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引言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始终在致力于发现和描述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科学家和博物学家已经对所有大陆和海洋物种进行了分类,从地壳深处到最高的山脉之巅,从最偏远的丛林到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都包括在内。这些努力揭示了生命进化的形式和行为,同时也为理解共同的生命起源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人类对生物总数还是没有明确的认识,大家都知道,每隔约十年我国都会进行人口普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约为13.7 亿。搞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对于国家管理和进行各项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同样的,搞清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可惜的是别说具体数字,至今人类就连物种总数的数量级也一无所知!

最早的生物多样性预测是在19 世纪初,英国的昆虫学家Westwood 先是对本国植物上的昆虫数量进行了评估,进而扩展到全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全球约有

40 万种昆虫。Westwood 的预计显然低估了昆虫的多样性,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 万种昆虫,而且发现新昆虫的速度并没有降低。

1988年,牛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Robert May根据观察得出一个经验性的描述:

陆地上的生物体型越小,生物多样性就越大。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人类已经发现大多数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可以认为已知的大型动物数量较为可靠。在根据大型生物的多样性推测小个体动物的多样性后,Robert预计地球上大概有1000万到5000万的陆地动物。

2011 年Mora 对全球生物数量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刊发在《PloS Biology》上依据他们新的预测模型,地球上总共有870 万物种,误差在正负130 万种。Mora 的预测模式受到了一名意大利科学家的启发,他认为“生物所在的组类就像金字塔层级一样,越上层,数量就越少,可以通过金字塔的上层物种数量来预计底层物种数量”。在此基础上,Mora 总结了自1750 年来新发现的动物,构建了一个分类金字塔来预测已知的组类生物物种总数,比如哺乳动物和鸟类,而预测结果与已知数目接近,这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然后Mora 使用该模型得出了地球物种总数约为870 万的结论。研究还根据已发现的物种推算出,陆地上约有86%,海洋中约有91%的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并分类。该研究一经发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很多科学家对结果表示认可,但是更多的科学家仍然认为Mora 大大低估了地球的生

物多样性。昆虫学家Terry Erwin 指出Mora 等人不应该默认未被人类充分研究的生物组类和已知的那些遵循类似的规律,认为这项研究充其量是对人类已知范围的预测,而远远不能代表真正的生物多样性。 5 年后新的研究支持了Terry Erwin 的观点。

2011 年,美国夏威夷和加拿大生物学家评估报告称,预计地球上物种数量大约是870 万种,真实数据最低是740 万种,最高是1000 万种。2016 年,印第安纳大学研究人员指出,之前的评估数据明显低估,之前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忽略了微生物,并且使用了不可靠的推测技术。据他们估计,地球上可能可有多达 1 万亿种物种。该研究基于缩放定律,预测连接两个变量的比例变化。研究人员发现,比例法则既能准确地预测动物和植物物种的数量,同样也适用于微生物,这给本次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帮助。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学博士后肯尼斯·洛西表示,在此之前,学者们一直不确定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的数量能不能对上比例;而本次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简单明了,而且高度相关。他们所使用的数据采集了20,376 个细菌,古细菌和微观真菌的位点,以及14,862 个树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位点。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Locey等人将来自全世界 3.5 万个地点的真细菌、古细菌和微小真菌的20376 项调查获得的数据汇集在一起,使用比例定律( scaling law)和一种生物多样性模型的混合分析方法对微生物总数进行了预估,结论是地球上的微生物物种总数约为100000000000~1000000000000 之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们数千年来发现地球生物,只占地球上所有物种的十万分之一。直到最近,我们的星球被认为居住着近1000 万( 10 的7 次方)种物种。尽管这个数字已经十分惊人,但它们几乎都属于肉眼可见的物种。那么像细菌、古生菌、原生生物和真菌这样的微小物种呢?总的来说,这些微生物类群是地球上最丰富、分布最广、进化时间最长的生命形式。它们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贡献有多大?即使在最普通的栖息地,估算微生物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100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通过在培养皿中培养微生物物种,然后描述它们的细胞特性,以及它们的生理特性,如热耐受性、它们消耗的基质或它们产生的酶,来鉴定微生物种类。这类方法大大低估了多样性,不仅是因为培养绝大多数微生物很困难,还因为不相关的微生物物种可以表现出类似的特性,而且不太可能通过外表来区分。这个新的估计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得来的,它表明生物多样性是以指数级别的方式增加的。在大型哺乳动物级别上的生物复杂性,其实数字并不大。但是如果降到微生物级别,比如像细菌这样,这一数字就呈爆炸式发

