾客不在满足单一的产品。 正如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李维特[6]所言,现代竞争并不在于各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他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些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等方面的差异化来增加产品价值,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找到合适的差异化要素,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竞争就能顺利开展。 1.2.2服务差异化策略 服务差异化是指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异的服务。尤其是在难以突出有形产品的差别时,竞争成功的关键常常取决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服务差异化的研究是从制造业开始的。Houghton Pappas和Sheehan[7]认为,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发达国家经济的产业构成、产业内部活动以及产业间关联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服务”变得日益重要。当企业意识到可以通过不同的服务来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时,许多企业甚至开始

国外品牌创建理论的综述

国外关于品牌创建理论的综述(一)关于如何创建品牌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了,这个理论一直在进步着、发展着。但是国内目前很少对这些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综述。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综述和评述,供国内的品牌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参考。这是综述(一),还有综述(二)。 一、利用广告进行品牌创建的理论 正如大卫.艾格所说,品牌长期以来是以大众媒体作为工具,通过广告以实现品牌创建的目的。所以,在品牌创建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最早的品牌创建理论也是由广告人在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主要代表性理论是:USP理论,形象论和定位论。 (一)USP理论 USP理论是罗塞尔·瑞夫斯(Rosser Reeves,1910-1984)在从事广告工作20多年后提出的一个品牌产品的推广理论。1961年在他出版的《实效的广告》(The Reality of Advertising)书中,系统地阐述了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他在书中对USP做了如下阐述: 1. 每一个广告必须向顾客提出一个主张(proposition)。他指出,不只是一些文字表达,不是对产品的吹嘘,不是橱窗广

告,而是一个实在的利益点。要告诉广告的读者(当时主要是报纸广告):购买这个产品,你将得到特定的好处。 2.这个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不能或没有提出的。它必须独一无二,是品牌的专有特点或是在特定的广告领域中没有提出过的说辞。 3.这个独特的主张必须能够打动(move)成千上万的读者,也就是说,能够把顾客吸引到你的产品上来。 所以,USP的理论核心思想非常清楚,在品牌产品推广时,必须有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个主张要有广泛的吸引力,并确切告诉顾客:买下它对你有什么好处(暗示不卖它就有害处)。正是这个思想,瑞夫斯被认为是强卖(hard sell)观点代表。 他特别强调消费者从广告中仅仅记住一件事,比如一个强有力的宣称,一个强有力的概念等,这是为什么在一个广告只能有一个USP的原因。此外在他的理论中认为广告应该能够抓住人们的注意,在此基础上对这个USP的观念不断地重复(repeat over and over)。这样人们才能牢牢记住。 根据瑞夫斯实践,他相信广告更多是科学和研究,而不是艺术作品。因此,瑞夫斯在品牌产品推广中,经常使用科学的证据,就如现在国内的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宝洁公司的一些广告。由于强烈地反对广告的艺术性和形象性观点,所以,USP理论中的独特销售主张之基础是产品,是通过挖掘产品的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拟剧论理论发展综述

拟剧论就是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研究,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运用戏剧语言对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充分肯定了社会体系这一剧作者及其剧本期望对表演者的决定性作用,也即承认社会结构对个人行动的制约性。提出“戴假面具的人”、“故意演戏”等概念,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一面。对社会互动进行研究时,拟剧论的研究方式显然是一种“别样”的选择。 一、拟剧理论产生发展 (一)历史演变 早在17世纪,大文豪莎士比亚就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分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就描述了出来,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有句经典的话:“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到20世纪的许多社会学家将关注放到研究人们社会互动中去,而其中戈夫曼更是将喜剧的理论创新的运用到符号互动论之中,系统的提出拟剧理论。 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戈夫曼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二)思想背景 拟剧论的思想背景来源于亚当.斯密、休谟、弗格森、詹姆斯关于人的思想;鲍德温、杜威的社会思想;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托马斯、米德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2、休谟主张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都有一种信赖因果关系的本能,这种本能则是来自我们神经系统中所养成的习惯,长期下来我们便无法移除这种习惯,但我们并没有任何论点、也不能以演绎或归纳来证明这种习惯是正确的,就好像我们对于世界以外的地方一无所知一样。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