展了。

为了完成这一研究,科学家们使用了数万份现有的记录创建了一个超过560 万个物种的数据集(既有微生物也有非微生物),这些数据采集自全球35000 个地点,包括了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和海洋。通过分析这一数据,他们发现之前的生物多样性估计中,对微生物严重欠采样,而人们近年来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数量。生物学家和经济学家们使用了他们所说的标度律。这源自于一个观点,就是说计算过的物种数量在你计算的区域内通常会增加。标度律一般也符合另外一个原则就是从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到更大的区域时,比如从一平方英寸增加到一平方英尺,计数会更加快速地增加,因为个中栖息地的变化是更加缓慢的。但是定义这种标度律是非常难的事情,获得一个精确的计数则几乎不可能,因为新的物种不断出现,旧的物种又不断灭绝。但是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者们却想办法使用了他们的超大数据集观察到了以生物多样性衡量物种丰度,也就是每种微生物的数量的趋势。生物学博士后Kenneth J. Locey 说:“在分析了巨量数据之后,我们发现了生物多样性在丰度等级变化中简单而有力的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在生物学中最广泛存在在模式,在自然中一切丰度量级中都存在。”通过对这类关系的研究,他们估计“地球是一万亿个微生物物种的家园。”相比之下,只有不到一千万种微生物被识别,其中实验室大约培养过一万种,科学家仅仅分类过不到十万种,这个巨大的数字就显得尤为惊人。人类几乎不可能把剩下的超过九千九百九十亿种微生物一一归类,地球的生命多样性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为什么地球物种数目测不准? 究其原因, 是因为物种定义的差异、系统分类方法的不同、分类学家的标准不同、不同类群研究深度的差异, 所以绝大部分种仍是未知, 加之物种的生境千差万别, 所以, 我们无法获得地球物种总数. 即使有一天人们能够对地球上所有生境中的所有生物类群进行深入分类学研究, 然而, 当研究不同类群、甚至研究相同类群的分类学家无法统一划分物种标准时, 学术界仍将不可能就地球物种总数达成共识. 然而, 这并不妨碍我们估计推测地球物种总数.对于种概念的讨论已经持续多年, 即使是在对生物遗传基础的分子机理已

有相当认识的今天, 对于物种的定义仍存在争议. 然而, 人们对地球物种总数的研究、对不同生物类群物种数目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多大的差异足以区别物种?

这将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除非一个分类学家或者他的团队用同一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如一代人的时间内)研究了地球上所有生物. 显然, 这是不可能的. 一是一

个人或一个团队不可能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生物类群的分类研究, 二是同一种分类标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生物类群, 一个研究团队也不可能具备对所有生物的全面知识. 所以, 当物种的标准不一时, 分类学家无法统一划分物种时, 我们将永远不可能得到地球物种总数. 然而, 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地区物种进行编目, 估计推测地球物种总数。

在地球上大约1000 万~3000 万的物种中,只有140 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对多数研究较深的生物类群来说,物种的丰富程度从极地到赤道呈增加趋势。密闭的热带森林几乎包含了世界物种的一半以上,这儿充满着各种生命:林木、灌木、攀缘植物、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地衣、苔藓、水藻、真菌、蕨类等。

在秘鲁 1 公顷的森林中,就发现了283种树木和17 种藤本植物,在一棵树上就有43 种蚂蚁,几乎同整个英国的蚂蚁种类差不多。在厄瓜多尔0。 1 公顷森林中,就有365 种花科植物,比英国全部植物种类还多20%以上。在巴西瑙斯地区1 公顷的森林中,发现了179 种直径15 厘米或15 厘米以上的树木??以上几个实例可以说明滥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一种自我毁灭。生物资源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这些资源的社会、伦理、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有记载的历史的最早时期起,就已经在宗教、艺术和文学方面得到认识。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来自野生物种的驯化,世界上许多在经济上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分布在物种多样性并不特别丰富的地区,人类已利用了大约5000 种植物作为粮食作物,其中不到20 种提供了世界绝大部分的粮食。植物和动物是主要的工业原料,现存和早期灭绝的物种支持着工业的过程。大多数医药起先都来自野外,在中国,对5000 多种药用植物已经有记载,世界上很多药物都含有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或者利用天然化合物合成的有效成分。从全球看,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无疑将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产品。

在过去的250 年间,尽管分类学家们已经对各种动植物进行了分门别类,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物种?”无法准确

进行物种计算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发现并描述的大量生物属于很小的几个领域:昆虫、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乔尔-凯拉克拉弗特称:“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对苍蝇大小以上的动物都进行了分类,但是,我们对比苍蝇小的动物却知之甚少。”对物种的重新划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20 世纪初,