品牌延伸研究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指导意义

品牌延伸研究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指导意义在过去十几年里,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已获得了一些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本文首先介绍这些研究成果,并通过例子予以说明。然后提出若干的指导性原则。 一、的理论成果 的理论成果很多,包括前两节中的内容。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怎么样的产品可以延伸,为什么有些延伸易于成功,有些延伸却难以成功。根据美国着名品牌专家凯勒的归纳,研究主要取得如下一些结论: (一)当品牌有美好及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相匹配(fit)时,就会取得成功 成功的条件之一是品牌有美好的(favorable),这点易于理解。这在的定义中已经明确,再说如果品牌没有什么和,与重新推出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评判和接受延伸产品过程中,会根据其产品类知识和品牌所代表的产品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相似性,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只有当延伸产品与品牌产品所代表的类相似或紧密相连时,才会把对已有品牌的美好和积极态度转移到延伸产品上。如果不认为两者之间有足够的相似性,品牌就难以与延伸产品建立有效的。 所以,从类的概念看,评品价的可接受性经过以下两步:第一步,确定——在他们的心理——延伸产品与品牌代表的产品的匹配性;第二步,如果匹配性好,那么就会把对主品牌的已有积极态度转到延伸产品。否则会更仔细地评估延伸产品,以形成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这时延伸产品要成功,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强有力而又令人喜爱的品牌

(二)延伸的匹配性基点可有多种类型:(1)基于产品相关的特性和利益点;(2)基于非产品相关的特性和利益点(如用途、使用场合和使用者类型相同等) 为了说明相适性(fit)不必基于产品性质相关的,Park、Milberg和Lawson提出了一个叫“品牌内涵”(brand concept)这一个术语,其定义是由品牌产品的性能、利益和营销努力组合而成的具有高度有序意义的品牌独特形象和。在此基础上,三位专家把品牌的相适性基础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性能—相似性”(Product—feature—similarity),另一类叫“品牌—涵义—一致性”(brand—concept—consistency)。所谓“品牌涵义一致性”是指品牌内涵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包容性。如果延伸产品被认为包容于品牌涵义之中,则一致性就好,延伸就越能成功,否则就难以成功。笔者在几年前也提出了一个类似概念,认为任何一种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就像一个“字或词”一样。并认为若品牌内涵与延伸产品能相容或拓宽品牌涵义,则可以延伸。反之若品牌内涵与延伸产品不兼容,甚至相互冲突,则不应延伸。 Park和他的同事们在提出上述概念之后,又进一步指出品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功能导向品牌”(Function-Oriented brands),另一类是“地位导向性品牌”(Prestige-oriented brands)。功能导向性品牌的延伸,更多地基于产品性能的类似性,而地位导向性的品牌则基于品牌内涵的一致性。如是功能导向性品牌,而鳄鱼就是地位导向性的品牌。前者作连续延伸,后者却可以大范围跨类非连续延伸。不过,为了行文方面起见,我们在下面