划分蚊子种类时的失误导致了对疟疾控制的混乱。原本被划分为一个物种的蚊子竟包含了 6 个不同的种类,而传播疾病的,只是其中的 3 种。

还一个原因是,在发达国家里,分类学工作进行得比较连贯到位,而在南半球国家中,因为经济不发达,各种大量的物种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分类。费希尔说:“在我们的地球上,物种的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区物种比较繁盛,有的地区物种比较稀少。”例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学家兰道尔-舒赫表示,北非已知的昆虫种类大约有2000 种,而澳大利亚只有200 种,然而根据他对澳大利亚植物种类的取样分析表明,澳大利亚应该至少有3000 种昆虫。

另外,“神秘”物种也使分类学复杂化了,因为,在人类眼中看似一样的

物种其实拥有不同的基因,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归类。舒赫称:“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看到单个的生物体时,我们根本无法区别他们,因为他们身上没有标名字,也不会告诉我们他们是哪种动物。有些物种看起来分布广泛、数量繁多,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是由多个隐存种形成的群体,其中每个隐存种的数量都偏少,甚至濒临灭绝。目前,科学家根本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隐存种,要知道确切的答案,除非对至少一个分类单元里的物种进行遗传信息分析。”

总结或许人类还是很无知所有的这一切研究虽然还是不能说明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但是毫无疑问的,未知的物种还是大多数。如此看来,“21世纪是生物的

世纪”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毕竟潜力大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 院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地质1401 姓名:周天宇 学号: 0130 指导老师:赵军龙 2016年11月9日

1、课程实验的目的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安排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测井数据基本格式、测井曲线基本类型、学会用有关专业软件绘制测井综合曲线图;就实际资料开展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定性分析,从而为测井资料定量处理奠定基础。 2、课程实验主要内容 常规测井曲线类型 常规测井曲线类型包括:岩性测井系列(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孔隙度测井系列(包括声波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系列(包括深中浅探测的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以及感应测井等)。 测井资料定性分析方法 1.对于岩性分析,可以根据“表格1”来进行 表格 1 主要岩石的岩性分析测井特征 2.对于砂岩段的物性分析 ⑴声波时差测井值越大,密度测井值越小,中子测井值越大,则物性越好即砂岩的空隙度越发育;(2)如果AC、CNL、DEN变化幅度比较大,则该砂岩段物性不均匀;(3)如果下层物性比上层物性好,则该砂岩段为正韵律地层;(4)如果GR值与AC值增大,则此处为泥质夹层;如果AC值减小且AT值增大,则此处为物性夹层;如果GR值减小,AC值增大,AT 值增大,则此处含钙质夹层;(5)泥岩的声波时差约为280μs/m,泥质砂岩的声波时差约为177μs/m,渗透砂岩的声波时差为400-220μs/m。 3.含油气性分析 在已找到物性较好的砂岩段进行分析,并结合深中浅感应测井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变化:一般来说,含油砂岩段的电阻率值会明显增大。 测井综合曲线图模板的生成及测井数据的加载

经纬仪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地球物理1701班学号:0110170 实验一经纬仪认识与使用 一、实验名称:经纬仪认识与使用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仪器: 经纬仪1台,三脚架1个。 四、实验内容: 1、熟悉经纬仪的构造,熟悉各部件功能及使用;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方法; 3、熟悉经纬仪测角的流程; 4、掌握经纬仪测水平角、垂直角的瞄准方法; 5、按物理实验报告格式,独立编写并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与方法: 1、经纬仪的构造及各部件功能及使用方法 DJ6 经纬仪由三部分组成: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组成。各部件名称如图1 所示。 图 1 经纬仪各部件名称 1)各部件功能及使用各种旋钮的作用与经纬仪基本一致,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加深认识。

水平制动螺旋:粗瞄后制动,照准部则不能转动;水平微动螺旋:水平 制动螺旋制动后,水平微动螺旋可以小范围微动, 用于精确照准目标;竖直制动螺旋: 粗瞄后制动,望远镜则不能转动; 竖直微动螺旋:竖直制动螺旋制动后,竖直微动螺旋可以小范围微动, 用于精确照准目标; 脚螺旋:用于对中和整平仪器; 物镜调焦螺旋:旋转该螺旋,进行物镜调焦,看清目标成像。目 镜调焦螺旋:旋转该螺旋,进行目镜调焦,看清十字丝成像。指 标水准管调节螺旋:调节该螺旋,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反光 镜:360 度转动反光镜,是读数窗的亮度最大。 光学对点器:用于仪器对中。 2、经纬仪使用方法 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按以下流程进行:安置仪器—仪器对中整平—瞄准——读数。如果是垂直角测量,在读数前应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1)对中整平 (1)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成正三角形打开,测站点在三角形中心,架头大致水平,拧紧固定螺旋将仪器安置在架头上。 (2)精确对中如果测站点位未出现在光学对点器视野中,可两手各握住一个脚架架腿移动脚架,使测站点位大致位于对点器标识圆圈附近,最后用脚螺旋精确对中。 (3)粗略整平 33

物种灭绝阅读题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题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原文: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 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 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 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 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椎测当前物种灭 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 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莽范围内, 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孙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 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 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时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 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迭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 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 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 荆和其他碳氢化舍物如DDT和聚氯联二苹现在到处散播、无处不在。致癌污染物、污水、 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正在不断蹂躏海洋和生态系统。 ⑧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走下 凌驾于自然的神坛,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尊重和善待生命,以对人的理性和道德来对待 大自然,唯有此,人类方能感受到大自然馈以的博大之爱,今天的物种灭绝方不会成为拉 开人类明日终结的帷幕!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2月,有删改

地球的变迁

地球的变迁远古时期的世界地图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6.2——5.4亿年前) 最古老的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但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于约六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埃迪卡拉动物群因为发现于南澳的埃迪卡拉山而得名。埃迪卡拉动物和今天的大多数动物不同,它们既没头、尾、四肢,又没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们大概只能从水中摄取养份。大多的埃迪卡拉动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他的则平躺在浅海处,等待营养顺水流而送上门来。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像后来动物的先驱。

埃迪卡拉纪(Ediacaran)6亿年前的地球南半球 大约7.5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分裂成原劳亚大陆、刚果克拉通、原冈瓦那大陆(冈瓦那大陆除去刚果地盾与南极洲)。原劳亚大陆进一步分裂,朝南极移动。原冈瓦纳大陆逆时针反转。在6亿年前,刚果克拉通位于原劳亚大陆各大陆与原冈瓦那大陆之间,三者聚合成潘诺西亚大陆。

寒武纪(5.43——4.9亿年前) 寒武纪(Cambrian)是显生宙(Phanerozoic)的开始 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营底栖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 在5.4亿年前,或潘诺西亚大陆形成的6000万年后,潘诺西亚大陆分裂成四个大陆: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冈瓦那大陆。泛大洋随者潘诺西亚大陆的分裂而扩张。寒武纪气候温暖,海平面升高,浅海淹没了大片的低洼地。这种浅海地带为新的物种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二二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自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3、在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种灭绝”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材料补充: 物种灭绝概念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 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 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 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美媒称,新研究发现,人类杀死物种的速度是自然创造它们的速度的数千倍。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日报道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 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也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 杜克大学的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物种灭绝 的速度有多快。”皮姆也是非营利性生物保护组织“拯救物种”的总裁。 皮姆对趣味科学网站的记者说,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 有150种鸟类灭绝。 皮姆说,目前这项研究是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项研究,这个五年计划旨 在了解世界现存多少物种,有多少是人类未知的,以及它们灭绝的速度有多快。 他说:“现在,获得物种灭绝的速度很容易。基本上只要看看物种灭绝的 报告就行了。” 灭绝速度: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 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 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 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 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学号:20111002833 班级:012111 姓名:李海亮 指导老师:曲赞

序言 叙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重要性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些勘探方法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查等领域的应用,学会在自己专业中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学会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 第一节重力勘探 重力方法的物理原理和重力方法的特点 原理重力勘探是利用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在地表产生的重力异常来确定地质体形状、大小、埋深等因素,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实质就是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地质体与围岩间有质量差,即剩余质量,剩余质量产生了一个指向地质体质量中心的附加引力,该引力在正常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即为重力异常。得出重力异常后,再对其进行地形、高度、中间层和正常校正后,便可得出由地质体引起的异常。 为了了解不同形状、大小、产状的地质体所引起的异常,需进行异常的正演计算,即计算一些简单规则几何体引起的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它们来近似代替不同特征的实际地质体;而反演则正好相反,是已知地质体的异常特性,来推算其几何特征。反演是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目标是寻找、研究或推断金属或非金属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等。 特点相比其他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的特点在于:①可利用重力勘探透过覆 盖层寻找隐伏的地质构造或盲矿体;②仪器轻便、观测简单、工作效率高、施工 进度快、成本低;③应用范围广,目前可用于找矿、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石油天 然气勘探、工程勘探等。 如何利用重力方法来解决地质问题(举例说明) 基本方法为:重力勘探——发现异常——综合分析、反演推测——实际探测——正演计算、推测异常是否合理 重力法在天然地震预报,油气、煤炭、金属非金属矿及地下水勘查,海洋环 境调查,了解上地幔的密度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及地壳地活动性、划分大地 构造单元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20世纪70年代在吉林省某地区进行勘探金矿石时,采用的是重力法勘探,成功发现了含铜硫铁矿。该区已发现小型矽卡岩磁铁矿。为了扩大矿区范围,