品牌延伸评估及最新研究进展

年第期总第期 企业经济 品牌生态 品牌延伸评估及最新研究进展 王建玲吴作民汪芸 摘要品牌延伸评估是近年来营销理论和品牌研究中前沿性问题和热点议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众多学者致力于探讨与 发展消费者的态度与品牌延伸的实证线索,虽然汇集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品牌延伸评估要素体系,但系统性研究相对 较少,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化的地方。本文试图从品牌延伸的国内外动向梳理入手,探讨品牌延 伸绩效的内涵,从绩效指标、要素指标以及研究方法三方面深入剖析品牌延伸的研究体系,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 展望,期待为品牌延伸评估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框架。 关键词品牌延伸;评估;研究体系;进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流程管理的汽车售后服务质量动态测评及优化研究”(批准号:);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售后服务质量实时管理研究”(批准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 “售后服务体系实时性研究”(批准号:) 作者简介王建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服务科学;(江苏南京) 吴作民,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服务营销;(江苏南京) 汪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苏南京)一、研究背景 顾客的需要、欲望和需求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今日 的顾客正在质量和价格之间寻求均衡,经营者们逐步将注意力转向顾客满意和品牌运 作。满意的顾客将会重复消费,价格敏感性不高,并能够产生正向的口碑效应,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品牌则是顾客感知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因而经营者们把品牌看作重要的公司资产和战略性优势来源。在品牌资产扩张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选择了多品牌策略,以覆盖更多的市场。将原有品牌转移使用于其他产品类别的品牌延伸( )策略,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品牌策略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里斯说:若是撰 写过去十年的营销史,最具意义的趋势就是延伸品牌线。近年来,企业的经营举措以及研究动态都表明这句话并不为过。 虽然品牌延伸是企业广为应用的市场策略,但是品牌延伸策略并不是灵丹妙药,成功 的原品牌并不一定保证会有成功的品牌延伸。根据美国的调查显示,自年这 年之间,经由品牌延伸所引进市场的新产品已经下降了,而且成功产品的比率由 下降到()。那么品牌延伸的效果如何?如何进行评估?这些都是学者们 关注的营销理论和品牌理论中的前沿性问题和近年来的热点议题。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众多学者致力于探讨与发展消费者的态度与品牌延伸的实证线索,汇集成一个较为完整 的品牌延伸评估要素体系。虽然品牌延伸评估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系统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化的地方。 年第期总第期

品牌延伸的优劣势 ——文献综述

品牌延伸的优劣势 一、品牌延伸的含义 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在20世纪初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作为一种规范的经营战略理论,品牌延伸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引起国际经营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品牌延伸曾被称为“80年代管理者们的首选战略”。 目前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品牌延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延伸是指“公司决定利用现有品牌名称来推出产品的一个新品目”。他认为公司实施品牌战略时,有四种选择,显然他未将产品线扩展视为品牌延伸。 凯文·莱恩·凯勒作(kevin lane keller)的定义是:“一个公司利用一个己建立的品牌推出一个新产品”。利用已建立的品牌有两种含义:一是完全使用原来的品牌名;二是指使用与原品牌名有联系的新品牌名,这样原品牌(existing brand)就被称为母品牌(Parent brand),延伸品牌就称为子品牌(sub一brand),如果母品牌己通过品牌延伸在多种产品上使用,那么母品牌也称为家族品牌(family brand)。品牌延伸从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指产品线延伸((line extension),即利用母品牌在同一产品线下推出新的产品项目,具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形式和尺寸、不同的使用方式;二是指产品种类延伸(category extension),即利用母品牌推出属于不同种类的新产品。而大部分的品牌延伸是采取产品线延伸这种方式,1990年的资料表明,63%的新产品采用产品线延伸。而只有18%的新产品采用产品种类延伸。

对于品牌延伸,国内学者也有自己的见解。广东中山大学的卢泰宏认为:品牌延伸是指借助原有的已建立的品牌地位,将原有品牌转移使用于新进入市场的其它产品或服务(包括同类的和异类的),以及运用于新的细分市场之中,以达到以更少的营销成本占领更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何君、历戟认为典型的品牌延伸模式是“品牌+产品线+产品说明”的方式,品牌延伸模式的形式包括产品线的延伸、产品原型的延伸(如生产彩电的进入洗衣机、空调、VCD等领域),细分市场的延伸(常见的例子就是同一品牌,推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 品牌延伸中采用的品牌名,有的学者认为有三种形式:一是使用原品牌名,如摩托罗拉既用在手机上又用在BP机上;二是使用母子品牌,如海尔小小神童,海尔为母品牌,小小神童为子品牌;三是品牌变形或变异,如Kodak变为Kodacolor。杭州“华立”集团,其主导产品电能表的品牌是“华立”,铜箔板的品牌是“华立达”,家用电器的品牌是“HOLLEY”。根据上面的分析,就可以对品牌延伸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了:品牌延伸是指利用原品牌的力量推出新产品或开拓市场。该定义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完整地阐述了品牌延伸的内涵。 二、品牌延伸的优劣势分析 (一)、品牌延伸的优势 品牌延伸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许多品牌的扩张与发展提供了最佳捷径,扫除了许多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充分利用了企业的品牌资源,使企业的品牌资源在最有效的配置中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得到了最快速的增殖。具体来说,品牌延伸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