《物种灭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推测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 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刊、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达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遇到猎杀。

地球物种大消亡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又称:奥陶纪大灭绝 时间:4.39亿年左右 原因:全球气候变冷 后果:约有100个科物种灭绝 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生物演化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又称:泥盆纪大灭绝 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地分为下、中、上3个统。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地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地扩大,陆相地层地发育,生物界地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地变革。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地成分也显著改变。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分析报告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报告 制作者:何泽曦 生物是互相依存的,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但人类的破坏导致了这个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一、现状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 1、糜鹿(全世界约3000头) 2、华南虎(约50头) 3、雪豹(约100-2000头) 4、扬子鳄(约1500只) 5、白暨豚(100只) 6、大熊猫(1000只) 7、黑犀牛(约3500头) 8、指猴(约9只) 9、绒毛蛛猴(约100只) 10、滇金丝猴(约1000只) 11、野金丝猴(约700只) 12、白眉长臂猿(约70只) 13、东北虎 14、朱鹮 15、亚洲象 16、白鹤 …………………………………………………………………………………… 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 l 桫椤 桫椤科树型蕨类,中生代时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具有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 2 人参 五加科草本植物,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由于过度采挖,在东北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3 银杉 松科常绿乔木,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的局部山区。其花粉曾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4 水杉 杉科落叶大乔木,中国特有种和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自然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交界。在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内有一处北方难得一见的成片水杉林,蔚为壮观。 5 秃杉

杉科常绿大乔木,是珍稀的孑遗植物,对研究植物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 6 望天树 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局部地区。树干通直,有板根,是热带优良的用材树种,对研究我国热带植物区系也有重要意义。 7 珙桐 蓝果树科落叶乔木,花型奇特,具有两片状如鸽翼的白色苞片,故有鸽子树之称。中国特有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 8 金花茶 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广西。花瓣金黄色,具蜡质光泽,是我国宝贵的种质资源,被誉为“茶花皇后”。 二、动植物消失的速度 物种灭绝是21世纪地球面临的一大灾难。科学研究证实,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按照这一速度,现存物种的一半将在本世纪灭绝。 日益加剧的冰川融化、异常的地球天气以及多起动物集体死亡事件的发生,这种种迹象似乎在表明地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到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安东尼-诺维斯基更是坚信这一点。他认为我们正在行走在“灭绝的边缘”。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对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非常的吃惊。加州大学的教授安东尼-诺维斯基对过去540万年的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吃惊的发现,在过去的540万年间任何动物都在经历和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一样的命运,而目前的这种趋势在加速,根据统计地球上每一小时都会有一个物种消失。 这项研究将会在《自然》杂志上进行刊登,其意义不言而喻。安东尼-诺维斯基教授说道:“不要光盯着那些濒危的动物,因为在未来这些动物将会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很多物种本应该在1000年以后灭绝,但现在他们却消失了。”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认为,物种灭绝速度现在因栖息地的破坏、外来物种的入侵、疾病的增多和全球变暖而加速,这将会使物种灭绝时间提前到来,“也许是300年也许是2200年,地球上的物种都会消失。”安东尼教授不无担忧的说道。此前,生物学家们对过去500年间的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深入的统计,至少有80种哺乳动物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科研课题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科技应用文体。撰写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

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

物种灭绝

《环境科学导论》物种灭绝 哈尔滨学院 软件学院 10级软件工程专业 柳帅 10031217 14

物种灭绝 摘要:主要以内容分析法介绍物种灭绝的定义。从各方面介绍物种灭绝的原因。介绍地球六次物种大灭绝,突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了解各界争对此问题而作出的反应,行动保护方法等,尤其是我国的应对解决方法。最后强调一下物种灭绝给于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定义,原因,六次物种大灭绝,保护方法。 正文: 一、物种灭绝的定义 1、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 2、物种灭绝范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物 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3、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二、物种灭绝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 1681年,渡渡鸟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麋鹿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物种不复存在的想法由于与神学相悖,致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早在十八世纪末以前, 博物学家们开始一致同意,在地球历史上,物种灭绝曾经多次出现。灭绝的走兽,特别是那些一度在地球上四处游荡的恐龙和其它庞大的野兽。它们遗留的化石使人们目瞪口呆。达尔文在南美洲发掘出几个“灭绝怪物”的化石。他在《物种起源》写道:“我想恐怕再也也没有人比我对物种灭绝更加惊奇了。”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 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三、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前5 次灭绝自然而为。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一)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地球生命发展史

生命发展史 摘要:简要介绍自地球诞生以来的历史中地球生命起源,生物进化 的机制,并选取生命进程中的典型物种作具体说明;以树状图简单 阐述生命发展史的总体结构。 关键字:地球演变、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剑齿虎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蓝色的行星, 众多偶然又奇妙的因素, 使其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更被诗人称作人类的母亲。古往今来, 不知有多少人为认识神秘的地球而苦苦地探索。我 们把地球的演变和伴随的生命起源及发展的历史, 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地球的诞生和它的童年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 它跟太阳系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最初地球也是由许多星 云团集聚而成的, 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的作用下,形 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又在适当条件下, 进一步缩合成结构原始、功能不专一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积累,浓度不断增加, 凝聚成小滴状, 形成多分子体系。在一定的进化概率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大约在35 亿年前终于形成了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 2 地球的少年时期 从距今30 亿年左右到5 .7 亿年这段时间。这个时期延续时间十分漫长, 大气、水、 生物圈也都有很大发展, 可生物界的进化却很缓慢, 直到末期, 地球上也还只是有菌类、 藻类和一些低等原生动物、腕足类动物等。在此时期, 生物界相继出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 从原核细胞发展到真核细胞是生物界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次进化。 3 地球的古生代时期 古生代时期的地层可分成早、晚两期。早期分为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晚期包括泥盆、石炭、二叠三个纪。这3.4亿年时间是最古老生命的时代, 地球到这个时期已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变。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跟现在情况已差不多了。生物进 入空前繁盛时期, 数量、种群空前地增长。在前寒武纪末期, 蓝藻和菌类繁盛, 出现了低 等无脊椎动物。进入寒武纪, 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 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 尤其是三叶 虫突发性开始繁荣。奥陶纪的海洋里, 藻类广泛发育, 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以头足类居多。 在奥陶纪晚期, 出现了原始的没有颌的圆口鱼形脊椎动物无颌类。真正鱼类出现是在志留 纪晚期, 是当时最高等的动物。其中有一种总鳍鱼, 以后发展成为两栖类。由两栖类进化 来的爬行类也在碳世纪中期出现了。总的来说, 在古生代时期, 植物界从低等的水生藻类 进化成较高等的陆生植物, 动物界从较低等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鱼类和陆生爬行类动物, 完成了向大陆进军。 4 地球的中生代时期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一、解释下列概念 1.分辨矩阵 数据分辨矩阵描述了使用估计的模型参数得到的数据预测值与数据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可以表示为[][]pre est g obs g obs obs d Gm G G d GG d Nd --====,其中,方阵g N GG -=称为数据分辨矩阵。它不是数据的函数, 而仅仅是数据核G (它体现了模型及实验的几何特征)以及对问题所施加的任何先验信息的函数。 模型分辨矩阵是数据核和对问题所附加的先验信息的函数,与数据的真实值无关,可以表示为()()est g obs g true g ture ture m G d G Gm G G m Rm ---====,其中R 称为模型分辨矩阵。 2.协方差 模型参数的协方差取决于数据的协方差以及由数据误差映射成模型参数误差的方式。其映射只是数据核和其广义逆的函数, 而与数据本身无关。 在地球物理反演问题中,许多问题属于混定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模型参数的高分辨率, 又要得到很小的模型协方差是不可能的,两者不可兼得,只 有采取折衷的办法。可以通过选择一个使分辨率展布与方差大小加权之和取极小的广义逆来研究这一问题: ()(1)(cov )u aspread R size m α+- 如果令加权参数α接近1,那么广义逆的模型分辨矩阵将具有很小的展布,但是模型参数将具有很大的方差。而如果令α接近0,那么模型参数将具有相对较小的方差, 但是其分辨率将具有很大的展布。 3.适定与不适定问题 适定问题是指满足下列三个要求的问题:①解是存在的;②解是惟一的;③解连续依赖于定解条件。这三个要求中,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则称之为不适定问题 4.正则化 用一组与原不适定问题相“邻近”的适定问题的解去逼近原问题的解,这种方法称为正则化方法。对于方程c Gm d =,若其是不稳定的,则可以表述为()T T c G G I m G d α+=,其中α称为正则参数,其正则解为1()T T c m G G I G d α-=+。这种方法叫做正则化方法。 5.多解性 由于观测数据并非无限,以及观测数据具有误差,使解具有多解性。 6.稳定性 反演问题就是从数据空间到模型空间的映射问题,如果数据空间有一个小范围的变化,相应于模型空间存在一个大范围的变化,则成这种映射或反演是不稳定的。实践证明,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问题都是不稳定的,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罢了。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

生物多样性—难以取代的无价财富 1120610107 赵施源近年来,人们一直在亚马逊雨林砍伐破坏,但是雨林遭受的损失和变化却低于科学家的预料。经过研究,人们发现稳态是其中的缘由,而这片地区之所以稳定,是生物多样性的功劳。 中国有一个词语:巧夺天工,简单来讲就是人工胜过天然。但是我认为,这个词语在生物界往往是不成立的,正如人们尝试仿造蛛丝和生物圈二号,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难以复制取代的。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说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物种变异性的多样化,它具有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3方面的含义。目前,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层次有4个: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上一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由下一级生命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由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而物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则决定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由此可,物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物种多样性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多样性层次。 那么生物多样性又有怎样的价值?先让我举些例子:位于非洲的马拉维湖在20世纪之前人们对于它的价值的认识不过是淡水和渔业的来源,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湖中的丽鱼的进化速度是世界之最,马拉维湖又被称作“达尔文的梦幻池塘”,是研究物种进化的理想之地;纳马夸兰——上帝的花园,这个每年只有30天生命的荒漠奇迹,为附近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并且其中的大部分物种是当地特有的;大马哈鱼洄游只有不到20%能够活着重返出生地,那些死亡的鲑鱼供养的沿途海陆空的动物,而它们又共同维护了地区的生态系统,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收益。假如没有这批鲑鱼,沿途的区域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说,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既有宽度又有深度,我们难以短时间全部了解。 生物多样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1直接利用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可供人类消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提供食物和能源。 (2)提供丰富的药材资源。 (3)工业上常用的原料多来源于生物, 2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生态系的平衡和稳定、调节水文、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维护进化过程以及休闲娱乐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方面。 3潜在利用价值又称选择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将来可能被利用的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地球上生物的种类是如此繁多,人类对其作过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野生生物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4) 胡经国 六、人类将主导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据报道(2006040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近4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大量物种如同“多诺米骨牌”,一个个接连灭绝时,人们不禁要问:万物之尊的人类是否就可以在这场灾难中独善其身?究竟谁是这些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 1、“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 2006年3月20日,为期12天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CBD)第八次缔约国大会(Meet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COP),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拉开序幕。来自1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开幕式上,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发表报告说,目前正处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危机关头,其规模与史上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相当。同时,人类也可能位列此次灭绝之中。 他说,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身。地球人口多达65亿,而且还在增长。人类制造了危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因素,诸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乱砍滥伐、滥捕乱猎、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变暖等。现在,地球生物灭绝速度,比历史平均水平快1000倍。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2、每年生态系统创造价值33万亿美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描述了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及其形成的自然格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就不可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可以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喜欢这个无生气的、光秃秃的世界;也感受不到树林带来的绿意,海洋带来的蓝色;也不会有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和穿的衣服。 1997年,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功能进行了数据评估。每年全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折合成经济价值是33万亿美元(当时1美元约合8元人民币);而每年全球各国GDP加起来大约仅为18万亿美元。1998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团,做了一个名为《与生命为伍》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一个概念,即:生物多样性是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资本。 3、近百年物种灭绝速度大大加快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4年5月5日

地震勘探野外实验报告 一、基本任务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按指导书要求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验,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实践野外地震勘探各种技术工作; 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地震记录的分析与评价; 4、学习地震资料几种常规处理方法; 5、学习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构造解释。 1.2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室内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 ①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 ②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 ③排列的布设; ④仪器的学习及操作; ⑤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 ⑥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 2、室内数据处理; 3、室内资料解释和成图 二、数据采集仪器 1、一台McSEIS-SX 48 XP地震仪(配件:一条电源线,一条大缆接受器,一个鼠标)(图一) 2、两根5m大缆 3、24个100Hz检波器 4、一块12V蓄电池 5、一条同步触发道 6、激发装置:一把18磅铁锤,一个铁块

7、测绳一根 9、罗盘一个 10、野外记录本 图一地震仪 图二部分实验仪器

三、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1 测线的布置 测线布置的原则: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图三) 图三测线布设 3.2 观测系统设计 反射波勘探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系统。表示出共炮点线(含道号),共接收点线,共偏移距线,共CDP点线,并标出炮号、桩号、道号、道间距、覆盖次数和比例尺。(图四) 3.3 激发 实验采用锤击震源,采用18磅的铁锤以及15~25cm见方、重10~20kg的铁板作为锤击激发震源。激发点应平整、坚实、表层浮土应予清除,垫板要摆放平实。 3.4 接收 (1) 检波器的选择:根据勘探目的和勘探深度选择浅层反射波勘探100Hz的检波器。 (2) 检波器埋置:检波器要平稳、垂直(倾斜度应小于10o)、埋实在接收点位置上。检波器与电缆连接应正确,防止漏水造成的漏电和地面渍水造成的短路,也要防止极性接反和接触不良。(图五)

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篇一:地球物种灭绝情况报告 篇一:地球动物灭绝速度比2000年前快千倍 地球动物灭绝速度比2000年前快千倍 据专家测算,目前地球上的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1月8日在瑞士格朗士召开的年会上宣布,亚洲羚羊、亚洲野骆驼和利比里亚猞猁等100多种野生动物都不幸被加添至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的“最紧急状况”类别之中。 据报道,两年前,该联盟曾发表过世界稀有动物的“红色名单”。而两年后,全世界总共又增加了121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目前的资料仅统计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种类的4%,但即便根据不完整的资料,也有多达5714种植物已经灭绝,另有1046种正处于危急状态,最近连生存能力极强的墨西哥仙人掌也不幸登上了“红色名单”。

选自林静《科技日报》20XX年12月13日篇二:物种灭绝(2) 可持续发展论课程论文 论人类的发展和物种的灭绝 在网上看了孤独乔治事件很是感触,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的一个平塔岛象龟—“孤独乔治”于20XX年6 月24日去世,享年约100岁,无子嗣,无妻,无同类。“孤独乔治”死了,意味着加拉帕戈斯群岛平塔岛亚种陆龟或已绝迹。我们惋惜,甚至恐慌,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物种的灭绝,却又无能为力。老光棍死了,这一脉香火断了。那些曾经可以活生生看到,现在却只能在书本中出现的动植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的警醒,物种灭绝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不能独善其身。这里结合课程中的一些观点以及自己在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一些看法,浅谈一下人类的发展和物种的灭绝问题。 一.全球及我国物种现状 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世界鸟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鸟类有1/8濒临灭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也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据统计。我国在占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同时,面临的物种保护压力也是相当艰巨的,根据国际自

对食用野生动物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食用野生动物状况的调查报告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第三小学科技活动小组金朝阳执笔 辅导老师潘春波唐亮一、调查目的 为弄清食用野生动物的现状及危害,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持续发展,开展调查考察,提高小朋友和村民的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及文明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倡议防止滥食野生动物的紧急措施,创建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的美好新家园。 二、课题选择 我们在《温州人》杂志上看到“野生动物在灭绝”的记者暗访市内几家餐馆后,惊人发现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蟒蛇、穿山甲、虎纹蛙……等惨遭屠戳竟成为人们的高档野味菜。(附《野生动物在灭绝》)不禁使我们想起瞿溪镇位于三面环山的半山区,野生动物较多,捕杀野生动物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对此很感不安,为弄清捕杀野生动物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我们科技小组对此进行考察调查。 三、调查过程 1、约历时一个月的查询及采访,我们到过两个菜场,三大餐馆明察暗访到经营的菜肴中有野生动物虎纹蛙、青蛙、野兔、蛇类……等,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一个家开餐馆的同学透露,经营野

生动物有时也被区环保查到罚款,但暗中还照常买卖。我们通过熟人到一家酒店里拍摄了部分野生动物,待顾客点食的斑鸠、麻雀、雉、鹁鸪等。还有些暗中经营的如“田鸡”蛇类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暗藏起看不到,在市场拍摄到买卖的蛇类等(见原始资料野生动物的图十一)。 2、村民王叔叔说:过去周围山上树木葱郁,各式各样的鸟多的不得了,到外都看得到,现在偌大的山里偶尔听到一两声鸟叫,尽到20多岁的青年连猫头鹰、老鹰也没有看过。经常看到的小麻雀也好长一段时间悄无踪影。 3、兽类野猪、野兔、穿山甲、松鼠甚至黑鹿、狼狗、老虎过去在瞿溪经常出没,现在栖息地遭到人为地破坏,森林砍伐,这些野货都已难觅其踪。 4、查询到个体医生、药店等药用野生动物,斗斛、穿山甲等国家保护的爬行动物为数也不少。 5、据村民说每年都有外地打工仔,在附近捕蛇为业每年至少有上百条各种蛇类被捕杀、出卖来维持生活。 6、用猎枪、夹子、野弹、布饵毒杀等恶劣手段捕杀兽类,还有捕捉虎纹蛙、青蛙偷偷出卖或者好奇心捕食的人也不少。 7、走访瞿溪村原工艺厂陈师傅,据说该厂过去每年从全国各地 来的山鸡、画眉、猫头鹰、野锚……等野生动物多到上万只,经剥皮处理后的野肉都销售一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